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二次函数教学教案一等奖参考

2023-07-03 15:32:10

  二次函数教学教案一等奖参考

二次函数教学教案一等奖参考

1、二次函数教学教案一等奖参考

  〖大纲要求

  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2. 会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

  3. 会平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得到二次函数y=a(ax+m)2+k的图象,了解特殊与一般相互联系和转化的思想;

  4. 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5.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了解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会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内容

  (1)二次函数及其图象

  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可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2)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

  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是 ,对称轴是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抛物线y=a(x+h)2+k(a≠0)的顶点是(-h,k),对称轴是x=-h.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1. 考查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有关试题常出现在选择题中,如:

  已知以x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y=(m-2)x2+m2-m-2额图像经过原点,

  则m的值是

  2. 综合考查正比例、反比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习题的特点是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考查两个函数的图像,试题类型为选择题,如:

  如图,如果函数y=kx+b的图像在第一、二、三象限内,那么函数

  y=kx2+bx-1的图像大致是( )

  y y y y

  1 1

  0 x o-1 x 0 x 0 -1 x

  A B C D

  3. 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关习题出现的频率很高,习题类型有中档解答题和选拔性的综合题,如:

  已知一条抛物线经过(0,3),(4,6)两点,对称轴为x=,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4. 考查用配方法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轴、二次函数的极值,有关试题为解答题,如:

  已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是-1、3,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是-(1)确定抛物线的解析式;(2)用配方法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5.考查代数与几何的综合能力,常见的作为专项压轴题。

  习题1: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A(3,6)在第一象限,则点B(3,-6)在第 象限

  2、对于y=-,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

  3、二次函数y=x2+x-5取最小值是,自变量x的值是

  4、抛物线y=(x-1)2-7的对称轴是直线x=

  5、直线y=-5x-8在y轴上的截距是

  6、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7、若函数y=(m+1)xm2+3m+1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

  8、在公式=b中,如果b是已知数,则a=

  9、已知关于x的一次函数y=(m-1)x+7,如果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

  10、 某乡粮食总产值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是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 )

  (A)x>5 (B)x<5 (C)x≤5 (D)x≥5

  12、抛物线y=(x+3)2-2的顶点在 ( )

  (A)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13、抛物线y=(x-1)(x-2)与坐标轴交点的个数为 ( )

  (A)0 (B)1 (C)2 (D)3

  14、下列各图中能表示函数和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15.平面三角坐标系内与点(3,-5)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为( )

  (A)(-3,5) (B)(3,5) (C)(-3,-5) (D)(3,-5)

  16.下列抛物线,对称轴是直线x=的是( )

  (A) y=x2(B)y=x2+2x(C)y=x2+x+2(D)y=x2-x-2

  17.函数y=中,x的取值范围是( )

  (A)x≠0 (B)x> (C)x≠ (D)x<

  18.已知A(0,0),B(3,2)两点,则经过A、B两点的直线是( )

  (A)y=x (B)y=x (C)y=3x (D)y=x+1

  19.不论m为何实数,直线y=x+2m与y=-x+4 的交点不可能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0.某幢建筑物,从10米高的窗口A用水管和向外喷水,喷的水流呈抛物线(抛物线所在平面与墙面垂直,(如图)如果抛物线的最高点M离墙1米,离地面米,则水流下落点B离墙距离OB是( )

  (A)2米 (B)3米 (C)4米 (D)5米

2、二次函数教学教案一等奖参考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第三册第108页

  教学目标:

  1. 1. 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ax2的图象,知道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2. 2. 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

  3. 3. 通过二次函数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加深对于数形结合思想认识,第五册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画二次函数图象。

  教学难点:

  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数与形相互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 一. 创设情景、建模引入

  我们已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现在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1.写出圆的半径是R(CM),它的面积S(CM2)与R的关系式

  答:S=πR2. ①

  2.写出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M2)与矩形一边长L(M)之间的关系

  答:S=L(30-L)=30L-L2 ②

  分析:①②两个关系式中S与R、L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S是否是R、L的一次函数?

  由于①②两个关系式中S不是R、L的一次函数,那么S是R、L的什么函数呢?这样的函数大家能不能猜想一下它叫什么函数呢?

  答:二次函数。

  这一节课我们将研究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 二. 归纳抽象、形成概念

  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 ,

  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注意:(1)必须a≠0,否则就不是二次函数了.而b,c两数可以是零.(2) 由于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的形式,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

  练习:1.举例子:请同学举一些二次函数的例子,全班同学判断是否正确。

  2.出难题:请同学给大家出示一个函数,请同学判断是否是二次函数。

  (若学生考虑不全,教师给予补充。如: ; ; ; 的形式。)

  (通过学生观察、归纳定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并通过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开放性。题目用了一些人性化的词语,也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

  由前面一次函数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研究函数一般应按照定义、图象、性质、求解析式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二次函数我们也会按照定义、图象、性质、求解析式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在这里指出学习函数的一般方法,旨在及时进行学法指导;并将此方法形成技能,以指导今后的学习;进一步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 三. 尝试模仿、巩固提高

  让我们先从最简单的二次函数y=ax2入手展开研究

  1. 1. 尝试:大家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画出函数y=x2的图象。

  (学生分别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 2. 模仿巩固:教师将了解到的各种不同图象用实物投影向大家展示,到底哪一个对呢?下面师生共同画出函数y=x2的图象。

  解:一、列表:

  x

  -3

  -2

  -1

  1

  2

  3

  Y=x2

  9

  4

  1

  1

  4

  9

  二、描点、连线: 按照表格,描出各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按照x(点的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各点连结起来.

