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四边形认识》一等奖说课稿
1、三年级数学《四边形认识》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空间图形、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空间与图形的基础。这一部分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一是借助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的特点;例二让学生对各种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的特征有所了解。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摸一摸、分一分等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了解。
二、说学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说教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教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将视野从课堂扩宽到生活的空间,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四边形的分类。
五、教学过程:
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日常化、生活化,激发了学生学习四边形的兴趣与欲望。上课开始我让同学们在主题图中找认识的图形,让学生感到生活中确实到处都有图形存在,接着把它们都展示出来。你们所找的这些图形中有一种图形叫四边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图形----四边形的认识。(板书课题)
例1: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1、初步感知,发现特征。
让学生观察涂好的四边形,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判断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图形都有哪些的共同特点。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汇报,得出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一个四边形。
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来判断这些图形是否是四边形。
下面的图型是四边形吗?如果不是说一说为什么不是?
不是四边形
不是四边形
是一个四边形
再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四边形的。
最后出示幻灯片展示生活中的物体及建筑物发现四边在生活处处都有。
例2、动手分类,加深认识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目标、有计划、有分工的,在这个环节里,我让他们把刚才涂好颜色的四边形剪下来,并摸一摸,进一步感知四边形。(为有效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小组合作把四边形分类,同时出示老师的建议:
1)定好分类的标准;
2)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你们分类的理由;
3)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分类结果可能出现书中的分法:
A、按有没有直角来分:
正方形、长方形;
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四边
B、按对边是不是相等分:
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不规则四边形。
进一步引导学生: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练习。
整个环节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对不同四边形的理解,生生之间通过互动的方式,取长补短,既增长了见识,又培养了合作的意识。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3、课堂小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四边形的认识
四边形的特征:四条直的边;
四个角;
四边形分类:
A、按有没有直角来分:
正方形、长方形;
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四边形。
B、按对边是不是相等分:
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不规则四边形。
谢谢大家!
2、三年级数学《四边形认识》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97—98页中的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平行四边形的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对边分别平行和对边相等的特征,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部分的内容是以后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图形与空间”的学习兴趣。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难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教法中采用观察、操作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教学中,引导学生操作和思考,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习生的思维能力。
(二)说学法
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总结→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三角板、直尺、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钉子板。
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准备长方形活动框、直尺、三角板、水彩笔、方格纸、白纸、量角器、平行四边形纸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数学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谈话:同学们,我们在以前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实际上我们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行四边形,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
(课件)问挂图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课件演示。
老师提问: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征呢?
二)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1)变魔术,拉一拉:
向学生出示一个长方形木框,用手捏住相对的两个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动,边拉动边观察木框的变化。老师向学生演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再到长方形的过程。
让学生自己总结明白:长方形可以拉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不稳定,易变形。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如铁拉门,伸缩衣架等。
(2)画一画,比一比。
拉到一定的位置不变,老师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在黑板上,学生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在纸上。
老师问:画的平行四边形和学生们画的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一样的?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
引导学生用三角板和直尺去检验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这种四边形的对边的特征。(两组对边互相平行)
告诉学生,两组对边互相平行是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然后,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课件,让学生明白怎么样来画平行四边形
在方格纸上画,在白纸上画。
这个环节的设计,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敢于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
2、借助手中材料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设问: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对边的长短又怎样呢?它的四个内角又有什么特征呢?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对画出的平行四边形的边的长短、内角进行测量。研究其位置关系和长度关系,大小关系。进行交流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性。
(1)不稳定性,易变形
(2)对边互相平行的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4)两组对角也分别相等
(5)四个内角的和是360度。
以上的发现老师一一板书
最后老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组对边也分别平等。
(出示课件)
练习: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这个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手中材料,自己去发现和交流,从本质方面去描述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中得出结论。
3、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师生共同操作,突破难点。
请学生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师边做边讲折法。然后展开所得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说明与高垂直的边就是底。请学生用笔和三角板画出高并标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折几条高,观察高有什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高与底的定义和特点。
课件演示
小结,任何一条边都可以作底,这条底到对边的距离就是高。高与上下两条对边是相互垂直的。
还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判断这条折痕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老师问:你还能在这个平行四边形上折出另一条不同的高吗?
