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跳水》~一等奖说课稿~部编版小学语文

2023-08-30 10:03:37

  《跳水》~一等奖说课稿~部编版小学语文

《跳水》~一等奖说课稿~部编版小学语文

1、《跳水》~一等奖说课稿~部编版小学语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跳水》~说课稿~部编版小学语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把握教材:

  1、教材分析:《跳水》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记叙了在一艘外国帆船上发生的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讲的是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上最高的一根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了横木。在万分紧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用枪逼着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充分表现了船长遇事沉着、机智、果断的品质。

  本组课文主要描写了几位类似船长这样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的故事。训练重点是继续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跳水》作为本组课文的第一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文分两课时教学。课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分为四段。本节课为第二课时,主要学习课文第三、四两段,完成课后作业。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年龄特点及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第三段、第四段的内容,初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能用“粗、精、品”三读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船长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地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作为五年级学生,阅读习惯已经初步形成,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一书也强调“阅读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同时,在新课程学习中,教师角色已经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结合上述新课程理念,我选用尝试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粗、精、品”三读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尝试,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读懂课文内容,落实教学目标。

  四、教学流程:

  为了较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我按以下四大环节进行:

  1、 创设情境设问导学——激发探究兴趣

  情境性、问题性是尝试探究性学习的典型特点。合理创设情境,恰当设置疑问不但具有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还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首先,我直接引出课题后,指名复述前两段大意;(板书要点:水手戏猴,猴子逗孩)再以媒体出示课文插图画面,让学生说说图意。并引导学生根据画面提出问题(当时有的学生提出:孩子为什么站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是怎样上去的?结果会怎样?等等)。在学生自主发问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探究问题:孩子的处境怎样?假如你在场,你会用什么方法救孩子?(让学生大胆猜想)

  然后小结引入课文学习。(我提出:孩子为什么站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是怎样上去的?处境怎样?想知道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三段,把相关的词语、句子划下来。)自然转入第二步。

  2、读议结合体会险境——自主尝试探究

  我指导学生运用“粗、精、品”三读的方法,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第三段。首先,让学生粗读课文,自己动脑筋找答案。从而对课文的内容有个整体感知。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精读重点词句,理解文中描写猴子戏弄孩子的两个句子。通过读一读、议一议,体会孩子“气极了”的心情(这是孩子走上横木的原因)。再抓住描写孩子走上横木的动词以及描写水手表情变化的词语和两个复句(灯片打出)。让学生反复诵读品味,以领会孩子遇险,面临生死的险境,情节达到高潮。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要点:孩子追猴,横木遇险

  接着,引导学生小结学习第三段的方法,进行学法迁移,学习课文第四段。通过“三读”使学生知道: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并让学生归纳出第四段内容。板书要点:跳水得救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一书中指出:“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在本环节中,我运用电教手段以及板书等,综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并注意指导学生运用“粗、精、品”三读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使学生学会读书。(“粗读”能大概了解文章内容;“精读”是用“勾、圈、点”等方法画出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词语,知道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危险处境;“品读”是进行品词、品句,深入理解课文,使学生体会到孩子遇险,面临生死的险境,体会到船长的沉着、机智、果断。)

  3、讨论交流发散思维——引导探究创新

  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我在学生学习第四段时设计了这一环节: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探讨抢救孩子的妙法。学生独立发言后,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孩子从高高的`横木上跳到水里,同样有危险,船长为什么还要命令孩子跳水呢?把你想到的办法同船长的办法进行对比,说说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与评价,拓宽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多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发展了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并且深深地懂得了课文以“跳水”为题的深刻含义及船长的沉着、机智、果断,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最后以感情朗读全文结尾,回归整体,进一步使学生获得深层的感悟与体验。

  4、层次作业课外延伸——培养探究精神

  教育是一把值得人们警惕的双刃剑: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可能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堂的内外必须着眼于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对于学生首次获得的过程或独立做好的,应该被认为是创新,应该给予鼓励。)教学的全过程应着重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重新组合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1)、利用层次性作业追问

  ①这艘航船上,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2)、联系生活实际自问

  ①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课文发生的事例,你能举出1、2个吗?

