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场教学中对反思式教学应用的初步探讨论文
1、团场教学中对反思式教学应用的初步探讨论文
摘 要: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及时发现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能让我们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才能不断让我们的教学趋于完善、更加完美,才能引导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关键词:反思 语言 评价 教学方法
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变革,不断地孕育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容,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成为时代的需求。而在中国,也在进行着反思型教育与教学的探索和总结,也在不断地在全国普及着反思型教育与教学,也在不断地培养着具有反思型教育教学的老师和学者,哪怕就在我所在的边远学校——166团中学,这些年也在进行着反思型教育与教学的研究工作。这不仅源于国家的号召,也是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反思的教学和缺少研究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教育,要想教好学,要想做一名合格教师,就应该将自己打造成一名反思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通过这些年对反思教育的初步研究,我个人认为,反思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教师自我反思
要想切实减轻学生心理上和学习上的负担,让所有的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物理,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底蕴、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不断要求进步,不断要求完善自我教学形式的责任心。而教师的教学要想进步、就要在自己前行的道路上不断地反思自己。教师的反思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师要反思自己的语言。
语言是一种艺术,但它不是语文教师的专利,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都会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自己的语言艺术。而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首先必须有足够的亲和力,只有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建立起融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和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才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步骤,才能切实减轻学生学习上的负担,让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其次,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必须要注重物理术语在教学中的运用。最后,教师的语言还要注重时效性。教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必须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精辟,过多的话不要说,累赘的话不要说,没用的话更不能说。
2.教师要反思自己对学生的评价。
首先,要对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反思;其次,教师还要反思自己在课堂上是否发现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最后,教师一定要反思自己在课堂上是否对学生使用了鼓励性语言。教师不仅要鼓励答对的学生,对答错的学生更要鼓励;不仅要鼓励勇于回答问题的学生,还要鼓励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让我们鼓励性的评价贯穿整个课堂,这样的`课堂氛围才是学生所需要的课堂氛围,这样的评价才是学生所需要的评价。 3.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反思我认为是从“得与失”两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教师在课后要反思自己的“失”,也就是教师要对本节课中出现的学生听不懂或者是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反思,反思学生为什么听不懂、在哪个环节没有听懂,进而找到更加适合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另一方面就是“得”的反思。一堂课,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闪光点,那么就说明这堂课是一节失败的课。教师不仅要学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要发现每堂课中自己的亮点,这样不断地存“得”除“失”,教师才能不断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教会学生反思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去做人。而教会学生反思,是对这三个方面的有益补充,学生只有学会了反思,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才能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更清楚地把握做人的道理。而我在让学生反思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去反思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自己在本堂课中的表现:我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知识没有理解?为什么没有理解?
2.反思自己在一段时间内收获的知识和自己的付出是否成正比,如果付出大于收获,就要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存在问题,要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出及时的调整。
3.反思一段时间内自己身边的同学、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变化,如果出现问题,就要针对自己的言行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
总之,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及时发现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能让我们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才能不断让我们的教学趋于完善、更加完美,引导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徐国英高春利《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新修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许志《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孙德玉《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安徽教育出版社。
2、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的内容及练习八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点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画法。
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一些表面有角的物品和三角板。教师准备小棒、三角板、纸、硬纸条、图钉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好,我们现在先一起玩一个摆小棒游戏。请一位同学上来摆,其他同学在下面摆。注意听老师的要求,先用四根小棒摆出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教师巡视)
师:你们摆出了什么图形?(正方形)
师:好,现在拿走一根,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师:你们真能干,接着再拿走一根,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呢?(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教师先读,然后请学生读一遍。)
二、新授
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物体的表面见过角呢?谁来说说?(让学生自由地讲,可以拿自己的东西说)同学们都说了许多,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在这美丽的校园里哪里有角?(老师的三角板,花工的剪刀上……)还有许多同学想说,请你们说说这些物品中哪里有角?(电脑显示第39页上方的三幅图)
(一)动手探索
师:刚才同学们都找出了许多物体表面的角,好,我们现在来试一试画一个角或做一个角,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硬纸条、图钉、彩色纸、尺子,还有白纸。如果你对角感觉还不是很清楚,可以再看看桌面上的物品,然后再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二)汇报,小结
师:刚才有的同学做角,也有的画角,都很认真,那好,谁来说说你感觉角是怎么样的?(头尖尖的,两条直直的线……)
师:我想问一下,刚才用硬纸条做角的同学,你们的角可以活动吗?角是怎么变化的?(请学生上台演示可活动的角,角张开得大,角就大,角张开得小,角就小。)
师:用纸折角的同学,你们发现了什么?(角折得越多,角就越小,相反则大)
师:画角的同学呢?你们又有什么想说的?谁画得比较好呢,上来展示一下。
师:好,刚才同学们通过做角、折角、画角,做出了不同的角(展示三种不同的角),你们发现了这些角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三)结合实践自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你们所做的和所讲的都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请教一位不说话的老师吧,请打开课本第39页,看第三行三个不同的角,自己看看。
课件显示第一个角,教师点顶点,问:角的这部分是什么?然后点边,问:角的这部分叫什么?点另一边问:这又叫什么?
出现另两角,问:谁来说一说,它们分别都叫角的什么?
