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五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

2023-07-16 09:30:11

  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五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

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五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

1、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五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

  目标

  ①使学生初步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5整除。②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③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及训练

  重 点

  重点 掌握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难点掌握能被2和5同时整除的数的特征。

  仪 器

  教具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创设情境

  1、请你说出整除、约数和倍数的含义。

  2、38970这个数能否被2整除?你是怎样判断的?

  师:要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可根据整除的含义进行判断,但比较慢,我们可以根据数的特征来进行判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探索研究

  1.学生动手操作。学习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1)写出2的倍数:

  ×2

  12

  24

  36

  48

  510

  612

  714

  816

  918

  1020

  ......

  (2)观察: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2的倍数,看他们有什么特征,如观察有困难,可作提示:看他们的个位有什么特征。

  (3)特征:让学生说出观察的特征。(板书在黑板上)

  (4)检验:让学生说出几个较大的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奇数和偶数。

  (1)翻开书第53页看“能被2整除的......”以及“注意”。

  (2)让学生举例分别说出几个奇数和偶数。

  (3)比较奇数和偶数个位的特征。(让学生填)

  ①偶数的个位上是:0、2、4、6、8、。

  ②奇数的个位上是:1、3、5、7、9、。

  3.小组合作学习---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1)要想研究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应该怎样做?

  (2)做法是:写出5的倍数观察这些倍数概括观察的特征进行检验。

  (3)让学生按这四点自己去体会并找出能被5整数的特征。

  三、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55页上面的“做一做”。

  学生按这个格式回答问题:

  能被2整除的数有:。

  (2)做练习十二的第1、3题。

  (3)做练习十二的第2题。

  (4)做练习十二的第4题。

  ①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的数”,这个数一定具有什么特征?为什么?

  ②再让学生去找并检验讨论的结论。

  ③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堂作业

  写出3个能被5整除的奇数和3个能被5整除的偶数。

2、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五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被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重点。

  难点: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是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一、复习准备

  谁能说一说整除的意义?什么叫做约数和倍数?

  板书:A÷B=整数(没有余数)

  自然数自然数

  倍数约数

  口答:

  15的约数有哪几个?(提示:15÷?)

  15的约数有1、3、15、5

  15的倍数有哪些?(提示:?÷15)

  15的倍数有:15、30、45、60...

  (3)20以内2的倍数有:()。

  (4)40以内5的倍数有:()。

  (3)“2、5的倍数”可以怎么求?

  出示两个图表,引导学生在()内填上2的倍数和5的倍数。

  二、导入新课

  “2、4、6、8、10...”这些数都能被2整除。“5、10、15、20...”这些数都能被5整除。它们都是“能被2、5整除的数”(板书)。

  谁能很快说出“50483”能否被2整除?能否被5整除?今天我们来研究“能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板书)。这是这节课要学的新知识。

  三、教学新知

  1、教师指图中能被2整除的数,问:你发现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归纳后,板书成:个位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2、教师指图中能被5整除的数,问:这些能被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归纳后,板书成: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3、练一练(投影)

  (1)下面哪些数能被2整除,为什么?

  28、46、75、81、102、450

  (2)下面哪些数能被5整除,为什么?

  26、40、52、65、90、105

  (3)把下面各数分别填在适当的'圈内。

  34、75、108、70、80、245、1049

  能被2整除的数能被5整除的数

  4、教师移动投影片成:

  问:大家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说出70和80同时能被2和5整除。(出示:“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

  问:同时能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再举例说明。板书:个位上是0的数,能同时被2、5整除。

  教师指着能被2整除的数,引导学生得出“偶数”、“奇数”的概念。

  5、练一练:

  (1)从21到30各数中:

  偶数有:()。

  奇数有:()。

  教师指出:“22、24、26、28、30”是连续的5个偶数;“21、23、25、27、29”是连续的5个奇数。

  (2)笔练:P37练一练中2、3题。

  6、引导学生讨论:

  (1)在自然数中有没有既不是偶数,也不是奇数的数?

