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六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整数大小的比较

2023-08-27 10:03:17

  六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整数大小的比较

六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整数大小的比较

1、六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整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3页的例4、例5,练习十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亿级数的大小比较,会用四舍五入求比亿大的数近似数。

  教学重点:亿级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求比亿大的数近似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1、 教学整数大小的比较

  1. 教学自然数。

  教师:我们数物体个数用的1、2、3、4、5、6、7、8、9、10、11叫做自然数。

  提问:

  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例的?

  每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

  最小的自然数是几?

  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通过问答,使学生知道自然数每相邻的两个数中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多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能数出一个比前一个数多1的数,总也数不完。

  2.教学整学。

  教师:自然数都是整数,我们在小学学的整数仅限于自然数范围,其他的整数以后再学。

  3.教学整数大小的比较

  (1)复习。

  让学生在 里填上>、<或=。

  999999 1000000

  6543200 7543200

  89093400 89083400

  引导学生说出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2)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比较亿以内的数大小的方法,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种方法对亿以上的数适用不适用?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整数大小的比较

  (3)教学例4。

  教师将上面的复习题改变成例4,让学生先自己比较,比较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使学生明确比较亿以内的数大小的方法对亿以上的数是完全适用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整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4)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的第1题,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二、教学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

  1.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在第七册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法语一个亿以内的数的近似数。请大家用四舍五入法把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729380 1034500

  学生做完后,着重让他们说一说各是根据哪一位上的数的进行四舍五入的。使学生明确: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2.教学例5。

  教师:刚才我们复习了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亿以内的数的近似数,你能用同样的方法,省略亿们后面的尾数,求出比亿大的数的近似数吗?

  (1)教师板书出1034500000,指名学生读出来,然后让学生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做完后,共同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把亿位数后面的尾数省略?使学生明确:求比亿大的近似数的方法,同样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所不同的是要根据亿后面第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因为这个数亿位后面的尾数最高位是3不满5,所以要把亿位后面的尾数舍去。

  (2)教师板书出20897000000,让学生先说一说怎样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多让几个学生说说。

  (3)引导学生总结出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师: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了求万以内、亿以内、亿以上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也就是学过了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由此总结出求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还应一个整数的近似数,要看所省略的尾数的左起第一位上的数是不是满5。如果不满5,就把尾数都舍去;如果满5,把尾数舍去后,要在它的前一位上加1。

  教师说明: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

  (5) 做例5后面做一做中的习题。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的第24题。

  4. 做第2题。

  做题前,先让学生讨论一下这道题怎样想,启发学生根据比较数的大小来想:要使九位数是最大的,从高位起,每一位上的数都必须是最大的,因此只能都是9。同样可以想出最小的十位数是1000000000。

  5. 独立做第3、4题。

2、六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整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40页的例2,“练一练”和第42~43页练习八6~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进一步完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熟练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2.难点:会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5 ×3 ×10 ×3

  选择两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2.谈话。

  师:已学习了分数与整数相乘,今天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板书课题:分数与整数相乘(2)。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1)出示例2及第(1)个问题。

  师问:①这里的 、 表示什么? 表示谁占谁的 ?

  ②你能求出红花有多少朵吗?

  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汇报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10÷2=5(朵)

  10X =5(朵)

  当学生出现10÷2=5(朵)时,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其中 是红花”,也就是10朵的一半是红花,把10朵花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

  指出:求10朵的 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学生计算结果后,比较得出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2)出示第(2)个问题。

  师问:绿花的朵数是几朵的 ?在图中圈出来。

  指图说;10朵的 ,也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了几份?(5份)其中几份是绿花?(2份)追问: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10÷5×2=4(朵)

  生:10×

  师追问:10÷5×2实际是求10朵的几分之几?( )

  指出;求10朵的 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10× )

  学生计算后,比较计算结果,得出结论:计算结果合理。

  (3)小结。

  师;①求“红花是多少”就是求10朵的 是多少?可以用10× 。

  ②求“绿花是多少”就是求10朵的 是多少?可以用10× 。

  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2.完成“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师问:①要得出“12的 ”,应把谁看作“1”?怎样表示呢?

