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课堂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2023-07-31 18:12:12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课堂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课堂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1、一年级数学《加减法》课堂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计算。

  2、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整理。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这堂课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写一写我们学过的算式。看谁写得又快又多。

  二、10以内加减算式的整理

  1、让学生尝试写出10以内的有关加法算式。

  2、小组交流:列出的.有算式。

  3、试着进行加法表的整理。

  怎么整理?按照得数是10、9、8、7、6、5、4、3、2、1、0进行整理、归纳。(放手让学生小组间合作交流,共同完成。)

  每组发给一张表格,完成表格。

  4、小组推荐一人进行汇报。

  5、继续讨论:

  根据小组间填的表格进行讨论:

  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汇报讨论学习情况?

  三、10以内的减法算式的整理

  1、看61页上面的图,仔细观察: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

  2、弄清题意,说一说应怎样整理减法算式。

  3、小组交流。

  4、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5、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从表中可以发现哪些规律。

  6、小组汇报。

  四、回顾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说一说:

  我学会了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____________,你呢?

  五、作业:完成黑板抄题

2、一年级数学《加减法》课堂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和是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四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3.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操作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难点:正确操作10以内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学具,用学具摆出10以内数

  1、认识方格学具:

  请同学们打开学具盒,看一下学具盒里的卡片尺有几种颜色,长短一样吗?卡片尺上的竖线把卡片尺分成了什么样子?(方格、或方块样子)

  2、用方格学具摆10以内数:

  (1)找出有3个方格的卡片,它是什么颜色的?找出5个方格的卡片,它是什么颜色的?再分别找出有1、2、4个方格的卡片,把这5个方格卡片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起来,并下边对齐竖放在桌面上。

  (2)找出红色6个方格卡片,这个卡片与前5个卡片有什么最大不同?(双层,能抽拉长短)把它抽成7个方格,再改抽成9个方格、10个方格。

  (3)看一看学具盒中的卡片哪几个还有这种功能?把它们都找出来。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4)把白色的双层卡片抽成7个方格、绿色抽成8个方格、黄色抽成9个方格、红色抽成10个方格,桔红色的抽成6个方格,并按顺序排在5个方格卡片后面。

  二、操作10以内数的加减法:

  1、认识加法操作:

  (1)请同学们先拿出5个方格卡片,再找出3个方格卡片。然后把5个和3个拼接在一起,看看它与哪条方格数的卡片同样长?

  (2)5个方格与3个方格合并拼接后,与有8个方格数的卡片同样长,我们就说5加3等于8。

  记作:5 + 3 = 8读作:5加3等于8。

  (3)根据上面的例子同学们你会用方格卡片操作7 + 2 、 4 + 6 、1 + 8吗?试试看。

  (4)巩固练习

  操作计算3 + 4 = 6 + 3 =8 + 2 = 4 + 5 =

  2 、认识减法操作

  (1)请同学们拿出7个方格的卡片,从中去掉3个方格,看还剩几个?

  (大家讨论)怎样去掉?(方法:1、划去法2、用手或纸遮盖法3、用3个方格卡片反盖)

  (2)从7个方格中去掉3个方格的操作叫做减法操作,把它用式子表示就是:

  7-3 = 4读作:7减3等于4。

  (3)同学们根据7-3 = 4的操作你会用方格卡片操作6-2 、9-5 、10-4吗?(请同学们用方法3分别操作出结果,并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4)巩固练习

  操作计算6-4 =? 9-6 = ?? 8-5 = 10-8 =

  三、课堂综合练习

  1、看一看:哪两条卡片尺拼起来和有8个方格的卡片尺同样长?有几种不同拼法?

  2、自主操作计算:7 + 2 、7-2 、4 + 6 、 9-5

  5 + 4 、 7-5 、7 + 3 、10-6

  四、本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图自己学会了10的加减法,通过讨论学会了不同的计算方法,说明大家很聪明,回家后请你在生活中也找一找有关10的加减法。

3、一年级数学《加减法》课堂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一、口算竞赛,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首先我们进行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口算卡片,划线的题自己是怎样想的。)

  60+30 50+8 16+3 30+40 13+5 18-6 80-20 12+5

  2、激情导入:通过口算,老师发现大家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特别棒,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相信你们一定会表现得更出色。老师这儿有许多漂亮的标志,要奖励给大家呢!)