  ②说说自己的见解。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呈阶梯式,紧扣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词语形象地表现了故事从“起因——发展——高潮——结果”一步步发展变化的过程。附板书设计:

  8.跳水

  横木遇险 跳

  孩子追猴(高潮) 水

  猴子逗孩(发展) 得

  水手戏猴(起因) 救(结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

2、《跳水》~一等奖说课稿~部编版小学语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少年正是读书时》~说课稿~部编版初中语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教材

  《少年正是读书时》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该单元主题为“人生之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生问题,规划人生,珍爱生命是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这是初中阶段的第二次综合性学习,旨在通过此次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阅读状况,找出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读书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还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阅读量和阅读方法都有很大差异。但他们也有他们的优势,他们对新奇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和可塑性。教学时,要利用学生爱表现的特点,给他们展示的舞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给他们树立读书的榜样(名人榜样与身边的榜样),让学生在榜样的示范和带领下,爱上读书,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来读好书。

  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要求,结合教材与学情,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激发阅读兴趣,学会运用合适的方法来读书,读好书,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

  1、认识读书的重要性,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2.学会根据不同的书籍选择适合的读书方法,读好书。

  3.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说活动准备

  活动前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与阅读习惯进行问卷调查。

  让学生利用一个双休日的时间收集有关名人读书的名言与名人读书的故事,并给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写推荐词。

  说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主要由熟读深思名人书、少年读书乐无穷、最是书香能致远三个大的板块组成。

  一、激趣导入

  中国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曾经写下这样一首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一个人的少年时代,是最佳的读书时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近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生活吧。

  第一板块:熟读精思名人书

  环节一

  名人书言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他们都酷爱读书,他们亲切的把书比作药、窗户、朋友,甚至是阳光与生命,你知道哪些呢?谁来说说?(采取抢答的形式)

  环节二

  名人书事这些名人不仅仅热爱读书,更以读书为乐,在他们的读书生涯中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把你知道的名人故事与全班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认真倾听的能力。

  第二板块:少年读书乐无穷

  名人的这种方法将读书与娱乐融为一体,体现了他们虽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向上的读书境界。你们在读书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哪些方法呢?一定发生了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吧,让我们来听听听吧。

  环节一

  给大家介绍一种值得提倡的阅读方法并给它取一个文雅动听的名字

  环节二

  你觉得读书有趣吗?谈谈发生在你身上有关读书的趣事

  设计意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会读书的多种方法,并知道必须根据不同的书籍和不同的读书目的选择适当的读书方法。

  第三板块:最是书香能致远

  同学们都爱读书,不过,书也有好坏之分,需要我们睁大慧眼,仔细搜索。今天老师请大家把自己最喜欢的'书带进课堂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环节一

  好书推荐:

  (1)给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

  (2)就情节或是内容主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3)用富有文采的推荐词把这本书介绍给大家。

  环节二

  学生制定读书计划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好书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明确:读书之前必须先拟定计划,按照计划读书可以收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五、活动小结,教师寄语

  愿同学们以名人为榜样,掌握科学的和最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充实自己,为即将展开的绚丽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吧。

  活动寄语在于进一步营造读书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开启新的阅读之旅。

  说预期

  1、在活动中可以有意识的树立两三个身边的读书榜样,给他们充分的展示机会,以引领其它同学进入读书生活。

  2、可能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有限不能把自己最喜欢的书用精美的语言推荐给大家,此时教师可以启发诱导他们抓住书的亮点进行赏析点评,给他们信心和勇气。不宜要求太高,只要能大胆的参与就应该给予充分的鼓励。

3、《跳水》~一等奖说课稿~部编版小学语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猎人海力布》~说课稿~小学语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猎人海力布》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这是一则民间故事,课文先写海力布平时热心助人,然后写他救了龙王的女儿,龙王赠给他一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最后写海力布从动物口中得知大山将要崩塌,洪水将要淹没村庄的消息,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他不惜牺牲自己,说出真相,最后写人们得救了,海力布却变成了一块石头。

  二、学情分析

  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了解文章大意,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堂重点训练的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借助语言训练,初步掌握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文字背后情感的能力,继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简要复述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一些复述的方法。但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往往抓不住重点,复述等同于背诵课文内容;有的在复述过程中条理不清晰,语言不简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铺设“台阶”,更好地帮助学生清楚、有条理、有重点地复述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牺”4等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酬谢、叮嘱、崩塌”等词语。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以上三个目标,体现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层层推进的关系,在词中反映句的作用,借句理解词,借词说句,由句成篇。三个目标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四、说教学过程

  我根据民间故事通俗易懂、便于理解的特点,设计了这堂课。整个课堂,分为四个板块。主要用以下三种方法来展开教学。

  以问题引导,语言表达为外显标志,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学生不断思考,教师不断引导、修正、完善的过程。我通过设置“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运用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本。

  ⒉抓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品质,走进人物心灵。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的方法,来达到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3.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情感,积累语言。

  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而且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语言背后的情感。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式的读,品味文本语言,如: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精读课文,了解人物形象。总之,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在复述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在此基础之上,加上自己适当的想象和联想,再复述出来。这样复述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吸引人。同时也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这个板书设计能很好地体现文章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4、《认识6~9》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认识并会读写6~9,掌握6~9的顺序。

