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1、《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中、难点: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亲爱的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麻烦,本来花费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是伤心。那么怎么办呢?(课件出示单元导读语)谁来读一读(指名读)是啊,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走进第七单元,从刚才的那段话中,你了解了这个单元着重选了关于哪方面内容的文章?(如何正确看待问题方面)
接下来,我们要走进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也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是怎样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关于她的故事吧。
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学生通过预习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写在黑板上。
2、 听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记忆字音。
3、 指读,进一步正音。
4、同桌互读。
4、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三、 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小组讨论,哪个字比较难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1、 小组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2、 小组间开展识字竞赛。
三、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本课中所写生字的特点:七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都是上短下长。
2有重点地进行指导:糟 肯 脑 楼
3、 学生认真对照田字格,临摹一遍。
4、 展示,评议。
5、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6、 积累词语。
7、 把喜欢的词语积累在词语本上。
2、《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识字8个“玲、详、幅、奖、催、叭、脏、筋”,写字5个“肯、脑筋、糟、楼”。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人物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女孩像: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玲玲”。(出示名子,学习“玲”。学生讲字,看到这个字你还会想到哪些字?换偏旁“邻、岭、零、冷”等)。
2、板书课题《玲玲的画》,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玲玲画的什么?玲玲的画怎么了?)读读课文你们的问题就解决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借文下拼音读准,标出自然段。
2、分段试读、纠正字音。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玲玲通过(动脑筋),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写字。
1、事情的起因是什么?读文第1——4自然段,随文识字“详、幅、奖、催、叭、脏”。
“详”:洋、样等;说说“端详”是什么意思,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幅”:形近字组词练习“富、福”;量词练习:一幅( )、一把( )、一条( )、一座( )。
文中“叭——趴”对照,还有哪些声音发出“叭”声?
“脏”多音字(课文中没有要求,学生要是提出可相机拓展)。
再次读文,在课文中巩固生字。
2、好不容易画好的画却弄脏了,这可怎么办?玲玲是怎么做的呢?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找答案。
3、看到玲玲修改的画,爸爸是怎么说的?出示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识“筋”。
相机指导写字“糟”对比“楼”中“米”。重点指导“曹”笔顺。
“脑筋、肯”。学生观察三个字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竖。
四、巩固识字。(要求识、写的字均包括)
1、换词认读:玲珑、详细、幅度、夸奖、催促、叭的一声、脏乱、筋疲力尽
2、加偏旁、再口头组词。(会写的字):八(叭)、句(狗)、弟(梯)、止(肯)、曹(糟)、令(玲、岭、冷、邻、零)
3、换语境巩固。
玲玲的这幅画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催她到学校展览。可是在家里怎么也找不到那幅画。突然,听到门外叭的一声。她来到楼梯间看到小狗正趴在自己的画上。她想:糟糕,又弄脏了,这可怎么办?她又动脑筋想起办法来……
3、《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复检、巩固生字,会写“肯”、“脑”、“筋”这3个字。理解“来不及、肯动脑筋”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这两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对重点词的品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玲玲的情感的变化。
4、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并能在生活中处理好类似情况。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复检、巩固生字,会写“肯”、“脑”、“筋”这3个字。理解“来不及、肯动脑筋”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这两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对重点词的品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玲玲的情感的变化。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并能在生活中处理好类似情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端详、评奖、满意、脑筋、参加、来不及、肯动脑筋、一等奖
2、学生结合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师随即板书:好事——坏事——好事
二、细读感悟
(一)聚焦坏事(第3自然段)
1、坏事指的是什么?
预设:学生概括回答:水彩笔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
2、在什么时间,发生了怎样的事?玲玲的表现是什么呀?全在一句话中,写得既清楚,又明白,快让我们快来读读这句话。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水彩笔掉得很快——叭的一下
引导学生感受,意外是在一瞬间发生的,该怎么读?
(2)玲玲一下子就哭了出来——哇地哭了
对比朗读:哇地哭了
哇——地哭了
把“坏事”通过朗读读出来。
(指导学生读清楚:水彩笔怎么样?画怎么样?玲玲怎么样?读出情景、动作的连续性。)
(二)从“来不及了”到“糟糕透了”
1、体会“来不及”(第6自然段)
评价过渡:听出来了,真伤心(委屈)!玲玲,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呀?
(1)学生角色转换:我的画脏了,再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2)师生分角色读:
“怎么了,孩子?”
