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高中信息技术《网页制作站点的规划与建立》一等奖说课稿

2023-09-02 15:02:39

  高中信息技术《网页制作站点的规划与建立》一等奖说课稿

高中信息技术《网页制作站点的规划与建立》一等奖说课稿

1、高中信息技术《网页制作站点的规划与建立》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信息技术《网页制作站点的规划与建立》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课题:

  《网页制作——站点的规划与建立》——信息技术与物理整合课

  二、说课时安排:

  1课时

  三、说教学环境:

  硬件环境:

  微机室 网络环境

  软件环境:

  电子教室控制系统 预先安装好的FTP共享平台、BBS专栏等

  四、说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站点的规划与建立”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二章“网页制作”的第一节。本套教材共四册,分别通过“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收发邮件”、“网络应用”、“网页制作”这四个章节,逐步深入地安排有关于“网络”的学习内容,从而形成一条“网络”线。第四册中的“网页制作”是将学生从“使用者”引导到“制作者”的一个转折点,而“站点的规划与建立”是“网页制作”的灵魂,它既为学生们揭开了网页的神秘面纱,也是规范网页制作必要的出发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2、 教学目标

  基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理念,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理解站点的概念,掌握使用FrontPage 2000创建并保存站点、设置网页、设计网页版式,了解高中物理知识基本分类。

  ②能力目标:由站点的规划方式,培养学生懂得协作意识、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对已学物理知识进行规划管理的能力。通过小组之间交流评价,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和信息创新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问题的提出、思考、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站点的规划、建立与保存。

  教学难点:站点的规划。

  五、说教法分析

  在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强调:高中学生要“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解决问题”;同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要“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注重交流与合作。”因此,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线来设计这堂课,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使该环境能支持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将有利于这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整合中创设小组合作——远程协商的学习环境,以制作高中物理学习网站为任务驱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站点的制作,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都有所收获,大大提高了其协作意识、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同时,不同小组又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分工协作学习,建立小组站点,这样在小组成员之间及小组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交流、竞争氛围。

  六、说过程分析

  首先将学生们“网站即网页”的错误理解引导入正确的站点概念,再以“制作高中物理学习网站”为切入点,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整合,创设情景与任务驱动融合。将学生分组,简要讲解站点规划,演示、讲解网页设置与网页版式设计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高中物理学习网站”,学生们首先进行网站规划,然后进行网页设置与网页版式设计操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在此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

  完成任务后,各小组将成果打包上传至FTP,实现小组间互相浏览,并通过教师在学校网站BBS里开辟的专供整合课程学习讨论的专栏,实现相互交流、评价,教师适时加入评价;同时,各小组可以根据评价对自己的站点进行修改。最后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回顾站点的概念,创建及保存站点、设置网页、设计网页版式的操作,并引导学生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进一步补充物理知识、完善网页内容。

2、高中信息技术《网页制作站点的规划与建立》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网页制作站点的规划与建立》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课题:

  《网页制作——站点的规划与建立》——信息技术与物理整合课

  二、说课时安排:

  1课时

  三、说教学环境:

  硬件环境:

  微机室 网络环境

  软件环境:

  电子教室控制系统 预先安装好的FTP共享平台、BBS专栏等

  四、说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站点的规划与建立”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二章“网页制作”的第一节。本套教材共四册,分别通过“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收发邮件”、“网络应用”、“网页制作”这四个章节,逐步深入地安排有关于“网络”的学习内容,从而形成一条“网络”线。第四册中的`“网页制作”是将学生从“使用者”引导到“制作者”的一个转折点,而“站点的规划与建立”是“网页制作”的灵魂,它既为学生们揭开了网页的神秘面纱,也是规范网页制作必要的出发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2、 教学目标

  基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理念,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理解站点的概念,掌握使用FrontPage 2000创建并保存站点、设置网页、设计网页版式,了解高中物理知识基本分类。

  ②能力目标:由站点的规划方式,培养学生懂得协作意识、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对已学物理知识进行规划管理的能力。通过小组之间交流评价,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和信息创新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问题的提出、思考、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站点的规划、建立与保存。

  教学难点:站点的规划。

  五、说教法分析

  在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强调:高中学生要“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解决问题”;同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要“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注重交流与合作。”因此,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线来设计这堂课,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使该环境能支持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将有利于这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整合中创设小组合作——远程协商的学习环境,以制作高中物理学习网站为任务驱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站点的制作,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都有所收获,大大提高了其协作意识、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同时,不同小组又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分工协作学习,建立小组站点,这样在小组成员之间及小组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交流、竞争氛围。

  六、说过程分析

  首先将学生们“网站即网页”的错误理解引导入正确的站点概念,再以“制作高中物理学习网站”为切入点,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整合,创设情景与任务驱动融合。将学生分组,简要讲解站点规划,演示、讲解网页设置与网页版式设计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高中物理学习网站”,学生们首先进行网站规划,然后进行网页设置与网页版式设计操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在此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