  二、观察信息图,提出问题。

  1、孩子们,全运会快到了, 学校号召大家进行绿色环保活动,来迎接全运会的到来。你们看,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2页,仔细观察,你发现了有关这些内容的哪些数学信息? (生答,师电脑出示:已经挂了26个牌子,还剩3个没挂。 已经浇了23棵花,还剩20棵没浇。)

  2、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屏幕上的这些信息,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考考大家吗?(生答)

  大家真会动脑筋,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孩子们,你想自己动手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吗?(电脑出示:“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一共要浇多少棵花?”若有生提出其它问题,如:减法问题,放入问题口袋中。)

  三、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红点1(两位数加一位数)

  1、找信息:那么,要解决 “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指生答,齐读)

  2、列算式: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列出算式吗?大家同意吗?(板书26+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说师用磁性教具演示。)真会解决问题,谁能边说边演示一下?比一比,看谁听得最认真。那“一共要浇多少棵花?”谁能列出算式?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对表现好的同学及时进行奖励。)

  3、算得数:

  ⑴大家真了不起,自己列出了算式。现在,你想知道“26+3”怎样计算吗?自己动脑想一想,借助你面前的小棒摆一摆,然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认真组织,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⑵组织全班研讨: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交流一下?(2、3个同学,边说边用教具演示,重点说明:26+3一式中,3为什么和6相加。)(师选择性板书,对表现好的同学及时进行奖励。)

  4、灵活选择算法。

  ⑴练习:你们真聪明,用不同方法计算出了“26+3”。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口算几道题好吗?(出示:23+2= 51+8= 53+3= 62+7= )

  ⑵交流计算方法,指导灵活选择算法:23+2、53+3用数的方法比较简便,而51+8、62+7要先把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再加几个十,比较简便。

  ⑶小结:这位同学能够自己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在以后的计算中,我们要向他学习,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

  (二)红点2(两位数加整十数)

  孩子们,刚才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学具,自主探究,明白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大家有信心一鼓作气探究“23+20=”的口算方法吗?

  1、先自己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拨一拨,然后同位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看谁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注意鼓励学生动手用学具摆一摆或在计数器上动手拨一拨计算过程。)

  2、交流:谁想上台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边说边演示)大家同意吗?你能说说为什么先用“20+20”吗?(强调:20中的2表示两个十,所以要和23中的2个十相加) 。谁有不同算法? (根据学生回答择优板书计算方法。)

  3、练习:大家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口算两道题,好吗?(电脑出示:35+60= 57+20= )

  请听好要求,先自己口算,再同位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有困难的同位互相教一教。

  4、指生交流方法。

  (三)对比练习,抽取规律。

  1、大家表现得太棒了!小猪欢欢看大家这么聪明,又给大家带来了几道题,你想开动小脑筋,挑战一下吗?(电脑)(你们可以口算,有困难也可以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21+6 5+42 21+60 50+42

  2、指生说答案。

  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4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若有困难,指导先竖看,再横看,重点让学生说计算方法。)

  4、(对表现好的同学及时进行奖励。)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谁再来说一说?。

  5、小结:

  刚才才我们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你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这个方法吗?(根据回答,板书:个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应用这条规律,我们可以在计算时做到又对又快,大家想试一试吗?

  四、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拿出作业纸,自主选择作业纸上的题目进行练习,(作业兼顾各类学生,第1题口算题,第2题选做题。)一会儿我们要按书写质量和做题正确率进行评价。

  2、对照屏幕同位互批,小组评价。

  五、总结全课,反思体验

  1、谈收获,评价自己表现。

  同学们,一节课的时间就要结束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真棒,除了学会的知识,大家能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吗?引导学生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同位互助等方面评价自己表现。)

  2、小结:评价得真好,老师真为有你们骄傲。孩子们,这节数学课结束了,可是保护环境的任务并没有结束。让我们携手,把祖国建设成美丽的绿色家园,来迎接全运会到来,好吗?

4、一年级数学《加减法》课堂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内容,课题是《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认识以及掌握了5以内数的加减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了解数的顺序。

  2.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

  3.通过在数学活动中的观察、思考、讨论、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推理应用能力。

  三、重、难点:

  1.重点:理解0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

  2.难点: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四、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策略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选择了“谈话法、观察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进程的不断进行,我采用了“数学课件、直尺图、”等直观教具。学法可归纳为: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二)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五、教具、学具及媒体的使用

  课件、盒、糖

  六、教学过程

  (一)活动中认识0──关于0的含义和书写

  1.揭示0的第一层含义:0表示没有

  (1)看一看、想一想

  师:小猴子可喜欢吃桃子了,今天,它发现了一盘桃子,可高兴了!快看看盘子里有几个桃子?(2个)用数字几表示呢?