  2、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6~9各数的含义,并且能够正确的书写各数。

  教学难点

  经历6~9各数的'抽象过程,正确理解6~9各数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环节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数字卡片依次出示,并让学生根据出示的数练习认数、读数。

  2、瞧,老师真粗心呀!连队伍都没给它们排好,谁能把它们从小到大排排队?引导学生复习5以内数的顺序。

  3、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袋漂亮的玻璃珠,同学们每人抓一次,看你抓到了几颗?引导学生初步接触6~9。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一)认识6~9

  1、提问:(出示挂图:图中有老师带领学生做套圈游戏)同学们,你观察到什么?小组交流。通过学生汇报得到:6名学生、7个人、8个套圈、9个套桩。

  2、谈话:大家刚才看到图中有6名学生,你能伸出6根手指给同桌看看吗?你能拿出6根小棒吗?

  我们已经学过用5颗算珠表示数量是5的各种物体的个数,怎样在5颗算珠的基础上用算珠表示6人,6根手指或6根小棒?(指名摆算珠)你能看出6和5 有什么关系吗?

  3、谈话:刚才我们看到图中有7个人,你能在纸上7个△吗?怎样在6颗算珠的基础上拨出7颗算珠?7和6有什么关系?

  4、谈话:刚才我们看到了8个套圈、9根套桩,你能摆出8根小棒、在纸上画9个圆圈给同桌看吗?指名用算珠摆出8个和9个,说一说8和7、8和9有什么关系?

  (二)书写6~9

  1、提问:如果用数字表示6粒算珠或其他6个东西,应该用哪个数字,找到这张数字卡片。

  分析6的字形(像哨子),教师在“日”字格里范写6,边写边讲笔顺和每一部分写到什么位置。然后让学生在书上“日”字格里描写、仿写。

  2、找出数字7,分析7的字形(像镰刀),看老师怎样在“日”字格里写7,布置描写、仿写。

  3、找出数字8,分析8的字形(像葫芦),示范写8,边写边说明起笔、行笔、拐弯、收笔。学生在书上描8,写8。

  4、找出9的数字卡片,分析9的字形,看老师如何在“日”字格里写9,大家在书上描写、仿写。

  5、谈话:我们刚才学习了6、7、8、9,现在老师考考你们。教师说数,学生举相应的数字卡片。组长说数,组员举数字卡片。

  6、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6~9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数数后各自写数,写后集体校对并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写得是否正确,是否认真。

  2、“想想做做”第2题

  涂色游戏:看到相应的数,就在下面相应数量的圈里涂上颜色。学生涂色后同桌互相检查。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下面我们做画图形的游戏,看数继续画,明白题目的意思吗?各自在书上画。

  学生画好后提问:你画了几个△、几个□、几个○?

  四、总结评价,归纳学法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都很认真。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同伴给你什么帮助?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5、小学数学《1~5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 利用野生动物园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学重点:

  学会用不同的物品表示1~5各数,并知道1~5的.多少。

  教学难点:

  会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

  教具准备:

  图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看数说数

  教师出示1、2、3、4、5。

  问:你认识这些数吗?大家一起读一读。关于这些数,你知道些什么?

  你能用图片、计数器上的珠子或自己的东西来表示这些数吗?

  你能找出我们的教室里的1、2、3、4、5吗?

  (学生观察周围,说出各数,说得清楚、数量词正确都给予表扬。)

  二、看图找数

  刚才找了我们身边的1、2、3、4、5,小朋友们说了很多,老师这儿有一幅图,你能找找图中的数吗?

  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图中的数。(1头大象、1个太阳、2头犀牛、2棵大数、3只羚羊、3只长颈鹿、4多白云、4只小鸟、4个小朋友、5个人、5朵花)

  三、说一说

  小朋友们从图中找出了这么多的数,老师还想和大家说一说,这次我们换种方法。

  观察16页做一做图,说一说:一个小朋友拿出3,第二个小朋友用3朵花表示,第三个小朋友摆了3个圆,还伸出了3个手指,而妈妈用3个苹果,他们都是3。你能说出3个什么呢?如果老师说5呢?2呢?4呢?

  四、比一比

  1、谁的眼睛最亮?

  电脑里展示图片,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说出有几个?

  2、谁的耳朵最灵?

