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等奖

《背篼》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3-08-14 16:44:49

  《背篼》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背篼》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1、《背篼》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能按“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读书方法学习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按课文的内容进行说话。

  4、能体会山里孩子童年的勤劳。

  教学重难点:学会“抓住课文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读书方法学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学习提示”和《背篼》这篇课文的生词,我们知道,背篼光从外表看,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它对山里的小朋友来说,是好伙伴,好朋友,给山里的孩子带来许多童年的生活乐趣,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还是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听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

  边听边想象画面,说说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2、学生谈想到的画面。

  3、朗读、背诵。

  三、明确学习方法

  1、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老师想和大家商量商量,接下来该怎样学呢?谁来出出主意?

  2、这一单元的学习提示教给我们什么读书方法?

  四、学习重点词句

  1、什么叫重点词句?

  2、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是哪一句?

  3、自由朗读这句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4、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背篼里怎么盛得下童年?)

  5、用赞扬的语气读这句话。

  五、学习2-7小节

  1、我们已经找出了重点词句,该怎样做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呢?

  出示:

  (1)想想课文中哪些具体事例是表达重点词句的意思的。

  (2)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3)围绕重点词句想想,课文主要给我们什么启发。

  2、学习5、6小节。

  (1)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将体现山里孩子勤劳的具体事例划下来,待会儿请这样回答:勤劳体现在_________上。

  (2)学生自学,回答。

  (3)按句式回答:“勤劳不仅体现在()上,还体现在()和()上,更体现在()的想法上。

  (4)说说理由,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山里孩子的勤劳。

  (5)体会采药的辛苦。

  (6)指名朗读背诵。

  3、学习第7小节。

  学得真不错,就这样学,我们继续研究课文。

  (1)指名读第7小节,找找“()是勤劳的象征”

  (2)谁来做做撩起围裙一角,揩去脸上汗水和泥渍的动作。

  (3)妈妈给孩子擦汗,孩子的'表情怎样?

  (4)你能说说他仿佛在说什么?

  (5)老师这儿有三种答案,想想,哪一种是山里孩子的回答。

  a、“妈妈,瞧我多能干!”b、“妈妈,我的柴够您烧一阵子了,明天可以不上山了吧?c、“妈、我不累,您放心!”

  (6)朗读。

  4、学习第三小节。

  (1)还有哪一段写到了妈妈,指名读。

  (2)想想妈妈怎么呼唤?

  (3)真是妈妈的手臂吗?是什么?用什么比作什么?

  (4)朗读。

  5、学习第5小节。

  (1)引读。

  (2)学生表演,教师朗读。

  (3)抓住描写动作的词背诵。

  6、学习第2小节。

  (1)听音乐。(流水声、鸟鸣声)

  (2)谁能把听到的音乐说出来。

  (3)比较句子,朗读指导。

  小溪在哗哗地流着。

  小溪在说着悄悄话。

  小鸟在树上叫着。

  小鸟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4)观看动画,进一步体会情感。

  (5)再次朗读,边读边想象描写的画面。

  六、谈启发

  1、回忆刚才学习的过程,看是否按“单元学习提示”的要求来学习。

  2、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拿自己跟山里的孩子比一比,想对山里的孩子说些什么?

  3、朗读诗:《山娃子》

  归来了,山娃子,

  带着一身的汗水、泥渍,

  带着一路的雨露、晚霞,

  归来了。

  大山是您童年的天地,

  山风、小溪、鸟儿,是您亲密的伙伴。

  蜿蜒的山道,

  是您梦的小径。

  沉甸甸的背篼,

  是您理想的翅膀。

  哦,山娃子,

  背篼里盛着一座大山,

  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2、《背篼》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能按“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读书方法学习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按课文的内容进行说话。

  4、能体会山里孩子童年的勤劳。

  教学重难点:

  学会“抓住课文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读书方法学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学习提示”和《背篼》这篇课文的生词,我们知道,背篼光从外表看,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它对山里的小朋友来说,是好伙伴,好朋友,给山里的孩子带来许多童年的生活乐趣,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还是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听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

  边听边想象画面,说说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2、学生谈想到的画面。

  3、朗读、背诵。

  三、明确学习方法

  1、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老师想和大家商量商量,接下来该怎样学呢?谁来出出主意?

