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张老师心情日记
1、又见张老师心情日记
岁月匆匆,光阴似箭。近日,我又看到了阔别二十二年的张老师。
张老师是我大学时代崇拜的偶像,读他的书听他的演讲那血总有点热。那时我是个年少不懂事,幼稚而浪漫的文学青年,是他,送给我两本他的文学集子,一本是诗歌,另一本是散文,叫我读得没日没夜;是他,叫我多读多写多练,不灰心,莫泄气,文学是一辈子的事。那时印象最深的是他家里落地的大壁柜,柜里密密麻麻挤挤挨挨全是书。
二十二年过去,张老师老了。头发已经花白,脸上皱纹如渠。不过,他还是那样的精瘦干练,腰杆还是挺得直直的,不变的还有爽朗的笑声。还有那师母,当年那位苗条秀丽的女性,如今已变成了个发福发胖的大妈。真是“风刀霜剑下,岁月不饶人”哪。可不,我不也是两鬓斑白,我的孩子成为姑娘家了吗?
问及生活,也是一切都在变,用张老师的话说就是倒啃甘蔗节节甜。可不,当年居住的平房不见了,如今住的是八层楼的三房二厅的教授套间。到过不少教授家,都是美仑美奂,华丽堂皇,钢琴大吊灯什么的应有尽有;可张老师家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简朴,平凡,那部电视机,还有那套沙发,茶几,看来看去更显得古老,陈旧。问他们干嘛不装修好点儿,家具家电干嘛不换新的时髦的,缺钱吧?回答是,钱倒不缺,那小子当老板,姑娘在国外,时不时要给我们寄钱,但装修那么好干吗?如此这般,够啦。那电视机和沙发,能用就用,何必丢掉赶时髦。他们有这么一条理论:越是古董的就越值钱,如老酒值钱,敝帚自珍,还有北京的四合院,谁能舍得拆掉呢?
不变的是那满目的书,还有他著书立说的`事业。书写了一部又一部,文学评论的,文学史研究的十多二十部堆起来足足有一米高,每一本捧在手中沉甸甸的,不由使我在脑海里翻腾出“著作等身”这四个字来。当然说不变也有变,满是书的书房已变成两个,俩口子人手一个,平日里各写各的书,各出各的作品,互不干扰,但需要合作时,他们又是最佳的组合和搭档,最近他们合作研究的《东南亚华侨史》就一口气跑了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好几个月,省里将之列为重点社科研究项目,为他们提供了一笔经费。学校也专门提供一间大办公室。经费是有限的,没关系,他们自己掏腰包,乐而不疲。说工作,他们是玩命的,早早就出去,收黑才回家,中午在办公室吃快餐,啃面包,躺一躺沙发又继续干。问他们苦不苦,他说,这玩艺,说苦也行,说乐也行,快要脱稿出成果了,能不说是乐吗?当然,这是我们的观点,别的人可不是这么看,都说我们傻,是“最后一代傻瓜”。
我顿时感到,我的老师,还有师母,他们是多么年轻;其精神又是多么实在,富有!
