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走路回家心情日记

2023-09-03 10:03:31

  走路回家心情日记

走路回家心情日记

1、走路回家心情日记

  从单位走路回家,整整花了一个钟头。

  或许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节约一块钱,浪费一小时,又苦了自己。其实,对我来说,不是一块钱的问题,而是在乎自己的心情。

  刚开始,我想,从人车稀少,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滨海大道走走,对我这样多坐少动的人来说是种很好的有氧运动,况且还可以减肥。于是,我就满怀兴趣地走路回家。

  我是这城市的新居民,感觉这个城市是新兴的滨海城市.路宽道阔,山青水秀,空气好,没想到在回家的路上还能体会到另一番风味。走到滨海路,还要经过友谊路。在友谊路口,三、四家大排档摊位已陆续摆开了架势,它们是这城市的夜行者,丰富了人们的夜生活。看满架的青菜,鲜活的鱼虾,新鲜的猪肉、羊肉,不由得让人想到晚上热闹的情景;在一单位的大院里,一群少妇围坐在石桌边聊天,那悠闲的神态与坐在路边等活儿的民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书亭边三三两两的人在看书,客人稀少的零食店里麻将“哗哗”作响,而私彩摊边却很拥挤;路边的广告也很有特色,一柱子大的瓶子撑在屋檐下,令人“触目惊心”。想想这就是生活吧,既丰富多彩又有很多无奈,有苦,也有乐,看你怎么过。

  走上滨海路,不由得更加放慢脚步。傍晚,太阳的余晖洒落海面上,渔帆点点,游泳的人在沙滩上做准备活动,松树挡住了斜阳,走在椰树成排的人行道上,我总认为自己是在散步而不是急着赶回家。这时,脑子可以纵横八百里,上下五千年,也可以想想自己的开心事、伤心事,自由自在。走着走着,不由地羡慕起住在这里的人们。看,年轻的妈妈牵着小宝宝在草坪上学步,年老的太太三五成群在放声说话,还有骑赛车的中学生,骑摩托车的情侣,都在草坪上或说或唱,热热闹闹的,这地方真是城市中的一个休闲去处。甚至我还想,我是跟他们一样休闲了,在如今普遍以车代步的年代里,自己走这么长的路是在找一种生活的乐趣呢!有时,走累了,我也会坐在草地上歇一会,听人们说话,感受他们的一份快乐,或者看看海,看看远处的归帆,想着海那边的山上的故事,感受着凉爽的海风吹送来的阵阵惬意,然后再起来继续往回走。

  回到家,虽然身体有点累,但心情是很愉悦的。

2、回家心情日记

  今天下午,妻又要回池州上班了。对她来说,那座城市里虽然还有她的房子,还有她的工作,但是已经不再是家。她的女儿,她的丈夫,她的牵挂和向往,都在上海。而上海在她的心里,也不再是晨风里高耸的明珠塔和夕阳下蜿蜒的黄浦江,而是林立的高楼深处,一盏属于她的温暖的灯火。

  然而,说到去池州,妻还是说回家。女儿在睡梦中呢喃,也将那座生她养她的江南小城,称为她的故乡。毕竟,那里是我和妻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经营起来的一片天地。房子虽小,却很温暖。屋子里残存着我们的粗茶淡饭的香甜,记录着我们的喜悦和悲伤,变了色的实木沙发上,凝固着我们流逝的时间,并且,那段时间还有一个美妙的名字,叫做青春。我们的青春在池州开出了花朵,那就是我们花朵一样娇美的女儿。

  像我女儿这么大的时候,我天真地认为,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家。1996年,我大学毕业,只身来到池州,住在单身宿舍里,我十分渴望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羡慕那些在腰上挂一串钥匙的人,因为每一根钥匙,都能打开一扇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静谧的空间,拥有房子的人就是幸福的。后来,有了爱人,有了房子,我就有了自己的家。

  离开池州后,我在异乡漂泊多年。每次回池州,我也是说回家。家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房子,还有房子里的妻子和孩子,以及一家人聚在一起的绵密繁琐的生活。女儿想我的时候,总是在电话里问我,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这个时候,家就在女儿呼唤我的稚嫩的童声里。我一直喜欢德沃夏克那首有名的思乡曲,不过,也只有在女儿催我回家的时候,我才能深刻地体会到乐曲里那湿漉漉的乡愁。

