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其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乘法的口算和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是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学生认识能力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本节课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来获取新知识。
三、教学准备
采用多媒体展示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主题图与多样化的练习,已达到高效、优化的课堂。
四、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做下铺垫
1、口算练习
6×7 8×4 9×3 40×9
5×90 11×8 12×4 10×5
24×2 31×3 2×13 34×10
200×30 50×60 300×6 1000×8
2、笔算练习
75×3 126×4
引导学生说出笔算的方法: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目的是为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竖式做下铺垫
(二)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1、谈话导入。(课件:有图象、有学校图书室刘老师的声音)同学们,学校图书室买来12本新书,每本24元,你能猜一下我大约付了多少钱吗?
2、学生进行猜测,并说说想法。
3、通过诱导,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刚才每位同学都猜过了,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你猜的是正确的或者是比较接近正确答案?(课件)刘老师到底应该要付多少钱?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你能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24×12”吗?
(三)自主探究,尝试解决。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24×12。
2、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
(四)交流汇报,归纳策略。
1、梳理思路,准备交流。
刚才老师在看同学们的计算时,发现许多同学已经有好几种方法了,在交流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也可写一写,你在小组里发言准备讲哪几点?
2、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3、整理成果,准备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每一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小组内每个同学讲述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对其他同学的解法充分发表看法。这个过程,重在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并使学生学会倾听。)
4、全班汇报,汇总策略。
部分小组代表汇报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教师适时介入。
(1)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学生的解题策略可能有:
①24+24+…+24=288 (12个24相加);
②12+12+…+12=288 (24个12相加);
③24×2×6=288;
④24×3×4=288
⑤24×10+24×2 =288
⑥12×20+12×4=288;
⑦24×20—24×8=288;
⑧ 2 4
× 1 2
4 8
2 4
2 8 8
(2) 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3)质疑问难,精讲点拨。
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那种比较简便,学生普遍会选择竖式。当选择了竖式计算后,我先从横式出发引导学生沿分步算式去寻找竖式中的对应数位、两层积及两积之和。组织质疑:
a、你能发现横式与竖式之间的联系吗?
b、第一步横式在哪?第二步横式呢?但横式明明是240,而不是24呀?
c、0写不写一样吗?
接着我又组织学生从竖式的各层积出发质疑其横式中的实际含义,“48是谁与谁相乘得到的?表示什么?竖式中的24呢?”“假如把计算过程分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你觉得哪个步骤最关键?”并有机借助板书把算理进行有序的梳理,指引学生在反复体味中感悟竖式与横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延伸至思维深处。
5、验证结果
在笔算中,验算是最好的验证方法。因此,让学生交换24和12的位置再乘一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出乘法的验算方法。
(五)应用深化,提高能力。
1、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63页“做一做“的8道题,让学生演板,用于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演板完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使全体学生通过计算和说的过程,感悟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使全体学生都在探索交流中清楚笔算的过程和算理。
2、帮小熊会诊。
出2道学生的错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判断,并表述正确的计算过程。使学生在改错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且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生活中的.数学:
64页的第3题。
4、游戏:你说我答。请同学们任意说一个两位数,乘11后,老师能不计算直接说出结果。
学生说,教师口算结果,之后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六)课堂总结,重视方法。
这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24×10+24×2 =288
12×20+12×4=288;
这样的板书对于学生对乘法算理的认识会更清晰,明了,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六、教学理念
1、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体验,达到了师生情感的和谐统一。
3、实现了课堂教学个性化,认真落实了“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说课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9页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三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教材提供的情景中,让学生建立速度的概念,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路程和速度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去解决问题。
【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培养,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学生对笔算乘法已有一定的经验,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所以本课的重点制定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因为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学生在把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就不知道积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所以本课的难点为: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的教法:
1、情景教学法:创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迫不及待获取新知的欲望,发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2、任务教学法:学生通过猜测、思考、验证、合作、交流等活动学习新知,完成教学任务。
在这过程中我注意使用启发式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五一”劳动节妈妈、爸爸和小明计划出游的打算:
有这样的四条路线①从湖州到南京,爸爸决定自驾游,时间大概是3小时,汽车每小时可以行79千米。
②从湖州到云南大理,如果坐快客的速度是每小时85千米,一共需要32个小时。
③从湖州到北京故宫,如果坐特快列车的速度是162千米,大约需要9小时。
④从湖州到四川卧龙,如果坐火车的速度是145千米,大约需要12小时。
请你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但这已经是三年级学习的内容,好多学生已经忘记,所以进行复习非常有必要,且很自然地把旧知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并且在具体的情景中,复习和学习新知都比较容易接受,效果也比较好。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让学生列出算式“145×12”,提问:你会算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课本第49页所列举的方法,这时,教师适时优化出用竖式来做。
生1:145×10=1450,145×2=290,1450+290=1740。
生2:145≈150,150×10=1500,150×2=300,1500+300=1800,比1800少一些,5×12=60,1800—60=1740。
生3:100×12=1200,40×12=480,5×12=60,1200+480+60=1740。
生4:145×12=1740
145
× 12
——————— 问题1:290怎么来的?
