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我的名字》课程教学反思

2023-07-17 12:35:14

  《我的名字》课程教学反思

《我的名字》课程教学反思

1、《我的名字》课程教学反思

  今天早晨,我上了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5单元第一课《我的名字》。

  也许是心里准备得还不够充分,上课时,虽然各个教学环节我都已熟记在胸,但还是显得有些紧张。

  《我的名字》从属与这一单元的主题——“长大”,讲的是“我”做好事而不留名,因此得到了来自“问路的叔叔”、“扫垃圾的阿姨”等4个大人的不同称呼——“小朋友”、“好孩子”、“小雷锋”等;通过突出不同的“名字”,让学生明白“做好事不留名”的意义所在;

  在设计教学时,我侧重于两个着眼点:一是以名字为中心发散开来,进入课文;另一个,就是让学生认识“雷锋”,并且知道“做好事不留名”的道理。

  因为没有做课件,我选择了最原始的教学套路。没有挂图,没有雷锋的照片,我就自己动手画了两张,并且用衣架挂在黑板上;要求认读的生字、词,我也一并写上了小黑板;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回避了趣味性的游戏,而是立足于基本点,在生字教学和讲解课文时下了一番心思:先不出示所有的词,再根据学生的组词,为红色的生字配上“搭档”,再以多种方式去认读,认识生字的时候,我还是得心应手的;在讲解课文时,我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启发、旁敲侧击,让学生有所领悟;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准备,但还是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情景:比方我问:“你们愿意去生字宝宝的.家里做客吗?”有好几个学生竟然说“不愿意”;声音还挺大的!当小老师带读词语时,下面的回应方式却很特别——上面的读这样的词,下面的读那样的词;当我上完课文,询问学生有没有什么收获时,好几个学生竟大声说:“没有收获!”

  老实说,面对着后面听课的老师,听到这样的回答,心里真的没啥好滋味;

  也许是内容太过烦琐(把两节课的内容压缩到一节课),时间有点儿不够用,所以课的后半部分,我基本上是在匆匆地赶着上,所以,虽然是读了书,却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声音不够响亮,也缺少感情,我没能好好指导,自己的言语也不够简洁,太罗嗦了。

  课后,刘校长针对这节课,给我提出了很多实在的宝贵意见,特别是在指导读书这方面,我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

  虽然这节课上得实在是很仓促,也没有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但是,有两点是我自己认为是比较欣慰的:

  1. 学生不止一次地,没和我的教学思路对上号,甚至于是在唱反调,制造出种种不和谐的气氛,尽管如此,我还是很欣慰自己当时没有进行非理性的压制;板着面孔去教训和更改,或许可令学生都能顺着我的思路走,却偏扭了学生“质问、怀疑、判断”的自然天性;

  他们现在正处在“人之处,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的关口,如果我为了一堂课的“荣耀”,为了满足自己的“好评”,就去忽略和无视他们的人性方向,从而令他们养成“顺从即会得到表扬”的坏习气,这岂不是得不偿失吗?

  所以,虽然课上得有些不近人意,但没有对“不和谐”的声音进行压抑,而是尽量顺从他们的天性,这是令我自己感到满意的;课没上好,下次可以吸取教训重来,心性一旦变换,那就糟了。

  2. 我觉得,利用晾衣架来张挂图画的创意很不错,既简便也能达到和磁铁、双面胶一样的效果,今后,不管是在教学还是在生活中,我都应该多动脑子多动手,让生活更有趣味些。

2、《我的名字我做主》教学反思

  今天第一次尝试了口语交际课,上完了,很轻松,但同时也很遗憾……

  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要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培养。这堂课是以《我的名字我做主》为平台,对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进行训练,希望他们通过这样一个载体,知道在交际的过程中应该怎样说,怎样听!课后听了老师们的点评,再回过头看看自己整堂课,感慨很多。其中有很多不足之处。

  目标的达成不够。由于以前从没有尝试过一节真正的口语交际,有的也只是随意的让学生说说,没有明确要求。所以对孩子们这一版块的情况了解不够,只是用课程标准上的目标来套。设定了:

  1.交流时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态度自然大方。规范学生语言,培养学生

  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2.能清楚明白的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认真倾听,听清楚,记明白,边听边想,说出自己的意见。

  4.认识自我,喜欢自己的名字。

  由于忽略了学生们的基础,没有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目标,所以最后并有预设的那么好。例如:在第一环节“报名游戏”中,我原本是希望通孩子们能清楚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姓名。可是在要求的时候,我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加快速度,加快速度,对于目标“吐字清楚、声音洪亮”只是在口头上提及。所以最终只是一部分学生达到了,很多还都是急急忙忙的打大机关枪一样,有速度没有效果。那么这个时侯老师就应该及时捕捉信息,出现问题及时打断,马上回扣板书上写的目标。这样不断的渗透,学生才能意识到自己说话时应该怎么说。目标也才能一步步达成。