  完成任务后,各小组将成果打包上传至FTP,实现小组间互相浏览,并通过教师在学校网站BBS里开辟的专供整合课程学习讨论的专栏,实现相互交流、评价,教师适时加入评价;同时,各小组可以根据评价对自己的站点进行修改。最后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回顾站点的概念,创建及保存站点、设置网页、设计网页版式的操作,并引导学生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进一步补充物理知识、完善网页内容。

3、高中信息技术《网页制作站点的规划与建立》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教材采用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本节课是第五章第二节第三小节中的内容,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将《视频信息的简单加工》作为一个课时教学。

  2、课标要求:

  能根据信息呈现要求,选择恰当的工具和方法进行视频信息加工,表达主题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moviemaker的基本使用,掌握加工视频信息的技能和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

  体验采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进行视频信息加工、表达主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并能对自己和他人的创作过程和作品进行评价。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视频信息的剪辑、加工,培养学生对视频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主流的审美观;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重难点

  重点:通过体验moviemaker的使用,掌握视频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难点:体验视频信息加工过程,并能理解信息加工是为主题的表达服务;能正确评价作品。

  二、说学情:

  1、学习基础: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文本、表格、图像、音频信息加工等的基本操作,对于视频信息也有了感官上的了解,但对视频信息加工技术接触较少。

  2、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是视频信息加工过程较为复杂,真正让学生动手去完成一段视频的加工,学生不一定会积极完成。

  三、说教学思想及策略:

  本课我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学习和帮助学生学习”。给学生提供资源包(包括素材、任务帮助、学习导航),让学生自学,在学的过程中不断启发诱导学生,根据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点评,对学生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精讲;一切教师活动,都为学生学服务,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即将上映《超级战舰》预告片,问同学们想不想看这部电影?为什么想看?有没有从技术的角度看过视频?

  设计意图:由于信息技术课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感兴趣的计算机在面前,有时候学生常常会自己玩自己的,注意力无法集中;这里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并形成思考,为本节课难点如何让技术为表达主题服务、如何正确评价视频埋下伏笔。

  (二)探究新知:

  通过教师讲解、发问,让学生了解必要的知识点:一般视频包含元素、制作视频一般流程、视频制作软件以及本节课学习软件。

  设计意图:学习必要的视频加工知识;在讲解新知的时候紧扣难点,如视频中的元素或流程是不一定都包含的而是根据表达需求自主选取。

  (三)体验自学:

  根据提供素材和帮助文件自学moviemaker的使用。

  任务一:制作春色怡人风景欣赏;

  主要涉及视频导入、将素材添加到时间线、添加过渡效果、制作片头、导出电影。

  任务二:林书豪精彩表现(制作林书豪投三分球的慢动作)。

  主要涉及视频导入、将素材添加到时间线、剪裁(拆分)、特效制作、制作片头、导出电影。

  设计意图:

  ①通过把握实时讯息和学生兴趣选择素材、提出任务,有利于任务完成;

  ②充分考虑学生能力水平个体差异性,提出不同难度任务。先体验,让学生了解哪些自己会、哪些自己不会,提高演示时听讲的针对性。

  (四)演示教学:

  演示任务二,并对通过自学反馈出来常见操作失误进行详细、有针对性的讲解。

  设计意图:自学、反馈、交流,达到提高的目的。

  (五)完成任务:

  完成自学过程中没有完成的任务,已经完成任务的同学可以提升视频品质,比如添加字幕等,并要求上传作品,鼓励学生讨论,协作。

  (六)评价交流:

  在上传作品中找到有针对性的作品,可以是优秀的,可以使反面的,进行引导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完成学习导航中的评价表。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技术的价值,视频的加工不是为了加工而加工,而是让加工为表达主题服务。

  (七)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内容回顾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五、说反思:

  (一)教师作用的体现:时时刻刻都为学生服务,但不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存在;

  (二)对技术的思考:本节课全课主要都在体验过程和引导分析,我觉得高中的信息技术现在越来越不要求学生必须要对某项技术或软件掌握的很深入,所以我在上课时,总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在体验中认知。

  谢谢各位评委!

4、高中物理《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划》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从容说课

  本节课是实验探究型的课题,旨在引导学生研究小车在实际运动中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完成.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用数学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尽管本节提供的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看似简单,但就其研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是很具有基础性和典型性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千万不能将实验步骤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地列出后,不管不问.要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一种从实验探究中获取数据、作出图象、分析图象、寻找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能力.

  提醒教师本节课的实验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学会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纸带数据处理、测瞬时速度以及速度—时间图象的基础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因此在实验前要适当让学生讨论回顾、复习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要真正体现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学习寻找规律的方法.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4.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

  5.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

  3.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4.认识数学化繁为简的工具作用,直观地运用物理图象展现规律,验证规律.

  5.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熟练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体验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申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融入社会.

  5.通过经历实验探索过程,体验运动规律探索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

  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教具准备

  学生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4个25 g的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带小钩的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多媒体课件、计算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下列语言表述中提及的运动情景.

  师:物体的运动通常是比较复杂的.

