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语文教案一等奖设计
1、五柳先生传语文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重难点:
以帮助学生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为重难点,语文教案-五柳先生传。
教学设想:
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营造氛围,指导方法
上课的两条要求:
第一,身心放松,平等相处,无拘无束,说笑自如;
第二,沉下心来,读出自我,开动大脑,读出困惑。
(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我们不妨照此方法来读读今天要学的课文《五柳先生传》。)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范读、自由读、重点读、齐读)
三、充分讨论,体会文意
1.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介绍了他哪些方面的特点?
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五柳先生传》。
2.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写他哪方面特点?
写他喝酒的篇幅最长,也最传神(体会一下“晏如也”的感受。)
3.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到了酒,大家还记得哪些,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
(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将进酒》等)大家看看这些诗都不约而同的与一个字联系在一起,哪一个字——愁,那么,我们来看看“五柳先生”为什么而愁呢?
4.这时候我们便可以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须先简要了解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生平简介)。
四、归纳特点、仿写自我
1.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之美,不是一种夸饰之美,也不是一种拙朴之美,而是一种洗炼之美。杨延芝曾说:“金银出于矿铅,未洗炼者不足重也。”孙联奎也说过:“不洗不净,不炼不纯。”本文正是简洁洗炼的典范。写人物、抓住特点,寥寥几笔,栩栩如生。这么有意义的方法,何不尝试一下?
2.用极少的语言(一个段落,一句话)向全班同学介绍自我。在此之前,再向大家提供一个例子。
五、重温课文,熟读成诵
教案点评:
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2、五柳先生传语文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思路】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过程中,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多练习诵读重点掌握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课文内容了解大意即可,不必逐字对译有些句子如“曾不吝情去留”“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等,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不宜过细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不宜讲得过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明的思想性格贯穿文章始终,教师引导学生从其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这一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人方法,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背诵
【教学目标】
1、五柳先生传教案所预定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习一些古代文言实词、虚词
2、五柳先生传教案所预定学生需要达到的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⑵ 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⑶ 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如生平简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等
3、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制作课件
【教学步骤】
【课前延伸】
一、激情导入(多媒体播放《饮酒》画面)
师:说起陶渊明先生,同学们一定会感到亲切和熟悉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那么,在陶渊明眼中,他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五柳先生传》,再次走近陶渊明,加深对先生的印象
(板书课题)(多媒体显示)
展示目标(多媒体显示)
检查预习情况 (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字注音:
嗜(shi) 辄(zhe) 吝(lin) 褐(he)
箪(dan) 汲(ji) 俦(chou)觞(shang)
2.考考你
(1)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文章或者有关陶渊明的文章,想想看,有哪些是我们学过的?
(2)说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多媒体展示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
1、教师引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学习,贵在“读”字
这位五柳先生可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请先对照注释和课后习题自读课文,读出声来,边读边圈点勾画,有问题可以问老师
(学生自读、自疑,学会自学)
2.听读体会
教师引语:看见同学们读,老师也想吟读一番,听听老师读出了什么语气?
