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溴乙烷和卤代烃》教案一等奖设计
1、高中化学《溴乙烷和卤代烃》教案一等奖设计
[本节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溴乙烷的化学性质;二是卤代烃的一般通性;三是氟里昂对环境的影响。
在第一部分中,教材从溴乙烷的分子结构入手,提出问题:官能团──溴原子的存在使溴乙烷具有什么不同于乙烷的性质?这样,在与章引言中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概念相呼应的同时,引出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既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又可以突出官能团的作用。在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之后,教材再以归纳总结的方式给出结论。
在第二部分中,教材首先介绍卤代烃的概念及卤代烃的种类,接着以表格形式介绍了卤代烃的物理性质,概括出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并通过卤代烃的用途引出氟里昂的有关内容。在表之后,教材接着安排了一个讨论题,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找出氯代烃的沸点随烃基的不同而呈现的变化规律。讨论的内容并不是教学要求的重点,讨论的结论也不涉及后面知识的学习,因此这个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训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该讨论题的结论是:烃基不同时,一方面氯代烃的沸点随烃基中所含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另一方面,如果烃基中所含碳原子数目相同时,氯代烃的沸点随烃基中支链的增多而降低。
第三部分,关于氟里昂对环境的不良作用,这里配合高一化学中有关臭氧层问题的内容,从不同于高一内容的角度介绍氟里昂及其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不高,只要求给学生留下一个大致印象。但是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较为完整地了解有关臭氧层方面的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烃的衍生物、官能团、卤代烃等概念。
(2)了解醇类、醛类、酸类等常见烃的衍生物中的官能团。了解烃的衍生物的元素组成特征。
(3)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消去反应的条件。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消去反应过程中所发生共价键的变化。
(4)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概念。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溴乙烷的水解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2)通过学习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使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能力;
(3)通过学习消去反应,培养学生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概念之间比较的思维能力。
(4)由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假说方法。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卤代烃中如何检验卤元素的讨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尤其是两组不同意见的对比实验,激发同学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急切用实践来检验结论的正误。实验成功的同学,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实验不成功的同学,经过了困难的磨炼,通过独立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既锻炼了毅力,也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从溴乙烷水解实验的设计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乐趣。通过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使学生体会到对化学反应规律的理解与欣赏;
[重点与难点]
1.溴乙烷的水解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2.试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提问]请阅读第一段内容,学习烃的衍生物概念,并回答你已经见到哪些有机物属于烃的衍生物。
[提问]请阅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学习官能团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你已了解了哪些官能团。 [阅读并回答]
CHCl3、CH3CH2OH、C6H5Br、CH3COOH等都是烃的衍生物。
[阅读并回答]
上一章中学到的碳碳双键、碳碳叁键、苯环、硝基等都是属于官能团。
使学生初步了解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并理解烃与烃的衍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
课堂练习:
1.在下列化学反应的产物中,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
(1)CH3—CH=CH2与HCl发生加成反应
(2)CH3—CH2—CH2—Br在强碱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
(3)
2.通过下列事实,分析卤代烷在脱去卤化氢时,有什么规律?
3.怎样用实验证明CHCl3中含有氯元素?实验操作中应注意些什么?
4.
课堂练习答案
1.(1)CH3CH=CH2与HCl反应可以生成CH3CHClCH3,改变反应条件也可以生成CH3CH2CH2Cl,这两种生成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2)CH3CH2CH2Br在强碱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只生成CH3CH2CH2OH一种醇。
(3) 在铁粉存在下与Cl2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苯环上的邻位、对位氢原子易被取代,取代后的一氯代物就存在同分异构体。
答案:(2)。
2.卤代烷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时,脱卤化氢在含氢较少的那个相邻碳原子上,比较容易脱去氢原子。
3.CHCl3是共价化合物,氯元素是以氯原子的形式存在于CHCl3分子中。要证明CHCl3中含有氯元素,则必须将氯原子转化为Cl-。
先将CHCl3与NaOH的水溶液混合共热,使氯原子经过取代反应变为Cl-,此时加入HNO3,使溶液呈酸性后再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操作时应注意,由于水解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必须在水解反应后加入足量稀HNO3,把过量的OH-完全中和掉,然后再加入AgNO3溶液,才会出现AgCl白色沉淀。若不加稀HNO3中和,直接加入AgNO3溶液,得到的是棕褐色Ag2O沉淀。这样会使实验失败。
4.这道合成题属于官能团转换位置的合成题。使官能团转换位置的合成一般都要采取先消去后加成的方法。
在第二个碳原子上引入羟基必须先消去变成烯,然后与卤素单质加成,最后卤代烃水解变成醇。
2、高中化学《溴乙烷和卤代烃》教案一等奖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选修5《卤代烃》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的条件和所发生共价键的变化。
【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溴乙烷的水解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2)通过学习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使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的能力;
(3)由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假说方法。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卤代烃中如何检验卤元素的讨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尤其是两组不同意见的对比实验,激发同学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急切用实践来检验结论的正误。实验成功的同学,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实验不成功的同学,经过了困难的磨炼,通过独立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既锻炼了毅力,也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从溴乙烷水解实验的设计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乐趣。通过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使学生体会到对化学反应规律的理解与欣赏;
【科学方法】由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假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溴乙烷的水解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2。试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请同学们先来看几幅图片。
第一幅图片是生产中常用的塑料管,其化学成分是聚氯乙烯,单体是氯乙烯;
第二幅图片是不粘锅,其涂层化学成分是聚四氟乙烯,单体是四氟乙烯;
第三幅图片是臭氧层空洞,形成空洞的原因之一是氟利昂的大量使用,如二氟二氯甲烷
【提问】从组成看,它们都应该属于哪类有机物?
