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谁先走》的教学反思

2023-06-26 15:32:13

  《谁先走》的教学反思

《谁先走》的教学反思

1、《谁先走》的教学反思

  篇一:谁先走教学反思

  《谁先走》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2、设计公平游戏规则。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谁先走的问题,首先我从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下棋入手,看看小明、小华这两位好朋友要下盘棋,他们都很谦让,让对方先走!你能替他们想个办 法,决定谁先走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有的学生说掷骰子,点数是单数,小明先行;点数是双数,小华先行。有的学生说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谁先走。有的学生说让他们抽签决定。就这样展开了新课。探索后分层次提问学生,让学生总结。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的方法:要看代表双方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游戏规则公平;如果不相等,则游戏规则不公平。

  篇二:《谁先走》教学反思 王战国

  《谁先走》教学反思

  三桥街小学 王战国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抛硬币、掷骰子、转转盘等探究活动等都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喜闻乐见的,这些游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游戏规则的讨论,进一步体验不确定现象中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2、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3、体验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价值,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于是在教学目标以及课标的引领下,我主要进行了以下流程:1.创设情境引入,制造问题冲突:笑笑的规则公不公平。从而,引发进行试验探究的必要性。2.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判断。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展示数据的形式,发现,可能性不相等,所以笑笑的办法不公平,然后修改规则,使游戏公平。得出可能性不相等,游戏不公平,可能性相等游戏才公平。3、课堂总结时,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做到公平、公正,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让学生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气氛轻松愉快,生动有趣,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

  但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我过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一些不是很流畅的环节过渡时,老师的语言显得很重要。如学生都认为笑笑的办法不公平,这时老师可以说,同学们的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的数学讲究数据,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数据来验证一下大家的说法是否正确。这样就可以较自然地过渡到动手实践探究环节了。另外还有一些细节的地方,比如在进行动手实践之前,老师应就表格如何使用进行指导,这样才不会在实践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学生在动手实践时,教师不要进行过多的`语言“干扰”,可以在所有数据都填充完毕后,再对表格进行横纵向的分析。这样学生也能较完整地进行探究,让最后的数据结果更有说服力。

  篇三:《谁先走》教学设计

  《谁先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谁先走》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课本第101-10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在活动中,能正确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3、在游戏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会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难点:

  能够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具准备:

  各色球、转盘、扑克牌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初步感受游戏公平的重要性。(用时3分钟)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乒乓球在我们国家是一项很普及的体育运动,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小片段关于乒乓球比赛的视频。(播放视频)

  从片段中你看到体育师在干什么?

  生:裁判在抛一枚硬币来决定比赛的场地和发球权。

  师:同学们都看得很仔细,喜爱运动的同学可能会知道,很多比赛前都有这个环节,如果没有,比赛就会缺乏公平性。

  师:可见这样的环节有多重要,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深入学习有关公平游戏的内容。

  板书:游戏公平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活动直接引入课题,不但能让学生感兴趣,还能明白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今天我们有两个好朋友分别是小明和小华将要进行一场象棋比赛,他们都很谦让,都在让对方先走!

  为了能让他们来一场公平的比赛,你能替他们想个办法来决定谁先走第一步棋吗?(板书:谁先走)

  生1:抛硬币

  生2:投骰子

  生3:抽签

  …

  师:你们太厉害啦,能为小明和小华想到这么多的方法。但怎么用好这些方法才

  能对游戏双方公平呢?好朋友淘气和笑笑说出了自己的方法(出示淘气和笑笑的课件),下面大家就来看一看,你认为他们的方法对小明和小华公平吗? 活动一:探索游戏公平的方法(12分钟)

  学生认真看图后提出问题

  师:你认为他们的方法公平吗?(学生思索后指名提问)

  生1:认为淘气的方法是公平的。

  生2:我认为笑笑的方法不公平。

  生3:…

  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两种方法为什么公平,或为什么不公平,等一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讨论中,教师巡视并指导)

  学生汇报:…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两种方法。(出示课件分析) 抛硬币:它是一种质地均匀的,当将它抛起落到地上,出现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因此公平。板书:可能性相等,游戏公平

  投骰子:我们都知道骰子有6个面,首先如果骰子的质地是均匀的,那么骰子哪个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但点数大于3包括点数是4、5、6三面,点数小于3只包括点数是1、2两个面,所以出现点数大于3的可能性与出现点数小于3的可能性不相等。因些不公平。板书:可能性不相等地,游戏不公平

  师:原来游戏规则公平性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根据条件那你能修改笑笑的方法,

  重新使它对双方公平吗?

