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等奖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3-06-22 12:35:17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一等奖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一等奖

1、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一等奖

  编写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打电话数学教学设计,供各位参阅。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132至13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寻求“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 通过画图、填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体会数形结合、模型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画图等方式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通过图表等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和方形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情境:周六早上,突降暴雨,天气十分恶劣,行人出行非常危险。学校决定,原定于周六上午举行的合唱比赛取消。要求我尽快打电话通知合唱队的15个学生。通知1个学生大约需要1分钟。

  【设计意图:数学是不断抽象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本课要教学的打电话,属于经过一定数学抽象的“理想模式”。因此情境创设要尽量避免非数学因素的干扰。这里,直接开门见山,提出用打电话的方式通知,规避学生对通知方式(邮件、短信、QQ等)的讨论;另外此类突发情况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联系紧密,让学生感受到尽快通知到每个学生的必要性】

  二、探究方案。

  1、整理信息。

  师:你从我刚才的介绍里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A、需要通知15个学生。B、通知一个学生要1分钟。C、我完成通知的时间越少越好。

  【设计意图:将杂乱的情境进行“化简”,从中提取信息,是学生必备的抽象能力。这里一方面对此进行训练;另一方面通过整理,让学生清晰要做什么,怎么做,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初步感知。

  (1)逐一打。用课件的形式出示我自己逐一打的方案。

  【设计意图:这里出示逐一打方案,一是继续激趣,同时让学生在后面的讨论中有形象的支撑;二是让学生明白方案的意思,为后面“设计方案”铺垫;三是用教师的“装傻”,激发学生的“卖弄”。】

  (2)讨论,发现用时太长。

  (3)引导交流分组通知的方法。

  这里学生可能会谈到逐一通知和分组通知两种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话说清楚,或通过简单表演的形式让其他学生明白他们的意思。

  【设计意图:集中全体学生的智慧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实现第二个层次的'思维:分组通知。减缓教学难点的坡度,实现“跳一跳摘桃子”的目标。】

  3、开放探究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帮我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那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帮我设计一个分组通知的方案,看一看最少需要几分钟?好吗?

  呈现合作要求:

  (1)先组内讨论,再设计一个打电话方案。

  (2)将设计的方案记录在作业纸上。

  (3)用完整的语言解说方案。

  师巡视,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听取学生对方案的解说,并发现典型设计。

  【设计意图:经过思考,决定还是化繁为简,尽量减少对学生合作的要求(比如记录方法等)。学生设计方案,因为这里还缺乏对打电话的理性认识,学生的意见分歧多,参与合作的人数如果多一些,争论也就更多。这样会造成两种情况:一是学生放弃合作,各干各的;二是个别“权威”学生一言堂。所以小组合作前先要求充分讨论,再设计,还要求会解说方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对比分析

  (1)展示部分方案

  师:你喜欢哪个方案,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在表达清楚的基础上,还要追求表达的简洁,初步感知数学的简洁美。】

  (2)选取几个典型分组方案解析。

  师:请这个方案的设计师上前来解释一下。

  师:这位同学的方案你看懂了吗?我一个一个通知需要15分钟,可是他的方案只要×分钟,时间怎么变少了?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想法。

  【设计意图:时间怎么变少了?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思考节省时间的方法,从而发现“同时打能节省时间”。】

  师:那就用这个方案打电话,好吗?还有更省时间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这里学生会思考,是满足一点小进步,还是继续追寻更好的方案?“还有更省时间的方案吗?”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体会优化思想,,追求最佳。】

  师:哪里浪费了时间?怎样修改?

  (3)优化方案

  引导学生讨论:分组通知时还有学生是空闲的,只有接到消息后马上继续通知其他队员才最节省时间。

  小组再次讨论,优化方案。全班交流展示,并对最佳方案进行整理,将每一分钟所通知的人放在一起。

  【设计意图:对修改后的最优方案进行整理,将同一分钟通知的人放在一起,给学生更清晰的印象(教材中所提供的图,表达并不够清晰,没有达到“一目了然”的程度,所以同样需要优化)。在此过程中,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师:还有用的时间更少的方案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思最优方案,体会用“不空闲”的标准对方案进行评价与对优化进程的评价。】

  (3)反思“不空闲”,形成全面认识。

  师:想一想,如果合唱队有16人,需要几分钟?这第16个人该由谁通知?

  【设计意图:这里意图有二: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在最后一分钟,即使“有空闲”,也是最省时间的方案,形成对“不空闲”这一标准的全面认识;二是初步体会在一个时间段内,能通知的人数是一个“区间数”。】

  5、整理归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打电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在这些不同的方法中我们找到了用时最省的方案。现在让我们一边回顾,一边填写表格。

  师: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包括我自己吗?

