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四册《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一等奖
1、小学数学第四册《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第四册《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30——31页的例2、例3。
教材分析:平移和旋转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部分的重要学习内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实际,重点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教材从丰富的生活例子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在感知的基础上体会、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规律。以提高教学效益,全面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教材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直观地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平移与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找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能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发现平移或旋转后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谈话法、观察法、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观察和分析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平移和旋转动画)、教材第121页的小汽车、陀螺。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2、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
3、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欢去的.游乐园为突破口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本节课创设了学生去游乐园玩的生活情境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让课堂真正成了生活化的课堂。
二、合作交流,构建概念
1、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那么你们四人小组想办法给它们分分类,看看可以分成哪几类?
2、操作要求:
小组合作讨论
怎么分类?为什么这样分类?
3、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汇报分类的结果与分类的理由。(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
4、师归纳:像缆车、小火车、滑滑梯等沿着笔直的路线运动,在数学中这种现象叫做平移;像大风车、摩天轮、转椅等它们运动的路线是成一个圆,这种现象叫做旋转。
5、揭题并板书:平移和旋转。
【设计意图】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思路。在这里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按运动方式的不同,对游乐园的各种游戏进行划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感知了平移和旋转,在头脑中自然形成了这两种运动方式的表象。
三、走进生活,深化概念。
1、生活中的平移。
(1)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平移现象,(教师走到窗户旁)你瞧,老师把窗户打开,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平移)对了,这是平移,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
(2)学生举例(学生回答可能有升国旗、开抽屉、商场的电梯、工厂的电动大门等)
(3)师生一起体验平移现象: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面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学生边说边做。)
(4)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
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
再问:小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
谈话: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平移重合在一起。 (5)完成教材第30页“做一做”。
谈话: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同学们,快来移移看!拿出课前剪下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小汽车,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摆一排小汽车。
2、生活中的旋转。
(1)课件(10)出示例3的三副图: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在游乐园里,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2)说说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3)师生一起来体验旋转现象:起立,一起来左转1圈,右转1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学生活动,互动点评。)
(4)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将制作好的陀螺试着玩一玩。
2、小学数学第四册《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什么是平移以及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活动,增强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难点】
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老师做关窗、拉黑板的动作。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移现象。
追问:你还能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关于平移的现象?学生答:升旗,缆车,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开等。
2.生成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例题1图。
先让学生说出虚线部分和实线部分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感受平移,并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并数一数。(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纠错。之后组织全班交流。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怎样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
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4)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视。
(5)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3.应用新知
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
(1)学生独立画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2)组织汇报。
学生一边用投影展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
4.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平移的现象?
3、小学数学第四册《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情感目标: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很多乐趣
3、能力目标: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二、教学重难点: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
三、课件设计方案:
四、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
1、师:我知道大家平时都特别喜欢玩,今天咱们一起到游乐场里去看一看好吗?(出示有滑梯、缆车、摩天飞轮等的课件)。你喜欢哪个游戏活动?一提到玩大家都特别高兴,其实玩中也有很多数学问题,如果你能在玩中有所发现,那就更棒了。再来观察这些游戏,仔细想一想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出来吗?
2、指学生汇报。
3、师:这些项目的运动都一样吗?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最后归纳为2类:平移与旋转,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2种不同的运动现象。
二、分析归纳、揭示概念
像缆车、滑梯所做的运动叫平移,像转椅、过山车、摩天轮这样所做的运动叫旋转。边说边板书课题。
三、举例
1、师:生活中平移的现象随处可见,像升国旗、扶梯的运动都是平移。
2、学生举平移的例子。
3、小结:看来物体不仅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还可以斜者平移。
4、师:瞧,风车在做什么运动?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5、学生举例。
四、表演
1、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把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表现出来。
2、学生表演:转圈、向前走、原地上下跳等。
3小结:我们把这样的直线运动叫平移(手势表示),用“-”表示,把围绕着一个固定点所做的圆周运动叫旋转,用“0”表示。
五、判断练习
1、我们已经认识并亲身体会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下面有一道题你能快速作出判断吗?
