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空气是个宝》的教案一等奖
1、《清新空气是个宝》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对我们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了解我们所处环境空气的现状;
3、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4、学会为保护清新空气应该做些什么。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了解并学会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及我们应该怎样做。
教法:
利用教材以及相关资料进行教学,让学生们讨论,并进行统一总结。
教学准备:
搜索有关空气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空气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在自然状态下空气是无色无味的。空气中的氧气对于所有需氧生物来说是必须的。所有动物都需要呼吸氧气,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也需要氧气。此外绿色植物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空气几乎是所有植物所需二氧化碳的唯一来源。
二、我们所处环境空气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依然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煤烟型污染。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一直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
一.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
1.二氧化硫。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随之带来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在各类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不断扩大,现已扩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大部分地区,遍及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上海、安徽、山东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华中酸雨区比较严重的中心区域为长沙、衡阳和赣州,西南为宜宾、南充和重庆,华东为厦门、宁波和南京。目前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酸雨临界值的地区已占全国面积的30%左右。
2.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地方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所以烟尘排放量一般是国家大型电厂的5-10倍。曾经在上海参观过的铜加工厂的大型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也达到了99%以上,它虽然是一种传统的除尘方式,但由于效率高,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单,还是获得了很广泛的应用。还有象电除尘器、湿式除尘器也是应该深入研究和针对各种场合大力推广的新型除尘设备
3.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机动车数量增长速率更是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第二课时
一、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1)工业:工业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有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其中有的是烟尘,有的是气体。
(2)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时,往往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呛得人咳嗽,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3)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是当代的主要运输工具,它们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别是城市中的汽车,量大而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前三种物质危害性很大
二、分组讨论“保护空气我们该做什么”,每组派个代表发言。
三、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2、《清新空气是个宝》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粮食的用途。
2.知道粮食是劳动人民用汗水换来的。
(二)能力目标
做到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爱护庄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他们对粮食的爱惜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粮食是劳动人民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使学生做到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爱护庄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玉米”,或展示实物。)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学生:(略)
老师:这是玉米,它是一种粮食作物。大家了解粮食作物吗?(过渡)
【讲授新课】
一、了解粮食作物(板书)
老师:同学们,大家先打开课本第六十页,我们看一看,图上展示的都是什么?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图上展示了小麦、水稻、大豆、玉米和谷子,它们都是粮食作物,它们可以做成什么食物呢?
学生:(略)
老师:它们可以做成面条、米饭、豆腐、玉米油和小米粥等等供我们食用,大家还知道这些粮食作物的其他用途吗?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民以食为天”这些粮食作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它们会被加工成各种食物供人类食用,它们是维持我们生命的重要物质,人类生活离不了它们。
学生:(略)
老师:大家还知道哪些粮食作物呢?
学生:(略)
(让同学欣赏视频“五谷”、“向日葵”、“玉米,高粱”等;图片“花生”、“绿豆”、“荞麦”、“芝麻”、“向日葵”、“高粱”等;还可让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带来的粮食实物。)
老师:这些粮食作物大家知道是怎么来的吗?我们以馒头为例,看一看它是怎么来的。(过渡)
二、馒头的来历(板书)
老师:大家下面讨论一下,馒头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六十一页,我们看一看,然后再说一说:馒头是怎么来的?
学生:(略)
老师:大家看完后有什么感受呢?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香喷喷的馒头,是许多人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啊!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学生:(略)
老师:大家说的很好,我们应该珍惜粮食,不浪费。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锄禾”、“珍惜粮食”;图片“布的生产过程”、“浪费粮食”、“粮食浪费”等,使同学认识到浪费粮食可耻!)
老师:我们该怎样珍惜粮食呢?我们看下面的同学做的好不好。(过渡)
三、讨论(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六十二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他们的做法好吗?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他们这些做法都是不尊重人们劳动成果,浪费粮食的表现,我们不要向他们学习,我们应该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最后,让同学们伴着音频“锄禾”,读一读这首诗。)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认识到粮食是劳动人民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应该珍惜。
3、《清新空气是个宝》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物体觉察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2 、指导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以及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3 、指导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4 、知道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均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是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1 、教学难点是理解风的成因。
教学准备:
蜡烛、火柴、纸蛇、长吸管、大小相同的纸杯两只、细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 、空气会流动么?