  师:第5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会是多少呢?猜一猜吧!为什么是32人?

  师:那第6分钟呢?第7分钟呢?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想一想第9分钟已经知道消息的总人数该怎样计算?第20分钟呢?第n分钟呢?

  师:已经通知的人数是什么意思,不包括谁?怎样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按照最优方案打电话的过程的回顾与猜想,用不完全归纳法,找到“人数倍增”的规律,实现数学的抽象。】

  三、应用规律。

  1、结合填写的表格,师生一起讨论解答如下的问题。

  A、照这样,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到几个人?

  B、照这样,要通知50人至少需要几分钟?

  C、照这样,通知32个人至少需要几分钟?6分钟还可以通知多少人?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梯度安排,实现学生应用规律的能力训练与思维提升。第一个问题是基本练习,可以直接应用表格中的数据解答。第二个问题是变式练习,需要学生结合“通知一个人至少需要1分钟的条件”来加以分析思考。第三个问题是拓展练习,进一步感悟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能通知的人数是一个“区间数”。】

  2、师:找到了这个最优方案,现在我可以通知了吧?想一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按照最优方案进行通知,还需要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清楚自己要通知的对象,才能实现需要通知的老师不重复、不遗漏,感受“预案”的必要性。】

  四、总结全课。

  1、回顾优化过程,感悟优化思想。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了多种方案。通过对方案的思考,我们知道需要“同时打,不空闲”才能实现“最节省时间”的目标。后来我们通过修改方案,找到了最优方案。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不断追问自己,还有更省时间的方案吗?从而实现了方案的优化……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收获与体验。

  师: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感受想和大家说说吗?

  五、数学欣赏。

  师:在这里,我们看到打电话的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成倍地增长。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成倍增长的事情还有很多。

  课件播放:你知道吗:棋盘上的麦粒。

  【设计意图:补充介绍生活中的倍增现象,丰富学生的认知,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对数学的美好情感,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

2、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在逐步缩小。课文有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我想念住在农村的爷爷奶奶。第二自然段,介绍我和爷爷奶奶打电话。我从电话中听到了爷爷奶奶的笑声,好像离他们很近很近。书上的两幅插图生动地表现了打电话的双方都很高兴,体现了电话为大家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掌握新笔画:提。

  2、朗读课文。

  3、了解农村的变化,体会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三、教学准备

  挂图两幅、有条件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带来玩具电话、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使学生对电话的作用有个基本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农村生活的乐趣,如:农村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可以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听。勾起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爷爷奶奶的思念之情。

  问:在你想念奶奶爷爷的时候你怎么做的?引出电话。教师适当告诉学生,生活越来越好,农村变化也很大。

  出示挂图。

  认认图上的小朋友,说说她在干什么。

  (二)认识生字,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我对爷爷奶奶的思念之情)

  1、鼓励学生先自读课文。做到:手到,眼到,口到。逐步培养学生做到:听到,看到,读到,想到。

  2、读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不认识的生字。初步培养查找、批画的能力。

  3、出示认识的字的生字卡片,自己想办法记住它。小组比赛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4、反复朗读课文,多形式地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带读。

  学生模仿读,小组读。

  读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读最能表达很想念爷爷奶奶的一段。

  愿意表演给同学们听的同学再读。

  (三)创设对话情景。(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打电话)

  可利用玩具电话增加直观性,提高学生说话兴趣。

  情景一:师生互动,我对爷爷奶奶说些什么?

  情景二:小组互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电话能帮助我们?教师随机告诉学生几个号码的作用:110、120、119。

  (四)表演打电话,总结。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1、朗读课文,能够背诵的表演给小朋友看。

  2、认读要求认识的字的卡片。

  3、向小朋友介绍一下,读了这篇文章你的词语库有什么变化。

  (二)学生识字。(掌握6个字的音形,会使用它们)

  1、认识新笔画:提。

  注意书写时要从下往上。

  2、出示要学习的生字。

  你已经认识了哪几个?

  不认识的你能想办法记住它吗?

