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等奖

编花篮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3-06-17 10:22:19

  编花篮教学设计一等奖

编花篮教学设计一等奖

1、编花篮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编花篮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十册第六课《编花篮》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3.聆听不同版本的《编花篮》,在欣赏过程中即兴参与音乐活动,进一步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从而对河南民歌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运用听唱、识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帅声情并茂地演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学生欣赏。

  教师: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它属于什么类型的歌曲?

  2.学生自由演唱民歌。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民歌入手,激发其对民歌的学习兴趣。)

  二、寓教于乐

  学习《编花篮》

  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河南民歌的地方特色。

  教师:你认为哪。一句最有特点?

  2.学唱歌曲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乐句。

  (提示:第一小节带有河南方言的色彩,演唱时注意前倚音时值很短,四分休止符休止半拍;方言对于民歌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提示:演唱方法和豫剧中的甩腔相似,首音加重,演唱时配以豫剧中的亮相动作;甩腔的运用,凸显了河南民歌的地域特色。)

  3.再次聆听范唱,跟唱前两小节和最后两小节,并介绍伴奏乐器三弦。

  4.趣味理解歌词。

  (1)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

  (提示: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2)师生配合,用接龙的形式朗读歌词。

  (3)了解歌词押韵和运用衬词的特点。

  (设计意图:强调衬词和押韵,使学生了解衬词和押韵足我国民歌歌词创作的特点之一。)

  5.进一步学唱歌曲旋律。

  (1)引导学生用Ian演唱歌曲旋律。

  (2)再次聆听,默唱歌词。

  (3)学习演唱歌词。

  (提示: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演唱不准确的乐句。)

  (4)教唱难点乐句,强调附点和下滑音。

  (5)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提示:引导学生准确表现出前倚音、下滑音、难点乐句以及甩腔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6)观赏课件牡丹花图片,激发学生的

  演唱热情。

  (7)完整地、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创造表现

  教师:这首歌曲旋律轻快、活泼,被人们广泛传唱。

  1.对比欣赏和张也演唱的《编花篮》,从演唱速度、伴奏乐器和演唱形式上加以分析。

  2.创新表现歌曲。

  (1)采用不同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2)声势合作为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参与表演的积极性,了解不同的伴奏乐器会给歌曲带来不同的听觉感受。)

  四、完美结课

  教师: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够卜动地去了解更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的民歌,了解更多的民歌文化。

2、编花篮教学设计一等奖

  聆听河南民歌《编花篮》,感受歌曲的情绪。师板书写课题,学生谈感受户外活动编花篮教案怎么设计,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户外活动编花篮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阶段目标:了解河南人的性格。1.方言导入:

  (一)通过模仿河南话,了解河南话的特点。学生模仿一句河南话。

  1.师生问好

  师:“刚才咱们的问好讲的是普通话,那现在我说一句话,你们猜猜我是哪儿的人?

  用河南话说“大家好”

  生:“河南话。”

  2.师:“中,俺家的孩子真棒!这是哪的话啊?”

  生:“也是河南话。”

  3.师:“那咱们说两句河南话吧。师带学生说“中,俺家的孩子真棒!”

  师:“你们学的真是惟妙惟肖。”

  设计意图:通过河南方言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总结河南人的性格特点。

  1.师:“你们听得出来吗,河南话有什么特点啊?”

  生:“豪放,豪爽。”

  2.师:“是啊,河南人说话和他们的性格一样豪爽!”

  2.感受歌曲

  阶段目标:找出歌曲中的7音,让学生了解河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1)聆听河南民歌《编花篮》,感受歌曲的情绪。师板书写课题,学生谈感受

  1.师:“那咱们听听河南民歌中是不是也体现了刚才你们说的那些性格,今天,咱们学习一首河南民歌《编花篮》,说一遍。”

  生:“编花篮”

  2.播放音乐,聆听后,师:“说说你们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

  生:“高兴,豪放。”

  (2)师范唱歌曲,学生评价,并激发学生演唱的兴趣

  1.师:“我也很喜欢这首歌,我特想给你们唱一段,怎么样?”

  范唱后,师:“我唱的怎么样?哪唱的好?”

  生:“表情好,吐字清楚。”

  师:“我唱的有河南味儿吗?”

  生:“有。”

  师:“你们知道河南在我们国家什么位置吗?”

