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教学设计一等奖
1、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的,能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技巧,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求方法,注重实效。
教学重点: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教学难点: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口算
出示前两组口算,体会凑整的好处;第三题口算,体会加法运算律给计算带来的方便。
二、探究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
谈话:你会计算这道题吗?请你独立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展示。
比较
(1)观察这两种算法,你有什么发现?
(2)你认为哪种算法简便?
提问用第二种方法的学生:你是怎么想到用这个方法的?
谈话:这种方法的使用,使你想到了整数加法的哪些运算律?
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2、提问: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集体交流,注意说一说,使用的运算律。
补充一题,问,这题为什么不可以用简便方法?
提问:我们在使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一审:审清题目(特别是运算符号)。
二看:观察数字特征,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
三算:认真计算。
四查:查运算顺序;查数字;查每一步的计算。
2、完成第2题。
提问:求接力赛的总成绩,就是求什么?
学生独立解决。
小结:看来加法运算律用到小数加法里,果然很简便。
3、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谈话:下面进行个比赛,请一二两组同学计算第一题,三四两组的同学计算第二题。
这两题做完,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你知道整数减法的性质是什么吗?
你掌握了这个性质后,这一组题,你会选择做哪题?
小结: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对小数减法也同样适用。
4、判断下列算式,能简便运算的,在( )里打√,不能简便运算的打×。
2.7+6.6+3.4 ( )
5.08-0.8-4.2 ( )
7.5-3.87+2.13 ( )
6.02+4.5+0.98 ( )
6.17+28+3.2 ( )
6.59+9.32-2.59 ( )
小结:简便运算的时候,是不是光看数字就可以了?
5、填数,使计算简便。
32.54+2.75+( )
四、课堂作业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总结
完成练习九的3~5题。
2、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用具:口算题灯片.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快速口算)
出示:(1)100+0=(2)0+568=(3)0×78=(4)154-0=
(5)0÷23=(6)128-128=(7)0÷76=(8)235+0=
(9)99-0=(10)49-49=(11)0+319=(12)0×29=
二、新授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板书设计:关于“0”的运算
100+0=100235+0=235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319=3190+568=568
99-0=99154-0=154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0×78=0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0÷23=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49-49=0128-128=0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能否做除数?0不能做除数。
3、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乘法的运算定律;通过类比、比较掌握小数乘法的简算方法。
2、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自我尝试、自我探究的。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难点:小数乘法简便运算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出示以下三组算式
7×12=12×□
(7×25)×4=7×(25×□)
24×5+□×5=(□+36)×5
(1)、快速口答,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2)、归纳三个定律
2、出示以下三组算式比较大小
0.7×1.2○1.2×0.7
(0.7×2.5)×0.4○0.7×(2.5×0.4)
2.4×0.5+3.6×5○(2.4+3.6)×0.5
(1)、你怎么判断的?
(2)、说明整数乘法的定律同样适应于小数。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填数、比较大小,让学生较轻松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中,并对乘法的运算定律做一个复习巩固,为后面的新授做一个铺垫准备。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超市购物
问题:(1)、你们平时都到什么地方购物啊?
(2)、出示购物电脑小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有什么用?
(3)、有几份电脑小票上的总价不清楚了,希望你们帮我在最短的时间,用最简单的方法算出来。
(设计两种电脑小票)
序号物品名称单价数量总价
1苹果12.5元/千克3.2千克
12.5×3.212.5×3.2
=12.5×(8×0.4)=12.5×(0.8×4)
=12.5×8×0.4=12.5×0.8×4
=100×0.4=10×4
=40=40
拆数:
序号物品名称单价数量总价
1花生4.6元/千克8.71千克
2瓜子5.4元/千克8.71千克
4.6×8.71+5.4×8.71
=(4.6+5.4)×8.71
=10×8.71
=87.1
2、请你利用最快速、最简单的的方法帮老师把电脑小票中的总价填写完整。(要求:列式并把计算过程写清楚)
3、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指名板演。
4、反馈、置疑
5、师生共同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购物的情景,让学生较愉悦主动地开始学习新知。并通过这样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与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三)巩固练习
1、应用定律填空
7.5×1.6=1.6○□
1.25×0.7×0.8=(□○□)×□
2.5×0.7+0.3×2.5=(□○□)×□
50×(2-0.2)=□×□○□×□
2、判断改错
(2.5+0.25)×0.4(50×12.5)×0.8
=2.5×0.4+0.25 =50×0.8+12.5×0.8
=1+0.25 =40+10
=1.25 =50
3、拓展题
(三星题)
0.25×4.78×4
7.6×5.3+7.6×3.7
(四星题)
0.25×0.32×0.125
78.6×99+78.6
(五星题)
1.4×0.99
21×4.3+57×2.1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设计习题,力求全面反馈练习,同时也使练习具有层次性,针对性,能适应全体学生
教后反思:
4、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30-20)÷5 = 72÷(18-9)=
65-8×5 = 20+7×5 =
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问题:1. 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问题:
1. 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2.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
3. 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4. 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
5. 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1. 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 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
3. 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
4. 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5.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
2. 要求“平均每天挖多米” 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60-15)÷5
4.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 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同学们在做操,如果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
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
2. 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6×3÷9
3. 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4. 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5. 解答正确吗?
