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一等奖
1、五年级数学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一等奖
学习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11页练习三的第3~6题)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方法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324 153 345 2460 986 756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
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
3×1=3 3×2=6 3×3=9
3×4=123×5=15 3×6=18
3×7=213×8=24 3×9=27
3×10=30……
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
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
12→21 15→5118→81 24→42 27→72
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
(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
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
21054 216 129 9231 9876
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
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
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4025003 1272 2967
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
143545100 332 876 74 88
①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
②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提示:①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数字一定是0)
②接着再考虑什么?(最小三位数是100)
③最后考虑又是3的倍数。(120)
【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4、6、7、8、9、10、11题。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第2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作业设计】
学习目标, 教学方法, 数学, 教师, 能力。
2、五年级数学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一等奖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节课导入部分通过学生熟悉的OK的手势,引出数字3,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在探究新知部分,首先让学生回顾2、5的倍数的特征,之后猜一猜3的倍数的特征。其次,让学生在百数表中用自己喜欢的同种符号标出3的倍数,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在此基础上让大家仔细观察找出来的数,小组之间讨论,看看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找出特征,进而进行验证,得出正确结论。最后出示20xx年奥运会的信息,让学生从中提取出数,并判断这些数是不是3的倍数,同时说出判断依据。在课堂巩固部分,通过游戏,填一填,判断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分享与小结部分,让学生自己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巩固所学知识,最后布置课后作业。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与倍数、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找因数、找质数等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在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根据2,5的倍数特征来猜一猜,说一说3的倍数的特征,接着出示百数表,让学生在百数表中标出是3的倍数的数,进而观察百数表并找出规律,在智慧老人的提示下,让学生再次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验证并总结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数学思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的引导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探究本节课的知识。本节课以2、5的倍数特征的学习为起点,让学生通过简单总结,提出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和验证中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猜想—探索”,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运用这一特征作出正确的判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
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发现过程。
5.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这个手势大家都见过吗?
生:……
师:看到OK这个手势,你能想到我们数学中的哪个数字呢?
生:3。
师:很好,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
3的倍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OK这一手势着手,引出数字3,进而引出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探究新知
1.回顾2、5的倍数的特征。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 大家还记得吗?
生1: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生2: 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生3: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2,5的倍数的特征,为本节课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埋下伏笔。
2.猜一猜,说一说
师:看来大家都记得很清楚,那现在我们来猜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同桌之间讨论讨论。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讨论)
师:都讨论好了吗?谁来把你们猜想的结果给大家说说?
生:……(学生汇报)
师:很好,大家猜出了这么多的结果,那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我们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已有的倍数的特征的知识,去猜一猜3的倍数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找一找
师:接下来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百数表,请你在百数表中用自己喜欢的同种符号标出是3的倍数的数,听明白了吗?现在开始。
(学生独立完成)
师:标完的同学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好,看大家都标完了,谁愿意把你标注的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呢?
生:(学生上台分享,其余同学认真听,看他标的和你标的是不是一样的?)
师:他找的对不对?
生:对。
师:大家都找对了吗?
生:......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百数表中的3的倍数,想一想:3的倍数特征还能不能只看个位或十位去发现规律?
生:不能。
师:那现在四人小组之间讨论讨论,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小组讨论)
师:都讨论好了吗?谁来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给大家分享一下呢?
生: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师板书)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先找一找3的倍数,再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初步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验证3的倍数的特征
师:是这样的吗?有了猜想就要验证对不对?
生:对。
师:现在请大家任意找出一个3的倍数,验证一下刚刚我们的猜想对不对?
生:生独立验证,指名回答。
师:有没有不符合这个特征的?
生:没有。
师:看来我们发现的特征是正确的,这个“?”就可以擦掉了。现在,大家把3的倍数的特征齐读3遍。
3的倍数的特征是:如果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猜一猜和验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时,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规律,并进行验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对3的倍数特征的理解,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知识应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20xx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里约热内卢举行,谁来给我们读一读这条信息。
师:从这些信息中你能找出我们数学中的哪些数?