  ②“20的 ”要把谁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几份?

  学生完成涂色,并独立完成计算。

  师追问:12× 、20× 求的是什么?

  (2)完成第2题。

  师问:①求“ 根长?米”实际是求这根钢管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怎样列式?

  ②求“ 根长?米”实际是求什么?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评价。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6题。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每一个问题实际是求什么的?应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完成练习八第7、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价。

  师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3.完成练习八第9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表中的分数各表示什么意思,再让学生估计这个月哪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1、2级的天数最多,最后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4.完成练习八第10、11题。

  (1)理解题意:每个问题是求什么?

  (2)完成计算。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说说你的体会。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3、六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整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个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问:12×5算式的意义是什么?被乘数和乘数各表示什么?

  2、计算:

  问: 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3、小结:

  (1) 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被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2) 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新授

  教学例1。

  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 (块)

  用乘法算: (块)

  问:这里为什么用乘法?乘数表示什么意思?

  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都是求几个相同的和的简便运算。学生齐读一遍。

  练习:说一说下面式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做一做第3题。)

  问:那么分数乘以整数方法应该是怎样算?(通过观察例1,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三、巩固练习。

  1.第2页做一做。

  2.练习一

4、六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整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相同。

  2、能力目标: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创新目标: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4、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讨论意识和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意义,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并总结计算出方法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一个大西瓜。通过切西瓜的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完全相同。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思考:你能很快计算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

  导出课题“分数乘以整数”师板书课题。

  3、组织研究

  (1)通过以上的观察和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之间合作交流,自学例1。

  讨论归纳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法则

  二、创设条件

  (一)指名到台上,按要求切西瓜。

  1、将西瓜平均分成两份。问:

  (1)两份合在一起,一共是几块?

  (2)怎样列式计算?

  +===1

  ×2===1

  2、将西瓜平均分成四份。问:

  (1)四份合在一起,一共是几块?

  (2)怎样列式计算?

  +++===1

  ×4===1

  3、将西瓜平均分成八份。问:

  (1)八份合在一起,一共是几块?

  (2)怎样列式计算?

  +++===1

  ×8===1

  三、引导创新

  计算×3=思考可以有几种计算方法,哪一种更简便一些?

  四、反思小结

  1、独立完成第2页的做一做。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还有哪些知识没学明白。

5、六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整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能判断一个四位数接近哪个整千数,培养估计意识,增强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流程流程

  一、引入课题

  PPT出示: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又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数学问题了。请看屏幕。这是小明家新买的一些家用电器。你能从图片上了解哪些信息?(暂停)

  2、师:今天就用这些信息一起来研究“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流程

  二、自主编题,选数比较

  1、师:这四种电器有的比较贵,有的比较便宜,请你从中选两种商品,比一比它们的价格,并且用“()○()”形式表示两种电器价格的大小关系。[在图片下方导入:()○()]

  (暂停)

  2、师:你选的是哪两种商品?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比它们的价格的?

  (暂停)

  流程三、呈现材料,分类整理

  1、师:老师把同学们刚才比的这些式子整理了一下,收集在大屏幕上。如果给这些式子分一分类,你认为可以怎样分?(暂停)

  2、师:刚才同学们自己给这些式子分了类,方法一定很多。为了便于研究,老师将这些式子分成了“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两类。

  流程四、探究规律,总结方法

  1、师:我们先来观察左边一列的三道式子,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三道式子中的三位数总比四位数小。为什么三位数总比四位数小呢?你能举例说说吗?

  2、师:三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呢?四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呢?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有什么规律?

  3、师: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4、师:下面我们来观察右边一列的三道式子,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怎样比较大小呢?

  5、师:两个四位数比较大小,先比较它们的最高位千位,千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千位相同比百位,百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

  流程五、抽签游戏:

  1、师:下面我们来玩个抽签游戏。将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队,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抽签;抽的签是0——9这十个数字签,分别装在两个口袋里。我们来看一下游戏规则:1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抽签2每支签上有一个数字,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个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十位上,第三次抽到的数字放在百位上,第四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千位上;3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就赢;4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PPT导入游戏规则内容)

  2、(暂停)看明白了吗?下面就开始游戏吧!

