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一等奖
1、一年级数学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归结为10以内加减法,树立转化意识。
3、在观察、比较、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感受算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难点:探究、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春天到了,花开了,草也绿了,外面的景色美不美?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出去郊游?只有回答出下面的问题的同学才能和老师一起出去。
2.出示复习题。
3.同学们表现真棒,还等什么?赶快出发把!咦,出发前我们还得准备什么呢?……
二、探索交流,理解算理。
1.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课件出示)想吃吗?只有会思考问题的孩子才能吃到这么美味的蛋糕。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赶快动脑想一想。(一共有多少个蛋糕?)
2.你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谁会解决这个问题呢?
10+20=? (30)
3.你都知道等于30了,你是怎么算的.?
汇报:
(1)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就是1个十,再摆两捆小棒就是2个十,合在一起就是3个十,是30。
你们能和他一样用小棒摆一摆吗?(集体摆),指名前示范摆,下面同学们跟着摆。(师板书)现在把小棒放进桌兜,课件回顾刚才小棒的摆法。
(2)我们还可以借助另一个数学小帮手来计算。谁能到前面给大家拨一拨,比一比谁看得最认真。(我先在十位拨了一颗珠子,就是1个十,在拨两颗珠子就是2个十,合起来就是3颗珠子,就是3个十,是3)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一起再看一看(课件)
(3)还有的下朋使用1+2=3,10+20=3算出来的,哪些同学用的着这样方法?举一下手,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好孩能用以前的知识来解决今天的新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快呢?
4.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赶快用你的好方法领取一张车票吧,准备出发啰!
出示算式:
全回答正确的请举手,和老师一起出发吧!
出示景点:琵琶岛、茶山、龙头村
5.减法
玩了这么多的景点,一定饿了吧?还记得老师刚才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面包)总共有多少个呀?(30个)赶快吃吧!你们吃的真香呀!你们吃了多少个呀?(20个)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还剩几个?)想一想:怎么解答这个问题?(指名答,你是怎么算的?板书)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同学们玩得高兴吗?老师看看哪些孩子是既会玩又会学习的好孩子。请完成课本62页“做一做”1、2题,比一比谁做的又对又快。
2.看到你们表现的这么棒,馋嘴小猴也想请聪明的你们帮帮他。你们愿意吗?看,小猴想爬上楼梯摘桃子。
得到了你们的帮助,小猴开心极了,你们开心吗?看来帮助了别人,自己也得到了快乐。
3.看,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摘到了这么多的桃子,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指名回答,生评论。谁还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四、回顾整理,归纳方法。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郊游玩得高兴吗?我觉得咱们班的孩子既会玩又会学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们,看看今天我们学的这些算式都是什么数?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了……(板书课题)
五、拓展延伸,发展思维。
今天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课件)你能根据这两个算式编出一个数学故事吗?回家可以把你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奶奶听听。
2、一年级数学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57页例1及练习一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直观手段,数形结合引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加深对算理的理解,能准确熟练地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渗透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建构新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达成知识目标的同时,渗透对学生多种能力,如观察、交流等的培养,感受生活数学,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及算法多样化
教具准备:课件、木棒卡纸、小棒、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谈话:今天很多老师都来看我们上课,同学们心情怎样?那老师们还要看哪位同学们上课最会学习,谁收获的知识最多。你准备好了吗?
1、10个10个数,数到100
师:同学们,我们上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那你们会不会10个10数,数到100呢?(会)那就数数吧?
2、抢答题。知道答案就站起来
4+5=3+5=7+2=2+6=6+3=8―6=
师:真棒!继续表现。
3、我会填。
50里面有()个十8个十是()
一个数,十位上是6,个位上是0,这个数是()
师:咦!同学们,余老师发现这些题中有这3个数:50、80、60他们好像有什么共同之处哟?谁和老师有同感。
生:……
3、揭示课题
师:你们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我们把个位是0的两位数叫做整十数。(板书:整十数)今天,我们就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一遍。(板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1、教学整十数加整十数。
师:你们的声音真好听。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花儿开了。下面,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感觉一下花儿的美。(课件)多美呀!这还有红花呢!数数看红花有多少盆?那黄花呢?比赛,谁数得快?多少盆?
师:那谁能根据刚才我们收集的信息,提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生: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板书)
师: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生:30盆
师:你怎么知道是30盆。
生:10、20、30
师:噢!你是10个10个数出来的,这是一个办法。那如果用列算式的方法,谁会列式?个个都说自己会列,请你把它列在你的练习本上。开始!