在这个环节中,既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又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使难点更好的得到了突破。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和性质。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从小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结。
3、三年级数学《四边形认识》一等奖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11231号江沿小学王颖,下面我就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进行反思性说课: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所以,要落实好这部分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快乐、充实的课堂中得到一定层次的提高。因此,本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一是借助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的特点;例二让学生对各种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材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分一分等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了解。我觉得教材这样的编排符合中低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所以,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我作了课前调查,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四边形并不是一无所知,但也不十分清晰,而且不同学生的认识存在差异,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只是直观上理解,还不能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课件出示不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和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够正确区分和辨认四边形并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探索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对四边形的分类,进一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四、设计理念及实施方法
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创设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1、本节课的教学我尽量运用直观的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始终贯彻主体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1、动手操作的方法。通过分一分,围一围等活动,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2、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如在合作中分类出不同的四边形。
3、观察比较法。通过观察主题图和图形,找出四边形,再通过分类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知识,体验了学习乐趣
五、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是否部署得科学合理,关系教学的成败,因此为了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下面三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
上课前,与学生交流你们喜欢那些体育运动?让我们到运动场上去《课件主题图》让学生从熟悉的校园情境中发现的图形,能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程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生活与数学的外延重合,学生兴趣盎然,不仅从整体上感知了生活的几何图形,而且产生了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同时,四边形作为几何图形之一,又渗透了集合的数学思想。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课件》
在这一环节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四边形初步感知四边形的特征,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在题卡上找出四边形,涂上喜欢的颜色,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在课件上展示》,让学生通过比较,明确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再引导学生逐步明确四边形的特征,《师课件在课件上展示四边形的特征。
在学生找出的四边形的基础上,给这些不同的四边形分类。四边形的分类教材上展示了三种不同的分法,在教学中,我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这个环节,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了解学生的思考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进一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给图形的分类中,大部分是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为一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边和角,用三角板、直尺、或对折的方法主动去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接着用课件展示出它们的特点,《课件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过程学生选择的方法是多样的,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演绎,尽情发挥,尽情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老师的赏识中把课堂推向了高潮。使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深化练习
经过上述的教学,我抓紧机会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在课件上出示练习题。《课件题》让学生找出四边形,说出生活中的四边形,画出自己的四边形。用这些方法来加深对四边形特征的认识。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趣味性的练习,《课件》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发现生活中四边形是无处不在的,而且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也让学生明确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处处皆学问。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运用这一手段,我用课件展示四边形的特征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整个板书重点突出,简洁明了,更有利于辅助学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
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几次的试教和网上交流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再加上团体的研讨,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不断的修改完善,基本达成了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值得深思的是,如何加强部分潜能生的动手能力,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谢谢大家!
4、三年级数学《四边形》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内容
1.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2.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3.长度的估计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三、编排特点
1.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几何知识。