  3、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认为最关键的`一抽是哪一抽?为什么?(暂停)

  4、师:现在,我们换一种玩法。请看清游戏规则二。

  PPT导入:

  1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队,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抽签;2每支签上有一个数字,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千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数字放在百位上,第三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十位上,第四次抽到的数字放在个位上;3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就赢;4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暂停)

  5、师小结:通过刚才两轮比赛,你有什么收获?(暂停)第一轮比赛的游戏规则是从低位比起的,一般需要抽四次才能决出胜负,而第二轮的比赛是从高位比起的,一般只要抽一次就能决定胜负,只有抽到了相同的数字才需要继续抽,所以比较多位数的大小从高位比起更简便。

  流程六、教学“想想做做”第4题

  1、师:现在我们来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请同学们在○里填上“<”或“>”。在比的时候,把比较两数大小的关键数字用圆圈圈一下。2、课件出示答案。

  师:你都做对了吗?和电脑核对一下。

  流程七、教学想想做做第5、7题

  课件导入第5题,师:我们一起来看想想做做第五题。

  1、师: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千?在座位上说一说。(暂停)一起来核对一下。你们都说对了吗?我们来看划红线的这两个数,它们都接近5000,你看出这两个数的有什么不同了吗?对了,4900比5000少一些,而5003又比5000多一点儿,所以这两个数都接近5000。

  2、课件导入第7题的统计表。

  师:学了今天的知识,我们还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这张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暂停)

  3、师:哪天售出的书最多?哪天售出的书最少?你会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三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4、师:这三天售出的书大约各有几千册?(暂停)你回答对了吗?

  流程八、教学想想做做8:

  师: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中国五岳的奇山美景。你知道哪五座山被称为五岳?(课件出示五岳,师依次介绍)哪座山最高?哪座山最低?谁能把它们的高度从高到低排一排?

  流程九: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懂得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那么就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下一位,一位一位往后比。这些方法你都学会了吗?和你的好朋友再找一些数比一比,说一说。

6、六年级分数乘整数数学课程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片断]

  师:你们知道3的计算结果吗?

  (绝大多数学生举起了手,部分同学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答案:)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计算的?

  生1:我从书上看到,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只要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就可以了,分母不变。所以33=9,分子是9,分母仍然是10,结果就是。

  (举手的学生都点头表示同意生1的发言,还有个别学生表示是数奥班的学习中了解到的。)

  师:老师也同意用这个方法进行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对于这种计算方法,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生2: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10不和3相乘?

  师:问得多好啊!看来你是经过积极思考的。(这个问题正是理解算理的关键)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几分钟以后,许多同学举起了手。)

  生3:我是这么想的:3表示3个相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所以只计算分子3+3+3,也就是33=9就可以了,分母仍然是10。

  师:你能抓住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从而将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联系起来思考,真好!表扬!

  生4:里面有3个,3个的3倍就是有9个,也就是。

  师:你对分数的计算单位以及分数单位的个数理解得很透彻!

  生5:如果将的分子和分母都乘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结果还是,而不是3个。

  师:你从反面给我们讲明了分母不能与整数相乘的道理,谢谢你。

  生6:我认为等于0.3,0.33等于0.9,也就是。所以,3等于。

  生7:我想给大家举个例子说明3等于9。老师拿来10支粉笔,每天用去,也就是3支,三天用去9支,也就是用去这些粉笔的.。

  师: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数学,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生8:我是通过画图得到的结果。先画一个长方形,把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3份表示,我涂了3个,得到。

  师:用画图法分析题意,也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你很会动脑!