  (2)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和偶数各是几?有没有最大的奇数和偶数?

  (3)在自然数中除1外,每个奇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每个偶数相邻的两个数又是什么数?

  五、教学总结

  问: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六、作业《作业本》。

  课后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通过情境的设计,环节的设计,语言的激励引导,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教材式题动态化,教学过程活动化,练习巩固游戏化,使学生时刻充满愉悦的心情,积极地去探索、发现,逐步地去感知新知,领悟新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目的。

3、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五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求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重点。

  难点: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是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请学生分别说出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如电话号码、牌照号码、人数、钱数等。教师选择其中几个板书,如:7234698、6403105、3210、734、5816、72等。

  2、说说这些数中哪些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

  学生回答后再问:你是怎么判断的?(根据个位上的数字判断)

  3、问:如果要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请说说你自己的想法。

  (如果学生提出看个位上的数,就马上组织讨论。如果学生不提出这个观点,教师可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是不是也只要看它个位上的数就行了?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

  小组讨论要求:

  (1)小组中每个同学自己报几个能被3整除的数,供大家观察讨论。

  (2)仔细观察,探求规律。

  (3)各抒已见,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或补充自己的想法。

  4、全班学生交流,最后得出结论: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不能看个位上的数。

  5、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二、动手实验,探索规律。

  1、分类。

  (1)请学生先在卡片“()4”中一个数字,使其成为两位数,再将这些数按能否被3整除进行分类。

  能被3整除的数不能被3整除的数

  235484143444647494

  (2)分小组验证学生分类是否正确。

  2、实验。

  (1)实验(1)

  A、将上面各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得到一个新的数。

  教学过程

  备注

  424548414344464749

  B、通过观察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同桌交流)

  (能被3整除的数,交换数位上的数字的位置,得到的数也能被3整除;不能被3整除的数,交换数位上的数字的位置,得到的数也不能被3整除。)

  C、思考: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跟数字所在的位置有没有关系呢?(没有)那和什么有关系呢?

  (2)实验(2)

  A、将组成各组数的几个数字分别相加,看看会发现什么?

  2+4=64+5=912578101113

  B、学生计算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能被3整除的数,它们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也能被3整除;不能被3整除的数,它们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也不能被3整除。)

  思考: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吗?(初步得出结论,并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

  3、验证。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3根小棒摆数,一根小棒在个位表示一个1,摆在十位表示一个10,请你任意摆出一个两位数(如12、21、30),再摆出一个任意的三位数(如111、120、102、201、300),观擦一下,你发现摆出的'数有什么特点?

  先请同学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发现(用3根小棒摆的任意两位数、三位数都能被3整除),再讨论3是这些数的什么?(实际上是这些数各位数字的和)那刚才的那句话也可以怎么说?(得出:只要一个数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这个书就能被3整除)

  (2)游戏:用6根小棒或9根小棒在一分钟内摆出几个山三位数(同桌合作,边摆边作好记录),观察记录下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用6根小棒摆出的任意三位数都能被3整除)那么两位数呢?四位书呢?为什么?(得出:只要一个数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6或9,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4、总结: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实验和游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来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再对照课本加深记忆。

  三、应用规律,巩固知识

  1、基本练习。

  (1)判断,下面哪些数能被3整除。(课本上练一练第1题)

  45517890111201

  学生先独立判断,再交流是怎样判断的。

  (2)同桌间互说三个能被3整除的数。

  2、发展练习。

  (1)在下面每个数中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有约数3。“()”里有几种填法?(课本上练一练第2题)

  23()51()27346()58()0

  教学过程

  备注

  (2)你能迅速判断出下面的数能否被3整除吗?

  396399817263312874219

  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即先把数字3、6、9划掉,再把凑成是3的倍数的数字划掉,最后把剩下的各位数加起来看能否被3整除。

  (3)课本上练一练第4题。

  四、课堂小结

  1、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你还想研究什么?