290
145 问题2:145就是145了吗?是怎么来的?
———————
1740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不规定算法,给予他们充裕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理解了新知,同时在这个充满探索和体验的过程,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笔算和口算的思考过程是一样的。
2、挑学生不同的竖式板书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① 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积的末尾对准了个位。
② 当遇到连续进位的情况时不进位。
③ 受以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影响,忘乘百位上的数。
设计意图:不管是正确的竖式还是错误的竖式,都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4、归纳算法,着重强调: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的是多少个“十”,乘得的积的末尾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三)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起到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考虑到学生在40分钟学习中难以始终集中注意力,我在练习中特别加进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竖式计算
134×12=176×47=425×36= 82×237=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把竖式写在苹果上。有的学生在计算82×237这种两位数在前三位数在后的乘法时,不知该如何计算,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可以把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计算,以便更好的计算,练习的设计从易到难比较容易学习和接受。
2、
要求绕地球59周的时间和5天比大小,这里要把5天化成以分钟为单位,学生可能已经把天、小时、分钟之间的进率忘了或者不知道该怎么比,需要教师适时点拨。
这样的设计的题目可以让学生明白三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需要应用。
3、
这道题目可以使得学生充分的利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并且以前的知识也运用进去,使得计算题更加充实。
4、技巧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第一行和第二行)
规律 如:13×11的积的方法是:两头拉开,中间相加。
如:121×11=1331,两头拉开,中间依次相加。
由此可见笔算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计算的规律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平时的计算中有很多的技巧,让学生养成细心计算和观察总结计算技巧的方法。
(四)小结反思,回顾新知
“笔算乘法有哪几个步骤”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慢慢回忆起今天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让学生可以培养说数学的能力,同时养成学生“学习,总结,学习”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评价反思能力。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此我设计了下列板书: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145×12=
1、145×10=1450,145×2=290,1450+290=1740。
2、145≈150,150×10=1500,150×2=300,1500+300=1800,比1800少一些,5×12=60,1800—60=1740。
3、100×12=1200,40×12=480,5×12=60,1200+480+60=1740。
4、145×12=1740 (最方便)
145
× 12
——————— 问题1:290怎么来的?
290
145 问题2:145就是145了吗?是怎么来的?
———————
1740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一、教材:
1、教学内容及简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为后面学习乘数数位是更多位的笔算乘法垫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力、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二、教法、学法: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三、教学设想:
课本中以订牛奶为情境,我进行了改编,以学生春游活动及游览公园为主线,通过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索,研究算法;巩固强化,灵活运用;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现在正逢春季,因此,以学生去春游为背景素材,配予《找春天》的音乐,让美术、音乐与数学知识融为一体,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在情境图中标示出一个班共有48人去春游,每位同学的车费是12元,让学生准确的搜集提取信息,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研究算法:
在这个环节中,进行以下五个层次的教学: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当学生在情境中搜集、提取出“48人”“每人12元”后,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接着问“你能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钱吗?”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
2、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估算之后,暂且不做评价,采用设疑,“是这样吗?”接着,引导学生“你能试着算一算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同伴间的交流与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3、讨论交流,优化算法:
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你能把自己的算法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的算法可能出现以下几种:①48×10=480,48×12就是500多;②48×6=288,288×2=576;③48×10=480,48×2=96,480+96=576;④竖式计算;⑤我想口算熟练的学生也许会想到,48看成50,50×12=600,2×12=24,600-24=576。当然,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要重视算法的优化,接着再问:“这么多的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引导学生在算法的比较中优化,因为学生有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基础,对竖式计算的好处应当有所了解,所以学生会选择竖式计算。
4、共同学习,解决问题:
当选择了竖式计算后,学生面临三个主要问题,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①竖式的写法;②怎样用竖式算,尤其是第二部分的积应该怎样写;③为什么要这样写。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接着由教师引导突破难点:第一,竖式的写法,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将旧知迁移,强调两个乘数数位对齐。第二,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从个位乘起。这时,先让学生观察12个位上的“2”,用个位上的“2”去乘“48”,表示2个48,这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接着,看12十位上的“1”,让学生说说这个“1”表示什么?(1个十)这个“1”和“48”相乘表示什么?(10个48)10个48就是480。这里根据口算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在竖式计算中先用十位上的“1”先乘48个位上的“8”,再乘十位上的“4”。第二部分的积480和第一部分的积56数位对齐了写,最后两部分积相加。第三,指出第二部分的积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最后得到内化。因为学生亲自动手写,动口说的实践活动比一味由教师说或个别学生说要更为深刻。
5、验证结果,提高效率:
在笔算中,验算是最好的验证方法。因此,让学生交换48和12的位置再乘一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出乘法的验算方法。
(三)巩固强化,灵活运用:
这个环节共设计六个层次的练习,将多样性、趣味性、综合性、循序渐进性为一体,把练习题呈现在不同的公园背景中,以闯关游览公园激励学生巩固强化。
(1)列好的竖式继续算
(2)根据横式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3)补充竖式中第二部分的积(补充设计的)
以上三题是基础练习,为了强化第二步积的过程以及加强验算养成良好的习惯。指导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互相说一说,交流经验。
(4)改错:它是一个逆向思考过程,考察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综合性强。因此,指导学生先观察,再找错,然后分析错误原因,最后订正,强化难点。
(5)游戏大转盘: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轮流旋转,旋转到哪两个两位数,就开始笔算。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缓解学生疲劳紧张的学习情绪。
(6)应用题:
①春游途中助养小动物,为它们订牛奶。全月28元,定一份一年要多少钱?不仅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进行爱护动物的品德教育。
②公园买门票:这是一道开放题,先分组交流讨论,再全班汇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进行总结。课后的拓展,与课前情境呼应,如果全年级都去春游,要付多少车费?(192×12)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尝试思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4、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30~31页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材简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这些内容为本课内容的学习作好了知识铺垫。同时,本节课中掌握的知识以及形成的学习方法,将为进一步学习乘数数位更多的笔算乘法奠定基础。
教材精心设计了与牛奶有关的生活场景,呈现了不同算法交流的场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策略去探索算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问题分解为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接着教学用竖式计算,重点解决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教学时应该帮助学生构通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形成技能,并在从两位数乘一位数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沟通过程中感受知识的生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使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展示、小组和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的顺序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引导作业如下:
1.用竖式计算282,说说怎么算的?2810你怎么算?
