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金属与矿物的教案一等奖

2023-07-23 13:55:13

  金属与矿物的教案一等奖

金属与矿物的教案一等奖

1、金属与矿物的教案一等奖

  一.金属(Metal)的物理性质

  1.金属光泽:

  (1)金属都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一般都呈银白色,而少量金属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金(Au)是黄色、铜(Cu)是红色或紫红色、铅(Pb)是灰蓝色、锌(Zn)是青白色等;

  (2)有些金属处于粉末状态时,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铁(Fe)和银(Ag)在通常情况下呈银白色,但是粉末状的银粉或铁粉都是呈黑色的,这主要是由于颗粒太小,光不容易反射。

  (3)典型用途:利用铜的光泽,制作铜镜;黄金饰品的光泽也是选择的因素。

  2.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金属一般都是电和热的良好导体。其中导电性的强弱次序:银(Ag)>铜(Cu)>铝(Al)

  (2)主要用途:用作输电线,炊具等

  3.金属的延展性:

  (1)大多数的金属有延性(抽丝)及展性(压薄片),其中金(Au)的延展性最好;也有少数金属的延展性很差,如锰(Mn)、锌(Zn)等;

  (2)典型用途:金属可以被扎制成各种不同的形状,金属金打成金箔贴在器物上

  4.金属的密度:

  (1)大多数金属的密度都比较大,但有些金属密度也比较小,如钠(Na)、钾(K)等能浮在水面上;密度最大的'金属──锇,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2)典型用途:利用金属铝(Al)比较轻,工业上用来制造飞机等航天器

  5.金属的硬度:

  (1)有些金属比较硬,而有些金属比较质软,如铁(Fe)、铝(Al)、镁(Mg)等都比较质软;硬度最高的金属是铬(Cr);

  (2)典型用途:利用金属的硬度大,制造刀具,钢盔等。

  6.金属的熔点:

  (1)有的金属熔点比较高,有的金属熔点比较低,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Hg);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W);

  (2)典型用途:利用金属锡(Sn)的熔点比较低,用来焊接金属

  二.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反应

  大多数金属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也有少数金属很难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如:真金不怕火炼,就是指黄金很难与氧气反应。

  (1)金属镁与氧气发生反应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点燃镁带后,镁带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2Mg+O2点燃===2MgO

  注意事项:在做点燃实验之前,应先用砂纸将其打磨。

  (2)金属铁与氧气发生反应

  反应现象:金属铁在空气中是不能被点燃的,在纯氧中,被引燃后能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2、金属与矿物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下面是关于观察描述矿物教学设计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对矿物颜色和条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学生获取一些常见矿物的颜色、条痕的基本知识。

  2、经历矿物互相刻划及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对矿物刻划进行硬度比较的描述的过程,知道一些矿物的软硬程度。

  3、引导和推动孩子开展观察、描述矿物的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在课外或校外继续开展一些研究矿物的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

  教学重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

  三、教学准备:

  铜钥匙、小刀、铅笔、瓷砖赤铁矿、方铅矿、石英、长石、云母。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2分钟)

  出示PPT:看到这么美丽的矿物,你能用科学的方法说一说它的特点吗?

  师:这位同学说的不错,但是老师相信学了“观察、描述矿物”这节课以后,我们能说的更好。

  (二)提出问题,讨论观察和描述的方法(4分钟)

  师提问:假如你来观察矿物,你准备从矿物的哪些方面去观察矿物呢?(出示PPT)就拿这种矿物来说,想一想我们要从哪些方面观察并说说它的'特点呢?

  (1)学生交流:透明度、颜色、形状、还有表面光滑和粗糙程度、硬度、反光度、轻重、厚度、气味……

  (2)师:同学们总结了这么多,在这些方面里,哪些方面你觉得最能反映矿物最基本的性质呢?为什么?

  (3)通过讨论交流确定:颜色、光泽、硬度、轻重等

  (4)明确本节课的目标: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和条痕及矿物软硬

  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对矿物的颜色、条痕和硬度这三个方面来做一下研究吧!

  (三)观察和描述

  1、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和条痕

  (1)(出示PPT):不同色彩的矿物(6分钟)

  学生根据矿物的色彩命名。

  师:同学们,我们的科学家经常用矿物的颜色来命名矿物,看,这块铁矿,它的颜色是不是红色的?人们叫它“赤铁矿”。

  现在,有两块矿物很期待同学们给他们取个名字,谁来试试?