  放眼所见,物体的运动规律各不相同.在生活中,人 们跳远助跑、水中嬉戏、驾车行驶、高山滑雪;在自然界里,雨点下落、鸽子飞翔、猎豹捕食、蜗牛爬行、蚂蚁搬家……这些运动中都有速度的变化.

  物体的速度变化存在规律吗?怎样探索复杂运动蕴含的规律呢?

  要想探究一个物体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必须知道物体在一系列不同时刻的速度.直接测量瞬时速度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以借助打点计时器先记录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再通过对纸带的分析、计算得到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新课教学]

  一、进行实验

  【讨论与交流】

  进行实验前,让学生先回顾上一章是怎样使用打点计时器的,讨论后回答.

  图2-1-1 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

  生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好,装好纸带.开启电源,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就会打出一行小点.

  生2:不,老师,他忘了及时关闭电源.

  师:对,千万别忘了及时关闭电源.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3:为了节省电能,因为国家电力能源紧张.

  生4:不,因为打点计时器是按间歇工作设计的,所以长期工作可能会因线圈发热而损坏.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打点计时器.

  师:好,大家根据以前的经验,阅读课本第34页“进行实验”标题下的两段文字后分组进行讨论实验方案.

  让学生自己设计好实验,并口头阐述相关实验器材及步骤.

  生:实验中需要的器材应该有: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带小钩的细线,钩码,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学生电源,导线等.

  生:我们是在钩码的牵引下让小车运动的,为了研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需要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让小车拖动纸带运动,然后我们再研究所打纸带上的点,从而得出小车的运动情况.

  生:为了得到打点清晰、较好的纸带,我们最好是多打几条纸带.

  生:我们分别选两个、三个、四个钩码来牵引小车,看小车的运动快慢情况,速度的变化情况.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讨论结果,适时指出不当之处,肯定学生的创新和正确的地方.

  教师课件投影参考实验过程.

  投影展示的内容

  实验过程参考提示:

  1.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远离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启动电源,然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完一条后立即关闭电源.

  3.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引导学生熟练地摆好器材,进行合理、准确的操作,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学生进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三思而后行”,注意实验逻辑性、合理性及其相关注意事项,而且确保准确,并巡视全场,对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纠正.帮助实力较弱的小组实现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注意把实验过程和已学过的“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相对比,及时提出问题.

  点评:(1)在动手操作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在头脑中实验,提前思考实验顺序和注意事项;保证操作的顺利进行.

  (2)和已学实验进行对比,使学生很好地应用了比较法,且有助于加深记忆.

  (3)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可拿出来让全班同学参与解决,比如:“有的同学先松手,再开打点计时器电源;有的同学则反之.哪种好?为什么?”这样让学生参与讨论,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处理数据

  师:我们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了若干条纸带,采集了第一手资料,面对打出的纸带如何研究小车的运动呢?接下来我们采集数据,处理数据.

  学生讨论怎样选择纸带,如何测量数据,如何设计表格,填写数据.

  【课堂交流】

  生1:要选择一条最清晰的纸带.

  生2:开始的几个点不清晰,该怎么测啊!

  生3:我建议舍去这几个点算了.

  生4:对啊,计时起点是人为选取的,我们可以找一清晰的点开始当作计时的起点.

  教师及时评论学生的讨论,肯定学生的成绩.

  师:我们可以选一个清晰的点作为计时的起点.还可以选择计数点,建议你们在测量前每五个点选一个计数点.

  学生实时测量,教师巡回指导,指出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师:大家在测量时,我建议你们在选好计时起点后,测量以后的各个计数点与这个计时起点的距离.大家想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生:我们是每两个计数点间就测量一个数据.这不是一样吗?

  师:我说的就是你这种做法是合适的,大家就此讨论.

  生:他这样做是每次都要挪动刻度尺,测出每两个点间的距离,而我的做法与老师您说的一样,我感觉这样能减少测量误差.

  学生测量数据,记录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计算各点瞬时速度的方法和表格处理方法.

  师:大家想想怎样计算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生:测量包含某个所研究的点在内的一段时间内的位移Δx,同时找出对应的时间Δt,根据 = 算出该点附近的平均速度,把它当作计时器打下这个点时的瞬时速度.

  生:我们这个小组是选了相邻三个计数点间的间隔为研究对象,根据测量结果算出这两个0.1 s内的距离Δx,把 = 算出的平均速度近似当作这三个点中的中间点的瞬时速度.

  师:大家可以参考按他说的做,这在近似计算来看,还是个很好的方法.

  学生算出各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并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教师课件投影参考提示:

  投影展示的内容(接上次投影中的三条)

  参考提示:

  4.选择所打纸带中最清晰的一条,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

  5.选择相隔0.1 s,即中间空四个点的时间间隔的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把数据填入表格.

  6.计算各点的瞬时速度,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可参考课本第34页表格.

  三、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师:有了原始数据,确定运动规律的最好办法是作速度—时间图象,这样具体的运动规律才能更直观地显现出来.