2.思考2812,你有什么方法能得出答案?那2331你有什么方法能得出答案?
3.认真阅读课本P30内容。
4.试着用竖式计算2812和2331,并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二、预习交流
(一)理解算理:
1.出示情境图1:
提问:订一份牛奶2个月要花多少钱,怎么列式?(板书:282)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说一说怎么算?
2.将图中的问题改为订一份牛奶10个月要花多少钱?:
提问:怎么列式?(板书:2810)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前一课学过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怎么口算?
【设计说明: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是本节课知识的基础,课始安排这两道题,让学生感受由旧知识向新问题的生长过程,也便于学生对后面2812的算理的迁移与理解。】
3.把图中的问题改为订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钱?:
(1)提问:现在怎么列式?(板书:2812)以前学过这样的计算吗?有什么不同?(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2)设问:虽然没学过,但你有什么办法能很快得出答案?同组交流一下。谁来介绍你的想法?
交流:方法一 286=168 先算订半年要花多少钱?
1682=336 再算订一年要花多少钱?
方法二 283=84 先算订一个季度要花多少钱?
844=336 再算订一年要花多少钱?
方法三 282=56 先算订2个月要花多少钱?
2810=280 再算订10个月要花多少钱?
56+280=336 最后合起来就是一年要花多少钱。
(3)比较:有这么多的方法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真厉害!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前两种方法是把12拆成两个一位数的积,用28连乘;第三种方法是把12拆成两个数的和,用28分别去乘,最后再把两部分种加起来)
指出:这几种方法都是把新问题转化成学过的旧知识解决。
【设计说明:在具体情境的支撑下,学生能较为容易地理解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感受到新的问题能转化为学过的旧知识去解决,并通过三种方法的对比渗透结合律与分配律的不同。】
3.(1)出示情境图2:
设问:怎么列式?(板书:2331)这也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呢?
①交流:同组先交流一下,谁来介绍你的想法?
231=23 先算买1张票要花的钱;
2330=690 再算买30张票要花的钱;
23+690=713 最后合起来就是一共要花的钱。
②比较:比较一下,跟前一题的哪种方法是一样的?(方法三)能象前一题方法一和方法二那样拆吗?为什么?(31不好拆成两个一位数相乘)
(2)把图中的31张儿童票改为13张成人票:
设问:现在我们看一道预习题里没有的题目,会列式吗?(板书5213)
①交流:这一题你有什么办法算出得数?
523=156 先算买3张票要花的钱;
5210=520 再算买10张票要花的钱;
156+520=676 最后合起来就是一共要花的钱。
②谈话:看来这一种分步算的方法真不错,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这方法好是好,就是写的时候太怎么样?(麻烦)怎么办呢?(列竖式)对,可以把这个计算过程简化成竖式。
【设计说明:2331和5213这两道题的特点是乘数是个质数,学生无法象上一题那样把它拆成两个一位数连续乘,被逼着只能拆成两部分分别乘最后再把两部分积加起来,这种分步计算的方法才是竖式计算的算理,当然这种算法还是要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否则就显得太抽象了。当学生得出这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通用的算法后,引导学生感受横式分步计算方法的繁琐,产生简化为竖式计算的需要,体现用竖式计算的价值。】
(二)构建算法:
1.谈话:预习时,前两题已经试着列过竖式了吧?咱们来交流一下!
(1)板演:指名两位同学板演竖式,其他学生和同桌交流乘的顺序和每步算的是什么。如果不会的看看黑板上的同学是怎么列式的?