2、出示课件:汽车行驶、钟表、风车等,学生判断。
六、故事激趣感知平移的距离
1、我们已经掌握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如果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又该怎么办呢?
2、讲故事
下雨了,小蚂蚁的房子要被水浸了,所以两只蚂蚁决定把房子从一个地方平移到另一个更安全的地方。红蚂蚁说它走的路长,绿蚂蚁不服气,于是他们发生争吵,产生矛盾。到底谁走的`路长呢?请大家给当判官评评理。
3、出示课件:两只蚂蚁就这样抬着房子一步一步的走到更安全的地方,房子在做什么运动?两只蚂蚁分别走了几个格子?请小组长拿出学具,四人一组动手操作一下,
蜻
蜓
红
绿
4、学生汇报,上前演示。
5、学生解疑:一样长。
6、师电脑操作演示红蚂蚁和绿蚂蚁走的路线,他们分别走了几格?(6格)
7、假如当时有只蜻蜓飞在屋顶上,那么蜻蜓又走了几格呢?
学生动手操作后演示。通过动手操作,同学们发现蜻蜓也走了6格。
8、小结:两只蚂蚁都走了6格,蜻蜓也走了6格,所以小房子也走了6格。看一个图形移动了多少格,只要找准一点,看这一点移动了多少格就可以了。
七、填空练习
1、师: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会用数格子的方法算出平移的距离,真棒!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
2、出示课件,小房子分别向四个方向平移的图形,中间虚线是房子原来的位置,看它向哪个方向分别平移了几格。
八、画图
师:我们既能判断出平移的方向,又能数出平移的距离,那么你们能画出一个图形平移之后的形状吗?
出示一个三角形,把它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学生做后展示学生的作品,然后教师演示电脑操作过程。
九、拓展创新
1、平移和旋转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请同学们欣赏图片(有舞蹈演员优美的舞姿、体育健儿的风采、古老的上海音乐厅大楼、艺术家设计的美丽图案)。
2、让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相信他们的作品会更出色。
十、总结
大家回想一下,这节课咱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4、小学数学第四册《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一等奖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学生很早就有了物体或图形运动形式的感性认识,但只是个初步的印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并体会出他们不同的特点。并可以使用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推导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加入图画的形式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和在教学中的活动和分类,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
2.能力目标: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
教学难点:判断图形平移的距离,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火车吗?它是怎么运动的呢?用手势比划一下。其实物体的运动就在我们的身边,比如运行在半空中的缆车,在公路上奔跑的汽车,还有我们头顶上的电风扇等。(多媒体出示)
2、能不能用手势说明一下,这些物体将会如何运动?(指名演示:你真棒,把火车的运动比划得很形象!)
3、有谁能把电风扇的运动用手势形象的比划出来?(你也很棒!)大家对比一下刚才这两个同学比划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自由发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4、这几幅图片是从我们的生活中找来的,认真观察它们的运动方式,你能按照刚才的运动方式分类吗?边说边用手势比划。
师:对,象拍球、飞机的飞行、火车的运行等沿着直线运动的(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可以叫平移。(板书平移)
那么,象风扇、地球仪、钟面的时针等围绕一个点或轴转动的,我们可以把它叫旋转。(板书旋转)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物体运动的两种方式,“平移”和“旋转”。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平移和旋转的物体是如何运动的?
5、你会用手势表示平移和旋转吗?
6、小结:对,平移不但可以上下移动,还可以前后,左右移动。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你能判断吗?
7、多媒体出示:(P25“想想做做”第1题)
请用画“—”的符号表示平移,用画“○”的符号表示旋转。
8、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9、汇报小结: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广泛存在,人们利用这些特征做了很多了不起的大事呢。让我们看一段录像吧。(上海音乐厅)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动作表演平移和旋转现象,实际就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让他们用独创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从分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
二、探究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力量可真大啊,提出这种想法的'工程师们更是了不起。今天我们也来当一会小小工程师吧,我们这儿也有一间房子需要平移,但平移之前我们要先学会观察:
1、出示房子的幻灯片:
师:小房子向什么方向移动?从哪里可以知道呢?(箭头对这个箭头是表示平移的方向的,在平移的图中是不能少的)房子向右平移了几格呢?(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2、房子究竟向右平移了几格?从房子的哪个点比较容易看出它平移的格数?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演示)
3、引导学生找其它的`对应点。(除了看这一组对应点之外,还可以看哪些对应点?)