电脑显示“一个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好,请大家检查一下,你们刚才所做的角是不是都只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呢,找出来,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摸一摸角的顶点和边。
师:好,下面谁来说自己做的角的顶点和边都在哪儿?(让做活动角的学生上来讲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小结
师:通过我们的学习认识了角是怎样的图形,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一个角只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五)画标准的角
师: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关于角的知识,下面再来画一个标准的角。你可以先看书再画。
(教师巡视)
师:请画好的同学展示自己画的角,并讲给同学们听你是怎么画的。
师:你画的顶点在哪儿?边在哪儿?(教师标出来,将之当做板书)好,下面请同学们再按这个同学的方法再画一个更好的角。
师:大家真能干,又学会画角啦。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练习,看看你们是不是都掌握了今天学的知识。
三、练习
1、辨别下面的图形是否是角,不是的话,为什么?
2、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一下两个角的大小。
3、数出下面角的个数。
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教学内容,在准备此课前我就查阅了这课以往的教案,但都觉得过去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因为新的课程改革提倡的是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所以我在备课时,摒弃了以往从头到尾牵着学生学习的方法,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知识的活动。全课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入,在学生原有的对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小棒摆图形,当摆到三角形时问:再拿走一根后是什么图形?从而自然地引入所学的内容。第二部分是活动实践并小结。第三部分是练习。
其中第二部分又分为找出生活中的角、根据自己对角的感受制作角、结合课本和实践小结角的特征、画角等几个部分。这里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知识,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也是整堂课最重要的部分,最能考验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和对所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因为教师很难预料到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学中,我对于自己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及时做出了灵活处理,没有生硬地把学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设计的思路。如在让学生自己制作角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用两条硬纸条做出三种不同情况的“角”,一种是常见的只有一个角,另一种是十字形的“角”,还有的是T字形的“角”。这里学生做的时候有的并不知道自己做出了几个角,只认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则是自己知道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此时应因势利导,先让学生说出他说的角是指哪个,再问仅此一个角吗,还有吗,能比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并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其积极性,又能巩固对角的认识,一举两得。
新课改给广大教师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们也在教学中根据它采取了许多新的方法,创设了许多情境。但仅此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从思想上时刻意识到学生自主参与、体验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想,去做,去交流,去发现,从自己的成败体验中获取知识,这样的学习才是积极的、有价值的学习。
3、《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
吴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单刀直入开始了知识的学习。“有4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啪”学生用两下整齐的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吴老师不仅不慢地说:“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突然有几个同学用右手尖点了一下右手心,“半个”,还有的同学两手心相对并不合上,表示“半个”。熟悉的生活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有的同学不由自主地说:“半个”。吴老师继续说:“对,半个。半个该怎么写呢?小朋友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桃子的一半吗?”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同学接过老师手中的粉笔,跑到黑板前画图、写汉字。吴老师认真地看着同学们的板书,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着自己心中的“一半”。
接着,吴老师请这些同学一一介绍自己的表示方法,解释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只见吴老师停在了2/1、1/2前,疑惑的问这两位同学:“这是什么意思?”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这是二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相等的。”“你们在哪里见过二分之一?”写1/2的同学想了想回答说:“我在一本数学书上见过。”写2/1的同学则很自豪的说:“我没有见过,是我自己想的。”吴老师笑着说:“挺好嘛,自己创造的。”伴着老师的声声赞许,同学们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
吴老师示意大家坐下,不紧不慢地说:“小朋友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桃子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她边说边走到黑板前,用红粉笔框住了1/2。“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同学们不敢肯定地回答:分数。吴老师边出课题边肯定大家的答案:“对啦,叫做分数。”接着,吴老师又一次回到1/2前,给同学们引荐这位数的大家族中的新朋友---“分数”。孩子们在吴老师的带领下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
(二)指导探索
新课的学习开始了,吴老师举起一块大月饼,请一个同学从中间切开,然后问:“这个同学是怎么分的月饼?”待同学们明确了“平均分”后,吴老师带领同学们边比划边说:“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小伙伴之间互相讲述着自己对1/2的理解。这时,吴老师神秘地问:“哎,你还能在这块月饼中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一个同学很快地跑到前面,在月饼的另一半写上了1/2。在老师的示范下,同学们又很快掌握了1/2的读法、写法并知道了这个分数表示的含义。
这时,吴老师看着一开始到黑板上表示“一半”的.同学们,用商量的口吻说“我想和你们商量一下,刚才你们画的图、线段和文字都表示把这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如果你认为1/2这个分数能表示你的意思,就可以擦掉你写的;如果你认为你的表现方法更好,也可以保留意见。”很多同学纷纷跑上去擦掉自己画的图、文字、线段。只有一位同学坚持认为自己画的图更好执意不擦,吴老师尊重了他的意见,并把这幅桃子图框起来保留在黑板上。
大屏幕上出现了各种彩色图形,同学们兴奋地议论着,丰富了对1/2的认识。
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二分之一,同时与小伙伴交流。
孩子们的指尖上跳动着智慧,他们用不同的折法表现着1/2。
不知谁喊了一声:“我折出了圆的四分之一!”同学们把惊奇的目光投了过去,此时的吴老师显得有些激动,“什么,你折出了圆的四分之一,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圆形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四分之一。”吴老师满腔热情地鼓励了他:“很有创造!同学们折出圆形的二分之一,你却大胆地折出了它的四分之一。你能说说四分之一是什么意思吗?”这位同学兴致勃勃地讲出了四分之一表示的意思。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吴老师趁机给了一句:“你们还有别的折法吗?试试看!”教室里热闹起来,同学们认真地折着,说着,每张小脸上都洋溢着参与的快乐,创造的愉悦。
不大工夫,学生折出了三分之一、六分之一、十二分之一、十六分之一……吴老师真诚地欣赏着孩子们,热情地请孩子们把折成的不同图形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展示。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各自得到的新分数的含义,不断的加深着对分数的理解。探索的成功,给同学们带来了美好的感受,同学们爱学的兴趣在升华,会学的技能在提高。
接着,吴老师走到这副图形跟前,抛出了一个问题:“看到这副图,你都想到了什么?”片刻的议论之后,又是一次有趣的发散:
“我想到其中的一部分可以用1/3来表示。”
“我还可以在这个圆中找到另外两个1/3。”
“一个1/3是1/3,两个1/3是几?”
