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二选修《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3-06-20 13:55:17

  高二选修《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二选修《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一等奖

1、高二选修《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一课时

  1、介绍《先秦诸子选读》的重要篇章及学习方法。

  2、阅读《先秦诸子选读概说》,了解先秦诸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诸子议论文的魅力。

  3、阅读《论语》选读提示,了解孔子的生平及《论语》特点(补充《史记?孔子世家》相关语段)。

  4、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大意。

  第二课时

  1、导入:孔子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

  2、朗读、阅读课文,疏通文句,整理文言知识,翻译难句。

  3、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五则材料的主旨,概括孔子勇于担当责任的伟大精神。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扣紧文本分析孔子的形象,学习孔子勇于担当责任的伟大精神。

  2、孔子形象的塑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几类人对孔子的不同态度。

  2、拓展探究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积累作文素材。

  教学过程:

  一、 由孔子周游列国图片情境导入:

  风雨飘摇,苍茫……

  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并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这几类人对孔子的态度以及孔子的反应

  1、侧面点明孔子宣扬大道的决心 ←仪封人:崇敬

  2、不避嘲讽,积极入世 ←长沮:嘲讽

  桀溺:不屑

  3、不避讽劝,积极入世 ←接舆:婉劝

  4、批评隐士:不仕无义 ←丈人:不满

  5、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广为人知 ←晨门:不解

  (明确衬托手法及孔子精神的伟大)

  三、出示幻灯片,阅读《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周游列国所遇到的困难,加深学生对孔子精神理解(选讲5、7则)

  1、孔子贫且贱。及长,……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2、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3、孔子遂适卫,居顷之,或谮孔子于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卫。

  4、将适陈,过匡, 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5、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何!”

  6、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 。

  7、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史记?孔子世家》

  四、归纳整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作文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挖掘素材的不同侧重点:

  文天祥、史可法、布鲁诺、西西弗斯

  五、思考:作为一位中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补充:湖北荆州长江大学学生勇救落水儿童

  六、课堂小结:

  两千多年前,孔子……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李大钊……

  今天,湖北荆州长江大学学生……

  七、课后探究:

  阅读鲍鹏山《黑暗王国里的残烛》,并结合课文 谈谈你对“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理解。

2、高二选修《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孔子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精髓,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文中精彩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知识链接:

  一、 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1. 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二、孔子二三逸事,

  (一)孔子带着弟子去齐国。路上听见有哭声。孔子对弟子说,这人的哭声不像是家里死人。上前问哭者。哭者说,我从小就好学,游遍列国后返回家乡,可双亲已经过世。往而不来着,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说罢哭者就跳河自杀了。孔子对弟子们说,小子们记住此事,要引以为戒。从那以后,孔子的弟子告辞归家的达人数到30%。

  (二)孔子带弟子去郑国推销自己的政治观点,但是与弟子失散了。孔子独自一人站在东门外。有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其头似尧,其颈似皋陶,其肩似子产。可是腰以下,比禹短三寸。如丧家犬一样失意不得志。子贡将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显出高兴的样子,又叹了口气说,他表述的形状未必准确,可我的神色确实是象丧家犬啊。然乎哉!然乎哉!

  (三)孔子东游路上,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因为,太阳在早晨象车子的顶篷那样大,而中午则象盘子那样小。另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因为,早晨凉快,而中午热。孔子也不能判断谁说得对。两个小孩说:“谁说你知识渊博?”

  (四)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10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吃不上,真是饿极了。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来换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子路便问:“先生为啥现在与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偷生,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义呀 ” 。

  (五)鲁国以前有条政策,是说如果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发现有鲁国的奴隶的话,那就帮他赎身,然后回鲁国找国家报销 一天,子路帮个鲁国奴隶赎身后,就说不要国家报销.然后人们都称赞他品格高尚.但是孔子却把子路找来骂了一顿,说他应该找国家报销.子路不解,说那样就不是高尚品格的表现了.孔子说:你这样做的确能显示你的品德高尚.但是你有没想到,如果以后再有人帮奴隶赎身,就会有顾忌:若不找国家报销,就能显示品格高尚,但是自己的钱没了还是很心痛.如果找国家报销,那就显得自己品德不高尚了.那在进退两难时候会则么做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到奴隶就不帮他赎身,当作没看见,就不会有进退两难的困难了.但是奴隶就不会被拯救,更多的奴隶会继续处于苦难当中.所以你应该去报销.

