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难忘那年送老兵心情日记

2023-08-24 18:44:27

  难忘那年送老兵心情日记

难忘那年送老兵心情日记

1、难忘那年送老兵心情日记

  大凡当过兵的人,对冬天都特别敏感,因为这是个离别的季节。这个季节,无数来自五湖四海满服役期的老兵都即将脱下心爱的军装,回归到五湖四海,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更是一个充满感伤的季节,因为在这个季节里,年轻的战士们不想离别,却终归要说再见,平时从不轻易落下的眼泪,却变得那么情不自禁,我知道,其实大家是割舍不下那份同生共死、亲如兄弟的战友感情。

  转眼之间,我的军旅生涯已进入了第十个年头,每年我都在“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的歌声里,将一批批情同手足的老兵送上归乡的列车,在相互拥抱、彼此祝福后流下一串酸涩的眼泪。当这个冬天不可抗拒的来临时,一幅幅难忘的画面,一张张可爱的脸蛋便渐渐在我的心里清晰起来,可最难忘的,却要数我当新兵那年送老兵了。

  记得那年我在武警泸州市支队泸县中队当新兵,主要负责看守所的外围武装警戒任务。从到中队开始,我们新兵便开始了艰苦的军事训练,加之又担负着极其繁重的固定目标执勤和临时勤务,以至于忘记了岁月更替。当中队满服役期的老兵开始集体请假外出购物,营区的`绿化带里插上五颜六色的彩旗的时候,我才感觉到老兵退伍的日子来临了。

  退伍前一天,中队热闹非凡,挂横幅、贴标语、练锣鼓,我们忙得不亦乐乎,音箱里播放的军旅歌曲响彻营区上空,一派喜庆的氛围,甚至连平时对我们要求极为严格,不苟言笑的一班长也都露出了微笑。许多老兵这儿看看,那儿摸摸,眼睛里充满了不舍,有几个老兵还拿着锄头去了菜地,将菜地的土又重新松了一遍。其实那片菜地不大,不久前才搞过一次劳动。

  宣布完退伍命令,就到了会餐时间。几句简单的话语过后,便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呼喊声相互敬酒了。领导们说感谢你们为驻地的安全稳定作出的牺牲,为中队建设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欢迎大家再回第二故乡、再回中队看看;老兵们则说感谢领导的关心和培养,回家后一定好好干。看着这热闹的场面,我只顾自己吃菜,因为我从没喝过酒。不曾想,一班长径直走了过来,坐到我的身边,一只手搭在我的肩上:“胜强,我们俩喝一杯。”看着平时威严的班长脸带笑容,我赶忙站了起来:“报告班长,我不会喝酒。”班长听完后哈哈大笑:“咱当兵的哪有不会喝酒的,班长要走了都不敬我一杯?”没办法,我只有硬着头皮喝下了一小杯白酒,瞬间感觉喉咙火辣辣地痛。随着军龄的增长,而今老班长的模样早已变得模糊,但他那双温暖有力的大手却仿佛还停留在我的肩上,那温情的话语、迷人的笑容仿佛烙在我的心上,至今想起仍记忆犹新。

  那晚,老兵们都喝醉了,他们不停地说话,时而哈哈大笑,时而抱头痛哭,时而又高声歌唱。第二天早上,天还没有亮,老兵们便早早地起来了,穿着一身干净整洁的迷彩服,胸前别着一朵印有“退伍光荣”字样的大红花,拿着打扫工具将营区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

  终于要走了。我们默默地立在营门的两侧,老兵们提着行李慢慢地走了过来,不少老兵转过头左顾右盼,仿佛在寻找什么。每走到一个留队战友的面前,他们便停下来,握手、拥抱、敬礼,这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进行,没有一个人说话,空气仿佛凝固了。当一位老兵握着我的手时,我透过昏暗的灯光看到了他满脸眼泪,那一刻,我的心猛地为之一震,相聚的点点滴滴开始在我脑海里不停闪现:是谁晚上起来为你掖被子?是老兵;是谁不厌其烦地教你军事动作?是老兵;是谁告诉你军人在受伤时要挺着,在苦难面前要坚持?是老兵;是谁陪你执第一次勤,站第一班哨?还是老兵。“老兵,你别走……”队伍不知谁大喊了一声,瞬间便打破了黎明的宁静。大家突然咧开嘴巴,要走的、送行的全都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久久不愿分开。鞭炮声、锣鼓声、哭喊声,化着一曲离别送行的歌,在营区上空久久地回荡!

