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的教学反思
1、《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的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本单元涉及三角形的特性、分类、内角和、三边关系等知识。对于基本知识学生掌握的还行,缺乏的是:1.梳理知识的方法与习惯;2.综合运用多个知识去解决问题;3.画出指定边上的高。基于此,我确定了以下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
1.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梳理能力,让学生养成梳理知识的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数学的技能。
复习重点:明晰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并会求出特殊三角形的某个角。
复习难点:画出三角形指定底上的高。
本节课课前我先让学生个人整理本单元知识,通过学生的整理情况我发现,除了几个学生能从大到小、从概括到具体来整理外,很多学生的整理欠缺条理性,呈现为羽毛状、碎片式的,这跟四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关,感性大于理性。
针对此状,课堂上我从聊天开始:“在不同地点向别人介绍自己怎么说?如在北京、在小区内”学生轻松说出:在北京就说:“我是河南省洛阳的`某某某”,“在小区内就说:“我是诸葛社区的某某某。”
让学生感知到在大范围要从较大的地点介绍起,在较小的范围就从较小的地点介绍起。由此引出梳理本章知识的方法,从大板块有几个开始。学生自然而然的说出,特性、分类、三边关系、内角和四大板块。
知识的梳理很重要,让学生真正对知识理解了更重要。所以准备用几组图串起所有的知识点。我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向别人介绍来回顾“三角形的定义、组成、表示法、高”等知识;接着出示一组有编号形状各异的三角形让学生先分类,再介绍特殊的三角形,借此来回顾“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会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同时也巩固了给三角形分类时,标准一定要明确。”让学生在活动中复习已学知识,他们兴趣很高。在练习环节我采用让学生闯关得星的方式,学生练起来格外认真。
不足之处:在画三角形给定边上的高时,没有很好的利用课件去演示,给后进的学生以示范,今后还需要再投入点时间去关注他们;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多边形的内角和本节课没有复习到。今后备课还需要再严谨一些,考虑的再周全一些。
2、《解直角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内容是关于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的应用复习。在教学设计中,我针对学生对三角函数及对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认识的模糊,计算能力薄弱等特点,我决定把教学的重、难点放在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建构数学模型上。通过对知识点的回顾、基础知识的练习,例题的解题思路、例题变式练习及巩固练习等教学,绝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掌握了如何建构模型的解决方法,很好地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当然由于自己在如何上好一节复习课上还处在摸索阶段,所以在设计与安排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本节课设计容量较大,有4个实际应用问题,学生对每个问题逐个探究解答,时间感觉比较紧。有时就有越俎代庖的感觉;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问题。对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从作辅助线构建直角三角形模型,到利用方程解答题目,直至描述答案都显得轻松自如;但对另外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基础较弱,对数学的应用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不会合理构造直角三角形,也不能列出合理的方程进行解答。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如何培优与转差,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3、《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的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本单元涉及三角形的特性、分类、内角和、三边关系等知识。对于基本知识学生掌握的还行,缺乏的是:1.梳理知识的方法与习惯;2.综合运用多个知识去解决问题;3.画出指定边上的高。基于此,我确定了以下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
1.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梳理能力,让学生养成梳理知识的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数学的技能。
复习重点:明晰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并会求出特殊三角形的某个角。
复习难点:画出三角形指定底上的高。
本节课课前我先让学生个人整理本单元知识,通过学生的整理情况我发现,除了几个学生能从大到小、从概括到具体来整理外,很多学生的整理欠缺条理性,呈现为羽毛状、碎片式的,这跟四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关,感性大于理性。
针对此状,课堂上我从聊天开始:“在不同地点向别人介绍自己怎么说?如在北京、在小区内”学生轻松说出:在北京就说:“我是河南省洛阳的`某某某”,“在小区内就说:“我是诸葛社区的某某某。”
让学生感知到在大范围要从较大的地点介绍起,在较小的范围就从较小的地点介绍起。由此引出梳理本章知识的方法,从大板块有几个开始。学生自然而然的说出,特性、分类、三边关系、内角和四大板块。
知识的梳理很重要,让学生真正对知识理解了更重要。所以准备用几组图串起所有的知识点。我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向别人介绍来回顾“三角形的定义、组成、表示法、高”等知识;接着出示一组有编号形状各异的三角形让学生先分类,再介绍特殊的三角形,借此来回顾“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会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同时也巩固了给三角形分类时,标准一定要明确。”让学生在活动中复习已学知识,他们兴趣很高。在练习环节我采用让学生闯关得星的方式,学生练起来格外认真。