  3、多种形式读准生字。

  教师带读,学生拼读,学生带读,开火车读等。

  4、笔顺提示。

  虫:

  电:

  头:

  北:

  (三)写字。(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笔画规则正确书写)

  1、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说容易写错的笔画。

  3、描字。

3、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材背景]:

  《打电话》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综合应用。是继“烙饼问题”、“沏茶问题”“等候时间”之后又一次向学生渗透运用运筹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教材的素材是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15名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实践与综合应用,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打电话”所使用的素材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兴趣。“打电话”这一问题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间,学生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也没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尽管不是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他们都尽自己的思维能力“走”得足够远。很有让学生去研究的价值。

  学情分析:本内容安排在五年级下学期,从生活经验看,大多学生有通知多个人的生活经历,因此,已有的生活经验足以支持完成此任务。其次,从已有知识储备看,参与完成此任务虽涉及画图表达、计算等综合知识,但都是较简单的计算与表达。从思想方法看,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已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因此可以看出“打电话”问题适合五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打电话方案,并找出最优方案的过程,体验画图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找出打电话的最优方案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能够运用打电话的最优方案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教学法和动手操作学习法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课件、表格、画图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猜谜语:一物长得真稀奇,耳朵嘴巴在一起,两人远隔千里外,声音传递一线牵。 师:打一生活用品。(电话)

  【设计意图:谜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打电话”中有很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打电话)

  二、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2013年柳州市春季运动会在上周六举行,我们学校五(1)班15名同学很荣幸将在李老师的带领下代表学校参加长绳比赛。周六上午,李老师要打电话确认队员到位情况。

  师:如果你是李老师,你应该怎么通知这15名同学呢?(一个一个打电话通知)

  (1)方案一:一个一个通知。(板书:一个一个通知)

  师:如果每分钟通知1人,一个一个通知,需要多少分钟?(15分钟)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太浪费时间了。)怎样打电话更加省时呢?独立思考。

  (2)方案二:分组同时通知。

  师:四人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更加省时的方案。为了更加节省时间,我们可以用□表

  示老师,用○表示学生,第几分钟就标上数字几。

  ① 四人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② 小组汇报成果。可能有以下几种分组方案:

  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

  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

  师:这两种方法与方案一“一个一个通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老

  师和组长都不闲着。)

  (板书:分组同时通知)

  师:还有没有比7分钟更省时的方案呢?

  (3)方案三:全员参与通知。

  引导学生用图示、列表等方法表示。

  师:按照这种方案打电话,通知完15人需要多少分钟?(4分钟)这种方案的优势在哪?(每个人都不闲着)还有没有比4分钟更快的方案?为什么没有?

  板书:全员参与通知

  (设计意图: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比较方案一与方案二的区别,体会到优化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优化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去比较了各种方案,学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种方案优化的原因,从老师不空闲到老师、组长不空闲,引导学生得出只有老师、组长和接到通知的组员都不闲,才是最省时的方案。)

  三、综合分析,优化方案

  1.分析方案

  回顾这3种方案。

  师:在这3种方案中,哪些人最忙,哪些人闲着?

  师:方案1和方案2中有人忙着,有人闲着。所以不是最节时方案。

  师:而方案3中,老师没闲着,接到通知的队员也没闲着,即:一个也不闲着这种打电

  话的方法可以为我们节省很多时间。

  2、师:对比一下这三种方案,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让学生尝试着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比三种方案,经历优化的过程)

  四、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方案三,我们刚才用画图法知道了李老师要通知15名队员最少需要4分钟,下面我们来根据图示填写下表。

  1.师生共同填表

  2.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师: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什么?

  师:我们发现:老师和队员总人数分别是 2 4 8 16 ??

  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它的特点就是每一个数×2得到下一个数列。即每增加一分钟,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前一分钟的2倍。

  师:如果某一时间内,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64,下一分钟是多少?256呢?512呢? 师:我们通过这个规律知道了老师和队员总人数,如何快速得出队员总人数呢?(在相同时间内,老师和队员总人数-1=队员总人数;)

  师:如果某一时间内,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64,队员总人数是多少?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128呢?512呢?

  (当学生观察出这两个规律时,让学生反复重复,全班重复,指名重复。教师反复提问:这一列的规律是什么?这两列的关系是什么?)

  师:按照这个规律, 第5分钟时,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多少?队员总人数是多少?第6分钟呢?第9分钟呢?(要知道第九分钟的就必须先知道第八分钟的是多少)

  3.对比图示法和列表法,优化方法

  师:我们分别用了图示法和列表法呈现通知这些队员最短需要多长时间,这两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图示法只适合求人数比较少的情况,而对于人数比较多时,我们通常用列表法,列表法更加方便快捷。

  师:很显然,列表法相对来说更加快捷,我们在实际运用中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如果长绳队有32人,每人每分钟通知1人,李老师要通知到所有队员,最快需要多少分钟?6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

  2、蚂蚁每传递一次信息需要2秒钟,经过14秒钟,总共有多少只蚂蚁知道信息?

