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相映生辉的东西方文明》教案一等奖设计
1、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相映生辉的东西方文明》教案一等奖设计
课题:《叹为观止的艺术殿堂》
【活动目标】
1、知道古今中外的艺术文化都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成就。
2、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3、教育学生热爱古今中外的艺术文化。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确定各组的学习内容;准备相关的图片与文字材料,做成多媒体演示文稿,作为学生学习内容的补充;
学生准备:课前分组学习,设计好交流学习的程序;自制演示文稿。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收集相关图片等。
学生准备:搜集古今中外艺术成就。
【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 欣赏画面、引出课题
(播放从网上下载的绘画艺术作品、建筑艺术作品和雕刻艺术作品)
师:艺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的,东西方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令人叹为观止,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上节课的安排,来分组学习“叹为观止的艺术殿堂”这部分内容。(板书课题:叹为观止的艺术殿堂)
但是在学习之前,老师想问一问大家:“叹为观止”是什么意思?又是什么让我们叹为观止呢?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1:我对“叹为观止”的理解是:对看到的事物给予最好的称赞,说明这件事物太好了,太完美了。
生2:让我们叹为观止的是古今中外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看,通过同学们的介绍,能不能让我们感受到各种艺术文化形式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
二、 再看画面、了解绘画种类
师:人类从事绘画创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当原始人还居住在洞穴里茹毛饮血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在两万年前的洞窟里和数千年的彩陶上,都留下了人类早期绘画的例证。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由于民族历史、文化和地域等不同,绘画的种类也不同,你知道刚才我们看的画都属于哪些画种吗?(再次播放PPT)
请同学们注意倾听绘画艺术小组的汇报
1、“绘画艺术”小组
生1:我们小组负责向大家介绍绘画艺术。绘画艺术大致可以分为油画、国画、版画、素描、水彩画、水粉画等。
生2: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油画及一些代表画家及他们的著名作品。(利用演示文稿进行介绍,内容略)
生3: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个中国的国粹——国画艺术。(内容略)
生4:我负责向大家介绍版画、素描、水彩画及水粉画的特点。
生5:小结:我们小组在学习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无论是西方的油画还是中国的国粹——国画,都是有着悠久的光辉历史的文化艺术形式。在当今文化大融合的今天,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缺少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形式,他们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了。
师小结:
1、按表现对象和内容绘画分:宗教画、历史画、风俗画、人物画。
2、按绘画工具和材料绘画分:素描、油画、版画、壁画及中国画。
3、其中中国画和油画是东西方两大绘画体系的典型代表画种。
师:你能将搜集到的绘画展示给大家并且说一说是谁画的及它属于哪种风格的画吗?
师:哪位同学学过油画?请给大家介绍一下油画的知识吧!
师:(出示蒙娜丽莎的画面,)你知道这幅画吗?你都在哪里见过这幅画?你看了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师总结:壁画是绘制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是非常古老的绘画形式。壁画可以画在不同的建筑物上,(边说边播放敦煌壁画)有石窟壁画、寺院壁画、宫室壁画等形式。在生活中绘画艺术和建筑艺术、雕刻艺术有着完美的结合请注意倾听建筑小组和雕刻艺术的`汇报
2、“建筑艺术”小组
小组向大家展示古今中外的建筑艺术。
生1:建筑艺术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他从古到今都被世人所重视,也使世人为它付出了心血和智慧、力量。
生2:下面大家看到的是古代的建筑。(利用演示文稿,展示东、西方古代的典型建筑)从这些古代宏伟的建筑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代的劳动人民就具有着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个国家没有古代建筑,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没有历史、没有辉煌的过去。
生3:看过了气势磅礴、辉煌雄伟的古代建筑,就由我带领大家来畅游当今世界,去看看现代化的建筑艺术成就。(利用演示文稿展示东、西方的现代化建筑的典型)现代化的建筑,是生活在现代化社会的人们利用高新科技进行的创造,这些建筑不光是美术与建筑的结合,更体现了人们改造世界、征服世界、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
生:4:小结:通过我们小组的介绍,我相信大家一定对建筑艺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将来也能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讲述故事、看视频,体会、感知东西方艺术的神韵、菁华和魅力
1、达芬奇创作《最后的晚餐》的故事
2、建筑艺术故事
3、雕刻艺术故事
思考:想一想,这些艺术家为什么能取得杰出的成就?
