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教师《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400字

2023-09-04 19:41:24

  教师《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400字

教师《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400字

1、教师《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400字

  在这本书里,要学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但给我感触最深,最让我受用的还是以下几点:

  一、营造像家一样温暖的教室。

  第五十六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在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所以无论是走出去的还是呆在里面的孩子,都认为这里是最温暖的地方。

  二、寻找第六阶段。

  雷夫老师把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的观点导入任教的班级,使“六阶段”成为凝聚全班的粘着剂,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的成长。这“道德发展六阶段”仔细研究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多数的孩子就开始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一切行为几乎都以“不惹麻烦”为原则。“安静,老师来了!”孩子们紧张地彼此告诫。他们做作业是为了不惹麻烦,他们排好队是为了让老师高兴,在课堂上安静地听讲是为了赢得老师的宠爱。而为人父母、为人师长的我们,总是威胁说“不乖就要你们好看”,或是“等你爸回来,你就倒大霉了。”这种思维不断地被强化着。但是,这样教小孩是以恐惧为基础,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雷夫老师在上课的第一天就开始和孩子们建立伙伴关系。他会先请孩子们信任他,同时承诺对他们的信任,让孩子们把第一阶段的思维抛在脑后。雷夫老师强调的是首要动机的正确引导,对孩子们的一生将有很大影响。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雷夫老师认为,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是很危险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他的话是有依据的,可是纵观我们的课堂,从幼儿园到小学甚至是初中,有多少不是在奖与罚中进行的,奖励成了孩子们最爱的一种方式,“贿赂行为”常见于全国各地的教室。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孩子们慢慢长大以后,开始学会做些事情来取悦人。他们取悦老师,取悦父母,表现出符合我们期望的行为,他们的做法往往会使我们感觉很舒心,但他们这么做的理由全都是错的。为父母或老师努力的念头会给孩子们带来更大的压力,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备感沮丧、厌恶工作的人,他们无法了解为什么自己对生活如此不满。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让孩子们懂规矩是必要的,好一点的老师会花时间解释制定某些规则的“理由”,也有不少富有创意的老师会带着学生一起参与班级规范的设计。老师们依据的理论是,参与制定班规的孩子比较愿意遵守规定。事实确实如此。但雷夫老师通过许多例子发现完全遵守规则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比如他们缺乏真诚的感激和最大限度的创造性等等。所以雷夫老师认为能达到第四阶段是件好事,但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更上一层楼。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不论是儿童或是成人,第五阶段都是很难企及的,能帮助孩子们对周围的人产生同情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第六阶段不但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的,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其中还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内。这种组合使得仿效成为不可能:就定义而言,第六阶段的行为无法教,也无法讲述,“看看我现在在做的事情,这就是你们应有的表现。”一旦你做出示范,就等于违背了第六阶段的定义。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条自相矛盾的行为准则,让教学者陷入两难的困窘。

  读到这里,我在想,如果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我也把这六阶段发展教给我的孩子们,那我们的班级也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三、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在这本书中,雷夫认为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所以他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也因为写作能力会令孩子终身受用,所以才用四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我也发现,雷夫老师的一些创新之举,如开办读书会,帮助孩子挑选图书,撰写每月读书心得等无一不是好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此,读着这些文字,我有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当然还有很多的理论需要细心研读,慢慢消化,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也有这样一种信念——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个新的目标,并且确信自己的学生也可以做得这么好,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教室,在这个教室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如果我们能够像雷夫老师一样细心观察,从爱每一个孩子出发,那么我们也会有自己不一样的教室,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让我们的教室变成孩子们心中向往的地方。

2、《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千字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而决定教室的尺度是老师,老师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教师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当我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时,我的感觉就像读完了一个童话。是的!只有童话里才会有这样的奇迹!当一名教师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他能为学生做什么?如果认识了美国的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或许便有了答案。我感动于这样的美好,雷夫老师在自己的平凡的56号教室里为孩子们缔造了一个童话般的奇迹!他用自己创新的教育方式,让56号教室的每一个孩子变成了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用自己激情的、“疯子”般的教育热忱,把56号教室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家!