“我的画脏了,再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3)通过“来不及了”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时间太晚了,来不及再画了;画不出画来,就不能参加评奖了; 若“时间太晚了”学生答不到,教师归纳时,可以直接给出。
(4)加提示语:“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玲玲地说。 教师过渡:要是我也会觉得挺可惜的,(回顾1-3段,指板书),原本挺高兴的心情,现在一落三丈,糟糕透了。
2、从“来不及”到“糟糕透了”(第9自然段)
来不及画了,因为时间很晚了。来不及画了,可是明天就要评奖了。所以这真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很坏的事。
【书写指导】教师结合“糟”字本义,讲解,并在田字格中板书。提示右侧
笔顺。
事情的糟糕,导致了心情更加糟糕。(为突破难点搭桥。)
(三)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会变成好事。
1、坏事怎样才能变成好事呢?
出示: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指名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关注学生对“往往”的解释。
2、体会文中“坏事”是怎样变成“好事”的。(第8自然段)
(1)玲玲眼中的“坏事”,最终变成“好事”。那么我们就来一起看看玲玲是怎样做的。请大家打开目标73页,默读,完成语言的理解(一)。
(结合目标完成对第8自然段的理解。【目标】语言的理解(一)——对目标中的题目,根据理解需要,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1、玲玲做了什么?找一找相关词语,把它圈出来。
2、结合上下文填空。
听了的话,玲玲不 了。她拿起画,左看看,右看看,端详了半天,觉得弄脏的地方像 ,于是决定在这里画 。她又发现到这里的颜色不一,想到:要是画 就更合适了。就这样,她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教师订正答案
1、玲玲都做了什么?指名一生说:想,拿,画,笑
2、如果你是玲玲,你认为那个环节是最关键的?
预设1:“想”最关键:你一定猜到了玲玲是怎么想的,读读你的答案。
预设2:“画”最关键:玲玲画什么了?你来读读。(读出小花狗的样子来。)这只小花狗课可真可爱!但“画”并不是这几个环节中最关键的。启发学生找到“想”。
3、小评委点评
对比:课件出示两幅画。
同学们,现在美术大赛组委会,聘请你们担任的小评委,对比一下这两幅玲玲都觉得很满意的画,你们评评那幅能得一等奖?它好在哪?
预设:有小花狗的画,生动,把画画活了。
引导:这幅画叫做《我家的一角》。这个家真好,真幸福。小花狗竟然趴在楼梯上睡着了,我们不仅看到了小花狗的可爱,还看到了家人对小花狗的爱。
4、回归主题——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难怪爸爸最后说:“玲玲肯动脑筋了,画弄脏了这件事,就真的变成了好事。
(1)指导朗读第9自然段,关注标点。
爸爸一共说了几句话?请你通过读告诉我们。
完成【目标】第四题。(给句子加标点)
订正:
A、订正错误。目标中:爸爸看了看,应为:爸爸看了。
等待学生指出错误后,渗透修改符号。
B、总结标标点的方法:知道爸爸说的话里面有几个意思,就是有几句话。 (提示:不是见到吧就用叹号,语气没有那么强烈,而且是半句。)
随行巡视。
(2)书写指导
A、“肯、脑、筋”
这几个字中都带有“月”,你有什么发现吗?(不同位置,不同变化) 学生在书中田格练写。根据学生书写情况,教师反馈。
B、在线上写的指导【目标】第五题。(抄句子)
第一次正式地在横线上写字,同学们觉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踩线,间距,空格
C、写完了,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三、情感迁移,改变观念
结合书后泡泡: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如果以后再遇到,你会怎样做? 不急、不哭,想办法,动脑筋。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将坏事变成好事。具体什么办法因你的情况而定,需要你的智慧。希望同学们能像玲玲一样,赢在智慧上。
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好事————坏事————好事
来不及想、画
动
需要第一课时协助梳理的内容:
1、事情发展的主线:好事——坏事——好事 (板书)
2、梳理关键词。
端详的理解
满意在文中的哪?你读读相关的句子。
体会评奖的重要性。
懒洋洋,积累ABB词语,体会小狗的可爱。
3、写字建议。
板书处理“玲”。
叭、狗、楼梯、关注对学生的评价。
4、句子的梳理
对话:读通,读明确。哪是玲玲说的话?哪是爸爸的话?
