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等奖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3-06-21 18:12:21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教学设计一等奖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教学设计一等奖

1、《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社版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中的第五章5.1节《认识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具体内容为:5.1.1走进信息资源管理;5.1.2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教材从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切入,让学生认识信息资源管理的普遍性和重要意义,通过对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方式的探究,熟悉它们各自的方法、特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信息的获取、加工与表达章节的内容,也存在信息资料管理混乱甚至丢失的问题。因此,本节课是对学生以前所具有的信息资源管理知识和能力的总结和提升。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信息资源管理的普遍性及其重要意义,了解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探讨其特点、目的,通过问题研讨和分析归纳各种信息资源管理的合理性问题。

  2、通过案例分析,研讨归纳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及其特点。

  3、能根据信息资源管理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管理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养成好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和方法; 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

  难点:常见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环境

  1、计算机机房安装了极域多媒体教学系统,具有教师演示、播放视频、发放文件、提交作业等功能;

  2、教师机安装:视频播放器(暴风影音)、Office 20xx(Access、Word、Excel、PowerPoint)、IE浏览器6.0

  3、学生机安装:极域多媒体教学系统学生端软件,Office 20xx(Access、Word、Excel、PowerPoint)、IE浏览器6.0

  七、教学过程

  环节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分析案例引入信息资源管理的现象。

  播放一组图片:

  ppt展示图片:

  凌乱的房间,杂乱无章的衣柜,小华慌乱的翻找自己要穿的衣服:我的校服呢?

  提问:同学们你遇到这样尴尬的事吗?有没有为找东西而手忙脚乱呢?

  出示课题:认识信息资源管理。

  观看杂乱无章的衣柜图片案例。

  体验不重视信息资源的管理会给生活带来不便。

  了解学习课题。

  从学生身边的现象提出问题,发现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调动学生自身经历,体验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1、信息资源管理的普遍性

  任务一:购物清单

  要求:请同学们将ppt中的10个物品装到三个购物袋中,怎么分类呢?

  讲授:这些案例体现了不重视信息资源的管理给我们带来的不便。

  图片演示:通讯录、管理电脑文档、课表、书架等

  讲授:生活中信息资源管理无处不在:每天写作业后整理学习资料,经常更新电话本,打开电脑就用资源管理器,建立网站前先要规划素材内容。

  提问:你平时是怎样管理日常信息资源的?

  总结: 1. 日常生活中,不管什么人、什么组织都要通过信息资源的'管理更快地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2.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各不相同,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

  板书:无处不在 多种多样

  观看ppt,按照要求完成任务一。

  观看管理信息资源的案例。

  了解信息资源管理无处不在。

  介绍自己日常信息资源的管理方法。

  知道信息管理的方式多种多样,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调动学生自身经历,发现身体信息资源管理现象,体验现代生活时时处处用到信息资源管理。

  从生活案例中体验每个人工作与学习都需要管理信息资源,能让学生产生深刻印象,增加认同感。

  2、信息资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提问:请讲出你在校图书馆借书的过程?

  图片演示:手工和电子阅览室检索图书的两种方法。

  提问:你知道图书馆如何管理图书吗?

  讲授:图书馆馆藏图书的管理是一项专业化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其思想和方法也是其它信息资源管理所遵循的。

  图片展示:图书馆管理流程图

  讲授:图书馆管理流程。

  归纳: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分类组织和标准化;

  管理方式:手工管理和计算机管理。

  板书:分类组织 标准化

  讲授:我们经常采用手工管理生活中的信息,对于更多数字信息资源,我们主要通过计算机管理。接下来主要探究计算机管理信息的方法和特点。

  板书:管理方式:手工 计算机

  描述在图书馆借书的一般步骤。

  对比手工和电子阅览室检索图书的方法。

  描述图书馆图书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

  了解图书馆管理图书的方法和原理。

  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明确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

  通过思考与对比,感受不同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

  通过图书管理这一典型案例挖掘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对个人藏书管理提供借鉴,也为正面探究用计算机管理数字化信息资源开启探究之门。