  在美国的众多名师中,很难有人如雷夫·艾斯奎斯一般给人以震撼与惊叹——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给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计其数。他的事迹轰动整个美国,而且还被拍成纪录片,他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但他仍然坚守在他的56号教室,证明着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谛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

  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异的教学质量,孩子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这样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则是雷夫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实践,雷夫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我觉得雷夫老师之所以能获得成功,首先取决于他的职业良心,他很真实,很坦荡,很勇敢,敢于面对自己的不安、痛苦,敢于面对教育的困惑、不良现象,而后有所思考,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去为他的学生撑起一方天地,让第56号教室的学生有最大程度的发展。

3、《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千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被很多国内外媒体和名家推荐的一本书,我认认真真拜读了这本教育名著,一个普通学校的普通老师却培养出了很多美国名校的学生,真可谓是奇迹。但读完这本书,了解了雷夫老师的教育方法后,我觉得他能培养出如此多的名校学生又是很正常的,他是在用“心”教育学生。从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对自己工作有帮助的好方法,包括班级管理、教学方法和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

  营造一个“家”,扮演好“家长”的角色。除了家,孩子在班级的时间最长,班级就像是孩子的第二个家。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重要。尝试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取得孩子的信任。只有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顺利的和孩子沟通,进入他们的世界。这是管理好班级的基础。给孩子们足够的信任,要用信任去取代害怕,许多老师刚接到一个班的时候,会希望在开学第一天的时候就能让他的孩子们“怕”他,不管什么事情,只要是你说的,孩子都要去听,这样才能“镇得住”孩子。这样,容易让孩子们在心理对老师产生恐惧,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五六年级,那个时候,老师不能靠恐惧去“镇得住”孩子,应该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明白他们要的是什么,想要做什么,对他们付出爱心、耐心、理解和信任,这样才能真正地让他信任你,才能“镇得住”他。另外,不要轻易让孩子对你失去信任,曾经答应孩子的事情,即使很难完成,只要你许诺会做到,那么就一定要做到,因为孩子也是有思想,会思考的,我们应该要用衡量孩子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做到互相信任。

  这三年来,我一直在担任低年级班主任,也从工作中总结了一些感悟,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老师首先要做好榜样,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今天的教育多了太多的功力色彩,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大量的使用题海战术。学生累,老师更累。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少了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总结和消化的过程,大多是疲于应付作业。雷夫老师的教学方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通过游戏的形式去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雷夫老师也让我看到了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我以前看过一个笑话,内容大概是:某国际学校的老师出了一道开放性问题:“你对其他国家的食物短缺有什么自己的想法?”非洲学生问:什么叫食物?欧洲学生问:什么叫短缺?美国学生问: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问:什么叫自己的想法?初看这个故事会让人觉得是个笑话,但仔细一研究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个味道。中国讲求应试化教育,要的是在考试时能拿高分的技巧。而西方文化讲求发散性思维,他们在学习中会有一些延伸。雷夫老师让学生们在上课的时候放电影,帮助学生喜爱和了解历史;让学生在上自然课的时候尽情地接近大自然,甚至可以让学生来做做火箭。什么事情都能尝试着让孩子来摸索探索,而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

  教师要教好书育好人,读书,是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首先,读书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这些财富保存的载体主要就是教育的经典著作,阅读经典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其次,读书是教师引领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学生面前,教师必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教师通过阅读提升了自己的精神生活,才可以理直气壮地以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以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读书使人明智,教师因读书而博学,教师因读书而善思,教师因读书教育会更有智慧。

  雷夫是一个平凡的教师,他能成功,离不开他的坚持、智慧,更离不开他对孩子的那份爱。做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也应该向雷夫学习,不断积累经验,用自己的爱心和信心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4、《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千字

  曾经,誓要将新接手的班级学生教育得最出色、最优秀,满腔热情的投入,力图凭借着师道尊严将学生左右得服服帖帖,认为带出一个规规矩矩的班集体,就是我作为班主任的最高荣耀。