  [教学反思]

  在这一片断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问题的研讨和解决之中,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反思这一教学过程的成功,主要原因是:及时调整策略,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设计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遵循3备原则,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在教学《分数乘整数》之前,其实班里已经有许多学生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呈现问题探讨研究得出结论)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这些知识我早就知道了,没什么可学的了。,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合理的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方法、形式,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在教学时,我故意将分数乘整数的结论灌输给学生,省去了获取结论的研究过程,意在让学生问为什么?。这时学生抓住这一质疑点,提出: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10不和3相乘?接下来的教学就引导学生带着为什么去探索。由质疑开始的探索是学生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主动探索,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迫不及待地,积极主动地进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解决疑问。极大的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创新的火花在学生激情发言中迸发。

  案例背景说明:本人执教的六年级2个班,其中六(4)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课外知识丰富,学生活泼好动,课堂气氛活跃,发言积极,常常有一鸣惊人的表现。故在教学中,我及时调整了策略,对2个班采用了不同的教学形式。即在给同轨教学班中的一个班上这节课时,按照通常的做法。先复习了乘法的意义,然后引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通过几个相同的分数相加引入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教师步步铺垫,学生学起来可以说没什么困难,但课堂上却气氛沉闷,课下问原因,学生们说:老师,我们早就会了,听着觉得没什么意思。,所以作者在给另一个班上课时作了调整,于是就有了上面这个案例

7、小学数学六年级《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在主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对“÷2”的算法有了具体的认识,并且分析思考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性计算法则。

  (1)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

  这节课中,选择了生活中打毛衣用的红毛线,用它作为研究问题的着眼点,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思考,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看的出来,学生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大胆地进行估测的过程,是极感兴趣的,参与的热情破高;教师借此,用分数表示这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并动手操作把它截成相等的两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同时再一次让学生估计“÷2”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2)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

  面对新知识的学习,不是教师去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经历、去交流,对“÷2”的研究确实很到位,想出了画图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而且计算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从研究的结果看,说明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有去经历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的强烈热情,这是学生个体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这一过程恰恰体现了学生们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生活化”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从引入、新课、巩固等环节的取材都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解题方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索与创新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列为发展性领域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依靠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和原有的认知水平以外,还需要相应的外部环境。这节课上学生一共提出了5种解题方法,其中有3种是我们平时不常用的,第5种是我也没有想到的。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及时调整了教案,让每一个想发言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尽管他们有些数学语言的运用还不太准确,但我还是给与了肯定与鼓励。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原本素不相识的师生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里就产生了情感上的交融。学生有了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产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虽然后面还有两个练习没有来得及做,但我认为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比盲目地做十道题收获更大,这种收获不单单体现在知识上,更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3、师生交流“情感化”

  数学教学改革,决不仅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时也包括师生关系的变革。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说的话并不多,除了“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说说看”等激励和引导以外,教师没有任何过多的讲解,有学生讲不清楚,教师也是用商量的口吻说:“谁愿意帮他讲清楚?”当一次讲不明白,需要再讲一遍时,教师也只是用肢体语言(用手势指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在自己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明白了算理。学生能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能说出的,教师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插手。由于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隐”与“引”,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科学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4、值得商榷的几个方面:

  (1)形式能否再开放一些

  (2)优生“吃好”了,能否让差生也“吃饱”

8、《分数乘整数》六年级数学教学片断与反思

  教学片断:

  师:哪些同学知道3/103的计算结果?

  (绝大多数学生举起了手,部分同学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答案:9/10。)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我从书上看到,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只要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就可以了,分母不变。所以,33=9,分子是9,分母仍然是10,结果就是9/10。

  (举手的学生都点头表示同意生1的发言,有个别学生表示是从课外数学班的学习中了解到的。)

  师:老师也同意用这个方法进行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对于这个内容,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生2: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10不和3相乘?

  师:多好的问题!(这个问题正是理解算理的关键。)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几分钟以后,许多同学举起了手。)

  生3:我是这么想的:3/10表示3个1/10相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所以分母不变,只计算分子3+3+3,也就是33就可以了。

  师:你能抓住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从而将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联系起来思考,真好!

  生4:3/10里面有3个1/10,3/10的3倍就是有9个1/10,也就是9/10。

  师:你对分数的计算单位以及分数单位的个数理解得很透彻!