学生听教师范读,并初步体会作者自赏自嘲的语言风格
3.齐读感悟
教师引语: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感情
4.理解内容(翻译)
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
(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学生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
请同学借助课文下注释自读自译,将不懂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再提交全班讨论解决
之后老师用课文中一些重点词,重点句提问全班同学,了解同学们对课文意理解情况(多媒体展示重点解释)
请同学们归纳要掌握的重点词句
(1)许:处所,地方 (2)详:详细地知道 (3)因:就 (4)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5)焉:语气助词 (7)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8)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9)性:本性 (10)嗜:爱好 (11)旧:老朋友 (12)或:有时 (13)置:准备 (14)招:邀请 (15)造:往,到 (16)辄:就 (17)尽:喝个尽兴 (18)期:期望,希望 (19)曾不:竟不 (20)吝情:舍不得 (21)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22)萧然:空寂 (23)短褐:粗布短衣 (24)穿,破 (25)结,缝补(26)晏,平静,安逸 (27)如:……的样子 (28)终:结束 (29)戚戚:忧愁的样子 (30)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31)兹:此,指五柳先生 (32)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33)俦:类 (34)衔觞:喝酒觞,酒杯 (35)以:来 (36)乐:使……快乐 (37)志:心意,志向
(译完重点语句后,再请同桌相互配合,一人一句,交替着将全文口头翻译一遍)
二、合作探究
1、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多媒体展示)
五柳先生
思想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晏如也
爱好志趣
读书:
好读书,不求甚解
饮酒:
性嗜酒,期在必醉
写文章:
常著文章自娱
2、评析人物形象(教师点拨,启发思维)
教师引语:通过几遍朗读,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个大体认识,综观全文,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尽可能依据文中的语言想像出来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边读边讨论
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
3、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了解文中评述,加深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学生齐读“赞曰”部分,理解赞句的实质
交流理解:赞语主要概括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赞赏其不愁贫贱,不求富贵,怡然自乐,返璞归真的生活节趣
4、你觉得五柳先生能成为你学习的榜样吗?说说理由(激发学生超越教材感悟,领悟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实现情感的升华,畅述己见,言之有理即可,引导学生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三、精讲点拨
1、教师引语:陶渊明以自赏自嘲的语言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语言特别有味你最喜欢哪一句?找出来进行赏读
学生交流,师生共赏共品(多媒体展示)
(1)
“好读者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能仅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不死抠字眼,而力求真谛.它还与作者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这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相关资料:很多文章引用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句,却往往忽略每有会意,事实上,陶渊明强调的是看书要讲究心领神会,求其真谛,不能死抠字句陶渊明喜欢读《山海经》,曾写过13首关于读《山海经》的诗,说有一次读《山海图》,他觉得自己仿佛穿越时间、空间,窥破了宇宙间的玄奥,兴奋得手舞足蹈,无以复加这便是会意的境界
(2)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相关资料:东晋文人嗜酒,是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
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3)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
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个虽处于贫苦之中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
2、 钱钟书先生在评论《五柳先生传》时曾说过“‘不 字为一篇眼目”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多媒体展示)
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3、课文总结:
假如你是陶渊明的朋友,并对他的生活情况颇有了解,刚巧有人问你:《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你会如何回答?
(学生根据所查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教师)释题:“传”
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
本传记不足二百字,语言朴素洗练,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五柳先生不慕荣利,追求恬淡安逸的生活,向往朴实淳厚的民风,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这与他在《桃花源记》的追求和理想是一致的
四、巩固检测
1、教师引语:好句子就要背下来,师生同读佳句及段落,当堂背诵
2、归纳主旨(多媒体展示)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课后提升】
布置作业
1.积累——培养美感,丰富语汇(多媒体展示)
①积累名言:
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②积累精练雅致的连用四字句:
课内的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衣穿褐,箪瓢屡空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迁移联想: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爱莲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是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陋室铭》)
(解说:古文中有很多名句,意蕴丰厚,哲理深透;古文中有大量连用四字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显得精练、精致、精美、精神学生积累它们,既受美的熏染,又丰富语汇,受益无穷)
2、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题目自拟,字数300左右
【板书设计】(多媒体展示)
3、五柳先生传语文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设想】
本文是作者假托五柳先生之名,运用史传笔法写成的一篇自传。全文仅171字,分为正文与赞,写法独特,语言洗练,意蕴深刻。教读本文时,不必在词性、句子结构上下过多的功夫,可以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教师的适当点拨来品味语言、领悟文意;通过对作者相关作品的比较阅读,加深对作者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的理解;通过能力拓展训练,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教学模式】
感知──品析──延伸
【教学目的】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
2、熟读背诵全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
3、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洗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4、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了解“史传体”体例特点,理解作者用这种体例写文的目的。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行文简练生动、语言亦庄亦谐、风格平淡朴实,却又耐人寻味,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文意,培养语感。
