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一等奖说课稿

2023-09-03 14:44:37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一等奖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一等奖说课稿

1、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课本第86~87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连续进位乘法是在学习了不连续进位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要比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更复杂。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进位的方法或者计算不熟练,会造成计算上的错误。通过这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都要向前一位进位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减少乘法计算的错误率,按此顺序进行教学,既完全符合学生坚持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又利于建构起科学的知识网络。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计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学生深感计算枯燥,《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创设了计算“3盒水彩笔一共有多少枝?”的现实情境,使学生感悟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运用练习法复习旧知和巩固新学内容、用讲解法来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用演示法清晰的展示学习的计算方法,故事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生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三、说教学设计

  第一个环节是复习为新授作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20×370×83×5032×27×11

  2.笔算;28×3

  (1)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提问:个位上是怎样算的?为什么十位上是8?

  (3)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算乘法时,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运用乘法的这一计算方法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板书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新课。

  1.教学例题

  (1)谈话:小朋友,幼儿园老师为大班的.小朋友买了些彩色笔(出示例题图),看图你知道老师买了几盒?每盒又是几枝呢?你能帮助老师先估计一下大约一共有多少枝吗?

  (2)同桌讨论,交流估计的结果。

  在班内指名说说是怎样估算的。

  学生可能这样估算:48接近50,50×3=150,大约有150枝,或48比50少一点,50×3=150,共有的枝数比150少一点。

  (3)我们估计的怎么样呢,自己动手算一算吧

  ①先独立探索,在算式的方框中填写。

  ②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和书写方法。

  ③回报交流,理解掌握。

  教师有选择地出示几位学生的算式(实物投影展示),分别说说是怎样计算的?(结合板书)重点引导学生说说积的每一位上的得数的由来以及书写位置。

  (4)用估算检验笔算。

  谈话:刚才我们估计出了得数大约是多少,现在你们计算出的积在这个范围内吗?这说明了什么?如果得数与150枝相差很多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2.小结计算方法。

  提问:今天学习的乘法计算题有什么特点?(在课题中补充板书:连续)

  在计算连续进位乘法时,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强调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和书写方法。

  第三个环节是联系实际,巩固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2)指名板演,集体讲评做法。订正时注意相乘满十是否进位了,有没有加上进位的数。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乘的方法,下面就请小朋友用自己学到的本领当回小大夫,和我们的啄木鸟一起带大树找找病因,再把蛀虫给找出来。

  (2)出示题目,学生同桌讨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3)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4)提问:通过给大树看病,你觉得有什办法能预防这些病?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各自在书上连线,指名说答案,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是怎样估算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

  指名在班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共同修正、补充。

  最后是评价鼓励,全课总结。

  谈话:这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动脑,与同伴密切合作获得并掌握了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关心,你能告诉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还要提醒同学们应注意些什么?

2、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乘法估算不是单一的估计得数大约是多少,而是不仅要求学生学会估计得数大约在什么左右,还要求学生学会估计得数的范围,也就是估计得数比什么大,比什么小。乘法估算是个难点,教材的安排是:例题通过创设学生喜爱的牧场的情境列出算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的“大约”,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然后通过思考、交流、引导、小结,用语言表述出来,指出2种不同的估计方法,即估计得数的范围,以及得数大约在什么左右。并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巩固该学习内容。

  2、教学目标

  应用新课标理念,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比什么大,比什么小,在什么左右。

  ②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

  二、说教法、学法

  1、在教学环境中,创设适当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教学情境,应用不同的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知识,为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和应用提供条件。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学法指导上,我重视观察法、发现法和讨论法等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获取新知的能力。

  3、教学中,严格遵守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组织教学,配合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吸引和带领学生在数学空间尽情漫游。

  三、说教学过程

  恰当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关键还在于教学过程。本课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出示例题,教师解说,明明邀请我们去他家美丽的牧场参观,谁来替他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认真听,看你能了解牧场的哪些情况?

  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29×42=

  [这一环节是以学生感兴趣的牧场情境引入,在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打好了基础,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

  二、探索方法

  1、在计算之前,老师把问题分类,先请大家估计,明明家1天大约最多可挤奶多少千克?最少可挤奶多少千克?

  小组讨论,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

  2、全班交流:

  ①最少可挤奶800千克[你是怎样估算的?估计29×42的得数比800多。为什么用“多”这个字?(把数字都看小,20×40=800。)]

  ②最多可挤奶1500千克[你是怎样估算的?估计29×42的得数比1500少。为什么用“多”这个字?(把数都看大,30×50=1500。)

  3、再请学生估计出明明家一天挤奶的千克数最大约最接近多少吗?

