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节化学课的教学反思
1、记节化学课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一节化学课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猜测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猜测是化学理论的“胚胎”,猜测是学生感知事物后作出的未经证实的判断,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如,在乙醇的一节课中,我们了解乙醇的分子后,试着让学生写出它可能的简式,再如何通过实验验证它的简式,这时学生就会跃跃欲试,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一旦做出某种猜测,他就会把自己的思维与所学的知识连在一起,就会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就会主动参与,关心知识的进展,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二、动手操作,培养探索能力
在推导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时,安排了学生操作活动。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对初中化学催化剂的认识起到了升华。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发散验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说促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对学生的五花八门的想法不急于评价,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互相交流,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一理,归纳出实验的要点。通过“评评议议”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立足课内,联系生活。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只有这样,才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
本课教学的优点我自己认为在于能根据教材的特点,不过多使用电教及其他辅助手段,教学程序也比较简洁,重在让学生探究,而不直接给出结论。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当然,本节课有精彩的,也必有糟糕的。糟糕的点滴也因为这节课而牢记我心。
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
一、评价激励不够。
本堂课的气氛不够活跃,跟教师的激励不够有很大的关系。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比较随意,缺乏激情,自然学生的情绪也不会高涨。可见,教师的评价激励调控着学生的情绪。
二、缺乏课堂机智。
乙醇物理性质学习时,为什么明明有充足的时间,结果却不够用呢,原因在于学生在汇报见解时,以为有所区别,值得一说,有三四个学生一直汇报。当时自己心里虽急,却寄希望下一个汇报时能自觉地讲到教师的设想,如果教师自己当时能主动地说一句“有新主意的自己站起来说一说”这句话,那么时间的安排就更为科学,环节就更为合理。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得再好,若缺乏机智,想上好一堂课,难!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积极地学习并锻炼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以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三:总结得不够简略,有些拖泥带水。
几种反应的成键与断键方式,直接标注一下实际即可。
反思到这里,最大的感触就是:精彩与糟糕是每一堂课必经的两道风景,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冷静审视每一堂课,化糟糕为精彩,变精彩为精妙,我们的课堂不就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吗?
2、记节化学课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一节化学课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猜测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猜测是化学理论的“胚胎”,猜测是学生感知事物后作出的未经证实的判断,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如,在乙醇的一节课中,我们了解乙醇的分子后,试着让学生写出它可能的简式,再如何通过实验验证它的简式,这时学生就会跃跃欲试,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一旦做出某种猜测,他就会把自己的思维与所学的知识连在一起,就会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就会主动参与,关心知识的进展,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二、动手操作,培养探索能力
在推导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时,安排了学生操作活动。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对初中化学催化剂的认识起到了升华。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发散验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说促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对学生的五花八门的想法不急于评价,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互相交流,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一理,归纳出实验的要点。通过“评评议议”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立足课内,联系生活。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只有这样,才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
本课教学的优点我自己认为在于能根据教材的特点,不过多使用电教及其他辅助手段,教学程序也比较简洁,重在让学生探究,而不直接给出结论。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当然,本节课有精彩的,也必有糟糕的。糟糕的点滴也因为这节课而牢记我心。
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
一、评价激励不够。
本堂课的气氛不够活跃,跟教师的激励不够有很大的关系。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比较随意,缺乏激情,自然学生的情绪也不会高涨。可见,教师的评价激励调控着学生的情绪。
二、缺乏课堂机智。
乙醇物理性质学习时,为什么明明有充足的时间,结果却不够用呢,原因在于学生在汇报见解时,以为有所区别,值得一说,有三四个学生一直汇报。当时自己心里虽急,却寄希望下一个汇报时能自觉地讲到教师的设想,如果教师自己当时能主动地说一句“有新主意的自己站起来说一说”这句话,那么时间的安排就更为科学,环节就更为合理。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得再好,若缺乏机智,想上好一堂课,难!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积极地学习并锻炼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以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三:总结得不够简略,有些拖泥带水。
几种反应的成键与断键方式,直接标注一下实际即可。
反思到这里,最大的感触就是:精彩与糟糕是每一堂课必经的两道风景,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冷静审视每一堂课,化糟糕为精彩,变精彩为精妙,我们的课堂不就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吗?