  (六)孔子在十七岁上,死了母亲。依照当时的习俗,母亲是应该和父亲合葬的。可是孔子不知道父亲葬在哪儿,他于是把母亲的棺材暂且停在一条叫“五父之衢”的街上。五父是五个老人的意思,衢就是街,如果是现在的北京街名,大概就叫什么“五老胡同”了吧。孔子这时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青年,虽然小心谨慎,但人事经验是不多的。他单纯地想到有机会就该出一出头,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已经有一些本领了。有一次,鲁国的贵族季氏欢宴名流,这位十七岁的居丧的孔子便穿着孝服跑去了。季氏的家臣阳虎向他喝道:“我们请的是有地位的人,并不招待叫花子。你走吧!”孔子便只好退了下来。经过这一番挫折,孔子更发愤了。过了三四年,他的道德修养和各种才能,一天比一天进步,虽然年轻,却已出了名。。由于刻苦学习,孔子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在他住宅的附近有一条街叫达巷,达巷里的一个老百姓就这样说过:“孔子这么渊博,他会的玩意儿我们简直叫不上名堂来。”孔子听见了,便谦虚地说:“我会什么呀?我会赶车罢了。”原来在这时有六种本领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备的,这就是:礼节,音乐,射箭,赶车,识字,计算。在这六种本领里头,赶车是被认为最低下的,所以谦虚的孔子只承认了这一桩。

  三、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四、阅读正文,参考注释,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划线字注音。

  长沮( )桀溺( )耦而耕( )怃然( )耰( )辍( )荷蓧( )食之( )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封人:

  君子:

  无道:

  耦而耕:

  津:

  易:

  怃然:

  谏:

  趋:

  荷:

  食:

  3、掌握下列通假字。

  仪封人请见:

  桀溺:

  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植其杖而芸:

  使子路反见之:

3、高二选修《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以及孔子思想的重要影响;

  能力目标:学习五段选文,掌握语言知识,鉴赏文章风格;

  情感目标:联系现实问题展开讨论,感受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孔子的生平、思想、影响,语言知识;

  2、难点:从选文本身出发,结合孔子生平感受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三)教学步骤及内容要点:

  1、导入新课: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思想的语录体散文,总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论文》的一些篇章,并就此感受孔子的思想主张,并从中寻求立身处世的精神力量。

  2、孔子的生平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八页,了解一下孔子的生平。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内乱移居鲁国。幼年家境丧父,家境贫寒,年轻时做过委吏和乘田(前者管理仓廪,后者主管畜牧)。十五岁志于学,三十而立,开始授徒讲学,进一步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促使学术文化向大众传播。

  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孔子去了齐国,齐景公虽然喜欢他的言论,却被大臣岁阻挠,没有任用他。后来孔子回到鲁国,进一步研修学问,教育弟子。鲁国政权被季孙氏所控制,季孙氏又受制于自己的家臣阳货。孔子对这种“无道”的局面大为不满,不愿意出仕。鲁定公九年,阳货被逐,孔子被任命为中都宰,仅一年时间就成了四方的楷模,于是升为司空,又升为大司寇。

  为了加强国君的力量,孔子试图削弱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三家贵族,但行动受到抵制,最终失败。因为难以施展抱负,孔子就带领颜回、子路等十多名弟子,开始了十四年周游列国的生涯。到过卫、陈、宋等国,期间多次遭到“道不同”的人数落,还曾断粮七天,甚至险些被人害死。

  鲁哀公十一年,弟子冉有回到鲁国,并率兵战胜了齐军。正卿季康子派人迎接孔子。回国之后,他始终没有得到重用,乃致力于文献整理、学术研究和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去世。

  3、孔子的影响

  学生阅读引入话题,了解汉代司马迁、民国柳诒徵、德国卡尔雅斯贝尔对孔子思想影响的看法。

  4、学生讲授选文,教师点拨,并引导学生讨论。

  (1)《论语八佾》这一段选文所写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实质含义是什么?仪封人是孔子的同道者吗?