  生:“黄河以南。”

  (三)了解河南中原地区的相关音乐文化

  2.师:“对,河南是我们国家的中原地区,在过去呀,河南话就是我们的普通话。哎,那咱们也

  用河南话说说歌儿里的词儿吧?”

  (4)学生模仿演唱歌曲第一句,体会河南方言的语调和民歌旋律一样

  师先带生用河南话读“编编编花篮”,再唱“编编编花篮”

  1.师:“你们说,这个“编编编花篮”读的和唱的像不像啊?”

  生:“像。”

  师:“这是民歌的一大特点。就是方言的语调和民歌的旋律是一样的`。”

  (五)感受7在歌曲中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做一下练习

  1.师用手比划唱“编编”,

  师:“编”有个什么啊?”

  生:“有个小弯儿、”

  2.师:“那咱们听听这个小弯儿是怎么来的,秘密在这呢。”(师弹琴71,生听)

  3.师边弹边问学生:“这小弯儿出来了吗?这个小弯儿是哪个音啊?”

  生:“7”

  师:“有了7,河南味儿就出来了。71也是河南民歌的特点,咱们在五线谱上找找7的位置吧。”

  4.师先带生唱12356无声调式音阶,并问学生12356在民歌中的名称分别是:宫商角徵羽。

  5.加上7之后,唱六声调式音阶,介绍7是变宫音,师唱歌曲最后一句乐谱,

  师:“结束音落在哪个音上了?”

  生:“1”

  师:“叫什么调式?”

  生:“六声宫调式。”

  6.师:“这首歌曲还有很多地方带有7,不信咱们唱唱(师唱前面部分,生唱带有71的部分)

  师:“是不是有很多71啊?体会到河南味儿了吗?”

  7.师:“分小组自己唱唱乐谱,重点认认带7的小节。”

  生分小组自主识谱

  8.师:“咱们听听哪个小组唱的好,我需要一个小钢琴师弹伴奏(只弹主和弦146)

  师生评价哪个小组唱的好

  9.全班唱乐谱

  设计意图:通过深挖7这个音,让学生了解河南民歌里带有7这个音的特点。

  3.学唱歌曲

  阶段目标:激发学生唱会唱准歌曲

  (1)读歌词

  1.师:“你们听说过河南的牡丹吗?河南的牡丹甲天下,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啊?”

  生:“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编着好看的花篮去山上摘牡丹。”

  师:“她们这时候心情什么样啊?”

  生:“高兴激动。”

  师:“那咱们也用高兴激动的心情读读歌词吧。”

  (2)聆听范唱,重点聆听吐字,咬字。引导学生发现歌曲每句结尾字的发音规律,总结民歌的押

  韵。

  1.师:“咱们赶快听听歌曲,重点听它的吐字和咬字。”

  2.师指着歌词中的“篮,山,丹”,生读这几个字,

  师:“这几个字的押韵母音都是什么?”

  生:an

  师:“怎么把an母音唱好?我来唱两个,你听听哪个好听”(师唱不带an母音和带an母音的)

  生:“第二个好听。”

  师:“第二个咬字靠前,位置靠前,那你们唱唱。”

  师:“像我一样提眉毛,提笑肌。”

  (3)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出两个乐句的韵味与情感

  1.唱完后,师:“有句歌词重复唱了两遍,为什么啊?找找那两句”

  生找出“朵朵花儿开得艳”

  师:“歌词一样,哪不一样?”

  生:“旋律和节奏不一样,第二句有附点节奏,而且音高跨度大

  师:“附点的作用是什么啊?”

  生:“夸张唱”

  2.师:“那夸张唱唱,强调牡丹花开的很美,这遍唱要注意什么呢?”

  生:“吐字咬字,提笑肌,夸张唱附点节奏”

  (4)教师范唱河南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中的一句,引导学生感受豫剧中甩腔的演唱方法,同

  时了解河南人的性格特点。

  1.师:“河南啊,出了很多大英雄,其中有一位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最后成了一名大将军,河南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里有一句这么唱的(师范唱)

  2.师:河南歌曲中好多带有“嗨嗨”,“嗨嗨”叫甩腔,歌曲中你能找到哪有甩腔?”

  生:“最后一句,哪哈咿呀嗨”

  3.师:“起立,插腰,咱们找找甩腔的感觉,肚子鼓鼓的,涨涨的。有这感觉吗?”