而生活中更多的是这么的一种人,富足了,生活舒适了,治学,干事业却松劲了,精神也变得空虚了。我的一位文友,年轻时励志奋发,刻苦创作,佳作不断,可人到中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了。那道理,大概是钱多了,腰围宽了,躯体胖了,脑子也懒得动了,唯一的志趣就是看电视剧,闲聊,喝咖啡,还有无完无了的应酬酒会。与之“探讨”,其理论是:“干了半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啦!”“还写那个干啥?能出票子吗?”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人生难得平常心。人生在世,志在立德,立言,立功。生年不满百,常怀事业心。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看准了自己的生活之路,于是矢志不渝地走下去。终生不悔,这可是人生的至境。
离开了张老师,我感到手头是那样的沉甸甸。那是书,好多本。不,它哪里是书,它是长者的鼓励,人生的鞭策,还有这些年虚度光阴的愧疚。
活了几十年,我心中没有偶象,然而又见张老师,我依然是肃然起敬。
2、老师您好心情日记
开学了,看着校园里意气风发的学生和穿梭忙碌的老师,一些熟悉的情景像子夜里的电闪雷鸣,突然直击我浮泛无根的游梦。
我的表叔公,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师。上课的时候,喜欢叫我到黑板前写字,看着我够不着就会把我高高举起。课间,会从门背后拿出一根水烟筒吧嗒吧嗒地抽,站在花圃外笑眯眯地看我们跳绳、踢毽子、打游击……冬天的时候,习惯拎着一个火罐到教室来巡查我们早读。他一边慢慢地“巡查”,一边眯着眼睛摇头晃脑地跟着我们背书,后面的同学却趁此机会将一双冻得通红的小手偷偷靠近火罐取暖。一节早读过去,每双冻得通红的小手都“偷偷”地取了暖,然后觉得整天都温暖起来。
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当年满头银发,两眼深陷,炯炯的目光却又像盛满了葡萄美酒,手上已清晰可见老人斑,瘦弱得走路没有一丁点声音。总觉得他太善良,“教训”叛逆少年时那些文绉绉的语句显得他丹田里的底气很不足。上课时,我坐在前面看着他上课时澎湃的激情,看着他无法抗争的年老,总担心他会在眉飞色舞的一节课中倒下去。但有一次,一位女同学脸青唇白地倒在教室中,他在情急之中使用出了气功,救醒了那位女生。此后,我每见到他就有一个“仙风道骨”的词语在脑海中浮现,对武打小说更是痴迷不已。
初中的数学老师,当时,他很年轻,很高大,常见他在篮球上挥洒自如地运球,然后是一招接一招气贯长虹的灌篮。习惯拿着木制的三角板、直尺等在讲台上气宇轩昂地指点江山,教室立长方形的门、窗户上三角形的支架、圆柱体的旗杆、长方体的课桌……教室里的一板一木皆是他的“兵”,而我们这些小士兵更是跟在他身后对着抽象的`几何题海冲杀,让人突然觉得青年时光无比酣畅淋漓。
师范一年级时的语文老师,脑袋似乎被四书五经浸泡过多,女同学被他渊博的知识所折服,夜巡时被他抓到的男同学却牙痒痒地说他“绝顶聪明”过头。他喜欢推荐一些美文和书籍给学生,喜欢让同学写随笔、写作文,喜欢宣读学生的每一篇佳作。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除了上课时候古今中外、名人典故如滔滔江水般自口中奔腾而出时,平常很少言笑,神情严肃得像“思想者”。在讲李煜亡国之作《虞美人》时,台上他神情肃穆低低地沉吟:“春花秋月何时了……”台下的我们已经是泪流满面。
岁月如江河之水,奔流不息,留存在岁月深处里的老师还有很多很多,多得我还没来得及整理这些记忆的碎片时,我也成为一名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教师。今夜,一人独坐房中,回想起那些和蔼可亲的老师时,电话蓦然响起,是八年前教过的一个学生,“老师,您好吗?教师节快到了,借妈妈手机祝您节日快乐!”放下电话的一刹那,我就迸出了眼泪。我的老师,天下所有的老师们啊,教师节祝你们健康快乐!
