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之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小数
1、四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之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小数
教学内容: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小数--教材第100页例1-2,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二十三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会把单位间进率是10、100、1000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算理,掌握相互改写的方法,能正确进行改写是教学的重点。由于这部分内容需要综合运用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位的规律等知识,学生非常容易出错,因此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50分米=()米4千克=()克
2米=()分米=()厘米
6000克=()千克3吨=()千克
7000千克=()吨800厘米=()米
2.直接说出得数。
810=8100=81000=
26010=260100=2601000=
二、新课
教师:在实际计算时,为了使计算比较容易,通常把单位间进率是10、100、1000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也就是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1.教学例1。
教师板书:30分米=()米
请一位同学填写后,提问:分米数变换成米数,这是什么样的变换?(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该怎么算呢?(除以进率10。)
教师接着板书:3分米=()米
提问:这是什么样的变换?(还是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该怎样算?(也要除以进率10。)
教师在3分米=()米下面板书:310=
教师:310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只要怎样做就可以了?(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可以了。)310=0.3,所以3分米=0.3米。(擦掉310=0.3。)
教师板书:350克=()千克
教师提问:把克数变换成千克数是什么样的变换?要怎样算?(要除以进率1000。)
除以进率1000,可以怎样做?(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让学生自己填写括号。做完以后,教师让学生观察上面两道小题得出:
3分米=0.3米
350克=0.35千克
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都是怎样改写的?(除以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谁能试着总结出把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改写方法?
让学生先同桌讨论一下,然后指名发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用投影片出示改写方法:
把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只要按照进率是10、100或1000,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2.完成第100页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题。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做一做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试做。做完以后,集体订正,每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如140厘米=()米。可启发学生说出:把厘米数改写成米数,要除以进率100,只要把14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所以140厘米=1.4米。
3.教学例2。
我们刚才学习的是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把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应该怎样改写。
教师板书:3米40厘米=()米
教师:想一想应该怎样改写。如果先做40厘米=()米,你会做吗?
指名让学生填写:40厘米=(0.4)米
教师:3米40厘米=()米,我们只要把米数3写在整数部分,把40厘米改写成0.4米,就可以了。
指名让学生填写,填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改写的。
教师板书:4千克70克=___千克
教师:谁会做这题,并且说一说是怎样做的?先同桌讨论一会儿,再发言。
指名让学生做,并说一说是怎样改写的。
教师:通过上面两道题,你能说一说把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应该怎样做吗?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动,就作为带小数的整数部分,只要把复名数中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小数。也就是除以进率,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4.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教师用投影片(或小黑板)出示做一做中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填写,填完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改写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订正,请几位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2.做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做完后,集体订正,请几位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把进率是10、100、1000的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知道了,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只要按照进率是10、100,或1000,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复名数的改写,高级单位的数不动,就作为带小数的整数部分,只要把复名数中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小数即可。
五、课外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3题。
2、四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之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小数
导读: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会备课的校长不是好老师!老师的天职是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完成知识的传承与积淀,然而这一切都是以备课为基础,没有一个优秀的备课教案、教学设计,那么再优秀的老师也难展示出优秀的教学水平。为此,数学网小编末宝给带来了此份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咯,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材第105-106页例1,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二十四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及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是教学重点。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容易丢掉计数单位或单位名称,求近似数与改写求准确数容易混淆,这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先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再省略千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1295356089020114536697010
二、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或近似值)。在实际使用小数的时候,有时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够了,例如,量得大新的身高是1.625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只说大约1.6米或1.63米。
我们已经会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同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相似,是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教师用投影片(或小黑板)出示例1的第1小题:2.953保留两位小数,它的近似数是多少?
教师:2.953保留两位小数,就是要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哪一位上的数?(要看千分位上的数。)
接下来用四舍五入法怎样做?(因为千分位上的数3不满5,把它舍去。)
教师板书:2.9532.95
教师:谁能连贯地把做这题的过程说一说。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总结:
做这题时要想:要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千分位上不满5,直接舍去。
教师用投影片(或小黑板)出示例1的第2小题:2.953保留一位小数,它的近似数是多少?
教师:2.953保留一位小数,就是要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
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哪一位上的数?(要看百分位上的数。)
用四舍五入法怎样做呢?(因为百分位上的数满5,省略百分位和千分位上的数后,要向十分位进1。)
2.9加上进上来的1就是3.0。所以2.9533.0。
教师板书:2.9533.0
教师强调:这题的要求是保留一位小数,所以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教师:谁能连贯地把做这题的过程说一说。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总结:
做这题时要想:要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百分位上满5,省略尾数后,向十分位进1,末尾的0不能去掉。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例1的第3小题:2.953保留整数,它的近似数是多少?