(请生上台来列)
生:10+20=
师:你们同意他的列法吗?咦!你们怎么知道10加20等于30,不着急。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小组成员,比一比,哪个小组想的'方法最多?
生:因为1加2等于3,所以10加20就等于30。
师:谁听懂,他的方法?再说一次
生:……
师:1+2=3,这个算式是表示1个一加2个一,和起来就是3个一,3个一就是3,但10+20这个算式还是1个一加2个一吗?(不是)那它是表示什么?
生:表示1个十加2个十,结果就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所以10+20=30。
师:这是一种方法,那还有别的方法吗?刚才我看到有些小组用小木棒来帮忙。下面请他到黑板来演示一个摆小木棒的过程。
生:……
师:从他这一说,我觉得他是从数的组成上去解决。10+20,其实就是1个十加2个十,和起来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所以10+20=30
2、教学整十数减整十数。
师:公园里的花儿还有紫色的呢?看,谁最棒,最先告诉老师一共有多少盆紫花?
师:现在有个伯伯来了,请你观察,这个伯
伯推着三轮车来这,打算干吗?他已经搬了几盆?他说:我要搬走10盆。看到这情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还剩多少盆紫花?
师:还能提别的数学问题吗?
生:还剩多少盆花?
师:你们提的问题太具有挑战了,请你任选其中一个问题来列式解决?把算式列在你的练习本上。
生:30―10=20
师:正确吗?那你们怎么知道30减10等于20,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看谁想的办法最好?
生:因为3减1等于2,所以30减10就等于20。
师:谁听得懂,他的方法?再说一遍。
……
师:还有别的算法吗?
生:……
师:同样的我也看到某些同学用小棒来摆,我请他上来摆一摆。
生:……
师小结:其实他的这种方法是从数的组成上去想:就是3个十减掉1个十,还剩2个十,2个十就是20。所以30―10=20
师:这道题没人来挑战吗?请###上来写出算式。(60-10=50)请你说说你是怎样知道60-10=50?
生:……
3、对比练习,巩固算法。
师:像这样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题,你们会做吗?光说还不行,老师得检查检查。请你拿出这张答题纸完成这4组题。看谁完成得又对又快。
3+2=4+5=6-4=8-3=
30+20=40+50=60-40= 80-30=
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每组题中的第1题和第2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及不同之处呢?你想举哪一组来说?
小结: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这4组题中,每组题的第1个算式是表示几个一加几个一,或几个一减几个一,都是单位一的计算。每一组的第2个算式表示几个十加几个十,或几个十减几个十,都是单位十的计算。
三、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师:那下面你们乐意用我们学到的知识跟着老师去闯关吗?看看我们同学能否能通过这四关的挑战。有信心吗?
第一关:我会看图列算式。(课本练习一第1题)
第二关:我是计算小能手。(8道计算题)
第三关:摘智慧果。(40+()=9060-()=10)
第四关:我是生活家。(找找生活中哪些问题需要用到这个知识来解决)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拓展延伸
师:老师这里有两道思考题:……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还剩多少盆紫花?
10+20=30(盆)30-10=20(盆)
3、一年级数学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渗透转化思想。
2 、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计算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老师听说一(2)班同学们的计算很棒,今天想请你们把你们最棒的一面展示给在坐的每位老师看不好?请同学们看算式,说得数:
(1)20+2= 32-2= 35-5= 60+7= 70+5=
43-3= 56-6= 80+2= 30+9= 15-9=
(练习过程中重点提问这两题:32-2=30你是怎么算的?)
师:32-2=30你是怎么知道等于30的呢?
生: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减去2个一,还剩3个十。
师:对,从3个十和2个一,减去2个一,还剩3个十。
师:80+2=82 你怎么想的呢?
生:8个十和2个一是82
(2) 5个十是( )?
7个十是( )?
30里面有几个十?
60里面有几个十?(要完成)
复习小结:同学们的计算能力真强,能够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又快准地算出这些题。接下来,老师还有许多难题想考考你,敢接受挑战吗?(敢)仔细听!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当新的学期开始,开学的第一天,说说你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呢?你们是不是最期待老师给你们发新书呢?
(课件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师:看!一(6)班也在发新书!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课件演示搬书的过程(先搬来10本再搬来20本)
师:从图中我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先搬来10本书,又搬来20本书(师板书)
师:你真厉害,一下就发现了这两条有用的.数学信息。那你们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本书?(师随着生的提问将问题板书在刚才两条信息的后面,变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两条数学信息和一个问题就编成了一道完整的解决问题,那现在我们一起把这道题读一遍。(生齐读题目)
三、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一)尝试交流算法
师:好!同学们,要想算出一共有多少本书应该怎样列出算式呢?谁会列式?