(2)交流:板演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介绍时,教师相机用不同颜色的笔框出每一步,如图:
【设计说明:学生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对于竖式计算的过程可能会从形式上去进行模仿,但从两位数乘一位数到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竖式计算的形式上也是一次飞跃,对于每一个数是如何乘来的以及乘的具体顺序,可能有些学生还并不是非常清楚,在此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介绍讨论每一步的计算顺序与过程还是很有必要的。】
(3)启发:大家看他们的计算过程,有什么问题要问他们的?
师生共同讨论:
①为什么第二步的8和9都和十位对齐?
②28和69是怎么得到的?(28乘十位上的`1,23乘十位上的3)分别表示什么?(28个十,69个十)
③是否可以在个位加一个0?0可以省去吗?但要注意什么?
④这三步实际上分别是刚才横式算法中的哪一步?教师将横式与竖式的每一步用箭头对应:
2 8 2 3
1 2 3 1
5 6 282=56 2 3 231=23
2 8 2810=280 6 9 2330=690
3 3 6 56+280=336 7 1 3 23+690=713
【设计说明:学生知道了形式,更要理解形式后面的道理,所以此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重点交流讨论部分积的书写位置以及为什么这样写,更与前面讨论的横式算法相联系,用算理指导算法,用算法验证算理,深刻理解掌握计算法则。】
2.设问:黑板上的第三道题5213,你们会列竖式计算吗?
(1)学生在草稿本上练习,一名学生板演。
(2)介绍一下每一步各是什么意思?
(3)让学生把开始时说的横式与每一步用箭头对应。
3.设问:算完后怎么样验算自己做的对不对呢?
(1)粗略验算:可以大致地估一估。
①你有什么办法估出2812的得数大约是多少?(28接近30,12接近10,得数大约应该在300左右)
②用这样的方法估一估黑板上另两题的得数。
(2)精确验算:交换乘数位置再算一遍。
①请在黑板上任选一题在草稿本上验算。(指名三位学生板演)
②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在计算之后进行反思和验算,应该也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里教育学生,每次算完后要习惯于粗略地估计得数,用估计的得数与计算结果相比对,感受估算的价值;通过精确验算再次进行竖式计算的练习。】
4.小结:咱们做了好几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了,谁能总结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应该怎么列竖式计算?(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最后再把两部分积相加)要注意什么?(第二步时,积的首位要和十位对齐)
【设计说明: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计算法则表达出来,表达的过程也就是深刻理解的过程。】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1)每组一题,三名学生板演。
(2)说说计算的过程。
2.想想做做第3题。
(1)独立判断错在哪里并改正;
(2)讨论交流,指出两种常见的错误:①数位对齐错误;②计算顺序错误。
3.在右面的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1)说说题中各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2)尝试填写,同桌交流;
(3)集体讨论。
【设计说明:练习注重层次性,第1题是基础练习,重在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反馈时主要从正面示范;第2题是让学生在掌握算法的基础上能去判断计算的正误;第3题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是在深刻理解把握各部分数的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填空,通过这三题练习巩固所学计算方法,形成技能。】
四、沟通古今:
1.谈话: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非常的简洁,在古代人们是怎么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呢?请同学们看一段介绍:(课件介绍铺地锦的计算方法)
2.谈话:这种铺地锦的计算方法看起来好像挺复杂的,其实它和我们今天学的竖式计算道理上是相通的。(课件展示:把竖式计算的两个部分积分解为四个部分,并用不同色条标出三种算法的联系之处,如图)
3.比较:这三种算法哪一种更加地简洁?
【设计说明:铺地锦是教材后面你知道吗?介绍的内容,这种方法与竖式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设计此环节一方面是让学生对古代人们对数学的研究有一些了解,感受古人奇妙的算法,另一方面通过与古人算法的对比,更加深刻地理解算理,感受竖式算法的简洁。】
五、全课总结。
[资料链接]
《算法统宗》是我国明朝数学家程大位的著作。在《算法统宗》中谈到了写算,也就是铺地锦。这是一种在事先画好的格子上进行笔算的方法。这种方法曾在印度、阿拉伯和欧洲广为流行,大约在15世纪传入我国。因为写算的结果,数字密密麻麻排列有序犹如锦缎,所以人们就把它称作铺地锦。
程大位喜欢用歌诀的形式表述算法。写算歌是这样的:
写算铺地锦为奇,不用算盘数可知。
法实相呼小九数,格行写数莫差池。
记零十进于前位,逐位数数亦如之。
照式画图代乘法,厘毫丝忽不须疑。
下面对这首歌诀逐句作一点解释:
写算铺地锦为奇,不用算盘数可知写算(铺地锦)的方法很奇妙,不用算盘就能得出结果。
法实相呼小九数,格行写数莫差池法指一个因数,实指另一个因数。相呼指写因数的时候,一个横写一个竖写相互呼应。小九数指乘法口诀。差池就是错误。全句的意思是:把两个因数一个横写一个竖写相互呼应,一位一位地按照乘法口诀把积写在相应的格子里,积的十位数写在左上方的三角格子里,个位数写在右下方的三角格子里,不要写错。
记零十进于前位,逐位数数亦如之零零头。十进满十进位。亦如之也像这样。全句的意思是:右下方的小三角格子里的数就是积的个位数。把它左上方几个三角格里的数相加,就是积的十位数,加的时候满十要进位。一位一位这样做下去,就得到积的十位数、百位数、千位数等等。
照式画图代乘法,厘毫丝忽不须疑厘毫丝忽都是计数单位。1厘=10毫,1毫=10丝,1丝=10忽。全句的意思是:按照这种方法用画图代替乘法,得数非常准确不必怀疑。
看来,铺地锦的确有它的独特之处。优点是,乘的时候只须专心致志按照乘法口诀填写表格,不必考虑进位的问题,把进位的问题留到最后写积时再集中注意力一并考虑,符合一心不可二用的规律,比较不容易出现错误。缺点是事先要画好格子,填写过程也稍嫌复杂。
5、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龙门中心小学白清霞 2013年4月9日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动数学列车——复习铺垫
1、口算(指名说得数并说出怎样口算的)
30×40= 80×30= 900×10= 60×70= 21×20= 88×10= 13×30= 32×20=
2、笔算:
24×3=38×2=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开始,我便以准备带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充分调起学生的胃口,然后再以邀请
同学们乘坐数学列车的方式吸引孩子,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完成准备题。』
二、进入儿童乐园——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63页例1的情境图
