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Next循环语句的教案一等奖
1、ForNext循环语句的教案一等奖
【适用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第一册
【适用年级】初二年级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讲授的是for—next循环语句,因为之前学生学习过顺序结构,分支结构中的条件语句,对编程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循环语句相对于条件语句来说,语法和语句的工作流程都复杂了,所以在讲述for—next循环语句时,可以让学生分析程序的具体执行过程,引导学生分析for—next循环语句是如何实现程序的循环功能的,加深学生对循环功能的'实现方法的理解。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因为初二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而这节课涉及的循环语句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宜比较自然地引入循环语句的功能、格式以及使用方法。并且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for—next语句,尽可能使用程序与流程图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解。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循环结构的定义和作用;
2.初步掌握循环语句的一般格式;
3.结合for—next循环语句的执行流程图理解循环结构程序的执行过程。
四、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
理解及初步掌握for—next循环语句。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程序的顺序结构
前面我们讲过程序的顺序结构,计算机最基本的结构。计算机在执行程序时,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依次执行语句,这样的结构称为顺序结构。
(二) 复习程序的分支结构
有时候处理问题时,比如判断一个年份是否闰年,需要根据某个条件进行判断,然后再决定程序的执行过程,这种程序结构称为分支结构。前面我们所学过的if—then—else条件语句就可实现条件的判断。
格式: 条件语句的执行过程:
if <条件> then
<语句块1>
else
<语句块2>
end if
(三) 讲述新课
引入:
有时,在解决一些问题时,经常需要重复执行一些操作,像计算1+2+3+……+100,其中要重复连续做99次加法操作,若用顺序结构来完成,将十分繁琐,我们可以利用vb提供的循环语句来完成。
1。 for—next循环语句的格式
for <循环变量>=<初值> to <终值> step <步长>
<循环体>
next <循环变量>
说明:步长值可以为正数或者负数,本节课只涉及步长值为正数的情况。
2。 教师举例指导学生分析for—next循环语句在程序中的执行过程。
(1)实例1:在vb窗体显示输出1到10这十个数字。
程序:
for i=1 to 10 step 1
print i
next i
①分析此循环语句中,
循环变量是i
初值是1
终值是10
步长是1
循环体中的语句是print i
源程序代码窗口:
窗体窗口显示运行结果:
②分析for—next循环语句在实例1程序中的执行过程:
③讲解for—next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2)分析程序2,程序如下所示:
s=0
for i=1 to 8 step 3
s=s+3
next i
print s
①分小组提问学生:此循环语句中,
循环变量是? 初值是?
终值是? 步长是?
循环体中的语句是?
next后的语句是?
②指导学生分析程序2的执行过程:
3。 教师归纳
(1)循环语句的功能:
利用循环语句,可以实现循环体内的语句反复执行。
(2)循环结构:
如果程序中含有循环语句,这种程序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4。思考
在for—next循环语句中,循环次数由什么决定?
5.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分析程序3的执行过程。
窗体窗口显示运行结果:
6.教师归纳
2、ForNext循环语句的教案一等奖
教材分析
循环小数是个新知识。这部分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通过例8,先让学生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然后,教材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根据学生计算出的除法竖式,引导学生发现商和余数的关系。由于余数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而且这样的重复是循环不断的。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接着,教材通过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最后,介绍循环节、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等概念,这些都是选学内容。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说明当两个数相除不能除尽时,可以用循环小数表示商,小数的循环部分可以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上课时还能够专心听讲,积极主动发言,善于提问。学生在生活中已感受过循环、重复的现象,也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为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思维发展目标:经历循环小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规律,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循环节数字,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3、ForNext循环语句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理解依次重复出现的意义。
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引入,比如今天是星期几,谁会说?接着说能说完吗?为什么?