3、老师的不易心情日记
又是新的一天,按课程表的安排今天下午就要有我的数学课了,说实话还是感到很紧张的,毕竟第一次从学生变成我所敬畏的老师,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教好,所以我决定用一上午的时间来备课,我面临的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没有课本,二是不清楚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所以我就找来了王校长请求帮助,说到王校长我就特别的感动,来的这两天里王校长尽心尽力地帮我们买东西熟悉环境,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帮我们,可谓是有求必应,一听到我的问题王校长先是帮我解决了课本的问题,然后又详细地给我介绍孩子们的情况,从她的介绍中我可以体会到他对孩子们的了解程度特别深,一百多个孩子他可以清楚地说出姓名,所在年级和学习情况,有了王老师地介绍心里就有底多了,一上午的时间我都在积极备课等待着下午数学课地到来。
时间过得很快,数学课来了,我在孩子们热情的注视下走进教室,看着孩子们天真的表情,我的紧张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怀的`信心,按照之前的备课,我有序的给孩子们上着课,我所提问的每一个问题孩子们都积极回答,课堂上满是积极回答问题的声音,我感到十分的欣慰和自豪,同时我也体会到了老师的不容易。
4、我的启蒙老师心情日记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我们那个村创办的小学校,坐落在我居住的那条深胡同里的最南端,是个四合院。紧邻大街的南屋是教室,西屋是老师的办公室,东屋是老师的宿舍,堂屋是大队的办公室。
因为是刚创办的学校,且村里适龄的少年儿童又不够多,当时仅设了一个一年级班。三十多名学生的年龄参差不齐,小自八九岁、大至十一二岁的都有。我当时九岁。教师也仅有一名,是男性,名叫孔繁森,济宁人。因其脸上有许多麻子,一些不知道他的大号或不够尊重他的人,背地里叫他孔麻子。
孔老师中等身材,长得白净,平时看上去比较威严,但见他和村里的大人们说话时很是和蔼。这或许是教师的身份所决定的吧。当时他是带着家属来我们村任教的,他让我们称其家属为师娘。
孔老师说话的嗓门很高,所以我们听他的课很省力。他一开始就用普通话教我们,这为我们后来说普通话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印象中他的粉笔字写得很好。我那时虽不懂书法,但觉得他在黑板上写的字和语文课本上的汉字差不多,那时我们一年级语文课本上的正楷汉字是手写体。他教我们时,很会采用激励方法。有一次,他叫三个同学共同爬黑板,都抄写课文中的一句话,这其中有我。我们写完后,他仔细端详了我们三个的.字,然后用教竿指着我写的字说:“同学们,张庆余同学写的字很好,不光笔画正确,结构合理,也很工整,希望大家向他学习。”他的这句话,不光使我赢来了许多同学赞慕的眼光,更使我受到了很大激励,后来我越来越爱写好字了。升入高小和初中时,我已成为学校黑板报的抄写者,还没少和铁笔、蜡纸打交道———帮老师在钢板上刻印文字材料。
孔老师有着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深厚的师生情感。那时候农村不通电,夜里他都是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备课或批改作业。有一年冬天的夜里,本来身体比较虚弱的他批改作业时着了凉,得了重感冒。为了不耽误我们的学习,他一边服药,一边带着病身子给我们上课,有一次差一点儿晕倒在课堂上。那时刚成立人民公社不久,我们村还属于金乡县胡集公社,后划归嘉祥县满硐公社。孔老师当时连自行车也没有,每次到十五里外的胡集公社教育组开会时,他都是提前两个多小时步行出发,从未向别人说过辛苦。学校在村子的偏东部。家在村子最西部的戴玉明同学,在一次课下玩耍时扭伤了脚脖子,放学后,孔老师把他背着送回了家,感动得家长不知说什么好。