  2、你有什么疑问?谁能帮他解决?

  五、作业《作业本》

  课后反思:

  “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现实,这节课我设计这么情境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回小老师,由你们任意选一个自然数,考考老师:它能被2或3或5整除吗?看看哪位同学能考倒老师。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数都难不倒老师,心里头觉得老师太了不起、太神奇了。看到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来了,这时老师一语道破:同学们,不是老师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掌握了有关数学的规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规律,好不好?让学生也来当一回小老师,这事很新鲜。本案例的“新”就充分体现在这里。正是这幕别出心裁的“考老师”情境,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激起了学生急于想探索数学规律的强烈欲望。

4、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五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综合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综合运用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知识。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一、基本练习

  1、口答: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能被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怎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

  2、出示第1题。

  (1)学生做在р39上,并指名板演。

  (2)反馈: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3)这些数中,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数有约数2?为什么?

  (4)口答:“55、70、135、1110”都能被5整除,又可以说(),还可以说()。

  3、出示:

  (1)下面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

  367580135180204

  A、“哪些数是2的.倍数?”这个问题,也就是问什么?(哪些数能被2整除)

  B、学生练习后反馈,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下面哪些数有约数2?哪些数有约数5?哪些书有约数3?

  549624060510954050

  4、学生练习本第3题,练后反馈纠正。

  二、综合练习

  1、出示书р40的第4题。

  (1)审题:“排成的三位数要求有约数2和5”这怎样理解?“排成的三位数要求是3和5的倍数?”是什么意思?

  (2)学生练习后逐题反馈,问: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讨论:下列数必定有什么特征?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能同时被2、3整除的数。能同时3、5整除的数。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数。

  三、探索练习

  1、学生默看书上的思考题。

  2、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填空:

  能被4整除的有:()()()

  ()()()

  ()()()

  能被25整除的有:()()()

  ()()()

  3、教师引导:“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看个位上;”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看各个数位的数的和。现在要认识能被4或25整除的数的特征,能不能从个位上出现?能不能从各位上数的和中去发现?那么怎样去找被4、25整除的数的特征呢?(还可以把三位数、四位数改写成整百数加两位数的形式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同桌讨论。)

  4、归纳: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整除。末两位是00、25、50、75的数,就能被25整除。

  四、教学总结

  今天,我们运用”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进行了各种形式的练习;而且还自己动脑筋,发现了“能被4、25整除数的特征。”

  五、作业《作业本》

  课后反思:

  引导学生面对问题,学会探究、学会思考,突破思维的定势,不受条条框框地约束,不迷信书本和权威。本节课。练习课不是让教师讲却引导学生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开拓创新,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达到鼓励、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只有当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他才能面对问题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真正参与课堂的学习。

5、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五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下列哪些数能被2或5整除?

  34、125、300、41、16

  2、下列哪些数能被3整除?

  34、83、65、120、321

  3、考老师,学生报数,教师判断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验证。

  4、导入新课。

  二、探究规律概括特征

  师:前面我们发现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请你猜测一下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学生猜测,教师举例学生验证,引发认知冲突。)感知能否被3整除与数的个位无关。

  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到底是怎样的?你想怎样去探究?(有前一课的基础,估计大都数会选用百数表)

  (1)学生操作:

  在百数表中圈出能被3整除的数。也可以使用集合圈(如课本)。

  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6474849

  5051525354......

  (2)寻找规律:

  师:你有没有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规律?可以小组讨论讨论。

  (3)交流总结:

  师:同桌之间或前后组成四人小组,互相把自己发现的.规律说一说。并讨论一下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会有什么特征?