  2、这一单元的学习提示教给我们什么读书方法?

  四、学习重点词句

  1、什么叫重点词句?

  2、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是哪一句?

  3、自由朗读这句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4、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背篼里怎么盛得下童年?)

  5、用赞扬的语气读这句话。

  五、学习2-7小节

  1、我们已经找出了重点词句,该怎样做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呢?

  出示:

  (1)想想课文中哪些具体事例是表达重点词句的意思的。

  (2)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3)围绕重点词句想想,课文主要给我们什么启发。

  2、学习5、6小节。

  (1)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将体现山里孩子勤劳的.具体事例划下来,待会儿请这样回答:勤劳体现在_________上。

  (2)学生自学,回答。

  (3)按句式回答:“勤劳不仅体现在()上,还体现在()和()上,更体现在()的想法上。

  (4)说说理由,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山里孩子的勤劳。

  (5)体会采药的辛苦。

  (6)指名朗读背诵。

  3、学习第7小节。

  学得真不错,就这样学,我们继续研究课文。

  (1)指名读第7小节,找找“( )是勤劳的象征”

  (2)谁来做做撩起围裙一角,揩去脸上汗水和泥渍的动作。

  (3)妈妈给孩子擦汗,孩子的表情怎样?

  (4)你能说说他仿佛在说什么?

  (5)老师这儿有三种答案,想想,哪一种是山里孩子的回答。

  a、“妈妈,瞧我多能干!”b、“妈妈,我的柴够您烧一阵子了,明天可以不上山了吧?c、“妈、我不累,您放心!”

  (6)朗读。

  4、学习第三小节。

  (1)还有哪一段写到了妈妈,指名读。

  (2)想想妈妈怎么呼唤?

  (3)真是妈妈的手臂吗?是什么?用什么比作什么?

  (4)朗读。

  5、学习第5小节。

  (1)引读。

  (2)学生表演,教师朗读。

  (3)抓住描写动作的词背诵。

  6、学习第2小节。

  (1)听音乐。(流水声、鸟鸣声)

  (2)谁能把听到的音乐说出来。

  (3)比较句子,朗读指导。

  小溪在哗哗地流着。

  小溪在说着悄悄话。

  小鸟在树上叫着。

  小鸟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4)观看动画,进一步体会情感。

  (5)再次朗读,边读边想象描写的画面。

  六、谈启发

  1、回忆刚才学习的过程,看是否按“单元学习提示”的要求来学习。

  2、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拿自己跟山里的孩子比一比,想对山里的孩子说些什么?

  3、朗读诗:《山娃子》

  归来了,山娃子,

  带着一身的汗水、泥渍,

  带着一路的雨露、晚霞,

  归来了。

  大山是您童年的天地,

  山风、小溪、鸟儿,是您亲密的伙伴。

  蜿蜒的山道,

  是您梦的小径。

  沉甸甸的背篼,

  是您理想的翅膀。

  哦,山娃子,

  背篼里盛着一座大山,

  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3、《背篼》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能按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读书方法学习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按课文的内容进行说话。

  4、能体会山里孩子童年的勤劳。

  教学重难点:学会抓住课文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读书方法学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学习提示和《背篼》这篇课文的生词,我们知道,背篼光从外表看,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它对山里的小朋友来说,是好伙伴,好朋友,给山里的孩子带来许多童年的生活乐趣,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还是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听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

  边听边想象画面,说说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2、学生谈想到的画面。

  3、朗读、背诵。

  三、明确学习方法

  1、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老师想和大家商量商量,接下来该怎样学呢?谁来出出主意?

  2、这一单元的学习提示教给我们什么读书方法?

  四、学习重点词句

  1、什么叫重点词句?

  2、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是哪一句?

  3、自由朗读这句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4、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背篼里怎么盛得下童年?)

  5、用赞扬的语气读这句话。

  五、学习2-7小节

  1、我们已经找出了重点词句,该怎样做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呢?