孔老师在某些活动的抓法上,很会抓特色。记得我们上二年级时,公社教育组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安排我们学校出演一个诗歌朗诵节目。孔老师让我们班里年龄最小的李如万和张卫平两个同学参演。经过几次辅导,最后在班里预演时,老师还特意让这两个同学穿露裆裤,并且在表演时故意向观众露几次小鸡鸡,以显示我们学校的学生不简单———这么小的年龄都会表演文艺节目。由于老师那次抓住了“小”的特色,结果我们学校表演的文艺节目获得了优秀奖。那时不兴金奖、银奖什么的,优秀奖的名次是很高的。
孔老师还有一个不同于一般人的特点,就是对时间的掌握特别准确,被人称为“活钟表”。当时学校里没有铃,预备铃和上下课铃,是用一个茶碗大小的铜铃壳和一个从铃壳后端的圆孔里穿进去的木把,穿进铃壳的木把头部拴有两个撞击铃壳的铁蛋蛋,通过用手摇动来“打铃”的。老师觉得师娘没事儿,经常让师娘在宿舍里看着下课时间而替他摇下课铃。许多时候,老师这边喊“下课”的声音刚刚落地,那边正好响起了下课铃声。也有时是老师的喊声和师娘的铃声同时发出,巧合得相差无几。
如今,不知恩师还健在不健在,反正我是永远不会把他忘记的,因为启蒙老师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5、谢老师心情日记
认识谢老师,已是三年前的事了,那完全是一个偶然。朋友晓林荐来他好友谢老师一篇文章,嘱我一定帮忙,我一听是有关价格学方面的论文,便觉有些为难。不过据说这是谢老师多年来从事物价教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领域对价格问题的深入钻研而成的心血之作,在作品中,他创立了“反软比订价法则”这一新概念,对宏观指导地区经济开发建设、微观指导企业生产经营具有重大意义,我答应试试看。
稿子拿到手,掂来掂去,让《海南开发报》的积华老弟“关照”。开发报辟有理论版,但内容都是文化类的,价格方面的也有些无奈。我好话说了一箩筐,积华才松了口:好吧,看在老姐的面上,删短了发!
我至今也不知道他究竟将篇六干多字的论文删至多少字发出来的,但很快,文章见报了。晓林说,谢老师为答谢我们大家,要请客。
似乎还未出正月,晓林、我、积华,一起来到了谢老师家,这才认识了谢老师。谢老师是汕头人,许多年前来到海南,他皮肤红黑,眉骨高突,眼晴微凹,笑起来显得十分憨厚和质朴。谢老师的家,朴实,整洁,室内养植着吊兰一类的阴生植物,阳台上有各式各样的花草,感觉安宁而温馨,且充满生机。谢老师的爱人是某大公司里的业务科长,精明能干,理家是一把好手,出外出差旅游,则情趣漫生,一对绿毛龟,就是她从黄山带回来的宝物。
觥筹交错之中,谢老师不断地说着感激的话,弄得我们很不好意思。这顿饭吃着吃着,就有了一份情谊,于谢老师,不再是纯粹的答谢之举,于我们,不再是做客式的应酬。在这次普通而又特别的家宴中,我领略到了汕头人的热情好客和厚道,他们一点也不花巧,令我们无法敷衍。
大半年过去了,竟传来一个令人意外的好消息:谢老师那篇论文在全国中专价格教学研讨会上获得了一等奖!此奖四年一次,一等奖四名,可以想见其档次,谢老师高兴不已,我成了“有功之臣”。我当初纯粹是帮朋友晓林的忙,不料却帮了这样一个大忙,我自然也为自己的举荐之功洋洋得意。但是,当谢老师要送我诸如免费的美容美发卡、购买香烟优惠票什么的,我却婉拒了。虽然这时大家已是朋友,但我觉得这些物质的东西一搅和,便会有违于当初的友情之约。
此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再与谢老师有来往,只偶尔听晓林说谢老师职称解决了,长工资了,等等。今年暑假,一个闷热的中午,我接到谢老师的电话,说有事请我帮忙。原来他所供职的省供销学校要举行复校15周年校庆,许多现在社会上很有成就的学友、省市有关领导要来参加,很隆重,而他承担了校庆宣传报道的任务,要邀请几家大报、电视台、电台的记者参加。有两家他一个也不认识,想要我去请人。谢老师在电话里象交待一个学生一样,很仔细地阐述校庆意义,记者参加的必要性,以及校庆那天如何接送,校庆节目安排等等,一五一十,唯恐我哪一点弄不清楚。
