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小棒教学案例及反思
1、捆小棒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材内容及分析】
本节内容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现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参与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可以帮助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新课程的数学教育,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具有了一些关于20以内的数和运算的经验,加之刚刚学习了《加减法(一)》,学生对10 以内数的认识和运算均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学生对本节教材也不会感到陌生。但是,由于本课时所涉及到“数位”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借助操作领会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所表示的含义,能正确、规范地书写11——20各数。
【教学目标】
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 经历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想想你学过哪些数?关于这些数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生:①我知道7大于5,2小于6。
②我知道4的后面是5,前面是3。
③9在10的前面,10比9多1。
④10是最小的两位数,9是最大的一位数。
⑤我还知道2,4,6,8,10是双数。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
生:钟面、日历、手表上的数……
师:(投影显示一包原装的铅笔)你能猜出这包是几根吗?(猜猜看)
让学生打开自己与屏幕上一样的一包,数数有几根。让学生拿小棒,数出10根,用皮筋扎成1捆。
师:你知道这10个1根是几个十根吗?(1个十)
师生一起在1捆(10根)后面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数。11,12,…,20,再把10个单根的扎成一捆。从1数到20,从7数到18。
【反思:情景创设,通过数一数、捆一捆,直接而有效地让学生知道10根一捆,一捆是10根,从而体会10个一是1个十,让学生感知10个10个数的简便性,为下步教学11到20的组成奠定基础。】
(二)动手操作
1.假如你是小售货员,老师要买10枝铅笔,你怎样拿给老师呢?怎样拿得快呢?
2.小组讨论怎样摆小棒就能让老师和同学们不用去数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小棒。(试摆)
3.小组汇报:把每组摆的结果投影展示。
4.比较得出:先摆一捆,再摆一根,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小棒。
5.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1,学生看清数位。
师:你知道11中的两个1各表示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左边的“1”表示的是一捆(1个十),右边的“1”表示1根(1个一)。
师小结:11里面有()个十和()个一,并在计数器下面写出11。
6.刚才我们拨出了“11”,你还会拨哪些数?再把它写出来。(两人一组,边拨,边读,边写。)
小组汇报。
生:①我会摆13,15,18,20,…
②我知道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
③我会写11~20了,20就是先写上2,然后在2的右边写“0”。
⒎师: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拿出20根小棒呢?
(拿2捆)
你知道这是多少吗?这是2个10根。
【反思:通过摆小棒,让学生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这样学生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参与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可以帮助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⒏练习(投影出示)。
(1)看图读数,写数。
(2)读一读(卡片投影)1114171820
9.观图谈联想(教学例3)。
(1)电脑出示直尺图(0用卡片变大)。
师:你在这把直尺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同桌商量,仔细观察。)
(2)全班汇报。
生1:我看到0最小,20最大。生2:我知道13前面是12,后面是14。
生3:16比15大比17小,在中间。生4:有单数,有双数,还有整十数。
生5:我想从20再往后数就是21了。生6:我发现越往后数越大。
生7:我看到“0”是开头的,“0”叫起点。
【反思:安排在直尺上读数,可以直接而有效地让学生形象的看到20以内数的排
列,为学生认识数的大小和顺序打下基础。】
(三)形式多样,深化知识
1. 游戏――运动员集合站队。
选8个同学戴上号码头饰:9号、10号、11号、13号、16号、15号、14号、12号。
师:你们8名同学代表我们班参加学校运动会,希望你们奋力拼搏,为班级争光。
(1)请运动员按从小到大的号码顺序排好队,并报出自己的号码。
(2)宣布队员参赛项目。(如点到自己的号码向前一步站好,然后再归队。)
①号码比14小的运动员参加50米赛跑。
②号码比10大比16小的运动员参加跳绳比赛。
③号码最大和最小的参加跳远比赛。
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游戏的设计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各种体育比赛项目的安排具有趣味性,符合儿童年龄特点,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后反思】
《捆小棒》是一课通过动手摆、捆小棒让学生认识11-20各数的过程。首先教师在设计中利用多种方式:创设情景、动手操作、读直尺上的数等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来进行,这样的设计使教学内容颇具童真和童趣这样的选材是有效的,充分贯彻课改精神。整个程序条理清晰、目的明确,整堂课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教师提出“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关于这些数你还知道些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是非常有意义的,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的组织处理又是有效的
2、《捆小棒》教学反思
《捆小棒》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对于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孩子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建立数位概念却不清楚。因此,这节课的教学,我首先从学生数喜欢的东西入手,力求体现师生间的双向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数一数”“捆一捆”“拨一拨”“说一说”“画一画”,初步体验10个一是1个十,以及11~20各数的顺序及大小。教师提出“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关于这些数你还知道些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建立 11--20各数的表象。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数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操作、交流、讨论,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成功之处:
1. 激趣引入: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2. 教学形式多样,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运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学生的回答立即获得反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练习设计:目的明确,有趣味性,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渗透了美育、体育、品德教育。
3、《捆小棒》教学反思
《捆小棒》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的排列顺序和组成,重点内容是对数位概念的理解,具体到解题思路时,要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以“十”为单位计数的简便性。
对 于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孩子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建立数位概念却不清楚。因此,我首先从学生数喜欢的东西入手,通过学生数一数,捆一捆等活动形式, 创设了猜数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其次,通过摆小棒把用计数器表示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十 位上和个位上的珠子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在这一过程中又呈现了数的组合,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珠两者间的转化练习,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 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并通过“摆一摆,拔一拔”这个环节,让他们在学习小组内充分展示各自的思维方法及过程,营造一种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氛围。最后 是数的认识的拓展,即数的顺序与大小,这一环节我安排了直尺上读数的活动,一方面拓展学生对数的认识的范围,另一方面也能形象地让学生看到20以内数的排 列,并掌握了数的大小排列顺序、培养了数感。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数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 过有目的操作、交流、讨论,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不足之处:
在教学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至于让他们在捆小棒的过程中耽搁了时间,少数孩子无法完成将十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活动,忽略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时间安排没有侧重点,导致整节课教学计划没有顺利完成。
4、《捆小棒》教学反思
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在本设计中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态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数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一开始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一下子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综合练习中创设了“智慧爷爷要奖励小朋友,带大家去游乐园玩”这一情境,让学生有兴趣去参与教学活动。
2、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的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我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操作、交流、讨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通过一系列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体现数学生活化。
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养成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5、《捆小棒》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捆小棒》这节课是认识20以内数的一个崭新的开始,而认识11至20的各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从本课时起,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所以说是相对比较重要的。
这节课我先通过学生数小棒,然后动手摆、捆小棒、理解10个一就是一个十,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至20各数的表象,同时还应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数位,让学生在拨一拨,说一说(同桌互助进行),想一想中进一步理解数位,把图像与计数器表示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教材中呈现的计数器是学生第一次认识,特别是十位上每个珠子所代表的含义与学生原有的经验有较大的不同。因此我在学生建立10根一捆的概念后,仍安排学生再摆一摆小棒,即按一捆与几根的形式摆,在学生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先介绍计数器的个位珠子,然后介绍十位上的珠子,并与摆小棒的图像对应起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1捆的1放在十位上,1根的1放在个位上,所以十位上与个位上同样放1个珠子其意义是不同的。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摆小棒的图像,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加深了印象。本课的内容中又呈现了数的组合,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由哪些数组合成的,我就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变换小棒数量,理解十几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由于内容比较多,调动起来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之后还需要用充足的时间去练习,所以我就把这节课单独抽出来上,学生基本上掌握的比较好。在学习方式上,由扶到引到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本节课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积极思考的状态和成果,令人欣慰。从这个方面来说,我想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沟通合作。
6、《捆小棒》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感受点卡的不同排列形式,会用接数的方法正确目测7以内的数群。孩子们对于数数是比较熟悉的,所以他们觉得肯定很简单,以至于在活动一开始有点“轻视”的感觉,都说:“我早就会数数了”、“太简单了”。直到我出示不同排序方式的点卡,刚才说太简单的孩子就开始有一些为难的表情出现了。整个活动看似简单,但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