  【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亲身感受。同时,让学生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此类规律的应用。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六、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要统筹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实际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用到类似的统筹方法呢?(生答)

  师:沏茶;烙饼;校讯通;移动公司或联通公司给各手机用户发的暴雨橙色预警;4月20日上午8:02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知道这个消息后,消防官兵和各界人士通过公路、水路、铁路、空中运输等多种渠道同时为灾区人们提供各种救援物资,使灾区人们生活及时得到保障。等等。生活中还有很多方面都用到了我们今天学习的统筹思想,可见统筹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尤为重要。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统筹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引导学生总结,让学生学会总结。】

  板书设计: 打电话

  方案1:一个一个通知 15分钟

  方案2:分组同时通知 7分钟

  方案3:全员参与通知 4分钟 (图示法和列表法)

4、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寻求“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通过画图、填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画图等方式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通过图表等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题卡、彩笔、圆形和方形磁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个星期天,学校有一些事情要通知一些老师到校完成。校长让我和刘老师每人打电话通知7位老师到学校。(板书课题:打电话)通知一位老师大约需要1分钟。我和刘老师赶紧拿出电话,正准备通知呢,刘老师却说:“我们玩个比赛吧!谁用的时间少就算谁赢。”……

  【设计意图:本课要教学的打电话,属于经过抽象的“理想模式”。因此情境创设要尽量避免非数学因素的干扰。这里,直接提出打电话,规避学生对通知方式(邮件、短信、广播)的讨论;借助学生对教师传递信息可靠性的信任,规避学生对信息传递中的保真度的怀疑。同时借助比赛引导学生感受节省时间的必要性。】

  二、探究方案。

  1、整理信息。

  师:你从我刚才的介绍里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A、每人通知7位老师到校。B、通知一位老师要1分钟。C、我完成通知的时间越少越好。

  【设计意图:将杂乱的情境进行“化简”,从中提取信息,是学生必备的能力。这里一方面对此进行训练;另一方面通过整理,让学生清晰要做什么,怎么做,为后面的探究做好准备。】

  2、初步感知。

  A、逐一打。用图片的形式出示我自己逐一打的方案。

  师:这样打电话行吗?为什么?

  B、讨论。

  师:要想赢过刘老师,完成通知的时间当然是越少越好。同学们帮帮我吧,有什么节省时间的'好办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话说清楚,或通过简单表演的形式让其他学生明白他们的意思。

  【设计意图:展开讨论,激发思考,在交流中体会节省时间的方法,减缓教学坡度,为后面的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2、开放探究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帮我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老师能认识你们真是一件幸福的事。那就同学们帮我设计一个方案,看一看最少需要几分钟?好吗?

  呈现合作要求:

  (1)同桌合作,设计一个打电话方案。

  (2)将设计的方案记录在作业纸上。

  师巡视,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听取学生对方案的解说,并发现典型设计。

  【设计意图:删繁为简,尽量减少对学生合作的要求(要求也是束缚)。因为还缺乏对打电话的理性认识,在设计方案时,学生的意见分歧会比较多,所以采用人数较少的同桌合作来开展。】

  3、对比分析

  A、展示部分方案,带领学生读一读。

  学生设计的方案按照表达形式来分,可能有如下几种:一是纯文字表达的;二是图文结合记录的;三是借助符号来表示的`。

  教师展示若干份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采用不同形式表达的方案。

  师:你喜欢哪个方案,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优化方案,选取用借助符号来表达的方案,实现数学化。

  【设计意图:在展示与评价方案中,引导学生体会在表达清楚的基础上,还要追求表达的简洁,感知数学的简洁美。】

  B、选取一个方案解析,优化形成最优方案。

  师:请这个方案的设计师上前来解释一下。符号分别代表什么?你能将这个方案用卡片展示在黑板上吗?

  师:这位同学的方案你看懂了吗?我一个一个通知需要7分钟,可是他的方案只要×分钟,时间怎么变少了?

  【设计意图:时间怎么变少了?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思考节省时间的方法,从而发现“同时打能节省时间”。】

  师:那就用这个方案和刘老师进行比赛,好吗?

  师: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怎样修改?

  引导学生优化形成最佳方案,并对最佳方案进行整理,将每一分钟所通知的人放在一起(如上图)。

  师:还有用的时间更少的方案吗?

  【设计意图:“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引导学生结合“同时打”进一步优化方案。对最优方案进行整理,将同一分钟通知的人放在一起,清晰表象,梳理思路。“还有用时更少的方案吗?”引导学生反思最优方案,并用“不空闲”的标准对方案进行评价。】

  C、反思“不空闲”,形成全面认识。

  师:想一想,如果要通知8人,需要几分钟?

  师:第1分钟通知了一人,第二分钟通知了2人,第三分钟通知了4人。要通知第8位老师,明明只多了一人,为什么就要一分钟呢?