第九段爸爸说了几句话。标句子,数句子,读通句子。
4、《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要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从而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于这篇文章来说,内容浅显,一读就懂。但现在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遇到困难就退缩了,只知道大哭大叫,或去求助爸爸、妈妈、他人,不知道自己去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生活,同学们在生活中就遇见过这样的事或类似的事情,他们会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有所启发。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如果按照课文的写作思路也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顺序来教学,课文就会被肢解得很零碎。所以我在执教这一课时,开篇就理清文章中人物的情感线,让这根线串通整节课,然后在每一个环节都紧扣人物情感的变化展开教学。在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转换成文中人物角色的办法去思考问题,展开想像,练习表达。通过深入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拓展阅读相关内容的文章,以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类似的事情和自己的处理办法等谈感受,培养学生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端详 、“动脑筋”等比较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2、抓住课文中人物的情感线索,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3、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端详”“动脑筋”两个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玲玲的画》。(出示课件)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课的生字词,现在老师考一下,看谁读得又准又快。(出示课件)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向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玲玲非常满意的一幅画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使画获得了一等奖的事情。)
板书:画弄脏了——画了一只小花狗(得奖)
二、探究体验,抓住重点句,层层深入,研读课文。
1、各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找出描写玲玲心情的句子。
出示课件:1、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这幅明天就要参加评奖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
2、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3、玲玲满意的笑了。
同学们齐读这三句话。 玲玲的心情从“满意”到“哭了”再到“笑了”,是什么原因使玲玲的心情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2、大家看,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出示课件: “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指名读。
(1)玲玲对自己画的画满意吗?从哪个词看出玲玲对自己的画很满意?(端详)
(2)“端详”是什么意思?(“端详”就是仔细地看)
(3)玲玲是怎样仔细地看?(满意地仔细看)
(4)现在同学们也来当玲玲,也满意地端详端详。
(5)谁能读出玲玲的满意?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3、就在这时,爸爸又在催了。(出示课件: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
联系生活实际,指名表演催。
真是位关心孩子的好爸爸,谁能带着对女儿的关心再来催一催呢?(指名读,齐读) 过渡:在爸爸的又一次催促下,玲玲说——(出示课件: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4、过渡:就在这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出示课件: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
(1)指名读。(师演示画笔叭的声音掉落的动作)
(2)请你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找出这句话中表示声音的词。这些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
词,你还知道哪些象声词?(小狗叫—汪、敲门声—咚、春雨—沙沙)用象声词可以使文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3)此时你是玲玲,心情应该是怎样的?(伤心,难过、着急)谁来用这种语气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小组读。板书:哭
过渡:哭声惊动了爸爸,爸爸放下报纸问(出示课件:怎么了,孩子?)。
全班同学一起问问——“怎么了,孩子?”
5、学习第6自然段
过渡:画脏了就脏了呗,哭什么啊?再画一张不就行了吗?(出示课件:我的画脏了,再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此时玲玲的心情如何?(伤心、着急)指导学生读好玲玲说的话。
6、学习第7自然段
过渡:那玲玲后来是怎么做的?(玲玲在爸爸的启发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小花狗)
(1)爸爸是怎么启发她的?(出示第七段)仔细听老师读第7自然段。用“—”画下来。
(2)爸爸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玲玲该画什么呢?(爸爸希望玲玲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
(3)从爸爸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爸爸是一个会教育孩子的人、遇事冷静的人)
7、学习第8自然段
过渡: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是怎么做的呢?仔细听老师读第8自然段。用“” 画下来。
(1)(出示第八段)从玲玲想了想,你能看出什么?(说明她在爸爸的启发下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2)如果你是玲玲,你会想到哪些办法?(画只小花猫,画双小拖鞋,挂件衣服??) 板书:笑。
8、 学习第9自然段
过渡:爸爸针对这件事是怎么教育玲玲的呢?(出示第九段)指名读,齐读爸爸的话:“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1)这里的坏事、好事各指什么呢?(坏事指画被弄脏了,并不是违纪违法之类的坏事。好事指把弄脏的地方巧妙地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狗,并不是助人为乐之类的好事。)
板书:坏事,好事。
(2)坏事变成好事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动脑筋”)
(3)是啊,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请同学们用心再把爸爸的话默读一遍,把它记在心里。
9、通过爸爸的指点,通过玲玲自己的独立思考,她的画得了一等奖。我们一起来祝贺玲玲。齐读。(出示课件第10自然段)
三、拓展阅读,开阔思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比如:1、下课的时候,新买的衣服不小心被钉子钩破了,露出一个洞。
2、美术课下课了,你刚画好的画给弄脏了,出现了黑色的点点。
3、向同学借书看,可是不小心把他的书给弄破了。 在破的地方缝补上一朵美丽的小花;可以把黑色的点画成蜻蜓,画成蜜蜂;弄破的书,可以用透明胶带进行补救。
四、分角色读全文,深化文章主题思想
分角色读全文。请男同学来读爸爸的话,女同学来读玲玲的话。(练习朗读,读出角色特点。)
五、总结:
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她在爸爸的指点下,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以后,我们再碰到类似的事,应该怎么办呢?对,大家一定要记住——(引导学生读课后的“读读抄抄”,鼓励背诵)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哭 笑
画弄脏了 画了一只小花狗(得奖)
动脑筋
坏事 ———————— 好事
5、《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在生活中要肯动脑,坏事也能变好事的道理。
学情分析:
让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美。借助优美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享受阅读的快乐,感受生活的乐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功能,构建宽松、愉悦、自主的课堂氛围。 学习重点:懂得在生活中要肯动脑,坏事也能变好事的道理。
学习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一:
一、复习上节课的字、词(出示课件:1-2).
我会认字:玲详幅奖催 叭脏筋
我会认词:玲玲 端详 一幅画 评奖 催人 叭的一下 弄脏动脑筋
活动二:激趣定标:
(一)激趣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玲玲的画》第二课时。看看是怎样的画?画了什么?(板书课题:25 玲玲的画)(出示课件3-4)
(二)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课件5)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在生活中要肯动脑,坏事也能变好事的道理。
活动三: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互动一:读课文,自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在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出示课件7-16)
(满意-着急-(再到解决难题后的)喜悦。)
2、想一想:
爸爸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而是对她说::“在这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出示课件17)(为了让她动脑筋)
3、读爸爸说的一段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出示课件18)
4、说一说:(出示课件19)
爸爸话中的坏事指的是(弄脏了的画),
好事又指的是(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小花狗,使她的画获得一等奖), 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秘诀是(肯动脑筋)。
5、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生活中的好多事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开动脑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
6、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样说?(是否也会跟爸爸说的那段话一样?是就有感情地美美读一下爸爸说的话。)
7、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出示课件20)
(小组交流:这样的事我也遇到过......)
8、以后,我们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呢?
(开动脑筋,善以解决难题)
9、小组合作:从课文这件事中,你感悟到什么?(出示课21) (生活中的好多事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开动脑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
互动二:朗读感悟(出示课件22)
1、小组分角色,按自己的体会读课文。
2、读了课文,你感悟到什么?(你是否感悟到只要有感情地朗读就会读出课文的美,就能体会出课文内容。那以后就要多多有感情地美美读课文。)
四、测评训练:(出示课件23)
1、按课文内容填空。
玲玲画了(《我家的一角》),一不小心把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 )的地方上画了一只(小花狗)。在评奖会上,这幅画得了(一等奖)。
2、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爸爸说的话),读一读。(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4)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悟。
2、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爸爸说的话)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六、延伸:读一读。(出示课件(25-28))
1、名人名言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法 巴尔扎克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美 爱因斯坦
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奥 弗洛伊德
2、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有心人吧。
七、板书设计:
25 玲玲的画
玲玲情感的变化 :
满意-着急-(再到解决难题后的)喜悦
坏事————好事
动脑筋
6、《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课时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课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玲”字及词语“楼梯”。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品词析句,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白衬衣、绣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习字
1、(出示一件被钩破的衬衣)同学们,昨天李老师在做家务的时候不小心把衣服给钩破了。这是李老师最心爱的一件衬衣,可是现在不能穿了。谁能想个好办法,让李老师重新穿上这件漂亮的衣服?(学生反馈。预设:在钩破的地方绣上一朵图案。)
2、(贴上绣花)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看,在钩破的地方缝上绣花,这件衬衣似乎比原来更漂亮了。从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得也是这个道理。(出示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4、“玲”字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生字,谁来读读?读得时候要注意什么?(指导读准后鼻音)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5、齐读课题。“玲”字还是要本课要书写的生字,谁来教教大家该怎么写?(指导书写“玲”。)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己想办法认记生字。
2、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谁来提醒下大家?(正音)
3、(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老师给这些生字都找了个朋友,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吧!(自由认读、全班齐读。)
4、(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不带拼音的词语你们认识吗?(分男女读、开火车读。)
5、为了奖励同学们读得好,老师特意为你们找来了课文的动画,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仔细倾听。
6、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7、指名分段朗读,反馈、正音。
8、全班齐读。
三、合作交流,理解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㈠玲玲为什么哇地哭了起来?