  情感的渗透不够。虽然课前我让孩子们回家调查,、咨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自己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是只是停留在笔头上的交流,并没有拿出来指导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自己的名字。所以在第二环节“说说我的名字”时,学生更多的是个性化的表达,只是单方面的思考自己的感受。并没有过多的考虑父母在起名字时的想法……所以,学生的发言相对肤浅了一些,对自己的名字认识不够。

  虽然问题很多,但还是有可喜的地方:

  由于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语言活动。其核心是“交际”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它是一个听方和说方的互动过程。不是听和说简单的相加。应该让双方处于动态的过程中。在听了第一节课娟娟的课时,校长也说了老师更过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说,老师不要牵制着学生。所以在学生反馈新名字的时候,我创设了一定的交际情境。比如:第一个交流的学生邓强。他站在讲台上是这样说的“我的名字叫邓强,我给自己起的名字叫—杜白,因为杜是甫和李白都是大诗人,我希望自己像他们一样写出很多诗文。”当邓强说完我没有及时的打总结,而是转问其他的孩子,认为他说的怎么样?想给他提提什么意见?此时很多孩子都高高的举起了手来。刘星语说:“我认为邓强的声音很洪亮,但是想给他提一个意见,希望他站直后再说,注意自己的衣服整……”接着冯仪涵又说:“我觉我得邓强很有理想,我希望他认真学习,能做真正的诗人……”由于把说话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他们有深处交际的氛围中,所以就有得说。

  对于这个题目的本身,我希望孩子们能通过这节课的讨论,能明白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深远意义……不管是自己起的,还是爸爸妈妈给我们起的,所以希望孩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名字,同时也更加喜欢自己的名字。

  这节课中,存在着很多遗憾,但是更清晰的认识到一堂真正的口语交际课该怎样上,在每一个环节中应该怎样紧扣目标,一步一步达成。同时也发现在掌控课堂时,老师捕捉信息的能力,对学生生成的处理能力需要下功夫。

3、《特别的名字特别的我》教学反思

  在之前这个活动中就我请孩子照照镜子,仔细观察五官,并说说五官、头发等特别之处,再跟同伴比较在外貌上的不同,因此孩子在作画之前还是能做到心里有底的。在活动中我们先欣赏原大班孩子的"大头像",围绕"特别"进行突破让孩子欣赏,以此让幼儿寻找灵感。

  然后,我和孩子一起讲讲自己特别的地方。刚开始,孩子们讲不出所以来,于是,老师慢慢引导:娃娃的眼睛很漂亮,大大的,睫毛长长的,我一下就记住了;戚潘玙的两颗大门牙不见了:曹汀兰的牙齿有蛀洞,分得有些开;…在师幼共同描述中孩子找到了自己特别之处:或头发或嘴唇。孩子们这次的'作品效果很不错,几乎每个孩子的画面都很丰满,每个人物都是大大地占了画面的主体部位,比他们之前的画有了明显的进步,人人都把自己特别的地方描绘得相当生动:曹汀兰嘴里缺失的两颗门牙;娄寓斐的两条长马尾;戈俊杰胖胖的脸蛋;张鑫皱着眉、瘪着嘴的神情……一幅幅"特别的我"栩栩如生。

  在这个活动中,我觉得每个孩子的画都有他们自己的特色,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教他们如何画,而是鼓励他们大胆画。他们只有敢画了,才能爱画,才能画得好,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信心。当孩子们有了自信,也许你会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是一名小画家。

4、《我的课程表表格的制作》教学反思

  在这次跟岗学习中,我上了一节五年级的《我的课程表-表格的制作》的公开课,课后,我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我这一节课我教会了学生什么内容?这节课如何改进?

  每上一堂课,我们都要进行反思,学生在这堂课上学到了什么知识?今天,《我的课程-表格的制作》,这一课时,主要围绕制作表格的方法和步骤来展开教学的,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创建表格的`方法。

  由于这个班的学生的底子好,本节课我没有采用“教师讲,学生听,再操作”的教学方式,而是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边看书边练,很快就能学会了本节课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这节课,从最基础的问题入手,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也使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表格,再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一名学生负责解说步骤,一名学生负责操作,最后,我再汇总一次。

  存在的问题:首先,由于我对教材的把握上和理解上不够到位,导致上课时,某些地方的讲解不到位。其次,备课时间短,专业知识不扎实,所以上课时信心不足。

  往后我继续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的专业素养,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5、《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教学反思

  儿童数学认知的基本特点:

  1、儿童数学认知的起点是他们的生活常识;