利用校园的情境认识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树叶、教科书、小国旗、钟面)来认识和计算周长。
2.利用活动巩固对几何概念的认识。
教材中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活动:涂色、分类、拉一拉平行四边形、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用长方形纸剪平行四边形、用七巧板拼图、实际测量一个物体的周长,等等。这也是由几何知识的直观操作性决定的。
3.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任意图形(包括不规则图形)入手,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是一个一般概念,避免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此外,通过对一般图形周长求法的探索,使学生经历长、正方形周长求法的知识形成过程。
四、具体编排
(一)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1.主题图
提供了一个校园的场景,图中有很多几何图形,其中包括很多四边形,如学校大门的推拉门上有平行四边形,人行道上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篮板是一个长方形,篮板上有一个长方形的框、羽毛球场地上有很多长方形、足球门上有长方形、梯形,远处教学楼的楼梯上有平行四边形、窗户是长方形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进行观察。有些名词,如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虽然没学过,但如果学生有这方面的知识,教师要给予肯定。通过观察主题图,可以看到生活中有各种四边形。
2.例1(认识四边形)
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颜色,从而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出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认识长、正方形的基础,可以利用长、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归纳四边形的特征。这也是合情推理(归纳)的一种体现。
可能有的学生一开始认为第三行第二个图形也是四边形,认识了四边形的这两个特征以后,就能正确地判断了。
通过本例,学生对小学阶段出现的各种特殊四边形乃至一般四边形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一认识。
3.例2(对四边形分类)
(1)例1的目的是把四边形从其他图形中区别出来,例2是在四边形内部进行分类。
(2)教材上给出了三种分类结果:
A.长方形、正方形是一类,其他是一类。(突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四个角的特征。)
B.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是一类,梯形是一类。(突出所有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特征。)
C.长方形是一类,正方形和菱形是一类,平行四边形是一类,梯形是一类。(把第二种分法进一步细分,突出正方形和菱形四边相等的特征。)
(3)鼓励学生发现更多的分法,但是一定要注意让学生说出分的理由来。(如把平行四边形分成矩形和一般平行四边形两类,或分成邻边不相等的和菱形两类。)
(4)通过本例,可以进一步感性地认识和区别各种四边形的特征。
4.“做一做”
第1题,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四边形,可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2题,让学生通过在钉子板上围不同的四边形,可以进一步体会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矩形四个角是直角等特征。
5.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及下面的“做一做”
(1)在前面认识四边形时,学生已经见过平行四边形,这儿是单独对它进行初步的认识。
(2)通过校园里楼梯上和伸缩门上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小精灵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样的门能伸缩?”去发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点(变形后仍是平行四边形)。
(3)下面的“做一做”实际上就是对例1问题的回答。通过实验使学生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平行四边形具有可变性,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固定,转化成两个三角形,就稳定了。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这一特性时,可以借助于生活中当椅子发生前后左右晃动时,只要在凳子腿上斜着钉一根木条就固定的例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6.围、画、剪平行四边形
(1)前面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在这儿也不对平行四边形下定义,只要求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来,然后让学生观察围出的平行四边形,说一说它的边有什么特征,使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2)画平行四边形比围平行四边形稍难,要让学生结合围平行四边形的过程来想应该怎样画。(首先确定一个顶点,再任意画出一条边,然后任意画出相邻的边,这样就确定了三个顶点,最后一个顶点就不能任意画了,要使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相等。)
(3)用一张长方形纸剪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很多,教材上只提供了两种,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剪法来,而且要保证剪出来的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四边形,不能仅凭感觉剪出来像平行四边形就可以了。
7.练习九
第3题,改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很多,体现开放性。
第4题,让学生通过测量、比较探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的特征。但只是初步的描述,以后还要学习更数学化的表述。
(二)周长
1.例1(概念)
(1)给出一组实物和一组几何图形,实物有不规则的,有规则的。但这些实物和几何图形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封闭图形。
(2)用描述性的的语言来定义周长。
(3)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和图形的周长,有的是拿绳子把物体围一圈,再量绳子的长度,有的是分别测量物体的各条边的长度,再相加。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求长、正方形的周长做准备。
2.例2(长方形的周长)
体现了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但在这儿没有总结出(长+宽)×2的公式,学生只要理解了周长的涵义并会计算就可以了。
3.“做一做”第2题
可以看作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开放性很大,选取的物品表面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不规则,采取的方法也是开放的,可以直接测量,也可以先量再计算。
4.例3(正方形的周长)
编排方式同例2。
5.“做一做”第2题
解决的方式多样,可以看作一个新的2×1的长方形,也可以先算出两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再减去重合的两条边的长。
6.练习十
第3、4题都是实际操作的题目,体现开放性。其中第3题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周长的实际应用,如做衣服时要知道胸围和腰围。
(三)长度的估计
对长度的估计不是一节课上就能完成的任务,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估计,逐步培养起正确的长度观念。
1.例4
凭感觉画出8厘米的线段,完全依靠平时积累的长度的表象。画完后再用尺量一量,帮助学生重新建立正确的长度表象,培养估计的能力。
2.例5(对周长的估计)
涉及到对铅笔盒长、宽的`估计,周长的估算,对彩纸长度的估计。估计完了以后,可以让学生实际测量、计算一下,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修正自己的估计策略。
3.“做一做”
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估计哪条路线近些,哪条路线远些,再运用数学知识精确地判断一下(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有两条路线是同样长的,要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
第3题,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估计一下,可以直接估计,也可以先估计出一个人的臂展,再估算出5个同学拉成一圈的周长。第2小题也是同样。