  出示:

  (1)想想课文中哪些具体事例是表达重点词句的意思的。

  (2)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3)围绕重点词句想想,课文主要给我们什么启发。

  2、学习5、6小节。

  (1)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将体现山里孩子勤劳的具体事例划下来,待会儿请这样回答:勤劳体现在_________上。

  (2)学生自学,回答。

  (3)按句式回答:勤劳不仅体现在()上,还体现在()和()上,更体现在()的想法上。

  (4)说说理由,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山里孩子的勤劳。

  (5)体会采药的辛苦。

  (6)指名朗读背诵。

  3、学习第7小节。

  学得真不错,就这样学,我们继续研究课文。

  (1)指名读第7小节,找找()是勤劳的象征

  (2)谁来做做撩起围裙一角,揩去脸上汗水和泥渍的动作。

  (3)妈妈给孩子擦汗,孩子的'表情怎样?

  (4)你能说说他仿佛在说什么?

  (5)老师这儿有三种答案,想想,哪一种是山里孩子的回答。

  a、妈妈,瞧我多能干!b、妈妈,我的柴够您烧一阵子了,明天可以不上山了吧?c、妈、我不累,您放心!

  (6)朗读。

  4、学习第三小节。

  (1)还有哪一段写到了妈妈,指名读。

  (2)想想妈妈怎么呼唤?

  (3)真是妈妈的手臂吗?是什么?用什么比作什么?

  (4)朗读。

  5、学习第5小节。

  (1)引读。

  (2)学生表演,教师朗读。

  (3)抓住描写动作的词背诵。

  6、学习第2小节。

  (1)听音乐。(流水声、鸟鸣声)

  (2)谁能把听到的音乐说出来。

  (3)比较句子,朗读指导。

  小溪在哗哗地流着。

  小溪在说着悄悄话。

  小鸟在树上叫着。

  小鸟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4)观看动画,进一步体会情感。

  (5)再次朗读,边读边想象描写的画面。

  六、谈启发

  1、回忆刚才学习的过程,看是否按单元学习提示的要求来学习。

  2、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拿自己跟山里的孩子比一比,想对山里的孩子说些什么?

  3、朗读诗:《山娃子》

  归来了,山娃子,

  带着一身的汗水、泥渍,

  带着一路的雨露、晚霞,

  归来了。

  大山是您童年的天地,

  山风、小溪、鸟儿,是您亲密的伙伴。

  蜿蜒的山道,

  是您梦的小径。

  沉甸甸的背篼,

  是您理想的翅膀。

  哦,山娃子,

  背篼里盛着一座大山,

  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4、《背篼》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能按“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读书方法学习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按课文的内容进行说话。

  4、能体会山里孩子童年的勤劳。

  教学重难点:

  学会“抓住课文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读书方法学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学习提示”和《背篼》这篇课文的生词,我们知道,背篼光从外表看,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它对山里的小朋友来说,是好伙伴,好朋友,给山里的孩子带来许多童年的生活乐趣,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还是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听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

  边听边想象画面,说说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2、学生谈想到的画面。

  3、朗读、背诵。

  三、明确学习方法

  1、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老师想和大家商量商量,接下来该怎样学呢?谁来出出主意?

  2、这一单元的学习提示教给我们什么读书方法?

  四、学习重点词句

  1、什么叫重点词句?

  2、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是哪一句?

  3、自由朗读这句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4、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背篼里怎么盛得下童年?)

  5、用赞扬的语气读这句话。

  五、学习2-7小节

  1、我们已经找出了重点词句,该怎样做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呢?

  出示:

  (1)想想课文中哪些具体事例是表达重点词句的意思的。

  (2)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3)围绕重点词句想想,课文主要给我们什么启发。

  2、学习5、6小节。

  (1)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将体现山里孩子勤劳的`具体事例划下来,待会儿请这样回答:勤劳体现在_________上。

  (2)学生自学,回答。

  (3)按句式回答:“勤劳不仅体现在()上,还体现在()和()上,更体现在()的想法上。

  (4)说说理由,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山里孩子的勤劳。

  (5)体会采药的辛苦。

  (6)指名朗读背诵。

  3、学习第7小节。

  学得真不错,就这样学,我们继续研究课文。

  (1)指名读第7小节,找找“()是勤劳的象征”

  (2)谁来做做撩起围裙一角,揩去脸上汗水和泥渍的动作。

  (3)妈妈给孩子擦汗,孩子的表情怎样?