  对照教师画的图象一一分析学生所画图象的正误及原因,从而得到画二次函数图象的几点注意,初中数学教案《第五册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练习:画出函数 ; 的图象(请两个同学板演)

  X

  -3

  -2

  -1

  1

  2

  3

  Y=0.5X2

  4.5

  2

  0.5

  0.5

  02

  4.5

  Y=-X2

  -9

  -4

  -1

  -1

  -4

  -9

  画好之后教师根据情况讲评,并引导学生观察图象形状得出:二次函数 y=ax2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这里,教师在学生自己探索尝试的基础上,示范画图象的方法和过程,希望学生学会画图象的方法;并及时安排练习巩固刚刚学到的新知识,通过观察,感悟抛物线名称的由来。)

  三. 三. 运用新知、变式探究

  画出函数 y=5x2图象

  学生在画图象的过程中遇到函数值较大的困难,不知如何是好。

3、二次函数教学教案一等奖参考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第三册第108页

  教学目标:

  1. 1. 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ax2的图象,知道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2. 2. 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

  3. 3. 通过二次函数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加深对于数形结合思想认识,数学教案-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画二次函数图象。

  教学难点: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数与形相互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 一. 创设情景、建模引入

  我们已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现在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1.写出圆的半径是R(CM),它的面积S(CM2)与R的关系式

  答:S=πR2. ①

  2.写出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M2)与矩形一边长L(M)之间的关系

  答:S=L(30-L)=30L-L2 ②

  分析:①②两个关系式中S与R、L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S是否是R、L的一次函数?

  由于①②两个关系式中S不是R、L的一次函数,那么S是R、L的什么函数呢?这样的函数大家能不能猜想一下它叫什么函数呢?

  答:二次函数。

  这一节课我们将研究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 二. 归纳抽象、形成概念

  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 ,

  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注意:(1)必须a≠0,否则就不是二次函数了.而b,c两数可以是零.(2) 由于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的形式,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

  练习:1.举例子:请同学举一些二次函数的例子,全班同学判断是否正确。

  2.出难题:请同学给大家出示一个函数,请同学判断是否是二次函数。

  (若学生考虑不全,教师给予补充。如:

  对照教师画的图象一一分析学生所画图象的正误及原因,从而得到画二次函数图象的几点注意。

  练习:画出函数 ; 的图象(请两个同学板演)

  X

  -3

  -2

  -1

  1

  2

  3

  Y=0.5X2

  4.5

  2

  0.5

  0.5

  02

  4.5

  Y=-X2

  -9

  -4

  -1

  -1

  -4

  -9

  画好之后教师根据情况讲评,并引导学生观察图象形状得出:二次函数 y=ax2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这里,教师在学生自己探索尝试的基础上,示范画图象的方法和过程,希望学生学会画图象的方法;并及时安排练习巩固刚刚学到的新知识,通过观察,感悟抛物线名称的由来。)

  三. 三. 运用新知、变式探究

  画出函数 y=5x2图象

  学生在画图象的过程中遇到函数值较大的困难,不知如何是好。

  x

  -0.5

  -0.4

  -0.3

  -0.2

  -0.1

  0.1

  0.2

  0.3

  0.4

  0.5

  Y=5x2

  1.25

  0.8

  0.45

  0.2

  0.05

  0.05

  0.2

  0.45

  0.8

  1.25

  教师出示已画好的图象让学生观察

  注意:1. 画图象应描7个左右的点,描的点越多图象越准确,初中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2. 自变量X的取值应注意关于Y轴对称。

  3. 对于不同的二次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应更加灵活,例如可以取分数。

  四. 四. 归纳小结、延续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及图象,归纳y=ax2的性质,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相改进,互相完善。最终得到如下性质:

  一般的,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坐标原点;当a>0时,图象的开口向上,最低点为(0,0);当a<0时,图象的开口向下,最高点为(0,0)。

  五. 五. 回顾反思、总结收获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请同学们回顾一节课的学习畅谈自己的收获或多、或少、或几点、或全面,总之是人人有所得,个个有提高。这也正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新的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整个一节课上,基本上是学生讲为主,教师讲为辅。一些较为困难的问题,我也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尝试,不怕困难,一个人完不成,讲不透,第二个人、第三个人补充,直到完成整个例题。这样上课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之间常会因为某个观点的不同而争论,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控制好整节课的节奏,另一方面又要察言观色,适时地对某些观点作出判断,或与学生一同讨论。)

4、二次函数教学教案一等奖参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利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a(x—h)2的图象。

  2.让学生经历二次函数=a(x-h)2性质探究的过程,理解函数=a(x-h)2的性质,理解二次函数=a(x-h)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ax2的图象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a(x-h)2的图象 ,理解二次函数=a(x-h)2的性质,理解二次函数=a(x-h)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ax2的图象的关系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理解二次函数=a(x-h)2的性质,理解二次函数=a(x-h)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ax2的图象的相互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二次函数=-12x2,=-12x2-1的图象,并回答:

  (1)两条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2)分别说出它们的'对称轴、开口方向和顶点坐标。

  (3)说出它们所具有的公共性质。

  2 .二次函数=2(x-1)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2x2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以及顶点坐标相同吗?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1: 你将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上面提出的问题?

  (画出二次函数=2(x-1)2和二次函数=2x2的图象,并加以观察)

  问题2:你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2x2与=2(x-1)2的图象吗?

