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地理新课程下教师要多对话意识教学反思

2023-07-30 15:32:17

  地理新课程下教师要多对话意识教学反思

地理新课程下教师要多对话意识教学反思

1、地理新课程下教师要多对话意识教学反思

  “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以知识为中心”、“以文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在于“目中无人”、“心中无人”,剥夺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环境、学生与社会的对话机会,排斥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任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必须在一定的交往情境中、在学生的真实体验中孕育、生成、发展,这是教师无法包办代替的。“对话”创设了生动、真切的交往情境,构建了学生具体、真实的体验平台。没有对话,也就没有人的发展。

  首先,和自己对话。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要坚持“课前问”,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多向自己发问,例如,“为什么这样上课?”“应该怎样上这堂课?”“还可以怎样上这堂课?”三思而行,定能提高课堂效率。还要坚持“课中问”,就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课堂中发生的出乎意料的问题扪心自问,及时调控教学策略。这样,可以克服教学预设带来的机械呆板的弊病,让课堂教学随时产生智慧的火花,充满生机与活力。再要坚持“课后问”,就是在课堂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反省,反思本节课的效果,着重反思课堂中出乎意料的创造性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两方面的问题,便于今后教学扬长避短。

  其次,和学生对话。教师要询问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意见,包括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听课的情绪、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困惑、需要教师怎样教学的愿望等,这样便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方式可以兼顾个体,注重教学的多样化,尽最大力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当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学过程,对待学生幼稚的意见,教师不要简单适从,要善于倾听意见,去伪存真,否则,反而会降低教学绩效。

  学生与教师对话,是教学民主的真诚呼唤。我们应转变自己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我们必须将民主、平等意识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将自己看作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学生建立平等、亲和、友善的合作关系。在学生与教师对话中,教师又应该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平等对话”,并不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完全不要了。教师对文本的感悟,一般要比学生深刻。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对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时,既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恰当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又要随时发现、揭示对话双方存在的意义差异,以达成师生心理资源的互补和共享。

  第三,和同行对话。教师应倾听同行和领导对所听或所了解到的有关自己课堂教学情况的意见,这是站在专家角度提出的观点,这种意见科学性强,便于自己长善救失,有利于教师很好地改进教学工作。这种方式要求教师要有谦虚的品德,使同行愿意给你提看法,让大家坦诚交流,这种意见的含金量较高,教师要去粗取精,为我所用。

2、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反思是老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景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等。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一、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我觉得过去经常讲这节课学习或今天上第几章……,总还有点居高临下,我教你们跟我学的味。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这样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记得有天在初一(6)班上课时,一位男同学突然举手问:"老师,你说海拔越高,气温就会越低,可我想,喜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应该比别的地方离太阳更近,气温怎么会低呢?"气候一章已经上完,这个学生却在几天后提出疑问,说明他上课时认真听、认真学,也认真想了,可总是解不开。在书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解答了这个问题,并当众表扬他爱动脑筋,敢于提问。这件事提醒了我,书本没有讲到的`知识,可能有的学生会去想,也可能有的学生心存疑问,苦苦思索又觉与书本无关,就算了。我很快在别的班级上课时举出这个事例,并鼓励同学们质疑问难。

  二、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如:初一(5)班的女同学叶瑾,平时性格内向,胆小,从来不举手发言,每当我眼睛注视她时,她就低下头,生怕我提名,常锁着眉头。有次我试着让她回答问题,可她说话时声音很小,邻座都听不清。课后我在想,这样的孩子今后怎么去适应社会……。一天上课时,同学们都在绘制降水柱状图,我轻轻地走过去,看见她的图画得挺不错,就笑着说:"你的降水柱状图画的真好!"然后举起她的图向全班同学展示,夸她的图画的准确、美观。她的眼睛立刻露出喜悦的神色。几天后,她主动举手发言了,并且声音响亮,我又表扬了她。一种莫名的欣慰涌上我的心头。原来她不仅性格内向,还缺乏自信。及时赏识她的各种变化,从此以后她有了明显改变,每次课后遇见我,总是一张灿烂的笑脸。还甜甜地叫一声"老师好!"这样的例子,我还可以举出一些,这使我感悟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三、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长江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尤其是原初二(1)班的叶俊,王雅勤几位同学,"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叶俊同学把长江水系图画在黑板上,边指图边讲,还画出长江流域一些大水电站的位置,并且编出顺口溜,形象、好记。真是出人意料!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调。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起先学生看我举手要求发言都笑了起来,但很快就接纳了我这位"老同学"。我以合作者的身份上完了这节课,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黄河"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真是"课已逝,趣尤存"。我又感悟到: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我们被动的辅导,他们还需要什么?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

