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was he born第三课时的教学反思
1、When was he born第三课时的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的主要内容包括Section B的2a,2b,3a,3b,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练习和综合提高。我是这样处理本课时的:针对大部分学生狂热喜欢“Michael Jackson 而他又英年早逝,更加吸引了他的”fans”对他的热捧的情况。所以,引用他的介绍和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同时,把即将要阅读的关于“李云迪”的一篇文章中重要语言点进行呈现,并让学生根据短文进行对话,将两者自由地转换,是我一直以来坚持做的事情,这样做能使学生更灵活地使用语言,更顺畅地口头表达,当然,口头表达流畅了,写起文章来也更地道,更顺手。然后,通过谈论“李云迪”来引入学生敬佩的人,进而,联系到2a,2b的听力,因为听力内容是一男一女在谈论他们敬佩的人,以及敬佩他们的原因,这不仅又再次复现了本单元的重点句型和重点语法,而且为下面的游戏:猜一猜谁是我最敬佩的人,以及本课的写作练习“我敬佩的人”作好了铺垫。总之,整节课上下来流畅、自然,循序渐进。乐于为学生所接受。
本节课的优点是:导入新课新颖、自然。我的第一次备课的设计是:通过让学生欣赏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来导入新课,然后对莫扎特作进一步地介绍。在介绍的同时,将本课时即将阅读的一篇关于“李云迪”的文章中将要遇到的生词和词组加入到该篇介绍文章中,一一解决掉,为即将到来的.阅读扫清障碍。但是由于受到学生建议的深深打动,又加上这届学生基本上95,96年出生的新新人类,他们对莫扎特知之甚少,也不太感兴趣。于是灵机一动,为什么不用大部分学生都感兴趣的“Michael Jackson”来导入新课呢?所以作了如下改动:让学生一边欣赏他的演唱,一边跟唱,让气氛活跃起来。然后让学生阅读一篇关于他的生平的文章,在文章中,贯穿了本文的重点词汇,以利于扫清下文阅读的障碍。让学生分段落朗读,又一位女生在读到 “He died at home in Los Angeles. That s a great loss to the world music”时就声音哽咽,双眼含泪,深深沉浸其中,深深地被打动。既然学生那么感兴趣,阅读效果也就不言自明了。这样的更改,更能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共鸣,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 “guessing game”环节,学生可用作猜测的句型较少,用来用去还是那么几个;刚开始做游戏时,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非常茫然。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想原因有二:首先,在做“guessing game”之前,教师的指令不够明确。其次,在做游戏之前,没有输入相关的句型,这样才导致在游戏环节的学生的问题单一。我打算做如下改进:指令语要更精练,更易懂,更容易明白,尽量配合手势和肢体语言。或者刚开始提问时教师先做示范,或者老师点名让几位成绩较好的同学先提问,然后大家再畅所欲言。至于解决提问时问题单一、苍白这种情况,我想可在听力之后再增加一个环节:可以这样衔接:”Midori and Laura are the two speakers idols. In another way,we can say the two speakers admire them, can you ask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m?