他们对待艺术的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四、总结回顾,情感升华
2、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相映生辉的东西方文明》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材料,认识自己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身体的变化、学习的进步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知道自己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学校生活,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帮助。
(2)能力目标:能收集和整理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有关资料,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分类整理,制作自己的成长纪念册,培养收集资料、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能为自己的成长进步感到骄傲,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回忆学生成长的足迹,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演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从入学到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逐渐成长)
师(深情地):六年前,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天真烂漫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样诱人。
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呀!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课堂上,我们专心听讲,认真学习,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活动中,我们积极参与,争先恐后,就像是雏鹰展开了理想的翅膀;艺术节上,我们施展才华,纵情歌唱,在嘹亮的歌声中我们健康成长!
2、师: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录像片段,你想到了些什么?
(自主交流)
3、师:亲爱的同学们,不久我们就要和我们的小学生活说“再见”了,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已经从丫丫学语的孩童成长为了青春亮丽的少男少女。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难忘的小学生活,记录下我们成长的足迹吧!(提示课题:我的成长足迹)
(二) 展示资料,探究记录方法
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成绩册等,你能把最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资料展示给大家吗?让我们来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
2、学生上台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并作简单的说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面适时予以鼓励、表扬。
3、师:看到同学们收集的这些珍贵的.资料,老师真为你们的成长进步感到高兴。如果能把这些珍贵的资料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那该多好哇!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同学制作的成长册,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呢?
4、(演示教学课件:展示教师课前制作的个人成长记录册)
5、师:看过了这个成长记录册,你觉得怎么样?你想不想也做一个这样的成长册,来记录自己成长的足迹呢?你觉得制作这样一个成长册,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聪明的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你想和小组同学一起分享你的想法吗?
6、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指导,尽可能地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讨论中。
7、小组交流。各组同学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师生共同评价。
8、老师梳理学生的回答,给予指导。如:按时间顺序记录成长中的大事,设计成长册的板块、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给自己的成长册起一个有意义的名字等。
(三)合作学习,制作“成长册”
1、教师给学生发放下列表格,鼓励学生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撰写“成长大事记”。(表格附后)
2、小组合作,展开竞赛,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教师予以适时评价和鼓励。
3、学生自主设计自己的成长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困难。
(四)个性展示,交流成长快乐
1、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成长册,并交流自己成长的快乐。
2、对于新颖、有个性的设计,教师予以表彰鼓励。
3、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相映生辉的东西方文明》教案一等奖设计
主题目标:
1知道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文明的主要文明成果,体会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
2探讨文明古国的产生与自然环境,特别是和大河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系统论认识。
3在学习活动中,养成主动进行合作分享和倾听、理解他人观点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师生广泛收集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文明的相关资料,包括书籍图片和音响资料,同时了解这些文明成果在现实生活中的状况。
2.查找或绘制四大文明古国早期遗址分布图。
教学重、难点
收集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文明的主要文明成果,了解这些文明成果在现实生活中的状况,培养学生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事件。
授课时数:3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主题:文明古国的遐想
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感受了华夏文明的伟大,四大发明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成果,据历史记载,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也创造了丰富的文明,现在我们就去领略一下吧!
二、尼罗河孕育古埃及文明
1.课件展示:尼罗河全图
教师介绍指出尼罗河自北向南贯穿埃及,这条河受到了许多埃及人的赞美。
点名诵读古埃及人赞美尼罗河的诗句。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上74面,分析:古埃及人为什么赞美尼罗河?(知道尼罗河不仅给古埃及人带来生存必需的淡水,而且它的定期泛滥也带来肥沃的泥土,为埃及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初步认识环境对文明产生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古埃及文明的巨大成就
(一)埃及的农业和数学
1.教师: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埃及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还带来了哪些问题,对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74面,分析讨论交流(尼罗河定期泛滥冲毁地界,需要每年重划田界,导致了人们计算的要求,促进了数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埃及的建筑艺术
1.提问导入:现代人提起埃及,首先会想到什么?