  【讨论与交流】

  学生回顾上一章中描画手拉纸带的速度—时间图象的情景,讨论如何在本次实验中描点、连线.

  生:以时间t为横轴、速度v为纵轴,建立坐标系,把刚才所填表格中的各点在速度—时间坐标系中描出.

  师: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标度哟!否则,作后看看你的图与别人的有什么不同?(要使图象尽量分布在坐标平面的大部分面积)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和思考你所描画的这些点的分布规律.

  生1:我看描出的这些点都大致落在一条直线上.

  生2:我们的也是.

  师:我们是用折线连呢,还是怎样连?

  生:不能用折线连,速度的实际变化应该是比较平滑的,所以,要用一条平滑的曲线来“拟合”这些点,这样曲线反映的规律应该与实际情况更接近.

  师:在连线时,还要注意使连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

  学生连线,教师指导,随时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生:我们这儿出现了有一个点明显偏离绝大部分点所在的直线.那该怎么办呢?

  师:这个问题很典型,大家对此进行一下讨论.

  生:大概是那一瞬时小车的速度瞬时突变了.

  生:我看小车的运动快慢还是比较均匀的,那一点的速度值可能是测量或计算出了问题.

  师:如果一旦出现明显偏离较大的点,我们可以认为是测量误差过大、测量中出现偏差所造成的.可以将这个点视为无效点.

  生:那这个点我们就可以擦去不用了.

  师:不是的,这个点我们要仍然保留在坐标纸上,因为我们要尊重实验事实,这毕竟是我们的第一手资料,是原始数据.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体现科学探究要尊重实验事实的严谨科学态度.

  【课堂探究】

  展示问题:怎样根据所画的速度—时间图象求加速度?

  生1:从所画的图象中取两个点,找到它们的纵横坐标(t1,v1)、(t2,v2),然后代入公式a= = .

  生2:我们在找这两个点的时候还可以充分利用已测的数据、已描画的点的坐标,直接代入公式就行了.

  师:上面两位同学的讨论,是大家很容易犯的错误.请大家想想看,如果我们仍贪图方便还取已测得的表格中的数据点来求加速度,那么我们就没必要作图了,直接从表格中找两个数据代入公式算不就行了吗?或者我们也根本不需要测那么多的数据,只测量两组数就够了.这样就失去了作图的意义.

  师:我们求加速度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公式法,可以直接用两组数据代入公式;另一个就是我们今天的图象法.

  师:我们可以任意选两个间隔较远的.点,找出它们的坐标值(注意这两个点不能是我们表格中已测得的点),然后再把的它们的坐标值代入到公式a= = 中,求出加速度,就能更详细地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

  学生根据教师指导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车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生1:小车速度随时间逐渐增大.

  生2:相同时间里,速度增量相同.

  生3:速度跟时间成正比.

  生4:小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2.1 m/s2.

  师:同学们的描述都是不错的,有的定性说明,有的定量表述.总之,小车的运动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均匀地增大,我们可以用图象法定量求出它的加速度.

  点评:这里答案不唯一,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对正确的地方表扬,不合适的地方应引导、纠正,这样才能使学生加深印象,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创新意识,开阔思维.

  【实践与拓展】

  展示问题: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小明坐在汽车驾驶员旁,注视着速度计,并记下间隔相等的各时刻的速度值,如下表所示.

  t/s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v/(kmh-1) 20 30 40 50 50 50 50 35 20 5 0

  师:从表中数据得到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运动特点:在0~15 s内,汽车的速度在变化,每5 s速度增大_________km/h;在15~30 s内汽车速度不变,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km/h;在35~45 s 内汽车速度在变化,每5 s速度减小________km/h.

  生:10 km/h;50 km/h;15 km/h.

  师:请你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下边的坐标系中标出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线连接各点,你得到了什么图形?

  生:如图2-1-2所示.

  图2-1-2

  师:如果认为在0~15 s内速度的变化是均匀的,你能在图象中找出汽车在7.5 s时的速度值吗?

  生:能,为35 km/h.

  【课堂交流】

  师:下面我用计算机绘制速度—时间图象,演示给大家看,大家有机会可以到微机室或家中电脑前亲自体验一下哟!

  观察计算机作图,了解计算机作图的优越性.

  教师用Excel软件演示作v-t图.

  学生认真观察、体会并和手工作图加以对比,争取课下独立完成.

  演示过程与方法:

  打开Excel工作簿可以看到行和列,行号用1、2、3……表示;列号用A、B、C……表示.将自变量时间的数值从某一单元格开始输入,在同一列中将其他时间值一一输入.在相邻的右侧一列中将速度值一一输入,注意速度值要与时间值相对应.也可以在同一行中依次输入时间和速度,下一行中再次输入第二组时间和速度,直至全部输入完毕.用鼠标选中这些数据.再用鼠标左键单击“图表向导”按钮,出现“图表类型”窗口,选“散点图”,选“确定”按钮,弹出“图表标题输入框”,输入相应的字符后选“下一步”按钮,直到“完成”.出现由点组成的图表,用鼠标右键单击绘图区中任何一个数据点,出现下拉式菜单,选“添加趋势线”,弹出“添加趋势线”窗口,选择“线性”趋势;打开该窗口的“选项”,对其中“显示公式”左侧的小方格用鼠标左键单击出现“√”号后,按“确定”.则图表框中出现一条直线,这就是经过计算机做最佳“拟合”后的v-t图象,并显示出一个表明该图象的函数式.