Eg: Is she a famous violinist? When was she born? When did she tour the US?引导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提问越多越好,无论是一般疑问句还是特殊疑问句都可以通过,并且给予加分奖励。这样学生就能根据听力内容来询问两人的各种情况。然后再让学生猜测老师本人所敬佩的人,比如:I admire a person, he is a great writer, he is good at writing books, he used his articles to beat the enemies ,he was born in 1881, he wasn t alive now, he died many years ago. He has stiff hair and thick bired, he loved our country very much.将这段文字显示在屏幕上,告诉学生根据文章尽可能地多提问题 。eg: Is he a man? What does he do? When was he born? When did he die?然后让学生做 “guessing game”,应该就轻松、随意很多。
2、He better than us第三课时的教学反思
1.在学校说课
因为在片赛时我上的就是Sounds and words的内容,所以拿到决赛的上课内容后我就按着之前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地备了课,在试讲前我先在科组中说课。
尽管都是发音部分,但同事们针对这一课的内容和我再次做了深入的探讨。从课前见学生的安排到课堂教学的设计到每个环节的过渡甚至是我说的话中的其中一个单词,都非常认真地去设计去思考。李校长还提到学生的问题,确实,因为不在自己的学校,对学生不了解,怎样去设计整个教学和给学生的任务关系到整个教学效果的成功与否。
我明确了课堂活动是要为教学服务的。而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要围绕多方面展开,且在组织时应有适当的调度。再者,细节决定了很多东西。
尽管在片赛上整个教学设计得到了评委老师们的肯定,但如何把发音部分的教学上得更好,设计更多的'适合学生和操作性强的活动,或许说初步形成一个语音教学的模式,还需不断地研讨和实践。
这次的说课也让我感受到了科组力量的强大,同事们的出谋献策让我受益匪浅。我的内心感谢大家的无私帮助!
2.在校试讲
这是在集体备课和说课后的第一次试讲,不知道是因为周五的最后一节课,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上课时孩子们的情绪上不来,师生间的交流与配合都不是很流畅,所以课后我不免有些失落。
课上,我似乎只是把整个设计流程完整地呈现了一遍,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语速太快、板书设计部规范、书写随意、设计的故事缺乏趣味性;Chant 部分的教学耗时太多、学生的参与面不广、活动太多效果不落实、教学机智不足……
面对听课的科组老师提出来的一个个问题,我来不及沮丧,马上进行了新的调整。在这次调整过程中,感受颇深的是备学生和教学机智的问题。意识到备学生这个问题,我有目的地灵活地处理了课前的教学环节,如果学生程度较好,那就采用难度较高的活动,相反则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法。至于教学机智的问题,虽然不能预设,但有了心理准备,我觉得踏实了许多。
这一次的试讲和讨论让我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集体的力量的强大和它给我带来的温暖与激励”。衷心感谢我的同事们!
3.在西区中心小学赛课
这是一节赛课,上完后自我感觉比想象中还要好一些。我想这源于课前见学生的时候调动起了他们的情绪;源于课堂教学设计比较新颖有趣;也源于教法与学法比较统一,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并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面进一步扩大,于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整个教学和之前试教的时候的环节大致是相同的,做了改变的是这一次我把最初的“See the funny pictures and say out the words.”这个环节省了而直接进入”Funny Fellows”的故事学习,可以说是临时做的调整,当时想的是节省一点时间,现在回过头去看觉得得不偿失,相反觉得当时应该用这个环节来引入学习,因为都是学过的带“f”的单词,有“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整个课堂学生们配合得很好,他们发言很积极,听说读写都非常认真,小组合作学习很到位,对所设计的故事的结局的反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为我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感到由衷地高兴,感谢西区中心小学的孩子们!