不足之处:在画三角形给定边上的高时,没有很好的利用课件去演示,给后进的学生以示范,今后还需要再投入点时间去关注他们;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多边形的内角和本节课没有复习到。今后备课还需要再严谨一些,考虑的再周全一些。
4、《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四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的教学反思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共包括了五个定律和两个性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或者a×(b+c)=a×b+a×c
连减法的性质:a-b-c=a-(b+c) 连除法的性质:a÷b÷c=a÷(b×c)
大多数学生对于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的比较好,对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常混淆,针对这一现象,我采取对比的方法进行练习:
1. 101 × 87=(100+1)× 87=8700+87=8787(乘法分配律拆项法)
34 × 43+34 × 56+34=34 ×(43+56+1)=34 ×100=3400(乘法分配律 添项法)
2. 在教学中,我多次次听到学生把分配律说成结合律,在计算过程中,也多次出现这样的混淆。针对这一问题,我让学生注意观察,乘法分配律有两种以上运算符号,而乘法结合律只有一种运算符号。让学生在比较中区分,在区分中比较。
3. 简算与学生的数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对于学生提高运算能力,大有益处。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而是需要大力练习。二、设计对比练习,促进有效教学
4. 学习连加、连减的简便计算后,往往会对加减混合产生方法的影响与方法上的障碍;同样,学习连乘、连除的简便计算后,也会乘除混合的计算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从混淆走到清晰,让学生从障碍中走出来。如,463+82+18,463-82-18,9600×25×4 9600÷25÷4 9600÷25×4
5.针对逆向运用,有以下规律
加法结合律:346+(54+189)=346+54+189
乘法结合律:8×(125×982)=8×125×982
乘法分配律:89×75+89×25=89×(75+25)
减法的性质:894-(94+75)=894-94-75
连除的简便:350÷(7×2)=350÷7÷2
逆向运用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尤其对a-(b+c)=a-b-c 和a÷(b×c)=a÷b÷c的运用在有帮助。因此逆向运用的训练,很有必要。
5、《三角形全等的复习》教学反思
在复习《三角形全等》时,我是这样设计学案的,在学案中先梳理知识网络,体现基本知识点(基本概念,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5种判定方法、证明全等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的归类总结等等),这些内容属于不讲内容。学案中的专题部分精心挑选跟中考相关的、能灵活应用三角形全等知识的、跟生活密切相关的。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题型设计有一定的梯度,让学生感兴趣通过预习讨论交流能够轻松掌握,体验成功的快乐,也为以后做比较复杂的'题目奠定基础。大多数学生都积极参与,气氛还算活跃,尽管一些同学的思路有误,正好暴露了学生掌握知识存在的问题。也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表现过程中享受乐趣。不足之处也有很多,因为担心局面不好掌握,所以只让学生展示方法,做法,在思路的挖掘分析上欠缺;个别学生因为不很自信,讲述有试探性,没有放开胆子大方展示自己的思路;还有一部分旁观者没有参与课堂,教师的点拨(追问思路、总结归类等)还不够等等。
总之,上了这么一节课,我的感悟也很多:学生的潜力真是好大啊,能自己总结出那么多的思路方法,能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表现自己的愿望多么强烈…,学生也喜欢这样开放的课堂,“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那就让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吧。
6、三角形练习整理与复习数学教学反思
一、听听谁的说得好
出示练习三的第二题。
读题。师:这是一道很有趣的题,大家先不要忙着举手在心里想想怎么说,才能让你的听众满意呢?
生1:第一题,因为露出的一个角是钝角,所以它是钝角三角形。
生2:老师我来补充,因为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钝角,那它就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生3:老师,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两个钝角。
师:大家说得很好,那第二个是什么三角形呢?
生1:与第一题是一样的,因为露出的一个角是直角,所以它是直角三角形。
生2:老师我知道了,如果露出的一个角是钝角或是直角,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的。
师:生2同学总结得真不错。那第三题呢?
生1:因为露出的一个角是锐角,所以它应该是锐角三角形。
生2:不对。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生3: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生4:老师,不能判断。因为一个角形中最少两个锐角,给我们一个锐角是无法判断的。
最后我出了两道题判断题进行补充与总结。
露出一个角时,一定不能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露出一个角时,能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反思:数学课堂主角是学生,而不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我们应该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让学生多说,多讨论,这不但对学生的说话能力有所培育,同时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成长与合作能力的增强都会有很大的帮忙。
二、看看谁的摆法多
出示练习三的第3题。
师:请同桌两个同学互相交换一下,保证每人手中两个三角尺是一样的。
学生交换。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这两块完成一样的三角尺拼一些图形好不好?
师:第一个要求是拼成的图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不过,在拼之前给我想想它会是怎样的图形?
生:一定是一个三角形,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学生拼图,然后展示。
师:第二个要求拼成的图形的内角和是360度,想想它会是怎样的图形?