  因为一个月前我参加解放军艺术学院武警文学班创作培训,要到过年前才能回部队,这几天不断有满服役期的老兵给我打来电话,说田干我要走了,真要走了。每次挂上电话,我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在他们离开部队的时候不能敬一敬他们的酒,不能握一握他们的手,不能抱一抱他们的肩,不能送他们上车,这实在是一种遗憾。为此,我亲爱的兄弟们,请你们原谅我,让我在这遥远的北方,衷心地祝愿你们:一路顺风!

2、难忘的网友心情日记

  遇到了一个令我非常难忘的你!

  你我相遇在虚拟的网络里!彼此聊得很开心!

  在网上,谁也看不到谁,见的只是对方发来的文字!

  在文字里我能体会你的文采、气质、风度都是那么的出众!

  起初我也怀有好奇震惊,怀有好玩的心态和你交流!

  交流中也带着很多的.谎言与欺骗!

  一直认为那些美好的甜言蜜语只有书上才形容的出!

  看到你美妙又甜蜜的文字!

  我以为我很洒脱,只会过目而忘!

  我愣了,我傻了!我醉了!

  我爱上了你的甜言蜜语!

  我爱上了你的每字每句!

  也爱上了美妙的散文!

  散文里的每段美语,都像似你的文字!

  每个文字都闪烁在我的脑海里!

  也感觉到了你文采,你的优秀!

  我很羡慕,也想能和你一样出口成章!

  也想静心的学点知识!

  可你那朦胧的模样,和清晰的文字都在我脑海里打转!

  我不知怎么了,很想回到我起初的宁静状态!

  你是我今生最难忘的网友!

  也是我今生最难忘的情感!

  ……

3、难忘布鞋心情日记

  从小寄养在浙东四明山麓的一个小山村,穿在脚上的自是祖母制做的布鞋。

  一直记得祖母剪布鞋底的情景:只要忙完其他活儿,祖母便会掇上一只盛满衣裤边角料的小竹筐,然而,将一块块边角料儿均匀地叠加起来,待叠到一定厚定,就拿来大剪刀依鞋样裁剪。裁剪时,祖母总是铆足了劲,每剪一下,但见祖母的下颌骨连同肌肉总要蠕动一下。

  然而,更苦的活儿还在后头,那就是纳鞋底。用针穿苎麻线纳鞋底,没有一定的功夫,那是不行的。当年,好奇的我就曾经尝试过,但很快便以失败告终。不知为何,在祖母手里,那针就是好听使唤。但见祖母用针在头发间一划(为润滑剂),然后用套在中指的铜顶针一顶,那针线就很快穿将过去。差不多用上三、四天零碎时间,一只鞋底便纳好了。祖母纳好的鞋底,既线脚齐整,漂亮极了;又硬梆梆的,劲健极了。纳好鞋底,按鞋帮的活儿,就相对轻松些。而待鞋楦一楦,便可大功告成。

  从剪鞋底、纳鞋底到按帮、楦鞋,前后大抵要花费祖母十多天时间。作为见证人,我确乎感到祖母太辛苦了。这不,她不仅为祖父、叔叔们也为我们四姐妹制做,可以说,断断续续间,制做布鞋成了祖母一年四季的活儿。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我回到城里生活时,我依然穿着祖母制做的布鞋。不知为何,祖母制做的布鞋,像定做的一样,就是合脚,就是舒适。祖母可谓心灵手巧,很是适应新潮的变化要求。1978年,当我高考后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祖母送我的.是两双最为时髦的鞋背上按了两只耳朵(两块松紧布)的松紧鞋。在大学念书,虽然也有家里条件稍好点的同学穿皮鞋、白色回力运动鞋的,但其时我并不觉得自己穿着的布鞋有多土,而况不少农村来的同学也穿着布鞋。见我的松紧鞋做得精致,曾有同学问我:“你这双布鞋是哪买的?”“哪里买得到这样的布鞋,这是我祖母亲手制做的。”我一脸的自豪。

  参加工作后,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看到周围的人群似乎很少有穿布鞋的,慢慢的,我也开始换穿皮鞋和其它休闲鞋。而为了遮掩祖母的眼睛,每每回老家探望她,我依然会偷偷地换上布鞋。然而,祖母亦并非不开窍之人。有一天,她老人家诧异地问我:“连村子里的不少年轻人都穿皮鞋了,你怎么还是老穿我做的布鞋?”“有时也穿皮鞋,但我觉得穿您做的布鞋感觉比穿皮鞋舒适。”我“变通”着说。“那好,我以后继续每年给你定做一、二双,只要你喜欢,我就给你一直做下去。”祖母脸上漾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

