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2023-06-17 10:22:12

  五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1、五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达成的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以生为本,已学定教,顺学而导,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尊重学生,还课堂给学生,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领悟编者意图,教材知识地位及前后联系,认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和解题策略。在最初设计这课时,我把列举法中的表格画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条件鸡兔共有8只,先猜测鸡兔可能各有几只填入表格中,再根据另外一条件总脚数是26只,通过验证得到笼子里鸡兔到底有几只,但在我巡视时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在根据条件无序的猜测,有的同学把猜测的过程简单的记录在草稿纸上,有的干脆就不记录,通过不断地调整最终找到了答案,这样就不能形成完整的表格,更不能引导利用表格发现猜测过程中的.规律,用时过长且无法自然的过渡到假设法。所以再次试教,我把这一环节及时做了调整,要求学生把猜测的过程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上,这样大部分学生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猜测填表,有的同学逐一填表,有的没填第一列和最后一列,有的跳跃填表,还有同学填出答案后不再继续填表,出现了这么多种不同的结果,反映了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高度,既达到了列表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执行的反思

  这节课教学过程的主线是:出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立模型—推广应用。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自学与他人交流相结合,老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用问题推动学生不断思考,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列表法的优点是方法比较简单,但数据比较大时效率低,不能作为解决鸡兔同笼的一般方法进行推广,是不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一带而过呢?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和分析,绝对不能一带而过,表中蕴含了鸡兔头脚变化的规律,把一只鸡看成一只兔就会增加两只脚,这样就和假设法对应起来了,充分分析表格规律,为假设法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在教学假设法时水到渠成降低了难度。在列表时,学生势必要计算出总脚数,在求总脚数时利用到了方程法的等量关系,列表法是基础是纽带,将不同的解决方法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的完整体系。在讲授假设法时,学生最不容易理解4-2=2(条)的意义,试教后决定在充分挖掘表格中的规律,小组合作、师生共同探究的同时,以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让学生明确假设笼子里全是鸡,这时就比实际少10只脚,少了的脚其实是把兔子看成鸡时兔子少的脚,把一只兔子看成一只鸡少两只脚,所以10里面有几个2就有几只兔子。将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思维过程转化为数学算式,突破了难点,形成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推理能力。接着又通过拓展练习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三、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

  本节课是在试教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存在着很多不足

  1、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情了解不充分,上课时有点紧张,列表法忘了板书,后来又补上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不断提高调控课堂的能力。

  2、在讲授假设法时课件的展示有助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让复杂问题简单化,但却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培养,淡化了数学课的数学味,以后应有选择的使用课件,让课件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

  3、教学时教学语言平淡,缺乏激情,缺少适时的鼓励评价语言,应及时关注学生的状态和课堂的生成,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以后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学习,从多方面提高自己,争取尽快成长做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

2、四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在《鸡兔同笼》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体现的教学思想是:培养深入思考的意识,养成不断追问的习惯,形成数型结合的策略,主张奇思妙想的胆识。

  1、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我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并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才使课堂出现争先恐后、积极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场景。

  2、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本节课学生不仅学会了基本的画图、列表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学会了假设、折半、金鸡独立、兔子起立等巧妙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受到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孩子的思维水平。

  3、师生交流充分,交流作用发挥明显。课堂上,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别人的意见。互相评价,取长补短。渠道畅通,课堂是流动的,有生命的,学生的交流如春雨滋润着孩子的心灵,使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不断提升。

  4、教学设计重点突出,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课堂上,虽然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但是画图法、列表法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上教师重点让学生展示了这两种方法,并进行了师生质疑,使基本方法人人都会,其他方法作为开阔学生的思路,简化处理。使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不同水平的孩子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5、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1)预设学情的初知不足,起点太高,在出示例题时,隐藏的条件没有说明,导至后面解题中鸡、兔各有几只脚都不知;

  (2)课堂组织的有效管理不到位,导至许多学生没有认真倾听、认真独立思考,练习不会,教学内容完成不了。

  6、课后给我留下一个深思的问题:

  (1)课堂中是看老师的表现还是学生的表现?

  (2)孩子在课堂中是否学的快乐?

  (3)孩子是否学的.有效?