  四、反思是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

  记得前些时上"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一课时,我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是让学生结合身边发生的一些现象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洁净的空气?现在安庆市尤其是大街上空气如何?你有什么感受?我们能有什么好的建议来改变这一现状?经过一番热烈地讨论,"高招"出来了:大家一致认为应该使用无铅汽油,并大力提倡骑自行车,尽量少用汽车和摩托车来减少空气的污染;有的同学建议最好骑电动自行车,速度快,又没有污染;有的同学说国外对汽车尾气的排放都实行欧1、欧11标准,发达国家实行的是欧1标准,现在我国大城市北京、上海已实行欧11标准,假如超过这个标准就不准使用汽车,我们安庆也应该执行这个标准;有的同学建议应该在汽车尾气排放管上面按装个过滤器,把有害物质都过滤掉……,学生的建议颇有创造性、这让我感到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被动摇了。这一课还有一个课堂活动题,内容是这样的:有人想买新房子,有两处地方可以选择;一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但是房价稍贵些;另一处虽然房价便宜些,但是离工厂区比较近,空气质量差一些。选择哪一处呢?不用说,教材的本意,是选价格稍贵但环境好的房子买。经过这课内容的学习、讨论,大家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一经提问,许多学生大声嚷嚷,应该选价格贵但环境好的房子,并纷纷说出理由:如果选价格便宜点的房子,虽然一时省了钱,可环境不好、有污染,人的心情也受到影响,以后生病,不知要花多少钱!说的很有道理。我相信就是成人一般也都会这样考虑。这时,初一(6)班的段佩凯同学站起来说:“我选价格便宜点的房子。”班上立刻有同学笑起来。我没有马上否定他的选择,而是说:“谈谈你的想法,好吗?”段佩凯同学说:“我选便宜点的房子,是因为这样可以把省下来的钱买一些树苗,种在周围,这样树木可以净化空气,就能够改造这个地区的环境。"真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多有新意多有创意!我当即竖起大拇指说:“太棒了!这位同学的想法真高尚!”究竟哪一个答案最好?我真为自己唯书为上的思维定势汗颜。我再次感悟:我们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曾试着和他课后交谈以示关爱,于是曾经,他听课认真,不再干扰课堂,而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样……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思索……

3、初二地理教师新课程教学反思

  初二地理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由于初中地理并非中考科目,也就是常说的副科,学生甚至很多地理老师并不重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觉得老师需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上中国工业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学生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烈。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第三节“中国的高技术产业”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

  1、课后反思:

  其实学生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关键在于老师能正确引导!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反思分析一下,原因在于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允许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预测到了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问题:

  (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 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而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最大季风区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国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

  (5)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3、对不足之处的反思:

  以上教学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思绪游离在课堂之外……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今后还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4、初二地理教师新课程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册的地理教学工作即将进入尾声,一学期的工作可以圆满结束了。但是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及结果,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教学没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

  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

  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对策: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在教育教学上,没能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对策: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学习能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

  人无完人,随着我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5、初二地理教师新课程教学反思

  合作式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表述,可谓众说纷纭,但其本质是一样的,即: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组成单位,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性活动为载体,以小组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以小组总体成绩和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通过半年来对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的体验,我觉得要真正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其分组策略、问题策略和评价策略等的正确实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将自己在地理教学中对合作式学习方式的体验反思如下:

  (一)适时调整分组策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1、自由式:

  分组可采取4~6位学生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的形式进行。由于是学生自愿情况下的自由组合,因此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自由式的小组合作,很可能出现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分组,即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好好组合)、学习基础薄弱学生分在同一组(差差组合),或者性格外向的归在同一组(外外组合)、性格内向分在同一组(内内组合)。必然造成好好组合和外外组合的小组发言积极,常常得分,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多,因此越学越有趣。相反,差差组合或内内组合的小组就可能索然无味,越学越没劲,出现厌学的趋势。因此在运用基本式合作学习4~5周以后,应对学生重新进行分组,转为基本式分组,这样可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并使学生有机会同别的同学合作,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气和新意。

  2、基本式: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目前比较认同的是小组由4人至6人组成。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办法(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不尽相同)。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其学习的一般步骤是:组内成员自学→在"主持人"的协调下学生依次发表意见(相同的意见不再重复)→若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

  3、特殊式:

  特殊式是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临时采取的分组形式。

  (1)同桌式: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使用是经常化的,在地图中要寻找某一地理要素,如果采取同桌互助,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不同的页面中,寻找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时,同桌的两位同学分别翻到不同的页面,进行对照,可以减少页面的翻动,而且直观明了。例如:要查刚果盆地的气候类型,就可以一位同学翻到地形图找到刚果盆地,另外一位同学翻到气候类型分布图。

  (2)并列式:对于几个平行并列的内容,让各小组负责一项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在课堂上汇报,达到全班学习的目的。如:湘教版气候类型一节学习,就可以根据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四个部分,要求班级中的四个大组,分别就各带有哪些气候类型,各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和成因及该带气候的共同特征,进行说明。还比如:三大宗教、三大人种、国际组织等内容的学习,采取并列式的分组,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3)拼盘式。拼盘式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之后,把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各小组的各个成员负责掌握其中的一个部分,然后将分在不同小组学习同一部分任务的学生集中起来,组成一个个专家组,共同学习和研究所承担的任务以至熟练掌握。然后全部学生都回到自己的小组中去,分别就自己掌握的那部分内容教给组内其他同学,从而全面掌握全部的学习任务。

  (4)课题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的一项新的使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把已有的知识拓展到生活、生产的实际中,是课程标准中学习有用地理这一理念的有力体现。它由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学生积极性应得到最大的张扬。因此采取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分组原则,可以让有相近性格、兴趣、爱好的同学分在同一小组,成员的多少,也可以根据课题的大小,灵活处理。这样学生开展活动的兴趣高涨,保证了实践活动的持久、顺利开展。

  (5)辩论式:在课改前,对于人文地理部分,教师大多采用讲授法进行,考试时学生背一背了事。而初中人文地理的学科地位,笔者认为重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对人文地理部分的掌握,教材也相应增加了篇幅,因此如何加强学生对人文地理的掌握是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学生分组,根据不同的观点,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上进行辩论,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如:人口的增长问题、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问题、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等都是很好的辩论题目。这时的分组可以采取全班分为两个大组进行。

  (二)正确实施问题策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1、问题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度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

  2、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地理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必要,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一般一节课最多两个回合。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对过于简单的问题可以采取讲授法或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

6、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反思

  一、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我觉得过去经常讲这节课学习或今天上第几章……,总还有点居高临下,我教你们跟我学的味。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这样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记得有天在初一(6)班上课时,一位男同学突然举手问:"老师,你说海拔越高,气温就会越低,可我想,喜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应该比别的地方离太阳更近,气温怎么会低呢?"气候一章已经上完,这个学生却在几天后提出疑问,说明他上课时认真听、认真学,也认真想了,可总是解不开。在书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解答了这个问题,并当众表扬他爱动脑筋,敢于提问。这件事提醒了我,书本没有讲到的知识,可能有的学生会去想,也可能有的学生心存疑问,苦苦思索又觉与书本无关,就算了。我很快在别的班级上课时举出这个事例,并鼓励同学们质疑问难。