“3个1/3是不是就是那整个圆?”
“从2个1/3中去掉1个1/3,是不是还剩1个1/3?……”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吴老师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真诚地赞叹道“同学们了不起,你们的联想真丰富呀!”
下面的活动更精彩了。银幕上出现了一个智慧人,眨着双眼向小朋友们提出一个问题,请大家判断。“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分成两个阵营,有举“”的,有举“×”的。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吴老师没有裁决,而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各推荐两名代表与同学商量后再发表意见。双方代表各手持一个圆形纸片讨论着,都下定决心要把对方说服。经过讨论准备,小小辩论会开始了。
正方代表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问道:“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了两份?”
反方代表点头应答:“是,是。”
正方举起其中的半个圆,问:“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反方:“是,是啊。”
正方当然不让:“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
此时,反方同学虽然口称“是,是”心理却很不服气,该是他们反驳的时候了。只见,反方一个代表顺手从圆形纸片上撕下一块纸片,高举着分得的两部分大声问:“这是分成两份吗?”
正方连忙回答:“是。”
反方接着把小小的一份举在面前,用挑战的口吻问到:“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
正方的底气已经不那么足了,小声说了声:“不是。”
反方咄咄逼人:“既然不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你要同意这种说法呢?”
正方服气地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中。
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到此告一段落,吴老师紧紧握着反方同学的手,:“祝贺你们,是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吴老师并没有忘记身边的正方同学,仍然深情地握了他们的手:“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咱们全班带来一次有意义的讨论!”老师彬彬有礼地向他们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孩子们笑了。别小看了这一次握手、一声感谢,它使成功者体会到快乐,使暂时失败者找回了面子,这无不表现着吴老师对孩子们的热爱与尊重,体现着吴老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小小辩论会结束了,折绳比赛又开始了。同学们边动手边讨论如何准确快捷地折出它的八分之一。同学们跃跃欲试,不由自主地站起来,举着他们的“研究成果”给大家看。
“小朋友们请看,像1/2、1/3、1/4、1/5、1/8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你还能举出几个分数来吗?”吴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积极的举起手来,一个接一个的说着:1/7、2/2、1/10……吴老师轻声问大家:“我们这样说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一个小伙子迫不及待地说:“我知道了,分数有无数个”。“对,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接下来,是分数各部分名称的介绍。吴老师先请同学们命名。孩子们把分数线命名为“平均分线”突出了分数线的本质含义,大概是受了“分母”的影响,孩子们把“分子”起名为“分父”“分公”,体现了分母与分子的密切关系。在笑声中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窍门记住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三)反馈练习
巩固练习开始了,同学们兴奋地用分数表示着下列各图的阴影部分。
接着判断练习开始了,大屏幕上出现了下面各图形,请同学们判断
各图中的涂色部分能否用下面的分数表示。
当同学们判断到最后一副图形时,意见发生了分歧,他们用自己的理解表述着、争论着,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在愉悦气氛中同学们完成了读分数、写分数的练习。
(四)总结提高
吴老师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学生甲:“我家有3口人,我占全家人口的1/3。”学生乙:“我们组有7个人,我们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7/50。”……当一个学生说到“我爸爸买了100个鸡蛋,打碎了一个,打碎了的正好占这些鸡蛋的1/100”时,吴老师顺手将1/100写到了黑板上。并特意把开始上课时坚持用画图方法表示分数的那位同学请上来,“1/100该怎样用你喜欢的画图方法表示呢?请你试试看!”只见这位同学认真地画着,画着画着停住了,他扬起小脸“老师,这种方法太麻烦了,还是分数表示好。”边说边使劲把开始画在黑板上的桃子图擦掉,这位个性极强的孩子此时,心服口服地接纳了分数这个新朋友。
最后一个练习——猜一猜。
银幕上出现了两条被遮挡起来的线段,只露出其中相等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猜哪条线段比较长。如图:
第一条:第二条:
同学们互相猜测和议论着,各自申诉着自己的理由。这个谜底就要揭开了,同学们屏住了呼吸,教室里安静极了。吴老师煞有介事地说:“谁对谁错呢?请——看——这——里!”故意把话一字一字地断开,引起孩子们高度的注意。突然,吴老师轻轻按动鼠标,遮盖在线段图上的蓝色纸片不翼而飞,两条线段赤裸裸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第一条:第二条:
“ye!——”孩子们欢呼起来,猜对了的同学高高举起小拳头,猛劲地向空中挥动。“ye!——”“ye!——”教室里沸腾了!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就在同学们高昂的情绪中结束了。
4、试析反思性教学在参与式教学方法中的运用论文
论文摘要:参与式教学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主流方向,具有传统课堂难以企及的优点。反思性教学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论,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缺失了教师反思环节的参与式教学方法改革,容易陷入:流于形式的参与、教学活动沦为机械式复制的技术流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满意度双低的教学困境。文章以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为例,思考和体会如何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树立反思性教学观,改革教学策略与方法,修正教育教学价值观,使高校、教师、学生共同受益。
论文关键词:反思性教学参与式教学高校
一、反思性教学概述
反思性教学的理念最早来自英国哲学家、教育思想家洛克和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1933年美国教育哲学家Dewey在其名著《我们如何思维》指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把反思性思维用于教学,提出教学五阶段学说。另一位美国学者麻省理工学院的DonaldSchon(1987)在其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明确提出了“反思性实践”这一专业术语。其后,英国的MorwenaGriffiths和SarahTann(1992)等学者进一步诠释了反思性教学理念。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欧美教育界反思性教学被普遍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中国,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教育界认同和重视,被视为教师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和工具之一。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即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howto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howto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反思性教学的理解,可以获知反思性教学观是教师树立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结合教学实践,持续反思、总结和再行动的理念和责任意识。对于高校激励教师主动参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是现实而重要的。
二、参与式教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专业的应用现状
参与式教学方法(ParticipatoryTeachingMethod)是“参与”性原则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体现,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倡导的一种进行教学、培训和研讨的方法。参与式教学过程是指受教育者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并发展能力。