  3.探究活动:体验用计算机管理数字信息资源

  活动一:探究计算机资源管理器管理信息资源的方法和特点。

  组织探究活动:教师提供两个探究活动,安排学生以六人为单位进行分组。

  出示《分组探究记录表》。

  探究活动一:

  提出任务:查找Windows桌面墙纸文件。

  (1)用资源管理器查找文件:C:WINDOWSWebWALLPAPERBliss.bmp

  (2)小组分析C:Windows文件夹中文件组织和存放的分类依据,总结利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档的方法和特点。

  全班分组,小组选定组长。

  小组参照教材103页活动描述,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参与。组长分工,在活动过程中完成过程记录。

  查找教师指定文件。

  小组讨论:用资源管理器管理信息资源的方法、特点及合理性。

  让学生亲历计算机管理文件的案例,剖析资源管理器层级目录结构,学习文件组织管理的方法。

  探究活动二:探究图表处理软件管理信息资源的方法和特点

  探究二活动安排:

  1、体验“电子表格应用案例.xls”中进行高效的数据管理的方法和特点?还有什么缺陷?

  2. 打开“班级学生成绩统计表.xls”,完成指定操作任务。

  3.小组从如上两个数据管理案例中对比分析出电子报表管理信息资源的目的、方法、优点和改进建议,并填写到学习记录中。

  小组打开“电子表格应用案例.xls”,分析其信息管理的方法。学生通过示例感受电子报表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打开“班级学生成绩统计表.xls”,完成以下操作任务:如果你是科代表,你能算出各科平均分吗?

  小组从如上两个数据管理案例中分析电子报表管理信息资源的目的、方法和特点,并填写到学习记录中。

  先体验,再让学生亲自操作,从感性到亲自实践,体会图表处理软件管理数据的方法及特点。

  完成小任务的目的不在任务本身,而是通过亲自完成任务体验电子表格管理数据的方法和特点。

  各小组交流各自探究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和特点。

  指导小组交流汇报:请各小组探究的成果并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总结,表格如下:

  讲授:人工管理、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都有其适用场合,提高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在于合理、灵活使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数据库管理可以存储和管理大量信息,通过网络实现对信息的高度共享和高效检索每位同学都要树立信息管理意识,总结好的管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各小组根据“信息资源管理探究记录表”进行交流与探讨。完成探究表。整理探究要点,小组为全班交流作准备。

  各小组交流,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看法。

  在交流的基础上,小组完成探究成果汇报材料,并根据评价量规对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价。提交小组探究成果汇报材料。

  横向对比各种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及适用的场合。

  在评价量规的指导下,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提供相关辅助资源以支持学生分工、探究、自评互评的过程,让探究扎实有效。

  将几种方式进行纵向对比,理清各种信息在方法和管理效果上的优缺点,养成信息资源管理的意识和习惯。

  课下拓展探究。

  课件展示课后探究任务:

  1. 实地考察图书馆、书店、学校网管中心等地信息资源管理方法。

  2. 了解ISBN码用途和意义。

  1. 实地考察图书馆、书店、学校网管中心等地信息资源管理方法。

  2. 了解ISBN码用途和意义。

  知识源于生活,让学生在掌握理论后再考察生活中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

2、《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必修模块约30个课时左右时间的学习,对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了相当的素养(这样的学生层次,具用一定的代表性)。但每个同学价值取向不一,每个同学的`思维不同,水平仍参差不齐。

  二、学习目标:

  1、 学会应用分类组织的方法管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

  2、 自主探究在无个人电脑的情况下如何可靠安全地管理个人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方法.

  3、通过申请和使用Blog,掌握通过网络管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网络的技巧.