  (黄铜矿、白钨矿)

  师解说:很多的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的,因为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依据之一。

  (出示PPT)师:咦?这有两组图片,同样是石英,可都是不同的颜色。而这三种呢,颜色都一样,可又不是同一种矿物,这说明了什么呢 ?

  (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有些不同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

  投影图片:石英(不同色彩)、黄铜矿、黄铁矿

  (2)观察铅笔的条痕(4分钟)

  A、我们了解了矿物的颜色后,让我们用铅笔在白色瓷板上划一划,你有什么发现?

  B、铅笔条痕的颜色与笔芯的颜色有区别吗?

  (3)亲历对矿物条痕观察的活动

  实验器材:石英、方铅矿、赤铁矿、白色瓷板

  A、用石英、长石和赤铁矿在白色瓷板上磨擦,仔细观察矿物和条痕的颜色是什么,并记录在作业本P36页第一题的表中,比一比哪一小组能又快又好的完成实验。(PPT出示表格,提示生按顺序,一边实验一边做好记录。)

  B、学生实验(4分钟)

  C、学生交流描述矿物的条痕

  师:时间到,各小组把实验器材放在课桌的左上角。放好了吗?哪个小组可以到台上来做一下汇报?

  D、师:听完该小组 的汇报后,老师有个问题,这些条痕的颜色与矿物表面的颜色一致吗?

  E、矿物条痕的颜色和矿物表面的颜色相比,哪一个是矿物的本来颜色呢?为什么?

  F、讨论交流

  (师小结:条痕的颜色是矿物本来颜色,有时,区别许多不同种类的矿物,条痕是最好的方法。)

  2、观察和描述矿物的软硬

  过渡语:矿物的颜色、条痕我们都做了一些研究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矿物的硬度。首先,老师来考考你们的记忆力,在三年级时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材料硬度的?(互相刻划)

  实验器材:石英、长石、云母、铜钥匙、小刀

  (1)比较矿物的软硬

  A、师:你有办法比一比石英、花岗岩、云母这三种矿物的软硬吗?(互相刻划)(4分钟)

  B、学生用互相刻划的方法实验。把矿物从软到硬排列,并完成作业本p36页第二个表中。(PPT出示表格)

  C、汇报交流

  D、师:我们用相互刻划的方法知道了矿物的硬度,那你能利用手上的工具,用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吗?

  E、学生讨论确定: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分别在三种矿物上刻划,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的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的较软;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的较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的硬。

  F、学生实验观察云母、石英、长石的硬度

  (注意事项:使用小刀时注意安全,不要弄伤手。)

  G、学生描述云母、石英、长石的硬度。

  H、小结:有的同学说长石硬,有的同学说石英硬,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继续讨论。掌握科学方法是最重要的,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比较矿物软硬的方法,都有哪些方法?

  生:可以矿物与矿物互相敲击、刻划。

  生:也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刻划。

  ……..

  (3)快乐生活:想一想矿物的软硬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矿物的颜色、条痕和硬度的相关知识,学会了用矿物与矿物相互刻划等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研究,丰富自己。

  六、作业

  完成作业本P36

3、金属与矿物的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对矿物颜色和条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学生获取一些常见矿物的颜色、条痕的基本知识。

  2、经历矿物互相刻划及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对矿物刻划进行硬度比较的描述的过程,知道一些矿物的软硬程度。

  3、引导和推动孩子开展观察、描述矿物的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在课外或校外继续开展一些研究矿物的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

  教学重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

  三、教学准备:

  铜钥匙、小刀、铅笔、瓷砖赤铁矿、方铅矿、石英、长石、云母。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2分钟)

  出示PPT:看到这么美丽的矿物,你能用科学的方法说一说它的特点吗?

  师:这位同学说的不错,但是老师相信学了“观察、描述矿物”这节课以后,我们能说的更好。

  (二)提出问题,讨论观察和描述的方法(4分钟)

  师提问:假如你来观察矿物,你准备从矿物的哪些方面去观察矿物呢?(出示PPT)就拿这种矿物来说,想一想我们要从哪些方面观察并说说它的特点呢?