  我在合肥工作的时间不长,当我离开合肥的时候,用几只纸箱就装下了我的所有家什,就像一个戏班子,戏演完了,拆台转场一样。不过这台戏只有我一个演员。我把这几箱道具搬上长途汽车里,几个小时后就回到了池州,回到了家。这个时候,我仍然坚定地认为,我的家,就在这里。

  虽然我不再迷信家就是房子,然而,建立一个家,似乎又总是从房子开始的。来上海后,我先是住在10元钱一天的地下旅馆里,后来又住进一间条件十分恶劣的小屋,再后来就住进了月租一千多元的套间,生活条件大为改观。不过,我每次进门都没有家的感觉,出门也没有家的留恋。女儿和妻子每次过来小住,总是背一个很小的包,带着几件换洗的衣服,跟外出旅游一样简洁。我对她们来说,跟一个地接社的导游差不多。当然,我也总是尽力让她们在驻沪期间,生活得愉快一点,找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毋庸置疑,不管家在哪里,房子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在上海买下房子的时候,就开始了一个让我们忧伤的行动:搬家。我们像蚂蚁一样,一点一滴地转移我们觉得必要的东西。开始是搬书,然后再搬小家具,再后来把女儿也接过来了。池州的家,就剩下一所房子和一个女人。很快,妻把房子出租了。她在池州花了十来年经营的家,就只剩下随身携带的那只红色的提包。黄色的灯光,绿色的大门,楼下蓬松的杂草和密匝的冬青树,都将注定在她的梦境里反复出现。

  再过几天,女儿将开始她在上海学习的第二个学期。在这里,她交了很多新朋友,老师们也十分喜爱她。上海的菜,上海的方言曾经让她很不适应,但她还是别无选择地全部接受了,然而,她仍挂念池州,挂念她的实验小学,以及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们。像她的妈妈一样,她也固执地把去池州叫做回家。睡梦里她时常朗声地笑,醒来时我问她笑什么,她说她梦见跟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在一起玩,说着说着,泪水就顺着她的脸庞滑落下来;有时候,她也在睡梦里哭,醒来时我问她哭什么,她说她梦见跟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在一起玩,说着说着,泪水又顺着她的脸庞滑落下来。

  对女儿来说,在上海,有了宽敞的房子,有疼爱她的爸爸妈妈,而且可以预料还有一个理想的未来,因为她能够像上海本地的孩子一样接受教育,享受一样的待遇。然而,上海于她,还不能轻言是自己的家,更不会说她是一个上海人。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写下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只要未有个死去的亲人埋在地下,那他就不是这个地方的人。”毕竟,我们的根不在上海。这里的一切,对我们一家来说,还很年轻的,依然有着陌生和隔膜。

  今天,妻就要回池州了,她虽然只是提走一只红色的包,然而,她却把我和女儿的家带走了一半。我们的思念,也将躺在她红色的提包里,回到池州,回到德沃夏克的音乐里,回到忧伤的梦里。

3、回家过年的心情日记

  挤在人群里排了好几个小时的队,终于买到了回家的火车票。双腿都有些麻木了,但是心里很高兴,认为很值得。看着周围质朴的人们,他们的脸上一样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是啊,外面的天空再宽广,终究还是想家的。

  曾经年少时,并不很理解“乡愁”这个词。我终于以求学的方式离开了家乡,到了更为广阔的城市,可以无牵无挂地过新的生活。我渐渐融进了城市里的生活节奏,学习,打工,和同样年少的朋友畅谈着理想。大学毕业后,我又辗转到了另一个城市,离家乡更为遥远,地图上那么点距离竟然相隔了三千里。只是那时的我雄心勃勃,只想着大展拳脚,对于电话中父母的叮嘱是那样不耐烦。

  心高气傲的年轻人,总是会碰很多壁,我渐渐在各种挫折中沮丧了。漂泊的感觉一袭来就无法停止,我开始思念着父母,思念着那个小镇的一切。我想回去,却还是在电话中报喜不报忧,我的'自尊越发不能触碰,即使面对的是最亲爱的父母,我依然选择了独自逞强。或许这是年轻人必经的路程,当我终于走过了那些泥泞,在城市里站稳了脚跟,透过写字楼的落地玻璃窗看到一小片天空时,我就会在心里一遍遍地默念着家乡小镇的名字。

