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1、《一分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难点】
1、写字。
2、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字卡,插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
2、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
3、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4、自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5、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我们再读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句子画下来,帮元元把这20分钟找回来,好吗?
二、朗读感悟
1、听范读,想一想:
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
3、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实践活动
1、通过查资料说明,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
(如:工人、农民、解放军)
2、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
【教学反思】
珍惜时间,这一课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2、《一分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钟、零”等9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在读中体悟到时间的重要,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做遵守纪律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二、谈话设疑,揭示课题
1、师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
(闹钟显示朗诵时间为1分钟。)
2、这首诗好听吗?有谁知道,老师用了多长时间朗诵完这首小诗?
3、设疑:
我们都知道,一分钟等于60秒,可今天,我们的元元同学却让一分钟等于了20分钟,这是怎么回事呢?
三、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读后你都知道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方式:
指名读——大家评价——老师范读——自己试读
2、事情真像元元想的那样吗?指名读李老师的话。大家看元元的表情,你能想象出来这时元元是怎样走进教室的吗?
师小结:
你看这一分钟给元元带来的是迟到的尴尬。这时他的心情怎样呢?
(后悔)
3、大家想一想,元元是不是迟到了以后走进教室才后悔的呢?小组内自由读2、3自然段,找出元元说的话?
⑴ 他叹了口气,说:
“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① 师问:
他为什么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呢?
② 生说经过。
③ 老师小结:
是啊!这一分钟给元元带来的是一路的焦急等待,我们就带着焦急的心情读读这一段吧!
⑵ 他又叹了口气说:
“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① 师问:
他为什么又叹了口气呢?
② 老师小结:
这一分钟给他带来的是不停的叹气。让我们带着遗憾的心情读读这一段
⑶ 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他决定走到学校去。
① 你能想象他是怎么走到学校去的吗?
② 老师小结:
你看,这一分钟带来的是步行的辛苦!
4、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师生合作读。
5、这时元元会想些什么呢?
⑴ 在元元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⑵ 老师小结:
我们要分秒必争,珍惜身边的每一分钟!
6、通读全文
五、课外拓展
名言警句:
1、你都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2、教师出示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
老师把这些话送给大家,希望大家珍惜身边的每一分钟,做一个永远和时间赛跑的人,这样你一定会成功的!
3、《一分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课文,通过范读、自由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熟悉课文内容,在交流合作中认识9个生字,一个多音字“背”,并会正确书写“叹、元、包、闹”4个生字;
第二课时在教师引导和竞读下,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体会元元后悔的心情,感悟时间的宝贵。最后,展开想象说一说第二天元元会怎样做。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写“哈、欠、迟、钟”四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课文重点词和重点句,反复品读,体会元元后悔的心情,从而感悟一分钟的宝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珍惜时间,分秒必争。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和重点句的品读,体会元元因多睡一分钟而产生的一路上的叹息与后悔。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时间的宝贵,知道今后该怎么做。
四、教具准备:课件 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一分钟》。(板书课题)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本课的词语。(课件出示词语:闹钟、丁零零、哈欠、迟到、叹气、决定、后悔。)我们先来齐读一下;非常好,下面用“开火车”的方式再来读一读。
二、由词入句、对比1、5自然段,感受元元的后悔。
(一),由打哈欠体会元元的贪睡。
1,(手指向课件上“哈欠”这个词语)给“哈欠”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字,我们会说?(预设学生回答:打哈欠)谁会做“打哈欠”的动作?(指名做动作)。大家从“打哈欠”这个动作中知道了什么?(预设学生回答:元元贪睡,他还想睡,他没睡醒。)
2,此时元元心里想的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来,自己读一读。(课件出示: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元元是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想着这句话。那这句话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呢?(预设学生回答:懒洋洋的语气,困的语气)谁能读好这句话?要是能一边做动作一边懒洋洋的读就更好了。(指名表演读这句话)太棒了,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贪睡的元元正在打哈欠呢。下面老师读旁白,你们做打哈欠的动作,然后接读元元的心里话,记得一定要像刚刚的同学一样,读出懒洋洋的语气来呀。(师生合作读第一段,学生做动作接读。)大家读得真好,动作也到位。老师眼前真的有38个贪睡的瞌睡虫。
3,“打哈欠”的动作大家都会做,你们有信心把哈欠这两个字写好吗?翻开书的第33页,观察“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写这个字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尽量说得准确、完整。(自由发言,教师复述)非常好,你观察得可真仔细呀。下面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你们在书上标上拼音,然后描一个、写一个。
好,下面仔细观察“欠”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说一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自由回答)很好,请坐。在田字格上标好读音,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指导。)
(请问,在这个时候投影展示还是写完一个字一投影或都写完再投影?)