  (1)学生交流:透明度、颜色、形状、还有表面光滑和粗糙程度、硬度、反光度、轻重、厚度、气味……

  (2)师:同学们总结了这么多,在这些方面里,哪些方面你觉得最能反映矿物最基本的性质呢?为什么?

  (3)通过讨论交流确定:颜色、光泽、硬度、轻重等

  (4)明确本节课的目标: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和条痕及矿物软硬

  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对矿物的颜色、条痕和硬度这三个方面来做一下研究吧!

  (三)观察和描述

  1、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和条痕

  (1)(出示PPT):不同色彩的矿物(6分钟)

  学生根据矿物的色彩命名。

  师:同学们,我们的科学家经常用矿物的'颜色来命名矿物,看,这块铁矿,它的颜色是不是红色的?人们叫它“赤铁矿”。

  现在,有两块矿物很期待同学们给他们取个名字,谁来试试?

  (黄铜矿、白钨矿)

  师解说:很多的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的,因为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依据之一。

  (出示PPT)师:咦?这有两组图片,同样是石英,可都是不同的颜色。而这三种呢,颜色都一样,可又不是同一种矿物,这说明了什么呢 ?

  (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有些不同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

  投影图片:石英(不同色彩)、黄铜矿、黄铁矿

  (2)观察铅笔的条痕(4分钟)

  A、我们了解了矿物的颜色后,让我们用铅笔在白色瓷板上划一划,你有什么发现?

  B、铅笔条痕的颜色与笔芯的颜色有区别吗?

  (3)亲历对矿物条痕观察的活动

  实验器材:石英、方铅矿、赤铁矿、白色瓷板

  A、用石英、长石和赤铁矿在白色瓷板上磨擦,仔细观察矿物和条痕的颜色是什么,并记录在作业本P36页第一题的表中,比一比哪一小组能又快又好的完成实验。(PPT出示表格,提示生按顺序,一边实验一边做好记录。)

  B、学生实验(4分钟)

  C、学生交流描述矿物的条痕

  师:时间到,各小组把实验器材放在课桌的左上角。放好了吗?哪个小组可以到台上来做一下汇报?

  D、师:听完该小组 的汇报后,老师有个问题,这些条痕的颜色与矿物表面的颜色一致吗?

  E、矿物条痕的颜色和矿物表面的颜色相比,哪一个是矿物的本来颜色呢?为什么?

  F、讨论交流

  (师小结:条痕的颜色是矿物本来颜色,有时,区别许多不同种类的矿物,条痕是最好的方法。)

  2、观察和描述矿物的软硬

  过渡语:矿物的颜色、条痕我们都做了一些研究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矿物的硬度。首先,老师来考考你们的记忆力,在三年级时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材料硬度的?(互相刻划)

  实验器材:石英、长石、云母、铜钥匙、小刀

  (1)比较矿物的软硬

  A、师:你有办法比一比石英、花岗岩、云母这三种矿物的软硬吗?(互相刻划)(4分钟)

  B、学生用互相刻划的方法实验。把矿物从软到硬排列,并完成作业本p36页第二个表中。(PPT出示表格)

  C、汇报交流

  D、师:我们用相互刻划的方法知道了矿物的硬度,那你能利用手上的工具,用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吗?

  E、学生讨论确定: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分别在三种矿物上刻划,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的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的较软;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的较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的硬。

  F、学生实验观察云母、石英、长石的硬度

  (注意事项:使用小刀时注意安全,不要弄伤手。)

  G、学生描述云母、石英、长石的硬度。

  H、小结:有的同学说长石硬,有的同学说石英硬,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继续讨论。掌握科学方法是最重要的,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比较矿物软硬的方法,都有哪些方法?

  生:可以矿物与矿物互相敲击、刻划。

  生:也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刻划。

  ……..

  (3)快乐生活:想一想矿物的软硬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矿物的颜色、条痕和硬度的相关知识,学会了用矿物与矿物相互刻划等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研究,丰富自己。

  六、作业

  完成作业本P36

4、金属与矿物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颜色、条痕、软硬是矿物的重要特性。

  .有的矿物具有多种颜色,有些矿物具有相似的颜色。

  .矿物的颜色、条痕、硬度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矿物的条痕比矿物的外表颜色更可靠。

  .矿物的硬度在一些行业具有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学习观察描述矿物颜色、软硬、条痕的方法。

