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秦陵兵马俑》教学片断及课后反思

2023-10-10 10:03:26

  《秦陵兵马俑》教学片断及课后反思

《秦陵兵马俑》教学片断及课后反思

1、《秦陵兵马俑》教学片断及课后反思

  【研究的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动作、神态把课文内容写具体?

  【解决问题所运用的策略】

  《秦陵兵马俑》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整篇文章结构十分清晰,文字精练准确,是学生学习写作方法、积累语言的很好的教材。在教学中,我注重透过文本,总结归纳文章的写作手法:通过研读第二节,让学生知道作者采用列数字的方式写出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通过品读 4~7节,体味作者抓住外貌、动作、神态的不同写出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通过品读第8节,体味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加上联想的方式,写出了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是艺术珍品,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运用文中学到的词句,加上自己的想象,把课文中较为简单概括的 第7节写具体。

  【教学叙事】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听!和着隆隆的战鼓声,在悲壮的古曲中,老师要写下这几个字看着它,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

  板书:

  秦陵兵马俑

  (指名交流)

  生:我眼前出现了一支威武雄壮的军队。

  生:我眼前出现了许多极为精美的兵马俑。

  生:我眼前出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师点评:真好,这说明课前你们用心地读了课文、走进了秦陵兵马俑,用心地在感受。让我们满怀豪情,呼唤它的名字──

  (齐读课题)

  师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这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观看一段有关介绍秦陵兵马俑的影音录像。)

  (出示要求)

  师: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秦陵兵马俑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你会怎样来评价兵马俑?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地说说。

  (指名交流)

  〖教学片段二

  师过渡:是啊!那一行行,一列列整齐的金戈铁马那么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就让我们靠得更近些,近距离地去欣赏它们。

  请同学来读第4第5小节。

  (指名读课文后,出示将军俑和武士俑的图片)

  师:老师这里有两幅图片,请大家根据这两小节的内容来区分两张图片上的陶俑各是什么俑?

  (学生交流)

  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看。

  (学生对照图片以及文中有关陶俑外貌、动作、神态方面的描写进行交流。)

  师总结:课文在描述两种俑时,抓住了那几方面的特点来写的`?

  学生交流,师出示板书:

  外貌 动作 神态

  师:是不是这样呢?

  (媒体:外貌、动作、神态分别用不同颜色出示)

  师:让我们读一读课文,体会一下这种写作方法

  (引读不同颜色的句子)

  师:你喜欢哪个陶俑?为什么?

  (师点拨特点:将军俑威风凛凛、神态自若;武士俑英勇无畏、威武凝重。)

  你来读读看,读出它的特点和自己的喜爱之情。

  师:喜欢将军俑(或武士俑)的一起读。

  师过渡:据说在这么多兵马俑当中竟找不出两个神态完全一样的陶俑,不信,请看课文第8节。

  (出示语句)

  引读排比句

  师:同学们,70000多尊兵马俑就有70000多种神态啊,作者还根据不同的神态,自己进行了想象。

  板书:

  想象

  (出示相应的图片)

  再引读:它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师:文中用了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

  生:表示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兵马俑。

  师:是啊!还有许许多多神态各异的兵马俑课文不再一一叙述了,但此时此刻,你们心中又有着怎样的兵马俑形象呢?能不能也来描绘一下呢?

  (出示四种兵马俑图片)老师这里有几种兵马俑的图片,他们分别是:骑兵俑、车兵俑、马俑。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的。

  请四个小组分别朗读4~7小节。

  师:由于文章篇幅限制,作者没有对这四种兵马俑作非常详尽的描述,有的写了外貌、动作,没有写神态和想象,有的写了动作,没有写神态,有的则写了外貌、想象,没有写动作、神态,现在老师就要请大家来当一回小作者。

  出示说话训练要求:

  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陶俑,仔细观察,模仿课文第4、5节的写作方法把这个陶俑的外貌、动作、神态写具体。对于神态的描写,可以选用第 8节的内容,也可以自己创作。

  学生小组练习,再集体交流说话。

  【教学反思】

  1、因为班中几乎没有学生亲身游览过秦陵兵马俑,因此秦陵兵马俑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遥远。课的开始,我就运用一段影音录象拉近了学生与秦陵兵马俑的距离,使其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谈谈观后感,目的在于使学生能整体地、初步地感知秦陵兵马俑的特点,为情感的激发、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2、媒体出示两个陶俑的图片,让学生看看图片、读读4、5两节,根据这两小节的内容来区分两张图片上的陶俑各是什么俑?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阅读、理解 4、5小节的写作方法。在理清了写作方法之后,进行反复地、各种手段的朗读,先根据媒体出示引读描写外貌、动作、神态的句子,然后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陶俑,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了解写作方法,感受兵马俑个性之鲜明。

