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加强》一等奖说课稿

2023-10-09 10:03:52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加强》一等奖说课稿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加强》一等奖说课稿

1、《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加强》一等奖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的第一课内容。是整个历史教材中的亮点之一,它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本课内容主要讲述古希腊民主政治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产生、发展、辉煌及衰退的过程,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不同于中国古代专制政体的另一幅灿烂的政治画卷,让我们去亲自感受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人类政治历史发展历程中地位和重要影响。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本课在整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这一课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要概念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等。

  2)结合历史材料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最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并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理解民主政治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3)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与其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的关系,懂得每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其国情、经济发展等因素相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地理环境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影响;感受雅典民主政治的辉煌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理解希腊奴隶制度是把双刃剑的含义;体会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理环境对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作用。

  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实质;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作用和影响

  、说学情

  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九年级上册历史时已经对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初中阶段不重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因此对相关内容的印象比较模糊,而且学生对政治文明的内涵还不甚明了,对古代西方的历史更是陌生,加上本课涉及内容繁多,知识比较深奥难懂,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达到课标要求确有难度。因此我们应力求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另外,本课涉及的.民主政治话题可能会使部分学生产生片面理解或是偏激言论,这时就需要我们的正确疏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

  三、说学法

  新课程的设置,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主动探究式学习。

  自主学习:在一定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我探索自我评价,形成有感情投入、有内在动力支持的有效自主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教师创造宽松、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学生共同探究本课问题,开展互助性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探究学习:怀疑是走向真理的第一步,带着质疑走进课堂,带着对历史的质疑走进生活,这样才能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态度与情感。

  四、说教法

  1.以高中新课标为依据,主要围绕“示今通古”的宗旨,努力体现时代精神及素质教育思想。

  2.备课活动依靠课标;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整合不同的课程资源;

  3.遵循新教材中中外史合编体例的设计,即注意展示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把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有机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4.遵循新教材编写原则,即注重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及政治参与意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情境设置、角色扮演及撰写历史论文,给学生留下大量的学习与想像的空间

  五、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引发悬念:“你知道以下这些英语名词的最初来源吗?你知道这伟大的雕塑作品产生于何时何地吗?你知道以下这两位伟人诞生的地点吗?他们产生于同一块土地,同一个时代,他们一起演绎了那个时代的辉煌。那么,是什么造就了如此辉煌的文明?”让学生在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教师发出召唤:让我们一起参观西方文明的摇篮,探寻西方文明之根……

  2.问题探究

  (1)总论:

  指出古希腊罗马文明是欧洲文明之源,被称为“海洋文明”

  一句话概括本单元主要内容:文明表现:从政治文明看,古希腊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对世界文明贡献良多。

  概念剖析:民主政治的含义 古希腊语中意思是人民掌握权力。今天的民主通常是指与专制相对立,少数服从多数的人民(或公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政治模式。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

  (2)讲解民主的形成过程:

  首先多媒体展示古希腊地图,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并解释古希腊的地理位置。

  资料引入:利用图片和文字立体的展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进程: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主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3)民主政治的特点

  情境创设:“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生活在伯利克里时代的30岁的雅典男性公民,你能享有哪些权利?为什么?”通过此题,培养学生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强化学生对民主政治内容的理解。

  角色扮演:“如果你是一名报社记者,你的上司要求你写出一篇有关希腊民主政治的内容、操作流程及评价的报道,你将会采访哪些人,提出哪些问题?去参观哪些地方?采访后你将会给你的报告拟一个怎么样的题目?如果你是被采访者,你又将如何回答提问,评价希腊民主政治?”完成此题的要点是教师必须指给学生明确的操作程序,并作好示范,如教师分别示范记者与希腊公民,并在最后作好评价。设置此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合理的想像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对历史现象辩证的评价能力,强化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的认识。

  最后,在已经充分了解民主政治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这样,结论显得水到渠成。

  (4)评价民主

  通过对雅典公民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的介绍及展示伯利克里的讲话、陶片放逐法,使学生认识到,雅典的民主在统治阶级内部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层次,并促进了希腊人完整人格的形成。

  通过伯利克里讲话、图片、文字分别讲述希腊人重责任感、渴求知识的民族性格,并请学生朗读有关雅典人生活的有关文字,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情逐渐升温,引发学生对民主的充分认同及对雅典人重精神生活的无限神往。

  问题设置:让学生思考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西方政治制度的重大影响。同时指出“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民主政治的必然性。

  用书中的两段材料分析希腊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分析其影响。

  4.课堂小结

  对本课内容进行概括性的总结

  5.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6.布置作业

  撰写历史论文

  首先布置论文范围、主题;其次进行举例;最后提供相关查阅资料的网址。

  此题设置的目的,是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与概括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并深化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2、《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加强》一等奖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加强的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们称古希腊是民主政治的摇篮。古希腊语中民主意思是人民掌握权力。今天的民主通常是指与专制相对立,少数服从多数的人民(或公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政治模式。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的第一课内容。是整个历史教材中的亮点之一,它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本课内容主要讲述古希腊民主政治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产生、发展、辉煌及衰退的过程,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不同于中国古代专制政体的另一幅灿烂的政治画卷,让我们去亲自感受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人类政治历史发展历程中地位和重要影响。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本课在整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这一课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要概念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等