  生1:点数小于或等于3时,小明先行;点数大于3时,小华先行。

  生2:大于3点,小明先行;小于4点,小华先行。

  生3:掷到单数,小明先行;掷到双数,小华先行。

  …

  活动二:放球游戏(5分钟)

  师:我们知道使游戏公平的方法有很多,现在老师有一些黄球和一些白球,谁来利用这些球来设计一个方案,使它对小明和小华双方是公平的。上来边说边做。(要求规则表达要清楚)

  小结:黄球和白球的数量一定相等,游戏才公平。

  巩固训练:幸运大转盘 (8分钟)

  (1)甲是笑笑设计的转盘,请你确定规则,使游戏对双方公平。

  (2)淘气设计了乙转盘,请你确定规则,使游戏对双方公平。

  (3)请你也设计一个转盘,并确定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学生独立完在,教师巡视)

  汇报:(用展台评讲)

  活动三:砸金蛋(10分钟)

  师:一下与大家学了这久,下面轻松一下,玩个游戏(出示规则)还有可能获得我手中的奖品哦!

  (教师指导)

  师:这8个人都是大家从每一组选出来的,我问一下这位同学,你组是用什么方法最终选到的你?

  生1:……

  师:你呢?

  生2:……

  师:看来被选出来的人都是很公平的。现在谁先砸呢?我们选用一个公平的方式来决定谁先来砸.(可用纸牌)

  三、课堂总结(2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要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最重要的是什么?(小结)师:通过今天的活动,大家都有不少的收获,相信大家都懂得了只有做到可能性相同,才能保证游戏公平,学会了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分析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这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落实公平公正的原则,促进大家和睦相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作业

  略

  五、板书

  谁先走—游戏公平

  相等 游戏公平

  可能性

  不相等 游戏不平

2、《谁先迎来黎明》的教学反思

  三个班教下来,感触最深的一点是让同学循序渐进的解决课题中提出的问题。教学前,我简单问了局部同学:当我们这里是白昼的时候,其他地方也是白昼吗?多数同学会脱口而出,不一定。有个别同学考虑了一番才摇摇头,还有几个不敢回答,可以说局部同学对这个概念是模糊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做一点考虑,聪明的同学有说地球自转过程中每个地球发生昼夜交替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也有说看家里爸爸看世界杯或欧锦赛都是夜晚看的,那边人不可能是夜晚踢球的。也有同学有亲戚在国外,知道的更清楚。总的来说,我们学校的同学课外知识还是相当丰富的,情况还比较好。我猜想:假如是山区或者乡下的小朋友,对这个概念的认识偏差会更加明显。同时我也在反思,这局部知识应该在确定自转时其实就可以在讲解中说明了。

  说循序渐进解决问题在这课中很重要,是因为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分步骤进行,让同学一步步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概念,是新课程科学教学理念体现的典型一课。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一、确定不同地区的位置关系,二、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第一个问题很简单,同学学具袋中自制资料制作完成后,就能够确定位置关系了。(此时,同学已经有了地图上表示的位置关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也许是在语文课上早已提过)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大局部同学的思维都会比较一致,认为只有两种:顺时针和逆时针。还有一些同学认为有上下转动,假如不是地球仪摆在那边,同学提出这样的见解也不一定算错啊,人类在认识地球发展史上,难道没有科学家提出这样的见解吗?其实这个问题仔细考虑下还真不好解释呢。我没有吭声,全班同学都对这个“荒诞”的想法嗤之以鼻,就这样我们否决了这个似乎是“不科学”的猜想。

  同学对巴黎和北京地理位置的认识很简单,只要同学把学具袋的地球仪完成后,就可以马上指出两者的地理位置。此时,让同学猜想在两种不同的旋转方式下,哪个地区会先迎来黎明,会比较容易。依照书本上介绍的模拟方法,同学能够比较形象的了解到模拟事实的结果。不过,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好班级的次序,争取让每个同学都能观察到

  确认地球自转的方向这个教学环节,教材上让我们通过引导同学明白相对运动这个概念,通过观察地球以外天体的运动方向来反推地球的自转方向,这种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其实有些同学在学习该课前,其实已经隐约感到太阳东升西落能够协助我们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当正确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既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通过该模型来解释地球的自转方向,是基于地球是运动的,太阳是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这个基础。不然假如没有对这个概念科学理解,假如同学问假如太阳自身就是东升西落顺时针旋转,那么就不能推测出地球自转的方向,这也是我曾经遇到了这些问题得到的教训。