  本以为祖母只是应付应付我,想不到,她老人家还特认真。每年她都会给我捎上一、二双布鞋,而每次收到布鞋,我总是感到过意不去。给她直说了吧,怕伤她的心;不说吧,她会源源不断地给我送上,无端浪费她老人家的力气。要知道,我的鞋柜里藏着许多新布鞋。

  然而,始料未及的是,进入新世纪,随着生活水平的骤然提升,尤其是当“饭后散步”成为一种新的保健方式,“让你出汗”成为一种新的请客样式时,布鞋似乎大有回潮之势。不信吗?你去城市广场和一些绿化堤塘走一走、看一看,就能发现不少人是换下皮鞋穿上布鞋运动的。布鞋的合脚、舒适、干燥,自是其它鞋类无法替代的。正因为此,布鞋还成了办公族、开车族的最爱。

  比之于穿布鞋者,我似乎更幸运,因为这些人穿着的布鞋大多是从店里购买的,而我则是地地道道由祖母亲手制做的。少却了机器的痕迹,融入了更多祖母深情,自令我平添了一份对布鞋的爱恋和念想。

  而今祖母已是九十有三的老人,虽说鞋底已难以再纳,但缝缝补补的活儿依然不辍。有一天,我告诉祖母:“我的鞋柜里还存有您做的不下十双布鞋,可够我穿的。”祖母笑笑说:“如今纳鞋底我是不行了,但那鞋底挺结实的,如果鞋帮坏了,我倒可以继续替你换做新的。”我不好意思地说:“你这大年纪了,以后就不麻烦您老人家了,我可以上街去买。”想不到,祖母自信地说:“街上的鞋哪有我做的合你的脚,再说,现在享改革开放的福,我身体硬朗得很,眼睛也还行,还可以为你做到一百岁,你尽管放心穿。”听罢,我与祖母笑在了一起,乐在了一起。

  100年前,德国哲学诗人荷尔德林已预感到人类必将重返故里,重返童贞。是啊,人的内心,永远存在着一个“故乡情结”。那是一种温暖的情感的凝聚,是无尽的梦幻和永久的魅惑。如果说,整个人生就是一种精神之旅,每一步都在寻找最终的故乡的话,那么,三十年来的精彩纷呈的幸福生活,让人们在比较中回望、回味,这是由改革开放带来的,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布鞋,无非是让朝圣者的疲惫被故乡的烟火锃亮的一个见证而已。

4、难忘那年七月之夜心情日记

  在人生漫漫旅途中,人们总有一、二件或大或小、但却能值得永生记忆和珍藏的事情——正如我那个曾让人备受“洗礼”前后的苦闷煎熬之七月之夜……

  1978年我年满十八岁,这正是年轻人爱作梦、常作好梦的美好青春之季。然而,现实生活中我却自愧生不逢时。因为,我们这一代人,从来世后就经历了几年“特别困难时期”:没有吃的,常靠摘野菜和山果充饥;入冬了,也往往只穿着破旧的单衣,难以抵御刺骨的寒风冷雨;甚至六、七岁时该上学了,却因交不起那一元多的学费而被拖延——直到九岁总算能满怀喜庆入了学,但那时的学校不是大搞“批林批孔”、就是半工半读,而实际上课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有时,虽然人坐在教室里,但心却飞往村旁屋后,或野岭里摘果、或河畔中抓鱼捉虾……如此乱世和纷杂的环境,学生们如何能安心好好学习、又怎样造就出治国安民的“学子”?——不言而喻,七八年高考时我终于落选了。这年正是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二年,虽然在录取分数上有所放宽,但据说离入围线还有十多分之距呢!

  这年的.七月、漫长的三十天里,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只知道,尽管于人前时有几声欢笑乐观于形,但过后、暗地里却有太多的羞愧和无奈!毕竟是十年呀!十年的汗水白流和双亲们十年来的“望子成龙”之拭目以待呵!如今终化为泡影,此种心理谈何平衡?又何以能让自己乐观得起来?落了榜,就意味着失却了由校门跳进城门的机会,也将注定在农门里滚打一生一世。“还是老实安份地修整我们家的‘地球 吧!”家人几次“开导”我说——实际上,这既是我无奈的自怪自责,也是我无奈接受父辈“严加管教”的唯一路径。终于在一个异常平静的早晨,我扛起锄头,跟着社员们下地了。

  然而,偏偏我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记忆中,那些平凡却不平静的日子,每每日沉月起放工归来、或每当夜深人静而拖着疲乏的身子踏进睡房时,我常常彻夜难眠——孤灯下,一人独自呆立静思,尽让那不平的人世间哀叹如潮如浪般涌上心际……