  2)结合历史材料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最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并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理解民主政治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3)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与其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的关系,懂得每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其国情、经济发展等因素相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地理环境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影响;感受雅典民主政治的辉煌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理解希腊奴隶制度是把双刃剑的含义;体会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理环境对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作用。

  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实质;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作用和影响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九年级上册历史时已经对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初中阶段不重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因此对相关内容的印象比较模糊,而且学生对政治文明的内涵还不甚明了,对古代西方的.历史更是陌生,加上本课涉及内容繁多,知识比较深奥难懂,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达到课标要求确有难度。因此我们应力求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另外,本课涉及的民主政治话题可能会使部分学生产生片面理解或是偏激言论,这时就需要我们的正确疏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

  三、说学法

  新课程的设置,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主动探究式学习。

  自主学习:在一定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我探索自我评价,形成有感情投入、有内在动力支持的有效自主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教师创造宽松、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学生共同探究本课问题,开展互助性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探究学习:怀疑是走向真理的第一步,带着质疑走进课堂,带着对历史的质疑走进生活,这样才能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态度与情感。

  四、说教法

  1、以高中新课标为依据,主要围绕“示今通古”的宗旨,努力体现时代精神及素质教育思想。

  2、备课活动依靠课标;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整合不同的课程资源;

  3、遵循新教材中中外史合编体例的设计,即注意展示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把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有机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4、遵循新教材编写原则,即注重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及政治参与意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情境设置、角色扮演及撰写历史论文,给学生留下大量的学习与想像的空间

  五、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引发悬念:“你知道以下这些英语名词的最初来源吗?你知道这伟大的雕塑作品产生于何时何地吗?你知道以下这两位伟人诞生的地点吗?他们产生于同一块土地,同一个时代,他们一起演绎了那个时代的辉煌。那么,是什么造就了如此辉煌的文明?”让学生在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教师发出召唤:让我们一起参观西方文明的摇篮,探寻西方文明之根……

  2、问题探究

  (1)总论:

  指出古希腊罗马文明是欧洲文明之源,被称为“海洋文明”一句话概括本单元主要内容:文明表现:从政治文明看,古希腊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对世界文明贡献良多。

  概念剖析:民主政治的含义 古希腊语中意思是人民掌握权力。今天的民主通常是指与专制相对立,少数服从多数的人民(或公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政治模式。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

  (2)讲解民主的形成过程:

  首先多媒体展示古希腊地图,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并解释古希腊的地理位置。

  资料引入:利用图片和文字立体的展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进程: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主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3)民主政治的特点

  情境创设:“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生活在伯利克里时代的30岁的雅典男性公民,你能享有哪些权利?为什么?”通过此题,培养学生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强化学生对民主政治内容的理解。

  角色扮演:“如果你是一名报社记者,你的上司要求你写出一篇有关希腊民主政治的内容、操作流程及评价的报道,你将会采访哪些人,提出哪些问题?去参观哪些地方?采访后你将会给你的报告拟一个怎么样的题目?如果你是被采访者,你又将如何回答提问,评价希腊民主政治?”完成此题的要点是教师必须指给学生明确的操作程序,并作好示范,如教师分别示范记者与希腊公民,并在最后作好评价。设置此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合理的想像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对历史现象辩证的评价能力,强化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的认识。

  最后,在已经充分了解民主政治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这样,结论显得水到渠成。

  (4)评价民主

  通过对雅典公民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的介绍及展示伯利克里的讲话、陶片放逐法,使学生认识到,雅典的民主在统治阶级内部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层次,并促进了希腊人完整人格的形成。

  通过伯利克里讲话、图片、文字分别讲述希腊人重责任感、渴求知识的民族性格,并请学生朗读有关雅典人生活的有关文字,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情逐渐升温,引发学生对民主的充分认同及对雅典人重精神生活的无限神往。

  问题设置:让学生思考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西方政治制度的重大影响。同时指出“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民主政治的必然性。

  用书中的两段材料分析希腊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分析其影响。

  4、课堂小结

  对本课内容进行概括性的总结

  5、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6、布置作业

  撰写历史论文

  首先布置论文范围、主题;其次进行举例;最后提供相关查阅资料的网址。

  此题设置的目的,是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与概括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并深化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3、《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加强》一等奖说课稿

  我们称古希腊是民主政治的摇篮。古希腊语中民主意思是人民掌握权力。今天的民主通常是指与专制相对立,少数服从多数的人民(或公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政治模式。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的第一课内容。是整个历史教材中的亮点之一,它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本课内容主要讲述古希腊民主政治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产生、发展、辉煌及衰退的过程,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不同于中国古代专制政体的另一幅灿烂的政治画卷,让我们去亲自感受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人类政治历史发展历程中地位和重要影响。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本课在整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这一课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要概念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等

  2)结合历史材料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最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并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理解民主政治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3)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与其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的关系,懂得每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其国情、经济发展等因素相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地理环境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影响;感受雅典民主政治的辉煌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理解希腊奴隶制度是把双刃剑的含义;体会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理环境对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作用。

  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实质;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作用和影响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九年级上册历史时已经对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初中阶段不重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因此对相关内容的印象比较模糊,而且学生对政治文明的内涵还不甚明了,对古代西方的历史更是陌生,加上本课涉及内容繁多,知识比较深奥难懂,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达到课标要求确有难度。因此我们应力求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另外,本课涉及的民主政治话题可能会使部分学生产生片面理解或是偏激言论,这时就需要我们的正确疏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