感觉有些遗憾的是在板书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错误(后来发现并改过),再一个就是课堂结束前应该对教学内容有个小结。而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板书设计的问题,我觉得这节课的板书设计还是显得比较随意,尽管之前试讲的时候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认识,但“好的板书设计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点尚未达到。
3、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反思教学内容
本单元围绕traveling这一主题开展听、说、读、写多种教学活动。这个话题能激发学生热爱旅游,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同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发散性思维和事实求是以及科学探索冒险精神。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听说活动引入本单元的话题,达到热身的目的。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听说获得与旅游相关的信息,如旅游的目的、交通工具等。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用现在进行式表达将来的含义。要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总结概括、延伸,把traveling这一主题融入到生活情景当中去,不仅使得学生能真正在生活中运用英语,同时也促进了英语学科与地理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二、反思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目标既要考虑到课程总体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些与旅游相关的表达,能懂的并能运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要听懂相关的英语材料,用流利的英语来谈论与旅游相关的话题,通过学习学生都能用流利的英语说出自己的旅游经历,并能制定一个旅游计划,尽力用现在进行时表达将来的含义。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树立信心,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克服交流中的`困难,使交际顺利进行。强调为什么旅游,如何旅游和旅游中应该带什么东西,最后升华到在旅游中和旅游后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通过学习有关旅游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反思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新课程标准中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能力为重点,在教学设计中强调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根据对教学设计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案,注意临场发挥,出现引人入胜的闪光点。这节课课堂节奏快,信息量大,通过对英语文章的`阅读, 重点培养学生快速查找文章大意和复述中心思想的能力。本节课从视觉享受入手,展示尽可能多的名胜古迹,让学生们说出这些的名字,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问到是否去过其中的一些地方而引出话题。通过填写“个人旅游卡”,其中包括:目的地,交通方式,费用,停留的时间,准备的东西。然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同时我以自己去“山东日照的旅游卡”为范例,并配上相关的照片,一并展示给学生,以增进和学生的距离。然后学生小组讨论,尽力说出旅游的目的。并把自己的目的地用图片的形式展示,最后用文字的形式对部分目的地进行描述。结合一些照片,选择自己所带的物品并说明选择的理由。结合学校和美国交流的项目,想学生展示一些美国所拍摄的照片,让学生说出是美国的哪些地方,然后制定一个自己去“美国的旅游计划”。强调旅游计划中所要涉及的要素:最后引入现在进行式表达将来含义的句型结构。通过完成有关假期旅游的文章,注意用所学语法现象完成,达到巩固难点的目的。通过学习有关旅游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罗列出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不该做,达到对本单元教材主题的升华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最后总结本节课的相关词语和语法现象,布置相关的作业。
四、反思教学方法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再只是承载特定知识的文本,而是学生生活世界的经验;课程也不再是教学计划和目标,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不再只是由教材这一单因素构成的静态课程;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的构建过程,而这种经验和体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离开活动是无法实现的。本节课通过大量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将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融于活动中,尽量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设计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针对学生实际水平,立足教材,适当活化教材,设置难易程度不一的任务,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师本”走向“生本”,突出学生主体,着眼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行为表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参与即得分”的方式鼓励学生关注课堂,适时表扬。并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生通过小组比较,与同伴讨论、合作,主动探究等学习方式,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反思教学理念
1)探究式和合作学习教学理念。本节课我多次组织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通过体验、讨论、合作和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强调让学生在做中习得英语。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互助的精神。
2)任务型教学理念。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练、在做中巩固。本节课共设计了多个任务,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3)循序渐进的分层教学理念。教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考虑到学生存在着如智力、兴趣、性格、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老师在设计教学时能够做到多个层次,多个纬度切入主要学习任务,并根据学生情况,在相应的难度和层次上都给学生建立一个活动空间,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语言的实践。