  3、在学习课文第8节前,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过渡语:据说在这么多兵马俑当中竟找不出两个神态完全一样的陶俑,不信,请看课文第 8节。以此来引出第8节的内容,然后通过引读排比句,再次感受兵马俑个性之鲜明。对于兵马俑的描写,神态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从神态上能充分体现个性鲜明这一特点,而神态的描写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正好课文的第 8节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向我们罗列了好几种兵马俑的不同神态,所以提前学习第8节,可以为下面的写段训练做铺垫,打基础,更有利地突破学生写作的难点。

  4、因为有了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和积累,在读写结合训练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对4~7小节中的某个陶俑进行模仿、补白训练,使学生对语言的积累由输入到输出,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写作时,允许学生选取第 8节中的有关语句,为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搭了台阶,使他们不至于无话可说。其实,学生在选用句子时,必须根据图意选择相应的句子来描写,这无疑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同时考虑到不要禁锢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的思维,所以,也允许他们自由创作。如果时间允许,能够对 4~7小节的内容作一定分析,或是请学生分别就某个陶俑的外貌、动作、神态练习说话,再连起来说,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5、语文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此一理念也应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因此整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比较注重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迁移。特别是着意让学生通过对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个特点的理解和感悟,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让学生再深层地去读,进一步领悟到兵马俑是古代劳动人民或者说是能工巧匠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学外国元首说说参观感言时,学生发言不够踊跃,或许此时插入一段录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取得更好的效果。

2、《秦陵兵马俑》的教学反思

  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还有点难度。因为,秦陵兵马俑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太远,这除了给秦陵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我不但在前一个案例中让学生欣赏了秦陵兵马俑的全景视频录像,还上网搜集了大量的秦陵兵马俑图片,多次进行筛选。在教学中,我巧用媒体或单幅,或整组地出示图片:面对气势恢弘的一号坑俯瞰图,学生惊讶其规模宏大;面对用广角镜头拍摄的“鸟瞰”兵马俑的图片,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这个词语,并马上想到了它的近义词“俯视”;而最后一组图片似乎一下子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让秦陵兵马俑似乎一下子处在触手可及的地方。面对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学生不禁啧啧赞叹古代雕刻家的精湛工艺……无疑,这一切逐步让学生体会到秦陵兵马俑之伟大,中华民族之伟大。

3、《秦陵兵马俑》教学片断及课后反思

  【研究的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动作、神态把课文内容写具体?

  【解决问题所运用的策略】

  《秦陵兵马俑》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整篇文章结构十分清晰,文字精练准确,是学生学习写作方法、积累语言的很好的教材。在教学中,我注重透过文本,总结归纳文章的写作手法:通过研读第二节,让学生知道作者采用列数字的方式写出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通过品读 4~7节,体味作者抓住外貌、动作、神态的不同写出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通过品读第8节,体味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加上联想的方式,写出了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是艺术珍品,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运用文中学到的词句,加上自己的想象,把课文中较为简单概括的 第7节写具体。

  【教学叙事】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听!和着隆隆的战鼓声,在悲壮的古曲中,老师要写下这几个字看着它,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

  板书:

  秦陵兵马俑

  (指名交流)

  生:我眼前出现了一支威武雄壮的军队。

  生:我眼前出现了许多极为精美的兵马俑。

  生:我眼前出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师点评:真好,这说明课前你们用心地读了课文、走进了秦陵兵马俑,用心地在感受。让我们满怀豪情,呼唤它的名字──

  (齐读课题)

  师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这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观看一段有关介绍秦陵兵马俑的影音录像。)

  (出示要求)

  师: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秦陵兵马俑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你会怎样来评价兵马俑?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地说说。

  (指名交流)

  〖教学片段二

  师过渡:是啊!那一行行,一列列整齐的金戈铁马那么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就让我们靠得更近些,近距离地去欣赏它们。

  请同学来读第4第5小节。

  (指名读课文后,出示将军俑和武士俑的图片)

  师:老师这里有两幅图片,请大家根据这两小节的内容来区分两张图片上的陶俑各是什么俑?