  小猴子口渴了很快吃掉了一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了?用数字几表示呢?(1个)

  小猴子太渴了,不一会就把剩下的一个也吃光了,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一个桃子也没有,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亲切、自然,由学生感兴趣的猴子吃桃引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自然过渡到下面的情境中。】(2)听一听、猜一猜,感受0表示没有。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盒子,使劲摇,让学生猜猜里面是什么东西?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同学们众说纷纭,耳朵、眼睛全都集中到我手中的盒子上面来了,这时揭开谜底。】

  师转过背去,将硬币取出,再摇,没有任何声音。全班同学大声喊道:没有硬币了,0个。

  【在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中,对0表示“没有”的含义已经都能接受了。】

  (3)说一说,强化“0”表示没有。

  师:老师原来有2块糖,吃了2块,还剩0块。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生活中的0表示没有的例子。引导学生照样子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0的知识来举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揭示0的第二层含义:0表示起点

  师:请你拿出直尺,找一找“0”在什么位置.让学生自己发现“0”在尺子的起点位置,从而引出“0”表示起点。你们看,直尺上的“0”就作为起点,排在了1的前面.(出示课件:直尺图。)

  说一说生活中的0表示起点的例子

  3.师:同学们,你们在哪还看到过0?

  生举例(温度计、电话、手机号······)(学生回答后,利用课件展示、直尺上的0、温度计上的0,并说明其表示的含义。)

  【设计意图:借助直尺、温度计上的“0”,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线,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精讲点拨:“0”不仅表示一个也没有,可以表示起点.“0”还可以表示界限,如:生活中常说的温度,以零度为界限,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在数中还可以还起占位作用,如:203

  4.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通过数数、排列数的大小,让学生感知0的位置。】

  过渡:0的作用这么多,我们一定要写好它。

  5.教学生正确书写“0”

  (1)师:请看黑板,0占田字格的左半格,跟老师书空。从这里开始起笔,贴着左线下来,然后贴着右线上去,最后封好口。注意,0要写得长长圆圆的,不能有棱角。

  (2)师:看清楚了吗?把书打到30页,在田字格里描一描,写一写吧!

  (3)课件出示,并规范0的书写。

  精讲点拨:写0封口是关键,0是一笔写成的,起笔、落笔都在0的右上角。多练就可以把0写得美观、正确.

  【设计意图:先观察老师演示写“0”的正确笔顺。再让学生在书上的田字格里试写三个“0”,让学生进行评议。学生在评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同时出示演示文稿,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课中操。《手指操》

  下面来放松一下,做一做数字操,全体起立。(放音乐)

  【设计意图:数字操根据学习的内容选择,即放松了身心,又学习了知识。】

  (二)创设情境发现规律──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师:我们了解了0的含义,学习了0的写法,继续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1.两个一样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

  (课件出示教科书上第30页的小鸟图)

  师:这两幅图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谁会列式?

  生:3-3=0

  师:你们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师:写了这么多。一起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

  2.一个数加上0,结果等于这个数本身。

  (课件出示书上的青蛙图.)

  师:出示大括号问表示的意思,说图意。你会列式吗?

  师:请你们再帮老师列出几个这样的算式?齐读。同学们从这几道题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规律?(一个数加0,还得这个数)

  3.一个数减0,结果等于这个数本身

  师:还敢接受我的挑战吗?5-0=?你是怎么知道的啊?小朋友们,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真聪明!再列出几个这样的算式。

  师:齐读。读得真响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一个数减0,还得这个数).

  精讲点拨:刚才我们知道了两个一样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一个数加上0,结果等于这个数本身,.一个数减0,结果等于这个数本身,同学们真的很会学习,发现规律的能力真强。

  (三)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四)总结课堂──深化对0的认识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回顾、总结。】

  五、板书设计:

  0的认识和加减法

  没有3-3=04+0=45-0=5

  起点2-2=03+0=34-0=4

  1-1=02+0=03-0=0

5、一年级数学《加减法》课堂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30页《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数字“0”,并且熟悉0——5的排列顺序;

  2、通过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0”的含义,在情境体验中理解并且能够熟练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0”的含义,在情境体验中理解并能够熟练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0”的书写。

  教学用具:幻灯片 数字卡片 算术卡 笑脸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请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猴子来到咱们的课堂上,大家欢迎吗?(欢迎),老师还特别准备了他最爱吃的桃子。桃子的个数比1多,比3少,请同学们帮小猴子猜一猜,桃子有几个呢?(3个)