  点评:学生每人一机,可能有的学校条件不具备,但教师用机基本能实现,因此这儿作一演示,有计算机的学生课下可自行完成,对微机学习也是一个促进,没有条件的学生也可以增强感观认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训练】

  出示题目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如图2-1-3所示.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 s.

  图2-1-3

  (1)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B、C、D各点的速度,填入表中.

  (2)在坐标纸上作出小车的v-t图象.

  位置编号 A B C D E

  时间t/s 0 0.1 0.2 0.3 0.4

  瞬时速度v/(ms-1)

  解析:由纸带标明的数据可以计算任意相邻两位置之间的位移,然后求纸带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1)由纸带的标注可以求出xAB=7.5 cm

  xBC=xAC-xAB=27.6 cm-7.5 cm=20.1 cm

  xCD=xAD-xAC=60.3 cm-27.6 cm=32.7 cm

  xDE=xAE-xAD=105.6 cm-60.3 cm=45.3 cm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时间某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

  vB= = m/s=1.38 m/s

  vC= = m/s=2.64 m/s

  vD= = m/s=3.90 m/s

  分别填入表中对应位置即可.

  (2)在图象上取合适的单位严格描点,这些点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上,不能位于直线上的点要尽量对称分布于直线两侧,得到小车的v-t图象.图象略.

  点评:本题中要计算A、E两点的瞬时速度需要用到A点前和E点后的某段距离,也可在学完速度—时间公式后再来完成.本课中可不必刻意追求数据的完整.

  出示题目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瞬时速度如下表所示:

  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应时刻(s) 0.1 0.2 0.3 0.4 0.5 0.6

  通过计数点的速度(m/s) 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

  为了计算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tanα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答案:C

  解析:方法A偶然误差较大.方法D实际上也仅由始末两个速度决定,偶然误差也比较大,只有利用实验数据画出对应的v-t图,才可充分利用各次测量数据,减小偶然误差.由于在物理图象中两坐标轴的分度大小往往是不相等的,根据同一组数据,可以画出倾角不同的许多图线,方法B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图线找出不同时刻所对应的速度值,然后利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即方法C.

  出示题目3:某实验小组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运动情况,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图2-1-4所示是与小车相连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的两点之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用米尺量出A点距离B、C、D、E各点的长度如图上标度.该小组同学在教师的帮助下,设法算出了A、B、C、D、E各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单位:m/s):0.53、0.88、1.23、1.58、1.93.(学完下一章自己就能算出)

  图2-1-4

  建立恰当的坐标系,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观察各数据点并思考怎样用一条线段将各点联系起来,并作出这个图象.

  图线延长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从图象可知,这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吗?说出原因.若是,请求出加速度.

  解答:(1)图象如图2-1-5所示,说明:作图象时,要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尽可能分居在直线的两侧.相当于数据处理中的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一种最简单的方法,也是较科学的一种方法.

  (2)图线延长线与纵轴的交点表示的是该运动的初速度,即0.53 m/s.图象中的速度—时间图线是一条直线,且向上倾斜,故这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其斜率为其加速度,即a=3.50 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图2-1-5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是运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用打点计时器来测量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重点是对重物牵引下小车的运动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涉及到了实验的设计、操作以及作图象的方法、原则,很好地提高了大家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又为后面学习这种匀变速运动打下了基础.

  [布置作业]

  教材第36页“问题与练习”.

  [课外训练]

  1.用打点计时器拉动通过计时器的纸带来分析物体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实验中,可以分析的运动应该是

  A.速度恒为正值,加速度亦为正值的运动

  B.速度恒为负值,加速度亦为负值的运动

  C.速度由正值变负值,加速度为负值的运动

  D.速度由负值变正值,加速度为正值的运动

  2.如图2-1-6所示是采用每秒闪光10次拍摄的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的频闪照片,照片中每两个相邻的小球的影像间隔的时间是0.1 s,这样便记录了小球运动的时间.而小球运动的位移则可以用刻度尺测出.试根据图中信息作出小球的v-t图象.

  图2-1-6

  参考答案

  1.答案:AB

  解析: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的运动只能是直线运动,并且纸带不能做往复运动,可以做加速运动,如A、B选项.可以做单向减速运动,但速度方向不能改变,故C、D均错.

  2.答案:见解析

  解析:求得各段的平均速度,因间隔时间为0.1 s,故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近似相等.测出间距,求速度:v1=x1/T=0.07 m/s,v2=x2/T=0.09 m/s,v3=x3/T=0.14 m/s,v4=x4/T=0.18 m/s,v5=x5/T=0.25 m/s.根据所求数据作出的v-t图象如图2-1-7所示.