  但是我依然很少在过年的时候回去,尽管父母的声音总是充满了期待,而后又遗憾地表示理解,我还是嫌春运时人太多,买票太辛苦,坐车太麻烦。我宁愿在“五一”或“十一”时回家看看,父母很高兴,也催我到各亲戚家走走。当假期过完,我又要离开家时,父亲拍着我的肩膀说:“儿子,过年还是要回来啊,一家人团聚才叫过年。”

  我也和很多人一样,感叹着年味越来越淡,我却不知,不是年味变淡,而是游子身处异乡,无法感受到一家人围着火炉的那种暖烘烘的气氛。因为我的自私,让家中年迈的父母和奶奶常常过一个有缺憾的年。我决定回家,再辛苦再麻烦,也是值得的。我从人群中那些面带憧憬的表情里更是读懂了,在外面无论你做什么活儿,对于家中白发父母都是骄傲;在外面受再多的气,对于年幼的子女都是心中的英雄。春节的团圆,是所有人的信念,因为聚集了太多的等待、期盼、牵挂。异乡的游子,都回家过年吧,因为家才是心灵憩息的港湾。

4、把美丽打包回家心情日记

  周末,抽空理了一个清爽的发型,轻快地蹦出美发店,夹着书本混迹于匆匆人流,感觉自己变成这热闹人群之中一条孤独的小鱼,吐出一串又一串寂寞的水泡。

  深秋,是多愁善感的季节。想起去年这个时候,街上有个女孩,摆着小摊卖姜花。那芳香馥郁的白色花朵,只卖五毛钱一枝,养在清水里,香足整间屋,开足十天之久。

  这样的.相思冒出心尖,便不由自主地四处寻找张望,没想到,街角尽头处,竟真有卖姜花的。

  是个年轻男子,脚旁的塑胶桶里插满丰盛的绿色植物,黯淡的路灯下,他的小摊冷冷清清无人光顾。

  我飞快地跑过去,抽了一枝紫红色叶,约半米高的植物,男子告诉我,这是红富贵竹,一枝两块钱。我又拿了一颗叶子椭圆宽大颜色碧绿的万年青,也卖两块钱,直到最后我才瞥见停在一旁的自行车上成捆的姜花,兴奋地抽出一只,足有半斤重,茁壮的枝杆,硕大的绿色蓓蕾,每一瓣里都包裹着一只白色的小小花尖,宛若正在破茧而出的蝶,呼之欲出的精灵,尚未绽放,已经泌出清冽袭人的芬芳。

  姜花卖一块钱,比去年贵了一倍。我将每种植物都拿了一颗,又问,这些只用水养就行,不用加别的肥料?男子笑着肯定,很好养,隔几天换水就行,一年四季都绿着。只有姜花,只能开十天左右。

  也不讲价,痛快付账。十块钱,换来满满一怀清新美丽,抱着它们迫不及待地往回走,心里直觉得好便宜。如此美好的生命,经过园丁汗水浇灌,细心培育,辛苦运到街上,寂寞地等待,终于有人欣赏,几张薄薄的小面额纸币,就可以买断它们的终身。这样想着,心就酸酸的。

  从此,这美丽生命属于我,赐我一份绿色怡然心情,同时亦需我付出爱心,换水,捉虫,修枝,去维持这份盎然生机。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美好相待,永远离不开彼此爱的交换与给予。

5、回家过年了心情日记

  年关将至,在外打工的开始陆陆续续地回来,村子里人渐渐多起来,道路上车渐渐多起来,沉寂了近一年的乡村又慢慢热闹起来。

  有钱无钱,回家过年。在外奔忙了一年,挣到钱的也好,两手空空也罢,年终归是要回来过的,只不过有的满面春风,有的蔫头搭脑。庄稼好坏是一季,运气好歹是一年,打工就像种庄稼,弄不好也会“颗粒无收”。但这一年,就这样过去了,一切待来年,先痛痛快快过了年再说。

  就是口袋再瘪,身上也总是光鲜的,谁愿意装孙子?家里待不住,有事没事,总爱大家扎堆,递上天南海北带回来的.好烟,讲着彼此的见闻,交流各方面的信息,都想知道哪里能“发财”,心里默默计划着下一年的出路。

  家里的菜园子、烧锅柴之类的,还是老父母在忙碌,在外漂流惯了,这些琐事谁也懒得干了。带回了钱的,父母欢喜,乐得当个甩手掌柜。就是赤条条光人回来的,父母也能退一步想,能完整无缺地回来,这一年总算放心了,忙惯了还是自己忙吧,快过年了,省得惹出许多闲气来。