课件展示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
学生介绍他所知道的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展示课前收集资料)
2.教师归纳总结:它们是埃及人民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体现了古埃及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现在,人们到埃及去旅游就是去领略人类在几千年前创造的灿烂文化。
(三)古埃及历法
1.师生交流:元旦是依据什么历法确立的新年,这种历法是依据什么制定的?(教师介绍:现行历法是公历,它是以太阳运行周期作为制定依据的,早在几千年前的埃及已出现。)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5面,分析:太阳历是怎样产生的,对世界有哪些影响?(是人们依据尼罗河的涨落创制的,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的,现在世界通用的历法就是从它演变来的。)
3.教师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依据农历确立的。引导学生归纳:全世界通用的是公历,中国仍然同时使用农历,其他国家也曾经制定并使用了不同的历法。(为学生认识世界文化多样性奠定基础)
(四)古埃及象形文字
1.课件展示图片,猜一猜它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2.教师介绍:这种象图画的东西就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后来演变成了埃及现行文字。这种文字已被成功破译,是我们对古埃及历史了解得非常清楚。
(五)木乃伊
1.课件展示木乃伊图片。
2.学生介绍木乃伊的情况。
3.教师根据学生介绍情况进行点评:木乃伊的制作反映了古埃及人高超的医学技术,也反映了古人长生不老的宗教信仰。
四、小结
课件展示:开罗街景,配音朗诵(小结):站在尼罗河边,我们浮想联翩,就象是坐上了穿越埃及几千年文明的时空飞船,感受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当你走在开罗的`大街上,面对遍布街头的广告牌、商店和超级市场,你又会感道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气息。这就是开罗,这就是埃及,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在这里融合。古老的埃及正走向繁荣和兴盛。
五、拓展延伸
埃及是一个与中国有着同样古老文明的国家,让我们来看看这两个文明古国的辉煌成就。(课后填写教材76面的表格)
六、寻访文明古国——古巴比伦
1.激趣谈话:通过上一节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古埃及的许多文明成果,现在我们自己来寻访另一个文明古国——古巴比伦。
2.合作探究:分小组学生展示和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建筑、法典、w w w.xxjx sj.c N历法、农业、文字等方面),并介绍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上图书馆查资料、上网、访问等)。
3.课堂交流:小组代表汇报探究成果。
4.教师引导思考如何使收集到的资料更加全面。
七.联系实际,加强认识
引导学生了解古文明成就的现代命运。
教师小结:埃及和古巴比伦文明成就对人类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稍后的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它的促进下发展起来的。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犹太人从那里学到了神学,并将它传播与世,阿拉伯人从那里学到了建筑学,并以此影响了整个中世纪欧洲。
第二课时
活动主题:母亲河和文明古国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长江之歌》
师:这首歌曲极力讴歌的是哪条河流?诗人为什么赞美长江?(提示用歌词来回答)事实上每一个文明古国的诞生地往往都有著名的大江大河。(板书:母亲河和文明古国)
二、寻古探幽,探究明理
1.课件展示四大文明古国早期文明遗址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些古老文明诞生的地理条件有哪些相似之处?(都分布在大河流域,而这些大河往往被称为这些文明的母亲河。)
2.分小组探讨:为什么人类早期的文明通常出现在大河流域?
教师用媒体显示大河流域充沛的水资源、肥沃的土壤、温和湿润的气候、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便利的交通等图片,对学生的探讨进行暗示和引导。
3.课堂交流:小组代表汇报探讨成果.
4.教师小结:母亲河用他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用他的勤劳和智慧培育了远古文明。人民对他的赞美是我无法形容的,还是来听一听《长江之歌》,感受一下吧。本文由小学教学设计网收集
5.欣赏歌曲,强化认识
三、活动拓展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江大河培育了远古文明,孕育了文明古国。我们这里现在相当繁荣,有哪些条件有利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人民是怎样利用这些条件促进社会发展的?
第四课时
活动主题:爱琴海上的回声
一、激趣导入,谈话揭题
师:在四千年前的欧洲南部,新的文明中心在希腊爱琴海地区产生了。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没有希腊,无法想象欧洲文明会是什么样子。今日西方世界无处不遗留着希腊文明的痕迹,以至有“言必称希腊”的说法。今天就由同学们带我去领略一下爱琴海的风情和古希腊文明。
二、合作探究
1.分组:将学生分成5个学习小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每各小组可以在伊索寓言、追求科学的声音、坚持真理的声音、公民的声音、运动员的声音等五个内容中选择一个,分组学习,并在组内交流讨论,推选两个同学在班内进行学习成果交流。
2.小组交流学习
组内同学将平时和课前收集整理的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所见所闻在组内交流,讨论决定应该向全班同学交流哪些内容,并确定一人主讲,另一人补充,向全班交流本组学习成果。
3.全班交流
各小组代表面向全班,将本组学习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4.教师小结:
组织同学就各小组同学的学习交流状况进行评价(这一步可以在交流过程中穿插进行),同时就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进行补充,要求学生课后进一步搜集资料,深入学习。
三、活动拓展
课后组织学生阅读希腊神话寓言故事,在班上开展一次故事会。
4、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相映生辉的东西方文明》教案一等奖设计
知识目标:
通过具体的材料,认识自己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身体的变化、学习的进步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知道自己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学校生活,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帮助。
能力目标:
能收集和整理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有关资料,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分类整理,制作自己的成长纪念册,培养收集资料、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能为自己的成长进步感到骄傲,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回忆学生成长的足迹,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演示多媒体:学生从入学到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逐渐成长)
师(深情地):六年前,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天真烂漫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样诱人。
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呀!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课堂上,我们专心听讲,认真学习,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活动中,我们积极参与,争先恐后,就像是雏鹰展开了理想的翅膀;艺术节上,我们施展才华,纵情歌唱,在嘹亮的歌声中我们健康成长!