  教学要点

  1.让学生完成下表填空。

  x…-3-2-10123…

  =2x2

  =2(x-1)2

  2.让学生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图来: 3.教师巡视、指导。

  问题3:现在你能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吗?

  教学要点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出的两个函数图象.根据所画出的图象,完成以下填空:

  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2x2

  =2(x-1)2

  2.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各组选派代表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函数=2(x-1)2与=2x2的图象、开口方向相同、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不同;函数=2(x一1)2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函数=2x2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它的对称轴是直线x=1,顶点坐标是(1,0)。

  问题4:你可以由函数=2x2的性质,得到函数=2(x-1)2的性质吗?

  教学要点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二次函数=2x2的性质,并观察二次函数=2(x- 1)2的图象;

  2.让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当x______时,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______时,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______时,函数取得最______值=______。

  三、做一做

  问题5:你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2(x+1)2与函数=2x2的图象,并比较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吗?

  教学要点

  1.在学生画函数图象的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2.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教师讲评;

  3.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归结为:函数=2(x+1)2与函数=2x2的图象开口方向相同,但顶点坐标和对称轴不同;函数=2(x+1 )2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函数=2x2的图象向左平移1 个单位得到的。它的对称轴是直线x=-1,顶点坐标是(-1,0)。

  问题6;你能由函数=2x2的性质,得到函 数=2(x+1)2的性质吗?

  教学要点

  让学生讨论、交流,举手发言,达成共识:当x<-1时,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1时,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一1时,函数取得最小值,最小值=0。

  问题7: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13(x+2)2图象与函数=-13x2的图象有何关系?

  (函数=-13(x+2)2的图象可以看作是 将函数=-13x2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

  问题8:你能说出函数=-13(x+2)2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

  (函数=-13(x十2)2的图象开口向下,对称轴是 直线x=-2,顶点坐标是(-2,0))。

  问题9:你能得到函数=13(x+2)2的性质吗?

  教学要点

  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归结为:当x<-2时,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x>-2时,函数值随工的增大而减小;当x=-2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0。

  四、课堂练习: P11练习1、2、3。

  五、小结: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a(x-h)2的图象与函数=ax2的图象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你能说出函数=a(x-h)2图象的性质吗?

  3.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六、作业

  1.P19习题26.2 1(2)。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各组两个二次函数的图象。

  (1)=4x2与=4(x-3)2

  (2)=12(x+1)2与=12(x-1)2

  2.已知函数=-14x2,=-14(x+2)2和=-14(x-2)2。

  (1)在 同一直角坐标中画出它们的函数图象;

  (2)分别说出各个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试说明,分别通过怎样的平移,可以由函数=-1/4x2的图象得到函数=-14(x+2)2和函数=-14(x-2)2的图象?

  (4)分别说出各个函数的性质。

  3.已知函数=4x2,=4(x+1)2和=4(x-1)2。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图象;

  (2)分别说出各个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3)试说明:分别通过怎样的平移,可以由函数 =4x2的图象得到函数=4(x+1)2和函数=4(x-1)2的图象,

  (4)分别说出各个函数的性质 .

  4.二次函数=a(x-h)2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有什么关系?

5、二次函数教学教案一等奖参考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难点: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新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墙长18)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AB长x(m) 1 2 3 4 5 6 7 8 9

  BC长(m) 12

  面积y(m2) 48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 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 y=x(20-2x)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看书第二页 问题一、二

  2、观察 概括

  y=6x2 d= n /2 (n-3) y= 20 (1-x)2

  以上 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含有二次项)

  3、二次函数定义:形如y=ax2+bx+c (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a叫做二次函数的系数,b叫做一次项的系数,c叫作常数项.

  4、课堂练习

  (1) (口答)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y=5x+1 (2)y=4x2-1

  (3)y=2x3-3x2 (4)y=5x4-3x+1

  (2).P3练习第1,2题。

  五、小结 叙述二次函数的定义.

  六、作业:课本第14页 习题1.2

  七、板书

  第二课时:26.1 二次函数(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y=ax2的图象,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2、使学生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图象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良好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教学难点: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以及探索二次函数性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新

  1,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一次函数的性质是什么?

  2.我们能否类比研究一次函数性质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呢?

  3.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二、学习新知

  1、 例1、画二次函数y=2x2 与y=2x2的图象。(有学生自己完成)

  解:(1)列表:在x的取值范围内列出函数对应值表:

  (2)描点 (3)连线

  x … -3 -2 -1 0 1 2 3 …

  y … 9 4 1 0 1 4 9 …

  找一名学生板演画图

  提问:观察这个函数的图象,它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2、归纳:

  抛物线概念:像这样的曲线通常叫做抛物线。抛物线与它的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顶点坐标(0,0)

  3、运用新知

  (1).观察并比较两个图象,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区别?

  (2).课件出示: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 y=2x2与y=-2x2的图象,观察并比较

  (3).将所画的四个函数的图象作比较,你又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

  让学生观察y=x2、y=2x2的图象,填空;

  当a>0时,抛物线y=ax2开口______,在对称轴的左边,曲线自左向右______;在对称轴的右边,曲线自左向右______,______是抛物线上位置最低的点。

  当X<0时,函数值y随着x的增大而______,当x>O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______;当X=______时,函数值y=ax2 (a>0)取得最小值,最小值y=______

  三、总结:函数y=ax2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关于y轴对称,它的顶点坐标是(0,0)。

  四、课堂练习:练习册P 练习1、2、3、4。

  五、作业: 1.画出函数y=1/2x2的图象?