  .对几种矿物的颜色、软硬、条痕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

  .在观察过程中能及时进行观察记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

  .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习观察、描述矿物的颜色、条痕和硬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矿物。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白磁盘、石英、长石、云母,回形针、小刀、其他几种较深色的矿物、白色瓷板。

  教师演示准备:矿物实物及课件、白色瓷板、苹果。

  【教学过程】

  一、猜物导入,揭示课题。

  1.听描述,猜物体,引导知道观察仔细和描述准确的重要性。

  2.课件展示:矿物,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观察和描述

  1.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

  (1)有些矿物以颜色命名;

  (2)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

  (3)有些不同的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

  2.观察和描述矿物的条痕。

  (1)什么是条痕;

  (2)预测:矿物的条痕颜色和矿物外表的颜色一样吗?

  (3)学生分组观察实验;

  (4)学生汇报;

  (5)讨论:识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和外表颜色,哪一个更可靠?

  (6)小结。

  3.观察和描述矿物的软硬

  (1)谈话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2)阅读教材,明确实验方法;

  (3)实验安全教育;

  (4)学生实验;

  (5)学生汇报;

  (6)小结。

  三、总结。

  四、板书设计:

  4、观察、描述矿物(一)

  观察 颜色 外表特征

  矿物 条痕 可靠依据

  描述 软硬 刻划

5、金属与矿物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颜色、条痕、软硬是矿物的重要特性。

  .有的矿物具有多种颜色,有些矿物具有相似的颜色。

  .矿物的颜色、条痕、硬度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矿物的条痕比矿物的.外表颜色更可靠。

  .矿物的硬度在一些行业具有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学习观察描述矿物颜色、软硬、条痕的方法。

  .对几种矿物的颜色、软硬、条痕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

  .在观察过程中能及时进行观察记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

  .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习观察、描述矿物的颜色、条痕和硬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矿物。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白磁盘、石英、长石、云母,回形针、小刀、其他几种较深色的矿物、白色瓷板。

  教师演示准备:矿物实物及课件、白色瓷板、苹果。

  【教学过程】

  一、猜物导入,揭示课题。

  1.听描述,猜物体,引导知道观察仔细和描述准确的重要性。

  2.课件展示:矿物,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观察和描述

  1.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

  (1)有些矿物以颜色命名;

  (2)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

  (3)有些不同的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

  2.观察和描述矿物的条痕。

  (1)什么是条痕;

  (2)预测:矿物的条痕颜色和矿物外表的颜色一样吗?

  (3)学生分组观察实验;

  (4)学生汇报;

  (5)讨论:识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和外表颜色,哪一个更可靠?

  (6)小结。

  3.观察和描述矿物的软硬

  (1)谈话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2)阅读教材,明确实验方法;

  (3)实验安全教育;

  (4)学生实验;

  (5)学生汇报;

  (6)小结。

  三、总结。

  四、板书设计:

  4、观察、描述矿物(一)

  观察 颜色 外表特征

  矿物 条痕 可靠依据

  描述 软硬 刻划

6、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教学反思

  一、设计思想

  1、根据课程改革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基本理念,教学过程中以社会生活为背景,以化学实验为工具,以启迪性为核心特征的循循善诱为主旋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以独立性为核心特征的主体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师傅引进门,修行靠自己”的自学之路。学生在领悟掌握本学科知识同时,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图片和问题相结合的形式创设历史学习情意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二、较成功的方面:

  1、能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落实好双基,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科学学习方法,适当进行德育渗透。

  2、以人类对材料的使用历史引入,能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过渡自然,前后呼应。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通过演示实验、适当提问、学生讨论、课堂练习等多种方法调动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逻辑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5、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的交叉灵活运用,对教学的效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不足的方面:

  1、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有利于学生概括总结能力的培养,使整节课知识的系统性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但在学生小结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至使教学进度略慢。

  2、在处理钠在空气燃烧的演示实验中,未能让全班大部分学生清楚的观察这一变化过程,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

  3、设计的师生互动形式虽然较多,但受学生的基础等问题,调动还不是很充分,学生参加的程度还待进一步提高。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学习新课标,在教学中要有新理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7、《常见矿物》教学反思