教师板书:2.953
教师:谁能做出这题并且说一说应该怎样做?
指名让学生做这题,并且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2.9533,并且总结:做这题时要想;要保留整数,就要省略整数后面的尾数。十分位上满5,省略尾数后向个位进1,所以2.9533。
教师:观察上面三道题,是同一个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和保留整数。每一次求出的近似数的精确度是不同的。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那么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什么位?(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呢?(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指名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条件较好的班,教师可以接着讲一讲关于精确度的问题。讲法可以如下:
教师:那么,上面的三个近似数哪一个更精确一些呢?我们现在证明一下。如果2.953表示的是测量一段绳子的长度得到的结果:2.953米。
教师用投影片(或小黑板)出示图如下:
教师:2.953保留两位小数时,是2.95米,表示精确到百分位。保留一位小数是3.0米,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也就是说绳子的准确长度不小于2.95米,也不能等于或大于3.05米。因为如果是2.94米,保留一位小数就是2.9米了;如果是3.05米或3.06米,保留一位小数就是3.1米了。再看当保留整数位3时,表示精确到整数个位,也就是说准确长度不能小于2.5米,不能等于或大于3.5米。所以前一个近似数都比后一个近似数精确程度要高一些,即2.95米的精确度高于3.0米的精确度,3.0米的精确度又高于3米的精确度。
教师用投影片或小黑板出示第106页上半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并且加一题:4.795(保留两位小数)。指名让学生做,集体订正。
教师:我们学会了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想一想,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注意什么?同桌讨论一下。
指名让学生发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1.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即: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2.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应当保留,不能去掉。
三、课堂练习
1.做第106页上半页做一做的第1、2题,学生独立做,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十四的第3题。
教师先提问:精确到十分位是什么意思?(保留一位小数。)
精确到百分位是什么意思?(保留二位小数。)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强调要注意的两点。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
3、四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之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小数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许许多多的数据,有的是带有单位名称的,如表示长度的、面积的、重量的、价格的、时间的,而这些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是本课的学习起点,正确选择学生的学习起点,对于数学学习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以交流与研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我们把本课的目标定位在三个方面:
1、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名数、单名数、复名数的概念。
2、通过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探索,收集信息、合作学习,掌握把用小数表示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改写。
3、在获得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改写策略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
围绕这3个基本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的环节: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理解概念
通过课前谈话,让学生谈起自己身边熟悉的数据,既能唤起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而后能更好地理解概念
二、从学生提供的数据材料出发,激活旧知,尝试新知
利用学生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迁移和推导的形式来掌握小数的高级单位单名数化成低级单位单名数的方法,其实与已经学过的整数高级单位单名数化低级单位单名数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用进率×高级单位上的数=低级单位上的数。而有所不同的是,小数与10、100、1000相乘时,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就可以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迁移和推理能力。
三、练习巩固方法,找出改写的关键
利用书本练习,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再通过学生观察,掌握小数的高级单位单名数化成低级单位单名数的关键要找准进率,同时注意小数点的移动方向和位数。
四、创设生活情景,共同观察操作讨论,探索新知
通过刚才的旧知迁移,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小数的高级单位单名数化成低级单位单名数的方法,然后再次创设生活情景,探索小数的单名数改写成复名数的改写策略。
[材料一]是学生几乎每天碰到的生活场景,所以学生会很快说出怎样付钱。即:4.5元实付4元5角。[材料二]现在的学生可能接触得不是很多,所以我设计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要剪出1.2米布,实际就是要量出1米20厘米的长度。这样的设计目的有两个,其一是让学生懂得改写在实践应用中具有现实意义,解决为什么要学;其二是为了探索小数的单名数改写成复名数的方法策略,提供一个可以探究案例,解决怎样去学。
在此基础上提出矛盾冲突:我们不可能都用具体操作的办法去解决小数的单名数化复名数,那么我们怎样用做数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供学生们讨论研究提炼出小数的单名数改写成复名数的改写策略。(1)先分解,整数部分就是相同单位上的数。(2)小数部分用本节课第一小节中的方法化成低级单位上的数。
五、方法运用,加深对策略的认识与理解
1.联系生活实际,根据收集的信息将有小数的单名数改写成复名数。(穿插书本练习)
2.出示判断练习,帮助学生及时纠正练习中常常出现的错误。一是进率搞错,二是小数点移动位数错误,三是进率不是10、100、1000的不能直接移动小数点,而要通过计算,是我们将来要学的(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找资料学习)。
六、设计综合练习、提升学生能力
经过多样性的活动过程,学生掌握了正确改写策略,最后,我们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综合练习,意在引发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迈进,这两个层次的练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思维的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七、总结收获,发展策略,进行课外延伸
1.结合板书巩固概念、策略,并让学生说一下学习的感觉和收获。
2.课外实践活动再一次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
整课的设计,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想一想、量一量、议一议”的活动过程,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得出小数的高级单位单名数化成低级单位单名数的方法和小数的单名数改写成复名数的改写策略。倡导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交流和练习,不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
4、四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之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小数
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指名板演,集体订正:562867
(二)演示课件:商不变的性质
(三)教师导入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我们已经掌握了它的计算方法,那么除数是小数的
除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4
1.演示课件:一个数除以小数
2.尝试不同思路(把题里的米数都改写成厘米数来计算)
56.28米=5628厘米 0.67米=67厘米
562867=84(条)
教师说明:这种方法是正确的,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3.思考: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都扩大100倍呢?扩大1000倍可以吗?