  2.写出函数y=ax2具有哪些性质?

  第三课时:二次函数(3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利用描点法正确作出函数y=ax2+b的图象。

  2、让学生经历二次函数y=ax2+b性质探究的过程,理解二次函数y=ax2+b的性质及它与函数y=ax2的关系。

  教学重点: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b的图象,理解二次函数y=ax2+b的性质,理解函数y=ax2+b与函数y=ax2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二次函数y=ax2+b的性质,理解抛物线y=ax2+b与抛物线y=ax2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具有哪些性质?

  2.猜想二次函数y=2x2+1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是否相同?

  二、学习新知

  1、问题1:画出函数y=2x2和函数y=2x2+1的图象,并加以比较

  问题2,你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2与y=2x2+1的图象吗?

  同学试一试,教师点评。

  问题3:当自变量x取同一数值时,这两个函数的函数值(既y)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在图象上,相应的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观察两个函数图象,说出函数y=2x2+1与y=2x2的图象开口方向、对称轴相同,顶点坐标,函数y=2x2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0,0),而函数y=2x2+1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0,1)。

  师:你能由函数y=2x2的性质,得到函数y=2x2+1的一些性质吗?

  小组相互说说(一人记录,其余组员补充)

  2、小组汇报:分组讨论这个函数的性质并归纳: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函数取得最小值,最小值y=1。

  3、做一做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2-2与函数y=2x2的图象,再作比较,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小结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ax2+k的图象与函数y=ax2的图象具有什么关系? 2.你能说出函数y=ax2+k具有哪些性质?

  四、作业: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 (1)y=-2x2与y=-2x2-2;的图像

  五:板书

  第四课时26.1 二次函数(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利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

  2.让学生经历二次函数y=a(x-h)2性质探究的过程,理解其性质,理解二次函数

  y=a(x-h)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关系。

  重点:会用画出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理解其性质,理解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关系。

  难点:理解二次函数y=a(x-h)2的性质,理解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二次函数y=-12x2,y=-12x2-1的图象,并回答:

  (1)两条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2)说出它们所具有的公共性质。

  2.二次函数y=2(x-1)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以及顶点坐标相同吗?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学习新知

  1、探究新知:学生画出二次函数y=2(x-1)2和y=2x2的图象,并加以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分组讨论,交流合作

  2.、学生汇报:函数y=2(x-1)2与y=2x2的图象,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函数y=2(x一1)2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函数y=2x2的图象怎样平移得到的。

  师:由函数y=2x2的性质总结函数y=2(x-1)2的性质

  3.让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当x______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______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______时,函数取得最______值y=______。

  4、做一做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1)2与函数y=2x2的图象,并比较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吗?

  让学生讨论、交流,举手发言,归纳:在y=2(x+1)2中,当x<-1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1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一1时,函数取得最小值,最小值y=0。

  4、课堂练习: P11练习1、2、3。

  三、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四、作业

  1.P19习题26.2 1(2)。

  五、板书

  第五课时26.1 二次函数(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函数y=a(x-h)2+k的图象与函数y=a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

  2.会确定函数y=a(x-h)2+k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让学生经历函数y=a(x-h)2+k性质的探索过程,理解函数y=a(x-h)2+k的性质。

  重点:,理解函数y=a(x-h)2+k的性质以及图象与y=a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

  难点:正确理解函数y=a(x-h)2+k的图象与函数y=a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函数y=a(x-h)2+k的性质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函数y=2x2+1的图象与函数y=2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函数y=2x2+1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2x2的图象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

  2.函数y=2(x-1)2+1图象与函数y=2(x-1)2图象有什么关系?函数y=2(x-1)2+1有哪些性质?这就是本节要学习得内容。

  二、学习新知

  1、画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1)2与y=2x2 y=2(x-1)2+1的图象,看看它们之间有何的关系? 在学生画函数图象时,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例3:你能发现函数y=2(x-1)2+1有哪些性质?

  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让各组代表发言,

  函数y=2(x-1)2+1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2(x-1)2的.图象向上平称1个单位得到的,也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2x2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当x<1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1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1时,函数取得最小值,最小值y=1。

  2:出示4 (P10)

  3、课堂练习:不画图像说说函数y=2(x-1)2-2与y=2(x-1)2的异同点

  三、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存在什么困惑?

  2.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四、作业:

  1.巳知函数y=-12x2、y=-12x2-1和y=-12(x+1)2-1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三个函数的图象;

  (2)分别说出这三个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试说明:分别通过怎样的平移,可以由抛物线y=-12x2得到抛物线y=-12x2-1和抛物线y=12(x+1)2-1;

  思考:函数y=2(x-1)2+k的图象与函数y=2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五、板书:

  第六课时26.1 二次函数(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ax2+bx+c的图象。

  2.使学生掌握用图象或通过配方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让学生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以及性质的过程,理解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

  重点: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通过配方确定抛物线的对称轴、顶点坐标。

  难点:理解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性质以及它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分别是x=-b2a、(-b2a,4ac-b24a)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函数y=-4(x-2)2+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具有哪些性质?

  2.函数y=-4(x-2)2+1图象与函数y=-4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3.不画出图象,你能直接说出函数y=-1/2x2-6x+21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明白了

  二、学习新知

  1、 思考: 像函数 y=-4(x-2)2+1很容易说出图像的顶点坐标,函数y=-1/2x2-6x+21能画成y=a(x-h)2+k 这样的形式吗?