引出:这种“依次不断重复”的情况称为“循环”(板书:循环)
2、初步感知循环小数。
出示教材第33页例7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并找数学信息,独立列式:400÷75,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余数重复出现“25”;商的小数部分连续地重复出现“3”。
3、引出课题。
追问:像这样除下去,能除完吗?(不能)
板书:循环小数
二、互动新援
1、认识循环小数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这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
(当余数重复出现时,商就要重复出现)
引导学生说出:400÷75的商可以用省略号表示永远除不尽的商。
2、出示第33页例8的两道计算题,让学生自主计算,并说说商的特点。
78.6÷11算到商的第三位小数时,让学生停一停,看看余数是多少,然后再接着除出两位小数,指导学生和除得的前几步,比较,想想继续除下去,商会是什么?
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余数重复出现5和6,商会重复出现4和5总也除不尽。
3、比较上面三个算式的商,你有什么发现?
400÷75和28÷18的商,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起不断重复出现某个数字。78.6÷11的商,从小数的第二位起不断地依次重复出现数字4和5。
师小结: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循环小数的概念。
(2)认识循环节,
如:5.333……的循环节是3;
7.14545……的循环节是45。
(3)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如:5。333……写作5。
6.9258258……和6.9 5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想一想,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引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四、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4、ForNext循环语句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循环小数(二)P30
教学目的:1、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
2、能比较两个(含)循环小数的大小。
学具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顾,知识再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单项训练,夯实基础。
1、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完成P30.1
全班练,指名板演,哪些题的商是循环小数,如何判断的?
2、进一步掌握循环小数的写法,完成P30.2。
你如何表示商?(自己选择表示方法),全班交流校对。
3、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完成P30.3。先请学生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深化练习。完成P30.6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点,再试一试.
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教师适时评价。
1、想到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
2、2、1.23O1.233,只还原到第三位小数。
师小结:需要先观察,再比较,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同。
四、独立练习:P304、5
课后反思:
5、ForNext循环语句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③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④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2、过程与方法
①课前阅读相互联系的水体,加深学生对地球上水的认识。
②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同学间合作探究长江水的补给形式,通过“说、指、画、比、思、辨”等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③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教学方法
1.讨论法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2.案例分析法(黄河断流问题)
3、教学过程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自学】结合图3.1,自学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体从状态上和存在空间上分为哪几种类型?
2、陆地上的水体有哪些?
3、水圈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总结(板书)
【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观察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学生自主讨论)
师: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生:雨水、高山冰川或冰雪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过渡】“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是相互联系的。”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引用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还”了吗?引出水循环的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观察水循环的示意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1、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