  师:(出示课件小猴吃桃)对,就是这两个又大又红的桃子,看看小猴子的表情,他会做些什么呢?让我们继续接着往下看。(播放动画小猴吃桃)谁愿意把你看到的在咱们全班内说一说。(指名说)

  二、探究新知

  1、在活动中体会“0”的含义

  (1)理解“0”表示什么都没有的含义

  师:(出示幻灯片小猴吃桃过程)看!盘子里有2个桃子,用几来表示?(指名说2人)(课件“2”),猴子吃了1个,还剩下1个桃,用几表示?(课件“1”)他又吃掉了1个,盘子里一个桃也没有了,用几来表示呢?(课件“0”)强调什么都没有用“0”来表示。

  小结:你们知道的真多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0”(板书:0的认识),0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字1、2一样,也是一个数字。

  游戏:猜硬币。(听一听、猜一猜,看看用数字几来表示?)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可以用“0”来表示?(小组合作完成)

  (2)理解“0”表示起点的含义

  (出示课件直尺)认识它吗?(......)你从直尺上发现了什么?上面的数字是怎样排列的?

  小结:在直尺上,0在最前面,在第一个刻度线的下面,表示起点。

  2、“0”的写法

  师:我们认识了“0”,你觉得它像什么呢?(鸡蛋......)想知道怎么写吗?(播放课件)你想写吗?(师在田字格中边写边解读,学生书空)→在桌上写一写→描红→继续播放课件:写0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同桌之间讨论)→在田字格中写2个→同桌之间互评。

  3、有关“0”的加减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0”,还写了“0”,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0”的加减法吧!(板书:和0有关的加减法)

  (1)得数是0的减法

  出示课件小鸟图,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描述图片内容,引出算式。(板书:3-3=0)

  将两个笑脸送给学生,你会列式吗?引导学生列式。(板书:2-2=0)

  请学生列出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板书算式)

  齐读算式,发现规律:相同两数相减得0。

  (2)加法

  出示课件青蛙图,师质疑,学生解疑,师提问: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请列式。(板书:4+0=4)

  0+0= 5+0= (你愿意算哪道?为什么?)

  齐读算式,发现规律:一个数和0相加,还得这个数。

  (3)一个数减0的'减法

  出示算数卡5-0= (师):你们知道5+0=5,那5-0= 呢?(指名说)

  4-0= 3-0=

  齐读算式,发现规律:一个数减0,还得这个数。

  (4)小结:

  我们认识了“0”,还能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现在就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吧!

  看图读数;(鱼缸里鱼的数目)

  数字宝宝排序;(0、1、2、3、4、5)

  看笑脸,列算式;

  开火车→抢答算术卡。

  出示课件兔笼,得出结论: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4、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不光认识了“0”,知道了“0”的多种含义,还知道了怎么写“0”,最重要的是能够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其实,“0”还有很多奥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更多有关“0”的知识。

  板书设计: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3-3=0 4+0=0 5-0=0

  2-2=0 0+0=0 4-0=0

  1-1=0 5+0=5 3-0=0

6、《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引出异分母分数相加和的算式,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再通过“试一试”引导学生尝试计算异分母减法和整数1减真分数,同时学习计算结果的化简和验算。最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的基本方法和计算的注意点。“练一练”和练习十四第1~4题,主要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用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备课时,我认真研读了教材,(文本的研读是不止境的,老师只有不停地研讨反思才能做到持续发展)。同是也回忆旧版本时,自已对于这课题的教学,还通过网络、杂志寻找到了一些案例。总觉得有诸多相似的地方,但更多是不赞同和疑惑。如有人强调了算法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应用画图,或者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小数计算出结果,再把小数转化成分数(这点上我最不苟同,本节课的算理就是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进行计算,化成小数不是重点,并且这种方法有局限性。这里提倡多样性,是不是作秀,是不是为了突出以学生为本,还是让课堂的探索热闹一点。我个人认为,的确要以学生为本,我们课的教学设计就要高效,短短的40分钟的课堂教学,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还有人设计出先提供一些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再让学生这些同分母分数与异分母分数中,选择两个分数进行计算,目的一是为了复习,二是为了结合图形,使学生充分理解分数单位相同的才能相加减(我认为老师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总觉得数学味太重了,学术味太重了,本身计算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再设计成这样有点把学生看成了成人)。经过不断反思和考量。我认为这节课,有了分数通分的基础以及同分母分数的知识作为支撑,学生的计算不难掌握的,算理让学生主动探索也不怎么难的,而最难的是这节课数学的本质,即只有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由于分数单位是很多的或者也是变化的,学生对于这点上的理解是有点难度的,还有要让学生自觉养成好习惯,如计算后所得的结果要约分,要自觉验算。基于这些考量,我大胆进行教学设计,从行课的过程、课堂以及课后的学生表现和作业情况来看,我觉得还是很成功的。下面几点是我自认为处理比较成功的地方,今日予以阐述,为了经合在计算教学中得到启迪。