4.练习十一
第2题,利用长度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给人的不同感觉,让学生先进行估计。然后,可以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下
第3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算策略。当长方形的一面靠墙以后,首先要从图上判断是哪一面靠墙,再计算。计算时,可以直接把其他三边长度相加,也可以用计算出来的周长减去该边长度。
第4题,由于学生还没学习24÷2,所以在这儿还不能要求学生用周长的逆运算来解决。可以让学生通过尝试的方法来解决,如可以先确定一条边的长,如1厘米,再看另外一边,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解决。学生通过探究围出一个长方形后,可以启发学生有规律地围出其他图形(一边增加1厘米,另一边减少1厘米)。
第5题,也是一个实践活动的题目。
五、教学建议
1.选取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素材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课堂拓展到生活空间中去,并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空间与图形的素材。例如,可以看看教室里有哪些四边形。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几何知识的学习要借助于直观的观察、操作等手段,如平行四边形,要通过观察、画一画、围一围、剪一剪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
对于一般图形的周长的探索,有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长度观念的建立,首先是脑中要有某个长度的表象,而这个表象的建立要借助大量的观察和测量等过程来逐步建立。
3.把握好教学要求。
在这儿只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至于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后还要进一步学习。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也只是会计算即可,不要求用公式来表示。
5、三年级数学上册《四边形》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直观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数学思考: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3、问题解决:通过使用交互式电子设备多种功能,让学生找一找、圈一圈、说一说、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4、情感态度: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四边形。
教学难点:对四边形的分类,了解不同四边形各自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激发兴趣
1、师:播放学校的一段视频,让学生欣赏,这是什么地方?在学校平面图中你能找出几种平面图形?(学生从中找一找图形,一边圈画一边汇报。)
2.师:在我们的校园中,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图形,可见平面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今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种图形──四边形。
(板书课题:四边形)
二、初步感知,发现特征
师:同学们,你们想像中的四边形应该是什么样的?(指名回答,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师:看,数学王国里有这么多的图形。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出来。请学生上台展示。
师:观察,我们找出的“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汇报、互相交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合图形得出:四边形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教师板书。
师:请多个学生完整地说出四边形的.特征和全班齐读,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感知。
师:这些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
师:从信封中取出一个图形(露出一个角)猜一猜是不是四边形?(两个特例)为什么是四边形?为什么不是?你能把他变成一个四边形吗?(学生汇报)
生活中我们见过许多四边形,现在又知道了四边形的特点,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四边形。(学生汇报)
三、动手操作,互动交流
1.学具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
2、还有不同分法吗?(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1)按角分:长方形、正方形、直角梯形一类(有直角);菱形、平行四边形一类(没有直角)。
(2)按边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梯形一类(对边不相等)。
(3)按边分:正方形、菱形一类(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一类(四条边不都相等)。
(4)小结:师:你们分的好极了,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那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学生汇报)
3.画四边形。
请在下面的点子图上画出几个不同的四边形。说一说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拼四边形。
第1列和第3列的同学任取一块七巧板,第2列和第4列的同学取一块七巧板想办法和1、3列同学拼成一个四边形。
四、巧做练习,拓展延伸
1、判一判:制作闯关游戏,巩固四边形的知识。
2、数一数:让学生仔细观察所给的图形中共有几个四边形。
3、走迷宫:“小猴找桃”
你能帮小猴穿过迷宫吗?经过的路必须是四边形!让学生画出小猴的行走路线,再次让学生对四边形有个更清晰的认识。
五、反思评价,升华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6、八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教具:课本“探究”内容;补充材料制成投影片.
学生准备:复习平行四边形性质;学具:课本“探究”内容.
学法解析
1.认知题后:学习了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定义、性质以后学习本节课内容.
2.知识线索:
3.学习方式:采用动手操作来发现新的知识,通过交流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逆向思索
教师提问:
1.平行四边形定义是什么?如何表示?
2.平行四边形性质是什么?如何概括?
学生活动:思考后举手回答:
回答: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下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回答:2.平行四边形性质从边考虑:(1)对边平行,(2)对边相等,(3)对边平行且相等(“”);从角考虑:对角相等;从对角线考虑: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借助上图直观理解).
教师归纳:(投影显示)
平行四边形【活动方略】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示课本P96和P97“探究”的问题.用问题牵引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发现、归纳、论证,可以让学生分成4人小组讨论,然后再进行小组汇报,教师同时也拿出教具同学在一起探索.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探究.在活动中发现:
(1)将两长两短的四根细木条(或用硬纸片),用小钉铰合在一起,做成四边形,如果等长的木条成对边,那么无论如何转动这四边形,它的形状都是平行四边形;
(2)若将两根细木条中点用钉子钉合在一起,用像皮筋连接木条的顶点,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两根木条,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将两条等长的木条平行放置,另外用两根木条(不一定等长)用钉子予以加固,得到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7、八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做中学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教具准备:硬直条做成的长方形、三角形、方格纸、8根吸管(6根长、2根短)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边形,谁来说说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2、师: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图形是四边形?