  三、说学法

  新课程的设置,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主动探究式学习。

  自主学习:在一定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我探索自我评价,形成有感情投入、有内在动力支持的有效自主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教师创造宽松、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学生共同探究本课问题,开展互助性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高中历史说课稿http://www.akqp.com/lishi/gaozhonglishi/

  探究学习:怀疑是走向真理的第一步,带着质疑走进课堂,带着对历史的质疑走进生活,这样才能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态度与情感。

  四、说教法

  1.以高中新课标为依据,主要围绕“示今通古”的宗旨,努力体现时代精神及素质教育思想。

  2.备课活动依靠课标;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整合不同的课程资源;

  3.遵循新教材中中外史合编体例的设计,即注意展示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把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有机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4.遵循新教材编写原则,即注重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及政治参与意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情境设置、角色扮演及撰写历史论文,给学生留下大量的学习与想像的空间

  五、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引发悬念:“你知道以下这些英语名词的最初来源吗?你知道这伟大的雕塑作品产生于何时何地吗?你知道以下这两位伟人诞生的地点吗?他们产生于同一块土地,同一个时代,他们一起演绎了那个时代的辉煌。那么,是什么造就了如此辉煌的文明?”让学生在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教师发出召唤:让我们一起参观西方文明的摇篮,探寻西方文明之根……

  2.问题探究

  (1)总论:

  指出古希腊罗马文明是欧洲文明之源,被称为“海洋文明”一句话概括本单元主要内容:文明表现:从政治文明看,古希腊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对世界文明贡献良多。

  概念剖析:民主政治的含义 古希腊语中意思是人民掌握权力。今天的民主通常是指与专制相对立,少数服从多数的人民(或公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政治模式。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

  (2)讲解民主的形成过程:

  首先多媒体展示古希腊地图,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并解释古希腊的地理位置。

  资料引入:利用图片和文字立体的展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进程: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主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3)民主政治的特点

  情境创设:“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生活在伯利克里时代的30岁的`雅典男性公民,你能享有哪些权利?为什么?”通过此题,培养学生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强化学生对民主政治内容的理解。

  角色扮演:“如果你是一名报社记者,你的上司要求你写出一篇有关希腊民主政治的内容、操作流程及评价的报道,你将会采访哪些人,提出哪些问题?去参观哪些地方?采访后你将会给你的报告拟一个怎么样的题目?如果你是被采访者,你又将如何回答提问,评价希腊民主政治?”完成此题的要点是教师必须指给学生明确的操作程序,并作好示范,如教师分别示范记者与希腊公民,并在最后作好评价。设置此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合理的想像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对历史现象辩证的评价能力,强化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的认识。

  最后,在已经充分了解民主政治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这样,结论显得水到渠成。

  (4)评价民主

  通过对雅典公民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的介绍及展示伯利克里的讲话、陶片放逐法,使学生认识到,雅典的民主在统治阶级内部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层次,并促进了希腊人完整人格的形成。

  通过伯利克里讲话、图片、文字分别讲述希腊人重责任感、渴求知识的民族性格,并请学生朗读有关雅典人生活的有关文字,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情逐渐升温,引发学生对民主的充分认同及对雅典人重精神生活的无限神往。

  问题设置:让学生思考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西方政治制度的重大影响。同时指出“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民主政治的必然性。

  用书中的两段材料分析希腊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分析其影响。

  4.课堂小结

  对本课内容进行概括性的总结

  5.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6.布置作业

  撰写历史论文

  首先布置论文范围、主题;其次进行举例;最后提供相关查阅资料的网址。

  此题设置的目的,是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与概括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并深化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4、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教案一等奖

  失:(1)民的范围,雅典实行的是奴隶制,建立在对广大的奴隶的压迫上的,奴隶没有参政权,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也被排除在民主之外,当时真正能参与的人只有1/10左右。

  (2)抽签和轮番而治,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师:雅典的历史上发生过这样的事吗?举个例子。

  哲学家苏格拉底,被控犯有「不敬国神」、「另立新神」和「败坏青年」的罪行而送交审判。在法庭上,苏格拉底为自己辩护,并再一次重申了自己的哲学观点。苏格拉底认为目不识丁的人没有资格参加国家政治,参加审判的501位法官投票表决,以略过半数的281票通过有罪判决。苏格拉底拒不认罪,只是在朋友们的请求与担保下,才提出以三十个钱币的罚款作为刑罚,并表示他愿意为真理而献身。结果,第二次表决以360票通过了死刑判决。

  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师:提示学生,但我们应民主政治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理解。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条件,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古希腊特有的海洋性的自然地理环境,在此基础上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希腊公民从小接受系统训练,具备了优秀的参政素质,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愿意为城邦贡献自己的力量。

  雅典民主,就性质而言,是奴隶主阶级民主,这意味着对奴隶和非公民的暴政,就这点而言,

  雅典民主政治同历史上剥削阶级国家采用的专制政体并无区别,都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压迫,但是在专制政体形式下,如中国,皇帝和臣子之间是主子与奴才的关系,除了统治者本身,民众对于国家权力和公共事务完全没有发言权,各级官僚机构不需要民众选举产生,而是从上到下层层任命,连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都谈不上,普通民众更是没有政治权力。相比之下,雅典的民主政体的决策更合理,更能调动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对国家更有归属感。