2、水循环发生的环节有哪些?
3、水循环的简单示意图。
4、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请两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水循环的示意图,其他学生在草稿本上画。
其他学生改正错误的地方。
教师总结: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其名称。加深学生的记忆。
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自然界中水循环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归纳水循环的四点意义。(水量平衡器、天然淡水制造厂、大自然的空调、地形雕塑师)
【案例分析】“黄河之水奔流不到海”,黄河断流逐年加剧。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中,有21年下游出现断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几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河段上延至距河口约780千米的河南开封。
1、目前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
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补充总结)
【小结】人类活动可以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环节产生影响,因此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否则这种影响会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
作业布置: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6、扩展语句教学反思
经过几天的扩展语句的练习,对扩展语句的教学与学习进行了如下思考:
1、注重想象和联想
运用想象和联想可以提供更多的素材,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借助想象和联想获得从来没有见过的或不可能见到的景象、物象。意大利但丁的《神曲》就是借助想象和联想带我们感受我们从未见过的恐怖的地狱和美好的天堂。同样,在我们扩展句子练习中,更离不开想象。如对“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一汉将”的场景进行扩写。这就离不开想象,我们要想象:项王的呼声是怎样的?是怎样飞驰下去的?汉军看到项王是怎样的反应?项王又是如何轻而易举的斩了一员汉将?脱离了想象,我们是无法扩展这种场景的。
2、恰当运用表达技巧,尤其是修辞手法
扩展句子需要添加一些东西,经过想象还要用语言把这些表达出来,这就离不开表达技巧的运用。尤其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扩展“草芽点缀着大地”这个句子,我们必须先发挥想象,草芽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大地又是怎样的?紧接着就要运用拟人或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句子生动起来。在扩展语句的学习中,我们也要掌握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以便后面的引用。
3、不可忽视细节
扩展语句包含五种题型。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审清题目里的每一项要求,如有的是写宣传语,有的是情景再现题。有的题目有修辞和字数的要求。否则想象的再好,修辞用的再好都无济于事,只会因小失大。
7、扩展语句教学反思
语句扩展,是通过扩展语意或语境使简单的、抽象的、概括性的句子尽量丰富、形象、具体起来。这种题型,旨在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复习时,教师必须巧妙设计训练的“度”,按照“优化”的标准对训练实施有效控制,促使教育目标和学习目标获得平衡协调发展,以收到“最佳”的效果。
1、训练的坡度。训练的坡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能最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一直处在最亢奋的状态。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循序渐进。比如,就“她笑了”进行扩展训练,程序可以是:她笑了。——她含着泪笑了。(带修饰成分)——她含着泪笑了,像一朵带露的玫瑰,像钻出云雾的月牙。(带修饰手法)——她含着泪笑了,像一朵带露的玫瑰,像钻出云雾的月牙。花儿因她的.笑变得更加灿烂,月儿因她的笑而变得更加娇媚。(加表现手法)这个训练,调动各层次学生的表达能力。而就整体教学设计而言,基本程序应是句子扩展——词语连接——古体诗语句扩展——现代诗歌扩展,方法也是从“添枝加叶法”到“拆分组合法”,一切的训练思路都是本着“坡度”的原则,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的。做到在教学训练的设计上符合学生心理程序和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力求与题型脉络、学生思路、教师教学思想保持一致。训练内容不断切入学生“最近发展区”,不断缩短学生现有水平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参加思维爬坡的运动,使训练“穿成串、联成片、结成网”,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2、训练的难度。俗话说:“跳一跳,摘桃子。”心理学研究:当训练为中等难度时,人的学习动机最强;太难或太容易,动机水平都会降低。语句扩展训练也要遵循这个原则。以中等题为着眼点,向两边延伸。古体诗句的扩展是这一题型中的难点,选用的材料如果过难,势必使得一些学生失去了兴趣。练习时,我们以描写景物的诗句为切入点,如“枯藤老树昏鸦”“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的训练设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训练。中等学生跳一跳,通过适当的联想,借用修辞手法,写出比较优美的句子;基础差的学生可以跳一跳,经过自己的思考、老师的点拨,对词语进行修饰,写出最基本的符合语境的句子;而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能在这样的训练中,动用表现手法,获取最佳句子,表现他们的情思,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3、训练的强度。