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法》三年级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2023-09-07 18:44:35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法》三年级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法》三年级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1、《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法》三年级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法》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说教材背景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

  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三个知识点:

  1、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些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由其是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难点:这种简便写法的算理

  三、说设计理念

  1、在生活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既可以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来源与生活问题,也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

  2、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自主的利用旧知迁移出新旧。

  3、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简便化,但又不拘泥与让学生使用一种算法。

  四、说教学设计

  计算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枯燥和乏味的,所以我在教学时尽量让计算的素材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联系在一起,既达到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来源与生活问题,也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但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为结果比较大,而且还要是中间或末尾有0,这样的计算背景,学生平时的生活很少接触到。

  所以我设计时也为这个问题而烦过,如果不创设情境,直接引出计算例题,这样就比较枯燥,如果为情境而情境,不切实际的造一个情境,那又有背数学和生活相联系。应该说我还是幸运,在我上课的前一天四3班刚好是第一次去阅览室看,所以我的教学情境也就从阅览室里展开。课前谈话我也有意出示了前一天学生看书的照片,然后谈谈在新阅览室的感想,然后自然的引入课堂。接着我出示了一组阅览室信息,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并列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算式。达到从生活情境中提练出学习内容。

  接着我让学生比较这三个算式与前一课学习的区别,明确这节课学习的目的。又让学生回忆0在乘法中的特点,特别是复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算理。为下面自主探索迁移作知识准备。

  然后我让自主尝试探索末尾有0有乘法,并为学生设计了一张表格,表格中有学生喜欢的方法也有方法一、二,体现算法多样化。然后让学生自己上台来给大家展示各自的算法,并讨论比较那种算法更简便,从而总结出末尾有0的乘法列竖式的简便方法。为了解决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在这个环节里又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两个练习,一个是0和非0的对位,还有一个是积末尾补0。在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因为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所以我直接让学生在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解决。重点强调了因数中间0不能漏乘。

  在练习方面,我设计了看谁的眼睛亮,通过找错误,再次突破本课的重点。一题是因数末数一共有二个0,而积的末尾应该有三个0。还有一题是因数中间0不乘的。第二练习的围绕课开始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对阅览室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引出两个合理的建议,并渗透了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最后一个问题还渗透了乘法的估算和13乘105,两位乘三位数第二个因数中间有0有乘法。因为新教材的乘法第二个因数只学到两位,所以我本来想这块内容当作是拓展内容的。

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法》三年级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法》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领悟新知,归纳出一个因数中间有0关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引导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0×7= 9×0= 20×3= 32 ×3= 300×9= 42 ×2=

  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2、笔算 318×3= 137×6=

  分组计算,指名板演,说算理 。算错的同学改正。

  3、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主题图后说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把数学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完整的说出来。该怎样列式呢?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604 ×8=

  2、 同学们大胆的猜测一下4800个座位到底够不够呢?你是怎么想的? (600×8=4800,应该比4800多一些)

  3、 只猜测不行,还得验证。准确的答案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先把想法写在本上,再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桌听。指名板演并说出算理。

  方法一 拆数法。 604=600+4,600×8=4800,4×8=32, 4800+32=4832。

  方法二 列竖式计算。

  4、 观察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异同点,先在小组内讨论,再由小组代表汇报。

  5、 重点讲解算理:积的十位上写几?十位上的3是怎么得来的?(0×8+3=3)(0×8=0,0加上进位的3等于3)

  6、 比较一下复习题与例题有什么不同点。(复习题中因数中没有0,例题中因数中有0)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7、 在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当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不满十不需要进位时,积的十位上用0占位)。

  8、 不是用竖式计算的同学试着用列竖式的方法算一算。

  9、 那4800个座位到底够不够呢?为什么?请同学们将书中的例题补充完整。强调写单位名称和答语。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

  607 ×5= 309×4= 1002×5=

  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名汇报。

  2、改一改

  304 508

  × 7 × 6

  ——— ———

  2198 3008

  说说错在哪里了,怎样改正。

  3、解决问题:每个方阵108名学生,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4、填一填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完成教材68页第1、2题

  六、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604×8=4832(个)

  604

  × 8

  ———

  4832

  答:运动场共有4832个座位。

3、《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法》三年级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教材第53页例2和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1—4题,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