4、交流讨论,达成共识:要知道是平移了几格,先“找点”,找出两处相对应的点,比如房子的房顶就是一组对应点,然后看对应点之间移动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对应点不止一对,所以还可以继续找第2对、第3对……,但数一数后会发现,每一组对应点之间都相差4格。
5、练习:课本P24的练习。
6、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订正。
7、小结:我们要知道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我们只要先“找点”,找出两处相对应的点,然后数一数,这两个点之间平移了几格,那整个图形也就平移了几格。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并用电脑演示平移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移格数的规律。借助动态效果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化难为易。)
三、根据特征、画平移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根据图意,知道了平移的情况。现在你能根据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吗?
1、出示三角形
2、学生先试一试
3、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找点、移点、描点)
问:画完后的图形和原来的三角形相比,有什么变化吗?什么没变?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没变,但位置是改变了的。)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并掌握平移格数的规律后,亲自动手画一画,议一议,比一比,加深对平移的理解,有效的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我们一起走进了“平移与旋转”的世界。其实,大自然对于平移与旋转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仰望苍天,俯瞰大地,何处没有平移与旋转足迹?看啊,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清晨的第一道曙光中缓缓升起,“神舟”五号带着国人的希望,载着我们的英雄离开了发射台,直冲太空,这些你难道没有感受到平移的力量吗?奥运赛场上,链球运动员借助旋转的力量打破了奥运记录,再看看浩翰宇宙中的行星运转吧,难道你没有感受到旋转的神秘吗?同学们,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借助平移与旋转的力量,一起走进生活,走进数学吧。
(设计意图:结合媒体片段的欣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绕着一个点(或轴)的转动
火车、电梯和缆车的运动是平移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摆的运动
找对应点——数格子——连线
5、小学数学第四册《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准备:微视频、微练习。
课前准备:1、将《平移与旋转》微视屏发布到班级QQ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2、根据微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微视频练习题。
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根据微练习1、2、3小题的讲评复习图形的运动—平移。
2、导入语:图形的运动除了前面学的平移,还有一种图形的运动—旋转
3、出示课题:旋转
二、新课学习。
1、在观看微视频,观察图中的物体运动。
2、小组探究:和昨天的知识对比,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三、提升训练
1、寻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
孩子们,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生说。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
2、孩子们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吗?(课件展示)
3、孩子们判断得可真准确,现在想请一个孩子到黑板上来平移小汽车的卡片。老师先贴在黑板上,听老师的口令,平移这张卡片,如果上面的孩子平移正确了,请你送给他掌声,明白吗?指任1名同学发口令,1名同学平移卡片。小结:细心的学生仔细观察,我们每次平移后,物体的什么有变化吗?什么没变?想一想旋转时呢?