  4、 激发学生通过网络管理个人数字化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探究式学习,体验教学

  教学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管理方式从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转变为以计算机为主导的数字化管理方式。

  数字化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存储 P128

  文件管理方式

  计算机中的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大多是以文件为单位进行管理的:

  如资源管理器,电子表格,收藏夹等。

  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

  1、用个人数字助理安排学习计划

  PDA(俗称掌上电脑),文曲星

  记录电话簿

  计算器

  电子词典

  备忘录等

  2、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打开资源管理器:右击“我的电脑”,选择资源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采用目

  录树实现目录管理。

  实践:将“音乐”文件夹,参考P64音乐分类的结构图对其做些调整。

  3、用电子表格管理个人财务

  工具:使用表格工具Excel

  4、用收藏夹分类管理喜爱的网站

  按照一定的主题,如“学习”,“体育”,“音乐”,“电影”分类,新建不同的文

  件夹收藏不同的类别的网站。

  实践:在收藏夹中建立一个名为“素材”

  的文件夹,将素材网移到该文件夹中。

  5、用Blog管理网上学习资源

  Blog:Weblog的简称,网络日志

  注册搜狐博客

  总结:本节主要通过介绍一些工具,来管理个人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资源。

  实践:

  1、将“音乐”文件夹,参考P64音乐分类的结构图对其做些调整。

  2、在收藏夹中建立一个名为“素材”的文件夹,将素材网移到该文件夹中。

  教学反思:教学中选择哪些实例是关键,关键是让学生对这些实例感兴趣。

3、《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教学设计一等奖

  【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管理的主要思想以及中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2.通过案例认识实行环境管理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通过案例和活动明确环境管理必须纳入法制轨道。

  【课前预习】

  一、认识环境管理

  (一)实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1.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的局限性

  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______________。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

  2.公产与环境资源退化

  3.环境管理的概念和目的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实施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或重要保证)。

  (二)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1.环境管理的对象:

  个人

  企业

  政府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

  3.环境管理的手段

  (1)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2)其他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

  (三)中国的环境管理

  【问题探究】

  1.谈谈中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构架?

  2.谈谈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

  【归纳总结】

  【课堂反馈】

  今天,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热门话题。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 ( )

  A.日常消费中,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B.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C.少用普通电池,多用蓄电池?

  D.尽量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

  2.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 )

  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吊白块? ④利用农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止病虫害?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北京此次申奥成功的基础工作,就是塑造了北京的新形象,特别是北京奥申委提出的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三个主题,更是打响了北京申奥品牌。北京市政府在2002年首都绿化建设总动员大会上提出,在五、六年内把北京建设成为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绿色奥运的目标。据此回答3~4题:

  3.环境友好型城市中的环境友好重在强调 ( )

  A.人类与环境的对立

  B.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C.环境的客观属性

  D.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4.在2007年以前,北京市的林木覆盖率将达到50%,人均绿地50平方米。下列措施中,能有效提高林木覆盖和人均绿地的是 ( )

  A.善待树木,防止人为水土流失

  B.在北京风沙源地的河北、内蒙古等地区植树造林

  C.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D.加强奥林匹克公园、比赛场馆及通往各个场馆道路两侧的绿化工程

4、《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教学设计一等奖

  复习内容:书本第101——102页期末复习第9——12题。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分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感性体验。会确定位置,从而巩固学生已有的对平面图形的直观体验。

  2、通过观察、测量、语言描述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复习重点:长度单位的适当选择和方位的确定。

  复习难点:能流畅地用语言描述路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小朋友,在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是和数学有关的。比如辨别东、南、西、北这些地理位置,比如上学的.路线,比如物体的测量等。今天的复习就和这些内容有关。

  二、方位复习

  互动1:书本第101页第8题

  1、讲述:小华、小军、冬冬、小芳住在同一个城市。他们的家如图所示。

  出示“期末复习”第8题的情境放大图。

  2、指一指图中的八个方位。

  认清了八个方位,认一认图上有哪些地方?

  3、能说说小朋友家与学校的关系吗?

  谈话:看来小朋友对方位掌握的不错。你们能说说其他地方相互间的关系吗?谁来说,说对了,全班小朋友送给他掌声。

  4、方位都搞清楚了,四个小朋友上学的路线比会说吗?小组里可以先说一说,过会我们全班交流。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路线,全班交流。

  评价:说得真不错。

  三、长度单位复习

  互动2:书本第101页第9题

  1、提问: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学了些什么长度单位吗?

  (1)根据学生说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2)我说一个长度单位,你们能很快用手势表示它的长度吗?