参与式教学方法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难以企及的优势,目前在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中广泛运用。以笔者所在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为例,参与式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为大多数教师认同,运用于数十门专业课程教学。
(一)参与式教学的优点
1.教学方式的`多样性。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是注重实践能力、强调应用性,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授课广泛采用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示范和指导练习、角色扮演、团队活动、实验游戏、模拟教学、案例研讨、辩论赛、情境模拟等参与式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参与式教学方式有别于传统教学的特征之一在于倡导以学习者(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建构知识,发挥学生能动性。
3.以团队合作学习为中心。以笔者所在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为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根据授课班级人数规模,把学生分为每组5~7人规模的若干团队,案例研讨、实验游戏、情境模拟、主题辩论等都以团队形式展开,团队之间是竞争关系。
4.教师角色由“监控者”向“引导者”转化。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扮演的学术权威和知识化身,是居高临下的监督者、控制者角色。在参与式教学方法中,教师建立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关系,引导学生“清除”实现学习目标路径上的障碍。
(二)缺乏教学反思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存在缺陷
然而在教学活动中,经济管理专业参与式教学方式的成效与理想预期存在差距,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参与式教学流于形式,教学质量的改进成效不显著。以笔者所授的管理学等课程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每章都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案例研讨的教学环节,但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停留在表面的显性案情,对问题的分析呈同质化倾向,缺乏创新和深度。
2.教学活动成为机械式复制的技术流程。缺失了教学反思环节,课前没有精心准备教学素材,课后缺乏自省和总结。对于教龄偏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而言,教学活动的参与和互动,更容易沦为机械式复制的技术流程。
3.学生对参与式教学的投入程度低、满意度低。以经管专业为例,在非正式访谈中,有不少学生反映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教学案例、实验游戏等素材选择的随意性,参与过程中的低监控性等原因,使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大为降低,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低。
三、反思性教学运用在参与式教学方法改革中的思考与体会
反思性教学的本质是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希望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去发现自身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反思的对象不仅仅是局限在教学技术、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还包括教师内隐的知识和价值观。
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反思性教学在参与式教学方法改革中的运用体会有几个方面:
(一)理解“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持有更开放包容的心态
作为教师,首先需要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和学习特点,才能更好地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为1990年后出生,国内学者(陈郭华,2010)经过研究认为“90后”大学生群体具有“务实而略显功利的自我发展行为、开放又略感孤独的人际交往行为;现代气息浓烈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趋弱;认知视野相对开阔,心理成熟度相对较低”等心理特点。在学习特点方面,呈现出“学习动机社会化、学习方式泛在化、学习思维个性化等特点(杨波,2010)。针对“90后”大学生群体不同的代际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堂情景的干预和控制,应持有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倾听来自学生的不同声音。
以笔者曾经授课的2008级经济学专业学生,在“企业经营实务模拟”课程中,学生以组间交易产品方式,变相获得融资。这一变通并没有违背实验规则,但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案例、实验游戏等教学素材的选择应该更多考虑本土化、融合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教学不是简单的技术性流程的重复,特别是面对新生代大学生群体,教学方式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需要教师持续反思和总结。在笔者授课的班级,也曾经遇到教学素材选择存在偏差的情况。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笔者在讲授“价值观与决策”时,选择过一个名为《谁该得到这颗心脏》的情境模拟练习,这个案例译自哈佛商学院案例,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采用过。然而在云南农业大学本科教学中运用,教学效果与预期成效相距甚远。学生在模拟决策中没有充分体现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更多基于社会贡献、职业成功为决策依据,而且班级群体出现高同质化倾向。课后,在对这次情境模拟教学的自省和反思中,笔者总结出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案例素材的选择要更本土化,关注中国当代的社会经济生活热点问题;第二,由于代际差异,新生代大学生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度降低,进而在情境决策时体现更多的功利性和务实性。之后,笔者对这类基于西方文化背景的案例素材在教学中进行了调整和重组。
(三)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学术资源
信息化社会的大量非确定性使人们非常依赖于媒介工具和媒介内容,媒介无孔不入已渗透进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90后”大学生信息接触海量化,价值判断从众化。然而学生对管理案例分析研讨的深度、课外拓展作业的完成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9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很强,“复制”和“粘贴”成为常用工具。对案例的分析研讨和课外拓展作业仅仅依赖常识或大众搜索工具,但对数字图书馆、学术网站、网络课堂等网络学术资源的利用比例却比较欠缺。教师针对教学情境中出现的类似问题,在反思中探究原因,最终需要教师角色的易位,由课堂教学的“控制者”向“引导者”转变,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学术资源,拓宽视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四)教研活动的常态化是反思性教学的重要基础
反思性教学并非教师个体的“闭门造车”、“闭门思过”就可以达成的,教研团队的合作与交流,是反思性教学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就笔者的个人体验而言,对教学策略的反思和自省能够从方法层面进行修正,但就教学中出现的情境态势、问题诊断常常是汇聚群体智慧达成。通过教研活动的常态化、教学观摩的系统化,实现知识信息的共享,最终从根本上修正自身的教学哲学观和教学价值观。
四、树立反思性教学观的意义
国内学者卢真金认为,“反思性教学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信念、经验、态度、知识和价值的意义及其他社会条件承担了认知、检查和反刍的责任。”由传统课堂教学向参与式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树立反思性教学观具有多种意义。
(一)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个体专业进步和职业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发展=成长+经验+反思”的观点,反思成为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手段。树立反思性教学观,意味着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实践者,还兼任教学研究者。在循环往复的自我批判和自省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得以提升,教师也逐渐由“熟手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有利于教师个体的职业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教学型反思的策略是从教学情境问题出发,从教学预期与实际结果的差异出发,主动探究,寻求解决对策,并付诸行动。教师主动积极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对象进行修正、调试,更有成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反思性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改革采取的通用方法是“自上而下”的推动型路径,成为“自下而上”的自我监控、自我管理式的拉动式变革,有利于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事业的进步。