  明确: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实质含义是,上天将借孔子来宣扬大道。仪封人是孔子的同道者。

  封:边境,封人,即指镇守边界的官。木铎:木舌的铜铃,木铎金声。

  (2)《论语微子》这一段选文给我们塑造了两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结合课后第一题,说说你怎么样评价孔子和孟子这两种不同的态度。请点评一下这一段的语言精当之处。

  明确:给我们塑造了两个避世之人(即隐者)的形象。这两个人对孔子的所作所为极尽嘲讽之能事,认为在这种局势混乱的时候,没有谁能改变现实,莫若隐居自保。但孔子对这种人也毫不客气,认为他们不过是鸟兽,没有办法沟通。并表示自己一定要跟世间众生在一起,要坚决的改变天下无道的局面。这表现了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孟子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这种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值得肯定。孟子修身自保的精神也未尝不是困厄时的一种明智的选择。

  浸:渡口;无人问津,没人过问。舆,车子;执舆者,手拉缰绳驾驭车马的人。以:与。易:改变。而:通“尔”,你。辟:通“避”。耰:农具,用来松土、平整田地的工具,这里用如动词。

  (3)《论语微子》接舆为什么要问孔子“何德之衰”?“今之从政者殆而”是什么意思?孔子“欲与之言”,而接舆却“避之”,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因为在楚狂人接舆看来,品德高尚的人在乱世应该隐居起来。“今之从政者殆而”的意思是说,今天的从政者已经危险了,已经无可救药了,你没有必要再去考虑改变现实。接舆“避之”说明了他是以为隐士。

  句式:何德之衰?殆:危险。趋:快步走。

  (4)《论语微子》这一段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在孔子看来,这个老人哪些方面做的不合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说明了孔子怎样的精神?请点评一下这一段在语言表达上的精当之处。

  明确:这一段给我妈塑造了一个隐者的形象。在孔子看来,这个老人没有弄清做官的实质,“不仕无义”说明,在孔子看来,不出来做官,就是违背了臣对君应当秉持的伦理原则。这个人懂得长幼的礼节,却不知道群臣之义,为了在乱世保持自己的清白,却违背了君臣之间的根本伦理准则。“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说明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当精神。

  丈人: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陈。荷:背负的意思。

  (5)《论语宪问》这一段话,借看守城门的人之口,表达了孔子怎样的精神?

  明确: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奚:疑问代词,哪里。是:这个。

  5、课堂总结。

  提问:这五个选段,主要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明确:反映了社会动荡,诸侯纷争,有志之士皆避世隐居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立志宣扬大道,勇于担当的精神。

  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课本13页相关链接,结束本节课。

  6、作业:完成课后第二题。

  教后反思

  课堂上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并不能被部分学生理解,他们认为孔子傻,这种思想上的冲突,恐怕才是真正教学中应该要解决的难题。

4、高二选修《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和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与动作,鉴赏对比的表现手法,进而领会人物思想;品味文章简练的语言之美。

  3、情感价值观目标:学习孔子勇于担当并执着不辍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感受孔子的精神魅力;

  难点——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品味简练的语言之美。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指导归纳  研讨分析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介绍先儒家思想引出第一课的中心)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经常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那么大家知道中华文化的源头是什么吗?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开始要学习的“先秦诸子”。那么,在先秦诸子中,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最大的是哪一个学派的思想呢?(儒家思想)儒家创始人是谁呢?(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有哪些主要思想呢?

  二、先秦诸子简介

  1、何谓先秦诸子?

  ——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最终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2、诸子的价值?

