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等奖

六年级数学《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3-06-23 11:42:19

  六年级数学《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一等奖

六年级数学《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一等奖

1、六年级数学《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一等奖

  有趣的平衡(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第114、115页内容)

  课型:

  综合应用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通过实验, 使学生发现规律,初步感知杠杆原理. (2)应用规律,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方法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体会杠杆原理,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简单杠杆,棋子,塑料袋等实验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检查课前布置的制作工具(简单杠杆)的作业。

  学生对照制作要求,自查和同组互相检查。

  媒体出示制作要求:

  (1)准备的竹竿长1m,尽量做到粗细均匀。

  (2)在竹竿中点打孔,拴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3)从中点处每隔8cm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离。

  拿出准备好的棋子和塑料袋。检查大小是否一样。

  2、揭示课题:有趣的平衡(板书)

  二、探索规律,体会杠杆原理

  1、活动一:探索特殊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1)媒体出示探索的问题:

  ① 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持平衡?

  ②如果左右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位置才能保持平衡

  ③发现的规律是:____

  探索的'方式: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2)小组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规律。

  在相同的刻度处左右两边放相同数量的棋子,竹竿就能平衡。

  2、活动二:探索在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1)媒体出示探索的问题:

  ①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平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②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在刻度2上呢?

  ③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探索的方式: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2)小组汇报。

  (3)老师引导学生概括规律。

  要想使竹竿平衡,必须使左边刻度数棋子数=右边刻度数棋子数。(板书)

  教师小结:同学们发现的规律实际上就是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拴绳子的那个点就是支点。

  三、应用规律,体会反比例关系

  1、提问:在左边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持平衡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左边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

  右边刻度: 1 2 3 4 6

  对应的棋子数:_ _ _ _ _

  2、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对应的棋子数:12、6、4、3、2

  3、学生做实验进行验证。

  引导学生发现:左边刻度数棋子数的积一定时,右边刻度数与棋子数成反比例。

  4、拓展延伸。

  如果左边刻度2上放6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的棋子数可以是几?那么对应的刻度数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做实验有趣的平衡,了解了杠杆原理。今后,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进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附: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学习平衡的原理知识,由于这个知识较为有趣,加上适当的实验操作,学生学习起来特别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这节课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理解性提问,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平衡的原理。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可以看出回答问题的完整性、逻辑性越来越强了,他们回答的问题主要是讲述实验中观察到竹竿的刻度、棋子数情况。经过实验一步步发现平衡的原理是什么。另外,从学习效果来看,还可以适量增加一些应用型问题,通过应用平衡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只重视原理的推导而忽视对原理的应用。

2、六年级数学《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听说过“杠杆原理”吗?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吗?可能大家都没有想到,杠杆原理的背后隐藏着数学原理,那就是反比例关系。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体验它的奥秘吧。

  ⊙实践与操作

  1.明确提出活动要求。

  “有趣的平衡”活动由三部分组成。

  (1)制作实验用具。

  (2)探索规律,体验“杠杆原理”。

  (3)应用规律,体会反比例关系。

  2.小组合作,自主活动。(教师巡视,适当点拨)

  3.展示制作实验用具情况。

  4.汇报探索到的规律。

  观察实验二、实验三的操作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1:如果左右两个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只有把它们移动到与中点距离相同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生2:若满足“左边所放棋子数×左边的刻度数=右边所放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则竹竿一定平衡。

  生3:在“左边所放棋子数×左边的刻度数”的积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右边的刻度数增大,所放棋子数反而减少;右边的刻度数减小,所放棋子数反而增多。

  生4:在“左边所放棋子数×左边的刻度数”的积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右边所放棋子数和所在的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

  5.活动小结。

  “左边所放棋子数×左边的刻度数=右边所放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在物理学上,这个规律叫做“杠杆原理”,拴绳的那个点就是杠杆的支点。

  ⊙典型例题解析

  你能利用杠杆原理算出左边物体的质量吗?