  生:“有”

  师:“甩腔体现了河南人什么性格来的?”

  生:豪放

  4.师:“那你们试着唱出来。这遍唱该注意什么?”

  生:“甩腔,吐字咬字,附点要夸张”

  (5)教师用不同变化唱歌曲一段,学生感受哪个好听

  1.师:“我想给歌曲加点变化,你们听听哪个好听。”

  生:“有力度对比的好听”

  师:“咱们唱唱有力度对比的。”

  设计意图:采用师范,模仿等直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把握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4.歌曲拓展:加入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加进来)

  阶段目标:学生感受体验简单二声部带来的和声效果

  师生合作,学生唱主旋律,师唱71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合作,使短小的歌曲变的丰富,锻炼培养二声部歌唱的能力。

  5.结束课堂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河南民歌有了一些了解吗?体会到河南人性格豪爽了吗?以后我们还要学习更多好听的地方民歌,同学们今天表现的很好,下课。”

3、编花篮教学设计一等奖

  聆听河南民歌《编花篮》,感受歌曲的情绪。师板书写课题,学生谈感受户外活动编花篮教案怎么设计,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户外活动编花篮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阶段目标:了解河南人的性格。1.方言导入:

  (一)通过模仿河南话,了解河南话的特点。学生模仿一句河南话。

  1.师生问好

  师:“刚才咱们的问好讲的是普通话,那现在我说一句话,你们猜猜我是哪儿的人?

  用河南话说“大家好”

  生:“河南话。”

  2.师:“中,俺家的孩子真棒!这是哪的话啊?”

  生:“也是河南话。”

  3.师:“那咱们说两句河南话吧。师带学生说“中,俺家的孩子真棒!”

  师:“你们学的真是惟妙惟肖。”

  设计意图:通过河南方言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总结河南人的性格特点。

  1.师:“你们听得出来吗,河南话有什么特点啊?”

  生:“豪放,豪爽。”

  2.师:“是啊,河南人说话和他们的性格一样豪爽!”

  2.感受歌曲

  阶段目标:找出歌曲中的7音,让学生了解河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1)聆听河南民歌《编花篮》,感受歌曲的情绪。师板书写课题,学生谈感受

  1.师:“那咱们听听河南民歌中是不是也体现了刚才你们说的那些性格,今天,咱们学习一首河南民歌《编花篮》,说一遍。”

  生:“编花篮”

  2.播放音乐,聆听后,师:“说说你们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

  生:“高兴,豪放。”

  (2)师范唱歌曲,学生评价,并激发学生演唱的兴趣

  1.师:“我也很喜欢这首歌,我特想给你们唱一段,怎么样?”

  范唱后,师:“我唱的怎么样?哪唱的好?”

  生:“表情好,吐字清楚。”

  师:“我唱的有河南味儿吗?”

  生:“有。”

  师:“你们知道河南在我们国家什么位置吗?”

  生:“黄河以南。”

  (三)了解河南中原地区的相关音乐文化

  2.师:“对,河南是我们国家的中原地区,在过去呀,河南话就是我们的普通话。哎,那咱们也

  用河南话说说歌儿里的词儿吧?”

  (4)学生模仿演唱歌曲第一句,体会河南方言的语调和民歌旋律一样

  师先带生用河南话读“编编编花篮”,再唱“编编编花篮”

  1.师:“你们说,这个“编编编花篮”读的和唱的像不像啊?”

  生:“像。”

  师:“这是民歌的一大特点。就是方言的语调和民歌的旋律是一样的`。”

  (五)感受7在歌曲中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做一下练习

  1.师用手比划唱“编编”,

  师:“编”有个什么啊?”

  生:“有个小弯儿、”

  2.师:“那咱们听听这个小弯儿是怎么来的,秘密在这呢。”(师弹琴71,生听)

  3.师边弹边问学生:“这小弯儿出来了吗?这个小弯儿是哪个音啊?”

  生:“7”

  师:“有了7,河南味儿就出来了。71也是河南民歌的特点,咱们在五线谱上找找7的位置吧。”

  4.师先带生唱12356无声调式音阶,并问学生12356在民歌中的名称分别是:宫商角徵羽。

  5.加上7之后,唱六声调式音阶,介绍7是变宫音,师唱歌曲最后一句乐谱,

  师:“结束音落在哪个音上了?”