(三)反思性教学有利于营造教学团队合作交流的组织氛围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依赖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它不仅要求反思者有一个开放、负责和全心全意的投入的心态,同时也有合作、协调、信任的环境要求,它是一种合作互动的社会实践和交流活动。教研活动的常态化、教学观摩的系统化,有利构建学习型组织,在教研团队成员之间营造开放、信任、合作、共享的氛围。
总之,当参与式教学方法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引入教师个体层面、教研团队层面、组织层面的反思,既有利于教师个体职业发展,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改进,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使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受益。
5、浅议反思性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系统掌握语文知识、深化对语文的理解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就,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反思性教学是一种启发学生语文思维的教学方式,迎合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能力水平。本文结合现有的研究资料,论述了反思性教学在高中语文应用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关键词:高中语文反思性学习方式应用
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教师应该在领悟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根据高中语文的教学特点构建一个“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这就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反思性教学。“反思性学习方式是通过对学习过程中自己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是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学习的方式。反思性学习方式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自身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学习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1]在这一方面应该做好三个方面内容的反思,也就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反思性教学本身进行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实施之前应该对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是因为教学目标在语文学习中能够起到导向和控制的作用,如果教学目标过高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那么会降低教学的效率。而教学目标过低不利于知识的学习,影响学习基本知识的掌握。因此合理定位教学目标,是教师运用反思性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打破照本宣科的目标定式,让高中语文课堂走出课本、走进中国浩瀚的文化当中,结合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不断拓宽语文学习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明确该节课知识要点,点明知识学习的主要目标。学习本节课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包括语言欣赏知识、语法知识等等。
(2)情感目标:是学生在学习这节课内容上应该大大的情感感悟或升华,学生应该在反复诵读所学课文,联系生活、联系自己、联系自己的内心世界,在阅读中细细品味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发展,在感情上印证作者的内心世界;
(3)技能目标:初步学会鉴赏各种文章的的方法技巧如文言文鉴赏中“逐字鉴赏”方法等等,陪养学生文学鉴赏的基本能力。这三个目标充分体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的协调统一。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反思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人利用自己的思维、知识等对事物进行反复认识、体会、加深理解的过程。而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学会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从认识的角度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着眼于“精英”培养,教学的内容针对性强而灵活性不足,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喜欢面面俱到、一味想通过加深知识层次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表面上看迎合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实际上却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如在学习庄子《秋水》时,某位教师在课堂课堂上用了相当的篇幅分析庄子哲学中的“万物齐于一(事物没有差别)”的思想,尽管引经据典补充了课本的不足,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庄子的这种思想本身就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过于抽象化,根本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能够反思一下,就会发现问题出在教学理念的上,教师的思想仍然是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为主,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体系发展的需要。这样教师在另一个班的教学中可以降低内容难度,突出语文知识的“基础性”,就可以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三、对语文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手段,良好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上,现在多数语文教师已经习惯了使用问题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在备课中精心设计问题,在课堂上还要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随机补充一些问题,看似是为了学生考虑,但是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法却剥夺了学生的参与知识学习的权利。通过反思就可以发现这种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与素质教育提倡的互动式教学有着很大的出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找资料,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质疑权威,提倡师生合作、学生之间互相合。除此之外,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对话空间,让学生对教学的内容、问题进行充分的反思,变提问问题为思考问题。
四、对“反思性教学”本身的反思
“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勤于调整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实际效果。只有在不断的总结、思考完善当中,才能达到通过调整反思是不断完善自己的“反思性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通过改进措施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应该总结自己的改进经验,形成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教学成果,有效的防止原有的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在教学中发现了新的问题,教师应该经过充分的思考找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再采取其它的改进错误,如此反复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方法循环。
总之,教师的反思能力当中自我监控、教学监控是两个相互补充的部分,教师在实施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强化教学过程的反思,构建一个全面的反思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志宏.反思性学习方式概述[M].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6.