3、初中化学课教学前的反思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在本次授课中,我第一步是让学生回忆什么是鉴别,以及鉴别的依据是什么,进而提出物质在溶液中存在的微粒,使学生把鉴别的实质理解清楚,即物质的鉴别归根结底的'是离子的鉴别。这样的设计使培养了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分组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还安排的学生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在一道题中安排多种解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我采用由易到难的手法,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
上课前,我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
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4、这一节课背离了我原来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我校两名语文骨干教师调走了,一直从事数学教学的我被领导安排担任语文教学工作。一段时间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就是孩子们对问题的反应并不积极,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尽管我觉得的我的问题设计的很好,可是回答问题的好象总是那几个学生。直到那一节课的进行,我才找到问题的症结。
星期一上午的语文课,我按精心准备的教案有条不紊地上课,当我习惯性的叫起一名学生读课文时,同学们窃窃私语起来,还夹杂着抱怨的声音。我感到很纳闷,这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他读课文很有感觉,学生们怎么会有意见呢?
我急忙问怎么回事,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明白,原来一直以来我都是叫这一名学生读,其他的孩子多少有些厌烦。我问一个孩子:“那我怎么不见你举手要求读课文呢?”没想到这个孩子气呼呼的说:“你老是叫他,我举手也没有用!”我听了,感到一震,原来因为有的孩子一、两次读的不好,我就形成了习惯思维,认为就是读不好了,这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今天终于“犯了众怒”。看来是我错了。
我想了一下,对那个有怨气的孩子说:“以前老师没看见你举手,是我不对。那么,现在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让同学们看看你到底有多棒,好吗?”这个孩子马上兴奋的读起来,尽管在个别字音上把握的不是非常好,但是他读的很投入,更难得的是,他的面部表情居然也能随着课文感情的起伏有所变化,这让我暗暗为他叫好。读完后,他抬起头,挺起胸,得意洋洋的看着我,好象在说:“我读的怎么样。”
我大声的问:“同学们,他读的怎么样?”
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好!”
“光说一个‘好 不行,”我接着说,“谁能说一说他读的好在哪里?”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起来:
“他读的很流利。”
“他读的声音很洪亮。”
“他读的很有感情。”
“老师,他读书的时候,脸上还有变化呢!”
……
看到孩子们热火朝天的样子,我决定趁热打铁,说:“同学们,既然他有这么多优点,那么大家能不能学着他的样子,把课文读的更好呢?”孩子们用无比肯定的声音回答我。我一看,又高兴又犯难。高兴的是孩子们的热情很高;犯难的是,这么多孩子,不可能都读。可是,不让他们都参与,好不容易调动起来的热情就有可能受到打击。怎么办?我冷静地想了想,决定采取小组教学的形式。
我把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然后,我告诉他们:从他们的小组中选出一个最好的,让他代表小组参加读书比赛。哪一个小组的代表获胜,哪一个小组的成员就都能得到一颗小星星,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参与了,获胜了是大家的功劳。我喊了一声开始,孩子们立刻行动起来,我也不时的参与到讨论中。
几分钟之后,代表们陆续选出来了,我让其他孩子作评委。看到他们热情高涨,信心满满的样子,我不禁开心的笑了。比赛结束了,孩子们显得格外高兴,仿佛意犹未尽。看到这种情况,我对孩子们说:“今天的.比赛很成功,往后我们还会举行的。不光是读书,咱们还可以举行写字、作文的比赛,大家说好不好。”孩子们兴奋的鼓起掌来。
尽管这一节课背离了我原来的教学设计,有些地方甚至显得有些乱,但是我仍然觉得很成功。总结起来,我感到收获颇多:首先,我知道不是孩子们的积极性不够,而是我的思维形成了习惯,忽略了他们的闪光点,导致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应该注意吸取这个教训。其次,我明白问题设计是否精彩,不能从我们的思维出发,而是应该看它是否符合孩子的心理,更不能以是否花哨为标准。另外,我还觉得这堂课还有一个成功的地方,就是我采取了比赛的形式。记得有一位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说过:“比赛是孩子进步的原动力!”我应该把这一成功的秘诀好好运用。
5、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数学教学反思
开学伊始,有同事再次问及了一个老问题:“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从教几十年来,不时地和同事们探讨这一问题,随着教改的逐步深入,对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也不断更新着。
其实,无论哪个时期,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好课的评价标准,这就是所谓“教无定法”吧,也正是这些不同定位“标准”,才有了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课堂,也使得对课堂的评价在一直的探究和完善中。
然而,尽管好课的形式千姿百态,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有限的课堂上,无限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字串5
在笔者眼中,好课至少应该包含下面几个要素:
一、教学观念先进,能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差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根本、以合作交流探究为手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富有灵活性,既遵循目标又不拘以目标。能根据课堂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目标,真正体现出不为了完成目标而教学。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注重发展性目标,适时渗透人性、人格教育,集教学与教育于一身。