㈡玲玲是怎么解决困难的?她是得到谁的启示?
㈢最后的结果如何?
2、师生交流、反馈:
㈠玲玲为什么哇地哭了起来?
①指名回答。
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齐读课文1—4自然段。)
③理解词语“端详”(可以换成哪个词?哪个更好?)
④配动作表演“满意地端详”。(板书:漂亮、弄脏;满意、着急)
㈡玲玲是怎么解决困难的?她是得到谁的启示?
①指名回答。(板书:开动脑筋、画上小花狗)
②对比两张“画”,学生谈谈感受。
③指名朗读爸爸说的话。
④这里的坏事指什么?
⑤指导朗读爸爸的话。(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
⑥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从爸爸的话中,你懂得了什么?
㈢最后的结果如何?
①全班回答。
②板书:满意、得奖。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解决困难的?(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板书:遇到困难,善于思考,坏事变好事。)
3、欣赏“名人名言”
五、指导书写“楼、梯”
1、(出示生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指导书写。(“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
【板书设计】
玲 → 满意 → 着急 → 开动脑筋 →满意 遇到困难
玲 善于思考
的 坏事变好事
画 → 漂亮 → 弄脏 → 画上小花狗 →得奖
【教学反思】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己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迹,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这样,劣势也能转变为优势。遇到不如意的事,要以积极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这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味、思索、铭记爸爸简短语句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后又走出文本。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换词、出示单个生字等形式,采用指名读、开火车,分男女等方式来学习本课生字,达到了很好的识字效果。通过自由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导重点句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坏事变好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每个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从中领悟本课蕴含的深刻道理。
7、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玲玲的画》这篇课文时,抓住主线教学,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的主要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老师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般明了。
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的悟(理解文章)——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设计了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爱不释手”。
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到过程中,其实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
8、《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是一篇读后让人颇受启发的小故事。主人公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话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了,玲玲着急的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的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份家的温馨。
这节课是《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我以玲玲的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理解文中爸爸的话“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为主要问题来理解课文。
在探究“玲玲哭了的原音”的教学中,我抓住“啪”这个象声词,理解象声词的概念,体会玲玲的难过心情,了解玲玲哭了的原因。首先,演示彩笔掉地上的声音,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象声词。在教学本来设计了相关的练习,并想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所知道的`象声词,但是一紧张给忘记了。
本文我在设计时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困惑来理解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的过程中来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但我自己感觉由于考虑怕时间紧张在读的方面做的还是不够,还有在理解父亲所说的那段话时理解的不够深,这点内容本来就是本课的重点,但我做的还是不太好,没有让学生理解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在朗读方面下功夫让学生从深层来把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来理解,并在提问题方面多斟酌,争取提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来多思考,多动脑筋。还有就是课后题中涉及的讲故事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设计,没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叫讲故事的过程。
9、《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两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1、识字教学结合实际理解,如“端详”一词挖掘出来的时候,让学生结合动作理解,学生接受快。
2、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当学生没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跟文中的玲玲类似的事情的时候,教师还是很灵活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的。我觉得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具有生成性的,教师是很难预设的,它需要教师灵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让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这一教学环节,起初学生并没有很深的感悟,在引导学生理解玲玲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在画上画上小狗这个环节,我重点引导学生领会玲玲在遇到困难后,认真思考,动脑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10、《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案。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成功之处:
1、教学中,我抓住“端详、肯、脑筋、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首先是初读,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和实际初步理解字义,如:“端详”让学生做动作理解,学生懂得快。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最后练写字词,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并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要注意的地方)后再书写生字。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导抄写句子,不光要注意写准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写。就这样,紧紧咬住字词不放松。
2、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3、爸爸的话是文章的主题,我设计“玲玲改画后心情是那样的高兴,但更让他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交流后,“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再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不足之处:
学生在总结课文的启示时,大多数的孩子不能抓住关键词句去总结,语言不够干练,概括能力比较弱,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