  生:“1”

  师:“叫什么调式?”

  生:“六声宫调式。”

  6.师:“这首歌曲还有很多地方带有7,不信咱们唱唱(师唱前面部分,生唱带有71的部分)

  师:“是不是有很多71啊?体会到河南味儿了吗?”

  7.师:“分小组自己唱唱乐谱,重点认认带7的小节。”

  生分小组自主识谱

  8.师:“咱们听听哪个小组唱的好,我需要一个小钢琴师弹伴奏(只弹主和弦146)

  师生评价哪个小组唱的好

  9.全班唱乐谱

  设计意图:通过深挖7这个音,让学生了解河南民歌里带有7这个音的特点。

  3.学唱歌曲

  阶段目标:激发学生唱会唱准歌曲

  (1)读歌词

  1.师:“你们听说过河南的牡丹吗?河南的牡丹甲天下,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啊?”

  生:“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编着好看的花篮去山上摘牡丹。”

  师:“她们这时候心情什么样啊?”

  生:“高兴激动。”

  师:“那咱们也用高兴激动的心情读读歌词吧。”

  (2)聆听范唱,重点聆听吐字,咬字。引导学生发现歌曲每句结尾字的发音规律,总结民歌的押

  韵。

  1.师:“咱们赶快听听歌曲,重点听它的吐字和咬字。”

  2.师指着歌词中的“篮,山,丹”,生读这几个字,

  师:“这几个字的押韵母音都是什么?”

  生:an

  师:“怎么把an母音唱好?我来唱两个,你听听哪个好听”(师唱不带an母音和带an母音的)

  生:“第二个好听。”

  师:“第二个咬字靠前,位置靠前,那你们唱唱。”

  师:“像我一样提眉毛,提笑肌。”

  (3)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出两个乐句的韵味与情感

  1.唱完后,师:“有句歌词重复唱了两遍,为什么啊?找找那两句”

  生找出“朵朵花儿开得艳”

  师:“歌词一样,哪不一样?”

  生:“旋律和节奏不一样,第二句有附点节奏,而且音高跨度大

  师:“附点的作用是什么啊?”

  生:“夸张唱”

  2.师:“那夸张唱唱,强调牡丹花开的很美,这遍唱要注意什么呢?”

  生:“吐字咬字,提笑肌,夸张唱附点节奏”

  (4)教师范唱河南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中的一句,引导学生感受豫剧中甩腔的演唱方法,同

  时了解河南人的性格特点。

  1.师:“河南啊,出了很多大英雄,其中有一位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最后成了一名大将军,河南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里有一句这么唱的(师范唱)

  2.师:河南歌曲中好多带有“嗨嗨”,“嗨嗨”叫甩腔,歌曲中你能找到哪有甩腔?”

  生:“最后一句,哪哈咿呀嗨”

  3.师:“起立,插腰,咱们找找甩腔的感觉,肚子鼓鼓的,涨涨的。有这感觉吗?”

  生:“有”

  师:“甩腔体现了河南人什么性格来的?”

  生:豪放

  4.师:“那你们试着唱出来。这遍唱该注意什么?”

  生:“甩腔,吐字咬字,附点要夸张”

  (5)教师用不同变化唱歌曲一段,学生感受哪个好听

  1.师:“我想给歌曲加点变化,你们听听哪个好听。”

  生:“有力度对比的好听”

  师:“咱们唱唱有力度对比的。”

  设计意图:采用师范,模仿等直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把握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4.歌曲拓展:加入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加进来)

  阶段目标:学生感受体验简单二声部带来的和声效果

  师生合作,学生唱主旋律,师唱71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合作,使短小的歌曲变的丰富,锻炼培养二声部歌唱的能力。

  5.结束课堂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河南民歌有了一些了解吗?体会到河南人性格豪爽了吗?以后我们还要学习更多好听的地方民歌,同学们今天表现的很好,下课。”

4、编花篮教学设计一等奖

  活动目标:

  1.以游戏的形式,在看看、说说、做做中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其优美的语句。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能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动准备:课件;记号笔、图画纸、不同颜色的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观看课件,了解散文内容。

  1.请幼儿分段欣赏课件《梦姐姐的花篮》

  (1)师:为什么白天梦姐姐很少露面,要到夜晚才出现呢?