【生答】卤代烃。
【追问】为什么?
【生答】虽然母体是烃,但含有卤素原子。
【设问】回答的不错。你能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卤代烃的定义呢?
【生答】卤代烃的概念。
【小结】回答的很好。(投影卤代烃的概念,并提问卤代烃的官能团是什么?)。
【设问】学习各类有机物的研究程序是什么?
【生答】由典型(代表物)到一般,根据结构分析性质。
【讲解】我们选取溴乙烷作为卤代烃的代表物,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溴乙烷结构和性质。
【投影】二、溴乙烷
1。溴乙烷的结构
【边讲述边投影】溴乙烷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由溴原子取代了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后所得到的产物。其空间构型如下:
(投影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投影】请同学们写出溴乙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引导探究】
溴乙烷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应如何表现?(两个吸收峰,且吸收峰的面积之比应该是3:2,而乙烷的吸收峰却只能有1个。)
【小结】溴乙烷与乙烷的结构相似,区别在于C—H键与C—Br的不同。
【引言】溴原子的引入对溴乙烷的性质有什么影响?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重点。让我们先来研究其物理性质。
【投影板书】2。 溴乙烷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已知乙烷为无色气体,沸点—88。6 ℃,不溶于水。对比乙烷分子的结构,你能知道溴乙烷分子中引入了Br原子后,在相同条件下,溴乙烷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如何变化?熔沸点、密度呢?
【科学推测】溴乙烷的'结构与乙烷的结构相似,但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烷,导致C2H5Br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其熔点、沸点、密度应大于乙烷。
【学生探究实验1】
试剂和仪器:试管、溴乙烷、蒸馏水、酒精
(1)用试管取约2mL的溴乙烷,观察溴乙烷在常温下的颜色和状态。
(2)将2mL的溴乙烷分放在两支试管中,往其中一只中加入2mL的水,振荡,静置。往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酒精,振荡,静置。
【学生回答后投影】1。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实验结论):无色液体,沸点比乙烷的高,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大 。
(学生回答密度比水在时,提问:为什么?你怎么知道水层在上方?)
【提升】你能否根据所学知识推测:氯乙烷的沸点比溴乙烷的沸点是高还是低?为什么?
【生答】低,有可能是常温下是气体,因为氯乙烷与溴乙烷的结构相似,而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溴乙烷,分子间作用力小,故沸点低。
【小结】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其相对分子质量变大,分子间作用力变大,卤代烃溶沸点升高,密度变大。所以卤代烃只有极少数是气体,大多数为固体或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的有机溶剂。
溴原子的引入能使溴乙烷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呢?
【投影】3。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引言】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溴原子作为溴乙烷的官能团,发生化学变化应围绕着C—Br键断裂去思考。 C—Br键为什么能断裂呢?在什么条件下断裂?
【生答】在溴乙烷分子中,由于Br的吸引电子的能力大于C,则C—Br键中的共用电子对就偏向于Br原子一端,使Br带有部分负电荷,C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当遇到—OH、—NH2等试剂(带负电或富电子基团)时,该基团就会进攻带正电荷的C原子,—Br则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离去。
【问题】已知:CH3CH3与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反应,CH3CH2Br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若反应,可能有什么物质产生?
【科学推测:】若反应,则生成乙醇和溴化钠,发生如下反应 :
水
CH2CH2Br+NaOH → CH3CH2OH+NaBr
【引言】以上所述,均属猜测,但有根有据,属于科学猜测。很多伟大的科学理论都是通过科学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的。如果让你设计实验证明溴乙烷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你如何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如何用实验证明溴乙烷的Br变成了Br—?
(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分层的,且有机物的反应一般比较缓慢,如何提高本反应的反应速率?
充分振荡:增大接触面积;加热: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得出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追问】:能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如何加热?
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因为溴乙烷的沸点只有38。4℃,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液体容易暴沸。可采用水浴加热。
【指出】水浴加热时就不可能振荡试管,为了使溴乙烷和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水浴的温度应稍高于溴乙烷的沸点,为什么?
【生答】使处于下层的溴乙烷沸腾汽化,以气体的形式通过NaOH溶液与其充分接触。
【指出】可同学想过吗?溴乙烷是大气污染物,汽化出来的溴乙烷不可能完全与NaOH溶液反应,散失到大气中就会污染空气,你想如何解决本问题?