生:长方形。
生:四边形就可以了,因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学生拼图,然后展示。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在拼的时候有什么技巧。
反思: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处于启蒙阶段,如同认识能力一样还不够成熟,长期记忆能力较差,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所以我们一般给学生容易接受的,表面化的生动有起的内容。如果长此之往,学生会停留在直观思维原地打转,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应抓着一切有行的机会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因为在前面的学生中,在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已经三角形内角和与四边形的内角和的这一概念,所以在拼之前,让学生在脑海中先抽象着想一想,这非常有必要。
7、《分数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纪实与个人反思
教学内宫:北师大版3年级下册第5单元“分数的整理与复习”。
教材简析:“分数的整理与复习”选自北师大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3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二)”。这部分教材是整理复习“面积”和“认识分数”两个单元的内容,教材建议两课时完成。我们从关注学生系统知识的构建、便于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的角度出发,将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取舍,本节课只进行分数的整理和复习。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数的内容被安排在一、二两个学段中进行学习,这节课是第一学段学习有关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整理和复习。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到五年级时系统认识分数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知识,学生建立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经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只是所学知识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需要通过对知识的回顾、梳理、归类,从横向的沟通去形成知识的结构网,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从分散走向集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数的意义、大小比较及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注重观察、对比、分析能力的培养,注重应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3.情感目标:体会小组合作的重要,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分数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数的计算法则,灵活应用分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
改变了以往“重复习轻整理”的做法,将整理与复习并重,先整理后复习。在资源重组的过程中,以“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核心,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数学信息,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为生活服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特殊的朋友。
[生倾听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
师:今天老师要邀请大家再次走进分数的王国,让我们在整理中把知识分类,在复习中把知识蓄存!
[教师让学生认识并了解伟人的思考角度,不但拉近了学生与伟人的距离,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复习的能动性。]
二、整理知识
师:昨天老师布置了制作收获卡的任务,你们完成了吗?让我们带上收获卡去探望一下“分数”这个老朋友吧!
生:浏览学过的分数知识。
师:看望了老朋友,谁能把自己的收获卡展示给大家看看?
[生展示收获卡。]
师:老师感受到同学们年纪虽小,但整理能力确很强,所以老师希望大家养成制作收获卡的好习惯:在同学们的感染下,我也想制作一张收获卡,你们能帮助我吗?
[教师启发学生学会整理知识,懂得整理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掌握整理的有效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复习拓展
(1)基础与数学
师:说到分数的意义,有一个词大家千万不能忘记,因为没有它就不能产生分数,这个词是……
生:平均分。
师:因为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基础,所以让我们走进基础与数学再次感受平均分的形成过程。
师:把一个苹果分成两半,老师用了两种分法,两种分法有什么不同点?
生:一种是平均分。一种是不平均分。
师:谁来回顾什么叫平均分7
生:把一个整体分成相等的若于份的方法叫做平均分。
师: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产生了什么?
生:分数。
师:分数就隐藏在我们身边,你们能找到它吗?
生: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我们班级一共有40人,我占1/40。
师:分数的产生不仅丰富了数这个大家族,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的生活问题呢!让我们一起走人生活与数学,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好吗?
[以四让四给为着手点,为学生营造自我发现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分数的意义,巩固分数的认读,体会了思考的快乐。]
(2)生活与数学
师:因为水果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所以东东家有个好习惯,就是每天晚上都要吃些水果,让我们一起看看东东是怎样做的。
师:东东分瓜,4/7给妈妈,1/7给自己。
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几个数学问题,并找同学解答吗?
问 题
列 式
妈妈和东东共吃了瓜的八分之几?
4/7+1/7=5/7
妈妈比东东多吃了瓜的几分之几?
4/7-1/7=3/7
妈妈吃完后余下瓜的几分之几?
1-4/7=3/7
东东吃完后余下瓜的几分之几?
1-1、7+6、7
一共余下瓜的几分之几没人吃呢?
1-4/7=1/7=2/7
师:了解了东东家情况的同时,我们复习了哪部分知识?
生:分数的计算。
师:谁来回顾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保持不变。
师:通过计算我们了解到瓜的2/7被留下了,你猜猜东东留下瓜的2/7是想做什么呢?
生:剩下的瓜分给爸爸、奶奶、妹妹……
师:你认为东东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东东是个孝敬老人、关心别人的孩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4/7>2/7>1/7这说明他把多的瓜分给妈妈、爸爸,少的留给自己。
师:3个分数有什么相同点?
生:分母相同。
师:分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
生: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师:东东留给自己瓜的1/7是最小的一块,但是在分数的大家族中,1/7是不是最小的呢?你能举出分子是1的比1/7还小的分数例子吗?
生:1/8、1/10、1/20……
师:大家举例的窍门是什么?
生:分子是1的分数比较大小,分母大的反而小。
师:你能运用复习的知识,完成一张练习卡吗?
要求,在60秒内完成,并根据自己所用的时间填写完成右上方的填空。
做对题数占总题数的( )
所用时间占总时间的( )
1/7+2/4=
4/7+1/7=
5/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