我本来也是要去参加会议的。可临到校庆那天,我却因别有他事,无法前往,只得托一个同事去赴会,当同事问及我他去时找谁时,我楞住了,我说不出谢老师的名字,也不知道他的电话号码!而我清楚地记得,当初认识他时,他是给过名片的,他家装电话,也曾特地打电话来告诉我他的电话号码。我心里猛然生出一份愧疚,虽然我明白自己对于人的名字的记忆力时常出错,但怎么也不该忘记一个交往了两年多的朋友的名字……
各家新闻单位的朋友如数到齐,谢老师得以圆满地完成了宣传任务,很高兴,很体面。活动结束后,他特地来致谢。谢老师十分生动地讲述着校庆的'盛况,为他的学校培养出了那么多的人才而激动不已。我看他又要发挥开去,便有意的转移话题,并很随意地问起他办公室的电话号码,谢老师哪里知道我在想什么,很快地拿出一张名片。我认真的看一阵,终于记住了这个朋友的名字:谢培才。我歉然一笑,送给谢老师一本书。我在我的散文集扉页上写道:请谢培才先生赐教。
教师节那天,谢老师突然造访,他手里拿着几本红色的证书。我心想,这肯定是教师节的奖品。果然,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他刚从省商贸厅举办的教师节庆祝会上回来,还未进家门,先来了我这里。他因为那篇在开发报上发过的论文获一等奖而被当选为全国中专学校价格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在今年教师节上又被评为商贸系统的优秀教师。谢老师说着,就翻开他那几本获奖证书给我看,还说,有这些东西,可望今年有希望破格升高级职称。我一本本地看着证书,看到的不仅仅是荣誉,还是一个海南教师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一个教师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他总是在不断地完善自己,以期培养出更出色的学生……-->
6、又见海大心情日记
在海大已有一个学期了,自以为对海大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我几乎能如数家珍地把海大构划出来:具有时代特色的校门,校门前的蝴蝶湖,蝴蝶湖边上的大片草地,草地上的大榕树,榕树左边的行政楼,行政楼对面的A楼,与A楼并立的卫生科、A楼后面的B楼……海霞、海涛、海宇、海天、海韵、有西区一幢、二幢、三幢……还有气魄宏伟的海大图书馆,充满着现代色彩的科技楼,热闹非凡的商业中心……哦!还有后面一片未被开发的空地。假如你到海大来,我定可以做一个好导游。
然而,今天我又一次认识海大,才发现,我与海大还是陌生的,今天,我又见海大。
早就听说海大只有两季而没有四季,此言不假。海大的树是永远的那么绿,海大的草是永远的那么青,瞧那榕树,正在拼命地抽芽,那椰子树,在挥舞着她那绿衣裳,含着露珠的青草正在向你微笑。别忘了,那边还有鲜花,一黄一红,开得正艳呢!海大永远在春夏,海大是绿的海。
你感受过春的和风,夏的热风,秋的凉风,冬的寒风。可在海大,你只会觉得海大的风永远是那么的苍劲。别奢望春风与你拂面,春风也会呼呼地吹;别担心夏风会使你窒闷,更多的是凉爽,有时它还要发怒,绕着大树不放;秋天决没有“大风起俨兮云飞物”;冬天它“啸啸”地叫,但决不让你直打寒颤,海大的风就是这样的不一般。
海大的雨更让你捉摸不透。你大概知道,无论是什么地方,夏天的雨是变幻莫测,一会儿晴天丽日,一会儿狂风聚雨。你不要以为海大也是这般,认为过了春夏就只剩下晴天了,秋天的雨是退缩的,不敢露脸。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也许正走在校道上,享受着阳光的沐浴,但刹时间,一排雨珠儿打下来,紧接着,“噼沥叭啦”地下大了,你不相信有这样的怪事,于是,你停下脚步,抬起头来望望,却不能发现一朵云儿。别怨它把你给欺骗了,海大的雨就是这样。