  最后认识时区和时差这个局部,由于没有了《为什么世界各地同一时刻的时间不一样》中对地球仪的认识这个环节,同学理解世界时区图时,会遇到一些困难。我在教学中,让同学先自身看这副图,让他们尽可能提各种问题,最后同学能够提出许多问题:如为什么世界时区图上的颜色是不一样的?上面的竖线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竖线不是平分的等等。这个环节我认为让同学自身去提问远比教师直接介绍来的强。在解释说明时,我注意引导同学自身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然是常识性的问题需要教师直接告诉为好。比方说第2个问题需要直截了当告诉,而第三个问题,可以通过引导让同学自身解决。教材上,专门有一段文字负责说明这副图,自然同学通过阅读文字能够大致明白一些,至于教师需不需要让同学计算不同地区时差的问题,我觉得也是可以因班级而已的。

  最后,总结地球形状特点和自转特点,加深同学对地球自转特点的理解。

3、《谁先走》的公开课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谁先走》的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9月份刚开学不久,工作室要过来学校指导教学,很幸运,我能被指定上一堂课。一开始我就在琢磨要怎么选课,确定课了,又在琢磨怎么备课?怎样在别人的基础上上出自己的特点?于是我紧接着在网上搜索关于《谁先走》或者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别人是怎么设计的,别人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看完之后好的地方我摘录下来,以便自己设计时能融合进自己的课堂。不好的地方我也做出标记,以便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够避免。之后我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事讨论,然后再结合前辈同事的建议进行整合,基本的设计就这样出来了。于是,我才敢请教工作室田老师的助理叶老师,叶老师很快就给了反馈。这个反馈非常重要,我进行了整合。反馈的内容如下:

  课的设计新颖,注重学生自己的实践发现和交流。很好。

  几点想法与你交流。

  第三个环节--动手操作,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1、学生分组,几人为一组?要考虑每位学生的参与程度;

  2、设计公平游戏的道具是具体指定某组用某个还是每组都有选择,建议每组提供多种,自由选择,可以设计1-2个游戏。

  3、汇报注意引导如何说明可能性是一样的,现在教材取消了用数量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但是学生如果能自然地用到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或者用正反所占的数量来说明可能性大小都要表扬。

  4、课件中预设的几种游戏方案只是其中之一。比如“向上掷硬币,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男生胜,反面朝上女生胜”如果学生可能出现“正面朝上女生胜,反面朝上男生胜”还有投骰子和扑克牌都会有不同的设计情况,比如扑克牌可以用花色也可以用数字来设计游戏,这些都要预设,甚至有学生还可能设计出现平局的游戏规则。

  不要被课件牵着走。建议这部分的课件可以不要,就以学生现场汇报为准,并在扑克牌或者骰子处引导同样的道具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游戏,但相同的是正反方的可能性一样大。

  5、“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出现了平局的情况,难度较上面的几个游戏大一些。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认为是公平的,但是如何说明是公平的有点难度,需要用列举的方法来说明。这个活动是用课件引导思考,还是学生自己探索。如果学生自己探索,提供怎样的学习帮助?

  关于怎样去操作“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能让学生说的更加清楚,理解更深刻,我一直在思考着,并且没有很好的效果。于是我就换方法,不能光想不去试。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我就先按着自己的想法到班级去试,然后再进行反馈总结。我们龙园意境小学数学是个非常给力的集体,所以给我的反馈也很给力。这节课就在不断地磨--反馈--修改--再磨--再反馈中形成。

  10月12日我非常兴奋也很紧张。兴奋的是第一次上课能有这么多前辈过来指导,并且能听到他们珍贵的反馈;紧张的是怕自己的课不好,浪费听课老师的时间。这节课孩子们的表现非常好!首先,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很强;其次孩子们身在其中,享受着课堂;第三,孩子们的思维火花不断地进行碰撞,高潮迭起。我为孩子们感到骄傲。

  课后,工作室的老师和我们学校的老师给我了一些非常有用的建议:

  1、在磨课中不断进步;

  2、课堂的拓展很好,值得学习;

  3、“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可以分为几步:列举--统计--提炼--总结;

  4、当学生提出“两个数相加是奇数还是偶数”时,要当堂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非常好,很多学生以为: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咋一看不公平,其实不然。因为偶(奇)数+奇(偶)数=奇数(2种结果),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同样2种结果,所以这个规则是公平的';

  5、更深层次的是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可能性和随机性的问题;

  6、数学追求严谨,应该明确表示0就是偶数。

  在融合了各位前辈和老师的建议之后,我发现自己还可以把课上得更好的几个努力的方面:

  1、在课堂生成和预设方面应该可以做更好,这方面是我以后改进的方向。课堂的预设不能涵盖课堂的方方面面,学生是变化的,学生的思维也是层出不穷的,那么课堂也不会因为预设而固定或者被套住。课堂预设不是你下套给学生往里跳,而是要启发学生的生成,思维的碰撞。课堂的生成是课堂上学生所创造出来新的东西,怎样去把握和引导学生理解新的知识生成,是一堂课的关键和亮点所在。