  二、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如:初一(5)班的女同学叶瑾,平时性格内向,胆小,从来不举手发言,每当我眼睛注视她时,她就低下头,生怕我提名,常锁着眉头。有次我试着让她回答问题,可她说话时声音很小,邻座都听不清。课后我在想,这样的`孩子今后怎么去适应社会……。一天上课时,同学们都在绘制降水柱状图,我轻轻地走过去,看见她的图画得挺不错,就笑着说:"你的降水柱状图画的真好!"然后举起她的图向全班同学展示,夸她的图画的准确、美观。她的眼睛立刻露出喜悦的神色。几天后,她主动举手发言了,并且声音响亮,我又表扬了她。一种莫名的欣慰涌上我的心头。原来她不仅性格内向,还缺乏自信。及时赏识她的各种变化,从此以后她有了明显改变,每次课后遇见我,总是一张灿烂的笑脸。还甜甜地叫一声"老师好!"这样的例子,我还可以举出一些,这使我感悟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三、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长江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尤其是原初二(1)班的叶俊,王雅勤几位同学,"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叶俊同学把长江水系图画在黑板上,边指图边讲,还画出长江流域一些大水电站的位置,并且编出顺口溜,形象、好记。真是出人意料!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调。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

7、新课程下的地理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老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景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等。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一、 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我觉得过去经常讲这节课学习或今天上第几章……,总还有点居高临下,我教你们跟我学的味。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这样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记得有天在初一(6)班上课时,一位男同学突然举手问:"老师,你说海拔越高,气温就会越低,可我想,喜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应该比别的地方离太阳更近,气温怎么会低呢?"气候一章已经上完,这个学生却在几天后提出疑问,说明他上课时认真听、认真学,也认真想了,可总是解不开。在书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解答了这个问题,并当众表扬他爱动脑筋,敢于提问。这件事提醒了我,书本没有讲到的知识,可能有的学生会去想,也可能有的学生心存疑问,苦苦思索又觉与书本无关,就算了。我很快在别的班级上课时举出这个事例,并鼓励同学们质疑问难。

  二、 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如:初一(5)班的女同学叶瑾,平时性格内向,胆小,从来不举手发言,每当我眼睛注视她时,她就低下头,生怕我提名,常锁着眉头。有次我试着让她回答问题,可她说话时声音很小,邻座都听不清。课后我在想,这样的孩子今后怎么去适应社会……。一天上课时,同学们都在绘制降水柱状图,我轻轻地走过去,看见她的图画得挺不错,就笑着说:"你的降水柱状图画的真好!"然后举起她的图向全班同学展示,夸她的图画的准确、美观。她的眼睛立刻露出喜悦的神色。几天后,她主动举手发言了,并且声音响亮,我又表扬了她。一种莫名的欣慰涌上我的心头。原来她不仅性格内向,还缺乏自信。及时赏识她的各种变化,从此以后她有了明显改变,每次课后遇见我,总是一张灿烂的笑脸。还甜甜地叫一声"老师好!"这样的例子,我还可以举出一些,这使我感悟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三、 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长江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尤其是原初二(1)班的叶俊,王雅勤几位同学,"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叶俊同学把长江水系图画在黑板上,边指图边讲,还画出长江流域一些大水电站的位置,并且编出顺口溜,形象、好记。真是出人意料!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调。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起先学生看我举手要求发言都笑了起来,但很快就接纳了我这位"老同学"。我以合作者的身份上完了这节课,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黄河"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真是"课已逝,趣尤存"。我又感悟到: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我们被动的辅导,他们还需要什么?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

  四、 反思是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

  记得前些时上"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一课时,我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是让学生结合身边发生的一些现象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洁净的空气?现在安庆市尤其是大街上空气如何?你有什么感受?我们能有什么好的建议来改变这一现状?经过一番热烈地讨论,"高招"出来了:大家一致认为应该使用无铅汽油,并大力提倡骑自行车,尽量少用汽车和摩托车来减少空气的污染;有的同学建议最好骑电动自行车,速度快,又没有污染;有的同学说国外对汽车尾气的排放都实行欧1、欧11标准,发达国家实行的是欧1标准,现在我国大城市北京、上海已实行欧11标准,假如超过这个标准就不准使用汽车,我们安庆也应该执行这个标准;有的同学建议应该在汽车尾气排放管上面按装个过滤器,把有害物质都过滤掉……,学生的建议颇有创造性、这让我感到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被动摇了。这一课还有一个课堂活动题,内容是这样的:有人想买新房子,有两处地方可以选择;一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但是房价稍贵些;另一处虽然房价便宜些,但是离工厂区比较近,空气质量差一些。选择哪一处呢?不用说,教材的本意,是选价格稍贵但环境好的房子买。经过这课内容的学习、讨论,大家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一经提问,许多学生大声嚷嚷,应该选价格贵但环境好的房子,并纷纷说出理由:如果选价格便宜点的房子,虽然一时省了钱,可环境不好、有污染,人的心情也受到影响,以后生病,不知要花多少钱!说的很有道理。我相信就是成人一般也都会这样考虑。这时,初一(6)班的段佩凯同学站起来说:“我选价格便宜点的房子。”班上立刻有同学笑起来。我没有马上否定他的选择,而是说:“谈谈你的想法,好吗?”段佩凯同学说:“我选便宜点的房子,是因为这样可以把省下来的钱买一些树苗,种在周围,这样树木可以净化空气,就能够改造这个地区的环境。"真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多有新意多有创意!我当即竖起大拇指说:“太棒了!这位同学的想法真高尚!”究竟哪一个答案最好?我真为自己唯书为上的思维定势汗颜。我再次感悟:我们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曾试着和他课后交谈以示关爱,于是曾经,他听课认真,不再干扰课堂,而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样……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思索。