  我能如此死思苦守一辈子不成?不觉间有天夜里,我开始留意床前的窗门。形如小四方的窗门,老旧而灰暗,这在平时很难令我细心留意过。当我举步靠向并站立于窗前,然后,让目光沿着那狭小的空隙朝村外乡野探望时,那不静之心绪似乎又涌荡起几许的潮浪:蓦地,那句记不起谁家的名言跃过脑际——退一步,海阔天宽!然而,此时的我多么需要向前走呀!而向前走呢?是否也是辽阔的大海和宽广的蓝天前景?苦思几夜不得而知,也几乎让我放弃所有美好的一切。因为,眼前的夜景始终黝黑得无光无色如初。后来,就在某天夜晚里,才渐觉出那景象由黝黑黝黑的夜色变成淡淡的灰朦朦、白茫茫般的夜的大海——这多象梦中我所眼熟的大海哟!是大海,就选择——远方美好的大海边吧……就在这年的冬季,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

  虽然,这是后来才有的事情……再后来,我复退了,就是冲着那份执著的向往大海之爱,我留在了海边,也将长久生活在海边——因为,在这海边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我有了妻儿、有了人世间的真爱,也有了我人生旅途中所向往的美丽而温馨的港湾。只是,人总免不了回首往事,温习那些最令人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每当此时,我便想起那个七月之夜,那句“名言”的真理,也总忘不了那些自己曾经走过的……

5、难忘的水兵生涯心情日记

  时间在岁月的河床里不息地流淌,“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一次次重叠,一次次轮回,倏忽间青春年华悄然远去,单轨道的生命不能回还。但30年前浓缩我青春岁月、记载我青春脚印的那6年多的舰艇水兵生涯,却经常撩起我珍藏在灵魂深处的记忆,如影随形,刀刻一般,难以平静。

  1970年深秋,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在湛江麻斜军港码头登上了军舰,成为航海部门操舵班的一名新战士,开始了水兵的旅程。

  航海是舰上的中枢部门,分操舵、电航两个班。6名战士,正副航海长各1名,连级建制。与枪炮、观通、机电、帆缆等部门一样组成军舰上一个整体。

  想着,盼着,终于迎来了军舰将往广州造船厂执行航次检修任务的日子。第一次出海体验水兵的生活,我心里似十五个吊桶一样七上八下。说心里话,我希望早日与大风大浪“过招”,以此来检验我是不是当水兵的料。出航的那天下午,我看见桅杆上挂起了离港信号旗,全体舰员在军舰三长声的汽笛中各就各位。站在高高指挥台上的信号兵,用旗语和码头信号台频繁地联系。军舰在舰长“解缆”、“倒车”、“右满舵”、“回舵”等清晰的口令声中徐徐驶离码头。

  我是一名刚上舰艇的新兵,主要任务是跟班学习。走上驾驶台,虽有班长在一旁点拨和保驾,但握着舵柄的手仍感到沉甸甸的。紧张、激动、担心交织着每一个操舵动作的完成,好在操舵难度不是太高,我总算能把定航向,让军舰沿着预定的航线一海里又一海里地延伸着航程。冬春之交,南海海面风浪极大,浪头接着浪头咆哮着向前进中的军舰铺天盖地地扑来,一会儿将军舰托上高高的浪峰,一会儿又将军舰推入低低的波谷。前后颠簸,左右摇摆,这么几个来回的折腾,我胸口感到从未有过的难受,晕船伴着呕吐时的呻吟不亚于炼狱般的折磨。

  军舰与大风大浪搏斗了一夜,水兵们与晕船较量了一夜,次日早上,披着一身朝霞抵达珠江口。

  踏上广州的土地,来到五彩缤纷、灯红酒绿的南方大都市,我们以南京路上好八连为榜样,牢记“两个务必”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在军舰进厂维修长达8个多月的`时间里,水兵们都紧张而忙碌地工作着。

  大海的潮水涨了又落,落了又涨,一晃几年过去了。1975年下半年,部队给舰航海部门1名推荐到大连海校航海长班读书的名额。按军事技术、政治表现、文化程度,我都是“圈中人”,是第一号种子,也是很多战友们看好的人选,眼看着“四个兜”即将实现,走进军官行列指日可待。但想不到祖母家庭的地主成份,还是把我从“筛孔”里漏下来,使我与望眼欲穿的军校擦肩而过,我想如果能进军校读书,那么,我的人生将会是另一种写法。尽管我“没有混出个人样来”,但我也无怨无悔。正像我最喜欢的那首歌里唱的: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不会遗憾。