  生5:如果将3/10的分子和分母都乘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结果还是3/10,而不是3个3/10。

  师:生5从反面给我们讲明了分母不能与整数相乘的道理,谢谢你。

  生6:我认为3/10等于0.3,0.33等于0.9,也就是9/10。所以,3/103等于9/10。

  生7:我想给大家举个例子说明3/103等于9。老师拿来10支粉笔,每天用去3/10,也就是3支,三天用去9支,也就是用去这些粉笔的9/10。

  师: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数学,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反思]

  在这一片断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问题的研讨和解决之中,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反思这一教学过程的成功,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

  在第一次教学《分数乘整数》之后,其实班里已经有许多学生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呈现问题探讨研究得出结论)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这些知识我早就知道了,没什么可学的了。,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恰当的教学形式,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在教学时,我故意将分数乘整数的结论灌输给学生,省去了获取结论的研究过程,意在让学生问为什么。这时学生抓住这一质疑点,提出: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10不和3相乘?接下来的教学就引导学生带着为什么去探索。由质疑开始的探索是学生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主动探索,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迫不及待地,积极主动地进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解决疑问。

  二、实现教学学习的个性化。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是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来构建知识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视角。在本节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有的学生通过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将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联系起来思考;有的学生通过计算分数单位的个数来理解;有的学生讲清了分母不能与整数相乘,只能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道理;还有的学生将分数转换为小数,同样得到了正确的结果;也有的学生通过生动的数学实例进行了分析。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包或教师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学生按照我们成人的或者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些单一的、刻板的要求只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9、五年级数学《整数的简便运算在小数计算中的推广》的教学反

  整数简便运算中学习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通过课前让孩子回忆,复习了分别用字母怎样表示,并通过实际的题让孩子们练一练整数乘法中简便运算,但给孩子们写出两道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小数运算时,孩子们能够想到整数中25 *4 =100 125* 8=1000 25*8=200等经常记住的结论。

  在小数中孩子们0。25遇到4也会把它结合在一起,遇到202 、101也会想到用分配律计算,但是遇到0。34*0。5*0。6= 时有点束手无策,只能让孩子观察末尾数字能否凑十,而且选择时还得考虑与水结合简单,所以小数中的简便方法需要练习。

10、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普通的计算课,为的是以平常的教学内容为载体,研究怎样体现“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我认为,一节课,无论它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华丽也好,朴实也好,最基本的知识和学习的技能必须得传授下去。这节课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课内和课后的.学生反馈可见,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什么途径让学生获得?就是过程与方法的实施。这需要老师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数学活动。我把例题的数据 改成 ,目的是提供更多的切入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从旧知迁移、转化到新知的可能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验最优化。这节课学生在一系巩固练习中充分体会到分数除以整数的最优计算方法是转化成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一目标并不是单独存在,它其实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更不能简单地以为它代表着德育教育。本节课,学生有困惑、有惊喜、有自豪、他们有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喜悦,这才是数学课的魅力所在。

11、五年级下册数学《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教学反思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这一内容教材先要求学生把假分数化成整数,通过观察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与分母有什么关系?得到结论: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接着,引出话题: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带分数,带分数就是整数与一个真分数合成的数。至此,自然产生怎样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这样的问题,就是教材安排的例题8:怎样把11/4化成带分数?。

  怎样把11/4化成带分数?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呈多元化趋势。⑴画图。画图的直观理解让好多学生喜爱,教材也介绍了该方法;⑵拆数。根据假分数的意义直接推想,因为4个1/4是1,8个1/4是2,11可以分成8和3,所以11/4可以看成2与3/4合成的数,即2又3/4;⑶除法。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上画图、拆数方法和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方法的支撑,学生也尝试用除法将假分数转化成带分数,确信是可行的。除法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除得的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带分数的分子,而分母不变;⑷递减。11/4-4/4=7/4,7/4-4/4=3/4,所以是2又3/4;⑸倍数。找4的倍数4、8、12,11比12小1,比8大3,所以是2又3/4。

  假分数转化成带分数的五种中,除法是一般的方法,也就是每个学生都要掌握的方法。但除法的方法比较抽象,理解用除法的方法将假分数转化成带分数,除了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是数学依据外,离不开其他四种直观方法的支撑,例如递减、画图方法中含有除法产生的稚型, 根据假分数的意义直接推想的方法则和除法的方法明显是相通的。

  既然五种方法是相通的,相互支撑的,那么就让它们一起存在吧,当然除法的方法是学生掌握的重点!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