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五柳先生传》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1、课文《五柳先生传》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的:
1、熟读全文,掌握生字的读音,理解文中语句的意思。
2、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以及他消极避世的思想。
3、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追求高雅的志趣。
教学重点:
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2、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教学难点 :
从正反两方面来对照体会五柳先生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教学设想:
从读入手,了解文章大意,以突出文言文特色;通过引导学生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感悟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并贯穿写人的方法,从而延伸到运用语言的目的上。
教学模式:
感知 — 品析 — 延伸
教具准备:
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 回忆古诗《〈归园田居〉(其三)》,引出作者陶渊明。
2、 就《桃花源记》一文提问: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感知
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正字音,理解语句的意思。
三、品析
1、 引导学生分别从生活、爱好、性格等方面来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2、 结合图片,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容。
3、 讨论:对五柳先生性格中的一点或两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任选两题或三题)
1、 背诵全文。
2、 完成课后练习三
3、 给自己或他人写一篇小传。
4、 以好朋友的身份给他写封信和他聊一聊,表达你对
他的看法。
附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生 活 贫 穷
爱 好 读书 嗜酒 著文章
性 格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精 神 安贫乐道
2、课文《五柳先生传》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理解人物性格志趣。
2、体会课文写人方法。
3、流畅朗读课文,品析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平淡内容中的深刻寓意。
2、把握多层面速写的`记人方法。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想】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诵读、品读、设疑、点拨、释疑。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新旧知识对比激趣)
大家还记得桃花源吧?教师领起,一起背诵《桃花源记》有关句子。如果说《桃花源记》是一幅古朴幽美的风俗画,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五柳先生传》就是一幅逼真传神的人物画。作者如同一位高明的画家,寥寥几笔就把五柳先生的音容笑貌呈现在读者面前。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五柳先生,试着去解读他的内心世界。(投影陶渊明画像)
二、点名朗读课文,正音正字(投影显示)
三、品读课文
(以七个数字为经,以诸多问题为纬,组织课堂教学。)
1、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接下来我要交给大家七把钥匙,请大家打开七扇大门走进五柳先生的精神家园。这七把钥匙是什么呢?(板书“一至七”七个数字)
2、示范点拨。
一幅自画像:这第一把钥匙实际上已直接交给大家了。刚才我说过《五柳先生传》可以说是一幅人物画,那么这幅画画的是谁?(五柳先生)五柳先生是谁?(陶渊明)那这幅画就是陶渊明自己给自己画像喽,那叫──自画像。这篇传记实为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文章。说到这里我就有疑问了,不知大家有没有疑问。(指名回答)──为什么托名写传?(此问题不忙于回答,到教学结束前解疑。)
3、小组合作,寻找钥匙。(可开展竞赛)
4、逐一揭晓,品读感悟。(不必依次进行,根据学生回答灵活机动)
(一)二个层次:
⑴ 别用一个字概括两段文字。
⑵ “赞”是什么?与上文有何关系?
⑶ 关键句是哪句?与上文哪句相照应?