(1)学生观察: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要算一共付多少钱,该怎么列式呢?(2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3、分小组讨论,尝试计算
4、全班交流,整理算法
方法一:
把12分成2和10两部分,我们先求出2本书多少钱,再求出10本书多少钱,然后再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12=2+10
24×2=48(元)
24×10=240(元)
48+240=288(元)
方法二:笔算
2 42 4 4 8
× 2 × 1 0 +2 4 0
4 82 4 0 2 8 8
??
5、设疑:刚才我们求妈妈买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那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合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6、生尝试用笔算方法计算
7、师生共同分析24乘12的笔算方法
2 4
× 1 2
4 8 ???.24×2 的积 2 4 0???24×10的.积
2 8 8 ???24×12的积
说明:在把两个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方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8、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此,我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算理与计算方法,让孩子在不断的探究与交流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在操作探究过程中,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张扬了自己的个性。』
三、畅游儿童乐园——巩固提升
1、计算密码:
完成课本63页的做一做
2、避开陷阱(每条路上都有一道题,如果错了说明有陷阱,对了可以顺利通过。)
2 13 32 3
╳ 2 3 ╳ 1 3 ╳ 3 2
6 39 94 6 4 2 3 36 9
1 0 5 3 2 9 7 3 6
3、进入老虎园解决问题
老虎每秒跑32米,21秒跑多少米?
4、请你当个小雷锋,计算出正确的门票收入
2 ■
╳ ■ 4
■ 8
■ 6
7 ■ 8
动物园的阿姨把今天的收入清单弄脏了,你能帮她算出今天的门票收入吗?
『设计意图: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本环节通过闯迷宫、避陷阱等游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练,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回顾反思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设计意图:课尾对本课知识及时进行回顾反思,可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五第1、2题
6、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3页内容。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口算、笔算的.基础上,学习探讨的。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笔算方法,教材把分步演算的过程呈现出来,然后再导入主课,使学生初步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两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
学情分析:
这是一节计算课,学生学习有兴趣。学习前,学生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会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在口算的基础上,尝试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不进位)。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包括自我检查、互相改错)的良好习惯。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
1、你得到哪些信息?生汇报交流。
2、生理解题意,列式。
3、师: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学生回答,并评判每种估算值与准确值的大小比较。(三种方法)
4、怎样才能知道正确答案呢?
二、探索尝试,找寻方法。
1、用你学过的方法试一试。
(1)先独立思考,再汇报交流。学生评判优劣。
(2)学生多种方法中,师生共同优化出一种(拆数法):
24×10=24024×2=48240+48=288
2、尝试笔算24×12
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1)、尝试解决问题:你能列竖式计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先独立思考,书写再练习本上,再小组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
在投影仪中一一展示算式,学生评判对错,说出每一步的由来。
(3)、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3、研究笔算的方法:
抽学生口述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师板书,重点说算理。
学生讨论交流(特别乘得的积的第二行个位空位的道理。)
24 24
×12 ×12
4、小结笔算方法:学生交流汇报。
(1)计算方法是什么?(拆数法)
先()和()相乘,再()和()相乘,最后两个乘积相加。
(2)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书写数位要对齐;乘法口诀准确;加法计算准确。
5、试一试:
32×12 41×21 13×31
(1)学生独立完成。
(2)投影仪展示,学生评判。
(3)师强调出现的问题。
三、巩固方法,实践应用
1、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P63页“做一做”)
23×13 41×21 23×3132×12 43×12 22×14
抽生板演,先自我检查,再其他学生上台评判对错,错误要改正。
2、森林医生:
针对学生易犯错误,判断对错,找出原因,并改正。
3、计算:P64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自我检查。
投影仪展示作业,学生评判对错。
4、应用:P64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四、归纳梳理,总接收获。
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需要提醒大家什么?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4×10=240 24
24×2=48 ×12
240+48=288 48……2×24的积
24……10×24的积
288
7、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学难点是: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三、学习准备
课件、学习单、实物展台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自学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了老师下发的自主学习单,谁能来为大家展示自主预习单上的第一题?