【生答】试管上加一个带长玻璃导管的橡皮塞,起冷凝回流的作用,既能防止溴乙烷的挥发,又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学生探究实验2】请同学们利用所给仪器和试剂,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溴乙烷能否在NaOH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
实验用品:大试管(配带直长玻璃管的单孔橡皮塞)2只、试管夹、小试管10只,长胶头滴管(能从大试管中取液体)、250mL烧杯。溴乙烷、10%NaOH溶液、稀硝酸、2%硝酸银、稀溴化钠溶液、稀氯化钠溶液。
【提示】
(1)可直接用所给的热水加热
(2)溴乙烷、10%NaOH溶液的用量约为2mL
(3)水浴加热的时间约为3分钟
(巡视,组织教学,及时点拨,结合不同方案组织讨论:加入NaOH溶液加热,冷却后直接加AgNO3为什么不可以?检验卤代烃中含有卤元素的程序如何?)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评价得出结论】
水
结论:CH3CH2Br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发生取代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
△
CH2CH2Br+NaOH→CH3CH2OH+NaBr
【投影】上述方程式也可以写成:
NaOH
△
CH2CH2Br+H2O→CH3CH2OH+HBr
该反应可理解为:溴乙烷发生了水解反应,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中和反应生成的HBr,降低了生成物的浓度,使反应正向进行。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提升】由此可见,水解反应的条件是NaOH水溶液。溴乙烷水解反应中,C—Br键断裂,溴以Br—形式离去,故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OH—、HS—等均可取代溴乙烷中的溴。
【质疑】对水解反应的深化:
CH3
CH3—C —CH3
1、把“—Br”替换成“—Cl”,能否发生反应?
CH3CHCH3
2、把“CH3CH2—”替换“ ”或 “ ” 或 R— 如何反应?
3、把“CH3CH2—”替换成“Fe3+ ”,能否发生反应?
【目标测试】
1、(20xx年上海市理科综合测试)足球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队医随即对准球员的受伤部位喷射药剂氯乙烷(沸点12。27℃),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乙烯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制得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是CH2=CH2+HCl→CH3CH2Cl,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决定氯乙烷能用于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的具体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NH3和H2O在与卤代烃反应时的性质很相似,在一定条件下能使卤代烃发生氨
解,写出溴乙烷的氨解方程式。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中的水解反应,现在回忆这个过程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提出问题
科学猜测
实验验证
形成理论
发展理论
解决问题
投影:
【小结】这个过程不是研究事物所应遵循的一种科学方法。这一过程蕴含着以实验事实为据,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我们应该学会它。
3、高中化学《溴乙烷和卤代烃》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的条件和所发生共价键的变化。
【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溴乙烷的水解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2)通过学习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使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的能力;
(3)由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假说方法。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卤代烃中如何检验卤元素的讨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尤其是两组不同意见的对比实验,激发同学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急切用实践来检验结论的正误。实验成功的同学,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实验不成功的同学,经过了困难的磨炼,通过独立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既锻炼了毅力,也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从溴乙烷水解实验的设计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乐趣。通过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使学生体会到对化学反应规律的理解与欣赏;
【科学方法】由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假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溴乙烷的水解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2.试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请同学们先来看几幅图片。
第一幅图片是生产中常用的塑料管,其化学成分是聚氯乙烯,单体是氯乙烯;
第二幅图片是不粘锅,其涂层化学成分是聚四氟乙烯,单体是四氟乙烯;
第三幅图片是臭氧层空洞,形成空洞的原因之一是氟利昂的大量使用,如二氟二氯甲烷
【提问】从组成看,它们都应该属于哪类有机物?
【生答】卤代烃。
【追问】为什么?
【生答】虽然母体是烃,但含有卤素原子。
【设问】回答的不错。你能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卤代烃的定义呢?
【生答】卤代烃的概念。
【小结】回答的很好。(投影卤代烃的概念,并提问卤代烃的官能团是什么?)。
【设问】学习各类有机物的研究程序是什么?
【生答】由典型(代表物)到一般,根据结构分析性质。
【讲解】我们选取溴乙烷作为卤代烃的代表物,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溴乙烷结构和性质。
【投影】二、溴乙烷
1.溴乙烷的结构
【边讲述边投影】溴乙烷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由溴原子取代了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后所得到的产物。其空间构型如下:
(投影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投影】请同学们写出溴乙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引导探究】
溴乙烷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应如何表现?(两个吸收峰,且吸收峰的面积之比应该是3:2,而乙烷的吸收峰却只能有1个。)
【小结】溴乙烷与乙烷的结构相似,区别在于C—H键与C—Br的不同。
【引言】溴原子的引入对溴乙烷的性质有什么影响?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重点。让我们先来研究其物理性质。
【投影板书】2. 溴乙烷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已知乙烷为无色气体,沸点-88.6 ℃,不溶于水。对比乙烷分子的结构,你能知道溴乙烷分子中引入了Br原子后,在相同条件下,溴乙烷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如何变化?熔沸点、密度呢?