4、(出示图画 迟到)只多睡了一分钟,结果如何呢?(板书:迟到二十分钟)
是呀,元元迟到了。谁能告诉老师怎样才能把这个“迟”字写得漂亮?(自由回答)范写。描一个、写一个。投影展示写得好的一个学生书上的这三个字。其他同学看一看,改一改自己的字。
1、(看图说话)迟到了二十分钟的元元是什么样子的?(课件出示:“元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此时李老师对元元说了什么?(齐读)谁能声情并茂地朗读李老师的这句话?(课件出示这个句子)(点读)
2、师:面对老师的批评,同学们异样的眼光,元元感到——非常后悔(一起接答,板书:非常后悔)。(课件出示:“元元非常后悔”。)我希望同学们能读出元元后悔的语气来,谁来试试?(点读)非常棒,老师仿佛看到元元羞愧地坐在座位上非常后悔的样子了。请坐。大家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三、学习2-4段,感受元元一路上的后悔。
师:元元的后悔只是从被老师批评那一刻才有的吗?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的第2到第4段,你还从哪些句子中也读出元元很后悔,用笔把这样的句子画出来。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4段。
2、(指名叫学生回答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两次叹气的句子。)
▲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师:元元为什么叹气?从叹气声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点读,齐读)
▲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师:又是一声叹气,这一次他又因为什么叹气?(自由回答)眼睁睁看着车子开走,这能不让元元感到后悔吗,谁能读出元元的深深懊悔?(点读)读得非常好,我们通过你的朗读,我已经感受到了元元的后悔。
3、师:你还能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元元的后悔?请你再细细地读课文2-4段,用笔圈出这些词。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标红词语的句子。)
▲他等呀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
(1)、师范读“他等呀等”,从这两个“等”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呀,在焦急地等待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元元的后悔。此时,元元的心里再一次闪现了那句话(课件出示、学生接读:要是要一分钟就好了。)
(2)、感情朗读这句话。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元元迟到20分钟的`原因了吗?(自由回答)
4、合作读2-4段。师:下面同学们分角色来读一读课文的第2-4段,女同学只读元元说的话,其他部分由男同学来读。
四、想象练笔,自我警醒。
1、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到位了,此时老师心中还有一个疑惑,你们愿意为老师解答吗?师:如果时间倒流,一切重头再来,元元会怎样做呢?同学们自由来说一说。(课件出示:丁零零,闹钟响了。元元……)
2、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老师忽然觉得,你们不光是在告诫元元,更是在提醒自己应该怎样做,是吗?
小朋友,时间不可以倒流,世界上更买不到后悔药。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做时间的主人,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我们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五、课文小结,补充拓展。
1、师:小朋友们,多睡一分钟,只不过是放松了一会儿,带来的却是老师的批评,同学们异样的眼光,自己脸红的尴尬,这些都是宝贵的教训。此时此刻,你想对元元说点什么呢?