  2、 师生合作探索: y=-1/2x2-6x+21 变成 y=a(x-h)2+k的过程

  3、做一做

  (1). 通过配方变形,说出函数y=-2x2+8x-8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这个函数有最大值还是最小值?这个值是多少?

  在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总结配方的方法;思考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有什么关系?这个值与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有什么关系?

  以上讲的,都是给出一个具体的二次函数,来研究它的图象与性质。那么,对于任意一个二次函数y=ax2+bx+c(a≠0),如何确定它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你能把结果写出来吗?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组选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y=ax2+bx+c(配方变形的过程略)

  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

  对称轴是x=-b/2a,顶点坐标是(-b2a,4ac-b24a)

  (2)、 P12练习第1、2、3、4题

  4、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引导学生自学看书12页)

  5、练一练 P13练习第1、2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何体会?

  四、作业:

  1.填空:

  (1)抛物线y=x2-2x+2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

  (2)抛物线y=2x2-2x-52的开口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

  (3)二次函数y=ax2+4x+a的最大值是3,则a=_______.

  2.画出函数y=2x2-3x的图象,说明这个函数具有哪些性质。

  3. 通过配方,写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1)y=3x2+2x; (2)y=-x2-2x

  (3)y=-2x2+8x-8 (4)y=12x2-4x+3

  4.求二次函数y=mx2+2mx+3(m>0)的图象的对称轴,并说出该函数具有哪些性质

  五:板书

  第七课时26.2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1)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能够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重点: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看书16页 导入新课

  像书中这样的问题,我们常常会遇到,如拱桥跨度、拱高计算等,利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很现实的意义。本节课,我和同学们共同研究,尝试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二、探索问题,学习新知

  1、问题1:某公园要建造一个圆形的喷水池,在水池中央垂直于水面竖一根柱子,上面的A处安装一个喷头向外喷水。连喷头在内,柱高为0.8m。水流在各个方向上沿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路径落下,如图(1)所示。

  根据设计图纸已知:如图(2)中所示直角坐标系中,水流喷出的高度y(m)与水平距离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y=-x2+2x+45。

  (1)喷出的水流距水平面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2)如果不计其他的因素,那么水池至少为多少时,才能使喷出的水流都落在水池内?

  思路如下:

  (1).让学生讨论、交流,如何将文学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得出问题(1)就是求函数y=-x2+2x+45最大值,问题(2)就是求如图(2)B点的横坐标;

  (2)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一两位同学板演,教师点评。

  2、出示例题:画出函数y=x2-x-34的图象。 如图(4)所示。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图象与x轴交点的坐标分别是(-12,0)和(32,0)。

  让学生完成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并讲评。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选派代表发表意见,全班交流,从“形”的方面看,函数y=x2-x-34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x2-x-34=0的解;从“数”的方面看,当二次函数y=x2-x-34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方程x2-x-34=0的解。更一般地,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ax2+bx+c=0的解;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方程ax2+bx+c=0的解,这一结论反映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3、应用新知

  根据图(4)象回答下列问题。

  (1)当x取何值时,y<0?当x取何值时y>0,?

  (当-12<x<32时,;当x<-12或x>32时,y>0)

  y<0 即x2-x-34<0的解集是什么? y>0 即x2-x-34>0的解集是什么?)

  想一想: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类比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方程的关系,讨论、交流:

  (1)从“形”的方面看,二次函数y=ax2+bJ+c在x轴上方的图象上的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在x轴下方的图象上的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

  (2)从“数”的方面看,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函数值大于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函数值小于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c+c<0的解。这一结论反映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三、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困惑?

  2.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无交点,试说明,元二次方程

  ax2+bx+c=0和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x2+bx+c<0的解的情况。

  四、作业:

  1. 二次函数y=x2-3x-18的图象与x轴有两交点,求两交点间的距离。

  2.已知函数y=x2-x-2。

  (1)先确定其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再画出图象

  (2)观察图象确定:x取什么值时,①y=0,②y>0;③y<0。

  五、板书:

  第八课时:26.2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用函数y=ax2+bx+c的图象求方程ax2+bx+c=0的解。

  2.让学生体验函数y=x2和y=bx+c的交点的横坐标是方程x2=bx+c的解的探索过程,掌握用函数y=x2和y=bx+c图象交点的方法求方程ax2=bx+c的解。

  3.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重点;用函数图象法求方程的解以及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导入新课

  1.如何运用函数y=ax2+bx+c的图象求方程ax2+bx+c的解?

  2.画出函数y=2x2-3x-2的图象,求方程2x2-3x-2=0的解。

  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讲评。 (解:略)

  二、探索问题 学习新知

  1、问题1:初三(3)班学生在上节课的作业中出现了争论:求方程x2=12x十3的解时,几乎所有学生都是将方程化为x2-12x-3=0,画出函数y=x2-12x-3的图象,观察它与x轴的交点,得出方程的解。唯独小刘没有将方程移项,而是分别画出了函数y=x2和y=12x+2的图象,如图(3)所示,认为它们的交点A、B的横坐标-32和2就是原方程的解.

  思考:

  (1). 这两种解法的结果一样吗? 小刘解法的理由是什么?

  (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不同意见,并进行归纳。)

  (2).函数y=x2和y=bx+c的图象一定相交于两点吗?你能否举出例子加以说明?

  (3)函数y=x2和y=bx+c的图象的交点横坐标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x2=bx+c的解吗?

  (4).如果函数y=x2和y=bx+c图象没有交点,一元二次方程x2=bx+c的解怎样?