4、课间小活动。
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拿出准备的学具,线和纽扣。小组合作,设计纽扣的运动方式。
二、 课堂作业。
通过学习,谈谈收获。
三、课后作业。
寻找身边的平移与旋转事例,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平移与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方向运动,而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这种运动现象是旋转。
6、小学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现象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两种现象,学生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平移的距离这一抽象的知识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构建平移和旋转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学平移距离是本节课的难点。在组织学习时,我是通过以下的步骤来和学生们共同探讨的,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
反思整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发扬:
1、以活动的形式展示教学过程
“平移和旋转”是孩子们在平时生活中见惯了的现象,对他们来说生活与活动过程中经常会做的。所以本节课我安排学生在活动中去认识“平移和旋转”,在活动中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平移是直直的,方向不变;旋转是围绕一个点做转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的知识点。
2、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起来很轻松,也很感兴趣,学习氛围非常地足,这才是真正有效地教与学。通过学生联系实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数学的巨大魅力得以张显,在他们的心目中一定留下了“数学真有用”的烙印。
3、不足之处:
对“旋转”学生的认识还比较好。对于“平移”学生掌握的不够好。特别是课后练习“给小鱼涂颜色”,我让学生到黑板上,通过平移,找到能够重合的鱼儿,有一个学生,做了两次,都不知该怎样平移,他虽然把鱼儿移到了红鱼的位置,但不是平移,在移动的过程中有旋转和平移。
今后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制作一些实用的教学课件,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变成生动的课堂,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7、小学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物体或图形沿着一条直线运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看作是旋转现象。看似简单的两种运动现象,其实对孩子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从孩子们起初的作业情况中很快反映出来了。分析原因,主要有这几点:1.有的孩子对一些物体的运动形式不了解;2、孩子们对诸如汽车行驶、门的'运动等现象存在争议;3、格子图上画物体平移后的图时,孩子们在审题上不够仔细,有的孩子数格子的方式不科学。
针对孩子们出现的问题,我在相应的练习课中,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的许许多多实例,让孩子们小组内说一说、演一演这些实物是怎么运动的,再通过比较、分类,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掌握这两种运动现象各自的特点,最后再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其他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孩子们积极寻找,但会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比如:有孩子说“门的运动是旋转现象”,马上有孩子反驳“是平移现象”,前者列举的是教室的门,后者列举了校门口的移动门。在讨论与争议中,一些有争议的现象反而给孩子们多了份思考,孩子们表示,在描述平移现象或者旋转现象的时候,要把物体的运动说清楚,比如:飞机飞行是平移现象,但飞机上的螺旋桨在做旋转运动。这也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思维的严密性。
在格子图上数和画的环节中,我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再集体讨论、纠错,一些学生很快归纳出,先在原图找点,再在平移后的图形中找对应点,接着数一数这组对应点中间隔多少距离。在画图时,更是交流了绘画的技巧:先找点,再移点,最后将平移后的点连起来。但也有部分学生数格子的方式不对,我就一一辅导。
《平移和旋转》第一课时由于我高估了孩子们对这两种现象的判断力,效果不如人意,但在之后的练习课中,结合实例,有动有静的展示,以及不断地讨论与争论中,判断平移与旋转的关键点孩子们基本掌握了,不少孩子课间还会来和我讨论某种现象,判断这是平移还是旋转,很是有趣。
8、小学二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反思
孩子们在二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认识比较肤浅,只是简单的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现象而已。我不由得思考:这节课我要讲些什么呢?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呢?我想,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深入认识平移和旋转的本质;可以在这节课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在对比中进一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的本质。
所以,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基础上,我直接揭示了平移和旋转的概念。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物体或图形围绕一个点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在初步揭示概念的基础上,我呈现了坐缆车、滑滑梯的图片,引导孩子们明白直线运动的“直线”包括横线、竖线、斜线。上一届就有孩子认为滑滑梯和坐缆车不是平移,因为方向是斜的,他们认为只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直线运动才是平移。这一设计有助于提前预防这一错误的出现。
另外,我还呈现了“荡秋千”,引起孩子们思考、讨论:荡秋千是否是旋转现象?有一部分孩子认为“荡秋千”不是旋转现象,理由有二:一是认为它没有旋转中心,二是认为没有旋转够一周。针对没有旋转中心的说法,很多孩子强烈反驳,表示“荡秋千”是有旋转中心的,并在课件上描了出来,成功说服大家。针对“没有旋转够一周”这一意见,我举例进行了反驳,我说:“体育老师最爱喊的口令是向左转、向右转,我们没有转完一周吧,可是我们旋转了。”孩子们恍然大悟。在这里由于孩子们还没有接触过圆弧,我便没有直接揭示圆弧运动这一词语,只是说:虽然没有旋转够一周,但其运动轨迹是圆周的一部分。由此,让孩子们明白像“荡秋千”这样的现象也是旋转。