生:20xx,31……
师:请大家判断一下,这些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说明原因。
(学生判断)
生:20xx是,31不是……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2+0+1+6=9是3的倍数,3+1=4不是……
师:20xx÷3=672 确实是3的倍数。
31÷3=10…1 不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
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课堂巩固
1.学生游戏,利用特征找3的倍数。
利用手中的数字卡片组成一个数,让其他同学判断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说明原因。
2.填一填
把下列数按要求填入圈内。
53,87,453,65,80,95,53,128,71,90
2的倍数 5的倍数 3的倍数
同时是2和5的倍数:( )
同时是2和3的倍数:( )
同时是2、3、5的倍数:( )
3.小法官判对错。
(1)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
(2)奇数都不是3的倍数。( )
(3)同时是2、5、3的倍数的数,一定是偶数。( )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四、课堂小结,收获
同学们,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和同学分享一下。
【学生自主发言,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课本第34页:“练一练”1-6题。
六、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6.教学评价设计评价内容:
1、学生对3的倍数特征的猜想与验证。
2、小组合作,汇报特征。
3、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学生的课堂表现。
评价方法:鼓励性语言。
3、五年级数学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 3、l 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
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
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
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
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9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4、五年级数学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 3、l 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
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
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
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
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9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5、五年级数学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看微视频,能掌握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概念。
2、能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观看微视频过程中,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微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请来一位新老师来给大家上课。
二、新课教学
1、播放微视频。
(1)2、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6……
6的倍数有:6、12、18、24、28、32、36……
(2)你发现了什么?
(3)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4)想一想,两个数有没有最大公倍数?
(5)例2: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学生思考方法)你们都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学生先尝试独立思考,用列举法先独立完成,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微视频介绍筛选法。
(6)小组合作完成后做一做,发现规律,总结方法。
2、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最小公倍数),你学会了有关公倍数的哪些内容?
小组内交流,说一说。
汇报结果: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互质关系,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倍数关系,最小公倍数是较大一个数。(板书)
三、课堂练习
1、填一填。
2、找一找。
3、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口答)
4、教材练习十七第1题。
5、练习十七第7题。
6、练习十七第2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十七第5题。
六、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成互质关系,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最小公倍数是较大一个数。
6、五年级数学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是在第一次教学之后,学校组织县级教学能手选拨赛时候第二次上,可以说是“一课两上”。我在第二次备课时完全从另一个角度来处理教材,收获颇丰。下面我就本节课前后两次上课反思如下:
第一次上课我是让学生圈出100以内3的倍数,去观察3的倍数的特征,由此总结出3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实际应用,巩固练习。效果一般。而第二次上课时我是这样做的: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产生认知冲突,在学习2、5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猜测是不是3的倍数的`特征也要去看数的个位呢,进而产生新的探索欲望,让后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的特征,接着借助学生熟悉的计数器进行两个实验,实验一:验证3的倍数的特诊,实验二:验证不是3的倍数的的数的特征。最后实践应用,课堂检测。
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对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在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反思、归纳的数学活动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数学经验,也有助于创造性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精神,注重设计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培养,个性才能充分发展。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我觉得在每个环节的过渡上要做的更加自然、一气呵成会更好。由于本节课按照赛教要求只有30分钟,时间的把握做的还不够恰到好处。总之,教无定法,学海无涯,需要我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大力提高教学质量。
7、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是五下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中一个知识点,是在学生已认识倍数和因数、2和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从数的表面的特点就可以很容易看出——根据个位数的特点就可以判断出来。但是3的倍数的特征却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在《3的倍数的特征》的开始阶段我复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之后就让学生猜一猜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特征的问题中, 得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后被学生补充到“个位上是0—9的`任何一个数字都有可能是3的倍数,”其特征不明显,也就是说3的倍数和一个数的个位数没有关系,因此要从另外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