  2、儿童数学认知是一个主体性的数学活动过程。

  3。、儿童的数学认知思维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儿童的思维要经过一个直观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考过程。

  4、儿童的数学认知是一个数学的“再发现”与“再创造”的过程。

  根据儿童数学认知的特点,我们在课堂中把课程内容与儿童的生活常识联系起来,通过尝试、探索,实现“普通常识”的“数学化”;儿童是从自己的生活常识出发,并在自己“做数学”的过程中去发现、了解、体验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我们在课堂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

  儿童的数学认知发展因儿童的.生理、心理、环境、以及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区别,但总体来说还是有一般的发展特征。就从儿童对概念的学习来说,儿童数学概念的发展是从以获得并建立初级概念为主发展到逐步能理解并建立二级概念;概念的获得从以“概念形成”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概念同化”为主;从认识概念的自身属性逐步发展到理解概念间的联系;数学概念的建立受经验的干扰逐渐减弱;从数、形的分离发展到数、形的结合。

  儿童数学技能的发展是从依赖结构完满的示范导向发展到依赖对内部意义的理解;从外部展开的思维发展到内部压缩的思维;数感和符号感的逐步提高,支持着运算向灵活性、简洁性与多样性发展。

  儿童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体现在方位感是逐步建立的;空间概念的建立逐渐从对外显特征的把握发展到对本质特征的把握;空间透视能力是逐步增强的。

  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语言表述阶段——理解结构阶段——多极推理能力的形成阶段——符号运算阶段。

  世间万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只要我们找到规律并加以应用,任何事情都可迎刃而解。教学亦是如此,只要找到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特点,我们的教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谈谈父母对我的爱》的教学课程设计与反思

  习作要求:

  1、写父母对自己的爱或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事迹.。

  2、根据内容自拟题目。

  3、 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写法指点:

  小朋友,爸爸、妈妈是自己最亲的人。自从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就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跟爸爸、妈妈一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吧。 回味一下你的家庭生活,便会在亲人一件件日常的小事中,深深地感受到它——父母的爱。那就快拿起我们手中的笔,把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记下来。写时怎样才能写出父母对自己深深的关爱并打动读者的心呢?

  这次习作要求小朋友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必须通过具体、感人的故事来表现,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尤其要详细描写那些能够体现父母关爱自己的细节,并尽力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感受。这次习作可以选择哪些事例呢?

  其一,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关怀是无限多的,也是最令人感动的,你可以选择爸爸、妈妈关怀你的小故事来写一写。比如,你生病了,爸爸、妈妈给了你无微不至的关怀;你遇到困难时,爸爸、妈妈宁愿自己受苦也要给予你最大的帮助等等。

  其二、写与父母之间有趣的事。在生活中,我们接受父母的教育、关爱,这之间还可能发生过一些有趣的事。比如与爸爸、妈妈在一起游戏、活动,或者你们之间闹的小笑话。这些故事虽然不是催人泪下,但是写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其乐融融的故事,也会打动和感染别人的。

  其三、写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在我们的身上,父母往往寄托了厚望,一定倾注了爸爸、妈妈很多的心血。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教育、开导,也可以作为写入我们习作的素材。

  其四、写跟父母之间的小误会。在生活中,不仅有父母的关爱,还有父母欢乐的时光,我们与父母之间难免也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误会发生,可能有些小摩擦。还可以让我们与父母更好进行交流,更好地解除误会,加深感情,和谐相处。

  我用生动的语言勾起了学生父母对他们爱的涟渏,激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纯纯欲动,想把父母对自己爱的故事一吐为快。但此时我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再次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父母对自己疼爱的事例,其意图是让学生在组内互相启发,让学生获得多的习作材料。然后各组推选代表在班上汇报,汇报这一小组的集体成果,让全班学生获得更多的素材。但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不可能在这很短的时间内涵盖各个方面。于是我通过课件展示更多的事例,让每个学生接受到更多的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

  有了充足的写作素材,接下来面临的是如何来选择典型的事例如何来记述的问题。我采用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来探讨如何来写的问题。学生在交流,同时如何来写的方法也逐渐明晰。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推选代表在班上汇报小组的成果。学生代表说出了许多表现父母关爱自己方法:有的说抓住父母关爱自己的语言;有的说要抓住父母疼爱自己的动作来表现;有的说要抓住父母的心理活动来表现;有的说要抓住父母的神态来表现;还有的说要抓住一些细微的但又典型的事例来写。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在不经意的交流中获得了如何来写好本次习作的表达方法。其实,三年级的学生能够说到这么多的内容和方法,却不易。但要把这些内容很好地写下来,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此刻我利用课件展示一篇下水文表现的是:一位生病的妈妈在雨天为自己的孩子送雨伞的故事,故事中抓住妈妈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了妈妈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也要疼爱自己孩子的典型事例,突出了母爱的博大与无私。学生在欣赏图文并茂的情境朗读时,很多学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这时他们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要将自己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赶紧跃然纸上。