2、合作探究法:通过生生互动加深对课文的翻译、对文意的理解;重点难点问题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3、拓展联读法:课前组织学生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及作品,拓宽对课文的理解;课中提供同一体裁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加深对古代史传体例的理解,并做练笔的尝试。
【教具准备】:幻灯片、朗读磁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分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感知课文(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步骤:
1、课前布置预习要求(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搜集与作者有关的资料。)
2、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讲述一个自己所知道的陶渊明的故事。(初步认识作者,为进入文本蓄势。)
3、讲述“传”这种文体特征及东晋的历史背景。(了解文体特征及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把握课文。)
4、放朗读磁带,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让极富感情的朗读把学生带进文本。)
5、出示幻灯片,检查重点词语的音、义。
晏如 萧然 汲汲 会意 戚戚 欤 箪 衔觞 (检查预习扫除阅读障碍。)
6、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对照注释翻译课文,同桌互动,你读我译,我说你听,互相补充。
7、出示幻灯片,检测翻译效果。
A、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C、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D、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学生口头翻译,教师点拨、指正。)
8、全班齐读,要求读出作者自赏自嘲的语言风格。
〖第二板块品析课文(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具体步骤:
一、寻读探究
1、教师引语:通过朗读,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大体的认识,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尽可能依据文中的语言想象出来,小组边读边讨论。(教师只听,不作评价。课堂设想:通过朗读与讨论了解“五柳”名字的来历,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为自己立传,及“好读书”“性嗜酒”“家贫”“著文自娱”等生活志趣,能从中感受到陶渊明的性格及追求即可。)
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板书。
人物: 五柳先生
体裁:传(正文──赞 )
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志趣: 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
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
生活环境:环堵萧然、晏如也
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试背课文。(解决教学重点,理清文脉、熟读成诵)
4、人物形象我来说:根据上面的讨论分析,请用一句话表述五柳先生这个人物形象。要求多角度概述。(让学生自我感悟、自己表达)
二、深层探究
1、教师引言:文中的五柳先生就是作者,他以自赏自嘲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你能不能从作者的其他作品中找到依据?能试着说出这样写的好处吗?(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实现资源共享,思考、讨论交流,学会评价。教师提供萧统的《陶渊明传》、陶渊明的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教师不作评判,学生言之有理则成。)
2、我的课堂我来说。让学生探讨问题:
⑴ 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⑵ 文中用了那么多的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⑶ 结尾的“赞”与前文有什么关系?
(小组把讨论结果写在幻灯片上,教师投影显示,并作补充、订正。)
〖第三个板块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具体步骤:
1、阅读资料《老舍自传》
2、指名朗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3、要求学生学习这种自赏自嘲的语调,写出自己的个性风采,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4、学生展示自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写的小传当堂朗诵)
5、老师小结,结束本课学习。
6、布置作业:
⑴ 背诵课文,抄录你喜欢的词句或称颂五柳先生性情品格的句子。
⑵ 把自己的小传修改整理抄在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人物: 五柳先生
体裁:传(正文──赞 )
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志趣高雅
志趣: 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 旷达自任 隐士
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 安贫乐道
生活环境:环堵萧然、晏如也
【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断学师范,遥奠教书匠之基。及壮,湖口四方,教书为业,继学师范。每购奖券,以得未彩为荣也。二十七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4、五柳先生传语文教案一等奖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名字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著文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的安贫乐道的精神。
人物形象丰满,形象鲜明,开创了文学传记体。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正如钱中书所说:“‘不 字为一篇眼目”。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继续积累文言词汇。
4、了解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三、重点与难点。
1、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
五柳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文中反映这种思想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名利”。围绕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记叙了他“好读书”、“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这三个爱好,这样的爱好正体现了其淡泊名利,“不汲汲于富贵”。文中“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描写了他的住宿的简陋,“短褐穿结,革瓢屡空”描写了他在吃穿方面的简陋。表现五柳先生安于贫穷。
2、对“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理解。
不能仅将这句话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死扣字句,而要求取其真谛。他追求的是精神的满足。可从“不慕荣利”和率真自然方面理解。
四、教学建议。
以朗读训练贯穿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并掌握关键字词,文章内容了解大意即可,不必逐字对译。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引导学生抓住具体句子分析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与精神风貌,可引导学生从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方面进行体会。本文有鲜明特色的的写人方法,例如采用了史传的形式,多用否定句等,可稍作点拨。
课文内容中的难点,应予以注意: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能仅将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其真谛。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作者陶渊明学生并不陌生,可让学生说说教师予以补充。有条件的要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力求使其优势互补。
五、教学时数。
安排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哪位同学还记得有关陶渊明的知识?