  (学生交流)

  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看。

  (学生对照图片以及文中有关陶俑外貌、动作、神态方面的描写进行交流。)

  师总结:课文在描述两种俑时,抓住了那几方面的特点来写的`?

  学生交流,师出示板书:

  外貌 动作 神态

  师:是不是这样呢?

  (媒体:外貌、动作、神态分别用不同颜色出示)

  师:让我们读一读课文,体会一下这种写作方法

  (引读不同颜色的句子)

  师:你喜欢哪个陶俑?为什么?

  (师点拨特点:将军俑威风凛凛、神态自若;武士俑英勇无畏、威武凝重。)

  你来读读看,读出它的特点和自己的喜爱之情。

  师:喜欢将军俑(或武士俑)的一起读。

  师过渡:据说在这么多兵马俑当中竟找不出两个神态完全一样的陶俑,不信,请看课文第8节。

  (出示语句)

  引读排比句

  师:同学们,70000多尊兵马俑就有70000多种神态啊,作者还根据不同的神态,自己进行了想象。

  板书:

  想象

  (出示相应的图片)

  再引读:它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师:文中用了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

  生:表示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兵马俑。

  师:是啊!还有许许多多神态各异的兵马俑课文不再一一叙述了,但此时此刻,你们心中又有着怎样的兵马俑形象呢?能不能也来描绘一下呢?

  (出示四种兵马俑图片)老师这里有几种兵马俑的图片,他们分别是:骑兵俑、车兵俑、马俑。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的。

  请四个小组分别朗读4~7小节。

  师:由于文章篇幅限制,作者没有对这四种兵马俑作非常详尽的描述,有的写了外貌、动作,没有写神态和想象,有的写了动作,没有写神态,有的则写了外貌、想象,没有写动作、神态,现在老师就要请大家来当一回小作者。

  出示说话训练要求:

  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陶俑,仔细观察,模仿课文第4、5节的写作方法把这个陶俑的外貌、动作、神态写具体。对于神态的描写,可以选用第 8节的内容,也可以自己创作。

  学生小组练习,再集体交流说话。

  【教学反思】

  1、因为班中几乎没有学生亲身游览过秦陵兵马俑,因此秦陵兵马俑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遥远。课的开始,我就运用一段影音录象拉近了学生与秦陵兵马俑的距离,使其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谈谈观后感,目的在于使学生能整体地、初步地感知秦陵兵马俑的特点,为情感的激发、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2、媒体出示两个陶俑的图片,让学生看看图片、读读4、5两节,根据这两小节的内容来区分两张图片上的陶俑各是什么俑?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阅读、理解 4、5小节的写作方法。在理清了写作方法之后,进行反复地、各种手段的朗读,先根据媒体出示引读描写外貌、动作、神态的句子,然后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陶俑,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了解写作方法,感受兵马俑个性之鲜明。

  3、在学习课文第8节前,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过渡语:据说在这么多兵马俑当中竟找不出两个神态完全一样的陶俑,不信,请看课文第 8节。以此来引出第8节的内容,然后通过引读排比句,再次感受兵马俑个性之鲜明。对于兵马俑的描写,神态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从神态上能充分体现个性鲜明这一特点,而神态的描写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正好课文的第 8节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向我们罗列了好几种兵马俑的不同神态,所以提前学习第8节,可以为下面的写段训练做铺垫,打基础,更有利地突破学生写作的难点。

  4、因为有了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和积累,在读写结合训练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对4~7小节中的某个陶俑进行模仿、补白训练,使学生对语言的积累由输入到输出,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写作时,允许学生选取第 8节中的有关语句,为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搭了台阶,使他们不至于无话可说。其实,学生在选用句子时,必须根据图意选择相应的句子来描写,这无疑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同时考虑到不要禁锢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的思维,所以,也允许他们自由创作。如果时间允许,能够对 4~7小节的内容作一定分析,或是请学生分别就某个陶俑的外貌、动作、神态练习说话,再连起来说,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5、语文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此一理念也应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因此整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比较注重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迁移。特别是着意让学生通过对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个特点的理解和感悟,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让学生再深层地去读,进一步领悟到兵马俑是古代劳动人民或者说是能工巧匠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学外国元首说说参观感言时,学生发言不够踊跃,或许此时插入一段录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取得更好的效果。

4、《秦兵马俑》优秀教学片断及反思

  大部分老师都习惯于用统一的答案去要求不同的学生,把一个个富有个性但又不乏创造性的答案扼杀在萌芽状态,于是课堂上只能听到一种声音,看到一种答案,如此课堂怎能活呢?