  图2-1-7

  板书设计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进行实验 小车在重物作用下拖动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

  处理数据 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的方法得到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作图象 描点连线作图后,得到的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活动与探究

  探究活动的主题:粘贴纸带看能否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

  步 骤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目的

  1 根据相关资料,收集自己实验中的纸带,设计实验方案 介绍相关资料和参考材料 1.提高学生用纸带探究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根据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分析所粘贴纸带 解答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

  3 相互交流自己的分析结果 对优秀分析进行点评

  参考资料:选择一条打点清晰的纸带,标上计数点,然后将纸带每隔相同时间间隔从计数点处剪下,连续剪下4~5段,分别排列在预先贴有双面胶带的小黑板上,排列时要求底边对齐.如图2-1-8所示,纸带的排列成“阶梯”状.那么,请你讨论这样处理能不能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亲自动手实践一下.

  图2-1-8

  提示:因为每段纸带长度都对应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所以纸带长度正比于运动速度,从纸带长度均匀增大也可以判定物体的运动速度均匀增大.

5、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图文并茂的网页》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网页中常用的几种图片格式。

  能力目标

  学会插入图片;掌握设置图片的大小和对齐方式的方法;学会设置页面背景颜色和背景图片。

  情感目标

  通过制作“蝉”网页,培养对大自然深入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设置图片的大小和对齐方式;设置页面背景颜色和背景图片。

  教学准备

  网页素材“蝉”图片多张。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激发兴趣

  1、学生欣赏“蝉”的图片,并说出图片相对于文字的优点。

  2、如何让自己的网页变的生动形象?

  3、揭示课题—图文并茂的网页。

  自主探究

  交流分享

  一、插入图片

  1、任务:新建网页“chan.html”,网页标题为“蝉”,插入桌面图片“蝉.jpg”。

  2、学生自学课本,探究完成任务。

  3、找2名学生汇报演示操作。

  二、设置图片的大小和对齐方式

  1、任务:适当的调整图片的大小,然后输入课本上的文章,并使图片在最右边。

  2、学生探究操作。

  3、学生演示汇报。

  三、设置网页的.页面背景

  1、任务:设置网页的页边背景为黄绿色,背景图像为“bg01.gif”。

  2、学生尝试操作。

  3、学生汇报演示。

  合作学习

  释疑解难

  1、学生提出问题。

  2、教师补充问题:(1)、插入图片时,选择了图片单击插入以后出现的对话框是要进行什么操作的?(2)、图片的对齐方式修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设置网页背景要注意什么?

  3、学生小组研究问题。

  4、小组汇报解决问题。

  实践创作

  展示评价

  1、搜集螳螂素材,制作网页“tanglang.html”,让网页变得更美观。

  2、小组评比推选优秀作品。

  3、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4、评价作品。

  梳理总结

  拓展延伸

  1、学生说本节课收获。

  2、同学们都做的很好,希望你们以后用这些知识把自己的网页变得更漂亮。

6、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创建站点》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什么是网站。

  能力目标

  学会创建站点;掌握在站点内创建文件夹、重命名文件夹的方法;学会规划网站和搜集整理素材。

  情感目标

  通过搜集和昆虫相关素材的研究性活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会创建站点;掌握在站点内创建文件夹、重命名文件夹的方法;

  教学准备

  网络机房、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激发兴趣

  1、出示多姿多彩的昆虫图片。

  2、问题:如何共享这些资源?

  3、引出制作成网站。

  自主探究

  交流分享

  一、 了解网站的基本元素:

  1、网上游览:师展示浏览北京科普之窗、中国科普博览。

  2、生分析网站的基本元素,师归纳总结。

  二、 规划站点搜集材料:

  1、任务:我的电脑F盘中新建文件夹,命名为班级名,然后在这个文件夹中新建文件夹“昆虫网站”和“昆虫素材”。

  2、学生演示汇报。

  三、在Dreamweaver中新建站点:

  1、任务:新建站点“昆虫记(班级号)到自己的文件夹内”。

  2、学生演示汇报。

  四、在站点内创建文件夹:

  1、任务:站点内创建一个文件夹,重命名为“images”。

  2、学生演示汇报。

  合作学习

  释疑解难

  1、学生提出问题。

  2、师针对学生操作补充提出问题。

  3、小组解决。

  4、小组汇报。

  实践创作

  展示评价

  1、利用站点管理器分别创

  建”jiefunifeng””chan””tanglang””hudie””fenjingui””maizangchong””mayi”文件夹。

  2、小组评比优秀作品。

  3、全班展示。

  4、师生评价。

  梳理总结

  拓展延伸

  1、生说所学知识。

  2、出示精美网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7、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用表格布局网页》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表格的属性

  能力目标

  学会修改表格的属性;掌握运用表格布局网页的方法;学会在表格中嵌套表格。

  情感目标

  通过研究并制作“粪金龟”、“埋葬虫”网页,培养对大自然每个生命及物种的'尊重。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用表格布局网页的方法。