  总之,雅典民主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它建立在剥削压迫非雅典公民的基础上,存在着弊端,但它毕竟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盛行政治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奠定基础,我们将在专题七中再次学习近代民主的发展情况。

5、古代希腊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爱琴文明、斯巴达和雅典、全盛时期的雅典、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希腊城邦的衰落、亚历山大帝国。

  通过比较斯巴达和雅典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分析亚历山大东侵的后果,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并正确评价伯利克里、亚历山大。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领略古希腊爱琴文明的深厚底蕴,民主制度之完善美和马拉松战役之精神美。

  教学建议

  “古代希腊城邦的兴衰”是本课的重点。斯巴达和雅典是古希腊城邦国家中最强大的,但斯巴达和雅典属于不同类型的`城邦:两者虽都是奴隶主统治的城邦,但斯巴达是贵族寡头专政的军事大国,被统治者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利;而雅典随着社会的发展,平民上层(富商、船主和手工业作坊主)参政机会不断扩大。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关于亚历山大,教师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对他作出评价。建议教师结合课文最后的思考题“想一想,你如何评价亚历山大的东征?”启发学生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发言后,教师针对回答情况作一小结。

  “全盛时期的雅典”是本课的重点,其中对伯利克里的评价是本课的难点。

  由于雅典在希波战争中起了主要作用,所以也就从战争胜利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它依靠大量流入的奴隶充分发展了经济。

  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成为希腊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他十分重视发展工商业和移民,同时实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扩大了平民的权利,当时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了古代世界的高峰。他还大力提倡文学、艺术,文学家和艺术家受到优厚待遇。在此时期,文化昌盛,出现大量不朽的文艺作品。

  教师可在讲完“古代希腊城邦的兴衰”一目后,可画一张表,逐条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城邦国家进行对比。

  条目如下:

  1、地理位置

  斯巴达位于希腊半岛南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上。

  雅典位于希腊东南沿海,海上交通便利

  2、社会结构

  斯巴达:统治者,斯巴达人

  雅典:公民,分为贵族和平民两部分。

  3、政治制度

  斯巴达:虽然全体的斯巴达人是奴隶主,但是真正掌握大权的只是其中少数奴隶主贵族,并带有深厚的军事镇压的色彩。

  雅典:政权大权也掌握在奴隶主手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平民上层人物参政机会不断扩大。

  4、经济制度

  斯巴达:被征服居民都沦为国家奴隶,被分配给斯巴达人,并为他们种地。(在表格填写完毕,教师可补充说明:斯巴达将全国的土地分成小份地,期巴达人每家各得一份,但不准买卖、转让。同时由“......种地”引申出斯巴达人经济活动是农业。)

  雅典: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的优势,航海业、工商业、手工业颇为发达。

  这样,使学生对它们间的不同有一个清晰的整体认识。

6、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一等奖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复习内容:《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复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 积累文言词汇,能准确翻译全文。

  3、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意,并用来指导现实生活。

  复习重难点:目标2、3

  自学

  一、《郑人买履》

  1、《郑人买履》是我国 时期著名的____家, 家学说集大成者 。

  2、故事分为两层:第一层写:______,第二层写______。

  3、找出最能反映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我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不少于3个),说说其中任一个的寓意。

  5、背默课文及翻译。

  课文:

  翻译:

  二、《刻舟求剑》

  1、《刻舟求剑》选自 ,亦称 ,是 (时间)秦相 组织编写的 集。

  2、这个故事分为两层:第一层写:______,第二层写______。

  3、背默课文及翻译。

  课文:

  翻译:

  点拨: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点拨

  1、掌握基本知识结构 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

  ①单音词和双音词。

  ②古今异义。

  ③一词多义。

  ④通假。

  ⑤词类活用。

  2、断句

  3、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

  ①补充省略的.部分。

  ②调整语序。

  ③适当增减。

  4、多读放声的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

  检测:

  一, 学习《郑人买履》,回答问题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忘持度。

  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④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⑤宁信度,无自信也。

  2、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

  道理:

  现实意义:

  3、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刻舟求剑》,回答问题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③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④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用“/”线画出下列句中子的朗读停顿。(每句一处停顿)

  (1)郑 人 有 欲 买 履 者 。

  (2)何 不 试 之 以 足。

  (3)是 吾 剑 之 所 从 坠 。

  (4)从 其 所 契 者 入 水 求 之。

  4、下列句中“之”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两项是 ( )( )

  A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 C而忘操之 D反归取之

  E何不试之以足 F是吾剑之所从坠 G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7、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一等奖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分析: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读故事—明道理—受教育。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

  2.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3.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4.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

  5.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重、难点与关键

  能借助释文理解古文,初步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课件)

  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比如自己手里拿着笤帚却去放笤帚的地方找笤帚;正在玩电脑时突然停电了,心想既然玩不成电脑就看电视吧等等。今天,我们来读两个故事,其中的人所做的事更荒唐。(板书:刻舟求剑)

  二、学习《刻舟求剑》

  1.自由朗读寓言后指名朗读。

  2.教师范读,让学生对比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不同,因为学生不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在读法上需要纠正的地方不多。如朗读这课中的“遽契其舟”时,其中的“遽”和“契”是两个词,朗读时要当作两个词语来读。)

  3.师再次朗读,要求学生画出课文中停顿分隔符号“/”。

  4.学生按照分隔符号再次朗读寓言。

  (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朗读整体感知这则故事的意思,文言文的理解必须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进行。)