  水兵生涯曾经给我带来了很多荣幸和“显贵”,深印着难以重复的往事。1972年9月份,在汕头执行战备任务期间,我见到了1965年“八·六”海战的战斗英雄麦贤得,目睹了我学生时代就敬佩的偶像;1973年5月,我舰在广州造船厂安装指挥仪时,我与战友们一起列队欢迎《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姐姐龙梅到造船厂参观;1974年1月20日,我海军舰艇部队在民兵、渔民配合下与南越军队在西沙海域激战,击沉敌舰1艘、重创敌舰3艘的西沙海战后,叶剑英元帅、许世友司令员先后到我舰视察、检查战备工作。那时已经升任班长的我有幸两次操舵,安全地把首长送到指定的视察海区。许世友司令员完成视察任务后,还在码头与我舰全体水兵合影;1975到1976年间,我还参加接送为创作《西沙儿女》、《西沙之战》的著名作家浩然、诗人张永枚和拍摄《西沙儿女》的电影演员唐国强、张勇手、李秀明、洪学敏等。我一度为之倾慕的那位俊秀善良的乡村女青年,也打开了感情的闸门,把绣球抛向了我这个“兵哥哥”,成了我今天志同道合的伴侣……

  永远忘不了与战友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那刻骨铭心的战斗历程。

  水兵生涯,我人生一段难忘的“舫程”……

6、难忘童年草垛子的心情日记

  周末,带孩子去乡下,此时田野里正是一片丰收景象,收割机所到之处,碾断的稻草黄灿灿地铺满了一地。闻着空气里弥漫的淡淡稻草香,关于我童年的那些记忆开始纷纷扰扰袭上心头。

  记得小的.时候,我们最爱在人家扎的草垛子里捉迷藏。那时候,村子里的孩子多,一吃过晚饭,不用招呼,几个顽皮鬼便凑到了一起。游戏规则早已约定俗成,只需“剪刀、石头、布”决出谁是小偷谁是警察便一哄而散。可想而知,扮演“小偷”的想千方百计潜伏得够隐秘,而所谓的“警察”呢则探头探脑想提前窥出一些蛛丝马迹……没有办法,为了避免老是出窘,我时常会偷偷地先在某家的草垛子里掏一个窟窿,旁边备好几捆堵窟窿的草,等到游戏一开始,我便迅速奔去目的地然后快速地钻进窟窿后再用稻草堵严。这一招真灵,有好多次,小伙伴们从我身处的草垛边经过,居然也没发现我的踪迹。

  依然记得有一次,我钻进窟窿躲好后,因为感觉万无一失便悠闲地闭上眼睛养神,谁知只是一会儿,困意便席卷而来,我不知不觉地就睡了过去。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被一阵嘈杂惊醒,清晰地听到母亲带着啼哭的声音在呼唤我的名字,我“唰“地一下钻出去,瞬间,十几束手电的光芒同时照向了我。我惊愕万分,母亲则扑上来一把就抱住了我。原来,小伙伴们玩累倦极各自回家后,母亲却迟迟没等到我,左呼右唤依然不见我的身影,无助的母亲只能发动左邻右舍一起来帮着寻找。

  这起事件让母亲很生气,只是仁慈的母亲依然没有限制我继续玩这个游戏,我的童年关于草垛子的记忆也变得丰富而甜蜜起来,以至于就是如今再想起,心里也会有一种暖暖的幸福感。

  正回忆间,孩子好奇地问我在想什么,我想我应该告诉她我曾经走过的那段岁月,因为即使在草垛子里捉迷藏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但岁月留给我们的记忆还在。记忆在,幸福就在,而这种幸福,我愿意和孩子一起分享。

7、难忘当年挑水库心情日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里,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号召下,我的家乡利用山冲凹脑自然条件筑坝蓄水,以备干旱时使用。曾记得,当时的毛坦大队干部带领全大队12个生产队的男女社员,历经十年的奋战,分别在毛坦片的叶冲,金罗片的螺蛳塘,三合片的板棚、里冲,建设片的杨冲,先后建起水库5座。

  说是建水库,当地人习惯叫挑水库。这5座水库算螺蛳塘水库工程最大,耗时长达三年之久。当时的我虽还处在学生时代,但每到冬季农闲,几乎是吃住都在工地附近的工棚里。每日天麻麻亮哨子一响,就扛上挖锄铁锹、粪箕扁担上工地,直到“麻影子”才收工,即便遇上下大雨,也只是临时回工棚躲会,雨一住点,上工的哨子就如催命似的一声紧一声。每天往大坝上挑土十四五个小时,遇打突击(加班)时,在用竹竿撑挂的电灯泡下还要干两三个小时,个中的苦累真是难以言说。