  然而,随着班级班牌年级数字的增加,却发现了令我困惑的事情,安静稳定的班级,却如死水一样毫无生气,学生全体“沦落”为学习的奴隶,没有了思想、没有了热情、更没有了斗志,学习能力似乎到了尽头,一度我也随着一些类似经历的教师不负责任的把原因归咎为学生基础差,家长不管理,自己运气不好,接手的是烂班等等,但是,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却让我的教育思想受到了彻底的洗礼,从事教育生涯十五载,第一次颠覆了一度根深蒂固的思想,这本书就是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由美国教师雷夫。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教育本可以是世间最美的行为,教师本可以是“普渡”学困生的天使,所有的学生在正确善良的引导下都可以是最出色、最优秀的人。激动之余,我整理了一下这本书让我震撼深思的地方,它们犹如一道道金光,指导着我、激励着我:

  一、“道德发展六阶段”营造好班风

  在第一部分第二章里雷夫老师提到的“道德发展六阶段”,即我不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原则、我能体贴别人和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这六个阶段像一根深藏在时空里的红外线一样,探触着班级的每一个因素,每一个人,也在融合凝聚着每一个因素,每一个人。在我们现在的班级里,制定了大小制度及奖励惩罚措施无数,学生在恐惧不安里小心翼翼的度过这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又由于这种强制性措施以冷冰冰的方式呈现,面向学生没有温情,所以学生若即若离的抵触着、接受着,致使每天的学习生活成公式化,如果我能将这六个道德发展阶段引入到我的班级中,让”我不惹麻烦”深入学生内心,成为他们自我约束的一个准则,由“让我做”变为“我要做”,那么,班级将会因学生自觉遵守、全体热情参与,师生、生生互相信任而强大。“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这种作为一个人都会有的心理,合理的引入班级,并适时激起更大的诱惑力,可以使学生卯足劲的向前冲,当然教师一定要有预谋的“布局”,让学生在有意的偶然中达到目的,从而满足自己的'这种心理。

  “我要遵守原则、我能体贴别人”,两个阶段可以让学生素质提升一个档次,进而提升班级素质,原则不等于制度,它可以与人的品质接轨,保持原则也就是时刻让自己拥有正义,而“体贴别人”则是一个人在道德领域里的一个飞跃,因为它接近“无私”一词了,学生心中装有别人,无私了,那么预示着这个班级将会拥有火炉一般的热度,而最后一个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则是道德的最高阶段,雷夫老师在书中提到的约翰。诺斯的杰作——《独自和解》中的主人公菲尼亚斯在无人时破了游泳世界纪录却没有高调张扬,源于认为自己做到了即可,坚持自己的准则并奉行不悖。在班级中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这个阶段,准确的认清自己,并有自己的准则,而且从不打破,那么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的管理者,每一个学生都会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并极其出色、极其优秀,班级整体将会所向披靡。

  二、“终生阅读”丰富孩子人生

  “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这句话使我这个一线语文教师茅塞顿开,我终于明白了一直以来在引导学生阅读方面错在了哪里,我只是强硬的逼迫学生去读书,去涉猎,在读之前通常讲一些大道理,用限字数的摘抄和写大段感悟强迫学生去读,结果阅读这样一个最美好的学习行为让我给亵渎了,变了味,学生面对阅读头疼、厌烦,失去了兴趣,今天,我知道了一切的行为都应源于一个爱字,教师也好,班主任也好一定要有一种能力,那就是能够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一种人生最美的享受,对于阅读有急不可耐之感,在这种热爱的驱动下去走进各类文学世界,品读每一部小说,感悟每一篇美文,真正做到读完一部小说犹如走完一个人的一生一样。否则就会像雷夫老师所说:“除了基础读本之外什么都不读,只会走入死胡同。”另外,在书里雷夫老师提到的善用图书馆对我启示也很大,目前,在通化市教育局深切关注下,为各个学校配置了大量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作为班主任平时只知道督促学生看书,监管的仅是有没有溜号的,有没有睡觉的,有没有做与阅读无关的事的,现在我知道了应该帮助学生挑选书籍,否则出现盲目随意阅读,会浪费大量时间,雷夫老师做法很实用,那就是分享你自己爱读的书,在网上搜索出历年获得好评的书籍,之后引导学生读整本书。

5、《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百字

  这样共读书的形式虽然不是第一次搞,但是感觉确实有很大的不同的。之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实施的,这一次全体老师共读一本书才真的拿起了教育界都在推崇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感谢这一次共同体验的机会,更感谢给了我们如此多宝贵经验的雷夫老师。今天的读书仅仅读了期中的一个章节,感触很多,然而有些无从下动作。