一、观察能力不仔细,容易错数漏数。
我们一般的点卡中的点数都是按照普通顺序排列的,都是为了方便而排序的。所以当我出示普通点卡的时候,班级中的大部分孩子能够较快地数出点数来。但当我出示改变排列形式的点卡后,问题就出现了。像新朔这样能力较强的孩子在数的时候也要稍微缓一缓,心里默数一下才能得到正确地点数。所以其他孩子在点数不同排列形式的点卡时就有错误出现,有的把7个点数成6个点,有的把5个点数成6个点。问他们怎么数出这些点数的,孩子们就说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如果真的是一个一个数的话错误率不会这么高。于是我请个别孩子上来数,发现他数的时候就把一个点子给漏数了,因为点子的排列顺序其中一个点子排在了最边上,他就没有发现,所以就数错了。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孩子们太不轻视数数的活动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教育孩子们任何学习都要认真不能马虎对待,而且要学会仔细观察。
二、手口数数未能一致,还需多练习。
数数对于我班大部分孩子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但是也有部分孩子局限于光用嘴说1~10,要让孩子手口一致地数数还是有困难。在今天的捆小棒活动中就都体现出来了。我出示一个5的点卡,让孩子们先选好5根小棒,在选小棒的时候我就看到鹂芸边数边拿小棒:“1、2、3、4、5。”但是她却拿了6根小棒,因为她在数4的时候拿了两次,所以总数里就多出一根来了。有的小朋友数的时候念的时候太快,而拿的慢,所以数的数是正确地,而拿的小棒却是少了一根的。在第二次操作的时候我请孩子们数的时候慢一点,边数边看,等到数完之后再检查一下小棒的根数到底有没有数对。刚才数错的孩子也就开始学着自己检查了,虽然有时候他没有检查出来,但是他们也知道了数数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三、动手能力差别较大,需要个别指导。
捆小棒,顾名思义就是要用绳子把小棒捆起来,我们今天用橡皮筋代替绳子,用吸管代替小棒,让孩子们数完数后把小棒捆起来。在捆的时候就发现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差距很大,有个别女孩子很快就能把几根小棒捆在一起,但是有大部分孩子只能把橡皮筋套在小棒上一圈,根本没有捆住。这时候他们就已经放弃捆小棒的任务了,就开始在桌上玩小棒。后来我就一组一组轮流指导一遍捆小棒的动作,一些能力稍强的孩子就能够尝试自己把小棒捆起来了。但是那些能力稍弱的孩子却都选择了放弃也不愿意去尝试一下捆小棒,这让我感到很惊讶,于是我就跟他们说:“捆小棒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要你尝试把小棒捆在一起,小棒不散开来就可以了,如果你不把小棒捆起来,待会儿你的小棒不见了顾老师就没有办法了。”听完我的话,那些原本不愿意捆小棒的孩子也开始动手把小棒捆起来了。在整个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基本都把桌上的小棒捆起来了,偶尔有一两根小棒没有捆好。
7、《捆小棒》教学反思
“捆小棒”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数的组成,二是数的读写,包括数数,数序以及真确的书写。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而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对于“数位”的理解。
本 节课我先由学生熟悉的奖票引入教学,问学生得了几张奖票,再数一数自己的奖票。大奖票表示什么意思喃?(10张小奖票)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 让学生摆11—20各数,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总结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在摆出几根这样的摆法比较快。在学生理解了10个一就是1个十 的基础上,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数位。让学生在拨一拨,说一说中进一步理解数位。但是在认识计数器这中,学生对数位的理解不够,没有充分让学生交流个位 上的珠子,和十位上的珠子表示什么意思,所以学生在练习题中反映出一些问题:个别学生在计数器上画珠子有问题,对于一个数的组成(几个十,几个一)学生理 解较吃力。在此应多问学生,为什么十位拨一颗珠子?他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个位拨几颗珠子,它有表示什么意思?同样是一颗珠子,拨在十位和个位一样吗?通 过学生边摆边说,才能进一步理解数位的含义。在学生观察尺子图时,让学生从小到大,从大到小读数。教师提出问题,12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比14大的数 有哪些等等,再请学生自己提问解答,这一环节调动起了学生的情绪,使课堂达到了**。本节课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勤于 脑、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在沟通合作中对知识进行了巩固,培养了学生较为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在难点的突破上还不够,在课后的练 习中应加以强化,并注意关注差生的能力。
8、《捆小棒》教学反思
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在本设计中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态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数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一开始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一下子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综合练习中创设了“智慧爷爷要奖励小朋友,带大家去游乐园玩”这一情境,让学生有兴趣去参与教学活动。
2、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的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我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操作、交流、讨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通过一系列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体现数学生活化。
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养成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9、《捆小棒》教学反思
“捆小棒”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数的组成,二是数的读写,包括数数,数序以及真确的书写。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而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对于“数位”的理解。