3、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数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还要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鸡兔同笼问题就是这样一种问题,在生活中,鸡兔同笼的现象是很少碰到,没见过有人把鸡和兔放在一个笼子里,即使放在一个笼子里又有谁会去数他们的脚呢?直接数头不就行了?那么是不是说“鸡兔同笼”是一个完全没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显然不是,鸡兔同笼问题,是让我们通过鸡兔腿数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寻找不变的规律,并采用有效的手段来理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以下是我上完课的几点体会:

  一、大敢转换情境,提高情境“知名度”。

  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愉快的探索数学,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愉悦的氛围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思考发现并掌握知识,时刻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一个恰当的主题中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基于这一点,本节课的内容安排在“数学与生活”当中,用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来引入(幻灯出示:)

  1、小明的储蓄罐里有1角和5角的硬币共27枚,价值5.1元,1角和5角的硬币各有多少枚?

  2、12张乒乓球台上同时有34人正进行乒乓球比赛,正在进行单打和双打比赛的球台各有几张?

  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祖先早在15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研究了,再课件出示《孙子算经》及鸡兔同笼问题,但同时又聪明地把数改小了:今有鸡兔同笼,上有八头,下有二十二足,问鸡兔各几何?一石激起千层浪,鸡兔怎能同笼?学生的探究欲望马上调动起来,这时,又让学生了解“经典”,感受“经典”。

  二、鼓励参与,在合作中提高学习效率。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设置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节课中,我主要通过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体会到假设的数学思想的应用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关系。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合作,积极地探讨,充分地发挥了小组的作用,兵教兵,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学会了,这是很让我感到激动的,因为毕竟鸡兔同笼问题比较难。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由于学生原有认知背景的不同,他们对解答本课时的题目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同一问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提出统一的要求,要允许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本节课,师生共同经历了六种不同的方法:逐一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画图法及古人的砍足法,最后比较哪种算法比较好。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又体现了算法多样化与优化,也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总的来说,本节课从学的角度呈现学习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提供操作材料,拨动学生心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因此,在整堂课中,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在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数学学习的乐趣。但在教学时间的控制上还略显紧张,一些环节的处理还应该在从主次的角度更好地进行设计。

4、四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的教学反思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教材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题设计,是把列表法作为主要的解题法,但教参中又提到了画图法、假设法、方程法等,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明显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这几种方法都要提到。经过对教材的解读和同科组几位老师商讨,觉得这几种方法归根到底都是假设法,画图法和假设法更是同出一辙,一个是直观的假设,另一个是把直观的假设抽象成数字符号表示而已。考虑到方程法学生不会解,所以决定以教材为重点,先用一个课时上列表法,再用一个课时上画图法和假设法,用两个课时上完。如果过中有学生用到方程解的,也给予肯定。

  上课之前,我们都觉得学生对于画图法和假设法应该较为容易理解,通过教学后发现,学生对于列表法,特别是对逐一列表法,学生们普遍都能理解掌握,对于跳跃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也有大部份的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反而是假设法,虽然有画图法辅助理解,相差的腿数,为什么要除以鸡兔的腿数差,学生还是难以理解。授完课之后,我们还发现了另外两个更为严重的问题:一是学生在学了假设法后,觉得假设法比列表法的书写来的简便,更喜欢用假设法,而他们又没能理解透彻这种方法,常常用相差的腿数除以鸡腿数或兔腿数,导致解题错误。二是学生虽然懂得用列表法解决真正的鸡兔同笼问题,一但换成另一个内容的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时,学生却不懂填表头。如:

  (1)新星小学“环保卫士”小分队12人参加植树活动。男同学每人栽了3棵树,女同学每人栽了2棵树,一共栽了32棵树。男女同学各有几个?

  (2)小白兔拔萝卜,雨天一天拔12个,晴天一天拔20个,小白兔共拔了112个萝卜,平均每天拔14个,小白兔拔萝卜有几天是雨天几天是晴天?