  2、课堂的高度和广度也是我要学习的。整观这节课,我对于学生的生成方面做的不够好,归根结底是因为其一我整体的知识结构认识的不够深入,理解的不够透彻。其二,我只站在了五年级数学去思考可能性这个问题,不能够跳出这个高度的局限性,没能够放眼初中或者高中的整体知识进行考虑。其实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相互渗透的,只要你考虑全面之后,不停地渗透这些知识,进行更深入地探究。其三,《谁先走》这课是关于可能性的内容,可能性在生活中用的非常多,生活价值很高。与其相对的随机性在生活当中更是随处可见。怎样去渗透可能性的同时,也渗透随机性呢?这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数学知识点框架要进行学习。关于0是偶数的问题,我没能及时说明,说明我对于整个小学教材和知识框架是不熟悉的。原因之一,我本身教学经验少,没能对整个小学阶段知识点和框架和学生易错问题和思路进行整理和反映;原因之二是没有对整个小学阶段知识点框架进行系统的学习。记得自己在写三年规划时写明要认真研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这次教学展示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接下会认真研读新课标!

  4、数学教学的思想方法该怎样更好地用到课堂中?上完课我就在思考,《谁先走》的这种课型应该怎样去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呢?什么课型用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呢?忽然我觉得自己知识面真的有待提高,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还是大学时学的,现在已经有些模糊了,加上在实际教学中用的不多,所以就渐渐放松了。我想如果能在课堂中渗透这些,对于学生整个思维和思考的系统性应该有很不错的帮助。

  教学路是漫漫长路,是学习之路,也是价值之路。这条路上的你我他,有幸相遇,要珍惜!更有幸的是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携手并进,很开心!

4、《谁先走》的公开课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来龙去脉先来捋一捋。

  9月份刚开学不久,工作室要过来学校指导教学,很幸运,我能被指定上一堂课。一开始我就在琢磨要怎么选课,确定课了,又在琢磨怎么备课?怎样在别人的基础上上出自己的特点?于是我紧接着在网上搜索关于《谁先走》或者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别人是怎么设计的,别人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看完之后好的地方我摘录下来,以便自己设计时能融合进自己的课堂。不好的地方我也做出标记,以便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够避免。之后我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事讨论,然后再结合前辈同事的建议进行整合,基本的设计就这样出来了。于是,我才敢请教工作室田老师的助理叶**老师,叶老师很快就给了反馈。这个反馈非常重要,我进行了整合。

  反馈的内容如下:

  课的设计新颖,注重学生自己的实践发现和交流。很好。

  几点想法与你交流。

  第三个环节——动手操作,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1.学生分组,几人为一组?要考虑每位学生的参与程度;

  2.设计公平游戏的道具是具体指定某组用某个还是每组都有选择,建议每组提供多种,自由选择,可以设计1-2个游戏。

  3.汇报注意引导如何说明可能性是一样的,现在教材取消了用数量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但是学生如果能自然地用到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或者用正反所占的数量来说明可能性大小都要表扬。

  4.课件中预设的几种游戏方案只是其中之一。比如“向上掷硬币,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男生胜,反面朝上女生胜”如果学生可能出现“正面朝上女生胜,反面朝上男生胜”还有投骰子和扑克牌都会有不同的设计情况,比如扑克牌可以用花色也可以用数字来设计游戏,这些都要预设,甚至有学生还可能设计出现平局的游戏规则。

  不要被课件牵着走。建议这部分的课件可以不要,就以学生现场汇报为准,并在扑克牌或者骰子处引导同样的道具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游戏,但相同的是正反方的可能性一样大。

  5.“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出现了平局的情况,难度较上面的几个游戏大一些。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认为是公平的,但是如何说明是公平的有点难度,需要用列举的方法来说明。这个活动是用课件引导思考,还是学生自己探索。如果学生自己探索,提供怎样的学习帮助?

  关于怎样去操作“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能让学生说的更加清楚,理解更深刻,我一直在思考着,并且没有很好的效果。于是我就换方法,不能光想不去试。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我就先按着自己的想法到班级去试,然后再进行反馈总结。我们龙园意境小学数学是个非常给力的集体,所以给我的反馈也很给力。这节课就在不断地磨——反馈——修改——再磨——再反馈中形成。

  10月12日我非常兴奋也很紧张。兴奋的是第一次上课能有这么多前辈过来指导,并且能听到他们珍贵的反馈;紧张的是怕自己的课不好,浪费听课老师的时间。这节课孩子们的表现非常好!首先,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很强;其次孩子们身在其中,享受着课堂;第三,孩子们的思维火花不断地进行碰撞,高潮迭起。我为孩子们感到骄傲。