  【设计意图:这里意图有二: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在最后一分钟,即使“有空闲”,也是最省时间的方案,形成对“不空闲”这一标准的全面认识;二是初步体会在一个时间段内,能通知的人数是一个“区间数”。】

  4、整理归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打电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在这些不同的方法中我们找到了用时最省的方案。现在让我们一边回顾,一边填写表格。

  师: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包括我自己吗?

  师:第4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会是多少呢?猜一猜吧!为什么是16人?

  师:那第5分钟呢?第6分钟呢?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想一想第9分钟已经知道消息的总人数该怎样计算?第20分钟呢?第n分钟呢?

  师:已经通知的人数是什么意思,不包括谁?怎样计算?

  师:第n分钟呢?

  三、应用规律。

  1、结合填写的表格,师生一起讨论解答如下的问题。

  A、照这样,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到几个人?

  B、照这样,要通知50人至少需要几分钟?

  C、照这样,通知33个人与通知多少个人所用的最少时间是一样的?

  2、师:找到了这个最优方案,现在我可以通知了吧?想一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梯度安排,逐步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规律的能力。“会出现什么情况”的追问,让学生感受到,按照最优方案进行通知,还需要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清楚自己要通知的对象,感受“预案”的必要性。】

  四、总结全课。

  1、回顾优化过程,感悟优化思想。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了多种方案。通过对方案的思考,我们知道需要“同时打,不空闲”才能实现“最节省时间”的目标。后来我们通过修改方案,找到了最优方案。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不断追问自己,还有更省时间的方案吗?从而实现了方案的优化……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收获与体验。

  师: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感受想和大家说说吗?

  五、数学欣赏。

  师:在这里,我们看到打电话的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成倍地增长。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成倍增长的事情还有很多。

  课件播放:你知道吗:拉面、阿米巴原虫、纸的折叠。

5、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练习,知道打电话的一般步骤,小学语文5年下《打电话》教学设计。

  2、知道通电话时做到讲话内容集中,语言简明,口齿清楚。

  3、学会打电话并懂得打电话中的礼貌用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打电话的一般步骤。

  2、难点:打电话内容集中,语气简洁。

  三、教学过程:

  1、提问激趣,导入课题。

  小朋友,三(1)班王小红同学因为学校组织看电影,要迟点回家,又怕妈妈在家等她。你们能帮她想个办法,怎样让她妈妈在家里知道这个事儿?(引导学生明白打电话比较快、方便)

  2、读一读。

  (1)读1—2自然段,想想打电话首先要做什么?

  (2)你知道怎么样拨号码吗?

  (3)怎样知道号码已经拨通了?

  3、听示范电话,思考问题,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5年下《打电话》教学设计》。

  (1)听录音——电话对话。

  (2)思考讨论:

  A、录音是谁与谁的电话对话?

  B、王小红想告诉妈妈什么?

  C、改:你觉得打电话中应注意什么?

  (3)师小结:A、通话时,做到内容集中,语言要简明扼要。

  B、通知时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4、试一试(分角色)

  同桌之间——学生上台表演——师检查(选2名中下生演)

  5、练一练。

  (1)阅读课文第3部分,思考:

  A、王林要打电话给谁?怎样称呼?

  B、告诉王林妈妈什么事?

  C、这个电话你该怎么打?

  (2)检查

  (3)在说C的基础上,各自设计对话。

  (4)自愿上台表演,共同评议。

  (5)师小结。

  (6)同桌练习。

  6、作业(选择一题)

  (1)给班主任打个电话,告诉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2)给远方的亲戚打个电话,告诉自己学会了打电话。

  (3)给本地少年宫打个电话,问问有关事项。

  板书:

  打电话

  先:拿耳机,拨号码接通电话

  接着:向对方问好问清单位

  再:请对方找通话人作自我介绍

  然后:开始通话

6、数学打电话教学反思

  《打电话》是新课程五年级下的一节综合实践课。这节课题材非常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这节实践课,学生不但增长了知识,更学习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学,我有如下几点的体会:

  1、能上出活动课的特点。

  首先是“活”,能主动引导学生灵活处理问题,活跃数学思维,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师生共同探究,学生参与度高。再是动,这节课不仅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能否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把问题解决好。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想画就画,有争有辨,在愉悦的环境中探索知识,心情舒畅。

  2、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打电话,学生熟悉、感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从海塘小学要对文艺节目进行排练需要通知演员入手,到对打电话方案的设计改进,都让学生结合知己的生活实际,使整节课的知识发展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合作完成。能看出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引导者、研究的参与者。在课堂上我能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进度,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帮、放,例如关于7名小演员的通知示意图的教学时,当学生用一个一个打电话通知或平均分组的方法发通知时,教师就用投影仪把他们的想法展示出来,并让学生看图说事,当学生在填图中发现这样分组不省时时,就自己画起图来,有所创新地改进画图方法,这样让学生自己有序的学习画图,这种方法更能让后20%的学生也能接受。这里也体现了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方法的优化。