  (4)你能说说他仿佛在说什么?

  (5)老师这儿有三种答案,想想,哪一种是山里孩子的回答。

  a、“妈妈,瞧我多能干!”b、“妈妈,我的柴够您烧一阵子了,明天可以不上山了吧?c、“妈、我不累,您放心!”

  (6)朗读。

  4、学习第三小节。

  (1)还有哪一段写到了妈妈,指名读。

  (2)想想妈妈怎么呼唤?

  (3)真是妈妈的手臂吗?是什么?用什么比作什么?

  (4)朗读。

  5、学习第5小节。

  (1)引读。

  (2)学生表演,教师朗读。

  (3)抓住描写动作的词背诵。

  6、学习第2小节。

  (1)听音乐。(流水声、鸟鸣声)

  (2)谁能把听到的音乐说出来。

  (3)比较句子,朗读指导。

  小溪在哗哗地流着。

  小溪在说着悄悄话。

  小鸟在树上叫着。

  小鸟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4)观看动画,进一步体会情感。

  (5)再次朗读,边读边想象描写的画面。

  六、谈启发

  1、回忆刚才学习的过程,看是否按“单元学习提示”的要求来学习。

  2、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拿自己跟山里的孩子比一比,想对山里的孩子说些什么?

  3、朗读诗:《山娃子》

  归来了,山娃子,

  带着一身的汗水、泥渍,

  带着一路的雨露、晚霞,

  归来了。

  大山是您童年的天地,

  山风、小溪、鸟儿,是您亲密的伙伴。

  蜿蜒的山道,

  是您梦的小径。

  沉甸甸的背篼,

  是您理想的翅膀。

  哦,山娃子,

  背篼里盛着一座大山,

  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5、《背篼》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

  1、能按“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读书方法学习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按课文的内容进行说话。

  4、能体会山里孩子童年的勤劳。

  教学重难点:

  学会“抓住课文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读书方法学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学习提示”和《背篼》这篇课文的生词,我们知道,背篼光从外表看,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它对山里的小朋友来说,是好伙伴,好朋友,给山里的孩子带来许多童年的生活乐趣,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还是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听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

  边听边想象画面,说说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2、学生谈想到的画面。

  3、朗读、背诵。

  三、明确学习方法

  1、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老师想和大家商量商量,接下来该怎样学呢?谁来出出主意?

  2、这一单元的学习提示教给我们什么读书方法?

  四、学习重点词句

  1、什么叫重点词句?

  2、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是哪一句?

  3、自由朗读这句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4、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背篼里怎么盛得下童年?)

  5、用赞扬的语气读这句话。

  五、学习2-7小节

  1、我们已经找出了重点词句,该怎样做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呢?

  出示:

  (1)想想课文中哪些具体事例是表达重点词句的意思的。

  (2)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3)围绕重点词句想想,课文主要给我们什么启发。

  2、学习5、6小节。

  (1)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将体现山里孩子勤劳的具体事例划下来,待会儿请这样回答:勤劳体现在_________上。

  (2)学生自学,回答。

  (3)按句式回答:“勤劳不仅体现在( )上,还体现在( )和( )上,更体现在( )的想法上。

  (4)说说理由,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山里孩子的勤劳。

  (5)体会采药的辛苦。

  (6)指名朗读背诵。

  3、学习第7小节。

  学得真不错,就这样学,我们继续研究课文。

  (1)指名读第7小节,找找“( )是勤劳的象征”

  (2)谁来做做撩起围裙一角,揩去脸上汗水和泥渍的动作。

  (3)妈妈给孩子擦汗,孩子的表情怎样?

  (4)你能说说他仿佛在说什么?

  (5)老师这儿有三种答案,想想,哪一种是山里孩子的回答。

  a、“妈妈,瞧我多能干!”b、“妈妈,我的柴够您烧一阵子了,明天可以不上山了吧?c、“妈、我不累,您放心!”