  5.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生:有个楚国人过江把剑掉入江里了,他在船边做了个记号,等到船停了,他去捞剑,没有捞上。

  生:我认为他没有把做记号的地方讲清楚。(教师立即表扬他听地认真并鼓励他讲一讲。)

  生:有个楚国人过江的时候把剑掉入江里了,他就在掉剑的船边做了个记号,等船停了,他去捞剑,没有捞上。

  生:我再补充一点:他这样做是捞不到剑的,因为船走了但是剑没有动。

  师:同学们讲的很好,看来下面的`译文对我们学习这则寓言故事帮助很大。如果没有译文怎么办?我们先来看看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理解了主要字的意思,理解句子、理解全文就容易了。

  6.对照译文说说你如何理解下列字的意思:涉、自、坠、遽、契、止、求、行、若此、惑。(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有理解了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也就能通顺地理解整个故事的意思了。)

  7.共同交流以上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8.根据对句子中重点字的理解说说寓言中每句话的意思。

  9.每一位同学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然后讲给同桌听。

  10.讨论问题:求剑的人为什么求不到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用文言文中的话说或者是用自己的话说都行。)

  11.有语气的指导朗读练习。

  12.朗读后说说这则寓言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太死板。

  生:这则寓言中的那个人做事不动脑子,他就不想想剑是在哪里掉的?他却在另一个地方捞,肯定是捞不到的。说明我们平时做事要多动动脑筋。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告诉我们做事要看到事情的变化,然后根据事情的变化来选择做事的方法。

  师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假如你的剑掉入江里你怎么办?

  生:我会立即跳下江里把它捞上来。

  生:我会在掉剑的地方插一根长杆子,然后再下去捞。

  生:如果你不会游泳怎么办?江水很深呢?

  生:如果是一把宝剑,我就想办法去捞,如果是一般的剑,我又不会游泳,我就不捞了。

  三、拓展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说说通过《刻舟求剑》说明了以什么道理。

  二、导入新知

  1、过度:楚认刻州求不到剑,而这位郑人上市却买不到履,让我们来看看这到底是什么。

  2、板书课题:郑人买履。

  三、学习《郑人买履》

  1.请学生先读这则寓言的译文。

  2.学生根据译文试读文言文,看看读寓言时哪里应该停顿。(教师纠正个别停顿不对的地方。)

  3.再次朗读寓言故事,并说说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画出自己不懂的字,并对照译文试着理解。

  5.相互交流。

  6.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并进行交流。

  7.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8.买履的郑人为什么买不到履?

  9.有语气的指导朗读练习。

  10.朗读后说说这则寓言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我觉得那个人太死板了,他不会用他的脚去试,用自己的脚去试买到的鞋不是更合适吗?这个故事说明我们做事要灵活一些。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想让我们明白做事情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

  生:我补充:我们做事时要根据事情的变化选择方法。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四.拓展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生:有一次妈妈让我去买一斤辣子,给了我两元钱。我来到菜摊一问一斤辣子要两元六角,我只好回去问妈妈再要六角钱。回到家妈妈听后说:你不会先买来回来,还要再跑一趟。

  ……

  五、对照文言文和现代文说说它们的异同

8、《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

  1、了解古希腊哲学的基本情况,包括哲学的诞生、自然哲学、泰勒斯、智者学派及其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了解苏格拉底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2、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二、能力与方法

  1、引导学生探究人文精神产生的原因与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2、引入相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观察、阅读理解、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编演历史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古希腊先哲精神思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希腊文化的辉煌灿烂,加深热爱和弘

  扬人类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正确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教学重点]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与亚里土多德的主张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提到古希腊就不能不提到它为后世留下的无穷无尽的具有永久魅力的话题。大家都知道奥运会和它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奥运把竞争和友谊、冲突与和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希腊,去感受一下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特征。

  [讲授新课]

  一、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自然哲学

  (1)概念:哲学一词起源于古希腊,哲学本意就是“爱智”,哲学家是“热爱智慧的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文科班尚未学习过哲学,所以对其简单解释即可)

  (2)时间:约公元前7世纪

  (3)背景:

  (结合课本P54“解析与探究”题,指出按照古希腊思想家的看法,哲学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惊异、闲暇和自由,稍作解释后提问:古希腊人是否有思考的自由?

  从而引导学生回忆必修一关于古希腊城邦的相关知识。)之后由教师归纳:

  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②古希腊城邦的形成,相对民主和自由的社会环境

  ③人们意识的觉醒,使他们开始怀疑宗教神话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试图从实际出发去

  探究世界万物的本来面目,提出一系列普遍性问题,于是哲学诞生了

  (4)自然哲学(主要由学生自主看书掌握)

  希腊最早的哲学,即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与人生没有关系。

  ①代表人物:泰勒斯(其主要观点为万物皆由水生成,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

  ②影响:自然哲学家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而不是依赖传统宗教解释,这是

  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2、发展:智者学派

  (1)时间:公元前5世纪

  (2)原因: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

  (3)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

  (4)主要观点:(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本,自主归纳其主要观点,由教师进行个别提问)

  ①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

  人的决定作用,这一切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②由于民主政治的需要,重视知识;

  ③认为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求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好环优劣

  取决于个人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5)影响:

  ①积极: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②消极: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为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被

  人称为“诡辩学派”;(让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历史剧,情景再现,让学生更好

  地理解智者学派的消极影响)