  2.先提问、再观看课件,分段欣赏散文诗

  (1)师:这时谁的花篮?(出示实物:梦姐姐的花篮)

  (2)师:有一只小黄鸡正靠在妈妈身边香甜地睡觉。小鸡们我们来睡一个甜甜的觉吧!这时梦姐姐飞过来,(梦姐姐提着花篮出场)说:我给小黄鸡们带来了一件礼物,我看哪位小黄鸡睡得最香,我就送他一朵小黄花!

  (3)师:小黄鸡们醒来了,小黄鸡做了一个什么颜色的梦,它梦见了什么?请小黄鸡们相互讨论一下!

  (4)师:哪位小黄鸡来说说你做了一个什么颜色的梦,梦见了什么?

  3.师:听谁来了?小青蛙会做一个什么颜色的,它又会梦见绿色的什么呢?

  4.师:小红鸟用脚爪抓住树枝,在树上睡觉。梦姐姐飞过来,在它身边撒下一朵红色的花,)

  (1)师:于是,小红鸟就做了一个(红色的梦)。它会梦见什么呀?它梦见火红的枫叶,火红的浆果,天边上照耀着火红的晚霞……

  (2)师:小红鸟还会做什么红色的梦呢,请你们去画一画吧,在后面的桌子上有纸和笔,轻轻地开始吧!

  (3)师:画好的小朋友可以和旁边地小朋友来说说。谁愿意来说说你画了小红鸟做了一个什么梦,梦见了什么?

  三、再次观看课件,完整地欣赏散文诗《梦姐姐的花篮》

  四、提供更多的花瓣,拓展想象。

  1.师:梦姐姐又来了,她带来了更多的花瓣要送给我们班的小朋友,我们赶快睡觉吧,看我们会梦见什么呢?

  2.师:请小朋友来说说梦姐姐送给你一朵什么颜色的花,做了一个什么梦,梦见了什么?拿到花的小朋友还可以和客人老师来说说。

5、编花篮教学设计一等奖

  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能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散文的理解。

  2、积极学习优美词句,积极参与欣赏仿编活动。

  3、体验欣赏、表演活动的快乐。

  4、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5、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散文。

  活动准备:

  电教设备:电脑课件、动物头饰、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梦姐姐引出话题。

  教师:今天,有一位美丽的客人到我们中二班来做客了,看看她是谁?(教师介绍梦姐姐,并相互问好)梦姐姐长得漂亮吗?谁能来用好听的词语说说梦姐姐的样子?(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梦姐姐的外形特征)

  (二)欣赏课件,了解散文第一二段内容。

  教师:小朋友都说到了梦姐姐提着的花篮,梦姐姐的花篮本领可大呢,到底有什么用呢,梦姐姐给我们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散文,你们听了散文就知道花篮的本领了,这首散文的名字就叫《梦姐姐的花篮》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提问:

  1、你听到散文里说了什么好听的话?

  2、梦姐姐住在哪里?梦姐姐提着的花篮里,有些什么颜色的花朵?(学说五颜六色)

  3、她什么时候从树林里飞出来?猜一猜她为什么晚上才飞出来呢?(幼儿大胆猜测)

  4、梦姐姐晚上出来干什么呢?夜晚的树林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5、谁正在睡觉?梦姐姐飞过来做了什么?(集体模仿花姐姐撒花的动作,并学说撒)

  6、小黄鸡开始做什么?它梦到了什么?

  7、连贯讲述小黄鸡做的梦。

  教师:梦姐姐撒下黄色的花给小黄鸡,小黄鸡做了一个金黄色的美梦,我们也来讲讲这个神奇的梦吧。

  (四)欣赏第三、第四部分的无声课件,自主发现散文后半部分的内容。

  教师:在夜晚,森林里还有谁在睡觉呢?梦姐姐还会把美梦带给谁呢?这些梦会是什么颜色的呢?会梦到什么呢?请你和好朋友交流交流。(幼儿互相交流)

  1、欣赏后半部分无声课件。

  教师:梦姐姐到底给谁带去了什么颜色的梦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提问:

  (1)还有谁在睡觉?梦姐姐给小青蛙撒下了什么颜色的花,青蛙做了什么颜色的梦?梦到了什么?

  (2)梦姐姐还飞到了谁的身边,她为什么要给小甲虫撒下红色的花?小甲虫做了什么颜色的梦?梦到了什么?