  分析 根据杠杆原理“左边物体的质量×左边物体与支点的距离=右边物体的质量×右边物体与支点的距离”进行解答。

  解答 500×5÷2=1250(g)

  ⊙探究活动

  1.课件出示探究内容。

  星期日,爸爸带小明和妹妹到公园去玩跷跷板,小明体重44 kg,妹妹体重35 kg。如果要让跷跷板两边平衡,至少可以想出几种办法?

  2.小组讨论、分析、解答。

  3.交流、汇报。

  (答案不唯一)

  ⊙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杠杆原理。

  板书设计

  有趣的平衡

  有趣的平衡:左边所放棋子数×左边的刻度数=右边所放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

3、六年级数学《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一等奖

  片段一:解密码

  聪聪说:“这个密码是由1、2、3其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课件)

  师:你猜有几种可能?

  学生的思维很活跃:

  生1:3种,生2:4种,生3:5种,生4:6种。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没人举手)那么到底是几种呢?请大家拿出表格1,把可能的密码都写出来:(有困难的可以摆数字卡片来帮忙)

  数字

  123

  可能的密码

  学生独立操作。

  师:谁来告诉大家?(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生1:12,23,21,13,32,31,6种可能。

  师(故作惊讶地):哦,原来有6种可能呀!大家都同意吗?

  生2:老师,我写的顺序跟他不一样。(师示意:请说)12,21,13,31,23,32。

  生3:我写的顺序是:12,13,21,23,31,32。

  师:还有谁想说吗?(我知道还有同学写的顺序不一样,但估计他们已经意识到同学说过的这些是好方法,所以就没人举起手了。)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谁来汇报?

  生1:我喜欢第2种方法,它有规律:两个数,一个小,一个大,一个小,一个大。

  生2:这里还有一个规律:把12里的1与2位置换了一下,正好变成了21;把13里的1与3位置换了一下,正好变成了31;把23里的2与3位置换了一下,正好变成了32。

  师:你们发现了吗?(全班同学点头)这样想,就能够写出一个数想到另一个数。在这里,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字交换以后,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数,代表另外一个密码;可见密码与两个数字的前后顺序是有关的。(板书:顺序,有关)

  生3:我还是喜欢我自己的第3种方法。(还有一些学生也说喜欢)我先写十位是1的有12,13;再写十位是2的有21,23;十位是3的有31,32。

  师:谁听明白了他说的规律?你听懂了什么?

  学生说,教师用红粉笔标记十位上的1、2、3。

  师:大家都发现了吗?像这种方法是先定高位的。(板书:先定高位)看来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有顺序地进行搭配,我们就能够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把所有答案又对又快地找出来!(课件演示第3种方法,强化有序思考)

  师:到底哪个才是它的密码呢,怎样做就知道啦?(课件:一个一个地试密码)23,祝贺大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神秘的大门打开了!(学生欢呼)

  片段二:选场所

  师:你看见了什么?(课件展示)

  学生欢呼:有游乐场!有动物园!有超市!还有打乒乓球的地方呢!

  师:由于时间关系,每人只能选择其中的两项进行参观游玩。你喜欢哪两项?

  学生情绪高涨,纷纷述说着自己喜欢的项目。

  师:看来,小朋友们喜欢的不一定相同。那么,我们这么多人中,大家会喜欢哪两项,一共有多少种可能呢?请看表格2,比一比谁最能有顺序地进行思考,把所有可能都找出来!

  每人只能选择其中的两项:

  游乐场

  超 市

  运动馆

  动物园

  学生独立操作。

  师: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着自己的`表格,在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认真听听别人的方法,推选一张最优秀的作品准备上台展示。

  学生展示表格,说想法,互相评价。

  师:现在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下面这种方法:

  游乐场

  √

  √

  √

  超市

  √

  √

  √

  运动馆

  √

  √

  √

  动物园

  √

  √

  √

  师:真能干!能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了!老师真想把你们的这些好方法记录在黑板上!可是列表格和写这些字都太麻烦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1:我可以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来表示。

  生2:我用、、、来表示。

  师:不错!能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这四个场所。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暂时无语,教师引导:用数字表示行吗?