  (3)你们知道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说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谈话:明确了这些长度单位的长度,我们要选用这些长度单位来填空了。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的吗?

  2、出示书本第101页第9题:

  一块橡皮厚12(),一张方桌高8(),旗杆高9(),一枝钢笔长16()。

  学生独立填写,全班核对。并说明理由。

  3、小结:在填写长度单位的时候,一定要在脑海中回忆这件物品的实际模样,再从米、分米、厘米、毫米中选择合适的单位。

  四、测量复习

  互动3:书本第102页第10题

  1、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对长度单位已有所掌握,那么请你们观察这两幅图。

  出示第10题,瓷砖和课桌图。

  2、提问:你在图中观察到了什么?能不能直接把你观察到的数据填入括号?

  3、自己先独立完成,并想想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4、汇报。

  评价:小朋友们不仅自己会填,还能用理由来说服人,真不错。

  五、画线段练习

  互动4:书本第102页第11题

  1、谈话:小朋友们会填了,会说了,你们会画吗?请你们先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35毫米的线段,画完后同桌相互检查。

  2、学生操作,同桌检查。

  提问:画线段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观察:哪一条线段比较长?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为什么4厘米的线段要比35毫米的线段长些吗?

  六、数角、找角练习

  互动5:书本第102页第12题

  1、出示第12题第一小题。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共有几个角?

  2、你能为图中的直角画上标记吗?

  学生操作,全班交流。

  3、提问:有几个角?

  你是怎么知道的?

  其余两个角是什么角?

  4、教师出示第二小题。

  现在你能用三角尺找出图中的三个直角吗?

  5、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6、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

  七、学习归纳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1~20各数的认识》信息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好铺垫,也为下学期100以内乃至更大数的认识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先通过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10根小棒可以看做10个一,1捆小棒可以看做1个十,进而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接着让孩子摆12根小棒,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最后借助摆小棒的活动数数、读数,初步学会认、读11~19各数,掌握“十几”所表示的含义和顺序。在此基础上完成“19添上1根是多少根”这个问题,解决“2个十是20”这个关键问题。

  二、学生分析

  10~20各数学生能数出来,但是对于它们的组成不了解。还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简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样能让学生感知10个的数的简便性,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建立数位的概念,但是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会读写11—20各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3、在建立数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借助学具操作直观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本课教学使用了powerpoint幻灯片技术支持。主要运用在学习新知的两个片断的学习中。片断一:在矛盾冲突中揭示记数法。片断二:在迁移学习中建构以新的认识。

  片断一中,运用幻灯片的图片展示功能和动态演示功能展示同学们数笑脸的过程及10个笑脸转换成1个大拇指的动态变化。片断二中,同样运用动画演示功能展示10根小棒变成1捆的过程。还有展示11——19各数的小棒摆法全景图,让学生比较观察,发现规律。

  幻灯片的运用,用虚拟的图片代替了实物图片,省去了老师制作教具的麻烦,幻灯片的播放功能代替了老师的操作,同时它的灵活性是老师操作无法相比的。既节省了资源和劳动力,又能帮助孩子深刻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片断一

  师:1.3班的教室里有个评比栏,谁表现的好老师就会给他贴一个笑脸,小朋友们天天都要去数。今天咱们一起来帮他们数一数。

  1、先看小美的。(课件)

  师:小美的这一栏贴满了。再贴怎么办呢?

  他们老师想了个办法,谁有了10个笑脸就可以换一个大拇指。(课件)

  2、再来数小东的。(课件)默数,可以换时提醒老师。

  3、接着看小西的。(课件)可以换吗?

  4、小波得了多少个?(课件)

  5、小涛得了多少个?(课件)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师:原来小涛跟小波一样都是13个,为什么小涛的笑脸数得没小波快?