  2、做一做(验证一下问题1的思路是否正确)

  利用图像解下列方程的解,并检验小刘的方法是否合理。

  (1)x2+x-1=0(精确到0.1); (2)2x2-3x-2=0。

  注意:①要把(1)的方程转化为x2=-x+1,画函数y=x2和y=-x+1的图象;

  ②要把(2)的方程转化为x2=32x+1,画函数y=x2和y=32x+1的图象;

  3、运用新知

  已知抛物线y1=2x2-8x+k+8和直线y2=mx+1相交于点P(3,4m)。

  (1)求这两个函数的关系式;

  (2)当x取何值时,抛物线与直线相交,并求交点坐标。

  解:(1)因为点P(3,4m)在直线y2=mx+1上,所以有4m=3m+1,解得m=1

  所以y1=x+1,P(3,4)。 因为点P(3,4)在抛物线y1=2x2-8x+k+8上,所以有

  4=18-24+k+8 解得 k=2 所以y1=2x2-8x+10

  (2)依题意,得y=x+1y=2x2-8x+10 解这个方程组,得x1=3y1=4 ,x2=1.5y2=2.5

  所以抛物线与直线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是(3,4),(1.5,2.5)。

  三、小结: 1.如何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求方程韵解?

  2.你能根据方程组:y=x2y=bx+c的解的情况,来判定函数y=x2与y=bx+c图象交点个数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四、作业:

  1. 利用函数的图象求下列方程的解:

  (1)x2+x-6=0;,(2) y=x2+xy=5x-4

  2.填空。

  (1)抛物线y=x2-x-2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

  (2)抛物线y=2x2-5x+3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

  4.已知抛物线y1=x2+x-k与直线y=-2x+1的交点的纵坐标为3。

  (1)求抛物线的关系式;

  (2)求抛物线y=x2+x-k与直线y=-2x+1的另一个交点坐标.

  五、板书:

  第九课时26.1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

  2.使学生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确定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通过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应用函数的性质解答数学问题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二次函数自变量的范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写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1)y=6x2+12x; (2)y=-4x2+8x-10

  以上两个函数,哪个函数有最大值,哪个函数有最小值?说出两个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多少?

  有了前面所学的知识,现在就可以应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新知

  1、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出示例1、要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的场地,矩形面积S随矩形一边长L的变化而变化,当L是多少时,围成的矩形面积S最大?

  解:设矩形的一边为Lm,则矩形的另一边为(30-L)m,由于L>0,且30-L>O,所以O<L<30。

  围成的矩形面积S与L的函数关系式是

  S=L(30-L)

  即S=-L2+30L

  (有学生自己完成,老师点评)

  2、引导学生自学P23页例2 质疑 点评

  3、练一练:

  (1)、某商店将每件进价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约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请同学们完成解答; 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解:设每件商品降价x元(0≤x≤2),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

  商品每天的利润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 y=(10-x-8)(100+1OOx)

  即y=-1OOx2+1OOx+200 配方得y=-100(x-12)2+225

  因为x=12时,满足0≤x≤2。 所以当x=12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y=225。

  所以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0.5元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小结:让学生回顾解题过程,讨论、交流,归纳解题步骤:

  (1)先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函数关系式;

  (2)研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研究所得的函数;

  (4)检验x的取值是否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并求相关的值:

  (5)解决提出的实际问题。

  4、综合练习:P26 习题第1、2、3题。

  三、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存在哪些困惑?

  2.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

  四、作业:

  1.已知一个矩形的周长是24cm。(1)写出矩形面积S与一边长a的函数关系式。(2)当a长多少时,S最大?

  2.填空:

  (1)二次函数y=x2+2x-5取最小值时,自变量x的值是______;

  (2)已知二次函数y=x2-6x+m的最小值为1,那么m的值是______。

  3.如图(1)所示,要建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鸡场的一边靠墙,如果用50m长的篱笆围成中间有一道篱笆的养鸡场,没靠墙的篱笆长度为xm。

  (1)要使鸡场的面积最大,鸡场的长应为多少米?

  (2)如果中间有n(n是大于1的整数)道篱笆隔墙,要使鸡场面积最大,鸡场的长应为多少米?

  (3)比较(1)、(2)的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选做题:用6m长的铝合金型材做一个形状如图所示的矩形窗框。应做成长、宽各为多少时,才能使做成的窗框的透光面积最大?最大透光面积是多少?

  五、板书

  第十课时26.1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

  2.使学生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确定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通过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不同的数学模型,应用函数的性质解答数学问题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二次函数自变量的范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建造一个圆形喷水池,在水池中央垂直于水面安装一个花形柱子OA。O恰好在水面中心,布置在柱子顶端A处的喷头向外喷水,水流在各个方向上沿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路径落下,且在过OA任意平面上的抛物线如图(5)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6)),水流喷出的高度y(m)与水面距离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x2+52x+32,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花形柱子OA的高度;

  (2)若不计其他因素,水池的半径至少要多少米,才能使喷出的水不至于落在池外?

  (2).如图(7),一位篮球运动员跳起投篮,球沿抛物线y=-15x2+3.5

  二、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自学P24页例2(既探究2) 质疑 点评

  出示例3 P25 引导学生应用不同的方法去构建数学模型

  重点讲解例3

  2、练一练:

  (1).如图是抛物线拱桥,已知水位在AB位置时,水面宽46米,水位上升3米就达到警戒线CD,这时水面宽43米,若洪水到来时,水位以每小时0.25米速度上升,求水过警戒线后几小时淹到拱桥顶?