三、教学内容广泛,创造性、理解性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学信息的选择有梯度,注意挖掘生活中的课程素材,最大程度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四、收放得体,收而不死、放而不乱。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能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通过画龙点睛的讲,达到学生豁然开朗、顿开茅塞的效果。
五、语言精练准确,诙谐幽默而不失感召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强,善于捕捉课堂中意外的精彩,并使之成为新的教学契机。
6、记节化学课的教学反思
一、猜测入手 激发学习兴趣
猜测是化学理论的“胚胎”,猜测是学生感知事物后作出的未经证实的判断,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如,在乙醇的一节课中,我们了解乙醇的分子后,试着让学生写出它可能的简式,再如何通过实验验证它的简式,这时学生就会跃跃欲试,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一旦做出某种猜测,他就会把自己的思维与所学的知识连在一起,就会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就会主动参与,关心知识的进展,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二、动手操作 培养探索能力
在推导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时,安排了学生操作活动。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对初中化学催化剂的认识起到了升华。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发散验证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说促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对学生的五花八门的想法不急于评价,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互相交流,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一理,归纳出实验的要点。通过“评评议议”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立足课内,联系生活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只有这样,才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
本课教学的优点我自己认为在于能根据教材的特点,不过多使用电教及其他辅助手段,教学程序也比较简洁,重在让学生探究,而不直接给出结论。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
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当然,本节课有精彩的,也必有糟糕的。糟糕的点滴也因为这节课而牢记我心。
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
一、评价激励不够。本堂课的气氛不够活跃,跟教师的激励不够有很大的'关系。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比较随意,缺乏激情,自然学生的情绪也不会高涨。可见,教师的评价激励调控着学生的情绪。
二、缺乏课堂机智。
乙醇物理性质学习时为什么明明有充足的时间,结果却不够用呢,原因在于学生在汇报见解时,以为有所区别,值得一说,有三四个学生一直汇报。当时自己心里虽急,却寄希望下一个汇报时能自觉地讲到教师的设想,如果教师自己当时能主动地说一句“有新主意的自己站起来说一说”这句话,那么时间的安排就更为科学,环节就更为合理。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得再好,若缺乏机智,想上好一堂课,难!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积极地学习并锻炼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以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三:总结得不够简略,有些拖泥带水:几种反应的成键与断键方式,直接标注一下实际即可。
反思到这里,最大的感触就是:精彩与糟糕是每一堂课必经的两道风景,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冷静审视每一堂课,化糟糕为精彩,变精彩为精妙,我们的课堂不就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吗?
7、初中化学教学视导听评课教学反思
在上周,我校迎接了县教研室组织的的一年一度的教学视导工作,各位教师全力以赴,精心准备,把各种常规材料逐一核对,步步落实到位。而对于公开示范课,更是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不错过过任一环节,争取做到最好。在全体教师轰轰烈烈的迎检大准备中,我也丝毫没有放松,在遵循全县统一进度的前提下,我安排进行了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的教学示范。教学过程中我致力于学生的主体发展,指导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由于本节课中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因此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组织讨论,调查报告的汇报交流等等,教学组织形式照顾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小组活动的组织与展示汇报,交流与评价反思,整个课堂组织的结构紧凑而又不失严谨,知识能力情感目标落实到位,课堂氛围热烈掌握效果较好。同时我还听了教生物的高老师的一节课,能感觉新教师的理念新颖,教学学方法灵或而又不失严谨,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发展以及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科特点,针对性地联系了生活实际,进行拓展运用。评课老师领导对两节课给娱乐充分的肯定,并总结除了需要学习借鉴的方面,当然也给出了中肯的建议。我对评课环节作了简要地记录,并总结收获,决心积极贯彻我校课改精神,把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作为自己最终的奋斗目标。
8、化学课引发的思考化学教学反思
新学期伊始,那是我的第四节化学课,内容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实验探究,这部分的内容我采用了小组实验探究的方式教学,把实验搬进教室、搬进课堂。我的设计是把实验分两步:
1、教师不做任何提示,只是告诉他们,利用桌上提供的器材尽可能多的去探究蜡烛的性质及其燃烧的现象,然后组织学生汇报情况,先暴露出他们平时观察的不足,再由此得出观察实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第二次实验,进一步观察第一次实验未观察到的现象,同时要求注意观察到先后顺序,注意组织自己的语言来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由于是刚接触化学,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还不多,他们还比较好奇,也比较感兴趣,做实验的时候很积极,实验结束时,我要求各小组各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实验情况,并分析原因,以便全班交流、共享实验结论。我心想:他们的实验激情如此之高,也一定会以同样的热情踊跃起来汇报本组的实验情况。还好,我话音刚落,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的一个男同学就将自己的手高高的.举起来了。“梁运磊,请讲。”我高兴的大声的叫出他的名字。他由于有些激动也有些紧张,断断续续的讲述了本组的实验情况,尽管语言表达不是十分流利,但他是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我对他的表现同样感到欣慰,“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我由衷的说,对他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和表扬。然后我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其他同学,希望看到其他同学能紧跟其后,积极发言。可是,两三分钟过去了,尽管我期间一直在用语言鼓励着,依然没有人举手。于是我决定点名,便顺势叫我身边的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没想到,非但没有人站起来,组内的同学还在相互推诿,后排的同学用手不断的指前排同学,意思是说:“老师,叫他回答。”前排的同学则低头不语,也不看我,一副深怕我会叫他的样子……
一时间,失望、担忧、遗憾……充满我的大脑,心中还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我知道,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有答案的,只是有可能他们的答案和别人的一样而不愿意多说,或许真的是他们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不善于用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同学交流、分享,更甚者,他们在害怕,害怕自己说错了或者说不好被同学笑话……我心中有了无数种猜测。但不管怎么样,对于他们的表现,我真的很失望,我没有想到他们在初中学习了两年,这方面的能力还是如此之差,究竟是我的引导没有到位?还是以前其他老师没有注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还是因为我还是一个新老师,他们不敢“乱”说?我这样反思着。
不管怎么样,这与新课改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我也没有办法实施、开展我的“化学三阶段教学模式探究”课题的实验与研究,该怎么办呢?课后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看来,要发展学生的能力,要顺利进行我的课题研究,必须从零开始,对他们进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只能靠我多鼓励、多引导、多帮助,同时,我还必须认真钻研,结合学生的特点,备课的时候尽可能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注意每一个问题的抛出方式和时间,多关注学生,且是关注每一个学生,一定要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这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段时间后应该会有所改变的。为了使我的“三阶段”教学模式能顺利开展,为了今后课堂上不再出现这样“遗憾、失望”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学习新课改知识,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2、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用好、用活,同时,注意分析学生的情况,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备好每一节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3、与学生建立起“互尊、互爱、互帮、互助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我与学生的心的距离才是最近的,我才可以随时掌握他们的动向,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4、尽可能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有话说,有话敢说、会说。
5、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的学习小组,由每一个学习小组组长负责监督、检查本组的学习情况,平时的课堂及测试都采用各小组比赛的方式,期末对一直表现好的和进步大的组进行奖励。以此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也有利于促进组内同学在学习上的互助,有利于大家共同提高。
新课程既给我们带来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教改的浪潮中,勇当教改先锋,充分发挥教育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9、一节化学课引发的思考的教学反思
自从参与研究“以先学后教为主,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展示交流预习学习成果,进一步达成预设目标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将这一理念更好的体现在我平时的化学教学中,使新课程理念得以更完美的展现呢?这的确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时间去思考、探索、研究和总结的问题。我也一直在进行着尝试,尝试各种形式的“先学”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应该说尝试无所谓成功与失败,因为每一次尝试都凝结着我的思考与进步,这也让我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要肯去尝试,肯动脑思考、肯去总结,就是一种成功,成功是一种态度。
上第三单元课题4“爱护水资源”这节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改变了以往由教师去搜集相关资料,再由教师展示、讲解的做法。
课前,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
1、目前我国、我市水资源状况如何?
2、我国人均水量在世界的排列情况如何?这给你什么启示?
3、水污染的来源有哪些?如何防治水污染?
4、做为一名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应该如何真正参与、做到“爱护水资源”?