  师小结:1个大拇指表示10个笑脸,这10个就不用数了。这种方法不但便于记数,还便于数数。(介绍古代的祖先用石子记数,并且用较大的石子代替10个小石子的记数方法)

  生:数小美的笑脸数。(从1,一个一个地数到14。)

  生:数小东的笑脸数。(从1数到18)

  生:数小西的笑脸数。(8个)

  生:数小波的笑脸数。(13个)

  生:数小涛的笑脸数。(13个)

  生:交流数得快的原因。

  课件出示小美的笑脸图。

  课件10个笑脸圈起来,闪烁,换成大拇指。

  课件出示小东的笑脸图。(1到18,数够10个换成1个大拇指)

  课件出示小波的笑脸图。(1个大拇指,3个笑脸)

  课件出示小涛的笑脸图。(13个笑脸)

  讲授:片断二

  师:(出示11根小棒)

  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

  师:有没有办法很快数出11根?

  师介绍:数学上我们一般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课件)

  师引导:这是1根小棒,是1个一,那么10根小棒是几个一?

  1捆小棒有10根,也就是1个十。想一想,10个一,和1个十有什么关系?

  师:那11根小棒怎么摆,就能很快数出来?

  生交流摆法:先摆1捆,再摆1根。

  师:拿12根小棒,比比谁快?摆后交流。

  师:快速拿14根,15根,16根,18根小棒。

  师:(课件)仔细观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一根一根地数。

  生:交流很快数出11根的方法。

  生操作:很快数出11根小棒的摆法,并交流。

  生操作:快速拿12根,14根,15根,16根,18根小棒。

  生:比较观察,感知规律。

  课件演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过程。

  课件出示11、12、14、15、16、18根小棒的摆法图。

  七、教学特色

  (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到20,是有这种能力的。所以在出示笑脸时教师就让学生练习数出20以内的数,渗透自然界数的基本单位“1”的观念。实际生活中10个笑脸换1个大拇指的事例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让学生初步直观体会把“10个一”变成“1个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数学文化在学生的活动中得到了有机浸润。

  让学生尝试将11根小棒摆成1捆带1根是对先前“笑脸”经验的激活和利用,学生动手操作将10根小棒捆成1捆,是对“10个一是1个十“的强化。在学生明确了11的摆法后,让学生充分感知12、14、15、16、18的摆法,通过对摆法、数的特点的观察,以及与小棒摆法关系的比较,认识到十几里都有1个十。体会摆十几根小棒都是摆一捆带几根,直观感知十几是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让学生对十几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6、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水资源》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水资源》,欢迎大家分享。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初步具有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地球仪,纯净水、豆浆、醋、盐水、脏水各一杯。

  活动过程:

  1、引入话题: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老师先不把这个东西所有的谜面讲出来,我们小朋友最能干了,看看能不能很快猜出来。这个东西很能干,我们拿把刀去切他,可是切不断!是什么?(幼儿猜不出来的话,再提供其他提示)这个东西还有一个本领,你要他变成什么形状,他就能变成什么形状!他干净的时候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我们每天都要喝他,用到他等等。

  2、出示地球仪问幼儿,地球上什么颜色的面积最大?蓝色的代表什么?告诉幼儿,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陆地,剩下的白色代表我们直接能用的淡水资源。问幼儿淡水资源多吗?怎么看出来的?地球上最多的是什么?告诉幼儿虽然海洋很多。但是我们不能直接利用海水。

  3、出示纯净水、脏水各一杯,问问幼儿两杯水的区别。请每个幼儿都要看一看,说一说。

  4、提问:水有什么用?(向幼儿介绍水的用途,如:幼儿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水能洗衣,做饭,饮用,水还能发电,使幼儿能看电视,使用电冰箱,空调等等。)

  5、提问:水是怎么变脏的?脏水能用吗?组织幼儿以小组形式自由讨论,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小朋友家里有什么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办法?