师:你能具体说说你的方法吗?计算的地方你会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学生会强调竖式写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乘起,用第二个因数依次与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相乘。
师:43×2积十位上的8是怎么来的?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预设:8是十位上的4乘2得来的,表示8个十,所以写在十位上。这是原来我们所学旧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板书:两位数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小组合作
1、出示例题
提醒学生读题要完整,先读已知条件再读问题,注意把情境说出来。该怎么列式呢?14×12=
师:原来我们只学过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没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想一想该怎么计算呢?下面给同学5分钟的时间自己想一想该怎么计算,写在导学案中,看看谁的办法多。
1、同伴交流前面自学的内容,完善答案。
2、准备小组汇报。
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小组交流计算方法,看看哪组的办法最多。
自主探索、小组交流的方式探索出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画点子图,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三)交流展示
(一)小组展示,彰显风采小组展示:
预设1:利用拆分思想,转化成口算
将12拆成10+2,先算14×2=28,再算14×10=140,最后140+28=168.
预设2:将14拆成10和4,10×12=140,4×12=48,140+28=168预设3:利用拆分思想,转化成一位数乘法。
12÷2=6,先算14×2=28,再算28×6=168预设4:运用竖式。直接将14×12的竖式写出来。预设5:运用连加,真的用14个12相加求结果。
预设6:直接数点子图。一个一个去数一共有多少点子,从而求出答案。如果只出示到这里,老师要提示:他是数点子的个数,同学们想想有没有更快的数点子的方法。从而推出第6
预设7:圈画点子图,先圈出10行,一行14个,10行就是140,再加上剩下的2行,有28个点子,然后把这两部分加在一起。
1、学生纠正、补充、质疑
2、教师精讲、点拨、评价
回顾一下看看同学们的方法,老师点评,划分为3种思想:
①采用拆分的办法,将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用口算就能解决。
板书:转化、口算
②利用竖式解决,板书:竖式
③利用点子图,板书:图形
3、比较哪种方法简单
我们数学讲究简便,同学们看看哪种方法最简单?为什么呢?预设:竖式最简单,竖式一步就能算出来,还容易看明白。
师总结:当我们算较大的数时更能体现竖式的优越性。
4、沟通口算、竖式计算和点子图之间的关心
师:请同学们观察竖式计算还和哪种算法的计算方法一样?
预设:竖式和口算第一种算法和点子图的算理是一样的。
5、师讲解三者的异同。
对着竖式和点子图点拨: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通过小组交流,师生共同补充的方式,完善学生的答案,在交流中增加对算法的理解。以同学给同学讲解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达标延伸
1、用竖式计算。
(1)33×31=(2)43×12=(3)11×22=(4)23×13=
2、解决问题。
一本书有300页,如果每天读22页,2周能读完吗?如果每天读40页,7天能读完吗?
8、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6页例1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
例1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口算(出示彩球)
30×8088×10900×10 60×7013×332×2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14×2231×3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出示彩球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和笔算,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巩固了旧知,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为本节课的内容做铺垫。
二、情景导入探究新知
1、情景导入
出示新华书店的图片,今天王老师带大家到新华书店去买书,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请你们帮忙解决,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2.自主探究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想到其它分成的方法,这时提出把12分成10和2是比较好计算。如果遇到数字比较大的数字怎么办呢?
如果我们列竖式该怎样算呢?谁愿意来黑板上试算一下。找两个同学在黑板上试算,其它同学在本上试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14×12,并要求学生在点子图上表示出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将新知转化为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几何直观。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索用竖式怎么计算,培养了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
3.点拨归纳
学生做完后,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再找几名学生说计算方法。
最后教师总结。
从个位乘起:2在个位,表示2个1,个位上的2乘个位上的`4得8,是8个什么?写在什么位?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乘第一个
(讲解算法并板书)
再把两次所乘的积加起来。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设计意图】教师强调每一步计算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三、加强运用明确算理
第一关小车开到哪儿停(主要考察第二因数的十位合第一个因数的个位相乘以后得得积和谁对齐)。
13×12= 23×21=43×22=
第二关笔算大比拼
23 33 43
×13 ×31×12
第三关啄木鸟治病
第四关弄脏的题单
【设计意图】利用闯关的形式来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练习的题型分层次,有梯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巩固算法。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4×12=
口算:14×4=56 14×10=140
56×3=168 14×2=28
140+28=168
笔算:
14
×12
2套书的本数← 28……14×2的积
10套书的本数←1 40……1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1 68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通过口算和笔算的对比,体现用笔算的解决问题的优化性。
9、《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29~30页。
二、教学准备
小磁铁、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等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两、三位数乘多位数笔算等知识的基础。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但是,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两位数,所得的积如何定位、为什么这样定位,对学生来说仍是一个难点。列竖式计算时对数位对齐、计算顺序以及算理都有一定的要求,知识点较多,时间比较紧。所以本人认为本课时对笔算方法的学习要求定为“初步学会”比较合适。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教学一以贯之的教学目标,而算法多样化正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有效方式。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储备,本人认为本节课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算法多样化的探究,经历并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多种算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优化,最后统一到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
基于以上几点考虑,把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
(1)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初步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策略选择:现代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的途径应该是立体的、多渠道的。本节课我力求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理念,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来“教”老师,让学生来教学生,让学生在其他同伴的学习汇报中主动获取知识,加深对算法算理的理解。教师以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引导整个算法探究过程的进行,并适时地对学习的难点进行点拨和引导。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1.出示情境图:谁能根据情境图提一个数学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列个什么算式?