  出现这些问题,我想这也可能是我在设计教案时并没有准确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实际认知水平,本课内容安排过多。如果下次再次教学鸡兔同笼,我想我会把列表法与表头的填写方法作为重点来上,其他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处理。

5、四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鸡兔同笼》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板块中“尝试与猜测”一课的内容,本节课思维含量大,对学生来说难学。解决这道数学古题、趣题的方法有好多种,但教材只向学生介绍了“列表法”这一种方法。现对本节的教学做以下反思:

  一、课前思考

  1、紧贴教材,使用教材。

  “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好多种,但是教材只向学生介绍了“列表法”这一种。因为“列表法”是解决问题最常用、最一般的方法,针对的是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能完全掌握,做到了几乎面向全体,关注差异。而表格中的数据又能让学生更直观的进行探索规律,规律的掌握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利用列表快速解决问题。同时“列表法”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数学层面上讲具有广泛性,我想这也正是教材采用它的真正目的,做到了“授之以渔”。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紧扣“列表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列表法”这一方法。

  2、尊重学生,找准起点。

  “鸡兔同笼”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难”,要突破难点,就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孩子们的困难在于如何应用“列表法”进行逐一举例,以及通过表格发现“鸡兔同笼”问题中所蕴含的规律,而非合作探究出“跳跃举例”和“取中举例”这两种列举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设置为引导学生经历逐一举例和规律探索,有了这一铺垫,学习的难点就迎刃而解。

  3、方法教学,注重引导。

  数学教学就是方法教学,在本节课中我想交给学生的方法有:解决问题尝试猜测;遇到难题化繁为简;观察数据,先分后总;探寻规律,注重合作。学习方法的渗透对学生来说价值更大。

  4、关注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及时参与到他们中来,帮他们解疑释惑。促进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

  二、课后思考

  (一)从课标角度去看

  1、《课标》理念

  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体现四基

  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体现四基: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还要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3、培养核心素养

  除此之外,我还注重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力求学生全面发展。

  (二)从教材的角度去看

  1、紧贴教材编写意图

  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让学生学会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列表法”是众多方法的基础,因此本课教学针对“列表法”展开教学与探索。

  2、学会使用教材

  作为一个教师,要合理地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我们要深挖教材,把表象的东西形象化,在本课中借助“鸡兔同笼”化简题向学生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借助表格让学生探寻“鸡兔同笼”问题中所蕴含的规律,找到精髓,提供给学生解决“鸡兔同笼”类型题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3、创新教材

  表格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会列表,表格中的项目怎么填对学生来说较难,因此对于列表法的形成我采用了动态化的活动,先让学生猜有9个头,鸡和兔会有那些可能,这样很自然形成了表哥的前两项,再出示有26条腿,那么刚才的猜想都对吗?为什么?学生这时就会想到还要看每次猜想的鸡和兔的腿数是否是26条才行。这样就形成了第三列,让表格形象生动起来,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在课尾,向学生介绍古人用的方法以及其他解决的方法,不但让学生体会到古人超长的智慧,还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三)教师的角度

  1、引导者

  始终做一个引导者,把学生引到探究的路上,在恰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帮他们解疑释惑。

  2、组织者

  当学生学到本节的重点时,我就及时组织活动,让他们通过操作活动来探寻知识,掌握方法。

  3、参与者

  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做一个参与者,和他们一起思考,找准学生的疑惑之处进行点拨指导。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更有效。

  (四)学生的角度

  1、找准起点

  学生的学习基础决定这学生的起点。孩子们学这节课有困难,虽然“取中列举”和“跳跃列举”对学生来说是难点,但规律的探寻对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只有掌握了规律学生才能情不自禁的使用“跳跃列举”和“取中列举”,这样难点对学生来说就不是难点而是意外的收获,更让他们惊喜。

  2、学习方法

  学生在整个学习中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他们本节课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这样的学习效果更佳!

  3、学会知识与方法

  孩子们在本节课中不但学会了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同时还收获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与猜想;解决难题的方法化繁为简;观察的顺序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先分后总的有序有效观察。

  三、不足

  1、本节课由于要让学生充分的探索与体验因此在时间上有所拖延。但是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来说,只有充分体验了才不会忘记。我想多给学生一些等待,静待花开的声音!