  课后,工作室的老师和我们学校的老师给我了一些非常有用的建议:

  1、在磨课中不断进步;

  2、课堂的拓展很好,值得学习;

  3、“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可以分为几步:列举——统计——提炼——总结;

  4、当学生提出“两个数相加是奇数还是偶数”时,要当堂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非常好,很多学生以为: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咋一看不公平,其实不然。因为偶(奇)数+奇(偶)数=奇数(2种结果),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同样2种结果,所以这个规则是公平的;

  5、更深层次的是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可能性和随机性的问题;

  6、数学追求严谨,应该明确表示0就是偶数。

  在融合了各位前辈和老师的建议之后,我发现自己还可以把课上得更好的几个努力的方面:

  1、在课堂生成和预设方面应该可以做更好,这方面是我以后改进的方向。课堂的预设不能涵盖课堂的方方面面,学生是变化的,学生的思维也是层出不穷的,那么课堂也不会因为预设而固定或者被套住。课堂预设不是你下套给学生往里跳,而是要启发学生的生成,思维的碰撞。课堂的生成是课堂上学生所创造出来新的东西,怎样去把握和引导学生理解新的知识生成,是一堂课的关键和亮点所在。

  2、课堂的高度和广度也是我要学习的。整观这节课,我对于学生的生成方面做的.不够好,归根结底是因为其一我整体的知识结构认识的不够深入,理解的不够透彻。其二,我只站在了五年级数学去思考可能性这个问题,不能够跳出这个高度的局限性,没能够放眼初中或者高中的整体知识进行考虑。其实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相互渗透的,只要你考虑全面之后,不停地渗透这些知识,进行更深入地探究。其三,《谁先走》这课是关于可能性的内容,可能性在生活中用的非常多,生活价值很高。与其相对的随机性在生活当中更是随处可见。怎样去渗透可能性的同时,也渗透随机性呢?这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数学知识点框架要进行学习。关于0是偶数的问题,我没能及时说明,说明我对于整个小学教材和知识框架是不熟悉的。原因之一,我本身教学经验少,没能对整个小学阶段知识点和框架和学生易错问题和思路进行整理和反映;原因之二是没有对整个小学阶段知识点框架进行系统的学习。记得自己在写三年规划时写明要认真研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这次教学展示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接下会认真研读新课标!

  4、数学教学的思想方法该怎样更好地用到课堂中?上完课我就在思考,《谁先走》的这种课型应该怎样去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呢?什么课型用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呢?忽然我觉得自己知识面真的有待提高,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还是大学时学的,现在已经有些模糊了,加上在实际教学中用的不多,所以就渐渐放松了。我想如果能在课堂中渗透这些,对于学生整个思维和思考的系统性应该有很不错的帮助。

  教学路是漫漫长路,是学习之路,也是价值之路。这条路上的你我他,有幸相遇,要珍惜!更有幸的是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携手并进,很开心!

5、《比一比谁先发芽》幼儿活动教学反思

  幼儿喜欢观察,但没有坚持性。因此,连续性观察往往半途而废,没有结果。如何引导孩子们做连续性观察并获得成功呢?我想用和孩子们一起做观察记录的方法试一试,因为孩子们在和老师一起做事情的时候兴趣是最高的。

  我们在菜地种了些绿豆和黄豆,但还有剩余的种子,我想把绿豆黄豆做“比一比谁先发芽”的试验。供小朋友观察,同时比较种在土里绿豆黄豆长的快还是泡在水里的绿豆黄豆长得快。首先我把绿豆、黄豆分别泡在小盘子里的同时,我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一张记录表:用小绿点表示绿豆,用黄色的椭圆形表示黄豆,在绿豆和黄豆的下边分别画出一周五天的记录空格立在自然角中。我鼓励孩子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变化,怎样变化,谁先发现它们的变化,谁就来做观察记录。

  第一天一早,嘉仪来到幼儿园就直奔自然角,拉过泡豆豆的小盘子仔细地看起来。不一会儿,嘉仪兴奋地告诉我:“老师,小豆豆变了!快看小绿豆的绿皮破了,上边还有个小白点。”听他这么一说,我和其他小朋友赶紧围过来仔细地观察,还真的有三四个小绿豆破了皮儿,上边的小白点是绿豆发的芽儿。但是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而想听一听他们的说法,了解一下他们有没有关于种子发芽的经验。这时,乐乐问:“那个小白点是什么呀,是小芽芽吗?”明明说:“不像,妈妈买来的绿豆芽可比它长。”“那是什么呀?”“我也不知道。哎,你看黄豆怎么起了好多皱纹呀,真难看。”“是水泡的'吧,像个老头,嘻嘻……”孩子们捂着嘴笑了起来。为了鼓励孩子们的发现,特别是第一位发现者——嘉仪,我让他把小绿豆的变化画在记录表中,让乐乐把芸豆的变化也记录在表中,用他们明白的符号做记录,然后,请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从此,每天都会有四五位小朋友热心地关注着绿豆、黄豆的变化过程,争着做记录,结果原定五天的观察记录表格已远远不够使用。于是,我们又增加了一张表格,让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连续性观察活动当中。