  主要在三个方面:诸子争鸣现象的历史借鉴价值

  诸子各有建树,著书立说,哲思发人深醒,闪烁思想的光芒

  诸子为推行各自的思想,各尽妙手,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表现艺术

  3、诸子概况:(可以让学生阅读课前的简介)

  先秦诸子包括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儒、道、墨、法四家的著作。

  三、儒家思想及其《论语》:(学生叙述,教师概括)

  1、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2、关于《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3、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

  a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b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c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

  d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4、孔子的地位

  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神化的'先哲实际上也只是——

  不得志的政客

  伦理道德的研究者

  教育的坚定实践者

  四、诵读预习第一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五则选文

  五、作业:自学本篇,疏通字词,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学习五则选文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儒家的主要思想,了解了孔子面对当时社会大乱积极入世勇于改变社会混乱的局面的执着精神,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五则选文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勇于担当这一高尚人格。

  二、解题

  学生翻译,并探讨文章的主题

  三、学习五则选文

  1、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纠错,教师最后正音。

  2、学生翻译课文,复述5则对话的要点,并找出翻译上的难点。

  3、教师针对学生的翻译和问题,归纳总结文言现象。

  A、实虚词   封人请见——见:引见

  何患于丧乎——患:担忧   丧:丢失官位

  天下无道久矣——道:仁政,德政

  夫执舆者为谁——夫:那,那个

  为孔丘——为:是

  是知津矣——是:这  津:渡口

  而谁以易之——以:与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徒:一类人

  往者不可谏——谏:匡正,挽回

  以杖荷蓧——以:拿

  杀鸡为黍而食之——为:做  食,拿东西给人吃

  见其二子焉——焉:兼词“于之”

  奚自——奚:哪里

  B、通假字    桀溺——“桀”通“杰”

  是鲁孔丘与——“与”通“欤”

  而谁与易之——“而”通“尔”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通“避”

  植其杖而芸——“芸”通“耘”

  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

  C、古今异义  遇丈人——丈人:(古义)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今义)妻子的父亲

  明日——(古)第二天

  (今)明天

  不仕无义——无义:(古)违背臣对君应有的政教伦理原则

  (今)没有义气

  D、词类活用  孔子下——下,名做动,下车

  植其杖而芸——植使动,使…直立

  止子路宿——止使动,使…留下来

  不仕无义——仕,名做动,出来做官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废,形做动,废弃

  欲洁其身——洁使动,使…高洁

  E、文言句式  何患于丧乎

  子路宿于石门——状语后置

  隐者也——判断句

  出曰:“二三子…?”

  趋而辟之

  子路从而后——省略句

  而谁与易之——固定句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四、当堂检测

  五、布置思考题:

  1、课后练习一

  2、文章从那些角度表现了孔子的“勇于担当”的精神?

  第三课时:感受孔子的精神魅力,做有责任心的人

  一、导入

  前面我们疏通了本课的文言字词知识,这节我们来具体认知一下孔子的形象,同时讨论作为中学生我们该担当那些社会责任你呢?。

  二、回答以下问题

  1、你从文章那些地方看到孔子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的?

  2、概括一下,以上材料从那些角度表现孔子的形象的?

  3、除了“勇于担当”这一形象外,你还能从材料中看到哪些有关孔子的特点和信息

  4、除了孔子外,文章中还有几个人物,想一想,他们是些什么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透过他们,你能看到怎样的时代特点?

  (小结:A孔子的形象——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并执着而不辍,在当时以有广泛的影响

  B通过人物的对比,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态表现人物形象)

  三、扩展探究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担当起哪些社会责任呢?

  四、探讨课后练习题一

  五、布置作业: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700字。

5、高二选修《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一)复习音节,看图学习音节词,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并说出图意,读句子,认识“山、田、左、片、右、风、云、她”8个字。

  (三)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读儿歌。

  二、教学重点

  复习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

  三、教学难点

  能按顺序观察图、说图意。

  四、教学方法

  游戏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准备

  投影、挂图、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复韵母卡片an、en、in、un、ün。

  2.出示两拼音,三拼音卡片。开火车读;(小兔小兔快开门,谁来开?)指名读、齐读。

  (二)导学新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1.看图学音节词。

  方法:找一人敲鼓,鼓停时,拿花环的同学上台抽一张音节词卡片,读两遍。

  (1)做游戏“传花环”。

  (2)师出示音节词卡片。

  (3)出示实物图、铅笔盒、字典、转笔刀。

  大家读一读,用一两个词说话。学生上台抽卡片贴图。

  (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

  师:同学们学得可真快!为了放松一下,让我们大家坐上氢气球一起到郊外玩一玩吧!