  3、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

  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中,把知识的探讨引向深入。例如在教学通知15名小歌手的过程中。把15名学生平均分成3组发通知时,需要7分钟,学生同样用分组法研究,把时间艰难的一分钟一分钟的缩短,最后只需5分钟。每缩短1分钟,学生就为自己的成功高兴一次。又如学生把不同的分组法,用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时候。要充分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寻找规律的过程去体验数学的乐趣。再将学生发现的问题应用到实际中去。如在6分种内最多能通知到多少名小观众的问题中,就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学的开心,为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埋下了快乐的种子。培养了学生对未知领域的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

  当然,通过本次学校开展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我也从中发现自己存在着不少急需改进的方面:

  1、钻研教材还不够深入,使得课堂设计不够紧凑。

  2、教学过程中的高潮把握时机的能力不强,使得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突出重点,没有让学生感受到特别之处。

  3、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还比较弱,课后发现有部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是很理想。

  4、数学的思想方法在课堂中展示的不够清晰,使得学生对打电话本课的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不高。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不仅发现了许多学生的巨大潜力,也感知在新课程环境下让学生在经历知识产生和发展中得到对知识的那份欣喜和兴奋是多么的重要。课的好坏不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是否学到了如何学习数学的一些基本技能。我将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力争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使自己的课更能让我们的学生所乐于接受,更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

7、数学打电话教学反思

  一、知识性:

  《打电话》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六单元统计中的一个内容,本节课的教材以“老师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为情境,让学生想出打电话的方案。李老师为了让学生找到事物的规律,找出多种的解决方法,创设了几个生活中的情境来进行探究。

  ⑴、联系生活中同学聚会的情境,以谈话引入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盎然。

  ⑵、接着李老师“以值班医生打电话通知5个护士”和“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为学习的情境,通过个人思考、同桌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众多的方案中,寻找出最优化的方案。为了让学生巩固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李老师又运用了“排练的人增加到50人”时、“增加到120人”时、“做饭”时三个情境来深化和拓展知识,知道的学生层层深入。所以,知识性这个指标,李老师已经达到了1个指标。

  二、个性:

  本节课,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张扬,主要表现在:

  ⑴、在解决“值班医生给5个护士打电话”这个情境中,有的学生用了“一个一个通知”的方法,有的学生用“分组”的通知方法,而在分组这个方案中,有的学生认为分成2组来通知,有的学生认为分成3组来通知比较好,有的学生又认为能用3分钟就能通知5个人的方案;

  ⑵、在通知15个学生进行排练这个情境中,有的学生认为分成3组通知,有的认为分成4组通知,有的认为分成5组合理,有的学生则认为老师和学生同时通知4分钟就可以通知完了。这两个情境,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个性这个指标,李老师也达到了1个指标。

  三、创造性:

  创造性这个指标在本节课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四、主动:

  本节课,李老师也大胆的交出了主动权,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解决“值班医生给5个护士打电话”和“通知15个学生进行排练”这两个情境中,李老师大胆的放手让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同桌两人之间的交流、小组合作探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李老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学生适当的点拨。如果本节课中,李老师在进行各两节的小结点评时,也能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结自评,相信学生的学习会更加的主动。因此在主动这个指标中,我认为李老师达到了0.8个指标。

  五、互动:

  ⑴、师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和谐,在复习激趣,引入课题,每个情情境探究后的小结,以及在探究“怎样分组更合理”时,师生之间的互动体现得非常的明显;

  ⑵、生生之间的互动,本节课有3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第一次是探究“通知15个学生参加排练”的方法时,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通知方法,是一个小的互动。第二次“当排练增加到50人时”用多少时间和第三次“通知120个学生”用多少时间,采用了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本节课,从个人思考到两同桌人交流再到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层层深入,学生之间的互动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但在解决“通知120个学生用多长的时间”这个问题时,已经用同一个方法解决了两个情境,学生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不而需要再用小组的力量来解决了。

  ⑶、人机之间的互动。

  本节课,李老师没有借助多媒体手段来辅助突破教学的难点。因此在互动这个指标中,李老师达到了0.7个指标。

  六、能动:

  这节课学生的能动没有这课堂中体现出来。

8、数学打电话教学反思

  新修订的课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还提出: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中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和数学广角内容是最能体现这些方面的重要载体。