  3、欣赏有声课件。

  教师:小动物们做的梦和我们小朋友想得一样吗?我们来听听看。

  4、完整讲述小动物的梦。

  教师:梦姐姐给森林里的小动物带去了美丽的梦,有的梦是黄色的,有的梦是绿色的,还有的梦是红色的,我们一起来跟着小动物们说说这些色彩鲜艳的梦吧。

  (五)完整欣赏并表演散文。

  教师:梦姐姐的花篮本领大不大?你们发现梦姐姐的花和小动物们做的梦之间藏着什么秘密?(引导幼儿发现梦姐姐撒下的花和动物的颜色以及小动物做梦做到的物品的颜色是相同的)

  1、完整欣赏散文一遍。

  2、表演散文一遍。

  教师:对呀,梦姐姐的花是五颜六色的,她带给大家的梦也是五彩缤纷的,做着这么美丽的梦,小动物们的心情怎么样?你们想和小动物们一起做梦吗?(教师扮演梦姐姐,幼儿分组扮演不同的小动物)(六)学习仿编散文。

  1、讨论:梦姐姐花篮里有五颜六色的鲜花,除了撒给小动物的红黄绿花外,你猜猜梦姐姐的花篮里还会有什么颜色的'花?你希望梦姐姐会给你撒下什么颜色的花?你会做什么样的梦?会梦见什么?

  2、幼儿仿编并表演。

  例:***正甜甜地睡着,梦姐姐飞过来,在她身边撒下一些蓝色的花,于是***就做了一个蓝色的梦,她梦见了蓝蓝的大海、蓝蓝的天空、蓝蓝的云彩。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鼓励幼儿继续仿编散文,并将自己创编的内容画下来。

  资料附录:

  梦姐姐的花篮在一片深绿色的树林里,住着美丽的梦姐姐。梦姐姐长着一对翅膀,手上总是提着一只轻巧的花篮,篮里装满五颜六色的花朵。

  白天,梦姐姐是很少露面的,可是每天夜晚,梦姐姐都会提着花篮,从林中轻轻飞出来。

  小黄鸡正甜甜地睡觉,梦姐姐飞过来,在它身边撒下一些黄色的花。于是,小黄鸡做了一个金黄色的梦。它梦见金黄色的太阳,金黄的花园,金黄色的鲜花。

  小青蛙正在荷叶上静静地睡着,梦姐姐飞过来,在它身边撒了一些绿色的花。于是,小青蛙做了一个绿色的梦,它梦见了绿绿的湖水,绿绿的竹子,绿绿的草地。

  小甲虫在蘑菇上睡得香香的,梦姐姐飞过来,在它身边撒下一些红色的花。于是小甲虫做了一个红色的梦。它梦见了火红的枫叶,火红的果子,火红的晚霞……

  教学反思:

  《梦姐姐的花篮》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散文中提到的梦境给人一种宁静又美好的感觉。课件是我从网上下载的。让幼儿边听边欣赏画面,给予幼儿直观的视觉经验。而梦境可以是现实生活的再现,也可以是荒诞的,甚至是不着边际的想象。于是,这一话题更能触发幼儿的想象力。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在画面的基础上进行再造想象,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6、编花篮教学反思

  《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歌曲采用四个各为四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旋律中的六度大跳富有河南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这也使歌曲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歌的一个主要风格特点。尤其是歌曲结尾“那哈依呀咳”衬词的运用,更尽情的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发自肺腑的赞美之情。

  课的一开始,我用一首温州童谣《叮叮当》来作为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出方言特色和衬词的运用,这让学生在对民歌有了初步感受的同时,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也为即将教授的音乐内容做了较好的铺垫。教学中我抓住歌曲《编花篮》这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的风格特点,以歌曲的第一句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其浓郁的地方音调,接着进行歌曲衬词“那哈依呀咳”的学习,这句运用豫剧甩腔并加重音的唱法让学生直接地感受到了方言语调和声调的特征,初步感知了民歌的风格与地域、方言等方面的密切关系。在整体学唱中,我所运用的'教学方式有:引领学生有趣味地理解歌词;进行乐句的对比,找出民歌歌词押韵的特点;师生接唱等,把知识与技能学习有机地融于实践活动之中。

  理论化的设计总是比实践的教学过程完美,因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课后音乐教研员林老师和三小的贾老师给了不少指导与建议,结合我自己的回顾做如下反思:

  1、运用《叮叮当》引入自然有效,设置问题时为歌曲学习做好了铺垫的作用。

  2、前倚音、下滑音的特点没有解决落实好,所以韵味出不来。

  3、“那哈依呀咳”虽然抓出来练习了,但是甩腔的特点没能落实下来,在看《花木兰》视频片段的时候,没有很好地联系到这句的甩腔,有点一带而过,这个环节的设置没有达到预设的目的。

  4、在每一次要求学生演唱时,提的要求不明显,因此学生在演唱时进步也就不明显了。

  5、在找重复句的时候有点被预设框住了,没有很好地关注到学情。

  6、教学手段朴实,即跟琴唱、自己范唱、听唱、难点句重点练习、对比唱等等。

  7、整体来说对课堂的把握还可以。

  演唱学习是小学阶段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说,整节唱歌课教学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教学方式也多样化,让学生学会了歌曲,对民歌风格有个大概的了解和体验。但本课作为歌唱教学,在学生的演唱方法上应当做一些行之有效的引导,在歌曲的地方特色上还应该再通过演唱把它表现出来。

7、编花篮教学反思

  《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河南民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感受、体验音乐,引导他们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并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活动,从中体会河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从而对民歌产生兴趣。围绕教学目标,我对教学环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采用了较为丰富、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审美体验中去。从课堂反馈来看,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足比较成功的。

  一、激发兴趣,巧找特色《编花篮》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可特色究竟蕴涵在歌曲的哪些旋律中呢?如果能够引导学牛感受到最具特色的乐句,也就抓住了歌曲的核心。于是,我以整体感受歌曲为出发点,巧设问题一“你认为哪一句最有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歌曲,找出最有特色的两个乐句,并结合河南的方言和地方戏的曲调加以分析。学生在学说河南话、学唱河南戏的环环节中显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很轻松地理解了蕴涵在旋律中的地方特色。

  二、反复聆听,感受旋律爵乐是以听觉为基本感受方式的艺术。因此,我努力尝试打破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在歌曲教学中充分发挥音乐自身的弥漫性特点。学唱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有目的地反复聆听歌曲,如:1.你认为哪一句最有特点?

  2.再次聆听,跟唱歌曲中的特色乐句;

  3.听老帅演唱,想想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跟琴模唱歌曲旋律;

  5.再次聆听,默唱歌词;

  6.用听辨法解决难点乐句,等等。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聆听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歌曲旋律。

  三、结合知识,渗透文化民歌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向学生们传播民歌及其相关文化。我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渗透了多方面的相关文化,如:

  1.在找音乐特色的环节中,我强调了方言对于民歌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2.在朗读歌词的环节中,让学生了解押韵和衬词是民歌歌词创作的基本特点;

  3.在歌曲情感处理环节中,通过观赏洛阳牡月花图片,渗透“洛阳牡丹甲天下”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等。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1.歌唱教学方法不够丰富;2.学生演唱中还存在发音位置不正确,动情之处出现喊唱的现象,在当时课上没有特别地关注和解决等。这些教学问题我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8、编花篮教学反思

  编花篮这个游戏,我小时侯也很喜欢玩,我想幼儿也一定会喜欢的。于是在教师的示范后,大家都很感兴趣,很想学这个游戏。我先请幼儿两人为一组,自由探索,但我发现,孩子们都没有掌握其中的“窍门”:可能是衣服穿的太多了,前一个小朋友脚放好后,后一个小朋友的脚根本不能再弯下来,游戏没有成功。

  我想起小时侯玩的时候,人比较多,脚就好搭一些。于是,我再次示范了玩法后,请幼儿六个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编花篮游戏。本以为这样问题就能解决了,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幼儿没有按次序一个接一个把脚搁在前一个小朋友的脚上,最后一个小朋友也没有把脚放下来,大家都倒在地上了,游戏再次失败了。最后,我只好采取最原始的办法,一组一组教,终于孩子们想方设法,经历了数次失败后,终于初步掌握了《编花篮》游戏的搭建技巧。但玩起来还有的小朋友单脚的平衡能力有限,还没等编好花篮就倒下来了。虽然如此,孩子们还是玩得很开心,下课后还是一直在玩,看来这个传统游戏还是很吸引孩子们的。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