2.师: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录像片段,你想到了些什么?
(自主交流)
3.师:亲爱的同学们,不久我们就要和我们的小学生活说“再见”了,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已经从丫丫学语的孩童成长为了青春亮丽的少男少女。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难忘的小学生活,记录下我们成长的足迹吧!(提示课题:我的成长足迹)
(二) 展示资料,探究记录方法
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成绩册等,你能把最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资料展示给大家吗?让我们来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
2.学生上台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并作简单的说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面适时予以鼓励、表扬。
3.师:看到同学们收集的这些珍贵的资料,老师真为你们的成长进步感到高兴。如果能把这些珍贵的`资料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那该多好哇!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同学制作的成长册,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呢?
4.(演示教学:展示教师课前制作的个人成长记录册)
5.师:看过了这个成长记录册,你觉得怎么样?你想不想也做一个这样的成长册,来记录自己成长的足迹呢?你觉得制作这样一个成长册,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聪明的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你想和小组同学一起分享你的想法吗?
6.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指导,尽可能地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讨论中。
7.小组交流。各组同学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师生共同评价。
8.老师梳理学生的回答,给予指导。如:按时间顺序记录成长中的大事,设计成长册的板块、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给自己的成长册起一个有意义的名字等。
(三)合作学习,制作“成长册”
1.教师给学生发放下列表格,鼓励学生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撰写“成长大事记”。(表格附后)
2.小组合作,展开竞赛,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教师予以适时评价和鼓励。
3.学生自主设计自己的成长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困难。
(四)个性展示,交流成长快乐
1.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成长册,并交流自己成长的快乐。
2.对于新颖、有个性的设计,教师予以表彰鼓励。
5、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相映生辉的东西方文明》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俄罗斯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96~97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有关俄罗斯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2.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上一节课,透过格林和安徒生的家乡,我们了解的只是部分欧洲的状况。其实,还有一个国家在欧洲占有很大的面积,这就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2.识图练习。在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上查找俄罗斯的位置和范围。
3.阅读与探究。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4~45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图片。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也提供给学生。
思考:(1)俄罗斯的国旗、国徽有什么含义?(2)俄罗斯有怎样的气候特点
(4)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有什么特点?(4)俄罗斯著名的大城市圣彼得堡有什么特点?(5)俄罗斯在科学技术、文化技术、社会经济等方面有什么突出成就?