  二、说学生

  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三个知识点

  1、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说编排意图

  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以本单元45页主题图中特别列车和普通列车的运行为题材引入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其用意与例1一样,一方面使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另一方面为学生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又一次铺垫。

  2、分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本例题分为两小题第1题学习两个因数末尾都为零的乘法160×30第2题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零、另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106×30。 第1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个数的确定。教材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这方面的旧知和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自主迁移类推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零。 第2题的重点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在前面的乘法学习中都已解决,所以教材有意留下空白,为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机会。

  3、鼓励算法多样化。本例题以笔算教学为文主,口算、笔算交互进行。例1显示的两位学生的算法清楚地告诉学生:计算时,能口算就口算,不能口算再用笔算或其他算法。因些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和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ㄍü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尤其是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难点:简便写法的算理。

  六、说设计理念

  1、在生活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既可以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来源与生活问题,也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

  2、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自主的利用旧知迁移出新旧。

  3、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简便化,但又不拘泥与让学生使用一种算法。

  七、说教学过程

  计算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枯燥和乏味的,所以我在教学时尽量让计算的素材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联系在一起,既达到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来源与生活问题,也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但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为结果比较大,而且还要是中间或末尾有0这样的计算背景。学生平时的生活很少接触到,所以我设计时也为这个问题而烦恼。如果不创设情境,直接引出计算例题,这样就比较枯燥;如果为情境而情境,不切实际的造一个情境,那又有背数学和生活相联系。以本单元45页主题图中特别列车和普通列车的运行为题材,引入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

  用意一方面使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另一方面为学生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又一次铺垫。接着我让学生比较这三个算式与前一课学习的区别,明确这节课学习的目的。又让学生回忆0在乘法中的特点,特别是复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算理。为下面自主探索迁移作知识准备。然后我让自主尝试探索末尾有0有乘法,然后让学生自己上台来给大家展示各自的算法,并讨论比较那种算法更简便,从而总结出末尾有0的乘法列竖式的简便方法。为了解决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在这个环节里又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两个练习:一个是0和非0的对位,还有一个是积末尾补0。在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因为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所以我直接让学生在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解决。重点强调了因数中间0不能漏乘。

  在练习方面,我结合教材有针对性,让学生做课本53页的做一做,再次突破本课的重点。课堂小结,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归纳的能力和习惯。

4、《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正确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教学难点:

  1、突破“数位对齐”这一思维定势,理解利用0的特性而产生的简便竖式写法的现实意义。

  2、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教 法:自主探究法、引导发现法。

  学 法:尝试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口算: 160×3 106×3

  抽生计算,并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不仅关注孩子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还为后面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引入新知。

  二、探究新知,经历过程

  ㈠、学习例2(1)

  出示例题:160×30。

  1、师:你会用什么方法计算呢?请试着算一算。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你会怎样计算”,渗透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

  2、探讨计算方法,寻求简便写法。

  抽生汇报计算方法。如果学生用口算的请说出口算过程。如果用笔算得出结果的,展示竖式。针对于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孩子们观察并讨论,几种计算方法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想一想怎样写会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比选择,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在自主探索中掌握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3、归纳简便算法。强调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4、练一练:220×40= 360×25=

  想一想:计算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针对360×25的书写进行比较,明确“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

  (通过计算,利于学生巩固新学知识;通过不同题型的对比练习,巩固竖式的'简便学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㈡、学习例二(2)

  1、出示例题:106×30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说一说与第一个算式有何不同,你会怎样计算呢?

  2、学生独立计算,汇报方法,寻求简便写法。

  3、巩固练习。205×40 306×15

  三、梳理计算方法

  议一议,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计算方法,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复习了本节课所学内容,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同时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数学与生活

  本学期我校购买图书108箱,每箱40本,学校共购买图书多少本?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练习使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以及优化计算方法的必要性。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五、总结收获

5、《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3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迁移类推及概括等能力。

  2、能用简便的竖式写法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逐步形成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出示:60×50 240×20 (板书:因数末尾有0)

  2、你能口算吗?你是怎样算的?