【科学推测】溴乙烷的结构与乙烷的结构相似,但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烷,导致C2H5Br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其熔点、沸点、密度应大于乙烷。
【学生探究实验1】
试剂和仪器:试管、溴乙烷、蒸馏水、酒精
(1)用试管取约2mL的溴乙烷,观察溴乙烷在常温下的颜色和状态。
(2)将2mL的'溴乙烷分放在两支试管中,往其中一只中加入2mL的水,振荡,静置。往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酒精,振荡,静置。
【学生回答后投影】1.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实验结论):无色液体,沸点比乙烷的高,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大 。
(学生回答密度比水在时,提问:为什么?你怎么知道水层在上方?)
【提升】你能否根据所学知识推测:氯乙烷的沸点比溴乙烷的沸点是高还是低?为什么?
【生答】低,有可能是常温下是气体,因为氯乙烷与溴乙烷的结构相似,而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溴乙烷,分子间作用力小,故沸点低。
【小结】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其相对分子质量变大,分子间作用力变大,卤代烃溶沸点升高,密度变大。所以卤代烃只有极少数是气体,大多数为固体或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的有机溶剂。
溴原子的引入能使溴乙烷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呢?
【投影】3.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引言】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溴原子作为溴乙烷的官能团,发生化学变化应围绕着C—Br键断裂去思考。 C—Br键为什么能断裂呢?在什么条件下断裂?
【生答】在溴乙烷分子中,由于Br的吸引电子的能力大于C,则C-Br键中的共用电子对就偏向于Br原子一端,使Br带有部分负电荷,C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当遇到-OH、-NH2等试剂(带负电或富电子基团)时,该基团就会进攻带正电荷的C原子,-Br则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离去。
【问题】已知:CH3CH3与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反应,CH3CH2Br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若反应,可能有什么物质产生?
【科学推测:】若反应,则生成乙醇和溴化钠,发生如下反应 :
水
CH2CH2Br+NaOH → CH3CH2OH+NaBr
【引言】以上所述,均属猜测,但有根有据,属于科学猜测。很多伟大的科学理论都是通过科学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的。如果让你设计实验证明溴乙烷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你如何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如何用实验证明溴乙烷的Br变成了Br-?
(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分层的,且有机物的反应一般比较缓慢,如何提高本反应的反应速率?
充分振荡:增大接触面积;加热: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得出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追问】:能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如何加热?
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因为溴乙烷的沸点只有38.4℃,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液体容易暴沸。可采用水浴加热。
【指出】水浴加热时就不可能振荡试管,为了使溴乙烷和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水浴的温度应稍高于溴乙烷的沸点,为什么?
【生答】使处于下层的溴乙烷沸腾汽化,以气体的形式通过NaOH溶液与其充分接触。
【指出】可同学想过吗?溴乙烷是大气污染物,汽化出来的溴乙烷不可能完全与NaOH溶液反应,散失到大气中就会污染空气,你想如何解决本问题?
【生答】试管上加一个带长玻璃导管的橡皮塞,起冷凝回流的作用,既能防止溴乙烷的挥发,又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学生探究实验2】请同学们利用所给仪器和试剂,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溴乙烷能否在NaOH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
实验用品:大试管(配带直长玻璃管的单孔橡皮塞)2只、试管夹、小试管10只,长胶头滴管(能从大试管中取液体)、250mL烧杯。溴乙烷、10%NaOH溶液、稀硝酸、2%硝酸银、稀溴化钠溶液、稀氯化钠溶液。
【提示】
(1)可直接用所给的热水加热
(2)溴乙烷、10%NaOH溶液的用量约为2mL
(3)水浴加热的时间约为3分钟
(巡视,组织教学,及时点拨,结合不同方案组织讨论:加入NaOH溶液加热,冷却后直接加AgNO3为什么不可以?检验卤代烃中含有卤元素的程序如何?)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评价得出结论】
水
结论:CH3CH2Br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发生取代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
△
CH2CH2Br+NaOH→CH3CH2OH+NaBr
【投影】上述方程式也可以写成:
NaOH
△
CH2CH2Br+H2O→CH3CH2OH+HBr
该反应可理解为:溴乙烷发生了水解反应,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中和反应生成的HBr,降低了生成物的浓度,使反应正向进行。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提升】由此可见,水解反应的条件是NaOH水溶液。溴乙烷水解反应中,C—Br键断裂,溴以Br-形式离去,故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OH-、HS-等均可取代溴乙烷中的溴。
【质疑】对水解反应的深化:
CH3
CH3-C -CH3
1、把“—Br”替换成“—Cl”,能否发生反应?
CH3CHCH3
2、把“CH3CH2—”替换“ ”或 “ ” 或 R— 如何反应?
3、把“CH3CH2—”替换成“Fe3+ ”,能否发生反应?