  教学准备

  网页背景图片、粪金龟图片。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激发兴趣

  1、对比chan.html和hudiebiaoben.html,说出对这两个网页的感受。

  2、总结表格的作用。

  3、引出用表格布局整个网页。

  自主探究

  交流分享

  一、修改表格属性

  1、打开hudiebiaoben.html将表格的对齐方式改为“居中对齐”把表格的宽改为380像素。

  2、学生操作。

  3、学生汇报演示。

  二、利用表格布局网页

  1、自学课本第23页,制作网页fenjingui.html。

  2、学生探究操作。

  3、学生演示汇报。

  4、继续完成网页制作。

  合作学习

  释疑解难

  1、学生提出问题。

  2、教师补充问题:(1)、如何选中表格?(2)、使用表格布局网页的优点有哪些?

  3、小组内合作解决问题。

  4、评比最佳途径。

  实践创作

  展示评价

  1、任务:使用表格布局网页chan.html,让它变的更美观。

  2、学生创作。

  3、小组推选优秀作品。

  4、全班欣赏评价优秀作品。

  梳理总结

  拓展延伸

  本节课收获是什么?觉得自己哪个部分掌握的比较好了,哪个地方还要继续努力。

8、七年级信息技术《建立工作表》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展示Excel2003制作的表格冬令营日程表,及统计图。

  一、认识Excel2003

  1、启动Excel 2003

  2、认识 Excel 2003

  3、单元格名称

  二、选中单元格

  1、选中某一单元格

  方法一:用鼠标操作

  方法二:用光标移动键操作

  2、选中整行或整列单元格

  3、选中单元格区域

  (1)选中连续单元格

  方法一:用鼠标操作

  方法二:用鼠标+键盘操作

  (2)选中不连续区域

  4、选中工作表

  5、取消选中单元格

  三、输入与编辑数据

  1、输入数据

  2、编辑数据

  (1)在输入过程中进行修改

  (2)在输入后进行修改

  (3)恢复

  四、美化表格

  1、调整行高和列宽

  (1)鼠标搬运法

  (2)菜单命令法

  2、修饰文字

  3、添加框线

  (1)给单元格添加边框

  方法一:利用菜单添加边框

  方法二:利用工具按钮添加边框

  (2)给单元格添加斜线边框

  (3)取消边框

  4、设置底纹

  5、表格自动套用格式

9、六年级劳动与技术上《第九课生活中运用多种材料制作的器物》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器物是由多种材料制作成的。

  2、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材料的性能和用途,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一样日常生活中用两种以上的`材料制作的小物品。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了解人类历史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工具有的不断演变和发展。

  (二)看图认识器物。

  1、处事四幅图片,让学生说说看看,这些器物是由那些材料制成。

  2、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门,椅子,锤,铅笔,并且谈谈其构成材料。可采用小组比赛的方法,比一比哪一组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强。例如椅子,生活中常用的材料有木,铁,皮革,塑料等,造型更是无奇不有,让学生交流后,教师可出示有关图片来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展开讨论,加深了解

  1、提问: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是用两种以上的材料制成的。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物品,说一说物品的组成材料。

  学生独立思考以上问题,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每组选出几名代表发言,

  2、提出问题:你见过造房子吗?说一说造房子要用那些材料?这些材料各有什么用途?

  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点学生,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材料运用于建筑物上。

  (四)课外拓展,增长知识

  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即特长,自由组成探索小组,对钱币,水桶,笔,床等物品进行探究,通过实地采访,上图书馆,上网等形式,对生活中的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10、高中生物《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教案一等奖


  4.2 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简述克隆人、试管婴儿、基因检测等生物技术在应用中可能和已经带来的利和弊。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讨论、阅读、查找资料等活动,关注上述问题可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形成自身的心理准备和理性的思考。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对生物技术伦理问题讨论的必要性。

  四、教学过程

  (一)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二)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三)基因检测引发的伦理问题

  1.基因身份证:把个人的 基因和 基因检测出来,记录在磁卡上,做成个人基因身份证。

  2.基因检测的优点:通过基因检测可及早采取 措施,适时治疗,挽救患者生命。

  3.基因检测引发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问题:①目前,人类对基因结构及基因相互作用尚缺乏足够认识,要想通过 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是困难的;②基因检测结果本身会给受检者带来巨大的 ;③个人基因资讯泄露会造成 ,导致失业、婚姻困难、人际关系疏远等。

  (2)解决办法:对于基因歧视现象,可以通过正确的 、 教育和立法得以解决。

  五、例题分析

  例1 英国爱丁堡卢斯林研究所胚胎学家维尔莫特博士于1996年8月成功地繁殖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绵羊多利。据有关背景材料回答问题。

  背景材料:1997年2月7日,《自然》杂志报道,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卢斯林研究所将一只6岁母羊(A羊)的乳腺上皮细胞核导入另一只母羊(B羊)的去核卵细胞中,经体外培养并胚胎移植到第三只母羊(C羊)的子宫内,终于培育出一只名为多利(DolIy)的小绵羊,它就是提供细胞核的那只6岁母羊的克隆或拷贝。这是在哺乳动物中首次利用体细胞核作为核供体获得自体复制的成功实例。这一消息一公布立即轰动了整个世界。克隆绵羊被列为1997年的世界十大科技新闻的榜首。

  (1)克隆羊多利的遗传性状基本与 A 绵羊一致。

  (2)三只绵羊中哪一只羊没有为多利提供遗传物质?