  集体交流

  当学生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斜着排成一列,就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观察,发现一列中的每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相同,这个和都能被3整除。

  概括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的数,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在自主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先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排列模型,再通过深入观察,并辅以讨论、交流,去自主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经历“再创造”数学的过程,体验发现的乐趣。

  (4)教师讲解:

  所以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只要看它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不能被3整除。

  (5)练习巩固:

  ①、阅读课本。

  ②完成第47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判断,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全班口答交流。

  通过阅读和练习,整理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的知识;第二题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分层施教。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八5(下面哪些数能被3整除?)

  2、练习八6各有几种填法?

  3、下面哪些数有约数2,哪些数有约数3?(找出其中6的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26、48、65、267、432、753、2140

  4、你想用今天的知识写一些数吗?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探讨什么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1、练习八7

  2、借助百数表自主探究能被4、9、等数整除的数的特征或排列模型。

  “能被2、5、3整除的数”是第十册教材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学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而其中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比较隐蔽,原教材中是以验证性操作为主。为了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落实新课程理念,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设计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引导,促进学生形成一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2、注重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的培养。

  3、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探究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模型思想,并以此来强化表象,促进概念的形成。

6、五年级数学《能被2、3整除的数》教学反思

  先从旧知识的连接点,为2、5、3整除的数算理打好知识基础。再通过举例观察、思考、研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并研究其算理。在研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基础上来研究能被5整除的数,放手让学生说。发现10、2、5之间的关系,迁移到100、25、4;1000、125、8……,掌握一类发现数的特征的方法。最后,分析不能通过个位上的数字来判断一个整数能不能被3整整出的原因,深化算理的理解。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过程去感悟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最后解释这种方法的根源——10除以3余1,100除以3余1,1000、10000这样的数除以3都余1。为迁移提供基础。

  (1)抓住知识结构。

  整除是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整数a除以整数b(b不等于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整除的问题就可以归结为余数问题,并且正处的很多性质都可以用除法与减法的关系来解释。根据能被10整除的数的特征,只看个位。2和5是10的约数,十位和十位以前的数都表示几个十,这些数除以2或5都没有余数,所以就不用去考虑了,只考虑个位上的数能不能被2或5整除。还发现因为10=2×5,所以判断一个整数能不能被2和5整除的方法与判断一个整数能不能被10整除的方法相同。由此可以迁移到100=25×4,所以判断一个整数能不能被4和25整除的方法与判断一个整数能不能被100整除的方法相同都是看后两位。同样由1000=125×8可以想到能被125和8整除的数的特征。根据10÷3=3……1、100÷3=33……1、1000÷3=333……1;……所以,几个十除以3就与几个一,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字;几个百除以3就余继各异,也就是百位上的数字。……,所以可以通过把各个数位上数字相加的和能不能被3整除来判断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同样,10÷9=1……1、100÷9=11……1、1000÷9=111……1、……可以得出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样还可以发现能被99、33、11、999、111、333……整除的数的特征。

  知识结构的形成,使学生能够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抓住知识结构中的核心概念,这样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个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过程。另外,通过知识的整理,使学生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关系(这往往是创新的基础),最终通过图表等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抓知识的本质,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数学课学习的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本节课注重探究知识的根源研究,弄清现象后的本质,不但总结了判断一个整数能不能被2、5、3整除的数的方法。掌握总结数的特征的方法,用10、100、1000这样的数除以要研究的数,看余数有没有规律,如果有规律,如果有规律在进行具体研究,总结规律。因此,研究知识时,要深入探究,了解知识的本质,做到“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7、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在学生已学过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比较困难,容易受原来思维定势的影响。需要教师适时加以引导。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采取这样的教学形式:

  一、根据学生好奇的特点,以奇引趣,促使学生乐学。

  课一开始,教师请学生报数,老师迅速判断出它能否被3整除,学生对老师的判断半信半疑,也被老师料事如神的本领所折服,大脑中便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这样快地判断出来”的疑问,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迫切想知道这种判断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角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容易受以前学过知识影响,马上说出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而这个发现不攻自破,学生会马上列举出13、26、49等好多这类数不符合该发现。学生此时感觉问题不是这么简单,老师适时引导:你们能不能从其他角度想一想、试一试,到底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被老师的启发所感染,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之中去。