  2、本节课的氛围不够浓厚。

  本节课的思维含量比较大,学生随着学习内容会不断地去思考,理性大于感性,因此本节课不是热热闹闹的课堂。

  我想,“鸡兔同笼”问题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它更想传播一种思维的方式和思考的方法。

  问题的策略,这样一节课的时间就显得不够用了,导致最后没有时间来解决生活中更多类型的实际问题。

6、四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达成的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以生为本,已学定教,顺学而导,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尊重学生,还课堂给学生,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领悟编者意图,教材知识地位及前后联系,认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和解题策略。

  在最初设计这课时,我把列举法中的表格画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条件鸡兔共有8只,先猜测鸡兔可能各有几只填入表格中,再根据另外一条件总脚数是26只,通过验证得到笼子里鸡兔到底有几只,但在我巡视时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在根据条件无序的猜测,有的同学把猜测的过程简单的记录在草稿纸上,有的干脆就不记录,通过不断地调整最终找到了答案,这样就不能形成完整的表格,更不能引导利用表格发现猜测过程中的规律,用时过长且无法自然的过渡到假设法。所以再次试教,我把这一环节及时做了调整,要求学生把猜测的过程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上,这样大部分学生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猜测填表,有的同学逐一填表,有的没填第一列和最后一列,有的跳跃填表,还有同学填出答案后不再继续填表,出现了这么多种不同的结果,反映了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高度,既达到了列表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执行的反思

  这节课教学过程的主线是:出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立模型—推广应用。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自学与他人交流相结合,老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用问题推动学生不断思考,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列表法的优点是方法比较简单,但数据比较大时效率低,不能作为解决鸡兔同笼的一般方法进行推广,是不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一带而过呢?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和分析,绝对不能一带而过,表中蕴含了鸡兔头脚变化的规律,把一只鸡看成一只兔就会增加两只脚,这样就和假设法对应起来了,充分分析表格规律,为假设法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在教学假设法时水到渠成降低了难度。在列表时,学生势必要计算出总脚数,在求总脚数时利用到了方程法的等量关系,列表法是基础是纽带,将不同的解决方法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的完整体系。

  在讲授假设法时,学生最不容易理解4—2=2(条)的意义,试教后决定在充分挖掘表格中的规律,小组合作、师生共同探究的同时,以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让学生明确假设笼子里全是鸡,这时就比实际少10只脚,少了的脚其实是把兔子看成鸡时兔子少的脚,把一只兔子看成一只鸡少两只脚,所以10里面有几个2就有几只兔子。将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思维过程转化为数学算式,突破了难点,形成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推理能力。接着又通过拓展练习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三、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

  本节课是在试教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存在着很多不足

  1、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情了解不充分,上课时有点紧张,列表法忘了板书,后来又补上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不断提高调控课堂的能力。

  2、在讲授假设法时课件的展示有助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让复杂问题简单化,但却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培养,淡化了数学课的数学味,以后应有选择的使用课件,让课件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

  3、教学时教学语言平淡,缺乏激情,缺少适时的鼓励评价语言,应及时关注学生的状态和课堂的生成,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以后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学习,从多方面提高自己,争取尽快成长做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

7、四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课本中的第九单元——数学广角,趣味性非常强。本节课在开始我先问了同学们知道哪些科学家、数学家。同学们给出了:爱迪生、爱因斯坦、牛顿、诺贝尔、毕达哥拉斯等。只有一个同学说出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刘徽(不过还把“徽”读错了)。由此可见对于中国古人的智慧了解甚少。告诉大家其实中国也有很多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数学家,要多了解中国古人们的智慧。

  这节课首先从一个非常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入手,利用列举的方式同学们都能够得出正确的结果。接着我又讲了课本第8页的最后一道题,31页最后一道题,都是利用图形表示数的题目,接着又复习了加法交换律如何用字母表示。有了这些铺垫之后,利用设未知数的方法,写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带领同学们慢慢的来解题。最后我问有多少人听明白了,没人举手。不过还是有4、5个学生听得明白,只是没好意思举手。

  在得知大部分人都没有听明白,我就又讲了一个《孙子算经》中非常有趣的解题方法。这个方法显然更适合小学生的智力水平。

  在本节课中,可喜的是我们班有4、5个能够听明白的!

8、四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案例与反思

  生本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学,生本教育主要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我想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舞台,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通过课堂中自学、小组互学、跨组商讨、小组展示,让整个课堂都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相信自己充满自信,自主寻找属于自己的方法。我想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就不再是问题,这就是生本课堂的魅力。我想我们的课堂应该简单一些,开放一些,学生就会有更多的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领袖儿童气质的舞台。我结合自己执教《鸡兔同笼》谈谈自己做法与想法。

  片断一:创境引题,引发思考

  师:我们来欣赏一段小品,仔细听你知道哪些信息,一会儿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学生表演一段有关鸡兔同笼的小品。(甲:我们都是人,你对人有过研究吗?乙:有什么好研究的。甲:比方说走路,你小时候是怎样走的?乙:表演地上爬行……)

  师:请用掌声欢送我们的小品演员,现在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鸡兔同笼”趣题吧!