  雷夫老师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一个教师存在的价值,他可以把自己的闲暇时间全部用来打工挣“外块”,而这些“外块”居然是用来带着学生周游世界和参加户外活动而准备的。他的理念是——只有在自然界中学到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宝贵的.,所以他愿意与学生一起去探索自然界中的奥秘。尽管为了实现这些他很辛苦,但他从来都没有怨言,他认为:只要带着学生去参加户外活动,他做任何事都是值得的!直到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在妻子的一番“教育”之下才“幡然悔悟”:空有一腔热血,但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人,如何在户外活动中照顾与他并肩作战的孩子们呢!从此他便踏上了要做一名既智慧又成功的教师的艰辛旅程。

  反之,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同样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教师,我们有没有想过要带着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悟生活?我们有没有想过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带着学生去参加户外活动?我们又有没有勇气拿出自己的积蓄去支持孩子们的体验活动呢?答案必然是否定的。现在的老师功利性很强,我们也愿意去奉献,但是奉献之后就要问问看自己换来的报酬是多少呢,能与付出成正比吗!这就是现在的老师与雷夫老师的区别。然而,我们能说现在的老师有错吗!不能,我们只是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而已!

  做出这样的事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我们要从自身着手,找出适合孩子发展的所有途径,哪怕是牺牲一些自己的利益。教书原本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但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做到尽善尽美的,别给自己的教学留有空白,我们做不到像雷夫老师一样“忘我”,但是我们可以像他一样一切为了孩子!我们也可以为了成为一名“既智慧又成功的老师”去奋斗不息!

6、《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950字

  近两个月我认真的阅读了《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使我很受感动,它在我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尤其在我以后的班主任工作方面更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雷夫,这位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最优秀的老师感动着全球无数的人。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

  手捧着这本书,细细研读,感动着、惭愧着、欣喜着。感动的是雷夫在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创造了一间充满爱与奇迹的第五十六号教室。惭愧的是自己也已从教十几年,可是教学上还是进步甚微。欣喜的是看了这本书,学到了很多,明白了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

  在这本书里,要学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但给我感触最深,最让我受用的还是以下几点:

  一、营造像家一样温暖的教室。

  第五十六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在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所以无论是走出去的还是呆在里面的孩子,都认为这里是最温暖的地方。

  二、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在这本书中,雷夫认为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所以他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也因为写作能力会令孩子终身受用,所以才用四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我也发现,雷夫老师的一些创新之举,如开办读书会,帮助孩子挑选图书,撰写每月读书心得等无一不是好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此,读着这些文字,我有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当然还有很多的理论需要细心研读,慢慢消化,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也有这样一种信念——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个新的目标,并且确信自己的学生也可以做得这么好,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教室,在这个教室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如果我们能够像雷夫老师一样细心观察,从爱每一个孩子出发,那么我们也会有自己不一样的教室,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让我们的教室变成孩子们心中向往的地方。

  所以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工作中我一定会象霍夫老师学习,加倍努力,争取做一名合格的人名教师。

7、《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600字

  雷夫,这位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最优秀的老师感动着全球无数的人。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

  最近,手捧着这本书,细细研读,感动着、惭愧着、欣喜着。感动的是雷夫在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创造了一间充满爱与奇迹的第五十六号教室。惭愧的是自己也已从教十年,可是教学上还是进步甚微。欣喜的是看了这本书,学到了很多,明白了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

  在这本书里,要学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但给我感触最深,最让我受用的还是以下几点:

  一、营造像家一样温暖的教室。

  第五十六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在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所以无论是走出去的还是呆在里面的孩子,都认为这里是最温暖的地方。