然后,我又呈现了自动旋转门和开大铁门两个情景,让孩子们判断其是否属于旋转现象,孩子们立马判断其属于旋转现象。我追问道:“与之前的旋转现象相比,自动门和大门的旋转有何不同?”孩子们陷入了沉思和自言自语。于是我提示道:有谁知道旋转门是绕着哪里在旋转的?很多孩子依然在找中心点,但描出来后又发现不对,最后孩子们描出了旋转门的中心轴,并表示之前的旋转现象是绕着一个点在旋转,而这两个门是绕着一条线段在旋转。我补充道,数学里把你们说的线段叫做轴,旋转门是绕着中心轴在旋转的。于是,我进一步揭示了旋转的内涵,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者一条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最后,通过练一练的第2题,我向孩子们揭示了“在平移过程中,方向、大小、形状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有位置发生了变化。”在此基础上我追问孩子们:“那在旋转运动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呢?”孩子们基本都能想到,大小和形状没有变化,方向和位置发生了变化。
“试一试”共有两个问题。问题一: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教材准备了棋子、铅笔和三角尺让孩子们在格子图上平移,这三样东西依次对应点、线、面。孩子们几乎都能正确平移棋子和铅笔,一部分孩子能正确平移三角尺,另一部分孩子的错误在于:横边和竖边都画得比原图短,改变了图形的形状,因此,我再次强调“平移后图形的大小、形状、方向不变”。GH分享了画平移后的三角尺的方法——先平移竖边,再平移横边,连接两个端点画出斜边。我及时的追问孩子们:“什么最好平移?什么平移起来麻烦一些?”优生能想到棋子和铅笔好平移,因为它们结构简单;三角尺麻烦一些,因为它的结构相对复杂一些。在GH方法的基础上,我分享了“平移关键点”的方法。找出图形的关键点,按要求依次平移关键点,最后顺次连接关键点即可。接着,我们进行了相应的练习,练习结果一塌糊涂,优生倒是不存在问题,不管是使用自己的方法,还是老师教授的方法,都能做对。而对于学困生来说,哪种方法都不管用。他们的问题在于空间想象力差,又不愿意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一步一步去操作。例如:FHY就只平移一个关键点,剩下的部分完全按照感觉去画,但她的空间感不太好,所画的边要么长于原图,要么短于原图。课后我也在想:是不是点对他们来说过于抽象了。于是,我准备明天再强调一下GH的方法:逐条平移线段,先平移竖线和横线,再连接端点画出斜线。
“试一试”的问题二:描述物体平移的过程。描述物体平移的过程难在准确描述平移的格子数(距离)。教材呈现了铅笔和三角尺,由于铅笔近似于一条线段,描述起来没有问题。但在后来的练习中发现还是有小部分同学存在问题,他们在描述铅笔(线段)平移时,总是数最近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数对应点之间的距离,ZXR就是这么错的。所以要在这一点上进行强化,进一步让他们感受最近点之间的距离不是平移的距离。平移三角尺要麻烦一些,我引导孩子们在图形上描出一对对应点,描述点的平移过程就是描述三角尺的平移过程。最后,在两种答案都出现以后,我让孩子们找出两种答案之间的共同之处。孩子们发现两种答案所描述的方向和格数是相同的,只是先后顺序不一样。于是,我追问孩子们:要描述平移过程要说清楚哪些元素。HZH表示要说明方向和格数,我补充道:格数就是距离,我们要说明方向和距离。在评讲练一练第4题“俄罗斯方块”时,题目没有给出平移后的图形位置,所以我让孩子们先根据题目要求想象出方块应该落在哪里,然后再找出对应点,描述出方块的`平移过程。总之,在今天的独立练习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后期来解决。
9、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是小学学习阶段全新的学习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和图形》这一模块中的一个内容,我认为一个人深刻的学习在于把学习到的理念体现在外化行为中,并及时反馈自己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这一节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来反思一下:
1、创设数学情景。
数学情景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平移和旋转”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从生活实例入手,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逐步实现对数学概念和方法意义的建构。让学生在情景中,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从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于是我让学生判断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经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使其更深刻地认识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并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属于平移和旋转的,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本质特征,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
2、教学目标的定位准确。
平移和旋转,应该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则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使人感悟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这是培养空间观念的基础,而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就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都经历过,也应该有一种切实的感觉,只是不知道这两个专门术语。在小学阶段,课程标准也只要求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就可以了。因此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在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和在教学中的活动和分类,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个目标既符合儿童空间知觉认知发展的特点,又符合课程标准的目标。
3、注重动手操作。
心动不如行动。通过让学生把制作的纸风筝和玩具车带到教室来直接玩玩,不仅满足了学生好玩好动的天性,而且让学生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不足之处是学生在数平移了几格最容易出错。
10、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
3月4日,我在高淳县淳溪中心小学执教了《平移和旋转》一课,现将我课前的预设、课堂的生成和课后的反思记录下来,以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益。