  第三只羊

  (3)克隆羊多利的成功,在技术上突破之处是( )

  A.供核细胞是体细胞 B.供核细胞是胚胎细胞

  C.胚胎移植技术 D.细胞核移植技术

  (4)克隆多利的过程是否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分离规律?为什么?

  克隆为无性繁殖过程,而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仅在进行有性生殖的有性生物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起作用。

  (5)你是否赞同克隆人?谈谈你的看法。

  不赞同,赞同治疗性克隆,反对生殖性克隆。

  2.下列哪种技术或过程与试管婴儿的'形成无关( )E

  A.体外培养 B.人工授精

  C.胚胎移植 D.正常妊娠

  E.克隆技术

  3.下列哪项不是解决基因歧视的正确方法( )B

  A.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和伦理道理教育

  B.杜绝基因检测

  C.保护个人遗传信息隐私权

  D.建立完善的法规,通过立法解决

  4.所谓的“设计试管婴儿”比一般所说的试管婴儿要多一步骤,是哪一步( ) C

  A.体外受精 B.胚胎移植

  C.基因检测 D.细胞核移植

  六、课后巩固

  单选题

  1.严重冲击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伦理道德观念的技术是 ( )C

  A.基因检测 B.设计试管婴儿性别

  C.克隆人 D.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

  2.提供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试管婴儿造成损伤,其原因是 ( )C

  A.骨髓造血干细胞可以无限再生

  B.骨髓造血干细胞完成功能后不再发挥作用

  C.骨髓造血干细胞具有再生能力,捐献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

  D.骨髓造血干细胞已高度分化

  3.我国卫生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规范》中规定:“实施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规范必须获得卫生部的批准证书”。这说明 ( )D

  A.我国是一个十分重视伦理道德的国家

  B.我国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

  C.我国倡导克隆技术和试管婴儿技术

  D.我国对试管婴儿技术有严格的规范(分析:允许设计婴儿的性别,但要有定格的证书,严防滥用)

  4.基因身份证是指( )A

  A.记录个人某些基因资讯的证件

  B.能够提供个人完整遗传信息的证件

  C.能够证明个人全部基因结构的证件

  D.用于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的证件

  5.基因不是疾病的唯一决定者,下列哪项不是其原因 ( )B

  A.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共同决定 B.个别病症由隐性基因控制

  C.疾病还与生活习惯及环境有关 D.有许多疾病是多基因病

  6.基因检测的好处在于 ( )A

  A.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适时进行治疗 B.受检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C.利于基因治疗 D.可以预知未来

  7.中国政府的“四不原则”是针对下列哪项技术来讲的 ( )C

  A.转基因动物 B.设计试管婴儿 C.克隆人 D.人类基因组计划

  多选题

  8.有的伦理学家极力反对克隆人,他们认为克隆人严重地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 (ABC)

  A.严重地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

  B.冲击了现有的伦理道德观念

  C.是人为地制造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

  D.有基因缺陷

  9.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克隆实验缺点的是( ABC )

  A.流产率高 B.重构胚胎成功率低

  C.胎儿畸形率高 D.克隆后的胚胎着床率高

  10.个人基因资讯的泄露会造成的基因歧视,可能涉及的方面包括 (ACD)

  A.人际关系 B.宗教 C.婚姻 D.就业

  简答题

  11.2001年5月,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美国科学家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婴儿。他们从年轻的健康妇女的卵细胞中提取出细胞质,然后注入年纪较大的不育妇女的卵细 胞,主要是为了卵细胞注入健康的线粒体,以增加不育妇女的受孕机会。”

  请分析回答:

  (1)为什么在卵细胞内注入健康的线粒体,会增加年龄较大的不育妇女的受孕机会?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的“动力工厂”,能为卵细胞提供足够能量。

  (2)由此培育的婴儿的核遗传物质来自一父二母。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虽然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具有来自捐赠妇女的线粒体DNA,但受精卵的核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各一半。

  (3)2000年9月,美国有一位名叫玛尼的女孩患上了一种致命的贫血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个女孩的父母也通过设计试管婴儿的办法,生下了一位名叫安蒂姆的男婴,医生用其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了玛尼的生命。设计试管婴儿技术的问世,引起了全球各界的 激烈争论。你是支持还是反对?试说明理由。

  分析:

  反对:把试管婴儿当作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抛弃或杀死配型不合适的胚胎,无异于“谋杀”。

  支持:①符合人类伦理道德,体现了父母强烈的爱子之心;是救治患者最好,最快捷的方法之一;②提供骨髓中造血干细胞不会对试管婴儿造成损伤。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