3、出示一个长方形框架,师:谁来说说长方形有哪些特征?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赵老师会变魔术,我只要轻轻一动就能把这个长方形变成什么图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变,师边说边拉动长方形框架,提问:现在变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对,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平行四边形。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
(二)引导发现,合作探究
(1)观察比较,感悟变化
1、请同学们再观察一遍,(师再演示一遍)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变化?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的一组对边变倾斜了,它们的对边还是相等的。
生2:我发现没有直角了,平行四边形有两个钝角和两个锐角。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2)动手操作,感悟特征
1、刚才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点,但这是用眼睛看的,是不是准确呢?你们想通过做实验来验证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你们可以借助剪刀、直尺、三角板、活动角等工具,想办法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看能不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其它秘密,比一比哪一组想出来的方法最多?(小组实验。)
2、汇报:小组派代表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生1:我用尺子量,发现了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生2:我们采用对折的方法,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生3:我用剪刀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剪下来,变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把两个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我发现了它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也相等。
师:太棒了,这种方法不仅能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谁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角的特点?
生4:我用活动角先量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再去量另一个对角,发现它的对角相等。
生5:我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剪下来,把这个角和它的对角比,发现两个角重合在一起,另个一组对角也用相同的方法来做,我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师:能想出这么棒的'办法来,真不简单。(板书:对角相等)
3、小结: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先观察推测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再自己动手做实验,验证并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点,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生: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那平行四边形还有哪些特点呢?
4、课件出示:这是哪?(出示学校门口伸缩铁门)你发现了什么?
生:铁门能伸缩。
师:这个铁门为什么能伸缩?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用小棒做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拉拉看,然后互相交流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汇报。请两个同学把你们拼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拿上来拉拉看。
生:三角形拉不动,平行四边形一拉就变形。
师:老师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再摆一根小棒,变成了什么?
生:变成了两个三角形。
师:你再拉拉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样平行四边形就拉不动了。小结:三角形不易变形,比较稳定;平行四边形不稳定,容易变形。(板书:易变形)铁门能伸缩就是应用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
(三)巩固提高
1、看来同学们已经和平行四边形交上朋友了,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请看屏幕(课件):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老师随意指到一个图形,请同学们打手势,比一比哪个同学的反应最快?
2、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你们能动手做出一些平行四边形吗?
生1:老师,我们组是动手画的平行四边形。(请小组内的代表上台演示)
生2:老师,我们组是动手剪的平行四边形。(请小组内的代表上台演示)
生3:老师,我们组是在钉子板上做出的平行四边形。(请小组内的代表上台演示)
师:刚才我们请个别同学介绍了他们的方法,如果有的同学还有不同的方法就和同学交流一下,如果刚才有的同学不会做的就选折一种同学们介绍的方法,自己动手做一个。(师个别指导)
3、拓展练习
(1)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共有( )平行四边形。
(2)把下面的图形改为平行四边形。
(四)课堂总结,巩固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8、《平行四边形》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材分析
这节内容通过拼图引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让学生经历探索、探究研究、讨论的过程,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有本质性的理解,同时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很多性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背景适时的提出问题,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要求,这节内容对以后的菱形、矩形内容的引入埋下伏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2.能根据定义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3.了解平行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能力目标
1.经历用平行四边形描述、观察世界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在进行性质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3.在对性质应用的过程中,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讨论中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在性质应用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的应用
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探究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一、了解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活动二、了解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活动三、探究平行四边形的边、角之间的关系
活动四、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
活动五、评价和反思了解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引出课题
了解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形象,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运用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学生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活动一
问题
(1)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教材91页章前图)
(2)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怎样的从属关系?师:介绍四边形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指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
生:
(1)利用章前图寻找四边形
(2)说说自己眼中的四边形
指明学习任务,理清四边形与特殊的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引出课题
活动二
问题
(1)你能举出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例子吗?
(2)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如图,平行四边ABCD
记作
ABCD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生欣赏图片,有庭院的竹篱笆,电动伸缩门,活动衣架等
学生举例
生结合小学已有的知识以及对图片的观察和思考,归纳: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动手根据定义画出平行四边形
由现实生活入手,使学生获得平行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同时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但是这种抽象的前提是现实生活,避免了强制记忆
活动三
问题探究
根据定义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个四边形,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以”外它的边角之间还有其他的关系吗?度量一下,是否和你的猜想一致?