3、课文《五柳先生传》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翻译语句,了解意思;品析语句,积累名句
2、能力目标
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3、思想目标
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导入
师:这一学期,我们还学习了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游记》,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现在让我们从作者写的自传《五柳先生传》中,更直接的认识陶渊明。
新授
总结
作业
1、背诵文章
2、把拓展的内容收集到课外知识本上,并再收集2个
课文节奏划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4、课文《五柳先生传》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
1.学习五柳先生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德和情趣
⑴、破房、破衣、陋食——自得其乐。
⑵、文静而不多言谈——寻求真知。
⑶、嗜酒旷达——不矫情、不放肆。
2.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
理解古人的性情品德
教学过程 :
1. 简介“传”文体的特点。
2. 简介作者。
3. 简介此文写作的背景。
4. 教师范读课文。
5. 应注意的字词
辄( )吝情( )短褐穿结( )箪( )晏( )黔( )汲汲( )俦( )衔觞( )欤( )
6. 分析课文结构
⑴、(1节)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家境、习性及其志趣。
⑵、(2节)用史传的结尾格式加了一个赞语,集中陈述了传主安贫守节的性格特征和卓尔不群的理想。
7. 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应注意如下词语:
何许:何处 许,地方,处所。
详:详细地知道。
因:因此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表决定,相当于“矣”。
(依史传体例开头介绍传主的性字、籍贯。)
不求甚解: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性:人的本性。
嗜:喜爱,爱好。
旧:指老朋友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置酒:准备酒。
招之:邀请他。
造:到……去。
辄:每每,总是。
尽:指喝完。
期:期望,希望。
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
瓢:舀水的葫芦。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自娱:使自己欢娱。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家境、习性、卓尔不群的志趣)
8. 讲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
戚戚:愁苦的样子。
汲汲:急迫追求的样子。
极:推究。
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
若人:这样的人,指黔娄。
俦:类。
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
9. 板书
性字、籍贯——无性字、无籍贯
家境 ————贫寒
习性—————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 好读书 (不求甚解,求真知、会意于精神) 卓尔不群
志趣 好喝酒 (任性旷达、不矫情、不放肆)
好写文章 (颇示己见、忘怀得失)
5、课文《五柳先生传》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积累文言常识,理清文章结构脉络;
2、能力目标 理解文意基础上,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正确理解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教法学法】
角色投入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课型结构】
板块式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前置补偿,导入新课
1、 师提问: “世外桃源”的出处。
2、 回忆背诵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3、 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对陶渊明的`概括了解。
〖第二板块精讲点拨,略通文意
1、 老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句读、语气语调。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 学生依据注释,同桌合作试通文意。师巡回指导。
〖第三板块师生互动,构建板书
1、转变角色 “记者”采访“五柳先生”
师先示范:“先生是哪里人氏?”“先生贵姓?”
2、学生角色转移为“记者”或“五柳先生”,进行问答活动。
例:问“先生有什么爱好呢?”
答“我爱读书,但并不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
3、在问答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构建板书。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4、生依据板书,背诵课文。
〖第四板块大家谈
1、 师引导过渡到对“陶渊明”的评价与认识上(让学生做评论员)
品头论足说陶潜
由古到今话隐士
2、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例: 生 “我认为陶隐居是逃避现实的懦夫行为。他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揭竿而起!”
3、老师及时予以点评、表扬。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评价陶的处世态度。
〖第五板块畅想篇
1、老师在肯定学生的评价后,引入到“戏说21世纪的五柳先生”,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做“导演”。
2、生尽情导演
例: “五柳先生当了一名反腐倡廉、为民做主的清官!”
3、老师表扬、鼓励。与学生共导同演。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结束语
愿我们今天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努力学习、刻苦读书。长大以后决不做“社会的隐士”,而要做“国家的栋梁,生活的勇士”。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勇士们再见!
6、《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今天我讲授了《五柳先生传》一课。
课上,我把课文分成九个小组,从解题、介绍作者到课文内容、结构、中心进行讲解。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准备好讲解内容,脱稿进行讲授。他们逐句逐段翻译课文,再讲解实词,分析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问题,然后分析句子的作用。这节课,学生讲解条理清楚,使重点知识落到了实处。