学生的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因而训练的强度应有差别。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强度的训练,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探索之中。这样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训练题时,要对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了然于胸,要分层设计几套练习,给尖子生的训练题是“江月去人只数尺”类,让他们从几个角度进行扩展:月形——一轮明月倒挂江中,宛如一只银盘;月色——银白色的光芒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江面上;月光——时而微风轻拂水面,清波和着银光悠悠飘散,又缓缓聚拢;月神——那银盘飘忽,好似一朵睡莲不胜凉风的娇羞,盈盈一水间,即便在眼前,却只能欣赏,不能把玩。这加强了横向拓宽训练和纵向挖掘训练,着力培养能力,发展特长。对中等生要求基本达标,他们更应注重“枯藤老树昏鸦”类,学有余力者可适当加深,鼓励学生向高层次目标递进;对后进生则降低要求,先从”她笑了——她含着泪笑了(带修饰成分)“这类做起,做好拉、扶、放的工作,允许经过两三次训练后达标。
8、扩展语句教学反思
语句扩展,是通过扩展语意或语境使简单的、抽象的、概括性的句子尽量丰富、形象、具体起来。这种题型,旨在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复习时,教师必须巧妙设计训练的“度”,按照“优化”的`标准对训练实施有效控制,促使教育目标和学习目标获得平衡协调发展,以收到“最佳”的效果。
1、训练的坡度。
训练的坡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能最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一直处在最亢奋的状态。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循序渐进。比如,就“她笑了”进行扩展训练,程序可以是:她笑了。——她含着泪笑了。(带修饰成分)——她含着泪笑了,像一朵带露的玫瑰,像钻出云雾的月牙。(带修饰手法)——她含着泪笑了,像一朵带露的玫瑰,像钻出云雾的月牙。花儿因她的笑变得更加灿烂,月儿因她的笑而变得更加娇媚。(加表现手法)这个训练,调动各层次学生的表达能力。而就整体教学设计而言,基本程序应是句子扩展——词语连接——古体诗语句扩展——现代诗歌扩展,方法也是从“添枝加叶法”到“拆分组合法”,一切的训练思路都是本着“坡度”的原则,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的。做到在教学训练的设计上符合学生心理程序和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力求与题型脉络、学生思路、教师教学思想保持一致。训练内容不断切入学生“最近发展区”,不断缩短学生现有水平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参加思维爬坡的运动,使训练“穿成串、联成片、结成网”,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2、训练的难度。
俗话说:“跳一跳,摘桃子。”心理学研究:当训练为中等难度时,人的学习动机最强;太难或太容易,动机水平都会降低。语句扩展训练也要遵循这个原则。以中等题为着眼点,向两边延伸。古体诗句的扩展是这一题型中的难点,选用的材料如果过难,势必使得一些学生失去了兴趣。练习时,我们以描写景物的诗句为切入点,如“枯藤老树昏鸦”“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的训练设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训练。中等学生跳一跳,通过适当的联想,借用修辞手法,写出比较优美的句子;基础差的学生可以跳一跳,经过自己的思考、老师的点拨,对词语进行修饰,写出最基本的符合语境的句子;而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能在这样的训练中,动用表现手法,获取最佳句子,表现他们的情思,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3、训练的强度。
学生的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因而训练的强度应有差别。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强度的训练,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探索之中。这样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训练题时,要对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了然于胸,要分层设计几套练习,给尖子生的训练题是“江月去人只数尺”类,让他们从几个角度进行扩展:月形——一轮明月倒挂江中,宛如一只银盘;月色——银白色的光芒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江面上;月光——时而微风轻拂水面,清波和着银光悠悠飘散,又缓缓聚拢;月神——那银盘飘忽,好似一朵睡莲不胜凉风的娇羞,盈盈一水间,即便在眼前,却只能欣赏,不能把玩。这加强了横向拓宽训练和纵向挖掘训练,着力培养能力,发展特长。对中等生要求基本达标,他们更应注重“枯藤老树昏鸦”类,学有余力者可适当加深,鼓励学生向高层次目标递进;对后进生则降低要求,先从”她笑了——她含着泪笑了(带修饰成分)“这类做起,做好拉、扶、放的工作,允许经过两三次训练后达标。
9、血液循环的教学反思
导语:《血液循环》是比较抽象的一课,所以教学工作有一点难度。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血液循环的教学反思,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节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多种教具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在关于血管部分的`教学,可以采取对比方法,从血管结构、血流方向与血流特点以及血管的分布找到三种血管的差异以及各类血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了让学生理解动脉、静脉的差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触摸自已体表的大动脉和大静脉,感觉两者之间的差异。