  建水库大坝,关键部位是中间的核心墙的建设最费力耗时。核心墙约四米宽,为储水防渗漏,动工时先要将墙底和其靠山两边的土挖到见石壁为止(螺蛳塘冲口底宽约50多米,越往上就越宽),就如同盖房打墙脚,但比盖房打脚也不知艰难多少倍。越往下渗水越多,渗水时一边用水车将水不断地往地面上车,一边用强壮劳力使劲拼命地往外取土,与渗水争分夺秒。挖到见石壁底子时,多半达十几米深,要用几部水车将水一截一截往上输送,后来改用柴油机水泵抽。

  开始筑核心墙的时候,将备用的石灰拌和的.黄土一筐筐倒进里面,十几个人手握筑杵将倒下去的土一层层打夯筑结实,这是水库最关键的工序。那段时间大队干部昼夜轮番坐镇坚守,督促指挥,直到核心墙出水面为止。为什么在出水面以前不能歇息?如果夜里歇工,次日就是满满一宕水,没半天是车不干的,影响工程进度不说,也白搭掉不少人力和时间。一旦核心墙出了水面就改用石夯,一层层夯实。

  石夯是用一块端方约40多厘米、厚约20多厘米的麻石,系有八根麻辫,八个人各执一根麻辫,四周均匀站开,大家喊着号子协调一致牵引,将石夯抛至一人多高,再将其落在需要夯实的地方,如此反复,挨个一一夯到边。我们老家管这活叫“打阿”,夯结实一层,接着再夯第二层三层……核心墙两边各需培土约十多米宽,坡度约50多度,越到上面除核心墙宽度不变外,其两边的培土越收越窄,最终到大坝顶部宽约五六米。大坝高约30多米。大坝的外层是用大石块一层层垒就的,巍峨壮观。

  水库运营30多年来,政府多次投资对大坝、涵闸、溢洪道等进行维修加固,保持了其正常运行。

8、难忘那些红心情日记

  红色,一种热情如火的颜色,这种颜色不由得让我想起一切最美好的事物,遍野的映山红,冉冉升起的国旗,还有那些跳动的心。

  小时候,母亲为我做的千层底绣花鞋是红色的,她也从来都说不清自己为什么会喜欢红色,她只是简单的把它与喜庆联系起来。那时的生活很清贫,家里所有人的鞋都是母亲一针一线做的。记得在新年的前一天晚上,忙碌了一天的母亲还在灯下为我做鞋子。手冻僵了,就拿杯热水焐一下,我在被窝里看着母亲佝偻的身躯,不禁潸然泪下。我告诉母亲我过年不穿新鞋,她说新年穿新鞋,才能来年走好运。我忘不了那红色的千层底布鞋,那是母亲勤劳、善良的见证,正像所有的母亲一样,她们对子女的爱是炽热的,红通通的关怀永远让我铭记于心。

  当我慢慢长大,屋后那片桃树也长大了。爷爷常告诉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桃花谢了,还要化成泥土的养料。当时我还不是很明白爷爷的用意,我只知道我喜爱那成片成片的粉红色。春天是个忙碌的季节,爷爷还忘不了看望那些桃树。当然他的看望只不过是一些唠叨,他会向树木诉苦,他说,他老了,家里人不让他下地干重活,母亲不停地叮嘱他一日三餐要吃好,身体不适要吃药,天凉要添衣服,母亲对他就像对待一个不懂事的小孩,爷爷诉苦时总是带着微笑。爷爷还告诉我,树和人一样是有感情的,对着它说话,将来它们的果实才会更甜。爷爷辛苦了一辈子,年纪大了,还是闲不下来。我也是现在才明白他当年说的那番话的含义,他感觉自己太幸福,他要把幸福传递出去,而那片桃树林很热情,它们会用丰硕的果实来回应爷爷的希望。

  秋天收获了,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庆祝丰收,而吃桃子是首选。桃核是红色的.,它反映了所有人此时的心情。辛勤劳动换来丰收,这是我们庄稼人世代遵守的规矩,它也是爷爷的至理名言。他常常会感慨平静的生活是多么可贵,在那个付出再多劳作也不会丰收的动乱年代,现在的一切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我也渐渐从爷爷身上学到了一个永保快乐的秘诀:知足常乐。老一辈为我们创造了和平的生活环境,他们的精神也是留给我们的至宝——生命中要不断创造,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快乐,创造和谐,创造火红的生活梦想。