  由此可以看出,要培养孩子某种兴趣并能够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老师的积极参与对孩子们来说是最佳的鼓励方式;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表现与展示的机会,是孩子们拥有成功感受、增强自信的最佳途径;同时成功与自信又会促进孩子自主发展并保持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性,使之不断探索再获成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6、小班数学活动《比比谁多谁少》的教学反思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体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数量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

  幼儿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小班中期。他们在学会了区别“l”和“许多”的基础上,可以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相等或不相等,即所谓的“一样多”和“不一样多”。在比较的过程中通常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对应一般有两种:重叠对应(即将第一组物体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排成一行,再把第二组物体一个一个分别叠在第一组物体的上面)。并置对应(即把第一组物体排成横列或竖行,第二组物体一一对应分别摆在第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左、右方)。本节活动就是采用了并置对应,和物与物的一一对应(即相关物体的匹配)的方法,让幼儿通过实物操作来判断出两组物体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促使我们在活动中以游戏为载体,以幼儿的操作为手段组织教学。本次活动以孩子们感兴趣的小动物形象,通过给小动物喂食的游戏情节,增强了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又根据他们依赖于动作思维的特点,为他们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操作材料,满足了他们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的机会,使他们在玩一玩、排一排的过程中感知到抽象的数、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活动中教师没有向幼儿传授一一对应的方法,而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这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如:在让幼儿喂小鸡时,教师没有演示操作方法,只是告诉他们:一只小鸡喂一条小虫。孩子们明白要求后,自然地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了操作。

  不足之处:对幼儿来说,语言不仅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还能帮助思维发展。幼儿在认识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更需要语言来帮助理解概念的内涵。他们通过操作、摆弄等外部动作“内化”为思维活动,再通过语言将感性认识予以整理、归纳、概括、明确概念的内涵。

  我们小班的孩子刚进入幼儿园这一新的环境中,因为,不敢说、不愿说,往往造成了在数活动经验积累上的困难和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不完整性。在教学中我忽略了这一点,只关注到少数幼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对个别特殊幼儿没能做到耐心施教。这也是我以后的工作中所要注意到的。

7、《谁先走》的教学反思

  篇一:谁先走教学反思

  《谁先走》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2、设计公平游戏规则。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谁先走的问题,首先我从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下棋入手,看看小明、小华这两位好朋友要下盘棋,他们都很谦让,让对方先走!你能替他们想个办 法,决定谁先走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有的学生说掷骰子,点数是单数,小明先行;点数是双数,小华先行。有的学生说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谁先走。有的学生说让他们抽签决定。就这样展开了新课。探索后分层次提问学生,让学生总结。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的方法:要看代表双方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游戏规则公平;如果不相等,则游戏规则不公平。

  篇二:《谁先走》教学反思 王战国

  《谁先走》教学反思

  三桥街小学 王战国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抛硬币、掷骰子、转转盘等探究活动等都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喜闻乐见的,这些游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游戏规则的讨论,进一步体验不确定现象中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2、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3、体验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价值,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于是在教学目标以及课标的引领下,我主要进行了以下流程:1.创设情境引入,制造问题冲突:笑笑的规则公不公平。从而,引发进行试验探究的必要性。2.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判断。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展示数据的形式,发现,可能性不相等,所以笑笑的办法不公平,然后修改规则,使游戏公平。得出可能性不相等,游戏不公平,可能性相等游戏才公平。3、课堂总结时,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做到公平、公正,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让学生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气氛轻松愉快,生动有趣,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

  但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我过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一些不是很流畅的环节过渡时,老师的语言显得很重要。如学生都认为笑笑的办法不公平,这时老师可以说,同学们的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的数学讲究数据,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数据来验证一下大家的说法是否正确。这样就可以较自然地过渡到动手实践探究环节了。另外还有一些细节的地方,比如在进行动手实践之前,老师应就表格如何使用进行指导,这样才不会在实践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学生在动手实践时,教师不要进行过多的`语言“干扰”,可以在所有数据都填充完毕后,再对表格进行横纵向的分析。这样学生也能较完整地进行探究,让最后的数据结果更有说服力。

  篇三:《谁先走》教学设计

  《谁先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谁先走》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课本第101-10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在活动中,能正确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3、在游戏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会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难点:

  能够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具准备:

  各色球、转盘、扑克牌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初步感受游戏公平的重要性。(用时3分钟)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乒乓球在我们国家是一项很普及的体育运动,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小片段关于乒乓球比赛的视频。(播放视频)

  从片段中你看到体育师在干什么?