(2)你能证明你发现的结论吗?
师提出问题后深入到小组中参与活动与指导
生动手画图,猜想,度量,验证,得出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师提出问题
小组内交流,并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办法是三角形全等,而四边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问题是作对角线
生独立完成证明,一生板演
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过程,从中体会亲自动手实践学到知识的乐趣,获得成功得体验
在寻找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办法---三角形全等,一方面体会知识的前后连贯性,另一方面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完成证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以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活动四
问题
例1.小明用一根36米长的绳子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场地,其中一边长16米,其它三边长多少?
(2)学生反馈练习
教材93页
练习1、2、3题
师引导学生审题
生弄清题意后
师示范解题过程
强调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几何表达
在
ABCD
①AB∥CD AD∥BC
②AB=CD AD=BC
③∠A=∠C ∠B=∠D
生练习,师指导
引导学生学会审题,这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体会生活中处处有 数学
训练学生能清晰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
练习,实践,巩固所学知识,了解教学效果
活动五
理一理
1. 通过学习,本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2. 在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过程中,你有那些认识?
3. 在应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布置作业:教材99页第1题,第2题,第6题
生交流获得的知识和得到的感受
师聆听,与生交流
课后独立完成
通过整理,一方面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感受探究过程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自信心。
通过复习,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提高知识。
9、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知识迁移,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能力目标:在数方格、剪拼图形中发展空间观念;初步感知等积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应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教学,培养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评价的意识。
4、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教材分析重点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
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
1、多媒体计算机及课件;
2、每个学生3张平行四边形硬纸片及剪刀一把、尺子。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新:
1、(电脑出示长方形)这图形你认识吗?长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的?[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出示平行四边形)这又是什么图形?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谈话引入:你想知道你所做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有多大吗?[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9页。
二、引导探求:
㈠、提出问题:
1、用数方格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⑴、谈话:我们以前研究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时候,用到了数方格的方法,今天为了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我们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请同学们看屏幕(微机显示教材P69图)。
⑵、数出方格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提问:
A、师:每个方格代表多大的面积?(电脑闪烁小方格,并在学生齐答后显示“1平方厘米”图例)
B、指名来数一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⑶、若以下面的这条边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底(电脑显示),那么它的底和相应的高各是多少厘米?
2、电脑显示教材P69图,数出图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并求出它的面积。
1平方厘米
3、比较两个图形的关系(电脑同时显示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上面二个图形,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大家发现了什么?再请大家看看它们的面积呢?
电脑逐步显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长;
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宽;
引导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到底对不对?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平等四边形的面积,你认为这种方法方便吗?还有更方便的方法吗?让我们一起开动脑筋,想办法来证明它吧!
电脑展示:
(1)底、高、不变,面积不变。
(2)底、高改变,面积变化。
你们的猜想正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与它的底和高有关,如果给你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想办法算出它的面积吗?
㈡、推导公式:
1、小组合作研究:
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以宽,那么能不能想个办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而用公式来计算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四人小组合作请同学们拿出1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及剪刀,以学习小组合作为形式,一人动手,三人留意看,并请同学们在剪拼的过程中,思考以下二个问题:(显示)
⑴、怎样剪拼才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⑵、转化后的图形与原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要求:比一比,看一看,哪一个小组最能干,拼得又对又快?)
2、各小组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交流实验情况:
⑴、谁愿意把你的转化方法说给大家听呢?请上台来交流!
⑵、有没有不同的剪拼方法?(继续请同学演示)。
⑶、电脑演示各种转化方法。
4、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规律:
⑴、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⑵、剪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⑶、剪样成的图形面积怎样计算?
⑷、小组上台汇报,指着图形说一次得出: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同位指着图形说)
7、自学字母公式:记文字公式不方便,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字母公式表示,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S=a×h(板书)。同时强调: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字母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还可以记作S=a、h或S=ah(板书)。
㈢、巩固公式:
1、刚才我们已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那么,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平行四边形的底和相对应的高)
㈣、应用解决:
1、自学教材P70例题
下面让我们用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电脑显示:“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如下图),它的底长32.6米,高8.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得数保留整平方米)
板书:32、6×8、4≈274(平方米)
答:它的面积约是274平方米、
(挑一学生的作业投影评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