问题抛出后,把学生分成四个大组,让各组选择一个问题,然后去收集相关资料,上课时拿出来与全班同学共享。
说实话,我还是有些不放心,自己仍做好了第二手准备,万一学生没有实际行动,或找不到相关资料,那我就按以前的方法自己讲。终于到了上这节内容的时间,走进教室前我的心情是复杂的、不安的。当进入教室,看到学生们兴奋的、迫不及待的表情时,我才放心,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简单开场后,我便组织各小组展示自己准备的资料,没想到,他们准备的资料还挺丰富,图片、文字都有(遗憾的是本校教学设备落后,学生无法准备、展示音频资料)。当一个小组汇报、展示完后,若其他小组的同学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有更深层次、更丰富的资料,便会迫不及待的举手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间自发的讨论就这样开始了。而我,只是在一旁认真的倾听,当发现有不足或有遗漏的时候,我便设置一些疑问,引导其他组的同学也参与近来,相互补充,这样,避免发生本组不准备的问题不关心、学习知识出现缺漏等情况,同时也培养他们“协作、共享”的学习习惯。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都非常高涨,直到下课铃响起,他们还意犹未尽。
这节课,学生在我为他们搭建的平台上充分的展现自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整节课的氛围是民主的、和谐的,学生在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轻松的掌握了知识。
因此,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至少应做到:
1、转变教学观念,把时间留给学生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许多老师课前查阅大量资料,课上滔滔不绝,教得十分卖力,总以为把所有的知识点全部讲到了,才能得到安慰,才放心,才“对得起学生”。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对此,我们有的老师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感叹: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真难教!其实,问题不在学生,而在老师。主要是因为老师没有采取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方法,所以学生“不领情”。新课程标准衡量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不是以教师教了多少作为标准,而是以学生学了多少掌握了多少作为标准。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改变教学观念,精讲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自学后完全能理解的知识,掌握的知识就不要多讲;只有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才讲;对于需举例分析的知识,让学生自主完成,不能完成的教师才加以引导。把课堂上的时间节省下来,留给学生去思考、探索。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又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有过形象比喻:“作为心智脂肪储备起来的知识并无用处,只有变成了心智肌肉才有用”。如果我们教师总是把知识嚼碎了“喂”给学生,学生真的会对学习感到“味同嚼腊”,失去兴趣,试想谁愿意去嚼别人已经嚼过的甘蔗呢!过去,我们是学生的师长,而今,我们应是学生的“导航员”。
2、把空间留给学生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欲望。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民族,终究要被淘汰。而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关键在课堂上由教师培养,所以教师要营造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知识教“活”,使学生学“活”,最终达到“活”学。
3、把自由留给学生,但要注意思想引导
现在学生年龄虽小,但思想敏锐,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有自己的一套,特别是受当前社会上的一些偏激思想的影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英雄主义思想不少见,他们对于老师的思想教育内容和书本上的一些精神,往往不以为然。面对这些问题,如果老师不注意正面引导,并及时纠正学生思想观念中的误区,恐怕不仅影响教育效果,更会影响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新课程既给我们带来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教改的浪潮中,勇当教改先锋,充分发挥教育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10、九年级化学《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学反思
让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先前的主要关注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及反应现象到现在的同时还要关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更全面、更彻底了。这个单元一共有三个课题,虽然内容不多,但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内容掌握程度的好坏对培养学生从量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解决实际问题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本单元三个课题中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中招考试的考点。所以结合各地中考题对第五单元进行一次全面复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节课中,我首先展示了本单元三个知识点在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然后逐次复习了三个知识点。所采用的都是“先复习知识点、后典型题练习”的模式。在进行习题练习和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除了回答问题结果外,还要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描述,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且在学生阐述的过程中寻找学生思维的闪亮点,发现学生思维的.纰漏处,及时给予肯定或指正。
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活动、教师的引导、师生的互动贯穿整个课堂,而且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着适度的紧张,有了不少的收获。但课后认真思考后,总觉得这种形式的教学过程利弊兼有。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来讲,这节课犹如一节知识与思维的“盛宴”,在一个个被巧妙设计的基础知识与易错点、重难点交织层出的习题向前,他们就象一个个胸有成竹的“勇士”,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得意洋洋、时而游刃有余、时而又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哑然失笑。但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稍微薄弱甚至于很差的学生来说,遇到个别综合题或实验探究题时出现在他们脸上的表情则是不知所措多于迎刃而解。所以这节精心设计的复习课虽然是完全借用中招试题,但其实主要还是只针对了中上等的学生,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学生。
课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思考。感觉自己教学设计出现问题的关键在于“急于求成”。只想着让学生能从一开始就与中考结轨,过于高估学生,而缺少对学生现阶段学习状况的调查和准确把握,因此出现了上述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如若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不能及时纠正这种做法的话,那么势必会使那部分后进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步削弱,最终与前面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在以后的复习课中,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全方位考虑全体学生,在习题设计上除了考虑训练学生能力外,还应该切合实际地考虑一部分基础知识的巩固、基本能力的培养。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真正实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