  学生交流:最接近1200千克。[你是怎样估算的?估计29×42的得数在1200左右。为什么用“左右”这个词?(把数都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30×40=1200。)

  (估算方法要讲清、讲细,让学生理解清楚怎样估算)

  4、计算验证:

  有什么方法验证我们估算得对不对?(用竖式)请你试一试,做好的同学自己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竖式计算过程中连续进位的问题)

  比较交流:比较笔算与估算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第3种,最接近;第1、2种估计出了算式的范围)

  5、讲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要求只是确定成绩在什么范围内,估算策略

  是多样的,只要合理,都可以的。把乘数分别看作与他们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准确些。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本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问题指向性明确,分散了难点,把乘法的估算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估接近、一是估范围,先分散后总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2题

  40×2030×5060×30

  47×2334×5868×35

  50×3040×6070×40

  (1)每组3道题,上下2道题可以口算,中间一道题要列竖式计算。请大家任选其中的一组题进行计算。

  (2)独立计算。然后把这3道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说说自己的发现。

  (中间算式的得数比上边算式的得数大,比下边算式的得数小,可以用上、下的算式来估算中间的算式)

  (4)那这个算式最接近多少呢,我们也来估算一下。(学生估计,全班交流)

  重点说一说第3题的中间一题,这里出现了35这样的中间数,当出现这种数的时候,我们一般看另一个乘数,看它接近哪个整十数,如果是把它看大的,那么就把35看小,如果是把它看小了,那就把35看大。

  2、游戏:选一选(“想想做做”第3题)。

  课前发给每个学生1800、2800、3500、4800、1000、1800、600、1200等数字卡片。

  让学生进行找朋友的游戏,如果你认为你手中的数利用估算的方法能填入老师出示的括号中,请起立。

  教师逐个出示

  24×53得数比()大,比()小;在()左右

  (第1题可引导学生来完成,让学生理清题意,清楚第1部分是估范围;第2部分是估接近。)

  37×65得数比()大,比()小;在()左右

  28×32得数比()大,比()小;在()左右

  76×59得数比()大,比()小;在()左右

  让选择正确或错误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适时反馈。

  小结:两个乘数分别看做比它们相近的较小的整十数和较大的整十数,可以确定积的大致范围。而把乘数分别看作与他们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最接近。

  3、书本P37第4题

  师:其实估算不仅在我们数学计算时有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估算。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写作文的例子,让学生了解。

  出示题目。

  说说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

  你估计这里大约有多少个字?(学生列式估计)

  全班反馈。

  4、“想想做做”第5题

  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你认为他可能买哪种篮球?你是怎样想的?

  (1)48×24asymp;1000(元)

  (2)38×24asymp;800(元)

  (3)28×24asymp;600(元)

  小结:生活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估算。第2种比较合适。

  [本课的练习分了专项练习,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三类,练习设计有针对性、层次性、思考性。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理解的深化。]

  四、总结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介绍“你知道吗?”

  五、布置作业

  六、说板书

  板书是微型教案,好的板书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利于对知识进行梳理,纳入知识结构,同时也为日后的回忆提供了线索。本课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估算

  (1)20×40=800

  估计(2)30×40=120

  (3)30×50=1500

3、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乘法估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59页的教学内容,包括例2以及相关的练习。

  (二)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此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法的口算方法,能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学好本节课内容,能为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估算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结合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难点: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为了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我设计了估座位数、准备钱买书、师生互动等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主体探究热情,让学生主动结合生活情境进行估算。

  2、说学法:本课设计力求突出“自主学习实践感知”的特点,采用个体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学习情境,使学法与教法和谐统一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个教育目标上。

  三、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以下五个环节设计教学。

  1、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2、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3、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4、实践生活升华教育

  5、互动总结课外延伸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1、口算

  20×20=24×10=40×50=12×30=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28×4≈62×7≈

  [这里通过复习旧知,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并由此引出课题。]

  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由全镇各校都在开展气象知识学习的情况入手,以气象局的叔叔来我校开展气象知识讲座为情境,出示主题图,并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紧接着问:“能坐下吗?”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明白,“能坐下吗?”其实就是要将座位数和人数作比较。]

  又问: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必须先求出什么?(座位数)你会列式吗?(板书算式:18×20)

  再问:只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需要知道准确的结果吗?(不需要)既然不需要,那我们就试着用估算去解决会比较便捷一点。

  2、尝试估算,探索方法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

  方法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但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呢?