  教师在3个茶叶罐中装入围棋子,请学生听声音判断多少,排好次序再一一验证。

  五、写一写

  观察1、2、3在日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象什么。

  看教师写,注意书写顺序。

  学生在书上的日字格里描一描,将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6、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1~5的乘法口诀练习》教案一等奖

  学习内容:

  教科书P57

  学习目标:

  1、结合书本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整理1-5的乘法口诀,并应用;

  2、进一步巩固1-5的乘法口诀

  学习重难点:

  重点:1-5的乘法口诀

  难点:灵活运用教学准备:

  学习准备:

  学具: 小棒

  教具:教学课件、本子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1-5的乘法口诀

  1、这节课我们来书本子。猜一猜老师手中估计又几本本子?

  你打算几个几个数?

  我们一般比较常用的是那种方法?

  你能2个2个的数数吗?谁来数一数?

  1个2是2,谁能列算式?我们可以用那个口诀来计算?

  2个2是4,谁能说出这句口诀?……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再补充3、4、1的乘法口诀。(要注意把算式和口诀相联系)有意将1-5的`乘法口诀排出阶梯状

  2、找规律。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口诀。横,竖

  观察黑板上的口诀。你发现什么规律?

  二、展开练习

  1、练习十一的第1题。(超级跳跳跳)

  小朋友们对口诀真熟练,瞧,小动物们都赶着来看你们了。让我们看看谁来了 ?他们分别一次跳几格?你能说出乘法算式和它相应的口诀吗?想一想再出示答案。

  件演示小动物跳格,再说口诀。

  2、第2题:小动物过河。

  让我们和可爱的小动物们一起到森林里走一走。瞧,有一些小动物正需要帮忙呢,小朋友们,你能帮助他们过河嘛?

  由学生独立练习,再校对。

  3、第3题:小朋友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小动物的表扬,瞧,他们送来了最美丽的智慧花。

  独立完成,小组校对。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背口诀,对口令。

7、《2~5的乘法口诀》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80—82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有梯度的习题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2-5的口诀求商理解和掌握。

  2. 学会写除法竖式

  3. 通过练习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梯度的习题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2-5的口诀求商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明确目标

  1.师谈话引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吗?

  组织学生回顾汇报。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总结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都掌握了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2-5的口诀求商。板书课题:2-5的口诀求商练习

  3.课件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加深学生对2-5的.口诀求商理解和掌握

  (2)学会写除法竖式

  (3)学会合作,认真倾听,学会独立思考,正确评价质疑纠错。

  二、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课本第80页自主练习第1—2题

  学生独立在课本中完成,完成后同桌互查统一答案,并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列式的依据。

  再由小组长汇报本组同学完成情况,共同分析错例。

  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再进行小结。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课件出示课本81页第4、5题。

  师要求学生认真读清题目要求再做。

  学生独立在书本中列式填空,完成后小组内两个同学可以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并互相检查列式计算是否正确。

  师边巡视边注意观察学生的完成情况。

  如果问题在小组内完全得到了解决,选取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展示;如果在小组内仍然存在疑问,教师组织学生班内讨论、合作探究,从而引发师生间、生生间对问题的更深入,更热烈的交流探讨。在集体展示和合作探究后,进行纠错、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列式的方法,提升数学思想方法。

  练习结束后,对学生个人及小组表现给予评价,师小结。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82页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2人)合作探究,大组再交流讨论质疑,最后总结方法经验。如果学生确实不理解,这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摆圆片理解列式的方法。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研究,教师要注意参与其中,在探究中发现列式计算的方法。完成后各组代表在班内汇报交流,老师适时点拨,总结提升。?

  练习结束后,对学生个人及小组表现给予评价。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师总结:本节课同学们能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用2-5的口诀求商,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数学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希望同学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这些问题,并灵活解决他们。

8、《认识1~5》教学设计一等奖参考

  第一课时《认识1~5》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5,会用1~5这5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认识1~5教学设计。

  2、知道1~5的先后顺序,会正确读、写1~5。

  3、培养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预计教学时间:1节

  三、教学重难点

  知道1~5的先后顺序,会正确读、写1~5。

  四、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喜欢去动物园吗?你喜欢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吗?育才小学一年级(1)班的同学也去野生动物园参观了。小朋友们可开心啦!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他们看到了那些小动物吧。

  (二)看图认数、读数,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教师:找找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书,有序观察。)

  2、学生汇报,教师一边贴图片和相应的数字卡片)

  2、教师:图中还有什么?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3、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像同学们说的一样,生活中许多事物的个数都可以用数来表示,比如太阳的各种个数可以用1表示,2头犀牛可以用2表示,2棵小树也可以用2表示。你会想老师这样说吗?

  4、认读1~5,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桌子上。

  (三)反馈实践

  1、教师说一个数字,学生用小棒表示。你还可以用其他方式表示这个数吗?