  其实学生的错误是教学的资源与财富。学生答错了问题。教师不应该轻易地否定或批评学生,而应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资源与财富,既不要忙于请其他同学代答,也不包办代替,自己直接说出正确的答案,而应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并抓住时机,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使学生的口、眼、耳、脑等多种器官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学习,感受到语言表达的妙处及遣词造句的方法,让学生从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才能成为学生品尝成功的.喜宴。

  下面是我教学《秦兵马俑》一课的片断:

  【教学片断】

  师:“有的凝视远方,好像思念家乡的亲人……”这一句后有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兵俑还有许多不同的神态。

  师:谁能用“有的……好象……”的句式来替换一下?

  (生思考,举手)

  师:黄健,你来说一说。

  生:有的微闭上眼,好像在打瞌睡。

  生:哈……?

  师:大家笑什么?

  生:秦兵马俑是模仿秦始皇率领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排列的,兵俑怎能打瞌睡呢?……?

  师:嗯,大家说得有道理,那怎么修改呢?黄健,你想好了没有?

  黄健:有的微闭双目,好像在思考对敌之计。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上文作者由“颔首低垂”已经联想到对敌之计了。

  师:你想得真周到,那如何改?

  生:有的微闭双目,好像在养精蓄锐,作好下一场战斗的准备。

  师:你真棒!

  【教学反思】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由于受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条件的限制,学生答错题,做错题是正常的现象,如果教师处理不当,操之过急,不仅不利于学生准确及时地掌握知识技能,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会让他们轻灵善飞的翅膀,在陈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下,失去翱翔的自由。

  童趣无价,童言无忌,孩童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孩子们奇异丰富的想象往往孕育促成奇妙的创新。作为教师,当我们面对孩子们神奇丰富的想象,充满灵气的妙答时应放弃原先准备的“标准答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孩子们可贵的想象力。

  我们教师应该走进孩子们的中间,以孩子们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让我们还给孩子们一个充满想象的丰富多采的活的课堂。因为:课堂教学“活”才是精彩。

5、《秦陵兵马俑》教学反思

  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还有点难度。因为,秦陵兵马俑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太远,这除了给秦陵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

  因此,我不但在前一个案例中让学生欣赏了秦陵兵马俑的.全景视频录像,还上网搜集了大量的秦陵兵马俑图片,多次进行筛选。在教学中,我巧用媒体或单幅,或整组地出示图片:面对气势恢弘的一号坑俯瞰图,学生惊讶其规模宏大;面对用广角镜头拍摄的“鸟瞰”兵马俑的图片,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这个词语,并马上想到了它的近义词“俯视”;而最后一组图片似乎一下子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让秦陵兵马俑似乎一下子处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面对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学生不禁啧啧赞叹古代雕刻家的精湛工艺……无疑,这一切逐步让学生体会到秦陵兵马俑之伟大,中华民族之伟大。

6、《秦陵兵马俑》教学片断及反思

  【研究的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动作、神态把课文内容写具体?

  【解决问题所运用的策略】

  《秦陵兵马俑》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整篇文章结构十分清晰,文字精练准确,是学生学习写作方法、积累语言的很好的教材。在教学中,我注重透过文本,总结归纳文章的写作手法:通过研读第二节,让学生知道作者采用列数字的方式写出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通过品读 4~7节,体味作者抓住外貌、动作、神态的不同写出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通过品读第8节,体味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加上联想的方式,写出了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是艺术珍品,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运用文中学到的词句,加上自己的想象,把课文中较为简单概括的 第7节写具体。

  【教学叙事】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听!和着隆隆的战鼓声,在悲壮的古曲中,老师要写下这几个字看着它,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

  板书:

  秦陵兵马俑

  (指名交流)

  生:我眼前出现了一支威武雄壮的军队。

  生:我眼前出现了许多极为精美的兵马俑。

  生:我眼前出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

  师点评:真好,这说明课前你们用心地读了课文、走进了秦陵兵马俑,用心地在感受。让我们满怀豪情,呼唤它的名字──

  (齐读课题)

  师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这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观看一段有关介绍秦陵兵马俑的影音录像。)

  (出示要求)

  师: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秦陵兵马俑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你会怎样来评价兵马俑?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地说说。

  (指名交流)

  〖教学片段二

  师过渡:是啊!那一行行,一列列整齐的金戈铁马那么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就让我们靠得更近些,近距离地去欣赏它们。

  请同学来读第4第5小节。

  (指名读课文后,出示将军俑和武士俑的图片)

  师:老师这里有两幅图片,请大家根据这两小节的内容来区分两张图片上的陶俑各是什么俑?