  二、寻找第六阶段。

  雷夫老师把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的观点导入任教的班级,使“六阶段”成为凝聚全班的粘着剂,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的成长。这“道德发展六阶段”仔细研究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多数的孩子就始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一切行为几乎都以“不惹麻烦”为原则。“安静,老师来了!”孩子们紧张地彼此告诫。他们做作业是为了不惹麻烦,他们排好队是为了让老师高兴,在课堂上安静地听讲是为了赢得老师的宠爱。而为人父母、为人师长的我们,总是威胁说“不乖就要你们好看”,或是“等你爸回来,你就倒大霉了。”这种思维不断地被强化着。但是,这样教小孩是以恐惧为基础,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雷夫老师在上课的第一天就开始和孩子们建立伙伴关系。他会先请孩子们信任他,同时承诺对他们的信任,让孩子们把第一阶段的思维拋在脑后。雷夫老师强调的是首要动机的正确引导,对孩子们的一生将有很大影响。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雷夫老师认为,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是很危险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他的话是有依据的,可是纵观我们的课堂,从幼儿园到小学甚至是初中,有多少不是在奖与罚中进行的,奖励成了孩子们最爱的一种方式,“贿赂行为”常见于全国各地的`教室。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孩子们慢慢长大以后,开始学会做些事情来取悦人。他们取悦老师,取悦父母,表现出符合我们期望的行为,他们的做法往往会使我们感觉很舒心,但他们这么做的理由全都是错的。为父母或老师努力的念头会给孩子们带来更大的压力,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备感沮丧、厌恶工作的人,他们无法了解为什么自己对生活如此不满。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让孩子们懂规矩是必要的,好一点的老师会花时间解释制定某些规则的“理由”,也有不少富有创意的老师会带着学生一起参与班级规范的设计。老师们依据的理论是,参与制定班规的孩子比较愿意遵守规定。事实确实如此。但雷夫老师通过许多例子发现完全遵守规则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比如他们缺乏真诚的感激和最大限度的创造性等等。所以雷夫老师认为能达到第四阶段是件好事,但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更上一层楼。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不论是儿童或是成人,第五阶段都是很难企及的,能帮助孩子们对周围的人产生同情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第六阶段不但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的,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其中还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内。这种组合使得仿效成为不可能:就定义而言,第六阶段的行为无法教,也无法讲述,“看看我现在在做的事情,这就是你们应有的表现。”一旦你做出示范,就等于违背了第六阶段的定义。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条自相矛盾的行为准则,让教学者陷入两难的困窘。

  读到这里,我在想,如果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我们也把这六阶段发展教给我的孩子们,那我们的班级也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三、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在这本书中,雷夫认为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所以他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也因为写作能力会令孩子终身受用,所以才用四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我也发现,雷夫老师的一些创新之举,如开办读书会,帮助孩子挑选图书,撰写每月读书心得等无一不是好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此,读着这些文字,我有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当然还有很多的理论需要细心研读,慢慢消化,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也有这样一种信念——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个新的目标,并且确信自己的学生也可以做得这么好,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教室,在这个教室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如果我们能够像雷夫老师一样细心观察,从爱每一个孩子出发,那么我们也会有自己不一样的教室,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让我们的教室变成孩子们心中向往的地方。

8、《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950字

  一拿到这本书就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一口气读完,感触很深。深深地被雷夫老师的敬业和爱业精神所打动,他甚至不惜自己的业余时间和身体健康来想尽一切办法教授学生,花自己的钱和通过募捐购买实验用具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做实验、排演莎士比亚话剧、教授吉他组建摇滚乐队、趣味数学的训练、班级图书馆和dvd影碟馆、让学生通过管理班级账目设置的银行系统学习经济学,每年组织全班学生的参观旅游让地理和历史知识活了起来,等等,所有的这些,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的教育,是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和掌握了深刻而广泛的知识!我边看边啧啧感叹,雷夫老师所在的学校是美国一所公立学校,生源都是相对贫困的学生,而且大部分不是英语为母语的学生,他们没有多余的金钱来额外学习器乐等业余特长,可是他们并不比贵族学校的学生差,而且大了还被多所很好的大学录取,并有了一个很好的前程,正是雷夫老师在这些学生上四、五年级时的教育,使他们爱上了读书,爱上了学习……这是一本每一位家长和教师非常值得看的书,是一本教育孩子的很好的工具书,我每天都会翻阅看看。能对我教育孩子有很好的启发。参加工作以后面对顽固不化的学生时,我越来越认为教书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后我的想法有了转变。对于雷夫来说教书却是一件让人觉得幸福的事,我想这些都是出于雷夫先生对于学生的那份爱的基础之上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没有了爱,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唯有出自内心的关怀与真爱才能创造出人间的奇迹。