4、When was he born第三课时的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的主要内容包括Section B的2a,2b,3a,3b,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练习和综合提高。我是这样处理本课时的:针对大部分学生狂热喜欢“Michael Jackson 而他又英年早逝,更加吸引了他的”fans”对他的热捧的情况。所以,引用他的介绍和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同时,把即将要阅读的关于“李云迪”的一篇文章中重要语言点进行呈现,并让学生根据短文进行对话,将两者自由地转换,是我一直以来坚持做的事情,这样做能使学生更灵活地使用语言,更顺畅地口头表达,当然,口头表达流畅了,写起文章来也更地道,更顺手。然后,通过谈论“李云迪”来引入学生敬佩的人,进而,联系到2a,2b的听力,因为听力内容是一男一女在谈论他们敬佩的人,以及敬佩他们的原因,这不仅又再次复现了本单元的重点句型和重点语法,而且为下面的游戏:猜一猜谁是我最敬佩的人,以及本课的写作练习“我敬佩的人”作好了铺垫。总之,整节课上下来流畅、自然,循序渐进。乐于为学生所接受。
本节课的优点是:导入新课新颖、自然。我的第一次备课的设计是:通过让学生欣赏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来导入新课,然后对莫扎特作进一步地介绍。在介绍的同时,将本课时即将阅读的一篇关于“李云迪”的文章中将要遇到的生词和词组加入到该篇介绍文章中,一一解决掉,为即将到来的.阅读扫清障碍。但是由于受到学生建议的深深打动,又加上这届学生基本上95,96年出生的新新人类,他们对莫扎特知之甚少,也不太感兴趣。于是灵机一动,为什么不用大部分学生都感兴趣的“Michael Jackson”来导入新课呢?所以作了如下改动:让学生一边欣赏他的演唱,一边跟唱,让气氛活跃起来。然后让学生阅读一篇关于他的生平的文章,在文章中,贯穿了本文的重点词汇,以利于扫清下文阅读的障碍。让学生分段落朗读,又一位女生在读到 “He died at home in Los Angeles. That s a great loss to the world music”时就声音哽咽,双眼含泪,深深沉浸其中,深深地被打动。既然学生那么感兴趣,阅读效果也就不言自明了。这样的更改,更能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共鸣,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 “guessing game”环节,学生可用作猜测的句型较少,用来用去还是那么几个;刚开始做游戏时,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非常茫然。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想原因有二:首先,在做“guessing game”之前,教师的指令不够明确。其次,在做游戏之前,没有输入相关的句型,这样才导致在游戏环节的学生的问题单一。我打算做如下改进:指令语要更精练,更易懂,更容易明白,尽量配合手势和肢体语言。或者刚开始提问时教师先做示范,或者老师点名让几位成绩较好的同学先提问,然后大家再畅所欲言。至于解决提问时问题单一、苍白这种情况,我想可在听力之后再增加一个环节:可以这样衔接:”Midori and Laura are the two speakers idols. In another way,we can say the two speakers admire them, can you ask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m?
Eg: Is she a famous violinist? When was she born? When did she tour the US?引导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提问越多越好,无论是一般疑问句还是特殊疑问句都可以通过,并且给予加分奖励。这样学生就能根据听力内容来询问两人的各种情况。然后再让学生猜测老师本人所敬佩的人,比如:I admire a person, he is a great writer, he is good at writing books, he used his articles to beat the enemies ,he was born in 1881, he wasn t alive now, he died many years ago. He has stiff hair and thick bired, he loved our country very much.将这段文字显示在屏幕上,告诉学生根据文章尽可能地多提问题 。eg: Is he a man? What does he do? When was he born? When did he die?然后让学生做 “guessing game”,应该就轻松、随意很多。
5、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新授课。重点是学习六个新单词和两个新句型: Who s she/he? ----She/He is…,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侧重在如何用She/He is…来介绍人物。本课的难度所在:
其一、学生虽然在一二年级已经学过了英语,但掌握的单词量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水平不高。
其二、在课堂中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点进行交际是本节课的重点。
其三、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喜欢表现自己,但他们注意力很难保持长久。
其四、She和He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容易混淆,从点到面,如何将枯燥的内容变有趣。
本节课成功的关键是能把握住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能在学习新知后,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很好的口语表达,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整节课我通过用眼神的提示、语气加上肢体语言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要做什么,时时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变得更自信。从而使课堂活起来了。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内容贴近生活,我用多媒体出示学生喜爱的`人物,如著名演员成龙,我国出名的运动员刘翔、郭晶晶、张怡玲、杨威,以及我的家庭合照等等图片,让学生巩固句型“Who s he/she?He s/She s…”,通过在板书上的区别(she用红色,he用蓝色)、连线练习以及操练等形式,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去领会去理解she和he。在操练句型和单词时,我设计了一个game---London Bridge由于同学们第一次玩这个游戏,所以兴趣高昂,都愿意积极参与游戏,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被展示了出来,效果较好。