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的课程教案一等奖

2023-07-15 12:35:11

  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的课程教案一等奖

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的课程教案一等奖

1、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的课程教案一等奖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会口算简单的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计算结果出现分子是“0”的情况,会正确写“0”。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指名学生说出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计算下列各题。

  -++

  订正后,提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二、探索研究

  1、揭示课题: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

  2、教学同分母分数的连加。

  教师出示例4,指名读题,说题意。

  问:这道题里有几个分数?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

  怎样计算呢?让学生讨论,并说一说怎样计算。可能大部分同学会说出按顺序分两步计算,即先计算+,得出的和再和相加。

  这时教师再启发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根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说出也可以把三个分数的分子连加起来,分母不变。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写完得数1后,引导学生再认真审题,明确题中已知条件中的分数是有单位名称的,所以在写出计算结果后还要注上单位名称。

  3、教学同分母分数的连减。

  教师出示例5。

  启发学生思考:题中的“1”是整数,而另外两个数是分母为12的分数,能直接相减吗?

  怎样才能直接相减呢?(把1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

  同学们根据例4连加的计算,能算出这道题吗?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当学生把计算结果写成0时,教师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让学生明确:在分数除法中,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因为在除法算式中,0除以任何自然数都得0,所以分子是0的分数都等于0。

  三、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小结出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要把分子连加、连减,分母不变)

  2、指名学生回答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结果应该注意什么?(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

  四、课堂实践

  做例5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八的第5~10题。

  六、思考练习

  练习二十八第11题。

2、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的课程教案一等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的计算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呢?

  二、教学新课

  出示例3计算13/15+4/15+7/15

  观察这题的特点:同分母分数

  让学生尝试练习,并进行校对。指出注意点:最后结果的处理。

  出示例4计算8/11-3/11-5/11

  观察题目的特点

  尝试练习,强调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1、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的方法怎样?

  2、最后的结果怎样处理。

  五、布置作业

3、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的课程教案一等奖

  目标

  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会口算简单的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及训练

  重点

  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对计算结果出现分子是”0“的`情况,会正确写”0“。

  仪 器

  教具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创设情境

  1、指名学生说出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计算下列各题。

  -++

  订正后,提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二、探索研究

  1、揭示课题: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

  2、教学同分母分数的连加。

  教师出示例4,指名读题,说题意。

  问:这道题里有几个分数?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

  怎样计算呢?让学生讨论,并说一说怎样计算。可能大部分同学会说出按顺序分两步计算,即先计算+,得出的和再和相加。

  这时教师再启发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根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说出也可以把三个分数的分子连加起来,分母不变。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写完得数1后,引导学生再认真审题,明确题中已知条件中的分数是有单位名称的,所以在写出计算结果后还要注上单位名称。

  3、教学同分母分数的连减。

  教师出示例5。

  启发学生思考:题中的”1“是整数,而另外两个数是分母为12的分数,能直接相减吗?

  怎样才能直接相减呢?(把1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

  同学们根据例4连加的计算,能算出这道题吗?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当学生把计算结果写成0时,教师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让学生明确:在分数除法中,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因为在除法算式中,0除以任何自然数都得0,所以分子是0的分数都等于0。

  三、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小结出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要把分子连加、连减,分母不变)

  2、指名学生回答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结果应该注意什么?(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

  四、课堂实践

  1、做例5下面的”练一练“中的题目。

  2、完成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二第9、10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11-14题。

4、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的课程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连加减法的计算,并能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的连加和连减计算。

  教材分析:

  由于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先通过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所以,通分是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教材先安排了三道通分的复习题,复习已学的通分知识。然后通过三个例题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例1,结合直观图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重点是引导学生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例2在例1的基础上类推出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例3,结合异分母分数连减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有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采用不同的通分方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把三个分数通分P124准备题

  2.计算P124、2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3

  A、出示例3

  B、读题后列出算式

  C、想一想这三个分数的分线有什么特点?怎么计算?

  D、反馈讲评

  E、看书P124

  2.教学例4

  A、自学例4,看了后你想说些什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B、你觉得和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有什么时候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C、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尝试练习P125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P125、1--2

  2.比较大小P125、3怎么比较?

  3.应用题P126、4--5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时候?你还想说些什么?

5、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的课程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以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的同时,渗透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一起复习一下以前的知识。大家准备好了吗?那么,请看大屏幕。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怎么计算?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怎么计算?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12+24-16=20 12+(24-16)=20  像这样的整数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那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吗?相信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一定能解答这个问题。

  (整数加减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师:刚才大家口算题完成的特别好,咱们开发区一中的孩子就是棒,不光孩子棒,校园环境也美。大家请看。

  师:晴朗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干净整洁的校园,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学校。我们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是件多么开心的事情!

  但是,如果我们周围的环境变成这样,我们还会开心吗?