在讲述心脏的结构与生理特点时,可以从演示实验开始,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的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有关问题,如血液在心脏中流动会不会倒流?心脏怎样保证血液不停地流动?为什么说心脏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引导学生认识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心率、心输出量与心动周期等心脏生理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需要讲清楚概念,同时可以结合实例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认识构成心脏的心肌活动特点。心脏一生不停地跳动,但在每个心动周期中有一定的休息时间,不仅不会使心肌疲劳,而且还能保证血液返回心脏。
关于血液循环部分要介绍血液流动的途径、作用,在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的关系时,可采用边讲解边图解的方式,要指出体循环与肺循环的起止都是心脏,二者在心脏处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过程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变化。
讲解血压的形成原理时,需要结合心脏活动的特点和动脉管壁的特点,说明为什么心室收缩时,血压达到最高值,心室舒张时,血压下降到最低值。在理解血压形成原理后,应该介绍一些保健知识。
10、循环小数的教学反思
不论是参加完赛讲、研讨课,还是平时的常态课,在讲课之后心里总是沉甸甸的,想着每一个环节是否恰当,想着学生接受理解的程度,想着学生是否在全程参与,想着自己是不是还没有走到高效上来……,虽然备课时竭尽所能,但实际与想象总会千差万别。
今天第一节是我们组内的研讨课,教学《循环小数》,这是许多名师许多公开课教师经常上的一节课,虽然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但作为一节研讨课,我也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但在教学完之后,我感觉有以下不足:
1、学生板演的较少。如在分组计算完1÷2、1÷3、1÷4……之后,应该让学生将两数相除的结果自己板演在黑板上,这样不仅更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作用,而且更能看到学生在自学之后,对于循环小数的两种表示方法是否理解和掌握,省去了教师之后的专门将简写作为一个知识进行教学的局面。更能看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在之后的另一个班的上课中,我及时的`纠正了这一环节,让学生去写,结果学生两种简写的形式都写出来了,学生是能自己学会的,老师还是有点想象不周。
2、学生的举例。自学指导的设计中包括了学生举例的这一要求,也是为了让学生在初步看书理解的基础上先尝试举例,在学习中利用这些例子形成更多的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打好基础。但由于时间关系,只是利用现有的计算结果中的一些小数做了归纳概括,这样就显得有点“证据不足”“感染力不深”的感觉,就此来总结,有点略为仓促。
3、练习量的多少。由于本课涉及的概念较多,也较抽象,所以给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理解需要时间,计算也需要时间,区分概括更需要时间,所以留给练习的时间就很有限了(这在备课时就感觉到了),但我觉得让学生学会一点知识是重要的,系统而深刻地把握知识更为重要。
基于以上三点,我觉得离高效仍有一定的距离,理论上的理解如何演变为教学中真正的高效,我们还需不懈的努力探求。
11、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反思
这堂课用时53分钟,比正常上课时间略长8分钟。知识讲解环节停留时间较长,重点讲解For循环结构的格式及执行过程。与教材不同之处,我引入同心圆的范例,这是借鉴广州教材。之前学生学习过画一个圆,那么画十个圆又如何画呢?用十个circle语句吗?这时引入循环结构,让学生观察这十个circle语句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学生回答:圆心点相同,半径不同,半径之间差额相同。这时在PPT上指出初值、终值和步长,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接着列出For循环语句的格式,根据格式让学生做填空,变量、初值、终值、步长、循环语句、下一个变量等,为了加深对该语句的理解,我再引入流程图,强调循环控制条件和循环变量。流程图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图上,循环变量如何变化,它对循环体有什么影响,通过一个人物情景游戏,很好地演绎了这个过程。接着又显示一段有错误的循环语句,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问题,并修改。在知识运用和知识延伸环节都是围绕画圆,通过改变circle语句中坐标和半径,绘制更多丰富图形,而这里的关键就是要引导学生用好支架,深层思考循环变量对坐标和半径的改变。同时循环体也从执行一个语句延伸到执行两个语句。知识迁移是运用循环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不足之处,没有控制好上课时间,有部分的讲解过于拖沓。知识运用环节,绘制更丰富的图形,应该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删减,给学生留更多上机实践的时间。另外,有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没有得到关注,小组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上有所改进。
从效果上来看,学生最后来完成教学评价表,全班55个学生填写评价表,评价指标有7项,全部掌握的学生达41人次,掌握4项以上的10人,不熟练掌握的4人。全部掌握的比率达75%,这个数字很鼓舞人心。信息学竞赛培训我做了很多年,给选拔出来的优等生讲循环结构,都要相当时间来讲解和消化。而这堂课,利用最近发展区的原理来进行教学设计,在一个程度较好的班级,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是很让人高兴的。再次证明,走教学研究之路,必将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