  一、处理好了内容与情境。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现实情境中展开计算教学,有助于让学生体验到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使数学计算与知识应用融为一体。这一点上要十分赞赏现在的教材的对于这课时的编写。我只是利用刚不久的学生经历的社会实践活动,先用课件出示农场的情景图,然后出示P80例1的改编题。后面在练习时,就充分利用书本的练习十四的第3题与第4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巩固异分母分数的计算与体验数学价值。

  二、处理好处法与算理的关系。

  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因此我摒弃了一味追求算法多样化的片面教学理念。我是先引导学生理解“1/2种黄瓜”和“1/4种番茄”,从而一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强化了单位“1”的辨别。二是能有效引领学生下面探究时,就往正确高效的思路上来。接着我让每个学生用纸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想一想,小组内议一议。使学生通过图形结合,认识了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只有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进行计算。

  三、处理好了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关系。

  当前,由于一些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中鼓励算法多样化的理解有偏差,结果在教学过程中跨越了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临界点”,片面

  追求了算法的多样化和学生学习的群众化,而忽略了算法的优化和学生学习的个性。

  这点上我当然预设好了学生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小数进行计算,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有了我让学生说一说对于“1/2”“1/4”的理解,所以学生都从分数的意义上考虑了,也就是本课的算理能顺利呈现和学生高效探索。

  四、处理好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关系。

  充分利用教材练习十四的第3和第4题,让学生利用今天所学知识予以解决。所以计算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帮助学生掌握列式的思考方法,而不是单纯地教计算方法。

  以上我是从宏观上面处理好计算教学。有时细节还能决定成败,还有几点细微处,我认为也是比较成功的。第一,重组了教材的例1。教材例1通过情境让学生探索异分母分数加法,而试一试,却独立的出了两道分数减法题。让学生探索异分母分数减法,以及1减真分数,验算。最后说一说“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从而小结出本课新知的计算方法。虽然条理很清楚,但总给人与例1突然隔裂的感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得不令人担忧。因此我先出示了例1的前面的条件,分析完题目,才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学生自然而然,有兴趣,并且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都涵盖。(问题1,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问题2,种黄瓜的面积比番茄的少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问题3,还剩这块地的几分之几种其它植物?)这样的好处,创设了这情境,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学生兴趣激发了;数据相对更简单,把复杂问题简结化了。第二注重了知识的比较与迁移。如当学生列出算式“1/2+1/4”时,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列?从而让学生理解异分母加法与以前整数,小数,同分母分数加法,思考方法是一样的。还有探索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是我由“扶”到“放”,让学生主动迁移异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到异分母分数减法上去。在练习十四的第1题时,我认学生在独立完成后,说一说左右每题怎么想的,从加深理解同分母分数与异分母分数加减数算理。从而加深理解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第三,探索算理,我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折法,并结合图让学生理解算理。第四,对于的练习题的设计上,我加入改错题,从正反中加深理解。第五,本课的练习题是比较丰富的,因此我考虑到小学生有多做会产生疲劳感。因此,练习时,形式多样,如男女生赛一赛。上黑板上板演。

  第六,及时,鼓励与多元评价。

  当然,现在回想,也有些改进的地方。

  一、由于担心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全班再一次结合图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只是指名学生上投影仪来演示,再交流算理。担心个别学生不去听讲学生的意见。