  当然,单单有满满的爱心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学工作上的经验、总结。任何事物都是从错误中,从失败中的前行的。我有时就会为学生的突发状况而生气,因此对学生们进行教育、批评而耽误了正常的教学,也有时因为对一个学生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心血,可是这个孩子并没有你想象中得到进步,或者说是你教了很多遍的知识还有那么个别学生还是一副懵懂的样子感到沮丧,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但是现在想想,教师这份工作真的是需要从自己的错误中不断学习、不断吸取经验,逐渐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教育理念、方法,才能进而有所提高。

  雷夫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创造了教育奇迹,他的一套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总结和应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总之《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真正给了我一个信念,真正给了我一个前进的方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和儿童观,我将努力以爱包围孩子,感化孩子,并时刻反思自我,总结经验,不断努力前行。

9、教师《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400字

  在这本书里,要学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但给我感触最深,最让我受用的还是以下几点:

  一、营造像家一样温暖的教室。

  第五十六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在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所以无论是走出去的还是呆在里面的孩子,都认为这里是最温暖的地方。

  二、寻找第六阶段。

  雷夫老师把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的观点导入任教的班级,使“六阶段”成为凝聚全班的粘着剂,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的成长。这“道德发展六阶段”仔细研究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多数的孩子就开始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一切行为几乎都以“不惹麻烦”为原则。“安静,老师来了!”孩子们紧张地彼此告诫。他们做作业是为了不惹麻烦,他们排好队是为了让老师高兴,在课堂上安静地听讲是为了赢得老师的宠爱。而为人父母、为人师长的我们,总是威胁说“不乖就要你们好看”,或是“等你爸回来,你就倒大霉了。”这种思维不断地被强化着。但是,这样教小孩是以恐惧为基础,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雷夫老师在上课的第一天就开始和孩子们建立伙伴关系。他会先请孩子们信任他,同时承诺对他们的信任,让孩子们把第一阶段的思维抛在脑后。雷夫老师强调的是首要动机的正确引导,对孩子们的一生将有很大影响。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雷夫老师认为,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是很危险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他的话是有依据的,可是纵观我们的课堂,从幼儿园到小学甚至是初中,有多少不是在奖与罚中进行的,奖励成了孩子们最爱的一种方式,“贿赂行为”常见于全国各地的教室。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孩子们慢慢长大以后,开始学会做些事情来取悦人。他们取悦老师,取悦父母,表现出符合我们期望的行为,他们的做法往往会使我们感觉很舒心,但他们这么做的理由全都是错的。为父母或老师努力的念头会给孩子们带来更大的压力,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备感沮丧、厌恶工作的人,他们无法了解为什么自己对生活如此不满。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让孩子们懂规矩是必要的,好一点的老师会花时间解释制定某些规则的“理由”,也有不少富有创意的老师会带着学生一起参与班级规范的设计。老师们依据的理论是,参与制定班规的孩子比较愿意遵守规定。事实确实如此。但雷夫老师通过许多例子发现完全遵守规则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比如他们缺乏真诚的感激和最大限度的创造性等等。所以雷夫老师认为能达到第四阶段是件好事,但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更上一层楼。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不论是儿童或是成人,第五阶段都是很难企及的,能帮助孩子们对周围的人产生同情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第六阶段不但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的,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其中还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内。这种组合使得仿效成为不可能:就定义而言,第六阶段的行为无法教,也无法讲述,“看看我现在在做的事情,这就是你们应有的表现。”一旦你做出示范,就等于违背了第六阶段的定义。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条自相矛盾的行为准则,让教学者陷入两难的困窘。

  读到这里,我在想,如果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我也把这六阶段发展教给我的孩子们,那我们的班级也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三、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在这本书中,雷夫认为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所以他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也因为写作能力会令孩子终身受用,所以才用四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我也发现,雷夫老师的一些创新之举,如开办读书会,帮助孩子挑选图书,撰写每月读书心得等无一不是好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此,读着这些文字,我有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当然还有很多的理论需要细心研读,慢慢消化,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也有这样一种信念——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个新的目标,并且确信自己的学生也可以做得这么好,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教室,在这个教室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如果我们能够像雷夫老师一样细心观察,从爱每一个孩子出发,那么我们也会有自己不一样的教室,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让我们的教室变成孩子们心中向往的地方。