2、师:对,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每一分每一秒。(板书:珍惜时间,分秒必争)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谁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时间好似流水,只能流去不能回。
六、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4、《一分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 教材内容
1、一分钟跳绳
2、迎面(快跳短绳)接力跑
二、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项目“一分钟跳绳”为内容,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根据初中生生理、心理等特征,以提高学生跳绳耐力为重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三、 教材分析
跳绳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也是学生容易掌握和喜爱的项目,在生活中也较为常见,因此在教学中易于开展这一项课程。本节课教材“一分钟跳绳”既是体育中考选考项目,也是进行体育锻炼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腕部、上下肢、腰腹肌等部位的力量,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更加熟悉跳绳的动作要领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让学生提高跳绳的技术水平,同时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跳绳锻炼身体,也为学生课余的休闲娱乐和以后的锻炼打下基础。
四、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他们对跳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不知道怎么继续提高跳绳技术水平。他们喜爱体育运动,并且有较强的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但由于他们性格活泼、好动、喜爱求新求异,因此在教学中长时间反复练习某一个技术动作,将会导致他们产生反感甚至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稍作改动,在本节课上通过采用跳长绳、让他们定制目标和跳绳接力比赛的活动提高兴趣,同时结合课后练习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发现自己“一分钟跳绳”尚存在的不足,并学会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高改进。
2.技能目标:通过讲解示范和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选择跳绳长度”,有针对性的改进不足之处,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和耐力,以及身体的协调性。
3.情感目标:在长绳集体跳、短绳合作跳等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和积极配合的良好品质。
六、教法、学法及教学重难点
“ 教”法:运用提问法、讲解示范法、启示引导法、鼓励表扬法等,尝试在体育课堂中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自练、设立目标等练习方法,鼓励学生根据现有场地器材和自身实际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跳绳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学”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观察思考法自主学习、尝试练习、团队协作法,游戏法,展示法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激励学生勤加练习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重点:跳绳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连贯性
难点:跳绳技术动作的流畅性
七、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集合整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安排见习生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2、热身活动(兴趣引入,走进跳绳)
1)通过长绳集体跳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2)在音乐的伴奏下做热身绳操,活动身体各部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二)基本部分:
1、课堂导入:一分钟跳绳测试
2、本课教学重点:
1)以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一分钟跳绳”为依据,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帮助回答并解决问题
2)学生展示,并观察发现问题,老师帮助解决问题
3)以10秒为单位,2人一组设立目标进行跳绳练习
4)1分钟跳绳测试
3、迎面(快跳短绳)接力跑游戏
(三)、结束部分
1、集合整队
2、配合音乐放松
3、小结本课并布置课后练习作业
4、收还器材,师生再见
八、场地器材及预计效果
1、场地器材:足球场一块,长绳8根,短绳42根,录音机一台,秒表一块
2、预计练习密度:40%—50%
3、平均心率:110—130次/分
九、安全保障
1、充分活动身体以及手腕脚踝,以防扭伤
2、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5、《一分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内容
(一)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
(二)主要学习内容: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
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
融
(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相交融:?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地位和作用?(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竞争:?
,增强综合国力?(2)发展先进文化
二、学生分析:在高一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生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
的基础内需,并在前一框题中懂得了文化的含义,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白。
三、设计思想
(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
(二)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1-
-2-
-3-
-4-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本框内容是本课的核心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知道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国际竞争中有重大作用,我们要从中体会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理解发展文化事业,特别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6、《一分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难点】
1、写字。
2、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字卡,插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
2、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
3、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4、自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5、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我们再读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句子画下来,帮元元把这20分钟找回来,好吗?
二、朗读感悟
1、听范读,想一想:
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
3、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实践活动