8、初二地理教师新课程教学反思

  初二地理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由于初中地理并非中考科目,也就是常说的副科,学生甚至很多地理老师并不重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觉得老师需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上中国工业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学生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烈。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第三节“中国的高技术产业”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

  1、课后反思:

  其实学生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关键在于老师能正确引导!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反思分析一下,原因在于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允许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预测到了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问题:

  (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 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而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最大季风区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国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

  (5)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3、对不足之处的反思:

  以上教学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思绪游离在课堂之外……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今后还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9、地理新课程下教师要多对话意识教学反思

  “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以知识为中心”、“以文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在于“目中无人”、“心中无人”,剥夺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环境、学生与社会的对话机会,排斥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任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必须在一定的交往情境中、在学生的真实体验中孕育、生成、发展,这是教师无法包办代替的。“对话”创设了生动、真切的交往情境,构建了学生具体、真实的体验平台。没有对话,也就没有人的发展。

  首先,和自己对话。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要坚持“课前问”,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多向自己发问,例如,“为什么这样上课?”“应该怎样上这堂课?”“还可以怎样上这堂课?”三思而行,定能提高课堂效率。还要坚持“课中问”,就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课堂中发生的出乎意料的问题扪心自问,及时调控教学策略。这样,可以克服教学预设带来的机械呆板的弊病,让课堂教学随时产生智慧的火花,充满生机与活力。再要坚持“课后问”,就是在课堂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反省,反思本节课的效果,着重反思课堂中出乎意料的创造性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两方面的问题,便于今后教学扬长避短。

  其次,和学生对话。教师要询问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意见,包括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听课的情绪、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困惑、需要教师怎样教学的愿望等,这样便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方式可以兼顾个体,注重教学的多样化,尽最大力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当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学过程,对待学生幼稚的意见,教师不要简单适从,要善于倾听意见,去伪存真,否则,反而会降低教学绩效。

  学生与教师对话,是教学民主的真诚呼唤。我们应转变自己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我们必须将民主、平等意识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将自己看作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学生建立平等、亲和、友善的合作关系。在学生与教师对话中,教师又应该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平等对话”,并不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完全不要了。教师对文本的感悟,一般要比学生深刻。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对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时,既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恰当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又要随时发现、揭示对话双方存在的意义差异,以达成师生心理资源的互补和共享。

  第三,和同行对话。教师应倾听同行和领导对所听或所了解到的有关自己课堂教学情况的意见,这是站在专家角度提出的观点,这种意见科学性强,便于自己长善救失,有利于教师很好地改进教学工作。这种方式要求教师要有谦虚的品德,使同行愿意给你提看法,让大家坦诚交流,这种意见的含金量较高,教师要去粗取精,为我所用。