  三、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存在哪些困惑?

  2.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

  四、作业:

  一个涵洞成抛物线形,它的截面如图(3)所示,现测得,当水面宽AB=1.6m时,涵洞顶点与水面的距离为2.4m。这时,离开水面1.5m处,涵洞宽ED是多少?是否会超过1m?

  五、板书

  第十一课时《二次函数》小结与复习1

  教学目标:

  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性质;

  2、 会用描点法画抛物线,能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

  3、 能较熟练地由抛物线y=ax2经过适当平移得到y=a(x-h)2+k的图象。

  重点: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对称轴,由图象概括二次函数y=ax2图象的性质。

  难点: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教学过程:

  一、结合例题,强化练习,梳理知识点

  1.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y=ax2 (a≠0)的图象性质。

  例1:已知函数 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

  求:(1)满足条件的m值;

  (2)m为何值时,抛物线有最低点?求出这个最低点.这时当x为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m为何值时,函数有最大值?最大值是什么?这时当x为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学生活动: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并回顾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让学生代表发言分析解题方法,以及涉及的知识点。

  抛物线的增减性要结合图象进行分析,要求学生画出草图,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进行观察分析。

  2.强化练习;已知函数 是二次函数,其图象开口方向向下,则m=_____,顶点为_____,当x_____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_____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用配方法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抛物线的画法,平移规律,

  例2:用配方法求出抛物线y=-3x2-6x+8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并画出函数图象,说明通过怎样的平移,可得到抛物线y=-3x2。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配方方法,确定抛物线画法的步骤,探索平移的规律。充分讨论后让学生代表归纳解题方法与思路。

  4.教师归纳点评:

  (1)教师在学生合作讨论基础上强调配方的方法及配方的意义,指出抛物线的一般式与顶点式的互化关系: y=ax2+bx+c————→y=a(x+b2a)2+4ac-b24a

  (2)强调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进行画图,先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利用对称性列表、描点、连线。

  (3)抛物线的平移抓住关键点顶点的移动。

  5.综合应用。

  例3:如图,已知直线AB经过x轴上的点A(2,0),且与抛物线y=ax2相交于B、C两点,已知B点坐标为(1,1)。

  (1)求直线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果D为抛物线上一点,使得△AOD与△OBC的面积相等,求D点坐标。

  6. 强化练习:

  (1)抛物线y=x2+bx+c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抛物线y=x2-2x+1,求:b与c的值。

  (2)通过配方,求抛物线y=12x2-4x+5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再画出图象。

  (3)函数y=ax2(a≠0)与直线y=2x-3交于点A(1,b),求:

  a和b的值

  抛物线y=ax2的顶点和对称轴;

  x取何值时,二次函数y=ax2中的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求抛物线与直线y=-2两交点及抛物线的顶点所构成的三角形面积。

  二、课堂小结

  1.让学生反思本节教学过程,归纳本节课复习过的知识点及应用。

  三、作业:

  填空。

  1.若二次函数y=(m+1)x2+m2-2m-3的图象经过原点,则m=______。

  2.函数y=3x2与直线y=kx+3的交点为(2,b),则k=______,b=______。

  3.抛物线y=-13(x-1)2+2可以由抛物线y=-13x2向______方向平移______个单位,再向______方向平移______个单位得到。

  4.用配方法把y=-12x2+x-52化为y=a(x-h)2+k的形式为y=_____,其开口方向______,对称轴为______,顶点坐标为______。

  第十二课时《二次函数》小结与复习2

  教学目标:

  1、 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 能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

  3、 能较熟练地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函数与圆、三角形、四边形以及方程等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

  重点;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的特征。

  难点:会运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

  教学过程:

  一、结合例题,强化练习,梳理知识点

  1、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

  例1:根据下列条件,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0,1),(1,3),(-1,1)三点。

  (2)抛物线顶点P(-1,-8),且过点A(0,-6)。

  (3)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过(3,0),(2,-3)两点,并且以x=1为对称轴。

  (4)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一次函数y=-3/2x+3的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且过(1,1),求这个二次函数解析式,并把它化为y=a(x-h)2+k的形式。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四个小题应选择什么样的函数解析式?并让学生阐述解题方法。分组完成,点评解题要点。

  教师归纳:二次函数解析式常用的有三种形式:

  (1)一般式:y=ax2+bx+c (a≠0)

  (2)顶点式:y=a(x-h)2+k (a≠0)

  (3)两根式:y=a(x-x1)(x-x2) (a≠0)

  2、强化练习: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A(1,0)和B(2,1),且与y轴交点纵坐标为m。

  (1)若m为定值,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还有异于点A的另一个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

  二、综合练习

  1、出示例2:如图,抛物线y=ax2+bx+c过点A(-1,0),且经过直线y=x-3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B、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3)若点M在第四象限内的抛物线上,且OM⊥BC,垂足为D,求点M的坐标。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

  2、 强化练习;已知二次函数y=2x2-(m+1)x+m-1。

  (1)求证不论m为何值,函数图象与x轴总有交点,并指出m为何值时,只有一个交点。

  (2)当m为何值时,函数图象过原点,并指出此时函数图象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

  (3)若函数图象的顶点在第四象限,求m的取值范围。

  三、课堂小结

  同位同学相互说说二次函数有哪些性质

  归纳二次函数三种解析式的实际应用。

  四、作业:

