《生物课复习的反思》教学反思
1、《生物课复习的反思》教学反思
复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的方法和技巧。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复习中出现的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归纳为以下;
忌“重放轻抓”
“自由式”复习法又叫“放羊式”复习法。这种复习方法,忽视了教师的指导。如果教师放松了“抓”,过度强调学生的自由复习,往往会使学生把握不住重点,甚至走向复习的误区,进而导致复习效果不佳。正确的复习方法,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有顺序的'复习,适当的时候,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自由支配。
忌“重练轻讲”
总复习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对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和总结,进而巩固和提高。因此,复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个知识点,并逐步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系统,只有把这一基础打牢固,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而仅仅*做题是难以达到上述目的的。在复习中,有的教师把讲练结合、精讲精练片面地理解为以练为主、以练代讲,从而忽视了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本身的理解和钻研,把复习课当成了练习课。这样复习的结果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一旦遇到较为陌生的题目便束手无策。因此,在总复习时,一定要把复习课本知识与恰当的练习结合起来,把引导学生理解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而不能以练代讲、以练代学。
忌“重文轻图”
在现行的生物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图像概括性强、生动直观,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在复习过程,通过对图的识别,分析,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2、《数的认识》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不像20以内的数那样,一眼就看得清楚,它感觉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本节课是通过让学生数糖果、手指头、红豆等一系列的活动,这样以数为核心,以数为主线的思路上去培养、去感悟。教学中,我力求做到:
一、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我通过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先让学生猜猜方盘里的糖果有多少个再确认,有利于提高学生对100的感知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提出问题,谁能数100个糖果,还能数100个什么物品?学生说很多,有的说100个人、100条鱼、100头牛、100间房子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的中的积累,把这种积累经验释放一下,交流一下,很有价值,也体现了100这个数的广泛应用。当然,学生说的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事物,我们拿来所用,其实我们人身上就能找到100,手指头人人都有,把它们结合起来,我觉得会很亲切、自然,也很有趣味。再通过问学生怎么让大家看到100个手指头?这样用手指头当学具,使学生非常亲切地感受到“数”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就在我们身上,自然地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三、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多次经历数数的过程,看老师数糖果,数100个手指头等,数数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体验,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学生必须要亲自去数,所以这一过程很重要。我为学生每桌准备一袋红豆,让他们共同合作,亲自经历这一过程。这样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数出物体的个数,体现数是数出来的。
整堂课气氛活跃,我与学生融为一体,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迫使我今后应继续学习新课程、新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数的认识》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的教学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习惯过于随意,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较少,很少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说完整的话,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不够及时且评价过于单调,没有起到示范作用;
2、设计的小组活动(小动物闯关)给予每组的机会不均等,不能真实反映哪一小组的学识水平,且在该环节教师板书不够简练;
3、整节课的判断均由教师说了算,较少体现出学生的探究过程,由教师“包办”太多;
4、课堂规范做得不够好,孩子没有倾听的习惯,喜欢抢话;
5、课堂语言赘述太多,将重点难点没有有条理的讲述出来,突破得不够好;
6、课堂节奏太慢,显得很“散”,导致整节课重难点不突出,内容过多。
我将在以下方面做到改进:
1、适当把握课堂节奏,将课堂活动安排的紧凑一些,添加一些小游戏,使课堂显得张弛有度;
2、紧抓课堂常规,规范学生听课习惯,例如学具的摆放,回答问题要举手,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等;
3、把握教材,多看教参和课标,掌握每一节课的重难点,能给学生讲清楚重难点;
4、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探索的机会,多涉及一些有学生来“表现”的活动,做好“引导者”的本职;
5、教师除了教授和倾听,还要学会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到评价,给学生回应。
4、《数的认识》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11~20各数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认识,他们会数、会写这些数,也知道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但对于数的概念和数的组成未必都清楚。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以及数感的培养,是这节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确定为: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意识。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1120各数意义的理解及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
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新课引入时,带领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数,接着让学生用我们学过的这些数来数一数我们今天来上课的有多少小朋友。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同桌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以及在出示主题图时让学生数一数图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习数学的意义。
2.抓住重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计数单位十和数位个位、十位。在学生用小棒摆出11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摆的是11根小棒?此问题为计数单位十的认识作了铺垫。在学生认识了11、会写11后,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11里面的两个数字1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学生都回答不一样,说第一个表示十,一个表示一。总结:右边的1所对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个位,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左边的1所对的位置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叫十位,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借助此问题,学生很自然地认识了计数单位个位和十位。
3.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字,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这节课,我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这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拨一拨、说一说,把操作、观察、语言表达紧密结合,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很好地建立了数位的概念,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体验性。