4.交流与讲解。让学生根据前面活动充分展开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给予补充和讲解。
5.自由讨论。教师引导:“俄罗斯是我国的近邻,两国人民有着长久的友谊和交往,同学们可能也知道一些有关的情况,大家可以交流一下。”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并且给予必要的补充与纠正。
6.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要准备好有关俄罗斯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2.要准备好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3.教学中对俄罗斯的介绍,不要搞成地理知识介绍,也不要面面惧到;只要侧重与比较简单的社会状况、特点和俄罗斯在科学技术、文化技术、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就可以了。
家庭作业
预习与探究关于北美洲的社会状况。
评价建议
就学生对俄罗斯的了解程度给予口头评价。
6、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的教学反思
《我的家乡在哪里》的整个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特点:
一、活动化教学: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有效的活动,层层递进,有序进行,把认知和情感有机地统一于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与各科知识有机地联系,营造愉悦的情境,并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课前调查与课后延伸,拓展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品德生活化、活动化、情感化的特点,让学生在认知家乡、感悟家乡的活动过程中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养成热爱家乡的习惯,展示热爱家乡的行为。
二、合作式学习:
本课多个环节是小组的合作学习。教师通过扩充教材内容,适时恰当地加大了课堂学习的容量,细看学生的活动,由个人呈现搜集的'资料→小组内互换交流→集体共享共识→教师小结。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所有学生都有了参与探索的机会,他们面对面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相互协作,共同参与,整个课堂形成了信息活动的”场”,在充满了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学习。
7、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读懂爸爸妈妈的心》的教学反思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是“在爱的阳光下”单元中的第二课的内容。教学前,我认真研读本课教学目标之后,我感觉教学重点应该让学生在感受父母之爱的同时,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对生活的道德敏感性,学会关心和体谅别人。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真正能读懂父母的心,我设计“假如我来做父母”“我和爸爸、妈妈谈心”两个教学环节:
教学开始,我就用《Family》这一公益广告课件导入新课,学生在直观的视觉感受中,了解到爸爸妈妈的辛劳,拉近了学生与文本,老师间的距离。在 “假如我来做父母”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以书上的情境为范例,通过课件展示出来。明明帮着做菜,口味没有妈妈做的好吃,可妈妈却说“非常好吃”,让学生猜一猜,妈妈为什么那么说,以此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回想自己曾经努力做过什么事,父母又是怎么说的,从而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接着又通过书上的两位同学的烦恼,引到学生身上,让他们交流自己有哪些烦恼,其实这些烦恼产生的根源就是不理解父母,不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懂得父母的心,我采用情景体验,让学生观看我班一位家长给孩子写的一封信件,让孩子理解父母。
教学视频《王祥卧冰》的播放,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小会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弘扬传统美德。孝道名言和调查问卷都以课件的形式出现,让学生一目了然,收到了很好效果。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原则,注意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更深体会到家人的关爱的同时,学会体谅家人。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只有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能学习过更有意义的生活。在价值多元的社会,学生从家庭中所接受的教育和影响不可忽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受到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不能回避,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烦恼,有利于学生更真实地认识自己的父母。教学中如何就地取材,用好这些生成资源,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与课程结合,并且有效整合。让《品德与社会》真正成为一种对于学生生活的有效引导。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8、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介绍我们的学校》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是三年级品社<介绍我们的学校>一课。简单地回顾本节课教学的得与失。
一/教学环节设计还算新颖完整,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整个教学,没有遗漏之处。但经过教研员指导,如果能设计出教学中所需要的台湾同学的来信,展示给同学们看的话,就更生动了。其次,导入的语言有些急切,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
二/在学生收集资料的方面,同学们准备的都很精心,设计也很有新意。
三/在学生展示<学校的布局>时,可以让学生们把自己班级的位置也准确的画出来,并且引导学生说出全校各班级的位置,这样使我们的学校介绍起来,更加贴近学生的表达,也使学校的介绍细致。