  二、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1、人物简介:

  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8—前399),他专心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重点研究人的伦理道德问题。其言行大抵见于柏拉图的一些对话录,如《自辩篇》、《克里多篇》、《斐多篇》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他反对智者的相对主义,认为客观真理是存在的,他要为各种伦理道德 范畴寻求普遍的定义。他反对用灌输知识的方法教育青年,主张用论辩诘难、找出对方论证中的矛盾的方法,启发人们自觉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是“辩证法”一词的最早。他发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呐喊,提出“美德即是知识”的观点。他引导人们去思考哲学问题,并以“雅典的牛虻”自居。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的审判为有罪并处以死刑。罪名是腐蚀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而宣传自己的新神。他的学生为拯救他,买通狱卒。面对生路,他却婉言谢绝,以公民应服从从法律为由,从容赴死。他的悲剧性的生命终结以另一种方式阐释了先哲的使命。

  2、主要观点:(学生归纳,教师提问总结)

  ①“认识你自己”,其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

  ②“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的作用,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

  这个概念的认识;

  3、影响:

  ①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②其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1、人物简介: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柏拉图的学生,生于马其顿的斯塔吉茹斯,卒于希腊。曾就学于雅典,学业精进,后来被马其顿国王腓力一世聘为太子亚历山大的教师。数年后,他回雅典开办学校,边教学边著述。他的著作丰富,内容广泛,大多已经散失,现存47部著作,其中有《物理学》《伦理学》《工具论》(《逻辑学》)《雅典政制》《政治学》《形而上学》《诗学》(《文艺理论》)《修辞学》《植物学》和几种关于动物的书。他解剖过50多种动物,开辟了动物学的新领域。他的著作显示了他的博学。

  柏拉图(前427—前347),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弟子,他非常尊敬老师,但并不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亚里士多德根据他的灵魂论,把教育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体育、德育、智育。其中体育是基础、智育是最终的目的。他认为,要使人的灵魂得到健康的完善的发展,必须施于人不同阶段十分恰当的教育和训练。

  2、主要观点: 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表明真理高于一切

  3、最大哲学贡献:创立了逻辑学(教师提问:请大家想像一下,在创立逻辑学的过程中,

  亚里士多德是如何体现他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主张的?学生:他的研究都是从大量

  收集材料开始,经过严密的分析、概括、推理,最后才得出结论。讲述中注意引导学

  生好学深思,培养勇于探索、敢于吃苦的精神)

  4、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课堂小结]

  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古希腊哲学主要研究的对象:

  自然哲学(自然)—>智者学派(社会)—>苏格拉底(人)

  进行本课小结: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最初发生和发展的阶段,古希腊的这些成就是建立在其当时特殊的地理位置、商业繁荣、小国寡民的城邦自治制度基础上的,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哲学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制度的保障和宽松的社会环境。同时对公民权利的重视和追求,也极大激发了先哲发掘人本质的动力,从而开启了人文精神之源。

  [课堂练习]课后“解析与探究”

  [作业布置]课后“自我测评”及练习册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第12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一、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

  (1)概念

  (2)时间

  (3)背景

  (4)自然哲学

  2、发展

  (1)时间

  (2)原因

  (3)代表人物

  (4)主要观点

  (5)影响

  二、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1、人物简介

  2、主要观点

  3、影响

  三、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1、人物简介

  2、主要观点

  3、最大哲学贡献

  4、影响

9、《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内容

  (一)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

  (二)主要学习内容: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

  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

  融

  (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相交融:?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地位和作用?(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竞争:?

  ,增强综合国力?(2)发展先进文化

  二、学生分析:在高一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生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

  的基础内需,并在前一框题中懂得了文化的含义,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白。

  三、设计思想

  (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

  (二)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1-

  -2-

  -3-

  -4-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本框内容是本课的核心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知道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国际竞争中有重大作用,我们要从中体会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理解发展文化事业,特别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10、《古代英雄的石像》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理解这篇童话的寓意

  2、学习对话描写

  3、词语的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

  学习对话描写

  〖教学设想〗

  石像的骄傲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更深一层的寓意就较为难理解一些,因此,要在让学生把握了情节之后,引导学生去联想现实生活,体会作者想借助这个童话故事所表达的思想。当然,也要适可而止,对开头的关于雕刻家的描写以及中间小石头关于历史的一段议论则不展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上一课时续写《皇帝的新装》的结局写得好的同学说一说他们的续写,以此导入新课,导入点为想象是否合理。

  二、简介童话特点及作者。

  童话特点1、有丰富的联想和幻想,。

  2、情节曲折生动。

  3、语言通俗易懂

  4、多用拟人手法。

  叶圣陶,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

  三、速读全文,勾划词语,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1、划分这个故事的层次,列出简要的提纲

  2、简要复述这个故事,可看提纲,但不能看课本

  三、分角色朗读后两部分(人是最容易骄傲的)

  先讨论分配角色,揣摩语气与感情,教师指导朗读的步骤、程序与注意事项

  其它同学注意听,看看朗读的同学读得好不好,分别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读才好?为什么?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讨论分角色朗读的情况,教师注意鼓励学生

  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点拨学生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1、石像和小石头之间是什么关系?

  2、石像为什么会骄傲,他的骄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他值得骄傲吗?

  3、石像为什么会摔碎?

  4、从故事的结局来看,作者认为怎么样的人生才值得骄傲?