  (6)朗读。

  4、学习第三小节。

  (1)还有哪一段写到了妈妈,指名读。

  (2)想想妈妈怎么呼唤?

  (3)真是妈妈的手臂吗?是什么?用什么比作什么?

  (4)朗读。

  5、学习第5小节。

  (1)引读。

  (2)学生表演,教师朗读。

  (3)抓住描写动作的词背诵。

  6、学习第2小节。

  (1)听音乐。(流水声、鸟鸣声)

  (2)谁能把听到的音乐说出来。

  (3)比较句子,朗读指导。

  小溪在哗哗地流着。

  小溪在说着悄悄话。

  小鸟在树上叫着。

  小鸟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4)观看动画,进一步体会情感。

  (5)再次朗读,边读边想象描写的画面。

  六、谈启发

  1、回忆刚才学习的过程,看是否按“单元学习提示”的要求来学习。

  2、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拿自己跟山里的孩子比一比,想对山里的孩子说些什么?

  3、朗读诗:《山娃子》

  归来了,山娃子,

  带着一身的汗水、泥渍,

  带着一路的雨露、晚霞,

  归来了。

  大山是您童年的天地,

  山风、小溪、鸟儿,是您亲密的伙伴。

  蜿蜒的山道,

  是您梦的小径。

  沉甸甸的背篼,

  是您理想的翅膀。

  哦,山娃子,

  背篼里盛着一座大山,

  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6、《背篼》的老师教学反思

  《背篼》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语言很优美恬静,简练而富于情趣。文章选取一个农家小孩黄昏打柴归来时的情景,小孩与晚霞,小鸟,小溪,山风等为朋友,这样写使文章更加清新活泼,描绘出了一副和谐,耐人寻味的美丽画面。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因为是第一课时,所以我只强调在朗读中感悟。所以在教学时整体进行了两个轮回的朗读。一是教学生字新词时朗读,完成朗读目标的第一阶段:读通字词。二是找出表达“勤劳”的段落读一读,完成朗读目标的情感阶段。应该说整个教学思路比较清晰,重点解决字词的读法,写法和词义并加以拓展。重点指导朗读,读中感悟。通过优美语言的朗读欣赏,引导学生体会文字的温度,感受到小孩的勤劳。

  上完课后,我发现课中出现了很有问题。加上领导、老师们的指导评议,我认识更认识到了很多不足:

  1、蜻蜓点水,落实不到位。

  (1)字词的认识不到位。如:“篼”,没有强调它的`写法。

  (2)找形近字,,一两个即可。

  (3)学生朗读不够,朗读的形式不够多样,全体朗读一般不能放在初学课文时,一般在朗读到位时再进行。

  (4)点到的课文内容没有直接全部讲解,这样就造成了蜻蜓点水的情况。对于课文内容,不要全抓,重点部位要讲深点透,这样情感就容易通过朗读流露出来了。在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读出具体语境中词语的意思,语气。

  (5)学生读书时要带着要求去读书。

  2、口号式的表扬

  (1)有一个学生在造句时说:“小红积攒零花钱,交下学期的学费。”

  我就说要向小红学习。这样的“向某某学习”不必要,这样的表扬太苍白了。

  (2)有一学生在本节课中表现特别积极,平时的时候不发言的。因此我情不自禁地表扬他说:“周萌力同学今天表现特别好,以前从不发言积极的。”这样的表扬语表面上看起来在表扬他,其实是先在否定他。应该说:“周萌力同学今天表现特别棒,老师相信今后会更棒的。”

  3、没有给与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在找课文的重点句时,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可以先让他们默读,然后再说说重点句是哪句,并说说理由。

  4、一个精彩的结尾也是很重要的。

7、《背篼》教学反思

  《背篼》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语言很优美恬静,简练而富于情趣。文章选取一个农家小孩黄昏打柴归来时的情景,小孩与晚霞,小鸟,小溪,山风等为朋友,这样写使文章更加清新活泼,描绘出了一副和谐,耐人寻味的美丽画面。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因为是第一课时,所以我只强调在朗读中感悟。所以在教学时整体进行了两个轮回的朗读。一是教学生字新词时朗读,完成朗读目标的第一阶段:读通字词。二是找出表达“勤劳”的段落读一读,完成朗读目标的情感阶段。应该说整个教学思路比较清晰,重点解决字词的读法,写法和词义并加以拓展。重点指导朗读,读中感悟。通过优美语言的朗读欣赏,引导学生体会文字的温度,感受到小孩的勤劳。