  家里的粮油不用操心,过年还有父母养的一头猪,其他的方面,那就“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吧,好歹过年不成问题,只看丰盛不丰盛了。至于明年家里的农田怎么种,生活怎么安排,有父母撑着,无须过问,要紧的是找钱回来,找更多的钱。

  于是打工生涯好像只剩了唯一的目标,也谈不上什么生活好歹了。一天十几个小时的活,只要来钱也不觉得累,睡工棚、吃泡面,只要能省钱也决没有抱怨。如果是当家理事的主,就更要勒紧裤腰带,哪怕小小的一瓶矿泉水,也不敢轻易奢侈。至于眼前的灯红酒绿,那是城里人的事,只能咽口唾沫干瞪眼。否则,回家过年就不好交差。

  刚开始出门打工的,很少能带钱回来,大多只是养活了自己,好歹算是当学徒了。混几年结了婚,小媳妇生小孩就像老母鸡下蛋,没捂热丢给家里就出了门,可还是有不少小夫妻连孩子的奶粉钱也寄不回来。如果前方后方紧密配合,几年拼下来能将老房子换成小洋楼,那就是一家人最大的幸福了。

  一年又一年,正月里出门,腊月里回家,像候鸟一样飞去又飞来,两头担着寒风,中间熬着酷暑,在茫茫人海里穿行。离别年事渐高的父母,丢下懵懂无知的儿女,饱受城市的白眼,煎熬内心的情感,走出一个个“骆驼祥子”,能够融入城市的毕竟只是少数。

  回家过年了,归心似箭的人们,陆陆续续都往回赶。虽说常年在外漂泊,在家不过年头年尾很短的一点时间,但这里才是真正的港湾。这里有根,这里有爱,这里有白发父母,这里还是力量的源泉。让冰冷的身体在这里复苏,让受伤的心在这里疗养,让新年的鞭炮炸得震天响,因为过年之后又是一个春天,又将于料峭的春寒里,再次踏上遥远的征程。

6、回家过中秋心情日记

  正在吃晚饭,电话铃声忽然响起。拿起电话,耳边就响起婆婆的笑声,“小郭啊,你们单位的放假时间确定了吗?”婆婆停顿了一下,又补充了一句:“你们,你们什么时候回家来啊?”听到婆婆有些结结巴巴的语气,我的心里顿时有些不忍,便告诉婆婆今年中秋节放三天假,我们周六就回家。话筒那边,我听到婆婆一边高兴地应着,一边把这个消息大声地告诉给公公。

  放下电话,我不禁有些感叹,去年回家过中秋节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去年离中秋还有半个月,婆婆就不停地打来电话,小心翼翼地问一些什么时候放假之类的事情?每次我都是搪塞两句完事,实在不愿回家过中秋节,想起第一次回家时的情景,我还心有余悸。

  刚结婚那年的中秋,我欣然跟随老公回家过节日。已有六个月身孕的我走路已经不太方便。刚进院子,不知从哪里窜出一条大黄狗,对着我们“汪汪”大叫,我吓得抬脚就跑。在跨入门槛时被绊了一下,我惨叫一声跪倒在地,把老公和公公婆婆都吓傻了,他们小心翼翼将我扶进了屋。婆婆满脸的内疚之色,嘴里还不停的祷告着。后来,老公又带我去镇上的医院检查了一下,好在孩子没事,但我却落下了胆小的毛病。以后的'几年,每到节日,婆婆打电话时再也不敢提让我们回家的事了。看来,现在孩子大了,婆婆也一定以为我该淡忘那件事了,所以又想让我们回家过个团圆的中秋节吧!

  去年回家那天下着瓢泼大雨,着实有些寒意。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婆婆所在的渔村。当我们走下客车时,看到公路边两位老人穿着雨衣站在雨中正望眼欲穿,一见我们下车,婆婆连忙给我们撑开手中带着的雨伞,公公递上三双雨鞋,嘶哑着嗓子,“快换上!”两位老人衣服淋湿了,冻得直打哆嗦,可是那三双雨鞋却是干的。

  那一刻,我的心里顿时泛起一丝温情的涟漪。从那一刻起我就决定,以后每年我们都要经常回家,陪老人多过一些团圆的日子。

7、老婆回家的心情日记

  盼着,掐算着,星期六终于到了!今天老婆要回家,下午我很早就为她炖了一只大母鸡……

  为了孩子也能接受到城里的优秀教育,今年我也把自己的孩子转到城里读书。孩子尚小,老婆只好陪读去了。老婆刚走,我还暗喜,心想:这下没人唠叨了,没人管我了,晚上还能多写几篇文章。可时间长了我才感到很累,家里家外什么都要自己做,特别是每天三顿做饭更是让我愁得要命!每当晚上“爬格”时,我便想到:如果此时老婆在,一定是先为我打着台灯,然后泡好热茶;并且,坐在我的身边……这时,我才觉得有老婆的日子多好啊!