1、通过查资料说明,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
(如:工人、农民、解放军)
2、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
【教学反思】
珍惜时间,这一课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7、《二次函数》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在二次根式这一章的学习中,重点是是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教学的关键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这块教学内容是在实数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二次根式。在本章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虽然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较为了解,但在教学设计中,仍然存在着对学情分析不足,主要是过高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方面每节课设计的教学内容过多,经常一节课结束后还有不少内容没有完成,另一方面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复习工作做的不够,导致后续的新知识的学习遇到不少麻烦。如对二次根式的性质的应用时,考虑到以前已经学过,自以为学生不存在困难,就没有重点分析,结果导致不少学生在二次根式的化简过程中因此而出错。
2、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中,老教材比较重视对具体数的化简,对字母的要求不高,一般都确保二次根式有意义,而新教材特别要求引导学生注意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推断字母取值范围的能力。刚开始对这一要求理解不到位,没有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也没有重视对典型错误的分析。
3、在促进学生探索求知和有效学习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对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在本章中,其实有许多内容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如判断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选择不同的运算途径等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归纳。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我就直接告诉学生:加
减运算时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乘除时利用公式,结果大部分学生并不接受。若能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归纳出方法,学习的效果会提高很多,学习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4、在学生的学习方面,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数学方面的积极性并不差,但自主学习方面还存在着不足。遇到困难有畏难情绪、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作业只求完成率而不讲质量、学习的竞争意识和自我要求明显缺乏。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教育和引导。基于上面的诸多因素,学生在第二十一章的学习还不够理想,在本章单元测验中,也得到了体现,高分较少。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加强改进,提高教学实效。
8、《二次函数》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进行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中,我立足于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地位,着眼于中考方向,根据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学习及掌握的情况,从梳理知识点出发采用以习题带知识点的形式,精心地准备了《二次函数》的第一节复习课,教学重点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为a、b、c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关系。 最初,“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这一相关性质复习设计中安排了3个训练题目,其中第(2)小题侧重在抛物线的对称性与增减性,集体备课后我进一步认识了课标要求中考命题评价方向,在复习侧重方向上作了调整:加强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一般式化顶点式、判断抛物线对称轴、借图象分析函数增减性等的训练,从而删去原例(2)增加新例(2)(见复备),另外还预想借图象识别2a与b的关系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本节课在拱形桥中拉开了序幕,通过建立函数体系回忆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其图象与性质及与一次、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综合应用,相继进行,但此环节中“2a与b的关系”学生没有提到,迫于突破此难点,我让学生观察课例图象,并进一步引导观察对称轴的具体位置后,仅有十几个学生准确理解、掌握,于是我进一步的分析“2a与b的关系”由对称轴的具体位置决定,并说明由a>0与b>0能推导出2a+b>0的方法仅适于此题,但效果不尽人意,仍有一部分学生应用此法解决相关问题。本知识点预设6分钟完成而实际用了15分钟。如此导致处理二、2、(2)题时间紧张,使得重点不凸现。将第(3)题留为课后作业,来了个将错就错,为下一节课复习“二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巧作铺垫。
在这次活动中,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在如何备复习课,准确把握一个单元及一节课的重点及突破难点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在巧妙驾驭课堂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在如何与他人相处方面有了更好的认识,踏踏实实地做人。总之,在实践中获得灵感,在交流中撞出智慧,在反思中调整思路,在坚持中取得进步。
9、《二次函数》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完正、反比例、一次函数,认识了一元二次方程之后的二次函数的第一节课,从课本的体系来看,这节课明显是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二次函数,能区别二次函数与其他函数的不同,能深刻理解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并能初步理解实际问题中对定义域的限制。
但是如果光从这些知识点上来讲这节课,其实很简单,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储备基础上很容易迁移和接受这些知识,那么这节课还有什么好设计的`呢? 重新思索教材的编写意图,发现课本这部分内容大部分篇幅是在讲三个实际问题,由此引出了二次函数,我才意识其实这节课的重点实际上应该放在“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获得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从而形成定义”上,有了这个认识,一切变得简单了!
整节课的流程可以这样概括:学生感兴趣的简单实际问题——引出学过的一次函数——复习学过的所有函数形式——设问:有没有新的函数形式呢?——探索新的问题——形成关系式——是函数吗?——是学过的函数吗?——探索出新的函数形式——概括新函数形式的特点——将特点公式化——形成二次函数定义——有练习巩固定义特点——返回实际问题讨论实际问题对自变量的限制——提出新的问题,深入讨论——课堂的小结,这样设计一气呵成,感觉上无拖沓生硬之处,最关键的是我认为这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是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
对于实际问题的选择,我将4个问题整和于同一个实际背景下,这样设计既能引起学生兴趣,也尽量减少学生审题的时间,显得非常有层次性,这些实际问题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使整个课堂有浑然天成的感觉。