  二、练习题要更加有趣味性。这也许有难度,主要我的所教班级,基础不好,因此只能完成基本题目了。

7、《10的加减法》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来进行设计的。开始,运用对口令的游戏引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复习了10的组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10的加减法过程中,设计思路清晰,通过课件展示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写出10的加减法算式,本节课,注重了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等能力的培养。强化了10的加减练习,使学生体验到了与同伴交流合作、与同伴分享成功的快乐。特别是制作的课件幻灯片,我想能自始至终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到最佳状态。只可惜啊!万事俱备,在关键的'时候远程的电脑不工作了。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困生,知道他们能回答的问题,就有意识的让他们回答,使他们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获得成就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自我感觉良好,说实话,吃过早饭,满怀信心来到电教室,没想到在关键的时候电脑居然不能工作了,一看学生们齐刷刷的坐在了电教室,听课的老师们也怀着激情坐在了那里了,因为我是第一个上展示课的,也是星期三的第一节课,没有时间去检查电脑,本来就有点紧张心理在作祟,我这节课的流程就指望课件演主角了,校长和几位老师过来帮助调试电脑了,电脑的确病得不轻,再也无法工作了,看来没戏了,为不让老师和学生失望,调整了一下情绪,硬着头皮把这节课给讲了,我觉得学生还很配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中,我认为自身有时用语不够精炼,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太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踊跃、大胆交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学习数学智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总之,说一千,道一万。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学生学好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为今后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欢迎接受。

8、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的个人教学反思

  加减法对现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也许已经不是初步的认识,因为大多数学生都上过学前班或幼园大班,特别是有的幼儿园为了讨家长的欢心都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他们已经把计算训练得很快了。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其中有些是机械化的,学生不太理解到底什么是加法,什么又是减法。如有些学生会说多了就用加,少了就用减。

  作为一个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的。良好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愿学,爱学,乐学。这节课是教学减法的初步认识,既是学生学习减法运算的开始,也是减法应用题的启蒙课。而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故一开始我就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且切合他们的年龄与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学习。

  课一开始我便出示情境图,用带着激情,且富有童趣的语言讲述:通过画面与言语的结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了减法的意义,也不会给学生一种旧知识重新学习的枯燥感,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生活化,不仅仅要求教师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数学,还要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过。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具有终身发展能力的人,才是适应新社会的新人类。在教学中我是比较注重这方面的,在这节课中就有体现。当学生对减法的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之后,我便接着问像这种5-2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过吗?这样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让学生在说中进一步领悟减法的意义。我觉得这样的课堂轻松,学生无学习的负担,只有学习的`乐趣。

  这样的一节课上下来,我自我感觉上认为学生的作业正确率应该是高的,但从作业反馈情况看每班都还有4、5个学生没能很好理解。经过反复思考之后,我觉得,教学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的起始课时,就应该渗透数量关系,让学生理解的更深。情境也好,生活实例也好,是在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铺垫而理解的,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应该在学生举的例子中接着问每个数在你的这个例子中指什么,我想这一环节的增加定会极大地降低这方面的错误率。

9、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这节练习课既是前面学习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的基础。分析学生的情况,大多数孩子已经能够口算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只是学生由于个体差异所用时间长短和方法会有所不同。但是孩子们要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算理层面,还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我根据练习课的教学结构,通过“准备练习——导练——小结和概括——检测和评价”这四个环节进行教学的,课后我作了反思,觉得这节课既有亮点,也存在不足之处。

  一、教学思路非常清晰。

  首先是由孩子们都熟悉的卡通朋友---朵拉,作为导入;要想参加森林探险之旅,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练习环节);准备好了就开始探险之旅(导练闯关环节);闯关累了就停下来休息一下,积累经验,找出容易出错的地方(小结和概括环节);有了经验就继续闯关(检测和评价环节);最后参加联欢会,在歌曲中结束课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练习算法层层深入。

  在练习过程中,我灵活的运用了教材。虽然教材中创设的情境非常贴近学生生活,但是体现不出层次性,于是我利用课件对题目作了一些调整,首先在准备练习环节中从一图四式中回顾算理;在导练环节中分基本练习和深化练习;在检测和评价中利用“解决问题”作为拓展练习。这样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一步步练习和巩固算理,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练习形式多样。

  为了长时间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利用形象生动的.课件设计了形式多样的闯关练习,第一关(智过鳄鱼湖);第二关(勇过独木桥);第三关(攻破密码);第四关(进入城堡)。在第二关里穿插了一个小游戏—送小动物回家,在第三关里以开火车形式提问学生说出得数,攻破密码。这样,让学生不断的变化思考,解决老师给出的问题,练习中,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这样既达到了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又让学生感觉不到枯燥和乏味,真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节课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就是课堂调控不到位,让学生讨论交流太少。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要上好一节练习课,我们不能只让学生一味单调地练,使他们成为做题机器,而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较大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或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练习中多一些数学思考,多一些真实的情感体验,多一点生活乐趣,使我们的练习课多一些“春意”,使练习课堂充满活力。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