  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

  根据学习卡(一)的内容,四人小组交流误差产生的原因,完成学习卡,小组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的结果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把因数看大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

  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样设计促进学生在问题情景中积极参与,把探究的过程留给学生,运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全面参与意识。]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350人到底能不能坐下呢?

  引导学生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逐步理清,在第(3)种方法中,采用估小的方法得到的360都大于350,那么实际结果应该比360还要大,肯定能坐下350人。

  同时指出:虽然估算的方法有很多,但在这道题中,用估小的方法来进行估算,相对而言比较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这样设计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合作交流、层层递进的'认知环节,逐步形成了估算策略,从而让学生实现从多样化到最优化的过渡。]

  5、指导看书,质疑释疑

  (三)、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1、随堂练习,检验效果

  让学生独立完成书本P62第10题第一行和书本P59做一做。

  [这样做是从本课的教学重点出发,在巩固新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达到本节课的的教学目标。]

  2、配对练习,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这本书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你认为李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

  在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帮老师拿个主意,应该选择下面哪种建议?

  A、12看成1010×19=190(元)

  B、19看成20xx×20=240(元)

  在学生的争论中,让学生逐渐明白:像这种准备钱购物的情况应该尽量选择估大的方法来进行估算,才能更为有效地解决问题。

  同时作出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景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本题练习设计和例题教学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根据具体问题情境来选择估算方法,有效提高估算能力,掌握估算的策略。]

  (四)、实践生活,升华教育

  设计学生采访的师生互动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内容A、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水费元。我们是这样估算的。

  内容B、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看到这么大的数字,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这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估算的应用能力,还让孩子们在估算中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艰辛,老师()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育升华。]

  (五)、互动总结,课外延伸

  互动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获呢?

  课外延伸: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这样设计促使学生把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从而体现数学学习的“大课堂”思想。]

  四:说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18×22≈

  18×22≈40018×22≈44018×22≈360

  (20)(20)(20)(20)

  卡通头像卡通头像卡通头像

  答:能坐下。

4、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29-30。

  教学目标:

  1.结合“整理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淘气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又来了一批新书,图书管理员准备将这些书放在新买来的书架上,瞧,这就是新买来的书架!(师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师:图上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师板书问题)

  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列式

  师:小女孩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师板书:18×11=)

  2.估算

  师:小男孩也问了我们一个问题:200本书放得下吗?

  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吗?(生估算)

  反馈:你觉得放得下吗?谁来说说你估算的.结果?你是怎么估算的?

  3、独立计算

  师:这个书架到底能放得下200本书吗?请同学们算一算。

  4.交流算法

  师:谁来说说你算出来的结果?(198)

  师:请在4人小组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4人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师展示学生的算法)

  5.重点介绍列竖式的方法(请列竖式的学生介绍)

  师:18为什么要和11对齐?(数位要对齐)接着你怎么想?

  师:18乘11十位上的1,为什么得180,而不是18呢?

  师: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多请几名生说说列竖式的步骤,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三.练习:

  1.试一试

  第1小题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第2、3小题让生用竖式算法计算,并请几名学生上台板演,师巡视指导。

  2.口算

  3.计算

  先估算,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4.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提倡算法多样化。)

  5.思考题

  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生发现的规律若有价值性,应给予充分的鼓励。)

  四.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解决哪种问题?

5、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二》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填空

  20+20+20+20+20=()×()=()

  400+400+400+400+400+400=()×()=()

  在学生完成此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来简便计算。

  二、探究新知

  1.估算卖出T恤的件数

  出示:欣欣商场5~9月份平均每个月卖82件T恤,帮售货员阿姨算算这5个月一共大约卖了多少件T恤?

  学生用82×5≈400估算出5个月一共大约卖出T恤400件,在学生汇报时要求说出是怎样估算出来的。

  2.估算卖出冬衣的件数

  教师:看来欣欣商场T恤的'销售量还不错,下面我们再来看本商场12月份冬衣销售的情况:(出示下表)

  种类毛衣大衣羽绒服夹克其他

  数量(件)7270687069

  你能很快算出大约销售了多少件衣服吗?

  怎样才能做到“很快”呢?

  这个问题和刚才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你准备怎样来估算这道题呢?

  在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分别把每个加数都看成了哪个整十数?这样做是怎样想的?

  你是怎样想到用乘法的呢?

  你们的这种方法用算式该怎样表示呢?