  2、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表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在操作与实践中逐步形成数的该奶奶,发展数感。

  (四)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教师示范,学生跟着摆。

  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圆片,是几个?这个2匙怎么来的?

  再摆一个,是几个?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1)出示点子图,请你给它排排队。

  请两名学生上讲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摆。

  (2)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

  然后同坐相互问答。

  (3)从1数到5,在从5倒数到1。

  借助点子图容纳给学会算能够整体感知数与数之间的横向关系。

  (五)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说说日常生活中那些事物可用1~5表示?四人小组小朋友说说。

  2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2、3、4、5来表示。

  3、游戏:

  (1)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2)这个数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几?

  (3)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还有可能是其他的数字吗?为什么?

  (六)认一认,写一写

  师生共同概括出1~5的形状特征,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七)初步感知第几个和几个的区别

  在黑板上摆出5只不同的小动物图片,问一共有几只?第一只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圈一圈

  2、下面的数字你认识吗?请把写有你认识的数字上面的小旗子图上你喜欢的颜色。

  上面一共有()面小旗子,有()面小旗子涂上了颜色。

  3、请你把与数字同样多的部分圈起来。

  4、先数一数,照样子画下来。

  5、请你把与图中数量相同的〇涂上颜色。

  【提高练习】

  6、请你选出表示5的图,在图后的〇里画上☆。

  【拓展练习】

  7、每人用一条毛巾,你知道帐篷里有几个人吗?

  第二课时《比大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2、培养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教案《认识1~5教学设计》。

  二、预计教学时间:1节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三、教具学具准备

  猴子分水果图,猴子、梨、香蕉、桃子图片。

  三、教学活动

  (一)呈现课本主题图,组织学生观察,教师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1、有一天,猴子灵灵过生日,他请了好朋友来家里庆祝。它一共请了几个朋友?它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水果?每种水果各有几个?怎样整理可以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哪种水果够吃,那种水果不够吃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

  (二)动手操作,学习“〉”、“〈”、“=”

  1、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2、学生展示自己摆放的结果,师生共同摆出书中的象形图,并写上相应的数字

  3、学习“3=3”

  (1)一只小猴子说:我喜欢吃桃子,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子吗?

  (2)一个猴子吃一个桃,3只猴子要吃3个桃子。桃子够吗?猴子的只数和桃子的各数由什么关系?(它们一样多,同样多、相等)

  (3)教师:表示两种东西一样多,我们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图下面写上“3=3”并教读这个式子。

  4、学习“3〉2”

  方法与前面相同,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表示,说说大于号的形状,

  5、学习“3<4”

  方法与前面相同。与小于号比较,借助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记忆大于号的用法,如“大嘴对大数,尖角对小数”等。

  6、区分“〉”和“<”

  (1)区分两种符号

  用手势表示不同等符号,教师说名称,学生用手势表示

  (2)教师说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来

  (3)5以内的数字比大小,填上正确的符号

  (三)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我们比较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较物体多少的时候,可以用一个对应一个的方法进行比较。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引导学生看图后说说书中是怎样比长短的?(用数格子的方法)

  2、填空

  (1)左边摆2个梨,右边摆1个苹果,填()〉()

  (2)左边摆4朵花,右边摆3个梨。填()〉()

  (3)左边摆3个苹果,右边摆5朵花。填()〉()

  3、完成书练习二第21页第5题

  4、在□里填数。

  6、在□里填数。

  【提高练习】

  7、完成书练习二第22页第6题

  8、5〈

  【拓展练习】

  9、这里有1、1、2、3、4、5、=、〉、<这些数字和符号,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第三课时《第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体验和参与,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以表示物体的多少,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3、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预计教学时间:1节

  三、教学重难点

  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四、教学活动

  (一)笑话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了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他吃完第四个才觉得饱了。这是他拍拍肚皮,叹了口气说:哎,要是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四个该多好!

  这个人说得对不对?为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呈现课本主题图,组织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说图中有哪些人?一共有几个?

  如果以穿红衣服的阿姨排第一,再说说谁排第二,小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2、小组代表汇报

  3、思想教育: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景,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的位置,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在外面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好习惯。

  4、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走后,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1)教师:这时有几个人?谁排第一?小聪排第几?他后面对2位叔叔排第几?

  让学生再次在具体的环境中区分“几”与“第几”,同样先在小组中交流,再全班交流。

  (2)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完成书第18页做一做第12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汇报。

  2、动动手,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中说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那些位置。

  (2)把圆片放在第二的位置,可以怎样摆?

  (3)讨论:为什么把O放在第2的位置会产生2种不同的摆法?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