  2.看图按顺序说图意,学句子,识字。

  (1)逐步演示山、田、树、果园出现的'课件,问:“谁愿意当个小导游,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郊外美丽的风景?

  生说:远处、近处、左边、右边各有什么?

  (训练学生观察图说话的能力。)

  用“郁郁葱葱”“广阔”“又大又红的苹果像红灯笼一样”等词句,按顺序介绍一下美丽的大草原。

  (丰富学生的想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

  ①先给小伙伴介绍。

  ②上台指图说一说。

  (2)教师贴小动物图(小鱼、老鹰、小兔等)。

  师:(准备图)美丽的大草原准备开个盛大的宴会。看!大草原来了哪些小动物?

  (3)想当导游的同学赶快把这个热闹的场面介绍给各位老师和你的小伙伴吧!

  学生像讲故事一样,按一定的顺序给老师和小伙伴说一说。然后让想说的学生上台看图说说。

  (让学生主动学习,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观察能力。)

  师:大家玩得高兴吗?可是你们知道林文、孙燕会在哪里游玩呢?

  3.学习儿歌识字。

  (1)出示投影片(儿歌)。

  小组合作读,不会的问小老师。指名读。

  (2)出示课件演示爬山的过程并范读(配乐)。

  (把抽象内容具体可感地展示给学生。)

  (3)教师指要求认识的汉字。

  指名说并组词说话,学生做动作有表情地读儿歌。

  (4)师出示假山、小人的实物图演示爬山的过程。

  师:看!老师画了一棵大苹果树,看谁能帮老师把大苹果挂在树上?

  (三)巩固新知

  1.出示大苹果卡片。

  抢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小结: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真棒!希望大家今后能够表现得更出色。

  课后小记:这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一节课始终边学边玩,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小组内互相合作、共同学习,师生、生生互动互学。一堂课,老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也兴趣浓厚,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6、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反思

  公开课是青年教师展示风采的平台,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磨课、评课、反思可以使我们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所以,应当抓住每一次公开课的机会,加强锻炼、提升自我。

  本次公开课我的课题是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选读》的第一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先秦诸子选读》旨在通过学习诸子论著,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传统的认识,加深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

  在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梳理重要文言现象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赋予的思想——同样面对无道的天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世之道;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孔子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改变天下的人生目标,并且不惧困难,坚定不移地朝目标走下去。我认为后者才是本课的精华所在。

  在教学设计上,我遵循我校“知识问题化”的教学原则,先进行了文言基础知识的预习检测,让学生对字面意思有了基本的理解。接着,从课题“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切入,抛出问题:天下“无道”具体表现是什么?请学生在文中找出反映社会形势的语句,并概括出“群雄争霸、礼崩乐坏”的社会特点。通过补充《墨子·兼爱》和《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语句加深学生对社会背景的理解。

  那么面对无道动荡的社会,孔子和长沮、桀溺等人分别选择了怎样的处事态度?同时补充“隐士”和“避人之人”的相关解释。回到课文中,再次出示问题,五则选文中的人物对孔子的处事态度作何评价?同时代,有“仪封人”这样屈指可数的知己,也有“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一流选择避世、对孔子的抉择大不理解,甚至出语言辞犀利、对孔子挖苦讽刺的人物。为更好理解孔子在不被人理解的情况下依然意志坚定、勇于担当,我还补充了《史记·孔子世家》中“丧家之狗”的故事。由此,学生便能概括孔子的“以天下为己任、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态度。

  最后,由“你还知道哪些具有孔子品质的人或事?”这一问题发散思维、积累素材;“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培养担当意识?”这一问题观照自身、提升品德。设计问题的逐层深入、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应该是我本次公开课的一大亮点。

  课后,通过与听课领导、老师的交流,我认识到自己还存在以下问题:

  1、上课语调过于平缓,没能体现抑扬顿挫。教师生动活泼、充满激情的语言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今后授课时我应多注意语调的变化。

  2、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还不到位。评价语言较为贫乏且不甚准确,学生的回答往往能反馈问题,应抓住机会,进行引导,灵活处理,体现评价的多元化。