你感受过夏天的炎热,太阳像火一样地照耀,但春天是柔和的,轻轻地散落在你的.身上。可海大的太阳永远是火辣辣的,别期待秋天有个例外,太阳公公一出来,你依然会感到整个人都在发烫,怕晒的人,定不可忘记擦上防晒油。海大火辣辣的太阳培养了火辣辣的热情,一代代大学生正从这火辣辣的海大奔向社会。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漫步于校园,感受海大的静谧,海大的静不让你感到恐慌,却让你感到回归大自然。你可以夜读、谈心,累了,躺下来,很快就进入梦乡,在梦乡里又见海大。
没有枪声的“WorldWarⅢ”
“全球的环境恶化是没有枪声的‘WorldWarⅢ 。”英国生态学家爱德华再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人与大自然的搏斗一直都是相当残酷的:开始是大自然残酷,现在是人残酷。然而,人类对大自然施暴时蔑视了所有的规律,大自然对人类报复时却遵循自有的规律。因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环境的继续破坏,必然导致人类的灭亡。有人曾经预言:在未来的岁月里,生态环境将会决定一个民族的兴亡。众所周知,民族的发展离不开经济,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而对大自然的索取也越来越多。一些人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贪婪地吮吸着环境的琼液,甚至不惜破坏周围的生态平衡。乱砍乱伐、过度放牧、盲目围湖造田、不经处理排放“三废”,这些导致植被严重破坏,水土不断流失;河流逐渐干涸、淡水资源相对缺乏;食物链人为断裂、物种相继灭亡;酸雨陆续袭击各大城市、空气指标不停发出红色警报、全球气温持续上升……试想,在一个千疮百孔的环境中发展民族经济,如何能够保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最终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呢?
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够建设好我们的家园,并在没有枪声的“WorldWarⅢ”中赢得胜利。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自然界中,人类并非最高统治者,而是最高侍从。
7、老师只有你知道心情日记
夕阳西下,黄昏的校园显得格外静谧。按照惯例,离校前我都要到教室去转一圈,看看那帮捣蛋鬼有没有扫好地,锁好门,关好窗……
我哼着小曲向教室走去,门果然没锁。一定又是哪个小粗心干的好事,我想。这时,我的脑海中忽然闪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个男生背着即将脱落的'书包一阵疯跑,前面是更调皮的孩子,边跑边回头喊:“快啊,快来啊,哈哈……”
我笑着摇摇头,准备把锁摁上。就在这时,我习惯性地往教室内一瞥:有人!
定睛一看,是红,正趴在桌子上。红,是班里最安静的一个女孩子,默默地写字,默默地提问,默默地帮同学解决问题。
“老师……”还没等我开口,红就主动跟我打招呼。“怎么还没走啊?”我问。
她看了我一会儿,说:“老师,我喜欢上了一个人。”
“可以告诉我他是谁吗?”我假装很随意。
“嗯!……”她很羞涩。
我的大脑飞速旋转,试图找一个合适的引导方式。这时,她说话了:“老师,这件事情我对任何人都没有提起过,只有你知道。”我庄重地点点头,答应为她保守秘密。
送走了红,教室里只剩下我和一张张整齐的桌椅——这是晓宇的位置。半年前,晓宇悄悄告诉我:“老师,班里的那个板擦是我弄坏的,我一直没有承认,不过,第二天我又买了个新的哦!”