  《打电话》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新领域,旨在强调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与整体性,即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在分析解决问题中的综合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在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中,学会从多种方案中寻求最优方案;

  2、学生会应用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打电话”的简单问题;

  3、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意识。

  在课堂中我分了四个步骤来实施: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以好情景的创设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捕捉契机,渗透方法

  (一)基本通知方式——逐一打电话

  (二)首次优化方案——怎样打节省时间

  (三)化繁为简,合作探究——大数转化成小数

  (四)再次优化方案——引导学生将方案一、二与逐一打电话对比,然后方案二由于方案一对比,在对比分析找出最优方案。这样以充分的合作探究感悟层层递进的优化思想和化繁为简转化思想。

  三、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1、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2、总结规律,强调要点。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以小组汇报与课堂评价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力争完成两点思考: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积累数学学习经验。

  2、充分发挥教材最大价值,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

  力争培养学生4种能力:

  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我处理教材的基本思路,在设计时有纠结——“生活中的倍增现象”到底要不要渗透,具体实施中有遗憾——对学生关注得还不够。

  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批评指导。

9、数学打电话的教学反思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下是小编整理关于数学打电话的教学反思,以供参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打电话(综合应用)的探究,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指导学生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通过图表的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揭题:同学们,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需要打电话通知相关人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打电话的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大家先看一段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报道。在这次演习中,为了考验两国部队的临时应变能力,中俄军事演习前几分钟突然要改变作战计划,总指挥需要尽快通知7名司令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一个人,几分钟能通知完,请大家帮助设计一个通知方案。

  二、探究方法,逐步优化

  1.观察思考,示范引导。

  提问:假设由总指挥打电话一个一个通知(7名司令员),同学们想一想要多少时间呢?

  观察思考:老师用一个简单的图把这个通知方案表示出来了。(屏幕显示下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示意图,说一说大、小长方形各表示什么?斜线上的数表示什么?

  2.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师:大家都知道在战争中时间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情况十分紧急,总指挥需要尽快把改变后的作战计划通知到每位司令员,按刚才的方案,如果每分钟通知一位司令员,需要7分钟,太慢了。你能不能帮总指挥设计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1)独立思考。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打电话的更优方案。

  (2)小组合作探究。

  要求:

  ①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通知方案。

  ②推出小组中自己认为最佳的通知方案。

  ③小组合作摆出这个最佳方案,并用学具在斜线上标出通知时间。

  ④在小黑板的右上方写出这个方案一共需要的时间。

  (3)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在学具板上进行方案的交流、讨论、设计。

  3.展示汇报,介绍方案。

  (1)教师在巡视中了解学生设计的情况,让学生上台展示各小组的方案。

  (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点评指导。

  提问:你设计的方案需要几分钟?(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展示。)

  (预设)方案一:分组方案

  方案二:最优方案

  4.启发引导,优化方案。

  思考:为什么方案二比方案一节省时间?比较步骤:

  ①让展示的学生先比较这两个方案有什么不同。

  ②师生共同将局部优化方案完善成最优方案。

  ③电脑演示最优方案的结构图。

  小结:只有每个接到通知的人员都继续往后通知,直到全部通知到为止,这样的`方案才是最省时的。

  ②4分钟时接到通知的总共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消息的共有多少人?

  三、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1.发现规律。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个最省时的通知方案到底有什么规律呢?(电脑演示)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下表:

  (1)填表思考:通过填表,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发现的规律。

  (3)各小组汇报交流。

  (4)小结:后一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是前一分钟知道消息人数的2倍,即知道消息的人数是成倍增加的。接到通知的总人数比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少1人。

  (5)(师生)用算式表示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和时间的关系(填空)。第1分钟(2)人;第2分钟(22)人;第3分钟(222)人

  (6)运用规律,快速抢答:

  a.按每分钟通知1人计算,要通知31名战士最少要几分钟?50人呢?

  b.按每分钟通知1人计算,第7分钟时共通知了多少人?

  2.应用规律。

  师:通过刚才的探索,我们发现了打电话中倍增的规律,这个规律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价值呢?

  刘明是一个推销员。有一天,老板要求刘明在10分钟内打电话通知国内120个代理商向公司总部汇报营销情况。按每个电话1分钟计算,传统打电话的方式要用120分钟,可刘明却在10分钟内完成老板交给的任务,你们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小东是一个业务员。有一天,他帮老板谈成了一批业务,让公司赚了200万元,老板很高兴,要奖励小东,让他提个要求。小东说:我的要求不高,您只要从现在起第一个月给我1000元的奖金,第二个月2000元,第三个月4000元,如此递增下去,连续奖我10个月就行。老板一听,要求不高,就答应了。你们知道第10个月要奖励多少元吗?