[2]于丽.反思教学与学习——现代教育工作的突破[J].科教信息,2008.1
6、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应用反思
这几天,我积极参加了德阳市教师研修网站上组织的电子白板培训和微课培训。在这之前我也曾参加过白板培训,但是也只是蜻蜓点水,学了点皮毛,不久就忘记了。在教学中未曾真正加以运用。仔细想来,其根本原因还是不会运用以及自己的重视程度不够。但是,最近经过在网站上的培训,感觉自己掌握的内容较之前多了很多,收获颇多。这一培训活动既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在课堂上一些操作又能加以运用了。现将自己平时运用电子白板的一些心得,与大家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电子白板的运用水平。
一、电子白板使教师融入学生集体
我们可以在白板上熟练操作,这使我们离开了计算机操作台,又可以面向学生站在白板前了,这个变化使我们从远离集体又融入到学生集体当中,每当我们在计算机操作台演示课件时,很容易对一些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学生造成影响而破坏他对知识内容的关注和理解。这点尤其应避免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由于学生对白板关注的增多,加强了集体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我们也变成整个学习集体中的一员,不再是远离学生的操作者,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在无意识中达成了更多的与老师和同学的情感上的交流沟通,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
二、电子白板的使用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好办法
由于交互白板的易学易用,学生参与意识的增强,很多学生通过观察教师上课使用和课间的尝试,对白板功能的掌握甚至比我们还快,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时,我忘记了某个功能按钮在哪,学生能快速的提醒我。每当这个时候,我会感到倍感欣慰。与此同时,我觉得可鼓励学生结合他们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协助我们设计课堂教学中所需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交互白板活动挂图中的背景、页面或图像,也可以是动画,还可以是可用于数理化课程中的各种几何图形、物理化学的仪器设备图等。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些活动的参与形式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是学生小组共同完成,在这些活动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电子白板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
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教学,白板的视觉效果更强,它更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比如色彩、隐藏、动画等多种功能,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尤其是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和概念时,白板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白板操作工具中独有的拖放功能、照相功能、隐藏功能、拉幕功能、涂色功能、匹配功能、板擦功能、即时反馈功能以及聚光灯功能等,更加提高了视觉效果,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多元智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比较,同样一节课的内容,分别在两个班级上,一个使用白板技术,一个未曾使用,效果可想而之。
四、电子白板课堂教学过程的记录和保存更有利于学生的交流与反馈
交互白板可以记录下白板上发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这一功能可以使学生随时复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避免学生平时来不及记录的情况。笔记的抄写过程发生了变化,因为在白板上发生的所有课堂教与学的过程都可以以最通用的格式被记录下来,如网页格式,这时记笔记的时间可用来更多的参与到集体学习或交流反馈中,将时间合理化使用,从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
电子白板就像一盏指路明灯,把我们引进了一个新的世界,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它综合了传统的教学与当前的信息技术,把传统教学与计算机、网络、软件等教学结合起来。在传承了百年来教育习惯的同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教学。当然,我自己觉得对电子白板的使用功能掌握的还远远不够,还有待加强,我将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进而能够比较熟练地操作电子白板,将其正常运用在日常教学中。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丰富课堂,争取使每节课都能上的生动精彩!
7、团场教学中对反思式教学应用的初步探讨论文
摘 要: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及时发现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能让我们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才能不断让我们的教学趋于完善、更加完美,才能引导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关键词:反思 语言 评价 教学方法
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变革,不断地孕育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容,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成为时代的需求。而在中国,也在进行着反思型教育与教学的探索和总结,也在不断地在全国普及着反思型教育与教学,也在不断地培养着具有反思型教育教学的老师和学者,哪怕就在我所在的边远学校——166团中学,这些年也在进行着反思型教育与教学的研究工作。这不仅源于国家的号召,也是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反思的教学和缺少研究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教育,要想教好学,要想做一名合格教师,就应该将自己打造成一名反思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通过这些年对反思教育的初步研究,我个人认为,反思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教师自我反思
要想切实减轻学生心理上和学习上的负担,让所有的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物理,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底蕴、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不断要求进步,不断要求完善自我教学形式的责任心。而教师的教学要想进步、就要在自己前行的道路上不断地反思自己。教师的反思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师要反思自己的语言。
语言是一种艺术,但它不是语文教师的专利,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都会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自己的语言艺术。而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首先必须有足够的亲和力,只有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建立起融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和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才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步骤,才能切实减轻学生学习上的负担,让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其次,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必须要注重物理术语在教学中的运用。最后,教师的语言还要注重时效性。教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必须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精辟,过多的话不要说,累赘的话不要说,没用的话更不能说。
2.教师要反思自己对学生的评价。
首先,要对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反思;其次,教师还要反思自己在课堂上是否发现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最后,教师一定要反思自己在课堂上是否对学生使用了鼓励性语言。教师不仅要鼓励答对的学生,对答错的学生更要鼓励;不仅要鼓励勇于回答问题的学生,还要鼓励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让我们鼓励性的评价贯穿整个课堂,这样的`课堂氛围才是学生所需要的课堂氛围,这样的评价才是学生所需要的评价。 3.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反思我认为是从“得与失”两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教师在课后要反思自己的“失”,也就是教师要对本节课中出现的学生听不懂或者是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反思,反思学生为什么听不懂、在哪个环节没有听懂,进而找到更加适合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另一方面就是“得”的反思。一堂课,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闪光点,那么就说明这堂课是一节失败的课。教师不仅要学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要发现每堂课中自己的亮点,这样不断地存“得”除“失”,教师才能不断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教会学生反思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去做人。而教会学生反思,是对这三个方面的有益补充,学生只有学会了反思,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才能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更清楚地把握做人的道理。而我在让学生反思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去反思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自己在本堂课中的表现:我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知识没有理解?为什么没有理解?