2、学生回答后明确: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做过几任小官,因不满当时的黑暗现实,不愿同统治阶级同流合污,于是辞官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归隐生活。陶渊明是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对后世文学有很大的影响。
3、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五柳先生传》。
(二)朗读。
1、听读:
(1)教师引语:先听播放课文磁带录音,要求听准字音,标出生字。
(2)生字:
①嗜shì。
②辙zhé。
③吝lìn。
④褐hê。
⑤箪dān。
⑥汲jí。
⑦俦chóu。
⑧觞shāng。
2、试读:
教师引语:请同学们仿照录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3、熟读:
教师引语:请多读几遍以达到读熟的目的。
4、寻读:
教师引语:通过几遍朗读,文章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印象了,请结合注释尝试理解课文大意,尝试过程中发现疑难举手示意。
重点词语:晏如 萧然 汲汲 戚戚 期 造 俦 觞
5、诵读:
教师引语:文章基本意思明确了,下面我们进行诵读训练。首先要读准节奏。
读准节奏示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最后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研读。
1、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师引语:这位五柳先生可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文章从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方面写的,你先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讨论,讨论后汇报。
2、综合学生汇报使学生明确:
“闲静少言”和“不慕荣利” 分别从外在表现和内心真实两个方面介绍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和情操。这就与当时社会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求名利形成鲜明对比。
3、五柳先生有三大爱好:
(1)“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一个在读书中感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2)“性嗜酒”“期在必醉”则展示了应该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3)“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则突出五柳先生淡泊名利、在清贫的生活中自得其乐的形象。
“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4、教师引语:这五柳先生是一个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为了加深对他性格的理解,再看看以下问题。
(1)你能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一句中看出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晋代是非常讲究门第观念的,有此句出,即已将五柳先生排除于名望族之外,可知五柳先生不随世俗,蔑视门第,卓尔不群的品行。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图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相关资料:很多文章引用“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句,却往往忽略“每有会意”,事实上,陶渊明强调的是看书要讲究心领神会,求其真谛,不能死抠字句。陶渊明喜欢读《山海经》,曾写过13首关于读《山海经》的诗,说有一次读《山海图》,他觉得自己仿佛穿越时间、空间,窥破了宇宙间的玄奥,兴奋得手舞足蹈,无以复加。这便是“会意”的境界。
(3)课文最后一段即“赞”中与传文中“不慕荣利”相对应的是哪一句话?指出来并且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此题可让学生讨论后明确:“不汲汲于富贵”与“不慕荣利”相对应。赞语中称五柳先生有如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的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此题的答案可以是开放性的,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者皆应给予肯定。
2、语言特色:
(1)教师引语:《五柳先生传》的文字特色也很值得注意,你能看出来吗?
如果学生看不出来可启发:从句式、辞藻、风格等方面欣赏。
①多用否定句
先由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否定句,如“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不慕荣利”、“不求甚解”、“不吝情去留”、“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等。
②归纳:作者如此多多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浊流的格格不入,表现了他对高洁志趣与人格的执着坚持。
(2)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出看似平淡寓意深刻的内容(此点宜引导学生在吟咏、背诵中细心加以体会)。
(3)自赏自嘲的笔调。
(二)研究性学习。
这篇文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请课外查找有关资料,结合你所读过的陶渊明的诗作,谈谈你的看法。
5、五柳先生传语文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者托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体悟主人公性格志趣和安贫乐道的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3、学习抓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2、积累字词,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
1、陶渊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朗读和整体把握。第二课时翻译及字词。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李白诗云“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同学们可知诗句中写的人是谁?
彭泽令,五柳先生,是陶渊明。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桃花源记》,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景色怡人,远离战争,人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五柳先生传》,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生活状态、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1、陶渊明,名潜,别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曾经做过彭泽令,东晋文学家。
2、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共五首,《桃花源记》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音
辄zhé尽 短褐hè黔qián娄 曾zēng不 箪dān瓢 俦 chóu衔觞shāng
2、朗读检查。齐声读,老师正音。
四、朗读训练。
1、自读,从节奏,语速,语调,读音等方面训练,读出感情。
2、指名读书,其他人听后评议(2 ~3人)。
3、老师范读,听并用 划出节奏。师教读。
4、齐声读。
五、解读志趣
先生无名无姓,不知哪里人,得号缘由:“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以柳树为号,柳之扶风正如隐士的高洁飘逸,先生又有哪些志趣呢?