  现在你能再把这道题和估算卖T恤件数那道题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

  那后一种情况要特别注意什么呢?

  3.练习巩固

  教师:你们能很快估算出欣欣商场7月份一共大约卖了多少件服装吗?(出示下表)

  短裤西裤休闲裤连衣裙短裙其他

  297300305300300301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然后全班汇报。汇报时说清楚:是怎样估算的?为什么要像这样估算?算式里用的是什么符号?特别要说到表中的每个数都接近或等于300。

  4.小结估算方法

  在学生上节课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和本节课学习的用乘法的形式来估算几个都同时接近某个整十或整百数相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和小结:到底该怎样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呢?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三第5,6,7,9,10题,思考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订正。(略)

  四、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进行估算?

  五、拓展延伸

  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要用到估算的地方?举一、两个例子写在你的作业本上。

6、三年级数学《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例5,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连续进位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8+5=6×7+4=4×9+7=8×6+3=

  2、笔算

  (1)出示214×5,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1人板演。

  (2)集体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个位上时怎样算的,十位上为什么是7?

  (3)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1)出示情景图: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时114分钟,这颗卫星绕地球9周要用多少分钟?

  (2)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独立列式)

  (3)你会算出结果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

  (4)反馈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计算过程,同时要结合提问:为什么要向十位进3?为什么9乘十位上的1还要向前一位进1?积的百位和千位上的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5)验算:请你们用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6)比较复习题:这一题和我们刚才做的一题又什么异同?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笔算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连续进位),要计算这样的题目,应该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1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计算过程,重点要让学生说一说第三题:为什么十位要向百位进“4”,百位要向千位进“2”。

  小结:做连续进位的乘法,要注意把每一步都算对,弄清应该向前一位进几,然后再横线上写几,算出是多少。

  2、练一练--2

  指名3人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有错的学生说明原因,然后改正。

  3、练一练--5

  (1)学生观察,说明错在哪里?让学生说说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什么?

  (2)学生独立进行改正。

  4、练一练--2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的内容与前面的学习内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计算这样的题目,要注意些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五--1、3

7、三年级数学上册《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整十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熟练地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6+6+6+6=()×()=()

  3+3+3+3+3+3=()×()=()

  4×5=4+()+()+()+()=()

  7×2=()+()=()

  学生填空后,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填,并总结出“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结论。

  2.计算

  7×4=2×3=8×4=5×2=7×4=

  6×5=3×9=4×4=6×7=9×9=

  要求学生口算出结果,并说一说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来口算的。

  教师:这节课就用我们掌握的这些知识来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单元主题

  同学们看,在这样一个大森林里好热闹啊,这些小动物们在忙着做什么呢?

  这个大森林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生活中遇到过吗?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吗?

  在这个单元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我们先来看母鸡与蛋的问题。

  2.教学例1

  教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列成20+20+20,也可以列成20×3。

  教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

  让学生理解这是求3个20是多少,可以用连加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你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20×3的积是多少?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求20×3的`结果。其主要的方法是:

  (1)因为:20+20+20=60,所以:20×3=60。

  (2)因为:2个一×3=6个一,所以:2个十×3=6个十。也就是20×3=60。

  我们从3个20连加得60,知道20×3得60;但是如果相同加数多一些,用连加的方法来计算整十数乘一位数是不是很麻烦呢?所以我们得探索一个简单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可以大胆地作一个猜想,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习的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了解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联系与区别。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幅图。

  引导学生分析出:

  2个×3=6个2盒×3=6盒

  我们看着图再进一步分析,(指左图)这里的“2个、6个”是指什么?

  2个一×3=6个一。

  我们再来看这幅图,(指右图)这里一盒是多少个鸡蛋呢?

  所以这里的一盒是指一个几?

  板书:2个十×3=6个十。

  教师:比较一下,2个十×3=6个十和20×3=60是不是一样的呢?

  比较2个一×3=6个一和2个十×3=6个十,你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对比这两道题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1题左图及填空第2题第1竖列,第3题第一横排的题目。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8、三年级数学《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竖式计算方法。

  2、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首位除时有余的情况应如何处理。

  教学难点:十位上余下的数与各位数合起来再除。

  教学对策:创设情景,并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新。

  1、出示准备题:把40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每班能分到多少个?

  2、指名列式计算。说一说口算和竖式计算方法。

  二、新授例题。

  1、把准备题改成例题:把5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每班能分到多少个?

