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等奖说课稿
1、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等奖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一、教材分析:
1、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以及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打下了基础。学生已具备最初步的直观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能力,和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判断直角的能力,这些能力都为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①、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辨认生活中表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
②、通过观察、测量动手和小组合作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抽象能力。
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3、其中重点: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
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二、接下来说说教法和学法:
我充分认识到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本节课我以尝试探究教法为主,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最后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设计的思想指导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测和自主探索,使其积极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我将全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谈话:今天朱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老朋友,你们看它们是谁?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这样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顺利进入探究新知的教学。
活动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步骤:
1、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大胆猜测它们的特征。
2、猜想证明自己发现的方法。
3、先独立操作证明自己的猜想再在小组内交流探究方法及发现。
4、小组汇报探究方法及结论,教师引导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征。
5、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每条边的名称。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观察正方形、长方形,对它们的特征有一定的思考和猜测。最后,让学生验证猜想验证概括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遵循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概括,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丰富学生的表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
活动三:应用拓展,巩固新知。
1、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另外几条边的长度。
2、动手在订纸板上围一围长方形和正方形。
3、动手用三角尺拼一拼长方形和正方形。
4、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5、用纸折长方形和正方形等。
6、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
通过层层有序的练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练习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贯穿始终,注重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合作意识!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2、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等奖说课稿
教材分析: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第6单元的第1个教学内容。(教科书58—60页)
2、教材先让学生在教师或类似的生活场所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然后再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比较,体会相互间的联系,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3、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的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本课时知识归纳起来是: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会判断哪些图形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难点是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学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教室里找长方形.(课的开始通过观察学生熟悉的教室、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发现特征
出示一个长方形说说对它们边和角的已有的认识.各有几条边?几个角?(若有生说到关于直角,应充分肯定,并借这话引出下一环节)
活动一: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通过摆长方形,观察长方形,提出猜想:你觉得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征?边还有什么特征?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手中的长方形验证自己的猜想,组织交流。长方形特征: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探求长方形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猜想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在让学生想办法证实自己的想法,在知识探究是过程中不仅有知识的掌握,更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活动二: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谈话:你能猜想一下正方形的边和角又有什么特征呢?(学生亲历研究和交流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过程,对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利用知识的.正迁移,能比较顺利地研究出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
学生通过操作验证后,交流并总结:正方形的特征: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然后教学正方形边的名称。
活动三: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合作,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交流拼的方法,说说拼的是什么形,有什么特征,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2、“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思考,有一张长方形纸,你能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用你的长方形折一折,剪一剪,这个最大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说说为什么?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组织构建
第五环节:活动深化,拓展延伸
“想想做做”第4题
(1)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小组讨论合作)
(3) 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
3、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了解了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他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的教育对象时小学三年级学生,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长、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四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物,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周长的概念有了认识,并且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应为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概括抽象能力,并会熟练应用公式去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五)说教学难点
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和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将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我把教学难点定为,让他们应用所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去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根据读讲精炼教学法的理念将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教学法,三年级学生已经对周长的概念有所掌握,因此我先通过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出问题,即让他们考虑长方形和正方形花坛的周长如何计算的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来,所以我打算运用情景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
3、充分运用课件、学具的辅助作用。
三、说学法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我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汇报的活动,总结推导出计算公式,从而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实现本机可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在上一节的内容学习中也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因此我创设“学校有两个花坛,小明想知道这个长方形花坛和正方形花坛的周长,谁来帮帮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的用已学知识来思考所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将旧知与新知达到很好的衔接,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比如学生会想到用绳子去围的方式;会想到用尺子量边长的方式,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既回忆了旧知,有开拓了思维,从而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为了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独立尝试、小组交流、总结归纳等环节,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已有认知,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且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让他们的思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会得出几种不同的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可能会列出以下式子:
(1)6+4+6+4﹢=20
(2)6×2﹢4×2=20
(3)(6+4)×2=20
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式子:
(1)5+5+5+5=20
(2)5×2+5×2=20
(3)5×4=20
根据学生列出的式子,我会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公式的文字表示,在学生讨论后,我出示课件,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课件内容如下:
长×2+宽×2=长方形周长
长+宽+长+宽=长方形周长
(长+宽)×2=长方形周长
在此基础上,反问学生: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有了长方形做铺垫,请学生说出刚才所展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文字表示,学生可能会说出如下的计算方法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学生通过总结文字形的表示方法,既培养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变化过程,又为进一步揭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做了铺垫,有利于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达到教学目标。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在本节课中的练习安排中,我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巩固,让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的“做一做”,并选定几名同学去黑板板演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还安排了与实际问题相关的题目,目的是加强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呢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理解,形成一个系统的思路,对前面的探索过程加以梳理,引导学生说出: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他的长和宽,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他的边长。设计的目的是不仅让学生掌握公式,还要让他们明白与问题的联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请学生回忆本堂课所学内容,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以明确本节课的重点,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4、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8-60页。
教学目标 :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一张长方形纸板和一张正方形纸板。
学生:长方形纸,正方形纸,方格纸,一根线,三角板2副,钉子板,橡皮筋2根,10个小正方形,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认知准备
1、谈话: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秘,好不好?今天有好多秘密等着你发现,可是发现这些秘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用聪明的小脑瓜思考,用你的眼睛仔细观察,用你的小手亲自操作,还要和你的同学共同配合,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一间用图形搭成的小房子)谈话:这间小房子是用很多我们认识的图形来建成的,你能帮大家找一找,搭建这间小房子时用了哪些图形吗?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相机出示长方形与正方形纸片)
2、谈话: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这些图形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在教室里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学生自由说一说。
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好,你在家里或其他地方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呢?