【目标测试】
1.(2003年上海市理科综合测试)足球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队医随即对准球员的受伤部位喷射药剂氯乙烷(沸点12.27℃),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乙烯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制得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是CH2=CH2+HCl→CH3CH2Cl,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决定氯乙烷能用于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的具体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NH3和H2O在与卤代烃反应时的性质很相似,在一定条件下能使卤代烃发生氨
解,写出溴乙烷的氨解方程式。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中的水解反应,现在回忆这个过程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提出问题
科学猜测
实验验证
形成理论
发展理论
解决问题
投影:
【小结】这个过程不是研究事物所应遵循的一种科学方法。这一过程蕴含着以实验事实为据,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我们应该学会它。
4、高中化学《溴乙烷和卤代烃》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的条件和所发生共价键的变化。
【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溴乙烷的水解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2)通过学习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使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的能力;
(3)由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假说方法。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卤代烃中如何检验卤元素的讨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尤其是两组不同意见的对比实验,激发同学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急切用实践来检验结论的正误。实验成功的同学,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实验不成功的同学,经过了困难的磨炼,通过独立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既锻炼了毅力,也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从溴乙烷水解实验的设计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乐趣。通过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使学生体会到对化学反应规律的理解与欣赏;
【科学方法】由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假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溴乙烷的水解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2.试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请同学们先来看几幅图片。
第一幅图片是生产中常用的塑料管,其化学成分是聚氯乙烯,单体是氯乙烯;
第二幅图片是不粘锅,其涂层化学成分是聚四氟乙烯,单体是四氟乙烯;
第三幅图片是臭氧层空洞,形成空洞的原因之一是氟利昂的大量使用,如二氟二氯甲烷
【提问】从组成看,它们都应该属于哪类有机物?
【生答】卤代烃。
【追问】为什么?
【生答】虽然母体是烃,但含有卤素原子。
【设问】回答的不错。你能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卤代烃的定义呢?
【生答】卤代烃的概念。
【小结】回答的很好。(投影卤代烃的概念,并提问卤代烃的官能团是什么?)。
【设问】学习各类有机物的研究程序是什么?
【生答】由典型(代表物)到一般,根据结构分析性质。
【讲解】我们选取溴乙烷作为卤代烃的代表物,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溴乙烷结构和性质。
【投影】二、溴乙烷
1.溴乙烷的结构
【边讲述边投影】溴乙烷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由溴原子取代了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后所得到的产物。其空间构型如下:
(投影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投影】请同学们写出溴乙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引导探究】
溴乙烷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应如何表现?(两个吸收峰,且吸收峰的面积之比应该是3:2,而乙烷的吸收峰却只能有1个。)
【小结】溴乙烷与乙烷的结构相似,区别在于C—H键与C—Br的不同。
【引言】溴原子的引入对溴乙烷的性质有什么影响?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重点。让我们先来研究其物理性质。
【投影板书】2. 溴乙烷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已知乙烷为无色气体,沸点-88.6 ℃,不溶于水。对比乙烷分子的结构,你能知道溴乙烷分子中引入了Br原子后,在相同条件下,溴乙烷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如何变化?熔沸点、密度呢?
【科学推测】溴乙烷的结构与乙烷的结构相似,但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烷,导致C2H5Br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其熔点、沸点、密度应大于乙烷。
【学生探究实验1】
试剂和仪器:试管、溴乙烷、蒸馏水、酒精
(1)用试管取约2mL的溴乙烷,观察溴乙烷在常温下的颜色和状态。
(2)将2mL的'溴乙烷分放在两支试管中,往其中一只中加入2mL的水,振荡,静置。往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酒精,振荡,静置。
【学生回答后投影】1.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实验结论):无色液体,沸点比乙烷的高,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大 。
(学生回答密度比水在时,提问:为什么?你怎么知道水层在上方?)
【提升】你能否根据所学知识推测:氯乙烷的沸点比溴乙烷的沸点是高还是低?为什么?
【生答】低,有可能是常温下是气体,因为氯乙烷与溴乙烷的结构相似,而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溴乙烷,分子间作用力小,故沸点低。
【小结】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其相对分子质量变大,分子间作用力变大,卤代烃溶沸点升高,密度变大。所以卤代烃只有极少数是气体,大多数为固体或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的有机溶剂。
溴原子的引入能使溴乙烷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呢?
【投影】3.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引言】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溴原子作为溴乙烷的官能团,发生化学变化应围绕着C—Br键断裂去思考。 C—Br键为什么能断裂呢?在什么条件下断裂?
【生答】在溴乙烷分子中,由于Br的吸引电子的能力大于C,则C-Br键中的共用电子对就偏向于Br原子一端,使Br带有部分负电荷,C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当遇到-OH、-NH2等试剂(带负电或富电子基团)时,该基团就会进攻带正电荷的C原子,-Br则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离去。
【问题】已知:CH3CH3与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反应,CH3CH2Br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若反应,可能有什么物质产生?