  3、课堂容量稍大,压缩学生思考时间。这一点我自己也有体会,内容量大导致上课时间较为仓促、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时间,在往后的教学设计中应容量适中,将课堂还给学生。

  反思使人进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继续落实“四为”“四化”“四有”等理念,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7、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反思

  公开课是青年教师展示风采的平台,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磨课、评课、反思可以使我们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所以,应当抓住每一次公开课的机会,加强锻炼、提升自我。

  本次公开课我的课题是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的第一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先秦诸子选读》旨在通过学习诸子论著,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传统的认识,加深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

  在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梳理重要文言现象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赋予的.思想——同样面对无道的天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世之道;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孔子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改变天下的人生目标,并且不惧困难,坚定不移地朝目标走下去。我认为后者才是本课的精华所在。

  在教学设计上,我遵循我校“知识问题化”的教学原则,先进行了文言基础知识的预习检测,让学生对字面意思有了基本的理解。接着,从课题“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切入,抛出问题:天下“无道”具体表现是什么?请学生在文中找出反映社会形势的语句,并概括出“群雄争霸、礼崩乐坏”的社会特点。通过补充《墨子·兼爱》和《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语句加深学生对社会背景的理解。

  那么面对无道动荡的社会,孔子和长沮、桀溺等人分别选择了怎样的处事态度?同时补充“隐士”和“避人之人”的相关解释。回到课文中,再次出示问题,五则选文中的人物对孔子的处事态度作何评价?同时代,有“仪封人”这样屈指可数的知己,也有“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一流选择避世、对孔子的抉择大不理解,甚至出语言辞犀利、对孔子挖苦讽刺的人物。为更好理解孔子在不被人理解的情况下依然意志坚定、勇于担当,我还补充了《史记·孔子世家》中“丧家之狗”的故事。由此,学生便能概括孔子的“以天下为己任、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态度。

  最后,由“你还知道哪些具有孔子品质的人或事?”这一问题发散思维、积累素材;“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培养担当意识?”这一问题观照自身、提升品德。设计问题的逐层深入、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应该是我本次公开课的一大亮点。

  课后,通过与听课领导、老师的交流,我认识到自己还存在以下问题:

  1.   上课语调过于平缓,没能体现抑扬顿挫。教师生动活泼、充满激情的语言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今后授课时我应多注意语调的变化。

  2.   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还不到位。评价语言较为贫乏且不甚准确,学生的回答往往能反馈问题,应抓住机会,进行引导,灵活处理,体现评价的多元化。

  3.   课堂容量稍大,压缩学生思考时间。这一点我自己也有体会,内容量大导致上课时间较为仓促、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时间,在往后的教学设计中应容量适中,将课堂还给学生。

  反思使人进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继续落实“四为”“四化”“四有”等理念,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8、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反思

  《先秦诸子选读》旨在通过学习诸子论著,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传统的认识,加深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作为《先秦诸子选读》中《论语》第一课,我就以此为目标努力追求了以下几个实在。

  第一,落实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以及孔子思想的重要影响;学习五段选文,掌握文言知识,鉴赏文章风格。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概说》及《孔子生平》落实知识目标,对照课下注解,以小组为单位翻译叙述故事,落实能力目标。整节课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过程展开,提问、质疑、探究、合作,让学生认真学、敢于说,把课堂还原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的平台,落实德育目标。孔子生活的时期,礼崩乐坏、道德失范、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天下无道。面对这样的乱世孔子该何去何从?是像“长沮”、“桀溺”“荷蓧丈人”那样悲观厌世,带着无奈归隐山林,然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潇洒自足;还是像某些清谈家那样选择无为?孔子坚持自己的理想,毅然决然的怀着无人悲悯的仁爱之心,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提出“恢复礼治”、“变革社会”、“匡扶天下”,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周游列国,著书立说,开馆授徒,陷困厄而不屈;遭讥讽而不辍;知其不可而为之。学生讨论热烈,有赞成孔子这种精神的,也有倾向归隐的,颇有“百家争鸣”的气势,达到了我教学设计时期待的小精彩。

