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接受风雨的洗礼》教案一等奖
1、品德与社会《接受风雨的洗礼》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
遇到烦恼和挫折,如何正确对待,学会调适。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学会正视和直面身边的一些困难和挫折,并发现有些只是很容易解决的小问题,要学会分享心情,体察自己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1. 在小学生中大量收集学生面对各种挫折的案例。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学会成为集体里的合作者
CAI配合播放:琳琳的故事
要求学生认真看,认真想:比赛失败就意味着琳琳真的很差劲么?如果你是她,会怎样想?
分组讨论琳琳的想法正确么?如果不这样对待挫折,故事又会怎样发展呢?(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事情,勇敢的面对挫折和失败。)
活动二:与伙伴合作探究各个击破
再来看看我们上次收集的那些“烦恼”一起来商量讨论,解决问题、打败烦恼的最佳办法和途径有哪些?
1.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组内成员感兴趣的问题。
2. 小组成员共同研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3. 小组代表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同学们针对实际,出谋划策,逐个解决现实生活中影响我们心情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并互相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求助”这一好办法——发现在困难面前,自己并不孤单!并将好的`解决办法记下来。)
活动三:与伙伴共同研讨总结方法
老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总结出这样四个对付挫折办法,(课件演示)齐读四个方法。
1. 有勇气面对挫折
2. 有毅力战胜挫折
3. 调整自己对挫折的认识
4. 笑对人生,正视挫折
同学总结,完成教科书后的留白。
活动四:与伙伴共同分享迎接彩虹
当大家靠自己战胜了烦恼,让心情变轻松后,唱歌励志《阳光总在风雨后》。
教师总结:像这样对付挫折的方法还有很多,就像今后我们会遇到的挫折也会有很多一样,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关键看自己是否能积极地面对他,正所谓“笑对人生”,在积极心态下,人的思维也会灵敏许多,那么找到战胜挫折的方法就非常容易了。祝每位同学都拥有晴朗的阳光心态,快快乐乐的学习,轻松愉快的生活!
2、品德与社会《接受风雨的洗礼》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道在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探险对于人类历史进步的重要意义。
2.学会全面地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
3.粗略了解一些著名的探险事实。
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学生有关哥伦布、麦哲伦的内容,请他们就自己了解的内容进行发言。教师应肯定学生的发言,并告诉他们在今天的课上将会了解得更多。
2.探究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46页的课文。教师强调:“课文告诉我们,欧洲有大约1000年左右的时间是处于宗教统治之下的,发展非常缓慢,也相当落后,但是到了14―15世纪开始发生变化。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就是重要的标志。为什么他们的探险那么著名,一直到今天还被人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进行探究。”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引导他们得出括号中的结论,鼓励他们在讨论中参考教科书。教师还可以将地球仪或自制的代用品发给学生,鼓励他们在思考和发言时利用地球仪。教师也应充分地利用地球仪启发学生。
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得到了什么结果?(“发现”了美洲大陆,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发现要加上引号?(因为美洲大陆本来就存在,只不过当时的人们不知道。)教师可以参照资料库的有关内容对这两位探险家做简要介绍,并注意对学生在导入活动中的发言做补充或修正。
“海洋不再是障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过去人们对于自己居住的陆地以外的地方并不了解,不知道海洋的另一端是什么,也很难直接与居住在遥远地方的人们相互交往,但是在哥伦布和麦哲伦的伟大探险之后,人类可以在海洋中航行,往来于各个大陆之间。)
在哥伦布、麦哲伦之前,各个洲居住的人们有没有来往呢?是怎样来往的?(有来往,主要是通过陆地上的道路。)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到中国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带到了阿拉伯国家,然后又带到了欧洲,沟通了东西方文明。
比较一下陆地交流与海上交流有哪些不同?(利用地球仪,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首先,使得交流更加方便、直接,比如,从中国到埃及、从中国到欧洲、从欧洲到印度都是不可能直接到达的`,因此往往要通过许多国家一次次交易,价格会越来越贵,而且如果某个国家或地区有战争,交流很容易中断。其次,用来交换的物资数量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没有火车、飞机的时代,一艘木船也可以运送几千千克的物资。但如果是陆地交流,只能用马、骆驼等,是无法与之
比的。又如,速度加快。过去骑马每天最多走几百里,而且晚上必须休息,而在海上只要几个人轮流工作就可以昼夜航行等。)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像。
海上交流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参考教科书第46~47页的内容得出答案。
为什么本课题的名称是“血与火的时代”?(欧洲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掠夺财富、贩卖奴隶、不平等交易、侵略等,给非洲、美洲、亚洲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3.教师总结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3、品德与社会《接受风雨的洗礼》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2.通过观察了解,让学生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3.让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对自己的爱,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三、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社会上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
2.教师搜集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利的法律条文。
3.制作一段录音,内容为“一名普通教师的心声”
4.让学生课前搞一个调查采访活动,看看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我们周围充满着爱,有来自爸爸妈妈的爱,有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我们每天大部分生活在学校里。为了保证我们的健康、愉快地成长,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呢?