  2、列式并讨论计算方法。

  (1)借助学具摆一摆。

  A、分法一:体会到先分整筒的,分给每班2筒,余下的一筒要和单个的合起来再分。

  40÷2 = 20 1 2 ÷2 = 6 2 0 + 6 =2 6

  B、分法二:先把5筒平均分成2份,每份2筒,剩下1筒;再把一筒散开,平均分成5只;再把2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只;最后得到每份26只。

  (2)引导比较分法,形成统一认识。

  (3)学生复述分的过程。

  (4)用竖式计算。

  2 6

  3) 5 2 十位上的5减4等于1,

  4 这个1实际上是多少?

  1 2

  1 2

  3、验算。

  26 ×2 = 52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78÷3 84÷6 92÷2 80÷5

  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让学生自行练习。

  (2)再通过比较,沟通每组两题之间的联系。

  3、想想做做:第5题

  (1)热水瓶的价钱是一幅画的几倍?

  5 6 ÷4 = 1 4

  (2)热水瓶的价钱是茶杯的几倍?

  5 6 ÷2 = 28

  (3)一幅画的价钱是茶杯的几倍?

  4÷2 = 2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4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

  2 6

  2)5 2 十位上的5减4等于1,

  4 这个1实际上是多少?

  1 2

  1 2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

  2 6

  2)5 2 十位上的5减4等于1,

  4 这个1实际上是多少?

  1 2

  1 2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

  2 6

  2)5 2 十位上的5减4等于1,

  4 这个1实际上是多少?

  1 2

  1 2

  课前思考1:

  这部分内容教学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中相对复杂的一种情况,也是学生本单元学习的难点。在课堂上,这部分内容的处理应当比首位能够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更为细腻些,在教学时还要提醒学生进行验算,通过验算进一步确认相关的计算方法。

  练习的安排从易到难、逐层深入。第5题是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有利于增进学生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第6题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计算经验的基础上,要求他们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课前思考2:

  本课正如周老师所说的确实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的难点。课本提供的情境很不错,我们可以借助这一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首位不能整除,减下的这个数实际代表的是几,并要和剩下的合在一起进行下面的除法计算,在这里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把分的过程说一说,帮助自己理解其中的.算理。

  课后反思1:

  理解十位上余数的意思和十位上有余数后接下去该怎样计算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学生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比较,弄清互相之间的不同之处,在比较中突出今天所学的知识,学生能进一步认识十位上除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十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而个位上有余数则不要再除。

  经过本课的教授和练习后,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书写学生基本掌握,但还需要加强练习。估算题可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估算能力,但这一题的设计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

  课后反思2:

  课前先提供一题复习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将52个羽毛球平均分成2份,学生将可能出现的分法都想到了,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方法的择优,这与列竖式笔算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然后,通过情境的回顾,即“十位上的5减4等于1,这个1实际上是多少”的问题,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非常清晰地了解了这个1就表示剩下的一筒羽毛球,就是10个,再和散装的2个合起来是12,这样在理解了口算方法后,对于学习笔算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又将这一新知的难点处理了,因此,很顺利地学完了笔算方法,当比较抽象地讲解笔算过程时,我将难点结合刚才的具体情景,学生就很明朗,这一笔算方法就这样比较简单地学好了。但出现在练习中速度比较慢的现象,可能是因为学生欲想口算,但又没这么好的反应能力,又想笔算,可又觉得没口算来得方便、快捷,因此,速度偏慢。还有一些学生用口算的方法,将今天所学的计算看成是前两次课学的计算,即没把十位上的余数忽视了。基于这样,我强调了不能口算,则一定要笔算的要求,或者可以进行口头检验来验算结果是否正确,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应该犯的错误。从课堂作业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正确率比较高。

  三年级的学习较一二年级来说,明显紧张了许多。上课时既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又要有合作探索的过程,还要定量的练习,教材内容丰富、细腻,课堂教学安排总是显得比较紧凑。看来还是要多积累经验,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控制好课堂教学时间。学生由于年纪小,做作业速度慢,升入三年级后总是很辛苦地应付着各个学科,希望他们很快能适应中年级的学习生活。

  课后反思3:

  由于本节内容是本单元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中的一个难点,所以我在新课前,先复习了前一节内容的知识,出示了一题首位能整除的除法算式,根据全班同学阐述的运算过程进行板演,以此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并对本节课教学的首位不能整除的计算过程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计算方法,注意计算的过程。可尽管放慢了讲解过程,还是有个别同学计算到个位时,忘却了十位上的余数。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中有余数和没有余数,首位能整除与首位不能整除的运算有点混,今后还得加大各个类型的除法练习。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