生:10+20=30(本)
师:哇?你还直接就说出得数啦!好厉害!那你说说你是怎样知道10+20=30的?
生:(回答的这位学生回答的计算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可能):
a 、数的方法:10、20、30。
b 、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c 、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d 、想减算加:因为30-10=10。所以10+20=30。
e 、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加起来一共是3个十,也就是30。
生:因为1+2=3,所以10+20=30(预设)及时的把过程板书
板书:想:1+2=3, 10+20=30 (板书在算式的旁边位置)
(二)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1、动手操作摆小棒
师:那10+20是不是等于30呢?你和他的算法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己先想一想,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在你们的桌上,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小棒,你也可以通过摆小棒来算一算,好了,开始吧!
(学生动手操作)
2、展示过程,理解算理
师:谁来告诉老师10+20是不是等于30呢?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计算的?
(让生自由说自己的算法,如果有学生说我是通过摆小棒知道的,就提问:那你是怎么摆的呢?左边摆多少?右边摆多少?我们请你上台摆给大家看看,好吗?)
(让生上展示台上摆出左边有1捆小棒,右边有2捆小棒.)
师:请同学们看着他摆的小棒,左边的1捆小棒是几个十?(1个十)右边的2捆小棒是几个十呢?(2个十),1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是几个十呢?(3个十)
3、结合算理,掌握算法
师:非常好!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道算式,仔细想想刚刚我们摆小棒的过程,刚才我们摆了1捆小棒是一个十(板书),又摆了两捆小棒是2个十(板书),一个十和 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3个十是30(板书)。(结合板书说)
板书设计:
10 + 20 = 30
↓ ↓ ↑
1个十 + 2个十 = 3个十
小结:所以我们遇到这样的算式就可以通过想它的组成来计算。
师:除了用小棒来计算,还可以从我们的计数器上直观看出我们的计算过程!一边演示,一边讲!先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一个十,再在十位上继续拨两个珠子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是30。
4、举一反三,理解整十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过渡语: 刚才同学们很棒,一下子就解决了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如果老师再出一道算式,你能不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来计算呢?
(边说边在黑板上板书出新的算式:30-20=)
师:谁算出结果了?你是怎么想的?
生:30里面有3个十,20里面有2个十,3个十减去2个十还剩1个十,1个十是10。(可以请两三名学生说)
师:说得真好!谁能像他这样说得这么好?
(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30 - 20 = 10
↓ ↓ ↑
3个十 — 2个十= 1个十
小结:结合板书来说
10+20=30
30-20=10
5、小结方法,揭示课题。
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黑板上这两个算式,算式中所有的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它们的后面都有一个零)对!像这样的数在数学里我们就叫它整十数,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书课题),在计算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想每个数的组成来进行计算。你们学会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啦!
四、巩固练习
1,、摘果子游戏:当说出算式的得数,苹果就会从树上掉下来
如:30+20= 50-20= 30-10= 60-30= 30+50= 60+20=
2,、开火车游戏:火车开动,说对算式火车就继续开动.
50+40= 30-20= 60-20= 70+10+10=
90-10= 80-20= 40+40= 20+30+10=
(这种类型的计算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不会开不快,如果你怕时间不够,你可以先进行第5题,再进行此题,但一定要保证第5题上出来)
3、口算竞赛,抢答题。发现数的规律特点
3+2= 4+5= 6-4=
30+20= 40+50= 60-40=
(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只要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就可以了)
5、猜一猜,红花后面藏着几
50+( )=90 90-( )=30 ( )+( )=100
( )-20=80 ( )-40=50 ( )-( )=30
分组出示,最后一组的时候这样引导,老师要增加难度了,仔细看我出来第三组了哦!
( )+( )=100
( )-( )=30
先分开引导,再结合引导,最后一口气说出两道题。现在谁能说?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啊?你会计算了吗?
4、一年级数学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获得可以根据已有知识、方法学习新内容的初步经验。
3、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思考、交流、倾听,体会学习的成功,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3)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想怎样算?
(4)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5)全班交流,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6)谈话: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3、小结: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4、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看第3题,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5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直接写得数。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5、一年级数学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材解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对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本节课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在学习时不需要考虑到不够减的问题,因此学习起来会相对比较轻松。
学习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法:
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学法:
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获得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复习
70-20= 60-30= 80-50= 90-60=
我们已经熟练掌握了整十数减整十数的口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板书)
1.出示主题图,教学“35-2”.