2.板书:来自社会的爱
(二)学文明理
1.学校中的爱
(1)看图片,说说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2)学校里还有很多部门,自由讨论:这里工作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安全,提供了哪些服务?
(3)展示调查结果:说说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4)让学生说说自己调查后的看法和感受。
(5)听老师诉心声,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感受老师的苦与乐。
2.社会的爱
(6)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的爱,也得到了来自大家庭的爱。出示图片,说说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
(7)根据日常生活的体验,说说自己从哪里感受到社会的爱。
(8)看图提问: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9)出示教师搜集的`的社会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让学生感受自己所受到的关心和保护。
(三)课后拓展
1.呈现学生的观察记录。
2.提示学生参考书上的范例,自己到生活中去观察。一方面是通过观察,让学生更了解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社会事物的敏感性。
(四)课外知识
1.出示我们国家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和意识到我们的社会对儿童的关心和爱护。初步知道自己有保护自己的权利。
2.让学生了解得更多,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
3.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
(五)总结: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长大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贡献,报答大家对我们的爱。
4、品德与社会《接受风雨的洗礼》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让同学认识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了自身的生长付出了心血,使同学感受到他们对自身的爱,并懂得自身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2.通过观察了解,让同学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保护。
3.让同学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维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少年儿童生长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使同学感受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对自身的爱,懂得自身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三、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社会上常见的一些为维护少年儿童健康生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
2.教师搜集一些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利的法律条文。
3.制作一段录音,内容为“一名普通教师的心声”
4.让同学课前搞一个调查采访活动,看看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我们周围充溢着爱,有来自爸爸妈妈的爱,有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我们每天大局部生活在学校里。为了保证我们的健康、愉快地生长,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呢?
2.板书:来自社会的爱
(二)学文明理
1.学校中的爱
(1)看图片,说说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2)学校里还有很多部门,自由讨论:这里工作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平安,提供了哪些服务?
(3)展示调查结果:说说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4)让同学说说自身调查后的看法和感受。
(5)听老师诉心声,让同学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感受老师的苦与乐。
2.社会的爱
(6)在生长过程中不只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的爱,也得到了来自大家庭的爱。出示图片,说说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
(7)根据日常生活的体验,说说自身从哪里感受到社会的爱。
(8)看图提问: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同学自由讨论。
(9)出示教师搜集的的社会常见的一些为维护少年儿童健康生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让同学感受自身所受到的关心和维护。
(三)课后拓展
1.出现同学的观察记录。
2.提示同学参考书上的范例,自身到生活中去观察。(一方面是通过观察,让同学更了解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同学的观察力,和对社会事物的敏感性。
(四)课外知识
1.出示我们国家有关维护儿童法律法规,让同学了解和意识到我们的社会对儿童的关心和保护。初步知道自身有维护自身的权利。
2.让同学了解得更多,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关维护儿童法律法规
3.让同学说说自身知道的有关维护儿童法律法规。
(五)总结:
我们在生长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长大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贡献,报答大家对我们的爱。
5、品德与社会《接受风雨的洗礼》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
使同学认识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通过了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培养同学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态度,使同学认识到科学技术要为人类造福。
2、行为与习惯
让同学了解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同学将学科、爱科学的热情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怀着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协助同学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同学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并对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能持有正确的态度。
3、知识与技能
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培养同学观察问题的能力,增强同学对科学技术的了解,培养同学对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通过争辩赛等活动,增强同学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4、过程与方法
同学通过关注周围的生活和收集有关科技资料,认识到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世界,让同学通过争辩赛、故事会等活动,认识到科学技术既能造福人类,也会危害人类,我们应正确对待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课时布置: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请同学观察周围的生活,看看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有哪些科技产品,收集有关资料,对这些科技产品作大致了解。
2、请同学访问家长或者亲朋好友,了解以前生活中的日常物品和现在有哪些不同。
3、收集一些科学家生长经历的小故事。
导入
播放录像,请同学观看神舟五号载入飞船胜利的局面。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是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胜利的局面,也看到了航天英雄杨利伟叔叔从太空中凯旋归来,神舟五号的发射胜利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振奋与自豪,这说明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了,想一想,为什么我国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呢?这要归功于我国科学家的奋发努力和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同样,我们在生活中也感受到科学技术带来的好处。
教学互动一(衣)
1、教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吴家嘴村小学六(2)班的讨论会,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扮演五依蒙和朱爱先两位同学,进行发言,先说说衣服与科技的关系。
2、再请班级同学根据已收集的资料对王依蒙同学的'发言进行反驳。
3、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些服装上的商标牌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看看服装的面料成分是什么,其中包括着哪些科技成分。
4、请同学扮演科学家,充溢自豪感地为介绍智能服装。
教学互动二(食)
1、教师请同学说说今天家里吃了什么饭菜,再请同学说说这些饭菜和科技有无关系,有怎样的关系,例如所吃的蔬菜是大棚蔬菜,米饭是杂交水稻生产的,一些肉类食品是养殖加工生产的等。
2、教师为同学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和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的故事,并让大家谈谈感受。
3、请同学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说说食品生产中还有哪些科技发明。例如罐头的发明、杂交水果的培植等。
教学互动三(住、行)
1、教师给同学展示摩天大楼和磁悬浮列车的图片,让同学说说我们的居住与出行和科技有什么样的关系。
2、让同学根据生活中的观察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技术先进的建筑和交通工具。
3、教师为同学介绍磁悬浮列车。
4、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跨越时空的来信”,想像未来的交通工具是怎样的。
教学互动四
1、将同学分成四个组,就“衣食住行”每组就某一方面来谈。
2、再请每组同学设想一下50年以后我们的衣食住行将会是怎样的,请每组派代表上台来发言。
6、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社会呼唤诚信》教学反思
《社会呼唤诚信》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关注社会诚信问题,愿意为打造诚信社会出一份力,也做一个呼唤诚信的社会人。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课堂成为触动心灵的场所。在这节课...