  学生这时茅塞顿开:也行啊!那就用1、2、3、4来表示吧。

  师:谁会用这4个数字来表示4个场所进行选择搭配?

  据学生所说,教师板书如下:1和2

  1和32和3

  1和42和43和4

  师:有不同意见吗?(没有)教师质疑:这里“1和2”进行搭配后,还需要把“2和1”(板书)进行搭配吗?为什么?(众生摇头)

  生1:这里的“1”表示游乐场,“2”表示超市,“1和2”表示选择的是游乐场和超市,“2和1”选择的还是这两个,就重复了!

  师:那么,这题里就不用交换两个数字前后位置,它们与顺序无关。(板书:顺序、无关)

  师:如果我们用更简单的4个点来表示这4个场所的话,又怎么数呢?

  引导学生用数线段的方法抽象出有序搭配的方法。

  片段三:搭配衣服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对,有3个小朋友正在打乒乓球呢。接下来,他们想进行几场比赛。你愿意帮他们一个忙吗?赛前啊,要选一套运动服:(课件展示3件漂亮的上衣和3件美丽的裤子)选一套,有哪几种搭配的方法呢?

  学生独立想一想,画一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汇报思路与结果:(电脑同步演示):用1件上衣去配裤子,就有3种;现在有3个3,一共就有9种。也可以用裤子去配衣服。

  师:像这样连线去想问题,也是数学中的好办法,它能简单清楚地表示意思。但不管先定上衣还是裤子,只要有顺序地思考,就能又对又快地找到9种搭配的方法:

  片段四:拍照留影

  师:激烈的比赛结束了,3个运动员都说想拍几张集体照留影!可是谁来给他们拍呢,请你利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当一回小小摄影师,好吗?

  师:他们可以怎么站?

  学生说方法,电脑同步演示可拖动的照片。

  教师引导抽象概括:如果用数字表示,怎么排?

  教师小结:这里,他们的位置变了,顺序变了,拍出来的结果就不同了。

  片段五:买奖品

  师:得冠军的小朋友还可以得到两样奖品呢!

  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展示下图)

  师:他可能会买哪两样?(学生口答)各种买法,应付多少钱呢?

  师生一起完成一种情况,再独立完成其他两种情况。

  师:你发现了什么?

4、六年级数学《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一等奖

  大家都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今天老师也要给大家讲一段小猫钓鱼的故事。

  一、小猫钓鱼认识平均数

  1、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大虎、二虎和小虎三位猫兄弟到河边钓鱼。两个小时以后他们每人数了数自己的鱼,大虎钓到7条鱼,二虎也钓到6条鱼,只有小虎才钓到2条鱼,你能用圆形代替鱼,摆出他们钓鱼的条数吗?(竖排或横排摆都可以)

  2、小虎一看自己钓得这么少就哭起来了,原来猫妈妈说,今天谁钓鱼钓得最少就不能去观看森林卡拉OK大赛了,于是小虎就拼命哭,怎么哄也哄不好。这时二虎突然说我有主意了,你知道二虎想出什么主意能让三个人一起去观看卡拉OK比赛呢?

  3、怎样才能让每个人的鱼同样多呢?用圆片摆一摆再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

  方法一:把三个人的'鱼合到一起再平均分,每个人也可以得到5条鱼,这种方法叫做先合并再平均分。这种方法你能列出算式吗?