  爷爷喜欢唱歌,特别是那首“红米饭,南瓜汤……”当然,爷爷更喜欢听我唱,他说现在的孩子会唱“红歌”才是真正快乐的新一代。不能只知道“双截棍”,不知道“小米加步枪”;吃着肯德基,忘了红米饭的味道。我知道爷爷是想让我铭记艰苦奋斗的传统,但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那的确是一种挑战,不止我,所有的年轻一代都面临着挑战。也许是听了爷爷唱的“红歌”,我对歌里的意义感受似乎更深。歌不能只挂在嘴上,要放在心里,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中的美丽温情,然后把这种体验传递下去。感恩生活,用火热的感情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这是我从红歌中学到的。

  难忘那些“红”,我将铭记红色的嘱托,在每一次红太阳升起后,用红色的心情去完成红色的承诺,我的生活将永远红红火火。

9、师恩终身难忘心情日记

  西方有一个感恩节。那一天,无论天南地北,再远的孩子,也要赶回家。东方有一个教师节,那一天,无论东南西北,再远的地方,也要感谢恩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的,是您教给我知识,交给我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您教会我做人,交给我导引人生方向的指针,是您教会我生活,交给我确定生活坐标的法则。我们的视野,因为您存在而开阔;我们的心灵因为您的关心而生动;我们的成长,因为您的爱护而茁壮;我们的生命,因为您的教导而生长,有一种感动,沉淀在我们的心田,感谢您,老师。

  教师――这一天地间最光辉的事业,这世界上最神圣的职业,也是最辛苦的职业,数十载如一日,你们任劳任怨,从不退后,在我们闻鸡起舞,挑灯夜战时,你们为我们解答疑惑,在我们休息时,你们却在伏案备课,准备着复习资料,粉笔在染白了你们的双鬓,昏黄的'灯光模糊了你们的视力,而你们却毫不在意,将年华与生命赋予我们。你们用自己的身体搭起了一架长长的人梯,让我们踩着你们的臂膀跨越了人生的荆棘。然而在我们毕业时,你们却在莞尔一笑后,又进入了无限的轮回,一年又一年,永无休止。有一种感动渗透在我们的血液,谢谢您,老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而今天的教师,不只是传道,解惑,他们为了学生,可以奉献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为了修建新学舍,那位山村教师在数十公里的山路上,用肩膀挑来了所有的建筑材料,为了让穷孩子上学,老师又拿出了自己的工资。为了让政府重修学校的危房,让孩子们平平安安,身患绝症的校长用尽最后的力气撞倒顶梁大柱,牺牲自己来引起政府的重视……今天的教师早已超越了教师的定义,是不折不扣的圣职者了,以天下为已任者。有一种感动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内心,谢谢您,老师。

  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最后再说一次“谢谢您,老师,”祝天下所有教师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10、难忘小人书心情日记

  童年的许多记忆都跟小人书有关。

  我最早见过的一本小人书是《林海雪原》系列的《智取威虎山》。书名是父亲告诉我的,我记得很牢。书页里精彩的人物插图,现在想来,是那样的简单,但在当时却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时候,我还没上学,一个字也认不得,就缠着母亲给我讲书里的故事,那真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苍茫的林海雪原,智勇双全的'杨子荣,凶残狡诈的坐山雕,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我着了迷。

  我开始有意识地寻找小人书看。我用《智取威虎山》和别人交换《马兰花》、《三国演义》、《武松打虎》、《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地道战》、《阿凡提》……每得到一本新书,我就迫不及待地让母亲给我讲。

  有一年夏天发洪水,家里的房子淹了,母亲把我送到姨妈家暂住,为了哄我开心,表哥拿出一套《西游记》的小人书来给我看。表哥不仅用生动的语言讲述,还用肢体语言给我演绎。好吃懒做油头滑脑的猪八戒,精明勇敢偶耍泼皮的孙悟空,老实木讷的沙和尚,忠心耿耿的白龙马,使我一下就忘记了对家的思念。后来我发现表哥有很多小人书,用两个樟木箱子装着,我高兴坏了,这本翻翻那本看看,爱不释手。在征得表哥同意后,姨妈给了我一个旧书包,说要送给我一些小人书,让我自己选。我一口气挑了几十本,装了满满一书包。生怕表哥反悔,我睡觉也把书包抱在怀里。后来,那些书被我背回了家。我开始拥有了自己的藏书,我用它们交换到了更多的小人书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些小人书被我视为珍宝。后来随着父母亲工作调动,在辗转搬迁了几次后,我遗失了一部分小人书,有些书的封面和内容,我到现在都能记起来。