(1)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看看小男孩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
(2)师:怎样求还剩多少本故事书呢?
请个别学生回答,师板书:35-2
(3)在小组内探讨一下“35-2=?”
(4)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做的。
生1:用数数的方法
生2: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算法,既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也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孩子的思维。
(5)师:为什么先用5减2,用十位上的3去减2 行不行?为什么?
学生思考,说理由
师:你们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6)老师处事计数器演示计算过程,学生边看边说。、
(7)学生动手操作计数器,巩固新知。
2.教学“35-20”
(1)师: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还剩多少本漫画书?
师:怎样求还剩多少本漫画书?
学生汇报,师板书:35-20=
(2)你会计算吗?同桌互相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
(3)生1:先算30减20等于10 ,再算10加5等于15.
3.比较35-2与35-20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69页上做一做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35-2= 33 35-20= 15
5-2=3 30-20=10
30=3=33 10=5=15
6、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要求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从以上内容上看,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把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掌握熟练了,这里的学习应该不成问题,实际上孩子的计算,不但速度慢,而且错误率非常高,由于学生有笔算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学生对于笔算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引入新课后直接出示例题进行教学,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想不到用简便的方法直接口算,这样就完全失去了本课的意义。于是我在教学新知前设计了练习在其中渗透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做好铺垫。在设计这些练习时,我希望学生能从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在探索口算方法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学生间的引领,找出不同解决的方法。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在相互补充中得到最佳的方案。在分组交流时,尽量让学生来交流总结,并适时进行引导。
本课练习的设计紧扣重点、难点,在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后,又设计了一系列的巩固练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口算方法,深入挖掘教材自身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下面的练习中,先通过对比题、小游戏、编口算等进行基本训练,分清进位与不进位两种情况,提高口算正确率,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再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运用数学。
由于设计的内容很充实,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发现、讨论方法用掉了太多的时间,使得最后一个环节未完成的时候下课铃已经响了,所以上课还需更紧凑一些。还有一点是,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不能做到一针进血,在讲解口算方法的时候有点啰嗦,不够简洁。为此,今后要多多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在计算练习课上,我还穿插一些趣味性的练习,竞争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同样可以调动它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探求欲望。
7、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新课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整十数的加、减法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将其教学目的落到实处,教学本节课时要力争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本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应该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因此,本课的练习设计要注意这样几点:a.讲究练习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习;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总之,我感觉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教师轻松,学生愉快,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8、一年级数学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教师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课后,有以下的教学反思:
1、我能把学校的教学理念“先学后教”落实,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先进行预习,并填写好“课前小研究”的作业,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理解,在学习新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地高,我认为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小研究作业”的设计。
2、我能利用书本的情境图启发学生在这个美丽的公园里要注意些什么?从中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思想教育。再通过情境图的三种花的盆数让学生进行提出多种不同的问题和说出多种不同的算法。
3、能利用好小组交流互学活动,在交流中做到小组4人轮着说,讨论氛围热烈活跃。
4、注重培养学生的算理能力。比如:10+20等于几?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算法:
(1)摆小棒:先摆1捆小棒,再摆2捆,合起来是3捆,所以10+20=30
(2)用计数器:先在十位拨1个珠,再拨2个珠,一共是3个十,所以
(3)数的组成: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所以
(4)用相同数位相加: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也可算出得数是30。 从上面可以体现了学生的算法多样化,也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白了算理,开阔了思路。
5、教学中,我能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对比,从中发现规律:明确理解几个一与几个十之间的区别,使学生能抓住这个突破点迅速、正确地进行口算,计算正确率也较高。
我需改进的地方:由于本人存在的老教法比较多,对学生有点放不开,希望以后能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地创新,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进步。
9、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减法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计算课给人感觉总是与“枯燥”相连,其实只要合理安排也是种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
在教学本节课时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组织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小组交流,使其在交流中明白算理,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如10+20等于多少?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
算法一: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三捆小棒,所以10+20=30;
算法二: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一个十,20里面有两个十,加起来一共是三个十,就是30;