3 、想一想:空气受热或冷却以后会向哪儿流动?
二、学习新课
(一)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 、谈话:那空气受热后会怎样流动呢?
①实验一:点燃一支蜡烛,用手分别放在靠近蜡烛火焰的各个方向,感觉热空气向哪里流动?
②分组实验
③学生汇报:热空气在火焰的上方,向上流动。
④ 小结:说明热空气向上流动。
2 、我们还可以借助其他物体观察热空气的流动。
①实验二: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②分组实验
③学生汇报:纸蛇在转动、纸蛇在跳舞
④是什么力量让蛇转动的呢?
⑤ 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3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发现热空气向哪儿流动?
(二)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1 、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
2 、学生猜测
3 、实验三:在长吸管两端各挂一只大小相同的纸杯,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一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4 、汇报实验结果。
5 、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杯会上翘?
6 、讨论、汇报
7 、小结:点燃火柴后,使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了。
8 、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会利用热空气向上升的原理来做事,你知道吗?举例说说。
9 、演示:我们也来做一个“热气球”:用酒精灯给薄塑料袋加热,薄塑料袋加热升起。说说为什么会升起?
(三)研究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 、那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的呢?
2 、学生猜测
3 、实验四:按要求做实验,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
4 、分组实验、讨论
5 、汇报交流:热空气向上升,冷热空气向下流动。
6 、小结:热空气向上升,冷空气向下流动。
7 、在生活中,你见过热空气向上升,冷热空气向下流动的情况吗?举例说说。
(四)探究风的成因
1 、凭我们的经验,想一想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2 、看P8的风形成图,讨论风是怎样形成的?
3 、汇报:风是怎样形成的?
4 、小结: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向上升,升到高空会变冷,冷空气向下降,补充到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这样,空气就流动起来了。空气总是在循环流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也就是说,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5 、试画空气流动图
4、《清新空气是个宝》的教案一等奖
教育理念指导
1 、科学课堂回归生活。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同时,新课程标准体现的教育理念之一也指出课程要回归生活。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透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景,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明白科学道理,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生活中随时随处有科学。
2 、注重评价,于细节处导行。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靠“说”靠“教”养成的,而是以各种课堂活动作为载体,以学生的试验设计、认真观察、科学记录、条理表达、乐于合作、善于倾听、客观评价等能力的训练作为切入点,于每一个细节之中,逐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探究习惯而长期形成的。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空气是会流动的吗》
教学方法:讨论、教师演示、学生自主动手实验
学情分析:学生自三年级学习《科学》以来,初步学习了一些科学常识,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但是本册四年级的科学学习将进一步深入,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能较差。
教学目标:
1 、探究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②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2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②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③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②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
教学准备:
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复习巩固
提问: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这节课我们研究什么呢?
2 、进行猜测质疑:
提问:看到这个问题,说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是怎么想的呢?板书课题《空气是流动的吗》
3 、那你们的想法对不对呢?我们做个小试验吧。
二、自主学习
1 、风的形成
(1)分组试验
提出问题:如果请一个同学来吹个气球,并且对着脸放掉气球中的气,会有什么感觉?
让学生汇报:
归纳总结:空气是会流动的
(2)讲解:这样流动的空气就是风,风的形成是空气的流动造成的
(3)验证试验结果
提出要求:同学们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空气会流动吗?
(4)鼓励学生:
祝贺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会流动的,而且流动的空气就是风。那课题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啊。
2 、空气的流动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的空气又是怎么流动的呢?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演示P6实验二
①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②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③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④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⑤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归纳:热空气是上升的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质疑: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②结合生活实际推论: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打开冰箱冷藏室
③的吃结论:冷空气是下沉的
3 、冷热空气的对流
(1)质疑并提出问题: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呢?