这节课让我知道了学生的实力,只要给足时间,教会方法,学生就能讲好。脱稿讲课一直是我的梦想,经过我与学生一年半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这让我又有了信心。相信只要我努力,就一定学有收获。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是:台上学生讲得精彩,台下学生听得不太用心,笔记做得不认真。缺少提问的环节,导致所讲知识落得不实,考试成绩不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重视提问环节,与课堂评价联系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这几天的文言文教学,我越来越意识到课堂上学生的精彩表现并不代表学生学会了知识,要想真正学会知识,就要抓好每个环节,不仅关注台上学生,更要关注台下学生学习情况,以确保学会知识,记好知识点,做到学以致用。
7、《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教学是为了贯彻学校提出的“三精”教学(教学内容精当合理、教学主题精炼深刻、教学方法精巧有效)精神和文言文教学三步骤(读顺、读懂和读悟)模式而设计的,在教学环节上按照定向、自学和讲练的模式实践。
首先,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体现学生的自学过程,在课堂教学的前半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疏通文意,设计了以学生诵读为主的教学思路,学生自由朗读、个别朗读、教师指导学生划分节奏后示范朗读和学生齐声朗读,朗读方法灵活而不单调,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然感知课文内容,达到对文意的把握,从而实现了文言文教学三步骤中的读顺。其次,要求学生对照阅读提示、结合课文注释、课后习题,按照“读文——释词——译句”步骤自学课文。
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边读边圈点、边划,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进一步指导学生自学。这一阶段目标是使学生在自学中把握文意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三步骤中的第二步——读懂。最后,为了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设计了合作学习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展开讨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请结合文中的关键句子说说你的理由。并且提供学生答题格式:“我(不)喜欢五柳先生的。因为他,从文中这些语句可以看出。”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成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在积极、友好的讨论和踊跃、富于个性的发言中把课堂教学推向了一个高潮,也很好的达到了文言文教学三步骤的“读悟”的目的,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8、《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五柳先生传》是一
基于以上要求,我把课文放手让学生自己处理。
文言文的读是很重要的,读通、读懂是一个循序的过程,我让学生听读、自由读、朗读、适时点评,在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掌握了文章的语言特点,多用否定句,而且句式整齐,有的同学更己通晓了文意,这样,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就轻车熟路了。
学生在理解课文中,提出了一系列难懂的问题,有的问题同学们通过思考能迎刃而解,而在人物形象的理解上不易懂。我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件上分析人物,“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在读书中得到的是
为了更深刻地认识人物性格,理解人物
本课学生不仅学会从课文本身理解人物,也体会到这是一种社会生活状态,是赞是否,同学看法不一,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再想到当今社会,我不知不觉对学生的人生观进行着一些渗透。
学生需要开扩的视野,需要有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这是我在教学本课的一点粗浅认识。
9、《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则
《五柳先生传》是初二语文教材中的一
我认为的可取处之二在于对文章语言的品析上,为了避免落入俗套或者杂乱无章,我采取了限制格式但不限制内容的品析方法,让学生既放得开(可任取文中的语句)又收得拢(旧拢到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上)当学生对中心句认知不一致时,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分成几派自由辩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巧妙地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结合现实对五柳先生的为人进行评析发表看法,让学生能辨证地看事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落实“教书育人”中的“育人”这一环。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解释不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朗读训练突出不够,我了解到学生上课前预习的时间较长,课文读的较熟,所以忽略了这一环节,后来通过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我才知道“读”是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俗语正说明了这点,今后我一定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以读促学。
不足之外还在于我的教学观念更新得仍不够彻底,讲课或多或少有考试的牵制,学生辩论时两方都有理,而我为了学生考试时的唯一答案,在辩论之后把答案牵引到了我心目中的答案上,这一点无疑是与新理念观点相违背的,对此,我只能说我还未完全从过去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彻底走出来需要一个过程,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步战胜“旧我”的。
10、《五柳先生传》教学案例及反思
以往的古文授课往往重视两大环节:读背结合;释通文意,对作品的思想内涵老师只是稍微点拨一下就匆匆收场。本节课一改往日陈旧的授课方式,力求有所创新。教师抓住一个关键的不字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自主设计学习方式,努力挖掘课文的趣味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在探索和快乐中切实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文言文的内涵深刻博大,语言光辉简洁,是语文教材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全文语言朴素、自然,在不到200字的篇幅中,他以精辟的笔墨描写了自己的爱好,生活态度以及思想性格等各个方面。
怎样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深处,感受到陶渊明的性格志趣、精神风貌呢?细细钻研教材后,我突发奇想,《五柳先生》这篇课文有九处关键句使用了不字,何不从不字入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走进课文深处从而感受到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呢?