算法三: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算法四:类似竖式的算法。这样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理念,使学生既在交流中锻炼了语言,明白了算理,又开阔思路。
在巩固练习阶段设计了加减对照练习。如30+40与70-30,为便于学生掌握,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其在操作中体验整十数加减转化10以内加减过程,从而理解整十数加减法的算理,在计算30+40时,用10根一捆的`小棒来摆。先摆3捆小棒表示30,再摆4捆小棒表示40,然后让学生依次回答:一共摆了多少捆小棒?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是用3+4算出结果的。接着,让学生说出算的过程。在计算时也有出现这种情况50+20=52。因为学生两位数中每个计数单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还不是十分明确,把第二个加数中2个“十”当作2个“一”来加。
教学中,我对有困难的学生借助计数器拨一拨,渗透竖式计算时的数位对齐意识。
10、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首先营造春游乘车的情境,让学生看图说出图上的数学信息,启发学生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列出“45+30”,提出问题“怎样计算‘45+30 的得数呢?”学生先自己用准备好的小棒摆一摆,然后说一说怎么摆的。得数是多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追问“为什么要先把3捆和4捆小棒合起来?”接着让学生通过用计数器拨珠计算的方法来验证这道算式的得数是不是75,在学生拨珠的基础上提问“为什么要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先拨3颗珠?”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操作活动以及师生共同交流、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要算“45+30”都要先把3个十和4个十合起来。然后,在前面这些活动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是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珠来计算“45+30”的,如果不摆小棒,也不拨珠子,那怎么计算“45+30”呢?这个问题我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然后请学生来汇报。但学生汇报的'还是采用竖式的比较多,基本上不能准确说出计算的顺序。看来,这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在他们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了,在肯定学生用竖式计算的前提下,我开始引导学生像书上这样进行口算表达。
但是,我当时并没有刻意去强调一定要学生按照这种方法来计算,也认为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这种思考方法。在引出计算“45+30”时,要先算40加30等于70,再算70加5等于75后,我仅让几位学生说一说,再读一读,并未刻意强调所有人一定要掌握。第二天,让学生再按照这种计算顺序来说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过程时,多数学生却说不出来。我当时认为,学生只要学会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就可以了,没必要非要掌握这种计算方法。而且说实话,自己也觉得直接采用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反而更简单一些。于是,我对教材上的编写产生了怀疑,我觉得,为什么不是直接让学生采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呢?这样学生学起来不是更简单吗?教材中要求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先算几十加几十,再算几十加几,或者先算几加几再算几加几十,这样的程序对学生后面学习竖式笔算要先从个位算起,会不会引起负迁移呢?
经过和师傅纪老师的研讨与交流,以及对相关练习的分析,我发现,在很多综合练习中,经常出现这类口算过程的填空,说明这种口算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让学生都掌握,这是进行竖式计算的前提。即在理解这种口算过程的基础上才能深入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先让学生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先算几十加几十,再算几十加几,或者先算几加几再算几加几十,这是一种口算过程,这种口算过程是和学生的摆小棒和拨珠子的活动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过程再现了学生的操作活动过程。在操作活动和口算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相同数位相加减的道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知道”。
其实,我在课前也粗浅地与学生进行了一些交流与了解。经过初步的了解,我发现,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算式了,但基本上都是采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的,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因而,他们对于这种类型的计算不难掌握,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但是,当深入追问为什么要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计算时?却很少有人能回答出来,有的学生告诉我,他在外面上辅导班早就学过了,那儿的老师说应该这样计算。看来,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非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而是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时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而教材通过直观摆小棒以及借助计数器就能够帮助孩子从直观角度来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此外,数学不仅仅是一门计算的学问,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孩子只会算不会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
因而,研读教参是非常必要,尤其是当我们对教材上的编写意图不明确时更要仔细揣摩、理解,然后才能更好地用教材教,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的掌握,这对学生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如果学习数学只需要依靠学生的记忆力,那就将失去数学学习的本质——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的学习,自身的魅力并不在于那一大堆的概念、符号与原理,而在于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富有趣味性的思考,这才是孩子最感兴趣的东西!
11、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节课时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组织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小组交流,使其在交流中明白算理,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如10+20等于多少?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
算法一: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三捆小棒,所以10+20=30;
算法二: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一个十,20里面有两个十,加起来一共是三个十,就是30;
算法三: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算法四:类似竖式的算法。这样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理念,使学生既在交流中锻炼了语言,明白了算理,又开阔思路。
在巩固练习阶段设计了加减对照练习。如30+40与70-30,为便于学生掌握,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其在操作中体验整十数加减转化10以内加减过程,从而理解整十数加减法的算理,在计算30+40时,用10根一捆的小棒来摆。先摆3捆小棒表示30,再摆4捆小棒表示40,然后让学生依次回答:一共摆了多少捆小棒?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是用3+4算出结果的。接着,让学生说出算的过程。在计算时也有出现这种情况50+20=52。因为学生两位数中每个计数单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还不是十分明确,把第二个加数中2个“十”当作2个“一”来加。
教学中,我对有困难的学生借助计数器拨一拨,渗透竖式计算时的数位对齐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