  【设计与思考】

  开课时设计这个小品,主要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一开课就是快乐引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了解鸡和兔的特点,以及鸡和兔放在一起之后头与脚数量之间关系,这样为新课的教学有效地降低坡度,顺利地过渡。

  片断二:让领袖儿童在小组自学交流中凸显领袖才能。

  出示例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

  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你从题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8个头就是鸡和兔一共8只。(教师板书:鸡+兔=8只)

  生2:26只脚就是鸡的脚加上兔的脚一共26只。(教师板书:鸡脚+兔脚=26只)

  出示自学导航。

  (1)算算:鸡兔各是多少只?

  (2)想想:简单写出解题思路。

  (3)说说:把你的'方法讲给组员听听,看看小组内一共有几种方法。

  (4)演演:两个小组在一起交流,结合题目演演证明猜测。为展示做好准备。

  【设计与思考】

  开门见山只奔主题引发思考,这样可以给足学生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自学提示中分4个层次展开算算(想办法解决问题),想想(解题思路清晰明了),说说(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学习他人先进做法),演演(跨组商讨,论证自己的做法)。前2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完成率要达80%以上,优先完成的可以寻找不同的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部分学困生也许没有做出来,在氛围中促使他积极思考,想法设法进行解决,这样促使他在小组交流和集体展示中努力听讲,学会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达到内因和外因有效地结合。学生在自学中找到方法,经过大家讨论交流,让每个人明确自己的解题思路,为后面的展示奠定基础,也能让每个学生充满自信——我会做。

  片断三:生生对话中彰显领袖团队

  师:哪个小组给同学们展示展示?

  (12个小组都举手了,兴趣十分高涨,我把机会让给平时不爱发言的千里驹小组(组长刘清正),鼓励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加强补充和纠正)

  生1::我代表小组交流第一种方法(边说边板书)如果鸡和兔都抬起一半的腿,鸡的只数和腿数一样,兔的只数比腿数多1。(他一边说,组员一遍演示鸡兔头、脚的变化)列出:26÷2=13(条)。13-8=5(只),腿数比头数多的5,就是5只兔。8-5=3(只)就算出鸡的只数。我的交流就结束,谁帮我补充?

  (一片掌声欢送,也许他的想法很特别,方法很简单,得到同学们的认可)

  生:讲得很清楚,我来评价一下,我认为这种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很简单,值得推广。如果两种物体个数2的倍数,例如四轮车和三轮车已知总辆数和轮子数,求各多少辆。这也说明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生2:我代表小组交流第二种方法(一边画表一边讲)

  如果8只都是鸡,每只鸡2只脚8×2=16只,所以鸡兔脚总只数就是16只;如果鸡7只,7×2=14(只)脚,兔1只,1×4=4(只)脚,14+4=18(只)脚;……。

  生:这种方法很清楚,我想是否找答案就可以了,后面不需要写出来,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师:利用这种方法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在最短的时间找到答案,观察你就会有新的发现?

  生:从中间来算,8只,4只兔4×4=16(只)脚,4只鸡2×4=8只,16+8=24(只)脚,如果脚少增加兔的只数,减少鸡的只数;如果脚多减少兔的只数,增加鸡的只数,这样就可以提高速度。

  生:从中间开始确实很快,我想这种列表的方法只适合数字比较小的题目,如果有100个头,用这种方法就麻烦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生3:我是利用假设的方法。我邀请翱翔小组和梦之缘小组协助表演。

  假设都是鸡:(一边讲解,一边说出每一步的理由和解决的问题)

  8×2=16(条)→鸡的总脚数,也就是鸡兔总脚数。

  26-16=10(条)→现在脚数比实际的少10只脚,也就是这10脚应该是兔子的。

  4-2=2(条)→一只鸡比一只兔少2只脚。

  10÷2=5(只)→一只兔比一只鸡少2条腿,多少只兔少10条腿。表演还腿变兔。

  8-5=3(只)→鸡的只数

  同学们,还有问题和我交流吗?