  二、讨论这篇童话的寓意

  1、从石像和小石头们的谈话,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什么事?

  2、如何理解结尾的几句话?有怎样的感悟?归纳本文的寓意。

  三、小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1、运用了丰富的想象。

  2、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3、语言富于感情色彩,采用了拟人手法。

  四、片断作文训练

  (一)想象石像在“失踪”前跟小石子说了些什么?

  (二)请把下列想法用童话来表现:

  1骄兵必败

  2做人要诚实

  3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纪律,最终害的是自己

  例文:

  一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家门口的草地上玩,小鸡们玩得很高兴,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一只老鹰的影子,母鸡大喊了一声,“赶快跑回笼子!”小鸡们都跑了回去。

  老鹰飞到半空时,发现小鸡们都跑进了鸡笼,他一边失望地飞走,一边恶狠狠地想,我就不相信你的小鸡们会这么听话,现在他们还小,他们当然听你老母鸡的话,再过几天,他们长大一点,他们一定会想,你老母鸡怎么这么烦,整天的唠叨,然道我们这么大了,还不知道什么是危险吗?我们都已经是青少年的了,我们有自己的思想,我们有自己的性格了。

  到那时,“嘿嘿!老鹰不禁得意地笑了声来,好像有一只小鸡已经到了他的嘴里,他甚至感觉到了小鸡的嫩嫩的肉的美妙。

  这边,老母鸡和小鸡们屏住呼吸等了好一阵子,母鸡才先走出笼子,看了看周围,确信老鹰已经飞走了,她才叫小鸡们出来,她叫小鸡们围成一圈,然后对小鸡们说:老鹰经常会抓小鸡吃,所以大家平常一定要小心,不要走得离家太远,不要玩疯了,一旦出现危险,大家要赶快跑回家。你们的小姨,也就是我的妹妹就是因为贪玩,来不及跑回家,就被老鹰抓去吃掉了,你们可一定要吸取教训啊,说着,鸡妈妈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五、讨论同学们的写作,突出三点

  1、想象是否合理

  2、是否有心理与对话描写

  3、情节是否曲折

  六、简单讲述词语的感情色彩后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五(各找了五个)

  2、将课堂上写的片断作文修改成一篇练笔

  板书古代英雄的石像叶圣陶

  童话特点1、有丰富的联想和幻想,。

  2、情节曲折生动。

  3、语言通俗易懂

  4、多用拟人手法。

  故事情节纪念英雄,刻成石像(开端)

  (通过对话展开)崇拜英雄,开始骄傲(发展)

  再度骄傲,开始反思(进一步发展)}反对骄傲自大,提倡平等,团结,做实事

  醒悟过来,摔成碎片(高潮)

  发挥作用,铺成新路(结局)

  人物特点人们:极度崇拜——十分讨厌(盲目崇拜空虚)

  石像:骄傲自大,轻视同类,前倨后恭

  石子:务实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童话。

  教学难点:了解铺垫的写法

  教学过程:

  [预习指导]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不明白的查字典解决:

  雕刻、气概、崇拜、模型、钢凿、砌成、膝盖、鞠躬、荣耀、瞟、不屑、吆喊、囚犯、讥笑、哪叱

  2

  2.解释下列的生词,自查词典:

  (1)崇拜:尊敬钦佩。(2)模型;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比例制成的物品,多用来展览或实验。

  (3)鞠躬:弯身行礼。(4)不屑:轻视,认为不值得。(5)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6)伶俐:聪明、灵活。(7)讥笑:讥讽和嘲笑。

  3.熟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

  [课前演讲]

  一、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请两位同学即兴讲两则骄傲失败的事例。以此导入新课)今天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看看它是如果讲这一道理的。

  二、检查预习:

  1、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分别给课前的生字注音并解释(完成后师生共评)

  2、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片段,了解预习识字及朗读熟练程度(完成后由一学生点评)

  三、作家作品简介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五四”前夕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叶圣陶的童话,跟的他的小说、散文一样,是主张“为人生”而创作的。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15分)

  1、教师讲解分角色朗读的要求:

  A、对课文熟练B。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C。处理好语气、音调的轻重强弱

  2、学生自己试着自读有关的对话,琢磨技巧的处理。

  3、四人分角色朗读第9段至末尾,一人大石,一人连贯,二人小石。

  其他学生听读,准备评价

  4、抽查几个学生评价,教师小结,教师范读片段,再抽学生朗读对话的片段。

  四、理清结构

  教师给课文分段学生归纳段意。(学生先动笔写后教师提问,括号内的教师板书)

  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

  叙述一个雕刻家雕成一位古代英雄的石像,为市民们所敬仰。(雕成石像)

  第二部分:从“这石像抬着头”到“堆在地上。”

  写被雕成英雄像的大石块由于骄傲自大,被小石头们摔得粉碎。

  (石像倒塌)

  第三部分:从“第二天早晨”到完。

  写大大小小的石块铺成了真实的路,让人们在上面高高兴兴地走。

  (铺成石路)

  五、思考下列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采用个提问的方式进行)

  1、大家请雕刻家雕刻古代英雄的石像目的是什么?

  (为了纪念一位古代的英雄,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

  2.“石像的整个姿态应该怎样,而且应该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头应该怎样,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他都想好了。”联系上下文,说说好在哪里?