四/在介绍<学校的机构>时,可以多介绍老师的一些活动,因为学校不仅有学生的活动,同时,也是老师活动场所,介绍学校离不开介绍老师,这样会使学校的活动更加丰满一些。
五/最后小组汇报的是<校园心语>,最好设计出自己班级活动内容,使学生的汇报会更加亲切自然,有很多的自己心声能说出来。
六/在讲解图片的时候,最好要引导学生能够说出照片背后的故事,实际的感受,这样不但使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同时,让同学们通过对学校的介绍,更加了解了自己以前不知道的故事。
9、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送老师一朵花》教学的反思
经过一个晚上的准备,终于将最终的备课稿与课件定了下来,其实本次比赛前我踌躇良久,因为最近手头上事情实在繁多,怕精力不够。但思来想去,还是不想失去这样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于是在报名截止的那刻向石主任传去了我的报名表格。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明智的,如果没有这节课,我未必对自己的品德教学想得这样全面这样深入。
《我送老师一朵花》是三下第六课的内容,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体会老师为他们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理解和尊重教师,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在师生交往中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意识。我选择了第一课时,主要完成“让学生体会老师为他们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理解和尊重教师,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这部分的目标即可。我围绕此目标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1、我的老师2、我让老师笑一笑3、我把老师记心间4、我问你答5、我的无敌创意,通过这5个小版块,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自然而然地拉近,从平凡的故事与情节中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以及学生对老师的关心与尊重。
课前,我所预设的出彩的环节是“我的老师”这一部分,主要用所借班的老师工作的照片引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在实际教学中,当孩子们看见方晓老师、尹主任的照片时,显得异常兴奋。这一个点的切入,打破了孩子们沉默的状态,投入到发表自己看法的行列中来。其实,教学材料的运用要合理,在教学光盘中以及教材中有关于老师工作的照片,但是要想让孩子们真正投入到思考与讨论中,贴近他们生活的材料会更加实在。也许,这与品德教学中“生活化”理念不谋而合。
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我本来的设计是以一个长长的故事《世界上最美丽的笑容》来导入,目的是想利用别人与老师的感人故事引起孩子们情感的共鸣,但是这个故事一方面比较长,另一方面离孩子生活的距离较远,难以达成共识,所以在二次备课中被我果断的“cut”了。品德学科的教材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老师可以随实际状况对教材进行二次整合,也可以根据时代特点添加与删减部分环节,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品德学科教材的部分内容也许有点滞后,我们不能也将思想停留在“旧”的阶段,跟着时代与时俱进,跟着实事整合教材,这样的品德课才能在“真实”中获得最佳的效果。
以上思考其实并不是本节课中我得到的最大的启发,本课是一节情感类型的课,以前选课也是这样,倾向于选择那种“动情”的课,也许我本身就是个非常感性的人吧,觉得这样的课才能上出自己的感觉。当我初选这个课的时候,脑袋中就出现了这一课的简单雏形,因为徐书记在我曾经上《父母的疼爱》这一课时说:“这种课,要是把人上哭了,你的目标就达成了……”我想他所讲的就是那种叫“情感共鸣”的奇妙东西吧。如果能够像神仙一样,把孩子们带入那个真实而又虚幻的世界,他们一定会感受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雪夜里孤独的感觉,体会到走失的儿童被送到父母身边那份喜极而泣的感动。本课中,有一个让孩子体会老师对他们的爱的环节,孩子们说了很多老师关心、帮助自己的小故事,这时的他们心中肯定已经浮现了很多个令人感动的画面,为了升华这种情感,我播放了两组5.12地震中为救孩子而牺牲的老师——21岁的项倩和51岁的谭千秋,配上那首在央视地震救援现场报道中放过无数遍的女生哼唱歌曲,再加上我声情并茂的文字介绍,当我将这两个故事讲完后,我发现整个班级都沉默了,有一种沉默的让人害怕的感觉。接下来,在音乐声中我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词语也好,句子也好,当许心怡颤颤巍巍举起手来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睛是湿润的,她弱弱的声音“我很感动”的背后其实藏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当她再次嗫嚅着说出“老师是最伟大的人”时,她已经难以控制自己的情感,眼泪便夺眶而出。当我看见她的眼泪流出来的那一刻,自己竟然哽咽地说不出话来,当坐在台下的孩子们用泪眼期待着老师说点什么的时候,我却不争气地抹起了眼角的泪水。我所感动的不仅是项倩与谭千秋在危急时刻用生命诠释着对学生的爱的故事,还有孩子们那最纯真的'心,那柔软地让人心疼的心,那一尘不染、洗尽铅华的心,我一下子觉得自己的责任有多么的重大,也一下子感觉到品德课的意义有多么的重要。也许,我现在担当的角色是一个雕塑家,用灵巧的双手塑造出一颗颗“柔软”、“美丽”、“简单”的心,我不敢肯定在这一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但我敢肯定自己一定在过程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起码,我在当天下午三(3)班的品社课上,让坐在第一排的男孩子听故事时毫不避讳地哇哇大哭起来,他哭的那样简单,却又那么真实,也起码让蒋泽东流着眼泪哽咽地对我说:“老师其实都是为我好”的话,即使他是一个让任何老师都头疼的孩子,但不可否认在那一刻,他体会到了老师那份在他眼里曾让人厌烦的“特殊的爱”。
可是上午在三(2)班上的课,在本环节的设计上有一点遗憾的地方,当孩子们的情感被我调动起来的时候,却戛然而止,孩子们谈谈感受的机会太少了,也许我再稍微引导一下,本环节的效果会更加显著。在下午三(3)班的品社课上,我弥补了这一遗憾,让孩子们充分表达心中的感受,完全将自己的情感释放出来,相比之下效果要好一点。
如果,让我再上一次这节课,我一定会综合两个班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反思进行优化处理。希望自己能够从本次活动中获得新的启发,让品德教学中留下自己思考的轨迹,让孩子的成长中留下我存在的影子,在孩子们心底柔软的地方留下我触碰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