然后接着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全家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合作学习。从而,达到巩固及扩展知识的目的。拓展学生视野,通过对家人的询问及介绍来巩固知识,发展学习,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节课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乐、图像、实物等手段,创造具体、形象、直观的审美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优化了学生的认知活动。在课堂上利用歌曲、chant、游戏等教学活动,去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利用拍节奏、做动作等手段教学单词,体现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轻松地掌握单词;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学单词的方法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掌握英语知识。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教育学生要热爱父母,热爱家人,热爱自己的家庭。
本节课美中不足的是:在操练句型:Who s she/he? ----She/He is…时间过少,学生输出量不大。如果能够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操练,或利用本班学生的现成资源进行操练,效果可能会更好。
教学建议
本学校是一所镇区农村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较差,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是在学校,回到家里没人可教,因为家长都不懂英语,因此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特别是口语方面非常薄弱。因此建议其他教师在使用本课例时,有针对性的作一些调整,如果基础较好的学校,可以在内容上适当添加词汇“grandmother/grandfather/son/daughter…”,有实物投影的学校,在学生介绍家庭成员时,可以让学生把相片直接投影出来介绍,这样其他学生看的更清楚,模仿得更好,就能说得更好。
希望这个课例能给各位同行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帮助。
6、When was he born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文章阅读及 “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的用法。不仅要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引导,而且能使学生从文章中轻松并顺利地找到信息句。并要既和阅读文章相关,又能联系学生生活,而且在这同时又练习了时间状语从句。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以学生感兴趣并能学到知识为目的。正基于此,我是这样处理本课时的内容的:首先,利用阅读文章中名人的图片,将对即将进行的阅读内容中的障碍一一扫除,在看似随意地介绍过程中,将两篇文章中重、难点词汇和句型全部呈现。比如:“tooto…”句型和时间状语从句。并在呈现时,结合对人物的介绍,给学生播放该人物的视频,使学生兴趣盎然,又使阅读课跳出了传统的`沉闷的氛围。接着用“learned to do sth…” “started doing sth” “first did sth”句型和时间状语从句,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畅所欲言,使学生在不经意间练习了状语从句。最后,进行小组采访,谈论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这些活动开始的时间和 现在决定要做的事。既将本课输入的内容进行了产出,又升华了主题。总的来说,这节课时间非常紧凑,学生的参与度也较高,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我觉得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每个步骤的衔接自然流畅,一环扣一环。比如在阅读过程中,完成了表格填写之后,大多数学生已能顺利地从原文中找出信息句。按照我第一稿的设计,在阅读后的巩固环节,任意给出这六位名人的信息,让学生根据第一课时的重点句型来自编对话,比如: A: Who s Shirley Temple? B: She is a movie star
A: When did she become a movie star? B: When she was 3 years old. 后来,怎么想都觉得不恰当,原因是如果这样练下去,虽然课堂气氛会很活跃,因为比较简单。但是一些学生会觉得乏味,因为句型太单一,也不够灵活。而且和原计划背道而驰,因为在巩固环节,旨在是不脱离原文章的状语从句练习。一直在思索。用什么方式既和阅读文章息息相关,又能练习时间状语从句,而且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于是几易其稿。首先,文章和实际生活怎么相连接?又能巩固文章的内容?于是将文中六位名人的图片和相关的信息显示在屏幕上,让学生根据信息和已经阅读过的文章的大意来描述这六位名人。比如:用 Tiger Woods golfing 10 months old来说说他的情况,在老师的提示地说出z这样的句子:Tiger Woods started golfing when he was 10 months old. 其他五位名人依此类推。用这种方式很轻松地巩固了文意,又兼顾了时间状语从句。接下来告诉学生自己小时候的才能,比如:I started cleaning the room when I was 5 years old.引导学生用 “ started doing sth” “learned to do sth” “ first did sth”句型来谈论自己,用轻松、随意的聊天方式,学生既操练了重点句型,又回忆了自己小时候的才艺,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事实证明,经过多次修改之后的定稿,还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是在操练上下衔接的一段关于姚明的对话时,学生的建议和提醒“一语惊醒梦中人”。其中一位女孩问我:Miss Chen, Can I talk about my favorite star with my partner?别无选择,只能在惊愕中回答:“of course, you can”接着,两位女孩娴熟地谈论了他们共同的 “idol”, “迈克尔 杰克逊”。因为狂热地喜欢他的歌,因此,他们搜集了关于他的很多资料,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A: What s Michael Jackson ? B: He is a musician
A: When was he born? B: He was born in 1958. A: What s he famous for? B: He is famous for singing songs. 既练习了我要求的句型,又缅怀了自己喜爱的明星。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在这一环节犯了一个大错误,那就是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内心需求。仅仅局限于谈论体育明星。虽然姚明也深受学生喜爱,但上节课已经作为例子谈论过了,虽然内容上有所变化,学生也会觉得没有新意。于是在第三课时的导入阶段,我就用了“Michael Jackson”的一段视频。然后顿悟:学生的建议和问题之于老师来说相当重要,在备课时,有意识地征求学生的意见,将会是启迪老师灵感的不可或缺的一件秘密武器,老师们何不尝试着去做?