5、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重 、难点: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教学用具:四则运算运算顺序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大家来总结一下?(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 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 P14—15/2、3、5—7
板书设计: 四 则 运算
(1)42+6×(12-4) (2)42+6×12-4
=42+6×8 =42+72-4
=42+48 =114-4
=90 =110
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6、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第四课时》教学反思
本课是四则运算的第四课时,讲授了例6,进一步研究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对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作了比较系统精练的总结。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了解的`一些有关0的运算,如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时差是0。在此基础上,再举出例子来让学生进行验证。教材中特别强调0不能作除数,那么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呢?通过学习“注意”这段话,特别说明0不能作除数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为了使教学突破这个难点,我结合教材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接着出示5÷0=□,0÷0=□两个算式,让学生通过分析明确0不能作除数的道理,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同理,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从而使学生明确知道并归纳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接着进行了相应的练习,复习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7、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教学反思
教学《四则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诉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机械训练,使学生达到计算的准确、熟练。但练习中忘记运算顺序的情况常会出现。单纯的机械训练,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本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反思本单元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3.计算教学因解决问题而精彩,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例1、例2是在学生已会计算的基础上总结概括运算的顺序,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进一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效果好,但作业中,发现有同学没有仔细读题,发生不该有的错误,还有的计算错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绝大部分的同学能从例题中理解为什么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然后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但个别孩子运算顺序弄不清,格式有错误,需个别辅导。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运算顺序,总结运算顺序,学生探索出了多样化的解决策略,并能在运用中创新,教学效果不错。出现的问题:个别学生弄不清运算顺序,需个别辅导,个别学生第一步算好后忘了把剩下的部分按原来的位置照抄下来,有的同学计算正确率不高,需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对症下药。
关于0的运算,加、减、乘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能够掌握,但除法中0的运算,还是有困难,特别是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应该多举例,加深印象。
应用题中季度的理解学生还有一定难度,应该重点讲解,同时复习好平均分的意义。
8、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教学反思
优点: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的双基,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实际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在探求解题思路的过程中,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步骤与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式时,通过追问每步算式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理解运算顺序,感受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从而正确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主要存在问题:
一、运算顺序错误。如果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很少有学生会错,但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在学了简便运算后,脱离运算顺序的'规定和简算依据盲目凑整现象严重。如11+89×32=100×32等。
二、在脱式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丢掉小括号的现象。如520×(80-720÷9)=520×80-80等。
三、心算不过关,乘法口诀不熟导致计算错误多。学生计算技能差已成通病,且学生懒于摆竖式计算,往往多位数乘除多位数的也在口算,根本不在意结果的正确性。
对策: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探讨解决的策略,师生一致认为在计算过程中要做到“一看(认真看题有没有抄错)、二想(运算顺序)、三算(认真计算)、四查(检查计算结果)”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同时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另外,坚持每天对学生进行4-6题强化训练,力争全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9、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正如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说的:“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的执行预设方案,而是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师生平等的对话,互相尊重,让学生的真实想法得以充分的暴露,最大程度的映出学生学习的意愿,擦出思维的火花。
正如我在教学《加法结合律》一课时,不管是多数学生的想法,还是个别学生的“怪论”,我都加以重视,给学生们自主和张扬个性的机会,让真实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演绎着学生们的异常的精彩!