  一、填空。

  1. 如果一条抛物线的形状与y=-13x2+2的形状相同,且顶点坐标是(4,-2),则它的解析式是_____。

  2.已知抛物线y=ax2+bx+c的对称轴为x=2,且过(3,0),则a+b+c=______。

  二、选择。

  1.如图(1),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a>0,bc>0 B. a<0,bc<0 C. a>O,bc<O D. a<0,bc>0

  2.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如图(2)所示,那么函数解析式为( )

  A.y=-x2+2x+3 B. y=x2-2x-3

  C.y=-x2-2x+3 D. y=-x2-2x-3

  3.若二次函数y=ax2+c,当x取x1、x2(x1≠x2)时,函数值相等,则当x取x1+x2时,函数值为( )

  A.a+c B. a-c C.-c D. c

  4.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如图(3)所示,下列结论中: ①abc>0,②b=2a;③a+b+c<0,④a-b+c>0,正确的个数是( )

  A.4个 B.3个 C. 2个 D.1个

  三、解答题。

  已知抛物线y=x2-(2m-1)x+m2-m-2。

  (1)证明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相同的交点,

  (2)分别求出抛物线与x轴交点A、B的横坐标xA、xB,以及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yc(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3)设△ABC的面积为6,且A、B两点在y轴的同侧,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6、九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函数》教学反思参考

  在二次函数教学中,根据它在初中数学函数在教学中的地位,细心地准备《二次函数》的教学,教学重点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为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关系。根据反思备课过程和讲课效果,感受颇深,有收获,也有不足。

  本章的教学是我对选题有了进一步认识,要体现教学目标,要有实际意义。要体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学生分析。如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二次函数的概念,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正方形的面积的研究出发,通过建立函数解析式,归纳解析式特点,给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建立了二次函数概念后,再通过三个例题的分析和解决,促进学生理解和建构二次函数的概念,在建构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从问题出发到列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体验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意义.教学主要从“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循序渐进,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二次函数的性质,并帮助学生总结性的去记忆。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一般式化顶点式、判断抛物线对称轴、借图象分析函数增减性等的训练。这部分内容就是中等偏下的学生容易混淆,还需掌握方法,加强记忆,强调必须利用图形去分析。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建模思想、图形结合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都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学会了分析问题的.初步方法。

  本章中二次函数上下左右的平移是我觉得上的比较成功的一部分,主要是借助多媒体,动态的展示了二次函数的平移过程,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很形象,便于记忆。

  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知识后,我们尝试运用于解决三个实际问题.问题是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函数解析式并学习如何确定函数的定义域;问题二是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分析二次函数的性质,并通过画函数图像检验作出的分析和判断是否;问题三是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知识确定函数的解析式和定义域,并尝试解决销售问题中最大利润的问题;通过这三个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初步体会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再次感悟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中,我自认为热情不够,没有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语言,感染力不足。今后备课时要重视创设丰富而风趣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善于设疑置难,而且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会吸引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7、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在“一次函数”一章时已经了解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本章专门设一节,通过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再次展示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一方面可以深化我们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

  利用二次函数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

  本节通过画图,看图,分析图,列表对比,抽象概括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不足之处是:有少部分学生对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有点费解。通过了解发现:这部分同学对一次函数和方程的关系也不熟悉,也就是数学基础不扎实,还有就是数形结合能力差,也就是不能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他们为什么不能很好的做到这些呢?我想,这正是本节课的要点所在。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关注这一点,解决之。

8、《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相对前面两课内容来说,这一课的内容较为容易理解,再加上有前面两课的基础,学生应该好学习些。因此,这一课我在以下两个方面要求学生做好,图形解方程组的画图规范,利用图形进一步理解前一课的内容:“当x为何值时,y1<y2,y1=y2,y1>y2的题目类型”。

  在课堂上,学生能够结合例题,总结出利用函数的图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步骤:变形、画图、标交点、得结论。利用足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画图象解方程组,学生标交点的工作做得还不是很好,为此,提出了怎样才确保是实实在在可以看出是由图象得到交点坐标,得到方程组的解的,学生讨论的结果还是让我们满意的,不但由交点画垂线,在数轴上标出交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而且把交点坐标在图上写出来,做到双保险。

  利用函数的图象复习了上一课的学习难点,学生理解的人数更多了,在利用函数的增减性认识和理解,确实效果会更好些,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函数的增减性理解须从交点出发向左或者向右变化来理解。

  要动员学生议论或争论起来,这才是最有效的手段,个别辅导时,有同学在我的办公桌前进行争执,我看到了学生因相互的讨论而掌握,学生自己能够真正动起来,这是最好的,我希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努力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9、《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内容是用函数的观念看一元二次方程,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教材从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入手,通过类比引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问题,并结合一个具体的实例讨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与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然后介绍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近似解的过程。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

  由于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再者,在八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因而,采用类比的方法在学生预习自学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大胆地猜想、交流,分组合作,同时设定一定的问题环境来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最后在老师的释疑、归纳、拓展、总结的过程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在知识掌握上,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情况都有所了解,对于本节所要学习的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利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应该不是难题。本节课的知识障碍,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而不仅仅是利用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遵循着“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我再次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能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10、《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在“一次函数”一章时已经了解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本章专门设一节,通过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再次展示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一方面可以深化我们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

  利用二次函数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

  本节通过画图,看图,分析图,列表对比,抽象概括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不足之处是:有少部分学生对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有点费解。通过了解发现:这部分同学对一次函数和方程的关系也不熟悉,也就是数学基础不扎实,还有就是数形结合能力差,也就是不能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他们为什么不能很好的做到这些呢?我想,这正是本节课的要点所在。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关注这一点,解决之。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