【科学推测:】若反应,则生成乙醇和溴化钠,发生如下反应 :
水
CH2CH2Br+NaOH → CH3CH2OH+NaBr
【引言】以上所述,均属猜测,但有根有据,属于科学猜测。很多伟大的科学理论都是通过科学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的。如果让你设计实验证明溴乙烷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你如何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如何用实验证明溴乙烷的Br变成了Br-?
(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分层的,且有机物的反应一般比较缓慢,如何提高本反应的反应速率?
充分振荡:增大接触面积;加热: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得出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追问】:能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如何加热?
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因为溴乙烷的沸点只有38.4℃,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液体容易暴沸。可采用水浴加热。
【指出】水浴加热时就不可能振荡试管,为了使溴乙烷和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水浴的温度应稍高于溴乙烷的沸点,为什么?
【生答】使处于下层的溴乙烷沸腾汽化,以气体的形式通过NaOH溶液与其充分接触。
【指出】可同学想过吗?溴乙烷是大气污染物,汽化出来的溴乙烷不可能完全与NaOH溶液反应,散失到大气中就会污染空气,你想如何解决本问题?
【生答】试管上加一个带长玻璃导管的橡皮塞,起冷凝回流的作用,既能防止溴乙烷的挥发,又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学生探究实验2】请同学们利用所给仪器和试剂,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溴乙烷能否在NaOH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
实验用品:大试管(配带直长玻璃管的单孔橡皮塞)2只、试管夹、小试管10只,长胶头滴管(能从大试管中取液体)、250mL烧杯。溴乙烷、10%NaOH溶液、稀硝酸、2%硝酸银、稀溴化钠溶液、稀氯化钠溶液。
【提示】
(1)可直接用所给的热水加热
(2)溴乙烷、10%NaOH溶液的用量约为2mL
(3)水浴加热的时间约为3分钟
(巡视,组织教学,及时点拨,结合不同方案组织讨论:加入NaOH溶液加热,冷却后直接加AgNO3为什么不可以?检验卤代烃中含有卤元素的程序如何?)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评价得出结论】
水
结论:CH3CH2Br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发生取代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
△
CH2CH2Br+NaOH→CH3CH2OH+NaBr
【投影】上述方程式也可以写成:
NaOH
△
CH2CH2Br+H2O→CH3CH2OH+HBr
该反应可理解为:溴乙烷发生了水解反应,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中和反应生成的HBr,降低了生成物的浓度,使反应正向进行。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提升】由此可见,水解反应的条件是NaOH水溶液。溴乙烷水解反应中,C—Br键断裂,溴以Br-形式离去,故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OH-、HS-等均可取代溴乙烷中的溴。
【质疑】对水解反应的深化:
CH3
CH3-C -CH3
1、把“—Br”替换成“—Cl”,能否发生反应?
CH3CHCH3
2、把“CH3CH2—”替换“ ”或 “ ” 或 R— 如何反应?
3、把“CH3CH2—”替换成“Fe3+ ”,能否发生反应?
【目标测试】
1.(2003年上海市理科综合测试)足球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队医随即对准球员的受伤部位喷射药剂氯乙烷(沸点12.27℃),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乙烯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制得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是CH2=CH2+HCl→CH3CH2Cl,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决定氯乙烷能用于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的具体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NH3和H2O在与卤代烃反应时的性质很相似,在一定条件下能使卤代烃发生氨
解,写出溴乙烷的氨解方程式。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中的水解反应,现在回忆这个过程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提出问题
科学猜测
实验验证
形成理论
发展理论
解决问题
投影:
【小结】这个过程不是研究事物所应遵循的一种科学方法。这一过程蕴含着以实验事实为据,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我们应该学会它。
5、高中化学《溴乙烷和卤代烃》教案一等奖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1《溴、碘的提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从海水中获取溴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溴碘的性质,知道氯溴碘的性质差异;
3.了解检验溴离子、碘离子的常用方法;
4.认识溴、碘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海水中提取溴、碘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氯溴碘在氧化性上的递变规律以及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之处。
三、教具
实验仪器(氯水、溴化钾溶液、碘化钾溶液),教学用PPT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
五、教学进程
【课堂导入】阅读PPT上南岐之人的小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学生对于这些南岐人各个得大脖子病比较好奇,向他们介绍大脖子病是由于缺碘引起的。
碘的摄取:包括海带、紫菜等海产品;但我们每天最常见的摄取碘的方法通过加碘盐的摄取。
溴的应用:溴的应用也有很多,比如红药水就是溴的有机物。溴还有海洋元素的美称。
【情境一、溴碘的物理性质】讲解:溴在拉丁文中有恶臭的含义,而碘在拉丁文中是紫色的含义,由此你能不能得出什么信息?