(2)演示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4)了解冷热空气对流图并归纳总结
4 、热空气的用途
(1)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风是怎么形成的吗?
(2)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3)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三、课外拓展
1 、动手制作,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合作制作热气球、孔明灯。
2 、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向爸爸妈妈汇报。
设计特色简述:
本教学设计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实际,具体分析学情。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师演示实验结合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自主动手,从中得到实验结果,学到科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列举生活实例,从而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合作中、讨论中快乐的学习。
板书设计
冷空气和热空气
空气是会流动的热空气上升
冷空气下沉
热气球孔明灯
学生实验记录单:
1、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手放在点燃的蜡烛上的感觉:
纸蛇转动说明:
2 、热空气上升的原因是什么?加热一只纸杯里的空气,松开扶住木棍的手后
5、《清新空气是个宝》的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学会冷热空气对流和风的形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
蜡烛、火柴、纸蛇、玻璃片、孔明灯、纸套、香、集气瓶、透明水槽、热水、冷水、有关孔明灯视频、 PPT课件。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准备好的孔明灯,提问:老师手拿的这个是什么?面装的是什么呢?
3 、猜测,点燃孔明灯下面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
4 、学生讨论、交流。
5 、请两位同学帮助,点燃蜡烛,升起孔明灯。
6 、谈话:你知道孔明灯为什么会上升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热空气,什么是冷空气。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同时板书: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受热后会怎样流动吗?
实验1:感觉热空气
让学生点燃蜡烛,用手分别放在蜡烛火焰的上面、四周、下方,感觉什么地方最热?(安全教育)
1.学生猜测。
指名学生回答。
2.谈话:刚才,哪位同学说得对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
5.提问:热空气是向哪里流动的?
6.学生回答。
7. 小结: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
实验2: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1 、讲述: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 、提问: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3 、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板书:上升↑)
(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
学生猜测、交流。
实验3:认识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在木棍两端各挂一只大小相同的纸套,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套内的空气;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1.提问: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套会上翘?
2.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 小结:点燃火柴后,使纸套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套往上升了。
实验4: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
1 、你想知道冷热空气是怎样对流吗?
2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完成一个实验,同学们要按老师的要求跟着一步步的做,不提前也不落后,小心热水伤到人。
3 、完成实验后,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并填写实验表格。
4 、教师小结:热瓶里装的是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冷瓶里的冷空气下沉流向热瓶补充热空气留下的空间,而热空气向上流动的过程中遇到冷又会下沉,这样就形成了冷热瓶中空气的循环流动。
在第二次试验中,热瓶在上面,热空气上升,我们就看不到对流的现象了。
(四)、研究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 、提问:那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的呢?
(板书:冷空气)
2 、提问:能通过一些事例证明冷空气下降吗?
3 、启发回忆:夏天开空调的房间,冷气飘向哪里?打开冰箱时,“白气”向哪个方向流动?
4 、小结: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板书:下降↓)
(五)热空气的利用
1 、你知道“孔明灯” 、 “热气球”利用了什么原理制成的吗?
2 、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由来及升空原理。
3 、播放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视频资料。
(六)、模拟热气球上升实验
用准备好的塑料袋,蜡烛等做塑料袋上升实验,注意不要烧到塑料袋,不要烧到手,体验成功的快乐。
(七)、热空气及冷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1 、制冷空调及取暖器安装在房屋的.什么位置比较好?为什么?