5、《数的认识》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数的概念,这些概念比较多,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成功之处:
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纵向看,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有关概念,也包括负数的初步认识。从横向看,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性质、数的改写。在教学中,根据小学数学学习手册的编排体系首先进行整体框架进行学习,然后根据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具体复习,并进行适当的补充。例如:0和自然数都是整数,但是不能说整数只包括0和自然数;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30,最小三位数是120;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共8个;分数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0.5的倒数是;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等等。
不足之处:
1.因为这节课的内容容量很大,但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出现了不同方面的错误。如:同时含有因数2、3、5的最小三位数是(235);如果a=2x3x7,b=2x5x7,那么a和b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7);0.08的计数单位是0.01,再添上(80)个这样的单位是0.8。
2.不认真读题,导致出现同步46页9题,大部分学生在上面的□里填的也是小数。
6、《数的运算》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一、有针对的整理知识,为复习课作好充分的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和整理数的运算的意义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学过哪些运算?举例说明每一种运算的定律是什么?整数、分数、小数的运算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整理出各种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增添两种性质:减法性质,商不变性质。
二、课堂上注意有序的为学生梳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1、引导学生把上面整理出的知识,在小组交流中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并以此作出正确的归类。
2、加强数学运算和代数的联系,如把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用字母来表示,并能够推广到实际中去。
三、注意培养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的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
这堂课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指出:我们在式题计算时,要注意先看清题目,分析数据的特点。如果数据符合一些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能用简便算法时.一般应用简便算法,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7、生物课《形形色色的生物》教学反思
这节课后学生们都非常激动,许多同学跟我说:“生物课太有趣了”,听了学生们真诚的话语,我也很兴奋。
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孩子都是在游戏中学习长大的”,对于中学生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呢?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游戏的平台,学生们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亲自作出计划,参与调查、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相互学习,汲取并互补了各自的经验,从被动的'“知识容器”变成了主动学习的参与者,学习资源的开拓者,合作的意识、自主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在学习体验中生成新的问题,在争论中解决问题,这让他们感到了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的能力差异较大,比如在进行调查时,第一组调查校园内的生物,为了快速有序地调查,他们在组内又划分出了三个小组,一个小组调查树木,一个小组调查花坛中生物,另一个小组调查动物。第四组同学调查了龙沙公园内的生物,在时间的分配上就没有第一组计划得周到,但他们也有聪明之处,参观动物园时,他们为了得到确切的数据,走访了园长。
这些也启示我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很的挑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需要提高。
8、《数的运算》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本人通过对《数的运算》的复习,有好大一部分的学生对数的运算定律已记得不太牢固了。在课堂教学提问中,个别学生竟然忘了加法的结合定律。当时我真是有一股怨气,可怨谁呢?学生、学生的父母、还是以前教他们的老师?
数的运算教学看似简单,其实很不容易。从表面上理解,给你一道现成的数目算题了,只要算算就完成了。可既使是六年级的学生在做数的运算题时还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不能正确答题,或者运算的速度不快。这是为什么呢?数的运算教学连贯性比较强,如果10以内的加减没教(学)好,多位数加减法就很难学会;表内乘法口诀不会背,怎能做多位数的乘除法呢?因此说,教好学生学好10以内的加法,背熟乘法口诀,是学好数的运算的基础。
9、《生物课复习的反思》教学反思
复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的方法和技巧。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复习中出现的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归纳为以下;
忌“重放轻抓”
“自由式”复习法又叫“放羊式”复习法。这种复习方法,忽视了教师的指导。如果教师放松了“抓”,过度强调学生的自由复习,往往会使学生把握不住重点,甚至走向复习的误区,进而导致复习效果不佳。正确的复习方法,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有顺序的'复习,适当的时候,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自由支配。
忌“重练轻讲”
总复习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对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和总结,进而巩固和提高。因此,复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个知识点,并逐步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系统,只有把这一基础打牢固,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而仅仅*做题是难以达到上述目的的。在复习中,有的教师把讲练结合、精讲精练片面地理解为以练为主、以练代讲,从而忽视了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本身的理解和钻研,把复习课当成了练习课。这样复习的结果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一旦遇到较为陌生的题目便束手无策。因此,在总复习时,一定要把复习课本知识与恰当的练习结合起来,把引导学生理解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而不能以练代讲、以练代学。
忌“重文轻图”
在现行的生物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图像概括性强、生动直观,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在复习过程,通过对图的识别,分析,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10、八年级生物下册《传染病和免疫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一.总的复习思路明确。这一章的复习内容主要包括人体的'免疫功能和传染病及其预防两大部分,在复习时我就将导学稿分成了这两大块进行。
二.模块中加大了学生动笔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因为是复习,在每个模块中,都设计成先由学生自主复习基础内容,然后再跟踪练习加深巩固知识。有的还高计了“走近中考”,让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就接触中考题,熟悉中考题的形式和解题思路,同时又巩固了本块知识。
在本节复习结束,再用达标检测来检测本节学生复习的效果;和拓展延伸的题目让学生接触与这部分知识点有关的更深入的中考题等,提[内容来于淘-教_案-网 ()]高学生综合分析、做题的能力。在每个环节中,能利用统筹方法,让部分学生直接将答案写到黑板上,既节约了时间,又能通过黑板板书情部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三.复习注重知识网络的构建。在本节课复习中,我设计了“知识梳理”这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将本节复习内容进行梳理,以备在应用做题中加以理解运用。
总之,本节课设计还算合理,所以时间上与预算的时间符,没有出现以前出现的拖堂现象。但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课堂上学生自主设计和小组合作发言的机会安排较少。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