对于练习的设计,仍然采取了不重复的原则性,尽量做到每题针对一个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小结,也遵循了从开放到封闭的原则,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最后讨论题的设计和提出,是我在进行了整个一章的单元备课后发现,我们其实对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是不讲的,但是不讲并不代表一点都不会涉及到,其中用到的思想方法还是相当重要的,在图象的观察中也具有了重要的地位,再加上这个问题在进行了前面的实际问题的解答之后是呼之欲出的:多种树——想提高产量——多种几棵好呢?,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探索性的问题:假如你是果园的主人,你准备多种几棵?注意这里我并没有提出最大最小值的问题,但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到,这是数学的魅力。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整节课的一个高潮和精华,是学生学完二次函数定义之后,综合利用函数的基本知识,代数式的知识和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进行的思考,因而他们的想法和说法,不论对错,不论全面还是有所偏颇,其中都涉及到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而这些恰恰是非常重要的。事实证明学生的思维真的是非常活跃的,你要你给了足够的空间,他们总能从各方各面进行思考和解释,我也从中看到了他们智慧的火花,这是很令人欣慰的。
10、《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精心创设开展活动和科学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以获得对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体现了学生活动和科学探究的特点。
新课的导入是通过展示两瓶气体:空气和二氧化碳,让学生分辨,借此一方面突出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某些方面,一方面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以疑问导入新课,就给学生一个思考,带着问题学习,自然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课堂形成了一个心理上的探究氛围。
随后的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刚才的观察,提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对于其密度的探究随之展开,从现在的教材课程设计来看,提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出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已有的经验来构建认识,这已成为新的化学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对于二氧化碳密度的探究,放手让学生分组充分讨论,确定合理的实验方案,然后选择优秀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这种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所做的二氧化碳灭火实验是一个经典的化学实验,通过这个实验的展示,对其现象的深入剖析,不难得出二氧化碳的一个化学性质,即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个物理性质,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在分析的时候,充分地让学生讨论,使他们的思想火花互相交流、撞击,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特点。这种方式可以弥补教学过程中难以面向有着差异的众多学生分别教学的不足,从而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氧化碳的密度的探究实验非常生动形象地表明了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但是塑料瓶变扁一定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吗?有没有可能在此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呢?通过学生的讨论,很自然地将二氧化碳和水作用的探究活动推出。二氧化碳和水的.作用通过实物展台很好地将实验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对这个实验现象认真分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逻辑推理能力,就像福尔摩斯破案一样,一层层推理,终于得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产物是石蕊溶液变色的根本原因。然后结合第二课题的二氧化碳的制取知识,提出对碳酸是否容易分解的探究。这种将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对于发展学生优秀的智慧品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像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说:“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这番话充分表明了探究学习的价值所在。
对于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推出是由于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的原因,用这个反应可以检验二氧化碳。这个时候,一开始导入新课时的伏笔才得以浮出水面,用澄清的石灰水很容易就把那瓶不支持燃烧的气体的身份确定下来。学生一开始思索的问题在经历了将近30分钟终于得到回答,形成了思想上的学习高潮。这种教学设计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总之,本节课我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将实验、教材、讨论还有教学课件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知识以多种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方面,没有局限于教材设计的方案,而是使学生思路进一步放开,比如二氧化碳密度、溶解性的实验探究,让学生讨论其他的可行实验,这样就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本节课比较注意创建学习情境,通过精心设计来创设问题情境,增强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成功地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我认为学生在实验后的交流还不够充分。再就是对知识的深化与应用方面还可以继续加强,最后就是在提问方式上还需要进一步设计,使问题的提出具有一定的深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1、《认一认4》的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在××区教研室大力推行“三步导学”教学模式,努力创建“生本课堂”的今天,我利用“三步导学”教学模式执教了苏教版一年级语文《认一认4》的第二课时教学,《认一认》中的字都是高频字,其中相当一部分字,学生在入学前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并认识了。教学中,如何保持学生识字高涨的热情,引领学生快乐识字,带领学生轻松愉悦地度过拼音学习向识字的过度阶段,
在“激情导课”环节中,我首先创设情景,带学生进入汉字王国迷宫闯关,既复习了上节课所认字,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明确学习目标,并对学生预期效果进行了激励,学生满怀信心地进入了第二环节“民主导学”。
在“民主导学”环节中,我采取自读、互拼、互认,游戏、动作体验、课中操等形式,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在“检测导结”中,抽读生字卡片,检验了孩子的识字,对对子环节检测了孩子对相反词的认识。“反思总结”这一小环节中,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不同收获,比较欣慰。
说实在的,我也没有想到孩子们配合这么好,孩子们的大胆精彩发言给了我信心,让我也更加深信:“播种行为,收获习惯”的道理,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语言组织能力还比较差,有时会出现一些口误,特别是对学生精彩回答不能给予更准确及时的评价,今后要在语言斟酌上下功夫。
二、课堂时间把握不准,课堂密度出现前松后紧,以至于拖堂五分钟,我认为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辨别方向上浪费了时间。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成功的课也有不足的课,我将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地去摸索,去实践,争取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