2.估计一下,18×11结果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让学生交流各自估计的方法并汇报。
【设计意图:把书上的情境稍加改变,让学生从情境图提供的信息中提出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样就把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算法多样化的探讨环节。】
(二).算法多样化的探讨
18×11结果究竟是多少?我们一起来计算这道题。
(1)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你可以用几种方法来计算18×11? 想出方法的同学写在草稿纸上。
(2)小组交流算法。要求说的同学说得有条理,尽量让其它同学听明白,没有听明白的同学可以提问。教师参加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各种算法的理解。
(3)汇报算法。对用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讲清算理,并运用小磁铁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交流。这样小组交流才有效率、有价值,不至于流于形式。同时,通过学生汇报、同学复述、老师总结三个层次进行笔算方法的教学,做到扎实有效、突出重点(讲清算理)。】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有:
①18×1=18 18×10=180 18+180=198
②11×9=99 99×2=198(或11×6=66 66×3=198)
③
(4)沟通算法①与算法③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观察算法①和算法③,你们能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吗?(引导学生发现:算法①中的18×1就是算法③中的第一步计算;算法①中的18×10就是算法③中的第二步计算,算法①中的18+180就是算法③中的第三步计算即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算法③就是把算法①的三个横式合并在一起,算理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沟通笔算与口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同时为下一步优化算法作铺垫。】
(三).体会笔算方法的通用性即优化算法
(1)用刚才学会的方法来计算:11×43 23×1344×21
(2)44×21可以用哪几种方法来做?11×43 23×13这两道题也能用算法②的方法算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计算体会到:有些因数并不能拆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所以这类算式用算法②的方法行不通。但却都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
引导学生得出: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是一种比较通用的方法。
【设计意图:算法多样化的优化必须建立在学生对多种算法有所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先用自己学会的方法来计算三道题后再通过观察比较,结合自己计算,体会到列竖式计算的通用性,从而自觉地进行算法的优化。这样的算法优化过程是学生自主、内在的。】
(四).巩固练习
1. 列竖式计算:32×13 34×21
2.实践应用:
(五).课堂作业
1.把下面各题接着做完。
3 3 3 42 2
×1 3 ×2 1 ×4 3
9 9 3 4 6
2.笔算。
23×32= 24×12=
3.同学们进行体操表演,每排有12人,有12排,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课堂巩固练习设计精炼、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以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五、教学片段实录:
小组对18×11进行多种计算方法交流之后开始汇报: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向大家汇报你们小组的算法?
生1:我是这样算的,把11拆成10和1,先用18乘以10得180,再用18乘1,得18,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就是198。[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清楚,你们听明白了吗?谁再说一说?
生2:重复生1的方法。
师:不错,看得出你刚才一定听得很认真。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3:我是这样做的,把18看成2乘9,先用11×9等于99,再乘2等于198。 师:噢,你是把18拆成2×9,然后连乘。
生4:我把18拆成3×6,先用11×3等于33,再用33乘以6就等于198。
师:你是把18拆成3×6,请同学们想一想两位同学的方法是否一样?
生齐答一样。
生5:我是用列竖式的方法做的。先把18和11写成竖式。
师:怎么写竖式。
生5:8和1对齐,1和1对齐。
师:板书:
生5:先用18乘1。
师:哪个1?
生:个位上的1。
师:你是用“11”个位上的“1”去乘18。(教师用磁铁盖住十位上的“1”),咦,这不是我们前几天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吗?你们都会算吗?
生齐答:会。(学生讲教师板书)
师:个位上的“1”乘18乘好了,再怎么算?
生5: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18。(教师把磁铁盖住个位上的“1”)
师:十位上的“1”和18该怎么乘?
生5:先和“18”的8先乘,一八得八。
师:这个八写在哪里?
生5:8写在十位上。
师:为什么这个“8”要写在十位上?
生5:因为这个“1”是十位上的1表示一个十,10和8乘等于80,所以8要写在十位上。 师:你们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吗?谁再来说说,这个8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生6:这个“1”是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8相乘的结果表示8个十,所以这个8应该写在十位上。 师:你们说得很有道理,请接下去说?
生5:再算1乘1,一一得一。
师:这个“1”写在哪里?
生5:1写在百位上。
师:为什么要写到百位上?
生5:因为这两个“1”都在十位上表示10。10×10等于100,所以这个“1”要写在百位上。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教师板书,并把得数198写在横式上。)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正确、清楚。你们听明白了吗?谁再说说?