2 、小组讨论并汇报。
(八)、课后作业
请根据本课所学,查找资料,知道“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板书设计:
2 、热空气和冷空气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6、品德与社会《粮食是个宝》优秀教学反思
《粮食是个宝》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们了解粮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知道粮食与生活密切相关、缺其不可,从而让孩子们懂得珍惜粮食的道理,并能从自我做起。
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把本课分成了四大部分进行:
一、在上课伊始我用介绍好朋友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了四个粮食的图片,并展开提问使学生们充分认识他们。此环节孩子们积极性很高,但说得不太全面,而我对其牵引不够,有很多常见食品没有说出来。
二、我用小童话的形式引出了第二个环节“馒头的诞生”,并用馒头的口气采用请小朋友作旅行的方式配合课件图片向学生们介绍了馒头的诞生过程。此环节形象生动有趣很受学生的欢迎,但课后经过其他老师的点评和自己的反思觉得此处处理得过于简单,孩子们没能很深刻的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现在我想如果在介绍馒头诞生的某一个环节是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因我我们是农村小学,对于种麦子并不陌生,孩子们可以说出父母的劳动过程,能更深刻的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三、在第三环节感受粮食的重要的环节,我是以课件图片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了世界各地区人们受灾的情形。但是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的,对于粮食不可缺少之一主题口的不紧密。我想如果创设一个假设的情境,逐天深入的让孩子们想象没有粮食会怎样,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
四、在以上三个环节之后我安排了“议一议”,出示了课本上的练习图片,让孩子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做得对不对?你是怎样想的?”。在此环节积极性很高,回答问题很积极踊跃。但是,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很差,普通话也不太好。另外,对学生的回答作为教师的`我指导和牵引得不够,另外,此环节用时太长,当然这主要是前两个环节设计的不太完美,很快就结束,所以我在最后环节多拖延了一些时间。
从上课的总体说我感觉我的优点是创新性强,利用二年级孩子的童心特点设计了童话的表达方式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激发了他们课堂的积极性。而主要的不足就是在整体设计上重点突出的不够,致使学生最后思想的生成不深刻;另外我在课堂上的掌控能力不太好,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解决的不及时准确。
通过自己的多次备课,课堂教学,及课后老师们的点评,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想一节不太成功的课也许更能促使我们走向成功,它就是我成长的阶梯。
7、《人有两个宝》的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完了拼音、认识了部分生字,阅读了几篇小韵文之后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在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如学生已会读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课文能读通后,请他读给小组内的小伙伴听,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帮他指出读得不对的地方,并帮他改正。学习生字“人、个、大”时,请小组讨论这三个字中的“人”在写时有什么变化,虽然有些小组由于合作意识不强,而导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我想这也很正常,以后只要合作得多了,他们也就会越来越默契,这样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8、《人有两个宝》的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有两个宝》的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师:小朋友们在你们的身上有许多的小宝贝,我们来猜个谜语,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吗?
一棵树上两个杈,一个杈上五个芽。(谜底:手)
师:小朋友能用手做什么呢?(尽量扩展学生的思维,说出能干很多的事情。)
生:我可以用手写字。
生:我可以用手打扫卫生。
师:是的,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是人的劳动创造。请小朋友想想,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
揭示课题:1。人有两个宝(出示ppt)
师:哪位小朋友来读读,“两”和“宝”这两个字?
生:读“两,宝”。
师:我们齐读课题,“人有两个宝”。
师:你读了这个题目之后有什么问题吗?
生:人有哪两个宝?
出示出示图片。
师:你能从图片上看到吗?
指生回答,回答问题时注意说话要完整,表达要清晰。
(启发学生说话,双手是人的一个宝,大脑是人的一个宝。)
梁复梅老师和我上的是同一节课,也是同一课时,在总体的教学设计上却有所不同。
【案例】
出示本班学生画得一幅画。
师:看看老师手中的一幅画,我们大家来猜猜是我们班级谁画的吗?
生:夏原德。
师:不错。这幅画就是我们班级夏原德画得。看看他的双手是多么的灵巧呀?