  方法二:大虎拿出两条鱼给小虎,二虎拿出1条鱼给小虎,这样每个人都有5条鱼,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

  5条是大虎钓鱼的条数吗?是二虎和三虎钓鱼的条数吗?我们给他起个名字,5条就是大虎、二虎、小虎钓鱼的平均数,我们可以说他们平均每人钓了5条鱼。

  二、进一步理解平均数

  1、大虎、二虎、小虎在回家的路上遇到花花姐妹,原来她们也去钓鱼了,花花姐妹可是钓鱼的高手。大虎:“你们平均每个人钓了多少条鱼?”

  2、这是花花姐妹钓鱼的条数,你估计一下花花姐妹平均每人大约钓到多少条鱼?

  3、你能算出花花姐妹到底平均每人钓了多少条鱼呢?

  三、歌唱比赛,理解平均数的必要性。

  1、森领卡拉OK大赛就要开始了,许多小动物都赶着去观看比赛呢!

  2、森林里好多鸟类都参加了比赛,最后的决赛是在黄鹂和百灵鸟之间进行的,让我们来看看决赛成绩。这是四位评委为黄鹂打出的分数,分别是96、85、90、93,当最后一位选手百灵鸟登台演出的时候,评委之一的猫先生因家中有急事由评委席退出,于是只剩下3位评委为百灵鸟打分,他的得分是93、89、94。 比赛结束了,组委会正在做最后的颁奖准备,

  3、你知道谁是这次比赛的冠军吗,想一想、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说说你的理由。

  4、黄鹂是4位评委打出的分数,而百灵鸟是3位评委打出的分数,因为评委的人数不同,所以算总分是不公平的,这个时候只有算平均分才公平。在现实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比赛是取平均分来决定比赛成绩的。

  四、生活中灵活应用平均数

  看完卡拉OK比赛,三位猫兄弟觉得天气太热,就派大虎到小熊冷饮店买冰糕。咦!小熊遇到什么难题了?(小熊:星期四该进多少雪糕呢?)

  这是小熊冷饮店本周前三天卖出冰糕的情况,小熊星期四该进多少箱冰糕合适呢?

  五、平均数的应用

  看完卡拉OK比赛,虎虎三兄弟回到家里看电视,突然他们被一则招聘启示吸引住了,(读招聘启示)森领国王足球队可是森林里最好的足球队,作为狂热的足球爱好者,大虎、二虎和小虎当然都想加入森林国王足球队啦,这是三兄弟最近5个赛季的进球数,你认为他们当中谁更有可能被森林国王足球队选中?

5、六年级数学《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用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重点难点: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教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案

  呈现教材中的图案让学生欣赏。

  这些图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案的特点。

  二、设计图案

  这些图案是怎样得到的,你想动手做一做吗?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图尝试画出来。

  1、找出一个基本的图形。

  2、在纸板上画出基本图形并剪下来。纸板上的大小要与方格纸上的大小一样。

  过程要求

  1、利用平移、旋转和对称,将基本图形画在方格纸上,组成美丽的图案。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三、课堂活动

  (一)完成课本35页的活动①

  1、活动准备。

  取硬纸板一块,剪成正方形

  2、按课文要求制作图案。

  3、将基本图形平移,形成一幅图案,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二)完成课本35页的活动②

  让学生先观察这些基本图案是怎样得到的,然后选择其中一个设计美丽的花边。

  (三)完成课本35页的活动③

  在附页中设计喜欢的图案

  三、总结

  回家收集漂亮的图案,看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到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教材呈现了六幅图案,供学生欣赏,这六幅图分别是由对称、平移和旋转形成的。体会图案形成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本节课引导学生观察这六幅图案是怎样的得到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成的过程,如第四幅图是由半圆通过旋转的得到的。

6、四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算式》教学反思

  1、设置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设计学生熟悉并喜欢的情景,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将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成有趣的闯关游戏活动,让学生在闯关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找出它们的规律。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探究