  生:裁判在抛一枚硬币来决定比赛的场地和发球权。

  师:同学们都看得很仔细,喜爱运动的同学可能会知道,很多比赛前都有这个环节,如果没有,比赛就会缺乏公平性。

  师:可见这样的环节有多重要,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深入学习有关公平游戏的内容。

  板书:游戏公平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活动直接引入课题,不但能让学生感兴趣,还能明白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今天我们有两个好朋友分别是小明和小华将要进行一场象棋比赛,他们都很谦让,都在让对方先走!

  为了能让他们来一场公平的比赛,你能替他们想个办法来决定谁先走第一步棋吗?(板书:谁先走)

  生1:抛硬币

  生2:投骰子

  生3:抽签

  …

  师:你们太厉害啦,能为小明和小华想到这么多的方法。但怎么用好这些方法才

  能对游戏双方公平呢?好朋友淘气和笑笑说出了自己的方法(出示淘气和笑笑的课件),下面大家就来看一看,你认为他们的方法对小明和小华公平吗? 活动一:探索游戏公平的方法(12分钟)

  学生认真看图后提出问题

  师:你认为他们的方法公平吗?(学生思索后指名提问)

  生1:认为淘气的方法是公平的。

  生2:我认为笑笑的方法不公平。

  生3:…

  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两种方法为什么公平,或为什么不公平,等一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讨论中,教师巡视并指导)

  学生汇报:…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两种方法。(出示课件分析) 抛硬币:它是一种质地均匀的,当将它抛起落到地上,出现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因此公平。板书:可能性相等,游戏公平

  投骰子:我们都知道骰子有6个面,首先如果骰子的质地是均匀的,那么骰子哪个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但点数大于3包括点数是4、5、6三面,点数小于3只包括点数是1、2两个面,所以出现点数大于3的可能性与出现点数小于3的可能性不相等。因些不公平。板书:可能性不相等地,游戏不公平

  师:原来游戏规则公平性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根据条件那你能修改笑笑的方法,

  重新使它对双方公平吗?

  生1:点数小于或等于3时,小明先行;点数大于3时,小华先行。

  生2:大于3点,小明先行;小于4点,小华先行。

  生3:掷到单数,小明先行;掷到双数,小华先行。

  …

  活动二:放球游戏(5分钟)

  师:我们知道使游戏公平的方法有很多,现在老师有一些黄球和一些白球,谁来利用这些球来设计一个方案,使它对小明和小华双方是公平的。上来边说边做。(要求规则表达要清楚)

  小结:黄球和白球的数量一定相等,游戏才公平。

  巩固训练:幸运大转盘 (8分钟)

  (1)甲是笑笑设计的转盘,请你确定规则,使游戏对双方公平。

  (2)淘气设计了乙转盘,请你确定规则,使游戏对双方公平。

  (3)请你也设计一个转盘,并确定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学生独立完在,教师巡视)

  汇报:(用展台评讲)

  活动三:砸金蛋(10分钟)

  师:一下与大家学了这久,下面轻松一下,玩个游戏(出示规则)还有可能获得我手中的奖品哦!

  (教师指导)

  师:这8个人都是大家从每一组选出来的,我问一下这位同学,你组是用什么方法最终选到的你?

  生1:……

  师:你呢?

  生2:……

  师:看来被选出来的人都是很公平的。现在谁先砸呢?我们选用一个公平的方式来决定谁先来砸.(可用纸牌)

  三、课堂总结(2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要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最重要的是什么?(小结)师:通过今天的活动,大家都有不少的收获,相信大家都懂得了只有做到可能性相同,才能保证游戏公平,学会了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分析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这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落实公平公正的原则,促进大家和睦相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作业

  略

  五、板书

  谁先走—游戏公平

  相等 游戏公平

  可能性

  不相等 游戏不平

8、《谁先迎来黎明》教学反思

  三个班教下来,感触最深的一点是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解决课题中提出的问题。教学前,我简单问了部分学生:当我们这里是白天的时候,其他地方也是白天吗?多数学生会脱口而出,不一定。有个别学生思考了一番才摇摇头,还有几个不敢回答,可以说部分学生对这个概念是模糊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做一点思考,聪明的学生有说地球自转过程中每个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也有说看家里老爸看世界杯或欧锦赛都是半夜看的,那边人不可能是半夜踢球的。也有学生有亲戚在国外,知道的更清楚。总的来说,我们学校的学生课外知识还是相当丰富的,情况还比较好。我猜测:如果是山区或者乡下的孩子,对这个概念的认识偏差会更加明显。同时我也在反思,这部分知识应该在确定自转时其实就可以在讲解中说明了。