4.练习:继续演示课件:一个数除以小数
5.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关键是什么?转化时以谁为标准?
6.小结计算方法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看除数的小数
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二)教学例5
例5 10.50.75
1.学生试算
2.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1)位数不够用0补足.
(2)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练习
51.30.27 260.13
(三)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
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有什么联
系?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练习
(一)填空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_____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
几位,_____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_____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_____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二)把下面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1.2=□12 2.380.34=□□
5.20.32=□32 1610.46=□□
(三)计算下面各题
6.210.03= 2101.4 1.1042.4
五、布置作业
(一)计算下面个题.
19.765.2 109.20.42 8.40.56
10.84.5 6.8250.91 25.841.7
(二)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体重达135千克,最小的鸟是蜂鸟,体重只有0.0016千克.鸵鸟的体重是蜂鸟的多少倍?
六、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小数
例4 做一条短裤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 例5 计算 10.50.75
可以做多少条短裤?
答:56.28米布可以做84条短裤.
5、四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之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小数
一、教学内容:P28例4,练习六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2、使学生经历将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为一个数除以整数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的工具。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数学书的情景图、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小数除以整数及商不变性质
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被除数小数位数不够除法
小数除法的验算及巩固练习 小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1、课件板演:4.08÷8
2、计算下面各题。
4.5÷18=48.126÷13=
3、口答:按要求扩大下面各数,说一说小数点应该怎样移动?
扩大10倍: 0.5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扩大100倍: 0.36 (小数点向右移动二位) 2 (小数点向右移动二位)扩大1000倍:2.375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4、填写下表。(课件)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举例)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学例4。
(1)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4的情景图,
想:图上有哪些信息?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解决问题吗?
(2)列出算式:7.65÷0.85
(5)思考:这里的除法和前面学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前面学的是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现在是小数除以小数)
2、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课题——小数除以小数。
3、引导学生用二种方法解答。(想:a、除数是小数,应该怎样计算呢?能不能将它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怎样转化?b、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小数点应该怎么办?)