  生:10÷2=5(只)为什么这一步算出来的是兔子的只数。

  生7结合表演鸡还腿变兔的过程,让学生正真理解多的10条腿应该是兔子的,原来假设都是鸡,每只兔子只算了两条腿。

  生:能不能假设都是兔呢?

  生::当然可以,要不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全班一起练习,几分钟后同学们纷纷举手交流自己看法

  师:这种假设的方法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

  生:我认为很简单又没有局限性,不仅可以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解决其他的问题照常实用,我向同学们推荐。

  师:看来大家都喜欢,我也很喜欢,我送给大家一首儿歌望大家喜欢。

  儿歌:鸡兔同笼解题法,假设列举是良方。整笼全是兔变鸡,脚减多少算仔细。一兔变鸡脚减二,两差相除兔数清。全笼都是鸡变兔,脚增多少算分明。一鸡变兔脚增二,两差相除鸡数明。

  生4:我来介绍一种最基础的方法:解方程的方法。(边说边板书)

  解:设有X只兔,那么就有8-X只鸡。

  数量关系式:兔脚+鸡脚=26

  4X+2(8-X)=26(过程略)

  我的讲解完毕,谁与我交流?

  生:思路很清晰,就是方程解答要细心。

  生:我还可以设有X只鸡,那么就有8-X只兔。方程就是:2X+4(8-X)=26

  师:同学们展示的很精彩。我们用掌声欢送他们。

  【设计与思考】

  这节课小组展示的十分精彩,连我自己都没有预料到,课后反思,让我感受到生本教育中学生自学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展示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这也是领袖儿童的本质。这节课之所以学生能够大胆精彩来展示自己,一方面简单开放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学、合作的空间,这节课中学生独立自学的时间是15分钟,中等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对书本的理解学会属于自己的解题方法,优生不满足一种方法的同时追寻方法的多样性,让一批领袖儿童不断凸显出来,引领整个班级快速前进。小组合作交流是8分钟,给每个同学都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在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吸取别人先进的方法,将不够明白的问题弄明白。另一方面小组分工明确到位,根据组员的特点向同学们展示自己最拿手的方法,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充满自信,熟练、流利讲解自己的做法以及每一步的道理,我想这一类题目对于他来说将是一辈子的记忆。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这有放手让位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交流、展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我想他们在不断地历练中不断成长为学习领袖。

9、五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达成的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以生为本,已学定教,顺学而导,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尊重学生,还课堂给学生,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领悟编者意图,教材知识地位及前后联系,认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和解题策略。在最初设计这课时,我把列举法中的表格画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条件鸡兔共有8只,先猜测鸡兔可能各有几只填入表格中,再根据另外一条件总脚数是26只,通过验证得到笼子里鸡兔到底有几只,但在我巡视时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在根据条件无序的猜测,有的同学把猜测的过程简单的记录在草稿纸上,有的干脆就不记录,通过不断地调整最终找到了答案,这样就不能形成完整的表格,更不能引导利用表格发现猜测过程中的.规律,用时过长且无法自然的过渡到假设法。所以再次试教,我把这一环节及时做了调整,要求学生把猜测的过程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上,这样大部分学生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猜测填表,有的同学逐一填表,有的没填第一列和最后一列,有的跳跃填表,还有同学填出答案后不再继续填表,出现了这么多种不同的结果,反映了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高度,既达到了列表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执行的反思

  这节课教学过程的主线是:出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立模型—推广应用。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自学与他人交流相结合,老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用问题推动学生不断思考,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列表法的优点是方法比较简单,但数据比较大时效率低,不能作为解决鸡兔同笼的一般方法进行推广,是不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一带而过呢?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和分析,绝对不能一带而过,表中蕴含了鸡兔头脚变化的规律,把一只鸡看成一只兔就会增加两只脚,这样就和假设法对应起来了,充分分析表格规律,为假设法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在教学假设法时水到渠成降低了难度。在列表时,学生势必要计算出总脚数,在求总脚数时利用到了方程法的等量关系,列表法是基础是纽带,将不同的解决方法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的完整体系。在讲授假设法时,学生最不容易理解4-2=2(条)的意义,试教后决定在充分挖掘表格中的规律,小组合作、师生共同探究的同时,以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让学生明确假设笼子里全是鸡,这时就比实际少10只脚,少了的脚其实是把兔子看成鸡时兔子少的脚,把一只兔子看成一只鸡少两只脚,所以10里面有几个2就有几只兔子。将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思维过程转化为数学算式,突破了难点,形成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推理能力。接着又通过拓展练习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三、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