  “观察分析、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

  在每个环节里始终贯穿“观察——发现——讨论——再发现”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的过程中,不断说出自己的看法,不断的进行小组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重点突出,层次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突破了教材中的重、难点。并采用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较好地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规律的探索活动,以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课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中应更多的让学生讨论并交流算式和得数之间的联系,这样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以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2、语言应更加具有儿童化。教学的整个环节是设置在一个闯关游戏当中。因此,教师的语言要更加具有儿童化才能激起学生更多的兴趣。

  3、在小组活动中没有放手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至于学生自己没有及时的总结、归纳出算式的规律。

  4、时间把握不够好,前面用时太多,在第四关中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太少。

  此外,还存在一些其他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逐一进行改正,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7、四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算式》教学反思

  孩子的天性需要游戏。不管是什么游戏,只要是沾上“游戏”两个字,孩子的眼睛都会为之一亮。游戏能给孩子即将活跃起来的心理机能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对于抽象、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孩子们往往更加难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欲望不高。而数学游戏教学方式,能够补充这一方面的不足。游戏教学法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通过游戏教学,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乐趣,让学生们能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摆脱心中的抗拒因素,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学生升入四年级后,数学知识性增强,难度加大,部分学生开始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一些学困生更是表现出明显地懈怠。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在上《有趣的算式》这一课时,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我大胆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设计成犹如游戏一般。课后,通过听课教师的反馈以及学生的反应,这一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教学目标地达成上是非常成功的。

8、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小数点》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呈现三种商品的单价,通过比较三个小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就不同。从而展开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的研究。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

  2、汇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如:把三个小数都转化为以分为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把三个小数写在数位表内,通过数字“8”在不同的数位上,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

  3、迁移推理。

  根据前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由学生来推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并通过实例加以验证。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

  2、汇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如:把三个小数都转化为以分为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把三个小数写在数位表内,通过数字“8”在不同的数位上,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

  1、说一说:应用发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2、算一算:应用发现的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计算除数是10,100,1000的小数除法。

  四、练一练:

  第1题:综合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计算有关的小数乘除法。

  第2题: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有趣的小数点(一)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 倍。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应放手,让学生在充分思考、探索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教师只需恰当地点拨即可。

9、小学低年级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柱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就有所接触,是继五年级长方体、正方体之后的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因其在建筑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这是一个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典型。因此这节课的学习显得尤为必要,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上课伊始,图片显示建筑物,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圆柱形,给学生一个震撼,了解圆柱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的认识都是感性认识,而课堂教学是对圆柱体进行理性的认识。学生对新知识是好奇的,所以在教学时,动手操作和探索研究,自我发现和掌握圆的柱的基本特征,是本节课的主题。过后组织学生观察、触摸、猜测、操作验证、巩固、应用这几个环节组成。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手中的圆柱实物,初步感知圆柱特征,是直观感知层面的活动中,对圆柱特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把握。再把圆柱放在平面上来了解,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层次,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圆柱侧面展开的学习我将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它将影响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学习。我上网查阅了不少资料,关于圆柱侧面剪开的教学,没有象以前的课堂中,将包装纸剪开后成四种不同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的图形作为教学的重点,即使出现了这么多形状,只是口头带过去了。一般同学不会的,在圆柱体的特征教学中它能起到什么作呢?不管怎么剪成什么样不都要将它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吗?因此,教学中简化这一过程,当学生剪开侧面出现了长方形。正方形,而没出现平行四边形和不规则的图形时,我用课件动画展示了侧面转化成长方形,以及底面圆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关系。把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并把“观察、猜想、操作、发现”的方法贯穿始终,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练习题设计紧紧围绕新知展开。我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判断题有利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一题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了解。

  整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如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评价多元等等,但课中教师设计的环节太过朴实,缺乏有力的感召力,还必须在创设生动活拨的场景方面下工夫,教学环节太理性化,不太适合小学生的特点,语言方面要求少而精,富有童趣。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去改正才有极大的收获。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