2.反思自己在一段时间内收获的知识和自己的付出是否成正比,如果付出大于收获,就要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存在问题,要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出及时的调整。
3.反思一段时间内自己身边的同学、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变化,如果出现问题,就要针对自己的言行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
总之,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及时发现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能让我们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才能不断让我们的教学趋于完善、更加完美,引导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徐国英高春利《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新修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许志《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孙德玉《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安徽教育出版社。
8、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探讨论文
【关键词】培养,探讨,能力,反思,数学教学,中学生,初中,
著名数学大师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现在新课改后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习数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反思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反思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数学自身的抽象性、推理严谨性、语言学术性以及证明的探索性,从本质上决定了初中生在思维上的局限性,因此,必须经过多次推敲、深入研究,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一、反思能力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反思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有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很多中学的数学教师一味强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但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初中学生通常无法一次性就能掌握所学的新知识,这时必要的反思,重新回顾所学习的知识,在这个重新审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巩固知识、强化解题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可见,反思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习惯,是对知识理解的一种升华。
反思有助于构建全面的学习结构。反思是一个对知识再审查的过程;反思有助于探索蕴藏在基本的表层理论知识下的更加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有助于优化思维能力。反思是对自身学习、综合思维能力进行完善的有效途径。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对问题的全方面思考,会让思路更加开阔。
二、影响初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主要因素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影响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可分为两类: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影响因素通常包括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心理因素等,外在影响因素则是指学习环境、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学校教学环境等。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反思能力形成的因素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教学指导方法。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时,对基本理论、概念类的内容讲解都很详细,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并不注重问题的解题思路,过于强调解题的“简便方法”,很少给学生演示多种解题思路,让学生没有反思学习的'机会,导致学生无法在反思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延伸。
2.教材对理论知识的呈现方式。教科书和辅导类资料的编写者考虑到学习者的接受能力,通常会以最直接、最易于接受的方式来表述,略去了大部分的知识推导、证明过程,因此,学生看不到理论形成的过程,就无法模仿学习、反思到新的方法和技巧。
3.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数学成绩提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与考题的难易度有直接的关系。但许多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对教师、学生的评价都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为标准,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的在考试后对试题、对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全面反思。
三、提高学生反思能力的有效措施
1.利用提纲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反思习惯。对课程进行预习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初步学习的有效办法,尤其是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重难点、基本要掌握的理论知识有哪些等,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反思训练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构造问题情境,强化学生反思意识。趣味教学一直都被视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针对枯燥的数学公式,教师可设定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起来。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构造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反思行为,这样他们在反思与总结的过程中,能够发挥独立自主性的解题意识。
3.注重习题剖析,可进行解题思路、结论倒推、题设延伸三个方面进行反思能力培养的引导。培养学生审题时抓住主要条件,同时注意发掘隐含条件,确定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反思解题可以让学生勤动脑,在反思中掌握多种解题方法。
4.师生间加强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常的课堂提问是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最直接的方式,若学生回答不出老师提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在思维碰撞中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靠教师的正确指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指导反思的技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善于探索的数学学习思维。结合国内的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严格按照《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要求,培养出适应现代化教育和发展、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仁胜.运用解题反思 优化数学思维能力[J].数学通报,2002(9).
[2]涂荣豹.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0(4).