  在原小学《常识》课中,也有对岩石进行观察、描述这样的教学内容,但本课的教学则具有很大的开放度。首先,《常识》教材中,要求学生观察的岩石是教材确定的五种,而科学课上,学生通过自己的搜集,可以得到更多的观察材料,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又可以相互补充,而不是局限在教材所例举的几种;第二,《常识》教材对观察方法作了比较明确的指导,要求学生运用看、刻、滴几种方法了解岩石的特征,而科学课上,学生可以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认识自己喜欢研究的岩石,还可以借助其他的工具,对岩石作更深入的了解,因此,学生的自主性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学生对岩石的探究也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放大镜、刻刀、盛水的烧杯、磁铁等工具,要求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岩石,尽可能多的用各种方法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岩石特征作出记录。学生观察后的汇报真是精彩纷呈:

  “我用眼睛看,知道我的这块岩石是白色的,形状不规则的。”

  “我的岩石有花纹,里面的颗粒很细。”

  “我闻了闻,感觉有点像泥土味。”

  “我摸了一下,觉得很光滑。”

  “我舔了一下,感觉没有味道。”

  “我用小刀刻了一下,有一道痕迹。”

  “我把它放在水里,沉下去了。”

  “我用放大镜看,发现岩石里面的颗粒有的大,有的'小。”

  “我发现我的这块岩石有像玻璃一样的光泽。”

  “我的岩石是不透明的。”

  “我敲了一下,发现声音很脆。”……

  通过交流,实现了学习成果的共享,学生不仅仅了解了岩石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懂得了观察的科学方法

8、《常见矿物》课堂教学反思

  在原小学《常识》课中,也有对岩石进行观察、描述这样的教学内容,但本课的教学则具有很大的开放度。

  首先,《常识》教材中,要求学生观察的岩石是教材确定的五种,而科学课上,学生通过自己的搜集,可以得到更多的观察材料,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又可以相互补充,而不是局限在教材所例举的几种;

  第二,《常识》教材对观察方法作了比较明确的指导,要求学生运用看、刻、滴几种方法了解岩石的特征,而科学课上,学生可以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认识自己喜欢研究的岩石,还可以借助其他的工具,对岩石作更深入的了解,因此,学生的`自主性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学生对岩石的探究也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放大镜、刻刀、盛水的烧杯、磁铁等工具,要求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岩石,尽可能多的用各种方法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岩石特征作出记录。学生观察后的汇报真是精彩纷呈:

  “我用眼睛看,知道我的这块岩石是白色的,形状不规则的。”

  “我的岩石有花纹,里面的颗粒很细。”

  “我闻了闻,感觉有点像泥土味。”

  “我摸了一下,觉得很光滑。”

  “我舔了一下,感觉没有味道。”

  “我用小刀刻了一下,有一道痕迹。”

  “我把它放在水里,沉下去了。”

  “我用放大镜看,发现岩石里面的颗粒有的大,有的小。”

  “我发现我的这块岩石有像玻璃一样的光泽。”

  “我的岩石是不透明的。”

  “我敲了一下,发现声音很脆。”……

  通过交流,实现了学习成果的共享,学生不仅仅了解了岩石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懂得了观察的科学方法

9、《观察描述矿物》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从“颜色”“硬度”两方面观察、描述矿物。

  在引导观察描述硬度的过程中,我通过指甲、铜钥匙和小起子(原定小刀,为安全起见改为起子)对矿物进行刻划,来通过比较矿物的硬度。在第一课的教学中,发现有的小组的记录表上“铝土矿、云母、石英、黄铜矿”四种矿物都是打了勾,有的在黄铜矿选项中用铜钥匙刻划也打了勾。询问学生,他们都信誓旦旦地说确实有痕迹。难道真有意外?

  我让这些小组学生再一次操作给我看。经过这么一看,我才明白其中的'原因。原来,学生在用指甲在四种矿物上刻划时,在铝土矿和云母上都留下了清晰的痕迹,然而在石英和黄铜矿上可刻划时,留下的却是指甲的痕迹(或者说是条痕)。

  而学生却把这当成了刻划的痕迹。根据这个发现,我适时调整教学,引导学生复习前面刚讲过的条痕,结合指甲在黄铜矿上留下的痕迹,进一步理解了条痕和刻划划痕的区别,同时教育学生在实验操作时要仔细观察。后来的两个班,在教学中我都加入了这一内容。应该说,这是一个意外收获。

  利用这个实例既解除了学生的认识误区,又利用现成的例子对条痕进行了进一步的认识,真是一举两得。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