  上完课后,我发现课中出现了很有问题。加上领导、老师们的指导评议,我认识更认识到了很多不足:

  1、蜻蜓点水,落实不到位。

  (1)字词的认识不到位。如:“篼”,没有强调它的写法。

  (2)找形近字,,一两个即可。

  (3)学生朗读不够,朗读的形式不够多样,全体朗读一般不能放在初学课文时,一般在朗读到位时再进行。

  (4)点到的课文内容没有直接全部讲解,这样就造成了蜻蜓点水的情况。对于课文内容,不要全抓,重点部位要讲深点透,这样情感就容易通过朗读流露出来了。在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读出具体语境中词语的意思,语气。

  (5)学生读书时要带着要求去读书。

  2、口号式的表扬

  (1)有一个学生在造句时说:“小红积攒零花钱,交下学期的'学费。”

  我就说要向小红学习。这样的“向某某学习”不必要,这样的表扬太苍白了。

  (2)有一学生在本节课中表现特别积极,平时的时候不发言的。因此我情不自禁地表扬他说:“周萌力同学今天表现特别好,以前从不发言积极的。”这样的表扬语表面上看起来在表扬他,其实是先在否定他。应该说:“周萌力同学今天表现特别棒,老师相信今后会更棒的。”

  3、 没有给与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在找课文的重点句时,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可以先让他们默读,然后再说说重点句是哪句,并说说理由。

  4、一个精彩的结尾也是很重要的。

8、《背篼》优秀教学反思

  《背篼》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语言很优美恬静,简练而富于情趣。文章选取一个农家小孩黄昏打柴归来时的情景,小孩与晚霞,小鸟,小溪,山风等为朋友,这样写使文章更加清新活泼,描绘出了一副和谐,耐人寻味的美丽画面。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因为是第一课时,所以我只强调在朗读中感悟。所以在教学时整体进行了两个轮回的朗读。一是教学生字新词时朗读,完成朗读目标的第一阶段:读通字词。二是找出表达“勤劳”的段落读一读,完成朗读目标的情感阶段。应该说整个教学思路比较清晰,重点解决字词的读法,写法和词义并加以拓展。重点指导朗读,读中感悟。通过优美语言的朗读欣赏,引导学生体会文字的温度,感受到小孩的勤劳。

  上完课后,我发现课中出现了很有问题。加上领导、老师们的指导评议,我认识更认识到了很多不足:

  1、蜻蜓点水,落实不到位。

  (1)字词的认识不到位。如:“篼”,没有强调它的写法。

  (2)找形近字,,一两个即可。

  (3)学生朗读不够,朗读的形式不够多样,全体朗读一般不能放在初学课文时,一般在朗读到位时再进行。

  (4)点到的课文内容没有直接全部讲解,这样就造成了蜻蜓点水的情况。对于课文内容,不要全抓,重点部位要讲深点透,这样情感就容易通过朗读流露出来了。在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读出具体语境中词语的意思,语气。

  (5)学生读书时要带着要求去读书。

  2、口号式的表扬

  (1)有一个学生在造句时说:“小红积攒零花钱,交下学期的学费。”

  我就说要向小红学习。这样的“向某某学习”不必要,这样的表扬太苍白了。

  (2)有一学生在本节课中表现特别积极,平时的.时候不发言的。因此我情不自禁地表扬他说:“周萌力同学今天表现特别好,以前从不发言积极的。”这样的表扬语表面上看起来在表扬他,其实是先在否定他。应该说:“周萌力同学今天表现特别棒,老师相信今后会更棒的。”

  3、 没有给与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在找课文的重点句时,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可以先让他们默读,然后再说说重点句是哪句,并说说理由。

  4、一个精彩的结尾也是很重要的。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