  (学生交流)

  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看。

  (学生对照图片以及文中有关陶俑外貌、动作、神态方面的描写进行交流。)

  师总结:课文在描述两种俑时,抓住了那几方面的特点来写的?

  学生交流,师出示板书:

  外貌 动作 神态

  师:是不是这样呢?

  (媒体:外貌、动作、神态分别用不同颜色出示)

  师:让我们读一读课文,体会一下这种写作方法

  (引读不同颜色的句子)

  师:你喜欢哪个陶俑?为什么?

  (师点拨特点:将军俑威风凛凛、神态自若;武士俑英勇无畏、威武凝重。)

  你来读读看,读出它的特点和自己的喜爱之情。

  师:喜欢将军俑(或武士俑)的一起读。

  师过渡:据说在这么多兵马俑当中竟找不出两个神态完全一样的陶俑,不信,请看课文第8节。

  (出示语句)

  引读排比句

  师:同学们,70000多尊兵马俑就有70000多种神态啊,作者还根据不同的神态,自己进行了想象。

  板书:

  想象

  (出示相应的图片)

  再引读:它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师:文中用了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

  生:表示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兵马俑。

  师:是啊!还有许许多多神态各异的兵马俑课文不再一一叙述了,但此时此刻,你们心中又有着怎样的兵马俑形象呢?能不能也来描绘一下呢?

  (出示四种兵马俑图片)老师这里有几种兵马俑的图片,他们分别是:骑兵俑、车兵俑、马俑。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的。

  请四个小组分别朗读4~7小节。

  师:由于文章篇幅限制,作者没有对这四种兵马俑作非常详尽的描述,有的写了外貌、动作,没有写神态和想象,有的写了动作,没有写神态,有的则写了外貌、想象,没有写动作、神态,现在老师就要请大家来当一回小作者。

  出示说话训练要求:

  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陶俑,仔细观察,模仿课文第4、5节的写作方法把这个陶俑的外貌、动作、神态写具体。对于神态的描写,可以选用第 8节的内容,也可以自己创作。

  学生小组练习,再集体交流说话。

  【教学反思】

  1、因为班中几乎没有学生亲身游览过秦陵兵马俑,因此秦陵兵马俑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遥远。课的开始,我就运用一段影音录象拉近了学生与秦陵兵马俑的距离,使其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谈谈观后感,目的在于使学生能整体地、初步地感知秦陵兵马俑的特点,为情感的激发、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2、媒体出示两个陶俑的图片,让学生看看图片、读读4、5两节,根据这两小节的内容来区分两张图片上的陶俑各是什么俑?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阅读、理解 4、5小节的写作方法。在理清了写作方法之后,进行反复地、各种手段的朗读,先根据媒体出示引读描写外貌、动作、神态的句子,然后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陶俑,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了解写作方法,感受兵马俑个性之鲜明。

  3、在学习课文第8节前,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过渡语:“据说在这么多兵马俑当中竟找不出两个神态完全一样的陶俑,不信,请看课文第 8节。”以此来引出第8节的内容,然后通过引读排比句,再次感受兵马俑个性之鲜明。对于兵马俑的描写,神态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从神态上能充分体现个性鲜明这一特点,而神态的描写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正好课文的第 8节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向我们罗列了好几种兵马俑的不同神态,所以提前学习第8节,可以为下面的写段训练做铺垫,打基础,更有利地突破学生写作的难点。

  4、因为有了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和积累,在读写结合训练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对4~7小节中的某个陶俑进行模仿、补白训练,使学生对语言的积累由输入到输出,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写作时,允许学生选取第 8节中的有关语句,为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搭了台阶,使他们不至于无话可说。其实,学生在选用句子时,必须根据图意选择相应的句子来描写,这无疑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同时考虑到不要禁锢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的思维,所以,也允许他们自由创作。如果时间允许,能够对 4~7小节的内容作一定分析,或是请学生分别就某个陶俑的外貌、动作、神态练习说话,再连起来说,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5、语文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此一理念也应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因此整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比较注重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迁移。特别是着意让学生通过对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个特点的理解和感悟,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让学生再深层地去读,进一步领悟到兵马俑是古代劳动人民或者说是能工巧匠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学外国元首说说参观感言时,学生发言不够踊跃,或许此时插入一段录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