  上小学以后,我开始到西门的书摊看书。每天放学后都要到书摊上转一圈,看看又出了什么新书,等到星期天的时候再来看。摆书摊的是个驼背老头,小人书钉在长方形的小木板上,一格格地摆在简易书架上,两分钱看一本。我跟他还价,还到一分我就能多看两本。只有一分钱的时候,我跟小伙伴一起去,各租一本,看完后,偷着交换。老头贼精,很快就识穿了我们的把戏,毫不客气地收缴了小人书。为了能看更多的小人书,我特别喜欢干的家务活就是跑腿,帮母亲买油盐酱醋,也帮父亲买烟,运气好的话,能私藏几分钱。最过瘾的是,有了一两块压岁钱以后,我能在书摊前连续泡上好些天,一气呵成看完一整套《红楼梦》和《隋唐演义》。

  上初中以后,小人书才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那些曾经带给我幸福时光的小人书,一直温暖着我的记忆,让我至今都难忘。

11、难忘钼矿心情日记

  1972年元月,还差10个月才到成人的我,第一次乘车离家,紧捂着生怕丢失的招工报到证,来到了华垅。

  当时的太平钼矿称代号“630矿”。我肩挑棉被和红漆木箱,带着一小袋家里弃用的螺丝钉,下车后不辨南北,茫然不知如何挪步。车顶上一个卸行李的退伍军人在喊:等一下你同我们一道。

  我跟上他们专拣树桩的空隙爬山,走出一条根本没有的路,踏上在修的矿山公路,躲闪着开路的放炮,登上山岗再下山,终于到了十多幢平房散建在斜坡上的矿区。

  我被分配到机电车间,很兴奋,心想带来的那袋螺丝钉可有用场了,雷锋叔叔连一枚螺丝帽都捡起来使用,我这么多螺丝钉的作用岂不是更大?

  我想尽快掌握技能,虚心向老师傅求教,买来内燃机修理及机电原理的书籍,如饥似渴地读着。我的技术进步很快,发电机坏了、柴油机出毛病了、电器发生故障了,差不多都能找出问题的所在。一天,我正在柴油发电机房值班,突然,机器的响声就像飞机轰鸣、灯泡一霎间变得特亮,我当即判断是发动机飞车!发动机飞车,是油门失控导致机器超速运转的现象,如不能及时控制,机器几分钟就要爆炸。我采用书里的方法处置,把空气滤清器极快摘下、拿毛巾使劲堵塞进气管。一会功夫,发动机吸不进助燃的空气被迫停下。还有一次,一个技术员违反操作规程,把电表捣得弧光一闪即刻短路引爆。怪味的烟火让人看不清一切,我从技术员发出的惨叫声在黑暗里摸到他,跨过躺在地下的他,立即拉下了电源总闸、扑灭了火苗,使得这场事故终没给矿山带来多大的损失。

  当初的钼矿业余生活,枯燥得让好多人只想醉酒才是最大的快乐。食堂里伙食很差很贵,差的比当时五保户吃的还差,稍有点油荤的菜,比公社小馆子还贵。连续一周或半个月供应的菜,不是老黄豆、白冬瓜,就是黄南瓜、炒腌菜。那时年轻,吃的'伙食虽差,还常在雨雪和烈日之下,干些修公路、当搬运工、为矿上收割芝麻等等又脏又累的活,但只要每天不饿肚子,青春激情总是有的,兴奋起来唱革命样板戏,党教干啥就干啥的干劲十足,就想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就想让胸前别上共青团徽章……

  有天深夜我被喊声惊醒,见采矿的胡队长全身的汗和泥,背着一个血肉模糊的人,对前来接应的人说,快救救他!那个奄奄一息的人被接走,胡队长瘫倒在地,边哭边说,矿井里的炮提前炸了,自己冲进去把他从深井里背了出来。被救人经两个月的治疗就出院了。这事很让我震撼,常想起胡队长不顾井下毒烟以及还未炸响的炮……

  父亲常叮嘱我要注意节约,多积点钱今后娶亲成家。我一直记得他的话,抠着用钱,可是一旦发现喜欢的书,一定要买,还订了好多的报刊。这样一来我虽然在从紧用钱,但到后来还没能像别人那样,节余一大笔的钱来。直到今天,我还是保持了不乱花钱、但该花钱还是一定要花的习惯。我曾狠心买了一套超过我月收入的《青年自学丛书》,呆在宿舍冬冷夏热地自学着。我的第一篇稚嫩文字,就是在钼矿投出去见的报。

  我在钼矿渐渐成熟。后来矿上来了一位从革命战争中走来颇有水平的转业高干,我竟能同他交上朋友,亲身感受了他的不少教诲。

  离开钼矿的那天,忆想当初幼稚带来一袋无法用上的螺丝钉,回望伴我10年的矿区,我淌出好多的热泪……-->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