在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接着提供给每位学生一张百数表,让他们圈出所有3的倍数,抛出问题:把 3 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3的倍数特征 。学生在经历了猜测、分析、判断、验证、概括、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后感悟和理解了3的倍数的特征,引导学生真正发现: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不是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一定不是3的倍数。从而,使学生明确3的倍数的特征,然后进行练习与拓展。这样的探究学习比我们老师直接教给他们答案要扎实许多,之后的知识应用学生就相应比较灵活和自如,效果较好。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觉最大的缺憾之处在最后的拓展练习上,由于自己事先练习下水没有做足,所以误导了学生。题目如下:“从3、0、4、5这四个数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以下条件:1、是3的倍数。2、同时是2和3的倍数。3、同时是3和5的倍数。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学生问要写几个时,我回答如果数量很多至少写3个。呵呵,其实此题不需要如此考虑,因为它们的数量都有限。
希望以后自己的教学会更扎实起来。
8、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小学生在理解概念时,往往难度较大。我就出示投影片,利用练习启发学生:从刚才找4的6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然后汇报。教师出示图表示,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数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让学生明确: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时,主要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学会用一般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通过研究最小公倍数计算方法的算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列举法探索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及时巩固练习,有层次,有趣味。
学生做全堂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还学到了哪些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学会归纳总结。
9、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这一堂课下来总体感觉学生讲得不错,各环节也安排得井然有序,首先是汇报教材基本的知识点,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接下来利用典型例题让学生充分展示不同的解题思路,进一步巩固相关概念; 最后集体完成相应练习,交流一堂课的收获。学生在认真思考,该讲的也讲完了,但仔细思考后发现在以下几方面还可以进一步的完善:
一、 小组汇报与个人汇报有效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汇报积极性
本堂课没有发挥小组的优势,每个学生都是代表自己一个人在讲台上展示,以至于整堂课下来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到了课堂的思考中来,课堂显得有些压抑。在汇报时还是应结合小组的优势,让每个上前分享的`学生都代表着小组的荣誉与责任,这样能使接受有困难的同学敢于出来发言,因为,即使说错了,还有组长在后面帮助他呢。
二、 预设充分,有效点评,及时把握住课堂的生成
在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上,学生想到了很多有意思的方法,课堂上生成不少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就是不能很好的用语言去把它描述出来。这时因我课前预设不充分,当时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既没有很好倾听学生的想法,在总结时也没有作出有效的点评,没有使问题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还耽误了不少时间。这种情况主要应该是老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站在学生的思维上去思考问题,也就是预设不充分,所以在以后备课时光有导学稿还不行,老师应更多的去备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到各种情况,这样的话不管课堂出现什么情况,教师都能从容面对。至此,我又总结出一条很可贵的经验:在实施三环节教学中,不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必须正确、有深度地把握教材,必须充分地备学生!
三、分层设计自学结果检测,培养尖子生
课后级经过与老师的交流,发现整堂课学生缺少静下来练习的时间,而且练习设计上还可以进一步改进。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既要有大家都必需过关的基础性练习,又要有针对尖子生设计的培优性练习,而且最好是以小条的形式,只有基础练习都过关了才可以将小条发下去,我想这给我以后上练习课指出了一个很好的改进方向。
四、充分利用老师的语言艺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让学们说变成学生想说,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经过评课,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感触。通过这课堂我们发现当你让学生说的时候,学生是处于被动的回答状态,而当你说我有困惑需要帮忙的时候,这时学生就不是回答而是一种教师的身份来进行问题的交流与分享,他们这时往往更容易站出来发言。所以我总结为,作为老师一定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通过自己的语言不动声色的去引导课堂,正如有的老师在评课时说的那样,当想问学生求最小公倍数还有没有其它方法时,不是去问,最好是自言自语“噢,原来这是列举法,是不是只有列举法呢!?”学生在课前自学时已经找到了多种方法,听老师这么一说,肯定会急于上来展示自己的方法,这就很自然地达到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目的。
10、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
有关数论的这部分知识是传统教学内容,但教材在传承以往优秀做法的同时也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无论是从宏观方面——内容的划分,还是从微观方面——具体内容的设计上都独具匠心。因此,在教学中,我有两点最深的体会:研读教材,走进去;活用教材,走出来。《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通过除法算式来引出整除的概念,每个除法算式对应着一对有整除关系的数,如a÷b=n表示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而现在的人教版教材中没有用数学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利用一个简单的实物图引出一个乘法算式,通过这个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这样编排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是揭示两个整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在课前谈话中我利用一个脑筋急转弯,捕捉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材上,探究因数这部分的'例题比较少,只有一个:找18的因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重组教材,先让学生根据乘法算式“一对对”地找出15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探究18的因数。通过“质疑”:有什么办法能保证既找全又不遗漏呢?让学生思考并发现: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对对的找因数,能既找全又不遗漏。进而又借助体态语言——打手势,让学生说出30和36的因数,达到了巩固练习的目的。又明确了像36当两个因数相等时,只写其中的一个6。这样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在编排上虽然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但这部分内容学生毕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本来计划因数与倍数(12-14页)一节课讲完,实际操作一节课只能揭示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12-13页)。下课后,与 成老师交流,她与我有同感。可从各种资料上看了许多教学设计,都是在一节课讲3页,我想,新内容概念多,一节课讲完,学生确实吃不消。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打好前面的知识基础,第二课时讲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以及一个数的倍数特征自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并且还有充足的时间对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和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倍数特征进行对比,从而强化所学知识。
所以我认为,课堂容量大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缺少当堂反馈的时间,过大的容量使学生学的不够深入。我们教师总是想在一节课中让学生掌握尽量多的知识,其实这样反而会减少学生的思考时间,也使老师无法照顾差生,知道差生接受的程度,今后要多思考怎样合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