本节课我先由学生熟悉的奖票引入教学,问学生得了几张奖票,再数一数自己的奖票。大奖票表示什么意思喃?(10张小奖票)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让学生摆11—20各数,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总结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在摆出几根这样的摆法比较快。在学生理解了10个一就是1个十的基础上,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数位。让学生在拨一拨,说一说中进一步理解数位。但是在认识计数器这中,学生对数位的理解不够,没有充分让学生交流个位上的珠子,和十位上的珠子表示什么意思,所以学生在练习题中反映出一些问题:个别学生在计数器上画珠子有问题,对于一个数的组成(几个十,几个一)学生理解较吃力。在此应多问学生,为什么十位拨一颗珠子?他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个位拨几颗珠子,它有表示什么意思?同样是一颗珠子,拨在十位和个位一样吗?通过学生边摆边说,才能进一步理解数位的含义。在学生观察尺子图时,让学生从小到大,从大到小读数。教师提出问题,12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比14大的数有哪些等等,再请学生自己提问解答,这一环节调动起了学生的情绪,使课堂达到了高潮。
本节课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勤于脑、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在沟通合作中对知识进行了巩固,培养了学生较为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在难点的突破上还不够,在课后的练习中应加以强化,并注意关注差生的能力。
10、捆小棒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材内容及分析】
本节内容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现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参与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可以帮助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新课程的数学教育,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具有了一些关于20以内的数和运算的经验,加之刚刚学习了《加减法(一)》,学生对10 以内数的认识和运算均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学生对本节教材也不会感到陌生。但是,由于本课时所涉及到“数位”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借助操作领会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所表示的含义,能正确、规范地书写11——20各数。
【教学目标】
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 经历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想想你学过哪些数?关于这些数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生:①我知道7大于5,2小于6。
②我知道4的后面是5,前面是3。
③9在10的前面,10比9多1。
④10是最小的两位数,9是最大的一位数。
⑤我还知道2,4,6,8,10是双数。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
生:钟面、日历、手表上的数……
师:(投影显示一包原装的铅笔)你能猜出这包是几根吗?(猜猜看)
让学生打开自己与屏幕上一样的一包,数数有几根。让学生拿小棒,数出10根,用皮筋扎成1捆。
师:你知道这10个1根是几个十根吗?(1个十)
师生一起在1捆(10根)后面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数。11,12,…,20,再把10个单根的扎成一捆。从1数到20,从7数到18。
【反思:情景创设,通过数一数、捆一捆,直接而有效地让学生知道10根一捆,一捆是10根,从而体会10个一是1个十,让学生感知10个10个数的简便性,为下步教学11到20的组成奠定基础。】
(二)动手操作
1.假如你是小售货员,老师要买10枝铅笔,你怎样拿给老师呢?怎样拿得快呢?
2.小组讨论怎样摆小棒就能让老师和同学们不用去数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小棒。(试摆)
3.小组汇报:把每组摆的结果投影展示。
4.比较得出:先摆一捆,再摆一根,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小棒。
5.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1,学生看清数位。
师:你知道11中的两个1各表示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左边的“1”表示的是一捆(1个十),右边的“1”表示1根(1个一)。
师小结:11里面有()个十和()个一,并在计数器下面写出11。
6.刚才我们拨出了“11”,你还会拨哪些数?再把它写出来。(两人一组,边拨,边读,边写。)
小组汇报。
生:①我会摆13,15,18,20,…
②我知道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
③我会写11~20了,20就是先写上2,然后在2的右边写“0”。
⒎师: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拿出20根小棒呢?
(拿2捆)
你知道这是多少吗?这是2个10根。
【反思:通过摆小棒,让学生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这样学生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参与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可以帮助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⒏练习(投影出示)。
(1)看图读数,写数。
(2)读一读(卡片投影)1114171820
9.观图谈联想(教学例3)。
(1)电脑出示直尺图(0用卡片变大)。
师:你在这把直尺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同桌商量,仔细观察。)
(2)全班汇报。
生1:我看到0最小,20最大。生2:我知道13前面是12,后面是14。
生3:16比15大比17小,在中间。生4:有单数,有双数,还有整十数。
生5:我想从20再往后数就是21了。生6:我发现越往后数越大。
生7:我看到“0”是开头的,“0”叫起点。
【反思:安排在直尺上读数,可以直接而有效地让学生形象的看到20以内数的排
列,为学生认识数的大小和顺序打下基础。】
(三)形式多样,深化知识
1. 游戏――运动员集合站队。
选8个同学戴上号码头饰:9号、10号、11号、13号、16号、15号、14号、12号。
师:你们8名同学代表我们班参加学校运动会,希望你们奋力拼搏,为班级争光。
(1)请运动员按从小到大的号码顺序排好队,并报出自己的号码。
(2)宣布队员参赛项目。(如点到自己的号码向前一步站好,然后再归队。)
①号码比14小的运动员参加50米赛跑。
②号码比10大比16小的运动员参加跳绳比赛。
③号码最大和最小的参加跳远比赛。
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游戏的设计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各种体育比赛项目的安排具有趣味性,符合儿童年龄特点,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后反思】
《捆小棒》是一课通过动手摆、捆小棒让学生认识11-20各数的过程。首先教师在设计中利用多种方式:创设情景、动手操作、读直尺上的数等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来进行,这样的设计使教学内容颇具童真和童趣这样的选材是有效的,充分贯彻课改精神。整个程序条理清晰、目的明确,整堂课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教师提出“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关于这些数你还知道些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是非常有意义的,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的组织处理又是有效的