师:正是因为我们有灵巧的双手和聪明的大脑,我们才可以画出这么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有两个宝》这篇课文,一起来学习双手和大脑对我们的作用。
【反思】:
这是我上的第一节上的阅读课文,在导入的时候我用的是谜语导入,低年级的儿童玩心比较的大,用猜谜语游戏的方法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为是第一次用谜语导入,我在引导学生猜谜语的时候不够到位。当引导学生说说我们用手可以做什么事情时?学生的回答很完整而简练。当出示课题时,学生是情不自禁的`齐读了课题:《人有两个宝》,但当学生读“两”和“宝”时,学生读的第三声不到位。当让对学生对课题质疑提问的时候,学生不明白我的提问?就直接回答了这个答案。看图说话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也是比较高的。
梁老师设计的导入环节很简单,她借助本班学生画得一幅图片,巧妙地利用这幅图片进行导入。让学生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来强调手脑的重要性,学生的积极积极性很高,更容易清楚的明白与本课相连的意思。
同样的一篇课文,在不同的思想的牵引下有着不同的教学设计。但是不同的教学设计却拥有着同样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断的吸取知识的精华。
9、《人有两个宝》的课堂教学反思
《人有两个宝》是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根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手脑相长歌》改写的儿歌,主要讲了双手和大脑的重要性,强调了只有双手和大脑相互为用,彼此促进,才能有所发明创造。课文语言通俗,琅琅上口。
在教学课文时,我先带领小朋友们认识了句号,告诉他们句号就是文中的小圆圈,有几个小圆圈代表就有几句话。并请小朋友们数一数课文共有几句话,他们毫不费力的`数出有三句话,这样为下面的分句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与直观形象的插图相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便于学生理解,也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双手会做工中的做工时,我让学生拿出一张白纸,把自己的小手画出来,因为手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了,学生可以说出手能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于是我指导他们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我的小手会 ,在这个基础上,让说话能力较强的学生再试着练说我的小手会 ,会 ,还会 。这个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教学效果还不错,大家不妨一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但因为一年级的学生阅读经验贫乏,我虽然作了多次的范读,但朗读效果还是不理想,拖读顿读情况还时有发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运用各种方法帮助他们很好的朗读课文。
10、小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身上的五个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身上的五个宝》,欢迎大家分享。
【活动目标】
1、区分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并尝试着按颜色进行分类。
2、通过操作活动,感知5以内的数量。
【活动准备】
1、太阳妈妈图片,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的标记、花瓣若干,五只小篮子、背景图一张。
2、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以太阳妈妈的身份与幼儿打招呼:“小朋友们好!”引导幼儿与太阳妈妈打招呼。“今天我带着我的宝宝们来到了幼儿园,你们欢迎我们吗?”
二、区分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
1、分别出示太阳妈妈的五个宝宝(五种颜色标记)。
“这是红宝宝,小朋友们好!”引导幼儿与太阳宝宝打招呼:“红宝宝你好!”依次介绍、认识其他四种颜色。
2、感知5以内的数量:“一共有几个宝宝呀?”师生一起数一数。
3、小结:“太阳妈妈一共有五个宝宝,它们是红宝宝、蓝宝宝……”
三、尝试按颜色进行分类。
1、幼儿找花瓣。“刚才,太阳宝宝在来幼儿园的`路上捡到了许多花瓣,它们悄悄地藏了起来,在哪里呢?(贴在幼儿的小椅子背面)”“你找到了几片花瓣?是什么颜色的花瓣?”
2、幼儿送花瓣。让幼儿将找到的花瓣按颜色送还给太阳宝宝,边送边说:“红花瓣,我送给红宝宝……”
四、粘贴太阳花,巩固对五种颜色的认识及5以内的数量。
1、“这些花瓣开开心心地围在一起,看,变成了什么?”出示粘贴好的太阳花,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这朵太阳花有几片花瓣?”“花芯里有几个圆点?”“花瓣是什么颜色?”“圆点是什么颜色?”
2、幼儿粘贴,提出操作要求:“你想来做一朵太阳花吗?”“做的时候要看清花芯里有几个什么颜色的圆点,就找几片什么颜色的花瓣做朋友。”
3、幼儿操作完后,拿着太阳花和客人老师一起看一看、说一说。
五、展示幼儿作品。
将幼儿粘贴好的太阳花布置在花园里。
【活动延伸】
学习用两种不同颜色的花瓣进行间隔排序来粘贴成一朵太阳花。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