  说循序渐进解决问题在这课中很重要,是因为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分步骤进行,让学生一步步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概念,是新课程科学教学理念体现的典型一课。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

  一、确定不同地区的位置关系,

  二、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第一个问题很简单,学生学具袋中自制材料制作完成后,就能够确定位置关系了。(此时,学生已经有了地图上表示的位置关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也许是在语文课上早已提过)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都会比较一致,认为只有两种:顺时针和逆时针。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有上下转动,如果不是地球仪摆在那边,学生提出这样的见解也不一定算错啊,人类在认识地球发展史上,难道没有科学家提出这样的见解吗?其实这个问题仔细思考下还真不好解释呢。我没有吭声,全班学生都对这个“荒诞”的想法嗤之以鼻,就这样我们否决了这个似乎是“不科学”的猜测。

  学生对巴黎和北京地理位置的认识很简单,只要学生把学具袋的地球仪完成后,就可以马上指出两者的地理位置。此时,让学生猜测在两种不同的旋转方式下,哪个地区会先迎来黎明,会比较容易。按照书本上介绍的模拟方法,学生能够比较形象的了解到模拟事实的结果。不过,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好班级的次序,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

  确认地球自转的方向这个教学环节,教材上让我们通过引导学生明白相对运动这个概念,通过观察地球以外天体的运动方向来反推地球的自转方向,这种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其实有些学生在学习该课前,其实已经隐约感到太阳东升西落能够帮助我们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当正确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既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通过该模型来解释地球的自转方向,是基于地球是运动的,太阳是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这个基础。不然如果没有对这个概念科学理解,如果学生问如果太阳本身就是东升西落顺时针旋转,那么就不能推测出地球自转的方向,这也是我曾经遇到了这些问题得到的教训。

  最后认识时区和时差这个部分,由于没有了《为什么世界各地同一时刻的时间不一样》中对地球仪的认识这个环节,学生理解世界时区图时,会遇到一些困难。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先自己看这副图,让他们尽可能提各种问题,最后学生能够提出许多问题:如为什么世界时区图上的颜色是不一样的?上面的竖线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竖线不是平分的等等。这个环节我认为让学生自己去提问远比教师直接介绍来的强。在解释说明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然是常识性的问题需要教师直接告诉为好。比如说第2个问题需要直截了当告诉,而第三个问题,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解决。教材上,专门有一段文字负责说明这副图,自然学生通过阅读文字能够大致明白一些,至于教师需不需要让学生计算不同地区时差的问题,我觉得也是可以因班级而已的。

  最后,总结地球形状特点和自转特点,加深学生对地球自转特点的理解。

9、第三《《圆的面积》教学反思》圆的面积教学反思。

  “圆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特别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本节教学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以旧引新,渗透“转化”思想

  在学习新知之前,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探究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转化”是探究新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好方法,为下面探究圆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奠定基础。

  二、大胆猜测,激发探究。

  在凸现圆的面积的意义以后,我让学生猜测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当学生猜测出圆的面积可能与圆的半径有关系时,设计实验验证: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圆的面积,探索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这一内容是旧教材所没有的。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而这些,又正好为他们随后进一步展开探究活动作好了“预埋”。

  三、动手剪拼,体验“化曲为直”

  学生猜测后,再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同样大小的圆片,将其中一个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学生动手剪拼好后,选择其中2~3组进行观察对比,发现如果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这个图形就越

  接近图形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再对比圆形和这个拼成的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剪、拼图形和原图形的对比,将圆与拼成图形有关的部分用彩色笔标出来,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为后面推导面积的计算公式作了充分的铺垫。

  四、演示操作,感受知识的形成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圆的面积、周长、半径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面积、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由扶到放,由现象到本质地引导,又使学生始终参与到如何把圆转化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探索活动中来,从而感受知识的形成。

  五、分层练习,体验运用价值

  结合课本中的例题,设计了基础练习、提高练习、综合练习三个层次,从三个不同的层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第一,基础练习巩固计算公式的运用,强调规范的书写格式;第二,提高练习收集了身边的实际内容,让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联系生活,得到灵活运用;第三,综合练习既联系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已知圆周长,先求半径,再求圆的面积),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每一道练习题的设置上,都有不同的目的性,注重每个练习的指导侧重点。

  但本节课的新课时间过长,使得练习不够充分,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注意。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