  其实,这些都是生活垃圾,为了减少生活垃圾带给我们的危害,我们要学会将它们分类处理,这样才能保护环境。分为三类: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

  师:现在老师出示一组表格数据。请你认真观察表格并思考几个问题。

  师:通过表格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各个分数的意义与单位“1”)

  师:请根据知道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大家提出了很多一步计算的问题,现在增加一下难度,你能提出哪些两步计算的问题?问题和列式)

  师:那么,我们从中选取一个有难度的问题来解决。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可回收垃圾比有害垃圾多几分之几?(板书)

  师:现在拿出练习本独自完成,完成后坐好。(注意:列综合算式,脱式计算)和同桌交换检查,观察计算结果和计算方法是否相同。

  教师巡视,让学生上前展示。

  观察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由三个异分母分数组成、计算需要通分、结果相同且是最简分数、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到右计算。

  分步通分:先找出前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计算后再找出它们的和的分母和另一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进行计算。

  一次通分:直接找出这三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你选择了哪种方法,为什么?

  在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刚才做这些题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一样。没有括号时都按照从左到右计算。

  师:大家完成的非常好,现在老师出示第二组数据。

  你能从表格中得到哪些信息?(单位“1”)

  问:开发区可回收垃圾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师:现在拿出练习本独自完成,完成后坐好。和同桌交换检查,观察计算结果和计算方法是否相同。

  师指出单位“1”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呢?

  师生总结:加减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结合以上两个问题,谁能总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真不少,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你身边的数学问题,也要爱护我们的校园,保护周围环境。

6、《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确立了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要学习,以老师开放性设问贯穿始终为主要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力求做到三点:

  一、抓住新知的生长点,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中自学数学。

  在例题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课本,引导学生看什么,怎样看,有哪些收获,存在什么问题,让他们在自读中体验计算方法,感悟知识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自读自悟,自求自得。

  二、把握知识的'关键点,让学生理解算理。

  本节课让学生依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弄清算理,有根据地提出多种创见,得出两种不同的算法。

  三、把握能力的发展点,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精心设计练习,既有与例题程度相当的“保底”题,又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变式题,拓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有用,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

7、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是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究计算方法的机会,同时也锻炼、培养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整堂课设计与教学过程突出了以下一些特点:

  1、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主动学习,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在设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例题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教学题材,从学生熟悉的分吃蛋糕的情境出发,整节课我尽量做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能回答老师的绝不包办代替。在教学同分母加法的计算法则时,因为学生已经会计算的情况下,充分让学生自己探索“为什么这样算,为什么能这样算”这一问题,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与成功的乐趣,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关注学生思维的方向,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组合。

  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过程主动理解算理,通过比较、综合、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材通过的是现实的问题和直观的图形,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既然问题来自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也应当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与体验,这是新课标所要求的。因此当提出问题后,老师不是急于授予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引领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过程理解算理,并进行必要的合作交流,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的本质特征,从而得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课以分吃蛋糕的有趣情境为主线,引导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凭借已有的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在头脑中逐步积累并建立起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表象,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初步的算理。学生正是借助直观图形来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同时也在探索、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

  3、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整个教学过程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在复习环节中通过实际生活引入,新授课时通过过生日分吃蛋糕的具体情境为主线,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一道生活题,这样设计,贴近了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这节教学,使我再一次深深体会到要做一个有教育智慧的人,应该会把复杂的东西教得简单,会把简单的东西教得有厚度。今天这堂课的厚度我想就要体现在当学生针对性的对这道题进行分析、运算时,学生明确了计算的道理、方法,学生就能够结合这一道理很快的解决其他问题,从而从众多的普遍中总结出具有概括意义的方法。

8、《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本堂课教学的是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计算方法的机会,同时也锻炼、培养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整堂课设计与教学过程突出了以下一些特点:

  1.知识由学生自己迁移——让学生在恰当的生长点上顺利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和认了分数及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在新授课之前先练习了四道题,复习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算理,又在复习分数的意义中引入猜测,通过习旧引新,承前启后;再通过故事作为切入点,创设亲切、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主动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设计时,要努力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本课在设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例题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教学题材,从学生熟悉的分吃西瓜的`情境出发,让学生从中提炼出与分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且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明确了本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老师则顺水推舟地引领学生去主动探索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设计,改变了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传统做法,所有的例题和部分练习题都出自于学生之口,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解决自己提出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与成功的乐趣,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方法由学生自己探究——让学生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运算图式。教材通过是现实的问题和直观的图形,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既然问题来自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也应当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与体验。这是新课标所要求的。因此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老师不是急于授予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引领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主动地操作实践,并进行必要的合作交流,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的本质特征,形成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本课以分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引导学生借助画图或折纸,边涂、边想、边算,凭借已有的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在头脑中逐步积累并建立起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表象,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一种基本的运算图式也得以主动建构,学生体验到了初步的算理。在经历了一番操作和探索之后,学生已能用自己朴素的言语对运算方法加以表述。学生正是借助直观图形来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同时也在探索、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

9、《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有优点也有不足。

  优点:

  整个教学的每一环节,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用现实情景引入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来。

  2、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自主探索,并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从中解决一些困惑,提高课堂效率。

  3、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完善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获得成功的体验。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人人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特别是差生,这节课学习积极性高涨。

  4、设计了不同形式有层次的练习题,目的是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法则,并灵活熟练地运用法则。使学生感受到确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用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不足之处:

  探究分数减法部分再放手,为后来练习给予更宽松的时间。以后还要修炼自己的课堂艺术,总结经验教训。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