  3.体验交流。通过对刚才两道题的思考,你有什么感受?

  四、总结学法,延伸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知道了哪些学习和研究方法。

  2.还有哪些问题?(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教学反思:

  一、充分相信学生

  充分相信学生,首先要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交流,有时间动手,有时间讨论。提出问题之后,我为学生留出了较为充裕的思考与实践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多种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在互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

  二、充分挖掘学生们的潜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只潜力股。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多次尝试,并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优化。要让学生理解只有老师和接到通知的学生都参与到打电话中,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这一点并不难,难的是实践证明学生有很大的潜力。在比较、交流中,学生们的思维活跃了,方法优化了。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成功的钥匙。

  三、预设与生成间的矛盾

  每次课前我总会认真的去备课,但课堂上总会有生成,也因此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今天的课堂也不例外。课刚开始,学生洪就想出了最节省时间的方案,我不打算回避,,顺着他的思路往下讲,可是这样一来一般的方法就没有展示,需不需要回头呢?这样一来时间也非常紧张,于是我立即调整教学,舍去了那一部分。有得必有失,在课后的交流中,有同事建议我应该再多展示些学生的方案。哎,预设和生成永远也划不上等号,但我想只有认真、充分的去预设,才能生成更好。

10、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教学反思

  2011年新修订的课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还提出: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中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和数学广角内容是最能体现这些方面的重要载体。

  《打电话》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新领域,旨在强调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与整体性,即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在分析解决问题中的综合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在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中,学会从多种方案中寻求最优方案;

  2、学生会应用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打电话”的简单问题;

  3、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意识。

  在课堂中我分了四个步骤来实施: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以好情景的创设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捕捉契机,渗透方法

  (一)基本通知方式——逐一打电话

  (二)首次优化方案——怎样打节省时间

  (三)化繁为简,合作探究——大数转化成小数

  (四)再次优化方案——引导学生将方案一、二与逐一打电话对比,然后方案二由于方案一对比,在对比分析找出最优方案。这样以充分的合作探究感悟层层递进的'优化思想和化繁为简转化思想。

  三、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1、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2、总结规律,强调要点。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以小组汇报与课堂评价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力争完成两点思考: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积累数学学习经验。

  2、充分发挥教材最大价值,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

  力争培养学生4种能力:

  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我处理教材的基本思路,在设计时有纠结——“生活中的倍增现象”到底要不要渗透,具体实施中有遗憾——对学生关注得还不够。

  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批评指导。

11、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教学反思

  一、充分相信学生

  充分相信学生,首先要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交流,有时间动手,有时间讨论。提出问题之后,我为学生留出了较为充裕的思考与实践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多种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在互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

  二、充分挖掘学生们的潜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只潜力股。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多次尝试,并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优化。要让学生理解只有老师和接到通知的学生都参与到打电话中,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这一点并不难,难的是实践证明学生有很大的潜力。在比较、交流中,学生们的思维活跃了,方法优化了。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成功的钥匙。

  三、预设与生成间的矛盾

  每次课前我总会认真的去备课,但课堂上总会有生成,也因此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今天的课堂也不例外。课刚开始,学生洪就想出了最节省时间的方案,我不打算回避,,顺着他的思路往下讲,可是这样一来一般的方法就没有展示,需不需要回头呢?这样一来时间也非常紧张,于是我立即调整教学,舍去了那一部分。有得必有失,在课后的交流中,有同事建议我应该再多展示些学生的方案。哎,预设和生成永远也划不上等号,但我想只有认真、充分的去预设,才能生成更好。

12、五年级下册数学打电话教学反思

  《打电话》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新领域,旨在强调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与整体性,即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在分析解决问题中的综合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在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中,学会从多种方案中寻求最优方案;

  2、学生会应用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打电话”的简单问题;

  3、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意识。

  在课堂中我分了四个步骤来实施: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以好情景的创设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捕捉契机,渗透方法

  (一)基本通知方式——逐一打电话

  (二)首次优化方案——怎样打节省时间

  (三)化繁为简,合作探究——大数转化成小数

  (四)再次优化方案——引导学生将方案一、二与逐一打电话对比,然后方案二由于方案一对比,在对比分析找出最优方案。这样以充分的合作探究感悟层层递进的优化思想和化繁为简转化思想。

  三、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1、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2、总结规律,强调要点。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以小组汇报与课堂评价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力争完成两点思考: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积累数学学习经验。

  2、充分发挥教材最大价值,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

  力争培养学生4种能力:

  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我处理教材的基本思路,在设计时有纠结——“生活中的倍增现象”到底要不要渗透,具体实施中有遗憾——对学生关注得还不够。

  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批评指导。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