我觉得自己很幸福,班里共有53名学生,我可以拥有53份秘密。我突然发现,我不再只是一名老师,更是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他们将内心的那份隐私告诉我,未必是想让我帮助解决,或许,他们只是想给自己的秘密找一块安全的“暂居地”,放下思想的包袱,轻松愉悦地享受生活。
8、我的奇葩老师心情日记
恍然回首高中生活,细数过往,堆砌的回忆在冬日的阳光里发酵、生长,刻骨铭心。这记忆搁浅在我的班主任停留过的每个瞬间,眷恋于他曾存在的每一章节。
班主任的名字很有战略性———胡利,让人自然而然想到一种动物,所以全班同学“尊”称其为Fox。最癫狂的一段是我们用烟头、粉笔、棒棒糖等在教室四处摆出“Fox”的形状,以之为暗号,表示其出没于此,让大家提高警惕。
我们的教室与Fox的办公室仅一墙之隔,中间还有一扇窗供其窥探。上课看小说、吃东西或玩手机的小动作全收录在他的眼皮底下。据多年实战分析,就算得到相关情报,比如听说他某天某时要去开会或某位老师邀请他喝茶,也千万不能放松警惕,因为他随时会打个回马枪,在某个你看不到的角落默默注视着你所犯下的“罪行”。果然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总能杀你个措手不及。
我坐在最后一排的时候,前方的视线被堆叠如山的课本挡住了,书丛就成了我们私下活动的庇护所。一次晚自习,数学老师在上面讲着数列的几种解题方法,我和周边的同学在后面坐成一圈,兴致勃勃地讨论迎宾路上的各种小吃,我越说越激动,以致余光瞄到后门有一个黑影,也浑然忽略掉了。直到后来我越说越觉得气氛怪怪,所有的人停止了讲话,只有我一个人说得不亦乐乎。对面的数学课代表给我使了个眼色,我突然明白了些什么,猛然一回头,班主任那双深邃的眼睛正怒视着我,眼睛在灯光下炯炯有神,在门外漆黑的夜空中显得晶莹透亮。我愕然,不敢想象他已在门外站了多久……合乎情理地,我被叫进了办公室,又是一番思想教育,苦口婆心。后来为避免同类事情再次发生,我在高高的书堆上面放了一面小镜子,对准后门的窗户,充分利用反射原理,防备Fox的突然袭击。这个办法相当有效,所以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没进过办公室与他四目相对。
Fox上课很生动,他挺拔的身姿一站在讲台上就让人精神倍长,加上他丰富多样的表情,以及宜宾加彭县混合的腔调,整个课堂就活跃起来。最好笑的是有一次音响里放起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他竟拿着教杆舞起来,双脚跟着节奏前三步、后三步,再转身,左三步,右三步,从讲台这头跳到那头,再从那头转到这头,表情似笑非笑,何其陶醉。全班顿时哄堂大笑,并集体敲桌子、尖叫,拍手叫好。
Fox的单人华尔兹已经成为经典,成为回忆录里一席香味恒久的盛宴。
Fox的心态永远是那么年轻,每天在他无私浇灌下成长的我们也耳濡目染,高09届4班的每位同学都活泼开朗,积极向上,记忆里永远是满堂的笑声和大家青春跳动的脸庞。
记忆中最狼狈的一件事,是有一次因为厌倦了学校的饭菜,又对外面的世界百般好奇,下午放学后,就躲开了保安大哥的眼睛,混出校门,尽情享受可爱的“青春”。
我们将校外的小吃吃遍后去了一家以“红白豆腐”出名的餐馆。当我们沉浸在无限的`快意中时,一辆熟悉的小车驶来,我定睛一看,God,果然是Fox的车子!“Foxiscoming!”我大声叫道。话音刚落,与我同行的一伙人顿时离开板凳,在餐馆里乱窜,像被追打的老鼠一样,跌跌撞撞,磕磕绊绊,藏到桌子底下不是,躲到门后也不是,真想直接贴到墙上……大家焦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但最后还是万般无奈,只得放弃。