  生: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学生猜一下,我们能不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呢?请看以下例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验,从类结构上为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学做铺垫。)

  二、运算知识迁移,构建新知

  1、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提的问题,并评价,抓住有用资源引出问题。)

  老师能提一个问题吗?大家思考老师的问题包含了几个问题啊。

  出示例题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重点让学生理解“各”字在问题中的意义)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2、交流“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的算法。

  (1)、怎样列式?

  (2)、怎样计算?

  (3)、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A、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

  B、怎样确定积的末尾的“0”的个数?

  (4)通过对比,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迁移类推的办法,不仅是一种有益的联想,也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让学生经历探索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类比迁移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交流“普通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算法。

  (1)学生独立列式,用竖式的简便写法怎么写?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中间有“0”)

  ①3为什么和6对齐?

  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③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和探索;在交流和探究的过程中,碰撞思维,学会表达;在不同思维的表达与碰撞中,收获和发展;在收获和发展中,进一步学会学习与思考。)

  (2)同学们这么聪明,我们就来练一练。

  220×40 106×60 360×25 580×12

  三、巩固计算,提升技能

  1、完成教材练习八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修正。修正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

  3、课件出示课前的交通工具时速集合图片,让学生自主选择素材,提出相关问题,同桌互考互查。

  (设计意图:新课程使课堂具有活力与温度,但课堂教学要想保持持久的活力与温度,练习题设计还必须有一定的层次性和趣味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数学本身感兴趣。)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什么技巧吗?你今天学得开心吗?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八的第2、4题。

6、三年级数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领悟新知,归纳出一个因数中间有0关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引导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0×7= 9×0= 20×3= 32 ×3= 300×9= 42 ×2=

  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2.笔算 318×3= 137×6=

  分组计算,指名板演,说算理 。算错的同学改正。

  3.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主题图后说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把数学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完整的说出来。该怎样列式呢?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604 ×8=

  2. 同学们大胆的猜测一下4800个座位到底够不够呢?你是怎么想的? (600×8=4800,应该比4800多一些)

  3. 只猜测不行,还得验证。准确的答案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先把想法写在本上,再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桌听。指名板演并说出算理。

  方法一 拆数法。 604=600+4,600×8=4800,4×8=32, 4800+32=4832。

  方法二 列竖式计算。

  4. 观察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异同点,先在小组内讨论,再由小组代表汇报。

  5. 重点讲解算理:积的十位上写几?十位上的3是怎么得来的?(0×8+3=3)(0×8=0,0加上进位的3等于3)

  6. 比较一下复习题与例题有什么不同点。(复习题中因数中没有0,例题中因数中有0)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7. 在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当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不满十不需要进位时,积的十位上用0占位)。

  8. 不是用竖式计算的同学试着用列竖式的方法算一算。

  9. 那4800个座位到底够不够呢?为什么?请同学们将书中的例题补充完整。强调写单位名称和答语。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

  607 ×5= 309×4= 1002×5=

  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名汇报。

  2.改一改

  304 508

  × 7 × 6

  ——— ———

  2198 3008

  说说错在哪里了,怎样改正。

  3.解决问题:每个方阵108名学生,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4.填一填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完成教材68页第1、2题

  六、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604×8=4832(个)

  604

  × 8

  ———

  4832

  答:运动场共有4832个座位。

7、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难点:

  计算方法更加简便合理。

  教学难点:

  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法末尾有0的乘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口算。

  0×56 200×7

  2、笔算。(竖式简算)

  360×4 600×3

  归纳:在计算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二、展示目标

  上次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如果一个因数的末尾有0,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乘法)

  三、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一)境图,从情境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二)温馨提示:

  1、请列出算式,并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2、把自己的算法及结果同小组同学交流。

  (三)自主探究。

  (四)小组合作交流。

  四、师生互动

  学生可能出现的做法:

  1、把30拆成3和10的乘积。

  ①36×10=360(个)

  ②360×3=1080(个)

  2、3 6 × 3 0

  质疑:以上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五、专项训练

  第二问馨提示:

  1、第2问题目比较第1问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能不能用简便算法?

  六、质疑研讨

  怎样计算乘数有0乘法? 如果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看被乘数和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写几个“0”。

  七、综合训练

  练一练1、2、3、4题。

  八、回顾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问题?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