《平移和旋转》这节课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二是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很显然,重点和难点是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我在教学预设时,主要重视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能力。
具体体现在:课前谈话,用一岁大的女儿为例,小手因模仿风扇转动而“跳舞”,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在认识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学生举例说明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把握其运动特点;课堂尾声的一组“你知道吗?”用三个典型的平移和旋转现象,给学生很大的视觉冲击——大楼平移和地球旋转,而神奇拖把——360度旋转,更是直接应用于生活,数学的应用价值、科学的未知世界,引领着学生不断地探索,从而将课堂延伸到课外。
二、展示学生错误的认识,让“错误”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资源。
本课教学中,学生在两个地方很容易发生错误,一是对钟摆的运动是不是旋转难以判断,二是数一数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对于这两个环节,我觉得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充分地展示学生的错误,然后结合实例或操作进行验证,当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后,再引导学生寻求最佳的思考方法。钟摆的运动,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常见,但自动卷笔刀却是每位同学必备的工具,教师在学生发生困惑时,用自动卷笔刀摇杆的运动为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它们的运动是一样的: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在转动。因此,钟摆的运动、自动转笔刀摇杆的运动都是旋转。
在方格图上数出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怎么突破?我认为,必须要让学生充分地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会反思,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养成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时,我首先动画显示小房图平移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小房图是怎样运动的,学生很容易看出是向右平移的,我接着提问: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呢?这时,学生的答案很多,有说两格的,四格的、六格的,也有说八格的。学生各持己见、莫衷一是,那就请各种观点的同学分别说说你是怎样看出的?有的学生认为只要数出图中房子的最近的两个“房角”之间的距离,有的说只要数出图中房子的最近的两条边之间的距离,也有数图中房子的同一条边平移前后的距离,更有数出图中小房图距离最远的两条边之间的距离。到底是平移了几格呢?用事实说话。我让学生拿出课前下发的方格纸和小房图,一格一格地向右平移,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应该是向右平移了六格。这时,引导学生反思一下刚才是怎样数的,为什么会发生错误。指名回答时,原来数错的学生发现小房图在平移前后都能找到相对应的点或边,而他们当时并不是数的对应点或对应边。教师顺势指出:那现在你们会数了吗?到此为止,学生经历了思考、操作和再思考,终于明白了错误所在,同时也找到了通往正确的道路。
教学本课后,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如:教师的语言怎样更加精炼?课堂练习如何更加有效?我想今后的教学还需要不断的思索和努力。
11、小学数学《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
本节课本着“让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按照“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将图形进行平移——拓展延伸”的教学进行设计,体现以下特点: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课始,拍摄了一些学生熟悉的电梯、风扇、风车、旋转门、伸缩门等,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运动现象,并根据学生的感知规律,让学生按不同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再通过交流对平移和旋转运动的特点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这是认识运动现象的前提,由于前面的'观察、模仿做动作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较为深刻的表象,所以让学生到生活中找一找物体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时,学生视角较为广阔。但是在表述现象时还是不清楚。
二、活动化的数学教学,自主化的学习方式,巧妙突破平移距离的难点。数学教学是活动教学,课中我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在活动中进行观察、操作、探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倡导同桌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创新。平移的距离是这节课的难点,但是学生很难想出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数某个点或某条边移动的格数。在这个环节上,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猜测、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开始位置至终止位置间的平移格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为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因此,教学中,我将问题简单化、具体化、层次化,设计了点的平移、线的平移再到简单图形的平移,很自然的把学生的注意引向了点的移动。发现: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需看某个点移动了多少格。当然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课堂练习巩固较少,练习设计的层次性不够强等。为进一步学习平移距离的方法打下基础,所以当学生数火箭又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时,学生就越来越清楚感悟到要知道这个物体平移了几格,就只要数其中的一个部分平移了几格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