3、揭题: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的特征)
二、探索新知
1.提出猜想。
师:刚才大家说出了很多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看一看、想一想这些物体的面,你能猜想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点吗?
教师分别板书并作标记。
师:大家都注意到了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非常好。但这些只是我们的猜想,还需要进行验证。
2.动手验证。
提问:你准备怎么验证呢?
谈话:请你拿出手里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动手折一折或利用信封里的方格纸、线、三角尺等材料来研究。研究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选择什么材料?怎样验证的?验证得到什么结果?
学生验证并在小组内交流
(1)验证长方形的特点。
谈话:请梅花组来汇报你们对长方形的`研究。汇报时要说清楚:验证得出什么结果?用的什么材料?怎么验证的?
梅花组汇报完引导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补充。
(学生汇报完)引导:刚才大家研究了不同的长方形,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和左、右两条边分别相等。上、下和左、右都是面对面的,还可以说得更准确些,把上、下两条边叫做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叫做另一组对边。那么,长方形的一组对边( ) ,另一组对边也( )
提问:我们验证了长方形边的特点,那大家的猜想可以怎样修改得更简洁一些?
(长方形对边相等) 长方形还有什么特点呢? (四个角都是直角)
(2)验证正方形的特点
谈话:玫瑰组来汇报你们对正方形的研究。汇报时说清楚:你们研究得出什么结果?用的什么材料,怎么验证的?
玫瑰组汇报完引导其它组进行补充。
谈话:现在你知道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自由说一说。
(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提问:你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吗? 请你先自己想一想,再与同位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引导学生自由说一说。
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而正方形不但对边相等,而且四条边都相等。
(4)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名称。
谈话:长方形、正方形每条边都有各自的名称,你想知道吗?请你打开课本第59页,读一读中间部分长方形与正方形图下方的一段文字说明。
阅读后组织交流谈话:谁来说一说长方形与正方形每条边的名称。
学生自由说一说,师根据学生回答在直观图旁相机板书:长 宽 边长
(师出示长方形纸片)找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指一指长与宽。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小组内的长方形及正方形,指一指长方形的长与宽,再指一指正方形的边长在哪里。
三、实践活动:
1.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制作的材料(钉子板和2根橡皮筋,两副相同的三角尺,10个小正方形,方格纸,10根小棒),每个小朋友从这5种材料中选择一种做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选什么材料,每人尽可能不相同。
学生选择不同的材料开始制作。
2.成果展示。
小组汇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选择什么材料,怎样做的长方形与正方形。
四、拓展应用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刚刚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唐老鸭考大家:(猜一猜)
1、我的背后躲着一个正方形,一条边是4厘米,另外三条呢?
2、我的背后躲着一个长方形,一条边长是20厘米,一条边长是16厘米,另外两条呢?
3、我的背后躲着一个四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它是什么图形?
4、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好朋友。请小朋友们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你能动手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学生折出正方形,展示折法。)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内容?我们是怎样得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5、小学数学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发现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4、向学生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对立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
多媒体课件、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是面积?
计算和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那么请看大屏幕。
二、新课导引
1、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你怎么数得这样快?你是怎么数的?同学们已经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了。如果用这种方法去求一个较大图形或物体的面积(如操场),你会感到怎样?今天我们研究一种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新方法。(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新课
(一)实验,猜想
请小朋友们拿出1号纸,量一量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再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学生反馈:利用面积计、长乘宽……
猜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是长乘宽呢?
(一)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些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A、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摆出你喜欢的长方形。
B、说出你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C、组长把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反馈拼图情况。
探究提示: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根据你们小组摆的长方形,你有没有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跟()有关系,有()关系。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反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哪组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指名学生说一说。
(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把长方形的长缩短3厘米,求这个图形的面积。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的时候,这个图形就是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正方形的面积应该等于什么呢?你可以借助刚刚的小正形摆一摆。(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由此我们发现,只要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同样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能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试一试:
小明家的方桌宽9分米,小明爸爸想给方桌划一块玻璃,请问要划多大的一块玻璃呢?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
本节课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想一想,这部分知识能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它也是求其它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通过它我们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许多图形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6、小学数学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发现的过程。
2、 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4、向学生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对立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
多媒体课件、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是面积?
计算和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那么请看大屏幕。
二、新课导引
1、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你怎么数得这样快?你是怎么数的?同学们已经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了。如果用这种方法去求一个较大图形或物体的面积(如操场),你会感到怎样?今天我们研究一种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新方法。(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新课
(一)实验,猜想
请小朋友们拿出1号纸,量一量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再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学生反馈:利用面积计、长乘宽……
猜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是长乘宽呢?
(一)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些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A、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摆出你喜欢的长方形。
B、说出你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C、组长把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反馈拼图情况。
探究提示: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根据你们小组摆的长方形,你有没有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跟( )有关系,有( )关系。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反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哪组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指名学生说一说。
小结:
(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把长方形的长缩短3厘米,求这个图形的面积。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的时候,这个图形就是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正方形的面积应该等于什么呢?你可以借助刚刚的小正形摆一摆。(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由此我们发现,只要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同样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能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试一试:
小明家的方桌宽9分米,小明爸爸想给方桌划一块玻璃,请问要划多大的一块玻璃呢?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想一想,这部分知识能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它也是求其它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通过它我们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许多图形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7、小学数学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一等奖
教学时间
1课时(40分钟)
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会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本节课也通过学生拼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观察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进而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学生总结长方形面积公式也比较容易。因此,本节课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小组合作共同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2、通过学生亲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通过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掌握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会正确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自主探究,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长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教学资源
(1)教学课件(2)每人15个边长1厘米的卡片、每2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卡片。(3)每4人一张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