第一种算法:把题中以米为单位的名数统一改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名数后再进行计
算。
第二种算法:(1)除数扩大100倍得85;(2)被除数也扩大100倍得765;(3)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1.先说出下面各题中除数和被除数需要同时扩大多少倍,应该怎样移动竖式中的小数点,然后再计算。(用展示台演示)
9.12÷3.8= 0.756÷0.18=
2、我能填出正确结果
18.8÷0.8=( )÷83.64÷2.6=()÷26
0.72÷1.6=()÷16 0.42÷0.35=( )÷35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先去掉( 除数 )的小数点,看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的小数点就向( 右 )移动几位,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法则计算。
四、布置课后练习:
1、练习六 第1~5题。
2、《家庭作业》 第3课时。
6、北京版数学《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教学反思
单位名数的化法和聚法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章节,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关系密切、应用广泛,它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各年级的数学学习。四年级在单位名数的.改写化聚学习是一个转接点,所以在教学上要加以注意,让学生打好这部分的基础,为日后的学习埋下坚实的基石。
小数和复名数的教学是在前面的名数改写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入,名数的改写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记熟单位间的进率,另一方面也教学给学生进行名数间改写的般方法。名数的改写对于学生的来讲是一个难点,因为名数的改写正确的前提是学生对各单位进率熟悉,如何让学生熟记各单位进率呢?我的做法是帮助先归纳整理各单位进率,让学生把各单位及进率抄在自己的课本上,让学生利用早读时间和课前几分钟读单位进率及默写单位进率,让学生深记忆。
在小数和复名数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先整理各单位及进率,让学生在学习前有一个知识回顾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在做小数和复名数改写时如:3.4平方千米=()平方千米()米,先根据题目的要求,如看清楚是什么名数改写成什么名数、是大单位转换成小单位或小单位转换成大单位,然后,再把小数分开两部分处理:整数部分照写,小数部再根据各单位及其进率进行量的转化、把小数点移动,实现小数和复名数之间的改写。这样给学生一个清淅的解题思路,学生解题的正确率自然得到保证。
总之,在做小数和复名数的转换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熟记各单位及进率,基础打好了,做事自然事半功倍。
7、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教学重难点,即: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这些要求的.含义;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 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
1.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2.注重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
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虽然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在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却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最典型的就是他们忘了精确到哪一位,以为精确到哪一位就是看哪一位。还有些同学甚至“连环进位”,让他保留两位小数,他就把千分位、百分位、十分位的数都往前进一了。这不仅说明这些同学基础差,还说明了反馈练习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反馈,我们就不知道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也就不能帮助接受能力弱的同学,提升有巨大潜力的学生了。
8、《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在上本节课之前,已经观看了几次本班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们大概有所了解,发现个别学生的纪律稍有点散漫。为了使全班同学们能够进入一个好的积极的学习状态,我并不急于先上课,而是把那些慢悠悠的,表现不佳的同学的积极性做了调动,同学们的上课精神开始集中了,但是已经占用了上课的三分钟时间。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学生掌握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方法基本相同。因此我设计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复习题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在探求新知部分同学们掌握较好,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原先设计的练习题未能全部完成,有些遗憾。
纵观整堂课,发现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1、授课语言不够生动灵活,过于单调生硬,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不够高。
2、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造成提供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较少,未能达到充分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效果,造成有个别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理解得不够深刻。
3、课前准备不够十分充足,造成对时间分配地把握不够准确,而且练习量相对少了一些,未能更好的巩固本节课的教学知识。
上好一节不容易,不但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还得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9、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教学重难点,即: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这些要求的含义;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 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
1.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2.注重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
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虽然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在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却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最典型的就是他们忘了精确到哪一位,以为精确到哪一位就是看哪一位。还有些同学甚至“连环进位”,让他保留两位小数,他就把千分位、百分位、十分位的数都往前进一了。这不仅说明这些同学基础差,还说明了反馈练习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反馈,我们就不知道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也就不能帮助接受能力弱的同学,提升有巨大潜力的学生了。
10、《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结合豆豆测量身高这一现实情境使学生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对小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2.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根据学习目标,结合课本内容,我制定了两个学习任务:
1.探究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2.比较理解近似数1和1.0。
下面就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进行简单的分析:
在激情导课环节,我先创设菜场买菜付钱情境,又结合课本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回忆整数的近似数方法,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在民主导学环节,任务一是让学生探究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学生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懂的知识。最后运用学会的方法解决问题。进行展示时,主要依靠小组,组间交流互动。让学生总结出求近似数的方法。当学生还有表达不完整的时候,我再进行补充小结。在这里,我主要强调“精确”到某一位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即省略这一位后面的尾数。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求近似数的方法。关于近似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设计了任务二比较理解。
. ≈1 ( )
. ≈1.0( )
1.思考有几种填法。把能填的数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2.小组同学说一说近似数1和1.0的不同之处。
在学生展示交流完毕,我又出示了数轴图,目的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近似数1和1.0意义的不同,精确程度的不同,1.0比1更精确。由此得出“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在检测导结环节我采用了课堂检测单,检测题围绕学习目标,检测学生对当堂知识的理解。第二题是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目的是再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知识的发现者。
在进行小组交流时,由于一开始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显得有点沉闷。可是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逐渐的打开了思路,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不但自主探索到求近似数的方法,而且理解了为什么表示近似数时末尾的0不能去掉。可以说两个任务的呈现都比较合理,有可操作性,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方向非常明确。任务二的呈现稍显难度,但这也是这堂课的亮点。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直观的理解知识搭建了合理的平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觉得应该在钻研教材方面下大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用教材,呈现合理的学习任务。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努力处处为学生着想,时时为学生服务,课课让学生精彩!
1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不是课本中的例题,是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编制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理解。
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③保留整数”我根本不用讲解,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