  三、鼓励学生,放飞自己的思维,会有异想不到的收获。

  在学生已经总结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规律时,我让学生再想一想,看有没有更好的途径,能快速判断一个比较大的数能否被3整除,因为老师判断的都是较大的数,为什么速度那样快呢?一定有更快的办法。经过一番实践,新的方法很快问世:可以先去掉3的倍数,再加其它的数字,看和能否被3整除;或在加的过程中,加出3的倍数就把该数扔掉,再继续加,看最后结果能否被3整除。没想到孩子们愿意做的事,你给他们充足空间,会收到异想不到的收获。

  四、和学生和睦相处,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师生配合密切,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学生无拘无束,他们可以任意地想,尽情地说,思维不受任何羁绊,能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课的一开始,到探讨规律,到练习发展,师生配合得恰到好处。

8、《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进行的。由于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即可;而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则要看这个数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能否被3整除,与前面的有所不同,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它,还是有难度的。可以说是一个难点。本节课教学时,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激趣、育智

  上课开始,将学号引入课堂,不仅营造了一个轻松、快乐、融洽的课堂氛围,也增强了学生注意听讲、认真学习的动力。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即为知识的同化和异化。通过引入学号、任意摆数,结合了学习和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按照他们喜欢的方式学习知识。本节课通过操作、观察、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二、猜想、合作探究

  小学生受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的影响,猜想和推测更具有偶然性和随意性。学生猜想“失败”,需要教师从感情上予以关注,更重要的是师生互动走出误区,帮助学生利用现实情境“做”数学。本课在学生猜想未果的情况下,教师利用两组由相同数字所组成的不同的三位数,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终于找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性与灵活性。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在本课中,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成果。同时,练习的开放设计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分析、概括、协作能力。

9、3的倍数的特征五年级数学下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学生一般想不到从“各位上数的和”去研究。上课开始先让学生回顾旧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们发现都只要看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就行了,于是很顺利地设下了陷阱:“同学们,那猜猜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猜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猜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受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有学生很自然猜测到“个位上是0,3,6,9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还有学生猜测“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3,6,9一定是3的倍数”,能想到这点应该说是了不起的。本课到这里都很顺利,因为完全在我的预设之中。

  下面进入验证环节,先让学生判断自己的学号是不是3的倍数,再在这些学号中挑出个位上是0,3,6,9的数,通过交流,学生发现这些数不一定是3的倍数。学生初步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与2和5的倍数不同,不表现在数的个位上,那3的'倍数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于是进入到动手操作环节。在此基础上,抽象成各位上数的和,是理解3的倍数特征的关键。

  “试一试”是数学的第三步,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各位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利用反例进一步证实3的倍数的特征,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随后设计了一系列习题,使学生得到巩固提高。

10、《3的倍数的特征》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2和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因为2和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决定在这节课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猜想——观察——再观察——动手试验的过程中,概括归纳出3的倍数特征。

  但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按照我想的思路去进行,一个学生在我没有预想的前提下说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所以我准备让四人小组去合作交流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也没有进行。只是让学生两人去再说一说刚才那个学生的发现,加以理解,巩固。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觉以下方面做得不好。

  1、备课不充分。自己在备课时没有好好的去备学生,没有做好多方面的预设;

  2、在观察百数表到后面总结3的倍数特征时,都应放手让孩子们多说,说透,这样更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老师不要着急,学生能说出的尽量让学生说,多放手,相信学生。

11、五年级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1.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利用学生刚学完“2、5的倍数的特征”产生的负迁移,直接抛出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解决“3的倍数特征”的问题,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本案例中,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猜测、否定、反思、观察、讨论,大部分学生渐渐进入了探究者的'角色。

  2.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在上面案例中,教师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紧紧围绕“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这个问题来开展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并不断组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逐步发现、归纳规律、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分析、概括、验证、判断等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