  好不容易听到班车喇叭声,我知道老婆回来了,我远远地迎在路口。一会班车到了,老婆和小女儿下车了,只见他们提着大大小小好几个包。我迎上去欣喜地望着老婆,仿佛许久不见了……

  小女儿一见我便高兴地叫了起来:“爸爸,妈妈给你买的营养品,给奶奶买的降压药!”

  回到家里,老婆一进家,闻到肉味,满脸和颜悦色,便向我使了个眼色,随后又向我努努嘴。我知道老婆是向我飞吻一下。

  小女儿也不停地欢呼:“爸爸为我们炖肉了,爸爸为我们炖肉了……”随后高高兴兴去找伙伴去了。

  我乘机赶紧拥抱了老婆,可老婆推开我,却又唠叨我不收拾家里。只见她舀了一桶水,拿起了拖布,挽起了袖子,使劲地拖起了地。我忙抢过拖布让她休息;可她哪里肯休息,又找了一块抹布擦起了墙围、立柜……家里的.每个角落她都不放过。不到半个小时,你瞧:地拖得干干净净,各种东西摆得整整齐齐,四周擦得明明晃晃,让人感到温暖而舒适。趁饭还没有熟,老婆又为我洗起了衣服,从里到外把我所有的脏衣服洗了个净。这时她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香喷喷的鸡肉端了上来,老婆把我的母亲请在正中,满满地为她舀了一碗肉。我把碗里的鸡肉也给老婆夹了几块。这时小女儿不让了:“爸爸真偏心,原来就给我夹,现在就给妈妈夹!”……我把最大的一块肉夹给小女儿,小女儿这才高兴了,可她转手又夹给了奶奶。看着一家人幸福的样子,我更加感到老婆在家多好啊!

  晚上,小女儿和奶奶睡觉去了。老婆还同往日一样,端来一盆热腾腾的水,命令我洗脚;我像孩子似地把脚伸进了盆里……好舒服啊!

  泡完脚,我舒服地躺在炕上,只见老婆又为我打开了台灯,泡好了茶。呀,今天还让我“爬格”?果然,她坐在一旁开始为我挑毛衣,要求我坚持写作。爬格是我多年的业余爱好。有人说爬格是”愚人“的事,我也似乎体会到一些。可是,多年来在老婆的鼓励下,我不但没有搁笔,反而笔攥得更紧了。现在我共写了多篇教学论文、散文和小说……看了看老婆多情的笑容,我忍了又忍,坐起来又开始爬起了格,写下了这篇“老婆回家”。

8、回家的心情日记

  算算我已经四年没有回家了,我的身影在那个小镇的街道上消失了四年,不知道街上的人是否还记得我的存在,也不知道我所熟悉的人是否还住在那里,是否容颜依旧。当然,家的中心是父亲和母亲,是他们沧桑的脸上绽放的笑容,是他们将一切自认为好的东西收藏起来,待儿女回家一起分享。不,他们不会分享,他们是全部给予。所以,那个叫作家的地方是所有游子心中的一盏灯,明亮,温馨,亲切,柔情。

  读书时,社会上正传唱着“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我很期待自己也有个能够安排我的前程的父亲或者母亲,但是,我的父母亲实在是太平凡了,太一般了,他们能够做到的是不让我们饿肚子,让我们在过年时尽可能有一件新衣服穿。我家的年饭吃得特别隆重,清晨五六点钟,父母亲已经准备好一桌丰盛的菜,然后我们懒懒地钻出被窝,跟随着父亲焚香跪拜神灵,将菜一一端到大大的方桌上,不论有几个人,都要摆满碗筷和椅子,空着的位子是留给逝去的亲人的.。我最盼望的是父母亲发红包,虽然红包里的钱不会太多,但这仍是一笔小小的财富,满足了一个女孩儿买点私己东西的愿望。