回答:碘的颜色是紫色的,溴具有难闻的刺激性气味。
展示:溴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发现溴的一些物理性质:深红棕色液体,易挥发。
补充:溴的物理性质还有具有强的腐蚀性,会严重灼伤皮肤,橡胶;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易溶于乙醇、CCl4、苯等;ρBr2>ρH2O
展示:碘的图片,同样挖掘碘具有哪些物理性质:紫黑色晶体,有金属光泽;易升华,蒸气为紫红色刺激性(蒸气)
补充:在水中溶解度比溴还小,易溶于乙醇、CCl4、苯等;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提问:加碘食盐由于碘具有挥发性,是不是开袋放置一段时间以后,碘的含量就会减少?
回答:不会,因为加碘食盐中的碘不是单质碘,是化合态的碘。
PPT展示:溴、碘的溶解性实验
讲解:
由于碘在水中,四氯化碳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的不同,就会导致他们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溴在水中是橙黄色的,但是它的四氯化碳溶液是橙红色的。
碘在水中是棕褐色的,但是它的四氯化碳溶液是紫色的。
【情境二、溴碘的化学性质】观察:溴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溴碘的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非常容易得到电子,呈现的是什么性质?溴碘的性质与之前学过的哪一种元素非常像?
回答:溴碘的性质与氯的性质非常像。
比较:氯溴碘三者的氧化性强弱(提示通过在一个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最强来进行比较)
实验:展示书本上P46页的观察与思考实验内容
讨论:结合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回答,这个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涉及了什么方程式,通过方程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现象1:在氯水加入碘化钾溶液中,并加入四氯化碳溶液,下层变为紫色,可以得出反应为:
Cl2+2KBr=2KCl+Br2
现象2:在氯水中加入溴化钾溶液中,同样加入四氯化碳那溶液,下层变为橙色,说明发生了反应:
Cl2+2KI=2KCl+I2
结论:综合以上方程,我们可以得出他们在氧化性之间的关系式:
Cl2>Br2>I2;相对应的它们在还原性上也有一个递变的规律:I->Br->Cl-
引导:前面我们介绍了氯气的化学性质和溴碘非常的相似,那么氯气有的性质是不是溴碘也有呢?
讲解:溴碘的化学性质1.能和金属反应2.能和非金属反应3.能和水反应4.能和碱反应。
强调:虽然溴碘在化学性质上与氯气非常相近,但是它们还是有特殊的地方,具体表现在:
与金属反应时,溴能够氧化到最高价,但碘不能。
与非金属反应时,氯溴碘的反应条件越来越难。
与水反应时,溴碘都是可逆反应
与碱反应时,发生类似的反应:X2+2NaOH=NaX+NaXO+H2O
【情境三、溴碘的提取】溴的提取
在溴的提取的过程,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
提问:
1.溴在海水中的浓度低?
2.海水中的溴以什么形式存在?
3.如何把化合态的'溴转化为单质溴?
讲解:由于海水中溴的浓度比较低,因此采取浓缩的方法,而浓缩液就是我们在提取粗盐的过程中得到的母液。
展示提取流程图:
提问:在最后,为什么要鼓入热的空气?
回答:使溴以蒸汽的形式跑出来。
碘的提取
在提取碘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海水中碘的含量更低,如何来提高碘的提取?如何把海带中的碘提取出来?
讲解:海带等藻类植物具有富集碘的能力,因此在这些植物的体内含有碘的量要比海洋中大十几万倍。再通过灼烧、浸取使碘离子提取出来。
展示:从海带中提取得到碘的流程图
提问:
步骤①灼烧海带时,用什么仪器?(三脚架、泥三角、坩埚、酒精灯)
步骤③的操作名称是什么?(过滤)
步骤④中加入试剂的作用是什么?(使碘离子以单质形式得到)
步骤⑤中,应选择什么试剂来提取碘?选择的理由(有机溶剂且不溶于水,萃取剂的要求)
步骤⑥的操作名称是什么?原理是什么?(蒸馏,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的液体混合物)
【情境四、溴碘的检验】如何检验溴离子和碘离子
溴离子的检验: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有淡黄色的沉淀生成)
碘离子的检验: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有黄色的沉淀生成)
拓展另外的检验方法:
可以用氯的四氯化碳溶液来检验溴单质和碘单质的存在:
溴:下层溶液变为橙红色;碘:下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情境五、拓展与应用】溴的应用:抗爆剂、杀虫剂、粮食熏蒸剂、制药碘的应用:加碘食盐、华素片、海带
6、《溴、碘的提取》教学反思
这节教研课我是作了精心准备的,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教参,提前备好教学设计。首先我对教学内容的顺序稍作了调整,将溴碘的性质至于溴碘提取流程的前面,学生在学完溴碘的相关性质以后更容易设计出提取流程的方案,对其中的操作和现象更易理解。学生课堂表现及作业反馈显示这样的改编很有必要。
溴碘性质的教学分两个层次展开,物理性质主要采用直观观察,自主学习完成的。化学性质则通过实验探究展开教学,由现象到结论,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化学的一般程序,并在过程中渗透前面学习的氧化还原理论知识。这样的设计当然是好的,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发现有些学生还未理清实验的步骤或意图就瞎做,或者操作不到位而耽误了不少时间,有的我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有的则只能蒙混过关。由此说明我对学生实验的指导能力还有待加强,课堂上设计的探究活动必须落到实处,才能体现探究的价值。对于溴碘离子的检验则采用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比较省时可有效缓解教学时间紧张的.问题。最后提出拓展性问题,检验溴碘离子还有哪些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至于溴碘的提取流程主要采用启发引导、问题串等方法帮助学生整理出工业上提取溴的流程,并强调工业生产中的成本意识,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不难得出结论。本节课学习方式多样,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相结合,还有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课堂学习气氛浓厚。
最后是课堂小结,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这比教师总结的效果更好。本节课因为有了课件,板书设计就欠缺了,以后一定要改。从这节教研课当中获得的所思所想,我一定积极运用于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7、九年级化学《化学元素》教学反思
“元素”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元素概念不清楚,那么元素、原子、分子、物质之间的关系就无法搞清楚,但这一概念很抽象,特别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原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学生没有学习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于理解。
课本中对元素概念的导入是: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元素的概念,知道它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份。例如,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氢气和水中所含氢元素是相同的,氧气和水中所含的氧元互也是相同的。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知识以后,氢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具有相同质子数的氢原子,同样氧分子和水分子中氧原子也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由此我们对元素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但前面的学习学生根本没有了解元素的概念,只是接触过元素的概念,没有了解且硬说已了解且要根据以前的“了解”基础来学习元素,学生能不晕吗?