10、《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500字

  夜深人静,再次手捧《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跃然于纸上的仍然是惊奇、感动和感慨。

  惊奇《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奇迹的缔造者雷夫老师怀揣着梦想开始他的教育生涯,这里浸润着他无私的挚爱和挥洒不尽的激情,这里流淌着教师的教育智慧。因为有了神奇的雷夫,教室这块小天地竟然蕴藏了无穷的影响力,这些来自贫民窟和移民家庭中的学生,怎么可能不成为爱上学习的小天使?怎么可能不自信不快乐地学习和生活着?

  感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奇迹的缔造者雷夫老师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最让我感动的是自序中的“教室里的火”故事,雷夫坚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了让小女孩有一次成功的体验,自己的头发着火了也没有察觉到,只关注女孩的酒精灯和她的表情。这种忘我的境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怎么能不唤醒生命的价值?

  感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奇迹的缔造者雷夫老师就如同从我们身边走来,他的困惑和焦虑与当下我们所有站在教室舞台上的教师如出一辙,正如他在自序中的这段文字:“像所有真正的`老师一样,我经常失败。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为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当一个老师,真的会很痛苦的。”正印证了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雷夫老师用他特有的办法在一间会漏水的简陋小教室里,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创造了一间充满爱与奇迹的第五十六号教室。难道我们的教室不也可以成为令学生向往的神圣殿堂吗?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回望自己24年的教师职业生涯,痛并快乐着。24年前,我走过了青涩的学生时代,开始了一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灿烂的的职业——教师,热爱着我的这片乐土,耕耘着我的方寸天地。也许特别爱做梦的缘故,我从来不缺少激情和梦想,我坚信“每个孩子都有差异,谁也不能预约。但每个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爱编织摇篮,静候每个孩子的成长和花开。”当我读了《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更有了答案。

  “第56号教室”已经成为一种奇迹的象征,雷夫可以成为奇迹的缔造者,至少我可以靠近奇迹。但是这样的教师必须成为一位大爱和智慧的教师,不管面对哪类学生,教师一旦拥有影响学生的方法,他所迸发的影响力拓宽我们的教室的高度和深度。正如尹建莉写的序中所提到的,“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其实,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成功和失败交织着让我前行。我和学生小鲁的故事让我忘却阴霾的踯躅,坚定我的信仰。小鲁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有些木讷。初二时,她选修拓展型课程《图说历史》。看着她怯生生地坐在课堂中,不主动参与,我心生疼爱。课后,我打开学校科研处基于学习适应性(AAT)测试,结果显示她在学习方式认知类型上属于冲动型,记忆类型上属于视觉型;当我再次走入课堂时,心系她的视觉型认知风格个体差异,图像证史和影视教育浸润在课中。她慢慢地从《图说历史》六个专题中的视频资料包中找到了影视的魅力,课堂上她的表情生动了,她的目光明亮了。记忆最深刻的是,她被央视《机器人探访埃及胡夫金字塔》视频深深吸引。一星期后拿了《埃及历史学家解密埃及金字塔》一书和我探讨,告诉我她的梦想是去埃及。这是小鲁第一次到我办公室,从影视《机器人探访埃及胡夫金字塔》开始聊起,梦想从校园起航,小鲁就这样走进了我。从此这个爱上金字塔的女孩成了我的朋友,正如雷夫老师的以信任为地基,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道德发展六阶段”至关重要。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欢愉的,靠近奇迹的过程很美,相信每一位读者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的我,不仅仅关注到雷夫创造性地利用资源布置学生最喜欢的历史作业,更重要的是雷夫榜样的力量。最后我借用雷夫给年轻老师的寄语作为我今后前行的动力:“任何一位用心教书的教师,他未来的日子都不会太好过。并不是因为你不是一个好老师,而是教育本身总是充满着失败和绝望,但优秀的老师决不轻言放弃。我经常遭遇挫折,但我会试着从错误中学着让自己变得更好。”

  让我们的教师和教室更有影响力!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