第一课时在反复诵读课文,疏通文意后,我对学生说: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本文很多关键句都用了不字,下节课我们就从不字入手,分析陶渊明的精神风貌。大家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展示对文中不字的理解。怎么样?有信心吗?大家一定要好好准备一下。
以往的古文授课往往重视两大环节:读背结合;释通文意。对作品的思想内涵老师只是稍微点拨一下,就匆匆收场。所以每讲完一篇文章总感觉意犹未尽,似乎总划不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古文课很少采用完全放手给学生的授课方式。学生准备的怎么样?他们会积极配合吗?我略带不安走进教室。
整体读完课文后,我拿着粉笔在课题下方写了一个大大的不字,谁先来发表高见呢?话音刚落,有雄辩手称号的'王志峰首先走上讲台,他从容自若,把跌落到鼻尖的眼睛推会原位,清清嗓子,用一种很严肃的声调说道:文章开篇就连用两个不字,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字即把自己排除在名门贵族之外,不仅不知籍贯和出身,就连姓名、字号也不知。我查过资料,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当时许多为官者往往高谈自己的风雅,炫耀才华,标榜出身。而陶渊明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一个不知,一个不详极大的讽刺了那些士族以门第出身为荣耀的恶俗,又道出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风格。真不愧为雄辩手,此番话说得有理有据,仿佛让人看到陶渊明正与污水浊流搏击的身姿,大家不禁肃然起敬。
想不到第二位上台发言的竟是我班有名的淑女阮爱琳,她聪明好学,性格极为腼腆。此时虽早已涨红了脸,但却显得信心十足、锋芒毕露。文章中有一句话,可谓一语概括全篇──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陶渊明为人不仰慕荣华富贵,不羡慕高官厚禄,闲静少言是他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他的真实面貌。寥寥数语,却言简意赅,直抒胸臆,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巾帼不让须眉啊!
小画手王晓彤一言不发,只是在黑板上为大家展开一幅画。画面上简陋的居室冷冷清清,遮挡不住一年四季的风雨烈日,一位长须老者端坐桌前,手拿书卷,衣衫褴褛缀满布丁,脸上充满安宁刚毅的神色。画面下一行清新秀丽的文字映入眼帘环睹萧然,不蔽风日,好一个不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悠闲自若,以苦为乐,既有不屈意志又志趣高洁的人物形象。
正当大家还沉浸在画面的想象中时,苏晓晓、王志威两名同学早已迫不及待走上讲台,面向大家。苏晓晓把一本书卷成筒状,举在嘴边,略带微笑。同学们,现在开始直播名人采访节目,本期特邀嘉宾──陶渊明先生。
(主持人)陶先生你好,能为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读书心得吗?
(陶渊明)我喜欢读书,但不求甚解,而是力求诗书的精神真谛。
(主持人)你才华横溢,为何隐居山林,把酒东篱,却不在官场崭露头角,普救民众。
(陶渊明)我也曾幻想大济苍生,但争名逐利,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使我厌恶,所以我宁愿独善其身,回归自然。
(主持人)大济苍生的抱负无从施展,面对着腐朽的现实,你内心真的能平静?
(陶渊明)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我只能把内心的理想寄托于桃花源。
苏晓晓的提问直入主题,王志威的扮演惟妙惟肖,两名同学的现场采访把借酒浇愁,怀才不遇,但率直放达、超然世外的隐者形象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此时,教室里的掌声此起彼伏。
最后孙辉同学为大家展示了两幅毛笔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苍劲有力的字,似乎在飞舞,在低诉。好一个安贫乐道、志趣高洁的君子!
课后我看到一位学生在笔记本上总结到:归隐自然,把功名富贵视若粪土,宁可乞讨度日,也绝不为五斗米折腰。虽是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但清汤粗饭,几杯黄酒,也是人生一大乐事。另一位学生写道:贫能养志,不用趋炎附势,没有车马之喧,只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然,悠悠哉,清逸脱俗,守正不阿,醉酒率意,快慰平生。
课后我静思:这节课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课堂环节不是很紧凑,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还不够尽如人意。但在学生心目中,本节课无疑是最受欢迎的,因为它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上课时迸发的积极性都是无与伦比的。他们能紧扣一个不字,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也是以往在课堂上收获不到的。
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乘着课程改革的东风,用教的创新文体去点燃学的创造火焰,使师生在文本中自由驰骋,在交流中急剧碰撞,在共同探究中享受创造的快乐,让语文课堂像春天一样,绽放出勃勃生机,成为师生共享快乐的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