[3]莘建军.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9、浅谈教学反思提高生物教学水平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生物学科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同时也给广大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快速地适应这一转变,教学反思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主动地去学习新课程理念,反省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反思;新课程;高中生物
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国家率先兴起培养教师们的教学反思的能力,然后迅速波及世界各个范围。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通过总结来进一步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随着生物课程的改革,关注教师的思维,培养反思型的生物教师也成为了必然。因此,笔者试图从如何对教学观念、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课后等方面进行反思展开了初步的分析。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教师认为把生物知识教给学生,学生掌握、理解并会解题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新课程中,教师不单单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和情感,这一理念转化为新课程的三个维度:即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新教材在很多章节里,设计了“问题探讨”“资料分析”“与生活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等等,这些设计无不渗透了新课程的理念。生物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提高了生物在高考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为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我们教师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知识灌输模式下,那么新课程所倡导的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去反思自身的教学观念,是否与新课程相接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自己主动去学习并理解新课程理念。例如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这一节免疫学概念多,免疫过程复杂,单纯地把这些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不但学习起来吃力,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如果教师尝试着把生活实例与知识联系起来,如“用给被不同毒蛇咬伤的病人注射不同的抗蛇毒血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抗体的特异性”,“用艾滋病患者体内淋巴T细胞数量变化的数学曲线图来理解T细胞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这样学生不仅在愉快的气氛中习得概念,而且还注重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何实现这一点呢?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性学习不仅作为教学策略,而且还上升到科学教育的八大内容之一,从科学本质出发,倡导探究性学习符合科学自身的特点,对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大有帮助。在开展探究性教学时,教师应当反思:
第一,讨论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的价值。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关于“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的同学提出问题“植物细胞会出现失水的情况吗?”,显然这个问题没有探究的意义,因为日常生活中植物失水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放盐后萝卜会有水分渗出。如果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去看本质,“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是否跟哺乳动物红细胞失水一样?”“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吗?”,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探究的目的,从而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第二,在探究过程中是否体现了小组合作精神。科学探究不仅是让学生去认识科学的本质,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一个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效的小组活动,让学生较为完整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搜集资料、调查访问、评价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均得到提高。由于学生在教学中总是主动积极地参与,所以他们的主体性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相互配合、相互学习,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探究过程中是否及时有效地修正与评价。评价应以激励与向导为主,特别要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高中生物可以探究的问题很多,但过分地强调探究教学,事实上很多探究活动开展起来难度较大,甚至可能没有必要去探究,这就有可能花了时间却达不到效果。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里,教师应当追求课堂质量而不是数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恰当地使用好教学辅助手段,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课后的反思
课后反思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课后反思侧重于在每节课后对自己教学的成功与不足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每一节课都会有一些惊喜与亮点,把这些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通过长期的'积累,就会成了自己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财富可能就是以后教学中的“法宝”。当然,更重要的是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有系统的整理与回顾,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吸取教训并加以改正,使今后的教学更加合理,更具有效性。下面笔者以实际教学中《免疫调节》这一节在教学后的一则反思为例:免疫调节这一节课涉及的概念多,内容抽象,学习起来难度大,因此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举一些生活的病例和实例,让学生明白免疫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去学习它。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这两个过程是比较复杂的,我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手段———动画演示的方式把复杂的过程形象化,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概念图的构建,而在实际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主动参与讨论,感受到了获得知识后的乐趣。另外通过对艾滋病资料的获取以及对小男孩大卫事例的分析,让学生在习得概念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其情感的教育。但在组织教学时,由于时间紧张,对非特异性免疫以及免疫的系统组成的处理略显简洁。另外发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些同学还缺乏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刘加霞,申继亮.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161(10):30.
[2]曹京.生物教学应注重教学反思[J].基础教育参考,2011(2):60.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所.生物教师培训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0、应用题教学反思的数学教学反思
这几天,我和孩子们都沉浸在研究应用题的兴致中,可是每当遇到计划与实际类问题时,总有不少学生出现错误,究其原因,还是对“计划”与“实际”的含义理解得不够透彻。尽管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反复强调过:计划就是操作前的打算,实际就是操作的行动,可效果总不是那么理想。思索再三,想必是课本中的解题环境——服装加工、修路、做机器零件等素材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太过遥远,所以在感知上产生距离。做为孩子知识上的引路人,我该如何为学生架起一座通向理解的桥梁呢?
我采用的方法是先把问题环境换成学生们最为熟悉的日常生活和语言状态中去。例如,课本中有这样的一道题:东风农机厂原来制造一台机器要用1.43吨钢材,技术革新后,每台节省钢材0.13吨。原来制造300台机器的钢材,现在可以制造多少台?在解答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对“原来制造300台机器的钢材”感到费解,列出了一些错误的算式:(1.43-0.13)×300÷1.43,300÷(1.43-0.13)×300,300÷(1.43-0.13),通过交流沟通,虽然他们对正确算式点头表示明白,但从某些孩子的眼神中我仍能发现一份无奈。“让每个孩子时刻都能跟着老师、跟着集体同呼吸、共节奏地运行,这样孩子才学得有意思、有奔头”,这是我教学一贯坚守的原则。一想到“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我忽然灵机一改:咱们学校做校服时,计划平均每套用布料1.43米,可是遇到一个技术高的剪裁师,平均每套可以节省布料0.13米,那么原来做300套校服的`布料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这样以来,首先学生对这个“校服”问题感兴趣,然后“布料”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由此变换着、过度着分析,学生们都频频颔首,个个脸上露出了舒心地微笑,班上一向不喜欢表现自我的男生于庆野红着脸,憋着气,呼地站起来,大声地说:“老师,我终于彻底弄明白了,不管实际还是计划,完成的工作量是不变的”,接着,教室里响起了为他人、也为自己庆贺地雷鸣般地掌声……
这一招果然很灵验,在以后的几天里,凡是碰到这样的类型题,几乎是没有在理解题意上出错的。作为老师,甭提我有多高兴了,幸福着终于把他们拖出了这片思维的沼泽地。
看来,回归生活,回归学生的实际,是孩子们理解和运用数学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当老师的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应用性,改编教材中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的内容,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学以新的气息和活力。
在以后的教学日子里,我一定要多观察、多发现、多思考,寻到更多的理解桥梁上的结合点,带领我的孩子们走出未来求学路上可能遇到的沼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