当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加法结合律并能运用定律解决问题了,我开始让学生们看书质疑。这时,一名学生说:“老师,我觉得书上用字母表示的加法结合律:(a+b)+c=a+(b+c)等号左边(a+b)+c可以写成a+b+c,本来就先算a+b根本不用加括号的。”这一席话马上引起了全班的赞同:“对呀,自左到右算a+b就行了!”教了这些年学时时提醒学生记住定律的字母表达式,还从来没有一个学生对书上的运算定律的字母表达式提出异议的。新课改赋予了学生们更多挑战权威的勇气,给予学生们更多创造、思考的灵气。那么我一定要更加关注课堂的这种动态的形成,让学生占有主体学习地位,让我的课堂更富有生命的活力。所以我已经学会了灵活机智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把问题再抛给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再解决问题,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你们觉得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我赶紧反问到。生:“a+b+c=a+(b+c)还可以a+b+c=a+(b+c)=b+(a+c)。”我不禁佩服这个学生的精彩发言了。“这样一来,算式中还运用了什么定律?”“加法交换律!”同学异口同声。“怎样用文字表述呢?”“三个数相加,把其中任意两个数先相加,再加第三个数,和不变。”说的多好啊,不是象书上说的“前两个”,也不是“后两个”,而是不管先加哪两个都行。“我还觉得不止三个数,更多也可以,几个数相加,先把先把其中一些数相加,再和剩下的数相加,和不变。”“很好!大家很有发现的眼睛和思考的头脑。”我赶紧给学生们以鼓励,让他们沉浸在充满成就感的快乐之中……
是啊,当我们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双方共同探讨新知、课程内容持续生成的时候,一节课究竟是怎样的过程,已经不是我们教师能够在备课方案的预先设计中能够把握在手了。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整教学环节,动态地生成学习内容,展示课堂教学真实性的精彩。随后,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分配的学习中,学生们都学会了安自己的意愿和思考总结自己的定律。象除了书上的(a+b)×c=a×c+b×c,还总结出(a-b)×c=a×c-b×c和a×c+b×c+c=(a+b+1)×c、a×c-b×c-c=(a-b-1)×c等等。由此看来,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们的想法,放飞思维的翅膀,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那么我们将会欣赏到学生们演绎的缤纷精彩!
10、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教学反思
“四则运算”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内容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能记住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顺序,即先括号内,后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单一加减或单一乘除要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学生虽说能记住,但在实际的练习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或者说是误解应值得教师注意。
(1)对“先”字的理解,我发现在很多学生的练习中出现误解现象,他们认为先算的就应该写在前面,如计算12+(13-4)-6就会这样些=9+12-6把先算的括号写在前面,还如12+5×6-15就会这样写=30+12-15,打乱运算的顺序。
(2)在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时误认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减法,如计算12÷3×2写成=12÷6=2,计算12-3+6就写成=12-9=3。而实际所谓先乘除后加减是指乘除哪种运算法则在前九先算哪种,加减也是。
以上两点对“先”字的理解先算出现的误解现象值得教师注意纠正指导。
2、很多学生在解答如“326与290的差去乘18与24的和,积是多少?”一类的问题时,对“与”、“和”两个字的含义理解出现误解,特别是“和”的含义。在学生的练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出现错误,不理解其意思导致出现错误。“和”在题目中是表示连接两个数字的关系的连词使用还是表示运算法则中的加法来使用,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将清,引导学生区别,正确的理解含义并写出正确的四则余混合算式。
3、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把算式说出来。(如x除以a减b的差。)这也为学生对文字题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4、遇到学生错误的典型例题时,进行错误的辨析,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从学生的作业及单元检测情况来看,还是有部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不过关,主要体现在:
①顺序出错;②抄题时抄错;③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
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要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做到“一看(认真看题)、二画(运算顺序)、三算(认真计算)、四查(检查计算结果)”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效率,同时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另外,坚持每天对学生进行3-5题强化训练,力争全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11、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
《乘法运算律》这节课我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位指导,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基于这种思想,设计课堂教学时,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上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加法运算律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学习加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始终处于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突破、超越。
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与外化运用的认知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