学生此时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知识,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此时例出氢1、氢2、氢3、碳12、碳13、碳14有原子结构表,由学生分类,教师说明:核外电子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得失电子现象,所以不宜作为分类标准,然后由学生讨论原子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由此得出决定元素种类的百原子核的质子数,在初中阶段也是根据质子数来区分不同类原子的。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也决定原子种类。由此得出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这样学生对元素的概念才有了个初步的了解。
有人认为不该运用同位素的知识,理由是还没学习同位素,我想说的是只要是真科学,只要学生能接受,运用一点后面的知识帮助理解新知识,就可以大胆的运用,且对今后的学习会有帮助。我在上这课时之前把这个观点拿出来与老师们讨论过,有赞成的也有不赞成的。结果在实际教学中证明,运用点同位素知识讲解元素概念,学生的疑惑少了,效果更好了。
8、《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教学反思
本周特聘名师xx老师和师大的巡回指导老师xx老师来到井陉一中进行听课。但是高一化学的教学计划安排本周为复习周,主要对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梳理。虽然将新授课作为公开课的效果更好,但是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我决定将顶岗以来的第一节复习课作为一次公开课。虽然这节复习课在教研组长的指导和学生们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但是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和特聘名师的点评,我发现了自己在复习课中的`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我将对复习课的授课心得和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首先,在上一节复习课之前我们应该明白复习课的意义在于——压缩知识,提取精华,最终让学生达到能力提升。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及本章内容的重难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想通过一节课的时间将知识复习的面面俱到本身就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压缩知识,将本章内容的精华部分提取出来再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提取精华、获取重点,最终达到能力的提升。
第二,授课过程要简练。这里的简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教师语言要简练,切忌多次重复;二是例题不在多而在精,切忌使用题海战术。我在带领学生复习可逆反应时,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将可逆反应的两个特点重复了四五遍。虽然重复了很多次,却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通过跟学生的沟通我了解到,很多学生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时老师还不断重复,学生容易走思出神从而影响到后续的听课。所以,在复习课中教师最好采用放慢语速、加重语气的方法来引起学生注意,切忌不断重复。其次,例题挑选要有针对性。虽然大量的习题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但是盲目的大量练习则是弊大于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会在“题海战术”中消磨。适当的习题是必要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例题时要有代表性,力求精简。
第三,在整个的复习过程中要牢牢以学生为主体。一是在课堂中让学生回忆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展示,教师在其中起指导作用,切不可越俎代庖替学生回答问题;二是充分了解学情,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进行有针对的复习。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时,我请一名学生来给出答案。学生本来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做题思路,但是这时候我为了节约时间直接告诉其他学生这个题使用排除法。虽然节约了时间,但是我的做法一是让回答问题的学生感到失落,二是没有给同学们留下思考的时间。很多学生因为我给出了答案自己也就不在深入思考了,从而阻碍了学生思维深度的发展。所以,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进行授课。
最后,一定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整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回顾整节课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学生在听老师的讲解时往往十分明白,但是一到自己总结、做题时就开始犯迷糊。这说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还是不透彻的,所以教师在课上给学生留下五分钟左右的回顾时间一是让学生弄清疑惑,二是有助于学生自己梳理知识,有效地构建知识框架。
这是我的第一堂复习课,有优点,但是同时存在的是很多的不足之处。在学校,除了学生要不断的学习,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们更要不断的学习。我会虚心接受来自老教师们的意见,不断提高、改进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授课理念,在顶岗实习的半年中不断挑战自己、挑战更多的授课类型,争取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