1、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2、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志趣(三大志趣)
好读书-----“不求甚解”,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
饮酒---------“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自得其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足见一斑。
4、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箪瓢屡空,”但是他“晏如也”
---------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5、“赞”语中哪句与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并谈谈你的看法。
不慕荣利------“不汲汲于富贵”
6、写作特点:多用否定句,“不”字为一篇眼目(共九个)
六、作业设计
1、读注释,自主翻译。(为第二课时准备)
2、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性格 不慕荣利
好读书
志趣 性嗜酒 率真放达
著文章
生活 环堵萧然 安贫乐道
八、教后反思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五柳先生传精品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6、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文言文自读课文,在课文翻译上不要求做逐字逐句解释,只求意译。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主要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以及人物精神境界的体会。
基于以上要求,我把课文放手让学生自己处理。
文言文的读是很重要的,读通、读懂是一个循序的过程,我让学生听读、自由读、朗读、适时点评,在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掌握了文章的语言特点,多用否定句,而且句式整齐,有的'同学更己通晓了文意,这样,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就轻车熟路了。
学生在理解课文中,提出了一系列难懂的问题,有的问题同学们通过思考能迎刃而解,而在人物形象的理解上不易懂。我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件上分析人物,“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在读书中得到的是精神愉悦;“性嗜酒”“期在必醉”写他率真放达,“环堵萧然,晏如也”他安贫乐道,“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他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对平平淡淡生活细节的叙述,生动地刻画了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为了更深刻地认识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精神风貌,我想到了多媒体,在这课的资源中,有一段视频,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悠然自适的情形,我让同学们观看,品味人物的精神境界,我由此又想到了一句话并告诉同学们:是真名世自风流,作者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活得自然,活得洒脱。
本课学生不仅学会从课文本身理解人物,也体会到这是一种社会生活状态,是赞是否,同学看法不一,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再想到当今社会,我不知不觉对学生的人生观进行着一些渗透。
学生需要开扩的视野,需要有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这是我在教学本课的一点粗浅认识。
7、初二语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参考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五柳先生传》是初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针对大多数学生不大喜欢文言文的现象,教这一课时,我首先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五柳”入手,接着引出与“五柳”有关的一个典故,自然地过渡到陶渊明再让学生结合以往所学说说“心中的陶渊明”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能与新知识形成一定的对比效果,自然地导入到课文的学习,这是我认为的可取处之一。
我认为的可取处之二在于对文章语言的品析上,为了避免落入俗套或者杂乱无章,我采取了限制格式但不限制内容的品析方法,让学生既放得开(可任取文中的语句)又收得拢(旧拢到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上)当学生对中心句认知不一致时,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分成几派自由辩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巧妙地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结合现实对五柳先生的为人进行评析发表看法,让学生能辨证地看事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落实“教书育人”中的“育人”这一环。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解释不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朗读训练突出不够,我了解到学生上课前预习的时间较长,课文读的较熟,所以忽略了这一环节,后来通过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我才知道“读”是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俗语正说明了这点,今后我一定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以读促学。
不足之外还在于我的教学观念更新得仍不够彻底,讲课或多或少有考试的牵制,学生辩论时两方都有理,而我为了学生考试时的唯一答案,在辩论之后把答案牵引到了我心目中的答案上,这一点无疑是与新理念观点相违背的,对此,我只能说我还未完全从过去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彻底走出来需要一个过程,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步战胜“旧我”的。
8、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教学反思
合作探究,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
——《五柳先生》教学反思
今天教授的是陶渊明的《五柳先生》。是初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这篇文言文并不难,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且他们对陶渊明也并不陌生,所以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上这堂课,让学生教学生,学生不会的,老师才引导。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自学欲望,和探讨的热情,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了光彩。有几点心得总结如下:
一、自由朗读,疏通文意,提高自学能力。
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教师点燃。在上课开始,通过与学生互动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然后让全班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在朗朗书声中走进课文,走近陶渊明。接着让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自己口头翻译课文,不懂的字句做记号,然后小组讨论,把小组成果展示出来,最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这样学生互助后教师指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动了起来,自觉投入学习活动中,提高了自学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合作探究,品读人物,提高语文素养