  本次习作我认为成功的地方有如下几点:

  1、采取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获得了许多感性的和理性的材料。为这次习作教学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作文教学合理地使用课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3、教学中教师亲自拟写下水文,能够体会到学生习作时的艰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和自己一样,都享受着那博大而无私的母爱。从而拉近了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从而间接地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同时让学生领悟习作其实并不是太难,只要平时善于积累素材,写作时就可以轻松应对。

  虽然有所收获,但也不尽人意,好多地方值得我反思:

  从作文看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令我堪忧,这不能不说是我语文教学上的一大失误,所以我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还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自身到学生都真正树立起大语文观的思想。本次的教学没有留给孩子们足够的写作时间,所以没来得及让学生互评和个别点评。

  自信心是小学生很重要的心理品质,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级学生习作刚刚起步,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初学写作的过程中失败过,他们的确有一种望“文”生畏的心态。我在打开学生心里的这个“结”时做得不够,如果从让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入手效果可能会更好。只要能使学生攻破这一关,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作文教学就更能顺利进行了。如果长此以往,学生作文兴趣也将越来越浓厚,作文自信心将不断增强,作文水平将有质的飞跃。

7、《我的名字》课程教学反思

  今天早晨,我上了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5单元第一课《我的名字》。

  也许是心里准备得还不够充分,上课时,虽然各个教学环节我都已熟记在胸,但还是显得有些紧张。

  《我的名字》从属与这一单元的主题——“长大”,讲的是“我”做好事而不留名,因此得到了来自“问路的叔叔”、“扫垃圾的阿姨”等4个大人的不同称呼——“小朋友”、“好孩子”、“小雷锋”等;通过突出不同的“名字”,让学生明白“做好事不留名”的意义所在;

  在设计教学时,我侧重于两个着眼点:一是以名字为中心发散开来,进入课文;另一个,就是让学生认识“雷锋”,并且知道“做好事不留名”的道理。

  因为没有做课件,我选择了最原始的教学套路。没有挂图,没有雷锋的照片,我就自己动手画了两张,并且用衣架挂在黑板上;要求认读的生字、词,我也一并写上了小黑板;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回避了趣味性的游戏,而是立足于基本点,在生字教学和讲解课文时下了一番心思:先不出示所有的词,再根据学生的组词,为红色的生字配上“搭档”,再以多种方式去认读,认识生字的时候,我还是得心应手的;在讲解课文时,我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启发、旁敲侧击,让学生有所领悟;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准备,但还是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情景:比方我问:“你们愿意去生字宝宝的.家里做客吗?”有好几个学生竟然说“不愿意”;声音还挺大的!当小老师带读词语时,下面的回应方式却很特别——上面的读这样的词,下面的读那样的词;当我上完课文,询问学生有没有什么收获时,好几个学生竟大声说:“没有收获!”

  老实说,面对着后面听课的老师,听到这样的回答,心里真的没啥好滋味;

  也许是内容太过烦琐(把两节课的内容压缩到一节课),时间有点儿不够用,所以课的后半部分,我基本上是在匆匆地赶着上,所以,虽然是读了书,却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声音不够响亮,也缺少感情,我没能好好指导,自己的言语也不够简洁,太罗嗦了。

  课后,刘校长针对这节课,给我提出了很多实在的宝贵意见,特别是在指导读书这方面,我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

  虽然这节课上得实在是很仓促,也没有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但是,有两点是我自己认为是比较欣慰的:

  1. 学生不止一次地,没和我的教学思路对上号,甚至于是在唱反调,制造出种种不和谐的气氛,尽管如此,我还是很欣慰自己当时没有进行非理性的压制;板着面孔去教训和更改,或许可令学生都能顺着我的思路走,却偏扭了学生“质问、怀疑、判断”的自然天性;

  他们现在正处在“人之处,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的关口,如果我为了一堂课的“荣耀”,为了满足自己的“好评”,就去忽略和无视他们的人性方向,从而令他们养成“顺从即会得到表扬”的坏习气,这岂不是得不偿失吗?

  所以,虽然课上得有些不近人意,但没有对“不和谐”的声音进行压抑,而是尽量顺从他们的天性,这是令我自己感到满意的;课没上好,下次可以吸取教训重来,心性一旦变换,那就糟了。

  2. 我觉得,利用晾衣架来张挂图画的创意很不错,既简便也能达到和磁铁、双面胶一样的效果,今后,不管是在教学还是在生活中,我都应该多动脑子多动手,让生活更有趣味些。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