  本节课是在试教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存在着很多不足

  1、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情了解不充分,上课时有点紧张,列表法忘了板书,后来又补上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不断提高调控课堂的能力。

  2、在讲授假设法时课件的展示有助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让复杂问题简单化,但却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培养,淡化了数学课的数学味,以后应有选择的使用课件,让课件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

  3、教学时教学语言平淡,缺乏激情,缺少适时的鼓励评价语言,应及时关注学生的状态和课堂的生成,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以后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学习,从多方面提高自己,争取尽快成长做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

10、六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教学完《尝试与猜想》一课后,在一张综合练习的题卡上,出现了这样一道题。“鸡兔同笼,有17个头,2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这是课堂上练过的习题,并没有什么难度,我想孩子做起来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一个学生问我,“老师,这道题可以用“假设法”做。可是我已经忘了假设法怎么做了,你能告诉我吗?”我沉吟了片刻,回忆了一下我上“鸡兔同笼”的经过。

  鸡兔同笼出现在“尝试与猜想”中,既然课题是《尝试与猜想》,那么编者的意图一定不再是让我们教给孩子做此类题的技巧,而是通过合理猜测和调整达到想要的结果。不管是枚举还是列表,都是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假设结果里正确结果更近。也就是要在一个合理区间中不断逼近正确的答案。我记得当时是通过一个幸运52的“猜价格”导入的。孩子在课堂中也展现了自己的.很多思路,包括画图,有的孩子还在课外书上读过说让兔都抬起前腿,鸡都金鸡独立。这些有趣的解答方法虽然没有代表性,但也为课堂增添了很多乐趣。孩子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记忆还是很深刻的。后来我简要介绍了“假设法”。其实以前我们奥数内容是直接把这种方法教给孩子。这种方法孩子不易理解,也很难自己探索到,但老师教会后,这确实是解答此类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在新课改后,我们理解的是:让孩子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比掌握一点知识更重要。所以再讲鸡兔同笼问题,课堂的主阵场交给了孩子,孩子自己先列举再调整,这样是费了一些时间。“假设法”的介绍时间相对就短了许多,孩子当时听懂了,过一段又忘了,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这是个聪明的学生,见我半天没有回答,马上说:“老师,其实我记得这节课的内容,就是一时忘了怎么做了。”我说;“那你可以列表看看呀!”。“老师,列表我会,可是那得好一会才能找到答案,太麻烦了,请你告诉我假设法好吗?”我乐了,这孩子并不是解决不了问题,而是怕麻烦。我说:“麻烦点没事,遇事别钻牛角尖,只要能做出来就行”这是个很执着的孩子,他不肯走,一个劲的说:“老师,请你告诉我吧”我又按照课堂上的讲法

  给他讲了一遍,他很快听懂了,高兴的走了。我实在不能保证他是不是过一段还会忘。

  这件事过去了很久,我一直在想,新课改后,老师的许多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我们想给孩子最有价值的东西。最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方法。希望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伴随孩子的一生,即使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不做数学了,也可以用这些思路和方法来解决一些其他的问题。所以我们的价值取向就变了。当时间发生冲突时,我们更愿意让孩子多感受多经历,相对讲授和练习的时间就少了。象鸡兔同笼这样的问题学生掌握假设法,不反复练习是很容易遗忘的。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孩子的经历也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就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来取舍,我们选择了让孩子来自己体会尝试与猜测的快乐!可是,这个孩子的一句话却一直在我的心里回响:“老师,那样太麻烦了,请你告诉我吧”孩子有他自己的价值取向,他认为猜测再调整太麻烦,当他没有学到“假设法”时,他没有比较。但当他比较之后,他执着的选择了这个简洁的方法。虽然这个方法对于一个孩子的思维来说还是有点生涩难懂。但是,简洁明了不正是数学的魅力吗?我们总是想通过一些别的东西让孩子感受数学的美,当孩子感到数学的魅力去追寻时,我们还迟疑什么呢?对于课改,我们应以平常心去看待。我想,以后我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一定不会迟疑。我会很高兴的告诉他:“孩子,你选择了最简单

  的方法,老师乐意给你再讲一遍。”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