文章一定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教师教懂的,教师要做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走进文本,感知人物。所以,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课文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读人物的精神,通[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过合作探究,学生很快就明白,陶渊明“性嗜酒,好读书,常著文”,并从中看出了他是一个性情率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雅士。于是,陶渊明的形象就在同学们热烈的讨论声中栩栩如生了。
当然,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令人遗憾的地方,比如在指导朗读时,匆匆带过,生字词分析也不太到位,可能导致学困生掌握不够扎实。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也不够,以致讨论不能充分展开,可能导致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来不及思考与发表看法。再有就是教师的课堂点拨挖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9、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教学反思
今天教授的是陶渊明的《五柳先生》。是初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这篇文言文并不难,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且他们对陶渊明也并不陌生,所以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上这堂课,让学生教学生,学生不会的,老师才引导。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自学欲望,和探讨的热情,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了光彩。有几点心得总结如下:
一、自由朗读,疏通文意,提高自学能力。
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教师点燃。在上课开始,通过与学生互动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然后让全班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在朗朗书声中走进课文,走近陶渊明。接着让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自己口头翻译课文,不懂的字句做记号,然后小组讨论,把小组成果展示出来,最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这样学生互助后教师指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动了起来,自觉投入学习活动中,提高了自学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合作探究,品读人物,提高语文素养
文章一定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教师教懂的,教师要做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走进文本,感知人物。所以,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课文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读人物的精神,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很快就明白,陶渊明“性嗜酒,好读书,常著文”,并从中看出了他是一个性情率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雅士。于是,陶渊明的形象就在同学们热烈的讨论声中栩栩如生了。
当然,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令人遗憾的地方,比如在指导朗读时,匆匆带过,生字词分析也不太到位,可能导致学困生掌握不够扎实。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也不够,以致讨论不能充分展开,可能导致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来不及思考与发表看法。再有就是教师的课堂点拨挖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0、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1、为学生迅速领悟文本内容及作者志趣,导入新课时,作者所处在社会背景要做必要的交代。
2、强调或点拨作者的读书方法及目的与当今学生求知目的之异同。该环节应放在
3、部分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文本中实词和虚词上还欠准确、牢固,该环节不能忽略,今后多加注意。
11、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喜欢教《五柳先生传》,源自对陶渊明的一份独特的爱,当然也出于对文言文教学的一份好奇。
《五柳先生传》属宁静而深远、似枯而实腴的文章,充分显示出五柳先生的淡泊名利的心境。于是,我在教学时试图追求一种深水静流的境界,期冀能够触摸到每个文字背后丰赡的思想情愫,紧紧抓住了文言文教学的特点,以“读”贯穿整堂课的教学。通过初读、诵读、品读等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在师生互动交流,质疑探究中,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语,品鉴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高洁志趣,也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
研读课文,由文及人,品评五柳先生的精神气质。这一阶段我主要设计了一个主问题:陶渊明是如何来写五柳先生的呢?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说说他的发现。除了兴趣外,五柳先生的“高”还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细读课文,找出来予以品味?又设计了一个重点探究学习环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面表达看法。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一手段,让学生读出新的感受、新的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既教给了学生必要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解决了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障碍,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此时教师就不是作者的传声筒,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学生阅读的伙伴。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叶老师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对于学生的独特发现和领悟,也让学生自己去评价。
品读课文,由人推己,与五柳先生对话。在这一环节,设计的问题是:你喜欢五柳先生吗?为什么?让学生联系自身作出价值判断,直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并恰当的引用了陶渊明的《拟古》、《杂诗》、以及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等材料,拓宽了学生视野,使学生对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有了较为全面的印象。从而自然而和谐地过渡到洒脱、率真的“魏晋风流”的文化反思与咀嚼。最后在课堂最后的寄语中深情地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文化反思:在充满阳光的现代社会,虽然魏晋时代的文人那种消极避世的态度已经不值得我们提倡了,但希望同学们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激流勇进,建功立业,兼济天下,同时,也不妨让自己活得萧散一些,旷达一些,真率一些,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当然,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激情的缺乏,也是无庸置疑的'。在学生回答后有时没有及时地跟进和追问(如对“不知何许人也”的阐释就显得比较急躁与引导不足;在学生回答引用老子的话这么精彩的时候没有及时跟进)等问题还有待改进。
教学《五柳先生传》,试图展示出自己的这种思索与追寻,尽管这堂课没能如愿。突然想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第一句话: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的,归去!归去磨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