  (这句话说明雕刻家雕刻石像时的认真态度,为下文英雄石像的雕刻成功“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作了铺垫。)(此题难度稍大,教师可作适当提示)

  3.提问:对石像的外貌描写表现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志向远大、坚强有力、不可侵犯。)

  4“为了石像成功曾经开一个盛大的纪念会”这一段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运用排比、夸张,表现市民对石像落成的欣喜之情以及对英雄的崇拜。此处教师简要讲解童话想象夸张手法的运用)

  5提问:“人是最容易骄傲的,除非圣人或傻子。”这句话好在哪里?

  (用富有哲理的俗语,写出石像骄傲自大的社会根源。)

  6.“看我多荣耀!”这一段石像的话,写出石像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骄傲狂妄、自高自大。)

  7.“他这话不是向浮游的白云说,白云无精打来的,没有心思听他的话”这一句写的好,好在哪里?

  (第一句用拟人手法,说明别人对石像狂妄自大不感兴趣,都在忙着干自己的事情。”骄傲的架子要在伙伴面前摆,也是世间的老规矩。”这句话也是俗语,写出石像骄傲自大的方式。)

  8。石像和小石头对话中讲到了“从前”和“现在”,“从前”怎么样?“现在”怎么样?

  (“从前”是一整块,大家是平等的。“现在”石像高高在上,成了光荣尊贵的、受全体市民崇拜的对象。)

  9.小石头对狂妄自大,看不起自己的伙伴的石像采取了什么态度?从小石头的对话中找出这些句子。

  (l)批评:“从前你不是跟我们混在一起吗?也没有你,也没有我们,咱们是一整块。”

  (2)谴责:“你不但忘了从前,也忘了现在!”。

  (3)警告:“正因为改成现在的样式,你的地位倒不安稳了。你在我们身上站着,只要我们一摇动,你就不能高高地……”

  (4)吓唬:“用不着费心再找别的石块了!那时候就没有你了,一跤摔下去,碎成千块万块,跟我们毫无分别。”

  (5)威胁:“他不信,马上给他看看,把他扔下去!”

  10。面对小石头的威胁,石像是什么态度?表现石像的什么性格?

  (上面那石头吓了一跳,顾不得生气了,也暂时忘了自己的尊严,急忙哀求。表现了石像的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

  六、小结

  本文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性格,并通过对话发展故事情节。石像的结果完全是他自高自大的骄傲所还带来的,所以我们应该要谦虚不要骄傲。

  七、板书

  (-)雕成石像

  (二)石像倒塌

  (三)铺成石路

  小石头:批评、谴责、警告、吓唬、威胁

  八、作业

  课后练习第三1、2(A类)

  [说课精要]本课时主要通过分角色的朗读指导来帮助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再通过一些问题的解答来理解课文的大意,从而明白文章的中心。

  [教学后记]

  古代英雄的石像(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正确处理好骄傲与自信的关系,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人。

  2.练习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并练习用对话描写,展开故事情节。

  4.揣摩词语,学作词语卡片。

  教学重点:(2)学习本文的对话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l)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2)揣摩词语并作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到石像由于自高自大,骄傲狂妄受到小石头的批评、谴责、警告、吓唬、威胁,最后以石像哀求告终。危险算是过去了。石像有没有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呢?我们再往下研究课文。

  二、思考下列问题,继续理解课文内容(采用个别提问的方式)10分钟

  1.提问:“危险算是过去了。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这句话好在哪里?

  (运用比喻,写出石像骄傲的旧病重犯。)

  2.上面那石头为什么“故意让语声柔和一些,用商量的口气说话”?

  (因为他的狂妄骄傲受到小石头的批评以至威胁,仍然心有余悸,但还不肯放下骄傲的架子,只好在语声、语气上缓和一些,希望得到小石头的认可。)

  3、找出石像说的话,想想石像具有什么性格特征?

  (浅薄、无知、空虚。)

  4.小石头如何反驳石像的话?表现小石头什么性格特征?

  (小石头指出:历史是会被颠倒的,不能全信;英雄也是很平常的人,英雄也是人们塑造出来的;市民最大的本领就是纪念空虚,崇拜空虚。表现小石头有见识。)

  5.“大家不再说话了,像是都在想事情。”他们在想什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下文情节的发展,答案不限)

  6.石像忽然倒下来。石像为什么倒了?(答案不限)

  7、石像倒了以后,如何结局?。

  (l)市民无精打采地走了。(2)雕刻家大哭了一场,从此不再雕刻。(3)乱石块被用作铺路。

  三、讨论:如何理解最后四段文字的深刻含义?(7分钟)

  说明只有踏踏实实地为人们做点有益的工作,谦逊平等待人,生活才有意义,才能快乐。,

  四、课堂讨论(先拟发言稿,再发言):15分钟

  谈谈你对本文中心的理解(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骄傲与自信的关系)

  (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但必须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引导学生培养发散思维)

  五、堂上练习:A类(10分钟)

  课后练习四:(学习使用对话描写,从而深刻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

  六、小结

  这篇童话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形象栩栩如生。通过被雕成英雄像的大石块和台基石子的对话,批评了大石块虚荣自傲的表现。告诉人们:只有和群众结合在一起,甘当铺路石子,人的生命才有价值。

  七、作业

  1.课后练习一、三.3、四题。(摘录词语)

  2、预习《寓言三则》

  [说课精要]本课时主要在进一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讨论,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再动笔进行实践写作,从而更好体会作者的技巧。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