《社会呼唤诚信》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关注社会诚信问题,愿意为打造诚信社会出一份力,也做一个呼唤诚信的社会人。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课堂成为触动心灵的场所。
在这节课中,我把当今人人耳熟能详的三鹿奶粉作为题材。让学生们有话可说,更能真切的去感受诚信的重要性,在自然而然中培养了他们的道德观,把主动权让给孩子们,创建了一个涌动的课堂。
二、让兴趣引领学生主动学习。
夸美纽斯说过:知识的开端永远来自于感官。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最容易被他们所接受,要创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不要给学生压力。所以在本节课中我以身边的真实事例买新手机和买水果等话题来抛砖引玉,让学生们理解到社会中的各种承诺形式,继而引出诚信的话题,并通过观看海尔砸冰箱的视频这一正面的事例和通过图声并茂的三鹿奶粉这一反面事例来进行循循善诱,在讨论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并在教学中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并学会向学生学习,让学生凭着自己的智慧去理解,让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学生的.感受就是最好的品德教育,让学生从轻松的氛围中走向自信,让轻松成为课堂的主调。在轻松的课堂中领悟到诚信的重要。
通过这节课使学生认识到诚信对于人生的重要性,诚信是做人的一种品质,是个人成就事业的根基。要培养诚信的良好道德品质,就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应该做到诚实、诚恳、实事求是,重信用,守承诺。
7、品德与社会上册《多与少的思考》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多与少的思考》一课出自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资源、人口的现状,我国虽然地大物博,总资源丰富,但因总人口太多,所以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非常低。在了解了我...
《多与少的思考》一课出自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资源、人口的现状,我国虽然地大物博,总资源丰富,但因总人口太多,所以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非常低。在了解了我国资源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自发产生节省资源的想法,从而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人口”与“资源”这些概念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离他们的生活也比较远,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是本课的难点。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遵循“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课前让学生选择性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资源,并在课堂中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掌握主动权,比枯燥地讲解什么叫资源效果更好。
品德与社会课程建立在学生的生活体验及现有认知上,因此我在课堂中设计了一个情境——把粉笔分给多数学生,产生一盒不够分的结果,再通过问题“把这一盒粉笔比做我们国家的资源,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我国的资源总量虽然多,但是因为人口太多了,所以仍然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再通过数学算式:总资源÷总人口=资源人均占有量,让学生了解到节能及控制人口的'必要性。
在课的最后,向学生发出了“低碳生活”的号召,并要求学生制定详细的计划,并把这些细则落实到生活中,形成节约能源的生活好习惯。比如:除了人口计划之外,我们还能做到哪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保护环境、节约用水、节约用纸……最后通过反映实际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段与社会现状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用事实说话,从而提高本节课讲述的可信度。
品德课是一门综合课,主旨是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学习者参与现实的生活,要活用知识,在参与中学习,是社会参与的过程。并在学习中提高自己思考的能力,发展多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8、《父母的难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反思
我们的学校教育,希望孩子能成为家庭的一员,融入到他们自己的家庭中去。其实,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很多的孩子是自己家庭的中心,但父母只是把他们当作自己全部的.希望“供奉”在那里。并不是孩子自己不愿为家庭做一些事情。大多情况都是因为家长过度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恨不得孩子将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学习“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家里的事情不用管”几乎成了许多父母的口头禅。不经意间,孩子们锻炼和成长的机会被家长的“关心和呵护”剥夺了,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也就淡漠了。
学习之余,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孩子的学业和身心的发展都非常有益。适当做家务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生活智慧;有利于强化孩子的亲情观念,通过家务劳动,使孩子有机会与父母进行沟通与交流,体会父母的艰辛,培养孩子对家庭和父母的责任感。
如此有益的一件事,家长何不让孩子尝试一下呢?在培养孩子做家务时,家长可以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孩子从事家务劳动,扫地、洗碗,擦玻璃,不是纯粹减轻父母的负担,而是通过这种形式,使孩子拥有参与家庭建设的机会,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独立性,自信心和动手能力。并增强与家人的配合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