  6、小结:小朋友知道水有很多用途,对我们的重要性,如果水资源被污染了,我们没有水用会很惨,那么请小朋友从现在开始就要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还要把我们想到的好办法告诉爸爸妈妈,大家一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是以探索水的秘密为主,水是孩子们天天接触,非常熟悉的一个物品,但是水的.秘密也非常多,因此,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水的三个特性,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活动中教师也注重了让幼儿用完整的一句话回答问题,并且鼓励更多的幼儿参与思考,实验,讨论,充分体现了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让幼儿真正做到了学习的主人,自发,自主,自由的开展活动,在同伴与教师的互动中共同探索获得新知。

7、信息技术《认识我的电脑窗口》的教学反思

  关于 “窗口”的知识,学生在以前的操作中已多次接触,比如“写字板”、“记事本”、“画图”,所以本节课的学习,想到还有没有必要把“窗口”的知识一一讲解给学生呢?哪些知识需要讲,哪些又需要重点讲呢?教是因为需要才去教,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它要求学生不仅仅是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任务驱动,以导代教”的教学方法。

  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组。课本中对于窗口的组成,只是讲了几个组成部分,不是很全面,就对此作了全面的补充,让学生对窗口能够有整体认识。因为三个系统按钮在标题栏中,所以在讲解时,把它提到前面与标题栏一起讲。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种解决的办法,要大胆的寻求更多的解决办法,把每一个学生的方法展现出来,即可变成多种解决办法,老师真正只起到一个导演的作用。

  其次,任务设计的可操作性要强,任务设计要体现增强学生的能力

  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关键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

  在 “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同时,“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

  再者,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可以更长一点,并可以大胆地尝试一下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所以遇到的问题全有学生自己来解决,老师真正只起到一个指导者的作用。

8、《认识角》教学反思

  星期一匆匆从湖州赶回来,一堆棘手的事情等待去完成,包括星期四的公开课,这也是本学期数学组第一次教研活动。此次湖州执行学习了几何画板,因此此次开课选择了《角的初步认识》,一节几何课,也让自己尝尝鲜。首次尝试用几何画板上几何课,也是很值得回忆的。

  一、由熟悉的图形引入

  备课前翻阅各版本教材,多是由操场情境引出角,这样安排确实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形象。但我的这帮孩子们,这个学期才见到素未谋面的操场,且生活经验缺乏,能按老师的要求乖乖地、准确地找出角吗?既然数学教学要摸清学生已有基础,于是,我基于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三角形、长方形、五角星等有角的图形的基础,选择以“露出角,猜出背后的图形”为切入口引题,并从图形中抽象出角。

  二、运用口诀,简化难题

  朗朗上口的口诀,有时可以将复杂的步骤简单化,学生也喜欢。在本课中,我想了两个口诀:①当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后,我出示“角有一个尖尖点,它的名字叫顶点;角有两条直直线,它的`名字叫做边”,突出角的尖尖点和直直边;②在画角时,也出示了一个口诀,简化步骤。平时在教学中我也常用口诀,比如在算进位加、退位减时,编出了一个顺口溜,学生学得很开心。

  三、巧用画板,变不可能为可能

  以前在执教《角的分类》时,一直纠结于在PPT中如何让边旋转起来,而今运用几何画板,一切都显得轻松了。①两条不相交的线,想要变成角,直接拖动来得更简单,就不需要PPT的动作路径;②利用不同角度旋转,让角不断改变朝向,但始终是角,通过直观对比感知,深化角的本质特征;③设置旋转,让角随意变大变小。通过两角比赛,让大小比较富有生命力,在几何画板的依托下,能让学生大脑中建立角的大小观念。

  当然,遗憾总存在于课堂中,由于准备匆忙,课堂必备的语言没有用心思考,思路也有些混乱。

  ①内容安排过密,学生学起来并不轻松。

  ②忽视学生独立参与活动的细节。

  ③练习有些难,可能想让练习设计的出彩,却忽略了学生的能力。

  反思也点到即止,匆匆而过,此次开课有欢喜亦有汗水。

  首尝画板之喜悦,意犹未尽;

  首见学生之配合,难能可贵;

  首当其冲之课堂,犹为珍贵!