  第三,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孔子。播放电影《孔子》片段,走近孔子,进一步体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以及他那悲剧性的执著。特别是周游列国时,被陈蔡两国的士兵围困在郊野中,好多天没有食物吃,颜回等弟子已经饿得站不起来了,面对一晚马肉汤弟子们依然谦恭地礼让,孔子也依然不停地给大家讲学、唱歌、弹琴,固执坚定的面对困难,不言放弃。从学生观看影片时表情和唏嘘声,我就知道我要的效果达到了。然后顺理成章让学生仿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为孔子写颁奖词。

  第四,切实发挥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本节课的设计从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着手,既注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注重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探究。但教授完本课后仍然留下了些许的遗憾。首先在落实情感目标时,就有学生提出,孔子的勇于担当看起来很美,但是在当今这样的社会却很傻。这种思想上的冲突是我在设计本课时所没有想到的,因而在学生辩论后的总结略显苍白。其次对五段选文人物描写的方法有所忽略。其实选文人物富有个性特色的动作和行为,细腻而传神。比如,接舆劝孔子一段,在他唱完之后,“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然后戛然而止,孔子想说什么,接舆为何躲避,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可惜因为时间关系,我只是蜻蜓点水罢了。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不管我怎么设计,都会有一些瑕疵,或许因为遗憾,才有了反思,才有了更深的追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以此为契机,按照高中语文新课改的要求,扎实细致落实目标,实实在在教学,认认真真做事。

9、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反思

  《先秦诸子选读》旨在通过学习诸子论著,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传统的认识,加深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作为《先秦诸子选读》中《论语》第一课,我就以此为目标努力追求了以下几个实在。

  第一,落实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以及孔子思想的重要影响;学习五段选文,掌握文言知识,鉴赏文章风格。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概说》及《孔子生平》落实知识目标,对照课下注解,以小组为单位翻译叙述故事,落实能力目标。整节课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过程展开,提问、质疑、探究、合作,让学生认真学、敢于说,把课堂还原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的平台,落实德育目标。

  孔子生活的时期,礼崩乐坏、道德失范、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天下无道。面对这样的乱世孔子该何去何从?是像“长沮”、“桀溺”“荷蓧丈人”那样悲观厌世,带着无奈归隐山林,然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潇洒自足;还是像某些清谈家那样选择无为?孔子坚持自己的理想,毅然决然的怀着无人悲悯的仁爱之心,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提出“恢复礼治”、“变革社会”、“匡扶天下”,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周游列国,著书立说,开馆授徒,陷困厄而不屈;遭讥讽而不辍;知其不可而为之。学生讨论热烈,有赞成孔子这种精神的,也有倾向归隐的,颇有“百家争鸣”的气势,达到了我教学设计时期待的小精彩。

  第三,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孔子。

  播放电影《孔子》片段,走近孔子,进一步体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以及他那悲剧性的执著。特别是周游列国时,被陈蔡两国的士兵围困在郊野中,好多天没有食物吃,颜回等弟子已经饿得站不起来了,面对一晚马肉汤弟子们依然谦恭地礼让,孔子也依然不停地给大家讲学、唱歌、弹琴,固执坚定的面对困难,不言放弃。从学生观看影片时表情和唏嘘声,我就知道我要的效果达到了。然后顺理成章让学生仿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为孔子写颁奖词。

  第四,切实发挥教师的专业素养。

  对本节课的设计从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着手,既注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注重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探究。但教授完本课后仍然留下了些许的遗憾。首先在落实情感目标时,就有学生提出,孔子的勇于担当看起来很美,但是在当今这样的社会却很傻。这种思想上的冲突是我在设计本课时所没有想到的,因而在学生辩论后的总结略显苍白。其次对五段选文人物描写的方法有所忽略。其实选文人物富有个性特色的动作和行为,细腻而传神。比如,接舆劝孔子一段,在他唱完之后,“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然后戛然而止,孔子想说什么,接舆为何躲避,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可惜因为时间关系,我只是蜻蜓点水罢了。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不管我怎么设计,都会有一些瑕疵,或许因为遗憾,才有了反思,才有了更深的追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以此为契机,按照高中语文新课改的要求,扎实细致落实目标,实实在在教学,认认真真做事。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