生7:这种列竖式的方法是这样算的:先用11的个位上的1去乘18,8写在个位上,1写在十位上。再用十位上1去乘18,一八得八,八写在十位上,一一得一,一写在百位上。最后把它们加起来。
师:我也听懂了,这种方法就是先用个位上的“1”去乘18,一八得八,八写在个位上,与个位上的1和8对齐,一一得一,一写在十位上,与十位上的1对齐。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18,一八得八,八写在十位上,与十位上的1对齐,表示8个十,一一得一,一写在百位上表示1个百。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师:你们都听懂这种方法了吗?
生齐答:听懂了。
六、教学反思
1.传统教具的使用合理、有效。代表着传统教具身份的一块小磁铁,在本课中对学生理解笔算的运算顺序、算理的教学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教具的选择,不要过分迷信现代教学手段,厚此薄彼,关键是看该教具能否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用得恰当好处,发挥实效。
2.课堂教学中应该恰当及时地回应学生的预设外生成。本节课中教学18×11算法多样化时,有位学生提出的方法是:20×10—2=198。我当时没有及时地反应过来,在课堂中也没有针对这种方法进行回应讲评。这是很大的一个遗憾。课后,我找到了这位同学,请她讲讲这种方法她是怎么想的。结果她运用长方形面积的图示法熟练地表达了她的想法。由此我想到:教师不能低估学生跳跃性的思维能力,应该努力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每一个展现自己思维智慧的空间。
3.算法多样化与优化有机结合的问题。笔算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且知识点多,列竖式时要注意的地方也很多。既要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又要特别注重笔算方法,两者之间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否则两头都不能落实。本节课教学算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生生互动,教师只作适时的点拨而已。从课堂反馈来看,对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掌握得比较好,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10、《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计算:
把这四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四名同学在自己位子上做.
2.口算练习:
(全体同学进行口算练习,投影出示)
集体订正小黑板上的四道题,请同学回忆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师再强调说明:在计算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时,要用乘数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请同学说一说,14×2,31×30,214×3的口算过程.重点强调要用乘数分别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根据乘法的意义写出算式并口算出结果.
根据乘法的意义:13个24写成乘法算式.24×13 同学们想一想:3个24和10个24合起来是几个24?(13个24)
揭示新课: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引导学生看图片.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每盒有多少只?
一共有多少盒?求的是什么?怎样求?
以上几个问题,四人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说明图意.(每盒彩色笔24支,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
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请学生独立思考.
(这几个问题,投影出示)
(1)求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应该怎样列式?
(2)讲一讲24×13的意义.
(3)从图中看出13盒彩色笔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求出这两部分彩色笔的.支数?
(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出10盒的支数,最后求出13盒一共的支数)
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3盒的支数
(2)10盒的支数
(3)13盒的支数
这三步是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请一名书写好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竖式中标明乘的箭头.
教师边重点补充讲解边完善板书:这道题分三步计算,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10盒的支数,最后把两部分加起来,得到13盒的支数.
提问:怎样把这三步写在一个竖式里呢?板书:
教师示范演示:
第一步:用纸片盖住乘数十位上的“1”,用个位上的“3”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如式:
第二步:揭开十位数字上面的纸片,用十位上的“1”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用十位上的1去乘个位上的“4”得4,(即4×10=40,故4要写在十位上;用“1”去乘十位上的“2”,得20,即:20×10=200,故“2”写在百位上.)
第三步;综合一,二步,把两部分积相加起来.写一个完整的算式:
在把两部分积相加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2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小组讨论: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说一说计算的全过程.
(先用乘数个位上的 3去乘被乘数 24,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被乘数24,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72和240加起来)
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竖式和分步计算的联系与区别.强调说明用一个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试做:
完成下面各题:
(以上三题写在小黑板上,由三个学生完成,其余同学写在课本上)
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想一想: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呢?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讨论一下)
投影出示: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乘数个位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请个人读、集体读.
(三)巩固反馈
1.计算下面各题.
要求: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步骤,再计算;
(2)计算后请把被乘数和乘数调换位置再算一遍,看看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同吗?
43×12 31×23 26×13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要求:计算后结合每道题具体说一说“为什么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出示投影片.
学校买了32把椅子,每把椅子的价钱是15元.根据左边的竖式在()里填数.
通过读题、审题后,由学生独立写在课本第8页.完成后集体订正.
4.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错误原因.
请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把上面的错题改正过来.然后把乘数和被乘数交换位置,再计算一遍.(用这样的方法可以验算)
5.课堂验收.
要求:格式规范、书写整齐、计算正确.
(1) 36×12 (2)53×28
第1,2,3组同学做第(1)题,第4,5,6组同学做第(2)题.并用交换被乘数、乘数的位置,再做一遍.
小结
同学们学习得很好,老师再出一道思考题,用你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
123×23
家庭作业:看书第6页.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基础上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导入新课正是旧中引新,为讲授法则和算理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讲授新课时,利用迁移的原理,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对算理和法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很轻松地获得了新知识.
通过对练习的精心设计,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计算能力,注意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