9、《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教参里说,让学生感受到直的,可测量出长度的,以此来初步感知线段。看起来不难,直接感知,学生也能很好的记忆。可是,“感知”却不那么容易。这节课设计了以下空间,反思如下:

  空间一:感知。以一根绳子和一段视频导入新课。拉直的一根绳子,可以看作什么呢?请你在视频中找到答案!看了视频,孩子们找到了答案“线段”。但这时,我感觉学生对线段并没有感知。于是,我问,你能说说你认为哪儿也是线段呢?比如桌子的高这条线,是一条线段。于是,学生模仿着找出线段。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孩子们在找线段的过程中,虽然并不知道这节课要学习的线段的两个特点,但是,他们感觉到了,首先应该是直的。这种模糊的认知,我认为就是最初的感知。追问,你们找的都对,那到底什么样的线才是线段呢?“直的”毫不犹豫的抢答。追问,还有没有其他特点呢?“有的长有的短”“她说有的长有的短,就是说线段都是有长度的。”这地方我的话,跟的有点急。可能因为对可测量的感知不太容易,所以我仍然没有沉住气。为了学生能够感知可测量,我又追问了手电筒的光线,太阳光线等,感觉问的有点深了。这地方应该怎么处理,期待和大家的交流。

  反思这个空间,看似随意的聊天,却真真切切的让学生把线段的概念从实物中抽离出来。虽然这个空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完成了预设的目标。在跟进练习里,反馈效果不错。

  只是对于细节和过渡语处理得有些随意。这是平时上课的通病。以后要多加注意。给自己录音,看看说了哪些多余的话。

  空间二:线段的测量。测量线段,本不该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大可以一带而过,因为前两课时,都已经学过了测量的方法。但是,为了更好的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还是单独进行了教学。但是这部分是由学生来说测量的方法。个人感觉有点失败。虽然大致的意思能表达清楚,但是浪费时间,而且同学的倾听不是特别好。需要维持纪律。课下忽然想起了于姐说的“一个行动代替一车语言”如果改成让他来前面量一量,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又直观又高效。

  空间三:画线段。画线段怎么画?把一个大问题直接抛给我学生,简单表达后,仍然以视频进行教学。细化要求,左手按住尺子,右手拿笔,从0开始画,画到3,就是长3厘米的`线段。然后动手操作。加强操作,画了长3厘米的线段后,画长7厘米的线段,问,两条线段一共多长?第二条比第一条长多少?一边画,一边巩固解决问题。然后要求,画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马上有孩子说5厘米。表扬懂数学思考,先计算,再动笔画。接着画了同样长的线段。同样渗透数学的思考方法,想同样长,应该先量出第一条的长,第一条长几厘米,第二条就画几厘米长。在一系列动手操作中,不停的通过表扬,有指向性的进行方法渗透,比如“孟子玉画的时候用左手按住了格尺,画的真直,真好看。”“李明霖是从0刻度画起的,画得真认真。一点儿都不差。值得表扬。”等等。并且要求孩子在画了线段之后,标清所画线段的长,这样要求合不合理我也不知道,但是在高年级有要求的时候,很多孩子总是忘记标,我想为孩子养成良好的绘图习惯,绘图是应该标识长度的。

  这一空间,进行得非常顺利。充分的表达和演示,大大的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表扬比要求更有效。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想成长老师喜欢的好学生。他们也都能成为老师喜欢的好学生。

10、《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都比较好。所以我真正感到,教材只有一本,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却可以百花齐放。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确实是十分重要的。由于1公顷的面积比较大,学生建立1公顷的表象比较困难,所以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形式。关于平方米和公顷的互化,只有公顷的意义是新知识,所以在这里以学生尝试为主。对于试一试关键是抓住新的知识点,其它都是学生为主,教师只是适时地加以引导即可。

  在教学中结合周围学生熟悉的环境作具体的描述:如学校大约是几公顷等等。这样学习面积单位之间换算才体现出它的意义和作用,学生也因切实体会到是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感受深刻。

  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以及它们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因此,新课前复习面积的.概念、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1公顷有多大有个具体观念,这样才能进行正确的推算。因此,通过实际活动,实地观察、具体推算,帮助学生建立具体观念。实际观察分三步:先观察1平方米有多大;再观察100平方米有多大;再想象100个这样大的正方形土地就是1公顷。这样由小到大便于学生建立具体观念。

  回到教室后,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刚才在操场实际操作的想象,推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这样教室内外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加深实际观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利用教室内学生思想容易集中,推算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容易记住。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