10、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老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景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等。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一、 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我觉得过去经常讲这节课学习或今天上第几章……,总还有点居高临下,我教你们跟我学的味。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这样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记得有天在初一(6)班上课时,一位男同学突然举手问:"老师,你说海拔越高,气温就会越低,可我想,喜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应该比别的地方离太阳更近,气温怎么会低呢?"气候一章已经上完,这个学生却在几天后提出疑问,说明他上课时认真听、认真学,也认真想了,可总是解不开。在书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解答了这个问题,并当众表扬他爱动脑筋,敢于提问。这件事提醒了我,书本没有讲到的知识,可能有的学生会去想,也可能有的学生心存疑问,苦苦思索又觉与书本无关,就算了。我很快在别的班级上课时举出这个事例,并鼓励同学们质疑问难。

  二、 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如:初一(5)班的女同学叶瑾,平时性格内向,胆小,从来不举手发言,每当我眼睛注视她时,她就低下头,生怕我提名,常锁着眉头。有次我试着让她回答问题,可她说话时声音很小,邻座都听不清。课后我在想,这样的孩子今后怎么去适应社会……。一天上课时,同学们都在绘制降水柱状图,我轻轻地走过去,看见她的.图画得挺不错,就笑着说:"你的降水柱状图画的真好!"然后举起她的图向全班同学展示,夸她的图画的准确、美观。她的眼睛立刻露出喜悦的神色。几天后,她主动举手发言了,并且声音响亮,我又表扬了她。一种莫名的欣慰涌上我的心头。原来她不仅性格内向,还缺乏自信。及时赏识她的各种变化,从此以后她有了明显改变,每次课后遇见我,总是一张灿烂的笑脸。还甜甜地叫一声"老师好!"这样的例子,我还可以举出一些,这使我感悟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三、 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长江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尤其是原初二(1)班的叶俊,王雅勤几位同学,"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叶俊同学把长江水系图画在黑板上,边指图边讲,还画出长江流域一些大水电站的位置,并且编出顺口溜,形象、好记。真是出人意料!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调。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起先学生看我举手要求发言都笑了起来,但很快就接纳了我这位"老同学"。我以合作者的身份上完了这节课,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黄河"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真是"课已逝,趣尤存"。我又感悟到: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我们被动的辅导,他们还需要什么?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

  四、 反思是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

  记得前些时上"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一课时,我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是让学生结合身边发生的一些现象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洁净的空气?现在安庆市尤其是大街上空气如何?你有什么感受?我们能有什么好的建议来改变这一现状?经过一番热烈地讨论,"高招"出来了:大家一致认为应该使用无铅汽油,并大力提倡骑自行车,尽量少用汽车和摩托车来减少空气的污染;有的同学建议最好骑电动自行车,速度快,又没有污染;有的同学说国外对汽车尾气的排放都实行欧1、欧11标准,发达国家实行的是欧1标准,现在我国大城市北京、上海已实行欧11标准,假如超过这个标准就不准使用汽车,我们安庆也应该执行这个标准;有的同学建议应该在汽车尾气排放管上面按装个过滤器,把有害物质都过滤掉……,学生的建议颇有创造性、这让我感到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被动摇了。这一课还有一个课堂活动题,内容是这样的:有人想买新房子,有两处地方可以选择;一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但是房价稍贵些;另一处虽然房价便宜些,但是离工厂区比较近,空气质量差一些。选择哪一处呢?不用说,教材的本意,是选价格稍贵但环境好的房子买。经过这课内容的学习、讨论,大家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一经提问,许多学生大声嚷嚷,应该选价格贵但环境好的房子,并纷纷说出理由:如果选价格便宜点的房子,虽然一时省了钱,可环境不好、有污染,人的心情也受到影响,以后生病,不知要花多少钱!说的很有道理。我相信就是成人一般也都会这样考虑。这时,初一(6)班的段佩凯同学站起来说:“我选价格便宜点的房子。”班上立刻有同学笑起来。我没有马上否定他的选择,而是说:“谈谈你的想法,好吗?”段佩凯同学说:“我选便宜点的房子,是因为这样可以把省下来的钱买一些树苗,种在周围,这样树木可以净化空气,就能够改造这个地区的环境。"真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多有新意多有创意!我当即竖起大拇指说:“太棒了!这位同学的想法真高尚!”究竟哪一个答案最好?我真为自己唯书为上的思维定势汗颜。我再次感悟:我们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曾试着和他课后交谈以示关爱,于是曾经,他听课认真,不再干扰课堂,而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样……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思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