我们躲在墙角,摒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Fox停车、下车,然后慢慢走来。他距离餐馆仅3米之远时,突然360度华丽地转身,向另一个方向走去。我们大松一口气,然后下意识地以风速向学校跑去,心想一定要在他回去之前回到教室。
我以为一切已经风平浪静,怎奈晚自习时忽然觉得一人敲打我的头。转身看见Fox一脸狡黠地看着我,笑得很阴险。我故作正经、若无其事地跟他相视一笑,“胡老师,您……有事么……”“溪娃儿啊……我刚才在外面看到的那个人怎么那么像你呢?”“有吗?没有吧!胡老师您一定看走眼了吧……我一直在教室看书啊……”此时Fox一脸顿悟的样子,“哦,是这样子啊,那我一定是眼花了吧。”然后似懂非懂地走了。
当我确定Fox离开后,不禁狂笑起来,连我也佩服自己的镇定和高超演技,然后大叹自己命运顽强,临危不惧,总是以聪明和智慧将自己拯救于水深火热中。
然而,傻乎乎的我怎么会知道,其实自己的一举一动Fox都了如指掌,心知肚明,他只是不说,只是假装,只是不愿戳破,只是想给我留一点后路啊。
那是在毕业后的一次聚餐上知道的,我给Fox敬酒时,他依然笑着说:“溪娃儿啊,以后回来看胡老师的时候一定要正大光明请我进餐馆啊,躲躲藏藏地,让别人看到多不好。”
我顿时木讷。直楞。羞愧。沉默。
原来他懂得一切。
记忆,丰腴浓烈;怀念,语焉不详;感谢,由心而生。
过去那些不懂事的年生,我们这些所有少不更事、迷惘在青春里的孩子,总需要经历一些咋咋呼呼的所谓叛逆和落拓不羁,才会渐渐懂得似水流年中隐忍平和的真谛。感谢您,我的奇葩老师。
9、做个幸福的老师心情日记
小的时候读过一个故事,大概是说快乐源自没有钱。说地主衣食无忧却总是愁眉苦脸,长工天天边干活边唱山歌。地主不解,地主婆解疑:因为钱的原因。后来他们在长工翻晒的谷子里藏了一元宝,长工见了元宝,做出种种猜测,歌声也就没了。直到地主把元宝要回去,歌声才回来了。
当了教师,热情消退后不明白了,我们也和长工一样没钱,可为啥我们却像地主一样不快乐呢?我们每天付出的似乎总很多,并且总是和回报不成比例;我们总是重复昨天的故事,找不到一丝一毫的成就感;有时甚至还得为一些琐屑事伤脑筋……去哪找回我们的快乐?
新教育倡导教师“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无疑给了我们一束曙光。于是,我也加入了朝圣者的行列,教学、阅读、写作让我每个日子都充满了憧憬。那段日子是甜蜜的,每天总是充满期待,每天总是思考着。后来觉得越来越累,我像一个远足的行者,不断地往自己囊里增添重量。累着,也快乐着,感受着在夹缝里生存的艰难与顽强。最终,我倒在了半路上。有点悲壮的味道。
现在想想,其实,我并没能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我只是苦苦地追随,缺少创造。在我背负那么多的时候,不敢自我解放。最终向现实妥协,安于现状,多了安全感,却再也找不到幸福感了。见底的教育生活,再也找不到燃烧的激情。
李镇西老师与学生的故事总是令人感动和向往。我试图从中去发现自己亟待解决的困惑。李老师一句“解放班主任”给我指出了方向。之所以过去我的想法中途夭折,就是因为,我没能找到解放自己的途径。现在,李镇西老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首先是实现思想的三个转变。一是变事务应付为教育科研。二是变个人权威为集体意志。三是变孤军奋战为师生合作。这些实实在在的'提法让我找到了改变的方向。想想过去自己管得那么辛苦,真是可怜可叹。大胆放手民主管理,变“人治”为“法治”,既解放了自己,节省出时间精力来从事有意义的研究,更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管理能力。
把自己的班级当作研究基地,时时以科学的方法良好的心态对待学生,我要寻找幸福,并带给孩子们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