  父母亲对生活严谨而敬畏的态度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让我们懂得感恩和珍惜,让我们知道天上的神灵、逝去的亲人,还有很多事物是需要敬畏的和尊重的。尽管父母亲很平淡,但常常又显露出极不平淡的气魄来。比如母亲,勤俭持家,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劳作,从不抱怨,从不气馁。比如父亲,学识渊博,聪明能干,更重要的是他富有浪漫情怀。他在给我的生日卡上署名“88”(那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每年过完春节我和同学一块儿去上学,父亲总要放一挂鞭炮送行;要好的同学来家里,父亲总是耐心地为她们讲解习题。

  家是琐碎的记忆,多年之后,光阴似乎还停留在那里。无论是为人女,为人妻,还是为人母,家给我的感觉一直都没有变化。离开家之后,每一次回家都是一段愉悦的旅程,在外所受的委屈,在外所承受的风雨,回到家里就倾倒完了。然后,带着加深的思念启程,奔赴更远的前方。

9、回家的优秀心情日记

  又是一年春节时,与往年不同,这是我大学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后的第一个春节。距离春节还有大半个月,走在异乡的街道上,到处张灯结彩,年味飘香,我的那颗漂浮的心更加动荡不安,睡梦中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擀饺皮、包饺子,炒炒米,蒸馒头,包包子,炒花生,烙煎饼……闻着那酥香味儿,醒来时枕头上不免有几滴口水。虽然有点没出息,但回家的那份热情却是与日俱增,以至于回家的前一晚,自己竟然失眠了一夜。

  回家是幸福的。远远地看到爸妈守候在家门口,旅途的那份疲惫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剩下的只有满满的幸福。北方的冬天不比南方,干燥、风大,气温下降明显,从车上下来,妈妈挽住我冰冷的手,搓了又搓,第一句话就是责怪我,“电话里不是告诉你家里冷,要多穿衣裳,你怎么还穿得这么少?”面对久违的嗔怪,我傻傻地笑了,同时不忘为自己申辩,“不冷不冷,我穿得已经够多了,不信你看!”爸爸拿我俩没办法,接过我手里的箱子,摇摇头,欢喜地向家走去。

  回家是满足的。回家后的必修课就是吃妈妈做的“朱家菜”,尤其是那猪肉炖粉条,虽然比不上饭店里的大厨,但也色香味俱全。回家后,爸妈都说我清瘦了,气色不比从前。餐桌上,他们总是不停地替我夹菜,期望把之前的营养全补回来,搞得我是哭笑不得,只能一个劲地扒饭,可怜我之前坚持的健身成果,整个假期是前功尽弃了。

  回家是忙碌的。年关将近,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置办年货,超市里可以解决的,都已置办妥当,剩下的都是集体性的大工程。在我回家前的几天,妈妈已经和邻居们把炒米和煎饼这两项大工程给解决了,这可是过年的传统事宜,可惜我没能赶上,心里还是有点遗憾,毕竟这样的大工程,随着年岁的增长,参加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还好,家里的花生还没炒,我总算逮着机会了。左邻右舍聚集在一起,大人们忙着掌勺、翻炒、控制火候,我呢,还和从前一样,和一群孩子一起,凑在锅炉旁等待热乎乎、香喷喷的花生新鲜出炉,听着大人们的家长里短,感受小镇生活的朴实无华。

  回家是悠闲的。都说回家好,但回家最大的好莫过于身与心的休憩。虽然只有短暂的一个星期,但总算可以远离电话骚扰和电脑辐射,像古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恬淡、宁静,没有恼人的闹铃声和高压的工作态势,一觉睡到自然醒,醒了吃,吃了睡,无忧无虑。虽说有点类似“猪一样的幸福生活”,但人生又有多少时光可以享有这样的优待,所以,何乐而不为。

  回家是过敏的。学生时代,回家过年,家长亲戚朋友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考试成绩出来了没?对于大家的'穷追不舍,我们早已形成抗体,不再过敏。毕业工作,过年回家,亲戚朋友转型升级了,开始聚焦于我们的个人问题,处对象了没?对于大人们的思维和逻辑我不妄加论断,但他们的与时俱进却有点让我招架不住、神经过敏了。师长们关于早恋的谆谆教导依旧萦绕耳畔,作为“乖小孩”的我曾是谨记于心的,可时过境迁,现在的我竟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幸福的日子总是很短暂,收拾行囊,收住闲散的心,重新踏上前往异乡的长途客车。打开手机,短信铃声一阵聒噪,迎面的第一条信息是Boss发来的,看过之后,莞尔一笑,你懂的。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