7、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在得知了教学内容后,我花了较多的时间在课件和教学设计上,然后将我的设计直接搬上了讲台,但因为对教案的不熟练,必须不断地思考下一环节的内容,在课堂上我的自信不够,激情不够,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不够,留下了一些遗憾。回顾整节课,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我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了反思。
一、准: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必须紧扣课程标准,因此我首先确定了两方面的教学目标,即red,blue,green,yellow,purple五个单词的掌握和let sdo部分的说唱,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接触过颜色的单词,好的同学已经会说这几个新词。因此我在教学目标中增加了“whatcolorisit?”“It s….”两个句型,让孩子们熟悉这个句型,好的同学甚至掌握这个句型,以减轻了四年级的教学负担,也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层层递进,帮助孩子们达到最近发展区。同时,词不离句,即时加入句型教学,也给孩子们创造了学以致用的机会,新授的单词马上可以得到运用,巩固新知。
二、巧:巧妙设计教学过程
本课五个单词我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呈现,在复习学习用品中引出新词“green”,在魔术中引出“red”,在“火眼金睛”游戏中引出“blue”,运用调色盘引出“purple”,运用奥运五环引出“yellow”,形式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保持持久的课堂注意力。并且在最后插入了奥运五环颜色的小知识,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内容。在let sdo的学唱中,我也是在前面单词教学中就渗透了“Showmeyourredcrayon.”先让孩子们来做一做,然后后来说唱的时候孩子们就很快跟上了。句型教学我也是步步深入,由“red”到“It sred.”到“whatcolorisit?”,再到一问一答,但是这里“whatcolorisit?”的句型我呈现过快,操练过短,导致后来有些同学不会说,有些同学color这个单词读不准,如果我能把单词color单独拿出来教学,并且将句子逐词带读,那么课堂效果还要好很多。
三、真:创设真实生活情境
没有创设真实情境让孩子们来活学活用是我本课最大的遗憾,在操练句型“whatcolorisit?It s….”时,孩子们手边就有蜡笔,而我没有用起来,同桌对话时,很多同学就不知道谈论什么了,到讲台上来表演对话的同学也在黑板上乱指了,走上走下也比较费时,如果当时我能即时利用起孩子们身边的物品,如蜡笔、学习用品、衣服等,可以让孩子们在座位上,在生活情景中运用句型,从而实现语言自然与完整的输出,让学生在“完整的情境”中学习“完整的语言”。
四、放: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三B班是一个很活跃的班级,但这堂课,因为我自身的.放不开,使全班同学都感染了一丝紧张的气氛。这点是我作为一名老师所欠缺的,而且必须克服的,老师如果表现出轻松快乐,应对自如,那么孩子们也被老师所感染,当大家都沉浸在积极、宽松、自由、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生成性资源出现,这是十分宝贵的。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需要不断地锻炼自己,上课时尽量放开自己,带动孩子们积极参与,在关注自己的教学流程的同时,也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教育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我必须时时念好以上“四字”真经,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琢磨、经常反思,然后在反思中实践,从而去追寻高效的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